第八章 社区康复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第八章 社区康复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第八章 社区康复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第八章 社区康复护理-PPT课件_第4页
第八章 社区康复护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社区康复护理本讲内容提示一、 概 述二、 康复评定与常用康复护理技术 三、社区常见病伤残病人的康复护理第一节 概 述 康复 康复医学 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护理一、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一)康复 康复(rehabilitation )的本意是“复原”、“重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尊严”等。美国纽约会议上对康复下的定义(1942) “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复原其肉体、精神、社会、职业和经济能力。”WHO医学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的阐释1969年: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功能恢复至尽可能高的水平。WHO康复定义 :

2、 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 以减少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并使他们重返社会 。 ? ?康复主要可以分为: 1.医学康复 2.教育康复 3.职业康复 4.社会康复1.医学康复:是指利用包括医学领域内使用的一切 技术和方法来促进功能康复。2.教育康复: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3.职业康复:指残疾后需要重新就业时,对残疾者 进行就业前评定及就业前训练,再根据训练结果安排残疾者就业的工作。4.社会康复:制定各种政策来保护残疾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存权利。 WHO对康复医学的界定:恢复人权、 恢复功能锻炼、重返社会、复原等。(二)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 利用医学措施,治疗因外伤或疾病等而遗留的功能障碍

3、,使功能复原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 : 1.功能康复:包括躯体活动、言语 交流,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能力。 2.全面康复:不仅是针对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面向整个人。 3.重返社会 (三)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地开展的康复工作。 WHO专家委员会定义(1981年) 社区康复指依靠社区人力资源采取的康复措施。 社区康复对象占康复人群的70%。 包括残者本人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国际多部门(1994年)对社区康复的解释: 是属于社区发展范畴内的一项战略性计划;目的是:促进伤残者得到康复,享受均等机会,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措施:依靠伤残者自己、家属和所在社区及相

4、应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社会服务部门等的共同努力。 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理与自我照顾 较好的躯体健康水平 交流与沟通 职业技能与经济的稳定达到社会康复的基本条件: 社区康复的基本模式 1.社区服务保障模式: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结合基层社会保障,对社区内老、幼、伤残者进行收容和康复。 2.卫生服务模式:主要由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负责,以伤残者为服务对象,重点是以医疗康复为主。 3.家庭病床模式:主要由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病人开设家庭病床,由医务人员定期上门进行基本的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和训练,主要针对一些慢性疾病的病人。 4.社会化模式:由政府起主要作用,各部门参与。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消除和控

5、制病伤残的危害因素后遗症的康复残而不障残而不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损而不残三级预防 社区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1、预防:2进行普查: 查本社区残疾人员和分布并登记;进行残疾总数、分类、原因等的统计分析,为制定预防和康复计划提供资料。3康复训练: 对需要进行功能训练的残疾人的,开展必要的、可行的功能训练。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之一。 4、教育康复(educational rehabilition ) 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来促进康复。如弱智儿童的智力训练。5、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ion ) 职业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训,发挥残疾者的潜能,恢复患者的就业机会。6社会康复(socia

6、l rehabilition ) 从社会的角度来保证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的实施,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7独立生活指导: 为社区残疾者提供有关残疾人独立生活的咨询、服务和指导等。(四)社区康复护理 在康复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精神、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目标,紧密配合其他康复人员的工作,对康复对象进行基础护理和各种专门的功能训练,帮助病、伤、残者等康复对象恢复生理功能,恢复生活能力,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 社区康复护理常用方法 1、观察:使康复对象了解康复训练信息,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能有序进行。 2、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的发生 训练时社区护士要

7、密切注意病人的姿势。 3、学习和掌握有关功能训练技术: 配合其他康复人员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不同病情和性质,护士需不断学习和实践。4、训练病人“自我康复护理”,发挥病人主动性、创造性。5、心理护理:及时、耐心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康复训练。第二节康复评定与常用康复护理技术(一)康复对象(人群) 1残疾者: 指生理、心理、人体结构上及某种组织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造成部分或全部失去正常人的功能或失去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包括肢体、脏器等损害引起的各类残疾者。一、康复医学评定02年中国残联报道:我国残疾人6000万。 听力言语残疾2057万 智力残疾1182万

