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脊 髓 白 质脊髓白质按位置分:前索、外侧索和后索主要由纤维束组成。纤维束一般是按其起止命名。纤维束可分为长的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和短的固有束 上行传导束(感觉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传导经脊神经后根传入的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冲动 由脊髓向上到脑的不同部位。后根进入脊髓分内、外侧两部分。内侧部纤维粗,沿后角内侧部进入后索主要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升支组成薄束、楔束 降支组成短的下行纤维