8、肢体残疾877万 视力残疾877万 精神残疾225万 多重残疾及其他残疾782万人 有逐年增加的趋势WHO按残疾性质、程度和影响,把残疾分: 1)残损 2)残疾 3)残障 1)残损:身体组织结构或功能有一定程度缺损,对独立生活、学习、工作有一定影响,但个人生活能自理。 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例: 脑卒中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弱,但能行走,生活自理,属于残损 2)残疾:身体组织结构或功能缺损严重,身体、精神或智力严重障碍,生活活动能力受限。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个体能力障碍 例:脑卒中后遗症出现偏瘫,行走、ADL等有困难者,属残疾;3)残障:因残损或残疾导致完全不能参加社会工作,生活不能自理,

9、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例:脑卒中后遗症出现全瘫,属残障。 2老年体弱者: 康复护理的措施帮助他们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3慢性病病人: 缓慢进程和反复发作,不断加重脏器功能的障碍,功能障碍又可能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二)伤残的评定步骤 1、询问病史: 2、体格检查 3、康复功能检查:(1)总体功能评定;(2 )以残疾或疾病为中心的功能评定;(3)专项功能评定 4、 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及有关检查5、专科会诊意见6、写康复评定报告 有无残疾; 残疾原因; 残疾部位和数目; 残疾程度、类型; 残疾对生活、学习及劳动能力的影响; 康复潜力 康复处理意见(三)主要的评定方法 测量评定 如肢体长度、关

10、节活动范围 肌力评定 手法或机械检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康复职业工作能力评定 如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一级:依赖。病人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即使有适当的设备或别人的帮助也不能自己活动,全部功能由他人代劳。二级:需要帮助。病人自己能做一部分,但需要别人不同程度的帮助才能完成。 三级:需要监护。病人需要别人的语言指导或在一旁照看去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四级:基本自理。能独立完成,但较慢或需使用辅助器具以帮助完成。五级:自理。能自己独立完成活动,无需别人言语或体力上的帮助。 1、评定阶段 2、计划阶段 3、实施阶段 4、评价阶段(一) 康复护理程序二、康复护理程序及常用护理技术 1、康复护理环境

11、基本要求:无障碍设施。 包括: 房间、厕所以推拉式为宜 门把手、电灯开关和水龙头设施高度低于常规高度 窗户和窗台的高度略低于一般房间高度 走廊应设扶手,便于行走和起立 (二)、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 2、常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重点)日常生活训练行走训练(1)、饮食训练: 包括:进餐的体位训练; 抓握餐具训练; 进食动作训练; 咀嚼和吞咽训练等(2)、更衣训练: 原则:先穿患侧,后穿健侧。 穿裤子取坐位,下肢穿好后再取卧位,抬高臀部将裤子穿上; 穿衣服时先穿患肢,脱衣服时先脱健肢。 (见图10-1、10-2)(3)、个人卫生训练: 洗漱动作 排便活动 入浴活动 偏瘫者可用健侧肢体代替患侧肢体操作,

12、继之训练患侧手操作。(4)、床上运动训练: 主要包括翻身、移动(纵、横)、体位转换(卧位、坐位、立位)独立坐位、手支撑位等。 目的: 防止压疮,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常用的基本体位有 仰卧位 患侧卧位 健侧卧位 被动体位变换 坐位和立位(1)仰卧位: 双足紧蹬足底板防止足下垂。 臀部外侧垫小枕防髋关节外旋畸形。 两膝部及髋关节置伸位,防止关节屈曲性挛缩。 肩部外展90,肘伸直或弯曲,腕伸直,手指与指间关节部分屈曲,拇指外展,如握小布卷,保持腕关节及手的功能位置。 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后背用枕头支撑;患臂前伸,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略后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健侧

13、上肢放在身体上后身后枕头上,避免放在身前。有助防治痉挛。 (2)患侧卧位:患侧卧位 健侧在下,患侧在上; 头部垫一枕头,胸前放一枕头;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而放在胸前的枕上。患腿髋关节自然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3)健侧卧位:图3 健侧卧位 外力协助或直接由外力搬动并利用支撑物保持身体的姿势或位置。(4)被动体位变换 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增进感觉输入; 预防压疮和肺炎、尿路感染,关节变形、肢体挛缩,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不断变化体位可使肢体的屈伸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体位变换的康复意义: 患者仰卧位;双手交叉患侧拇指至于健侧拇指之上、屈膝; 健腿插入患腿下方

14、;交叉双手伸直举向上方,帮助转动肩胛、骨盆。 向健侧翻身:图4 向健侧翻身 患者仰卧位,双手呈Bobath式握手,向上伸展上肢;健侧下肢屈曲;双上肢左右侧方向摆动,当摆向患侧时,帮助顺势将身体翻向患侧。 向患侧翻身:注意事项1、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体位摆放训练的目的和治疗作用,取得配合。2、操作中应注意患者体位摆放操作的正确性,以达到训练效果。(5) 坐位训练: 长期卧床的病人坐起时有倾倒的现象。 为保持身体的平衡,应先用靠背架支撑或端坐在靠背椅上,坐稳后可左右、前后轻推,训练平衡力。(6)立位训练 能自行坐稳,下肢肌力允许时,可进行起立动作及立位的训练。 瘫痪病人训练站立,应先将重心放在健肢,两

15、脚分开30cm,站稳后再试将重心移向患肢,作轮流负重训练。 转换方向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等。可给以单拐或双拐。立位训练立位移动训练扶持行走训练独立行走训练拐杖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5、移动训练 帮助病人学会移动时所做的各种动作。可借助拐杖、轮椅等完成。(1)立位移动训练: 能平稳站立时可进行行走训练。起立动作与行走动作几乎同时开始。(2)扶持行走训练: 在患侧扶持,也可在病人腰间系带子便于扶持,不限制病人双腿的活动。扶持行走训练 (3)独立行走训练: 先将双膝保持平衡状态,行走时,一脚迈出,身体倾斜,重心转移到对侧下肢,两脚交替迈出,整个身体前进。可利用平衡杠练习站立和行走。(4)拐杖行走训练

16、: 用于恢复行走能力的重要锻炼方法。拐杖长度按病人身高而定。独立行走训练拐杖行走训练 拐杖行走训练步骤: 练起坐和坐位平衡,再练拐杖站立。 双拐杖置足趾前外侧1520cm,屈肘2030,上肢肌力落在拐杖的横把上。将重心移至一侧拐杖,提起另一侧拐杖,再提双侧拐杖。 双拐置于两腿前方,向前行走时,提起双拐向更前方,将自身重心置于双拐上,用腰部力量摆动向前。单拐行走训练步骤: 健侧臂持仗行走时,拐杖与患侧下肢同时向前,继之健侧下肢和另一侧摆动向前。或将健侧臂前移,然后移并侧腿,再移动健腿,或反之也可。(5)上下楼梯训练: 扶栏上下楼梯:上楼梯时健手扶栏,患肢伸向前方,用健足踏上一级,在将患肢踏上与健

17、侧并行;下楼时健侧扶栏,患足先下一级,然后健足后下与患足并行。 拐杖上下楼梯:上楼时手杖立于一级台阶,健肢踏上,患肢跟上与健肢并行。下楼梯时先将手杖立在下一级台阶,健侧先下,患肢后下与健足并行。 上下楼梯训练 6、椅训练: 残疾人最广泛使用的支具。按处方 配置和使用轮椅。轮椅要求有坚固、易收藏、易搬动,便于操纵和控制的特点。轮(1)处方: 座位宽度:是两侧股骨大转子间最大距离加5 cm。 座位深度:是后臀至小腿腓肠肌后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减去57 cm。 座位高度:足跟到腘窝的距离加上5 cm。 靠背高度:座面至腋窝距离减去10cm。颈椎高位损伤者应选高靠背,座面至肩部的距离。(2)训练方法 从床

18、移到轮椅 从轮椅移到床上 轮椅与厕所便器间的转移 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由病人自己选择,尽量发挥病人的功能; 反复练习,循序渐进,多练习肢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注意保护,防止以外。 第三节社区常见慢性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第三节社区常见慢性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学习目标1说出慢性病的概念和特征2概述慢性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3列举出常见慢性病病人的家庭护理措施第一节 慢性疾病的概述 一、慢性病的概念 慢性病又称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它是由一类病程较长、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被确认的疾病的总称。 二、慢性病的特征1潜伏期长2病程长3耗费医疗费用大4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手段三、慢性病的分类(一)致命性慢性病1急发

19、性包括急性血癌、胰腺癌、肺癌、肝癌、乳腺癌转移、恶性黑色素瘤等。2渐发性包括肺癌转移中枢神经系统、骨髓衰竭、后天免疫不全综合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三、慢性病的分类(二)可能威胁生命的慢性病1急发性包括血友病、镰刀细胞性贫血、脑卒中、心肌梗死等。2渐发性包括肺气肿、慢性酒精中毒、慢性性功能衰竭、老年性痴呆、胰岛素依赖型成人糖尿病、硬皮病等。三、慢性病的分类(三)非致命性慢性病1急发性包括痛风、偏头痛、支气管哮喘、胆结石、季节性过敏等。2渐发性包括帕金森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炎、高血压、胃溃疡、青光眼等。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一)不良生活习惯1饮食因素2运动因素 四、慢性病的危险

20、因素(二)自然和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三)个人的遗传、生物以及家庭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乳腺癌、消化性溃疡、精神分裂症、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都有家族倾向,许多慢性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家庭共同的生活习惯有关。 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四)精神心理因素生活及工作压力会引起紧张、恐俱、失眠、甚至精神失常。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下,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中胆固醇增加,还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五、慢性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一)慢性病对病人的影响(二)慢性病对病人家庭的影响 (三)慢性病对社会的影响六、社区慢性病管理(一)慢性病病人的自我护理(二)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调节 (三)

21、慢性病病人心理调适的指导(一)慢性病病人的自我护理1慢性病病人服药管理2慢性病病人的运动锻炼 3慢性病病人的就诊指导1慢性病病人服药管理慢性病病人服药特点:慢性病病人往往服用一种以上的药物,而且服药的时间较长,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和药物的副作用。慢性病病人服药应注意的事项: 服药与饮水 抗酸药物与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 服药时间间隔不合理也会对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口服药物与食物的关系 2慢性病病人的运动锻炼 慢性病病人运动锻炼的类型和特点:慢性病病人参加体育锻炼应掌握的原则: 阻碍运动锻炼的常见原因:3慢性病病人的就诊指导慢性病病人就诊的注意事项:慢性病病人急诊就医指征: 4慢性病病人资源利用

22、的指导 指导慢性病病人如何利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机构和政府、社会福利等非医疗机构的资源,经济资源,卫生人力资源与非卫生人力资源,家庭支持系统等。 (二)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1家务与工作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愉快地工作 轻松安全做家务(二)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调节 2人际交往 指导病人要正确对待自己,对自己人生坐标的定位要准确、到位,不要越位、错位;另外要正确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社会有种感激之心,如果能做到这些,多数人际交往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 (三)慢性病病人心理调适的指导1自怨自艾型 丰富病人的生活内容,对于慢性病病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适当安排文娱生活、体育活动。(三)慢性病病

23、人心理调适的指导2怨天尤人型要采取关心、同情的态度,耐心、热情地照料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千万不要采取对立态度,导致矛盾激化,加重病情。 (三)慢性病病人心理调适的指导3服从依赖型 在对待慢性病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到有利于康复的措施,既要进入“病人角色”,又要随时纠正“习惯化”对病人的影响,把握好他们的情绪变化,随时给予心理支持,让病人主动地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 第二节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一)病因 高血压患病特点,即三多:致病原因多、多种代谢紊乱、多脏器损害;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一复杂:发病机制复杂。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二)危险因素 与高

24、血压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体重超重或肥胖;膳食不合理;血脂异常;缺少体力活动;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精神、心理压力和社会因素等。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 一般可有头晕、头痛、头胀、项强、耳鸣、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状,多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出现。 早期除血压升高外,体征或实验室检查可无明显的异常;后期则因并发心脑肾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有相应的表现。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一)健康人群保健管理1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和群体体检资料2从儿童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不吸烟、坚持运动、防止肥胖及高血脂。3加强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4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计划,使人

25、群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5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方式,评估健康教育的成效。6以健康教育的评价结果为依据,不断改进健康教育方法与手段,提高人群的健康教育效果。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二)高危人群管理 1认真筛查,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登记。2对血压异常但又不能诊断为高血压的个案,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3分析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协助其制定干预方案,评价实施的效果。4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三)病人管理 1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 2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3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随访管理 3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随访管理 (1)指导高血压病人做好服药与血压波

26、动记录,加强自我管理。(2)定期随访高危、中危及低危高血压患者,并将随访情况及时反馈成电脑管理资料。(3)定点、定时为病人免费测量血压,对未到定点场所测量血压者,要上门随访测量血压。(4)成立高血压病友俱乐部,鼓励高危与极高危的高血压病人参加,对其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教育。(5)注意监测患者的高血压相关事件,评估其管理效果。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一)家庭治疗1药物治疗 2非药物疗法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1家庭护理评估 2可能的家庭护理问题3家庭护理计划与目标 4家庭护理措施5家庭护理评价 4家庭护理措施指导正确测量血压 :定体位、肢体、器械、时间,相对固

27、定测量人员与准确记录 康复护理指导(非药物疗法):膳食治疗 ;运动治疗 ;其他 ;心理平衡 。 4家庭护理措施家庭访视 :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设定规律的家庭访视,以保证目标的实施;注重病情监测 ;鼓励病人坚持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告知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处理方法;追踪观察病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状况;利用家庭的资源,改善家庭的结构,发挥家庭的最大功能,促进病人的康复。第三节 脑卒中病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第三节 脑卒中病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发病急促,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循环障碍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一、病因及危险因素(一)病因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

28、因主要是血管、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三方面。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二)危险因素 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可归为不可干预的和可干预的两类。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一)脑出血 发病初期常有头痛、头晕、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临床表现。血压明显增高时则可出现:颜面潮红、呼吸急促,脉搏缓慢有力,若血肿破入脑室,可有高热,多数病人有脑膜刺激症状,瞳孔不等大,眼底可见动脉硬化性改变、出血和视神经乳头水肿。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二)脑血栓 发病前可有头晕、头痛,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多数病人在休息和睡眠中发病。典型病例于发病数小时至2d内达到高峰,通常意识清楚,可出

29、现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少数较大血管闭塞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局灶性损害的体征,根据受累血管分布的面积而定。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一)健康人群保健管理 一级预防是防止和减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主要包括: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控制血脂及体重;戒烟限酒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二)高危人群管理 主要监测内容为血压、血糖、血脂、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和危险因素控制。1脑卒中高危人群 2警惕脑卒中的预兆征象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三)现患病人管理 对现患病人的管理采取三级预防为主,主要是避免复发和防止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四、家庭护理与带病

30、生存技能指导(一)家庭治疗与救护 1脑血管疾病治疗常用药物 2新发病人家庭救护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 (二)家庭护理 1家庭护理评估 2可能的家庭护理问题3家庭护理计划与目标 4家庭护理措施5家庭护理评价 4家庭护理措施一般护理: 基础护理 ; 康复护理指导 ; 心理护理 。4家庭护理措施 家庭支持与自我护理: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注重自我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矫正不良的行为特征。主动参加各项功能康复训练,争取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发挥家庭功能为病人营造和谐的休养环境。必要时家属要做好基础护理。家属要学会康

31、复训练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督促病人进行锻炼。 第四节 冠心病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 第四节 冠心病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与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一)病因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由心理、社会、个性及生物(包括上述危险因素)等多种易患因素,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脏骤停。一、病因及危险因素(二)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致病危险因素有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

32、血糖和高体重。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冠心病临床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症状和体征。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一)健康人群管理1筛查出具有冠心病高危险因素的个体,如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吸烟和体重超重者及A型性格者,对上述危险因素积极控制。2针对社会整体人群进行预防,从儿童和青年时期采取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一级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戒烟,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膳食结构,控制体重等。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二)高危人群管理1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报

33、警2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筛查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三)病人管理 主要工作重点是三级预防,对病人进行登记,并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疗机构与患者的保健合同。通过健康教育与指导,使病人实行有计划合理治疗方案,积极参与自我保健活动和重建生活,监测和治疗患者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防止冠心病病情复发和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一)家庭治疗 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治疗冠心病、预防风湿热等;减轻心脏负荷,合理应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 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二)家庭康复护理1家庭护理评估 2可能的家庭护理问题3家庭护理计划与目标 4家庭护理措施5家

34、庭护理评价 4. 家庭护理措施一般护理: 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减少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适当的运动;戒烟;心理护理。4. 家庭护理措施自我护理:病情发作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吸氧,停止所有活动,卧床休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学会放松技术,调节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中途停药、增减药物;积极治疗合并的疾病;外出应携带急救药品,佩戴急救卡,注明姓名、疾病名称、联系人电话、请求帮助内容,以备急救时为帮助者提供资料。4. 家庭护理措施家庭支持: 家庭应为病人尽量创造安静、舒适的居家环境;家属要学会识别病情变化和紧急救护措施;督促病

35、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给予病人经济和心理上的支持。第五节 糖尿病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第五节 糖尿病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是继心脑血管、肿瘤之后第三位的“健康杀手”。一、病因及危险因素(一)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一、病因及危险因素(二

36、)危险因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大类。1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包括体重超重,吸烟、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和高血脂。体重超重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吸姻会使血糖难以控制,缺乏体力活动会导致超重、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脂又与胰岛素抵抗有关。2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包括遗传、年龄、妊娠糖尿病、分娩巨大儿等。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本病多数起病缓慢,逐渐进展。1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2型糖尿病病人上述的各种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略。糖尿病病人还会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例如经常感到疲乏、视力下降、皮肤瘙痒、手足麻木、伤口愈合缓慢、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

37、容易饥饿等。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一)健康人群保健管理针对健康人群,以一级预防为主,目的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糖尿病知识,提高人群对糖尿病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自我保健,并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健康的膳食,适当的体育活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健康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定期体检等。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二)高危人群管理社区内具有家族遗传史、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病毒感染、多次妊娠、有精神压力等危险因素的人群,被视为高危人群。 针对高危人群,以一、二级预防为主,目的是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及早进行干预。主要措施是:第一,开展糖尿病教育,强调调节体重至

38、正常,防止摄入能量过多,避免肥胖,鼓励体育活动,宣传情绪和心理状态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等,使人们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难以治愈,预防的效果达于治疗;第二,通过体检和筛查血糖,早期发现轻型糖尿病病人,及时给予干预。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三)病人管理针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重点放在三级预防,应重视社会、家庭支持在糖尿病社区管理的重要作用,发掘、利用失去人力资源服务于病人,如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或义工、病人的家属等,教育病人认识疾病的危害及合并症,鼓励病人参与健康管理,学会自我监测、自我护理技能与技术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加强病人的责任感,使其主动、积极配合参与管理,控

39、制病情发展,治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一)家庭治疗原则糖尿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病,教育、饮食、运动、心理疏导和监测血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综合治疗全面达标是当前的治疗新观念。新观念的原则是以健康教育为主导,开展综合的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在治疗中饮食治疗作为糖尿病的基础,运动治疗则是治疗的手段,必须用药物治疗的病人科学用药则是关键,但心理疏导将起到统帅作用,自我监测是使病情能够得到良好控制的基本保证,这五架马车缺一不可。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二)家庭康复护理1家庭评估2可能的护理问题3家庭护理计划及目标4家庭护理措施5家庭护理效果评价4家庭护理措施(1)

40、膳食指导(饮食治疗)与食品交换份:(2)运动指导(运动治疗) (3)糖尿病足的自我护理(4)糖尿病急症预防及护理(5)指导尿糖自测(6)微量血糖监测仪的使用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三)带病生存技能1规律生活2外出旅游注意事项3病情观察记录4糖尿病病人伤口处理第6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第6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又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病情不断恶化的慢性疾病,在每次急性发作之后,尽管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往往肺功

41、能继续恶化,且随时有复发的可能,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出现严重慢性心、肺功能衰竭。一、病因与危险因素1病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确切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致病因子中,吸烟是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发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吸烟与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吸烟人群中10%-20%的人将发生慢阻肺,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吸烟的人群,而慢阻肺患者中80%以上其发病与吸烟有关。一、病因与危险因素2危险因素吸烟和被动吸烟是COPD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他因素有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大气和环境污染、病毒和细菌感染等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 二、临床表现与体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和呼吸困难

42、。患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病重时可有持续性咳嗽、咳痰、气促、喘息和胸闷等症状。重症病人可出现全身情况,如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呼吸功能严重不全时出现皮肤黏膜、口唇、指端发绀;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时可表现有相应体征,如颈静脉充盈、心动过速、下肢浮肿等。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1健康人群保健管理针对健康人群,以一级预防为主,目的是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通过健康教育进行广泛的知识传播,提高社区人群对该病的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2高危人群管理通过对危险因素筛查发现潜在的病人,及时进行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和监测资料,分析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确定可干预因素,如针对吸烟、职业

43、接触、环境污染等,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高高危人群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和进展。 三、社区管理与防治原则3病人管理在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管理中,其重要的内容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改变态度,纠正因不良生活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速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四、家庭护理与带病生存技能指导(一)家庭治疗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以改善呼吸功能,积极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此外,还应包括合理给氧、解痉、平喘、止咳去痰等药物的使用,以防止疾病复发,加重病情持续进展,减缓肺功能恶化,改善病人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二)家庭康复护理1家庭评估2可能的护理问题3家庭护理计划及目标4家庭护理措施5家庭护理效果评价4家庭护理措施(1)家庭支持与基础护理(2)膳食指导 (3)肺(呼吸)功能康复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训练(3)全身性锻炼(4)家庭氧疗(5)气雾剂使用指导(6)心理护理 第三节: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 江泽民总书记在给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的信中提出:“要动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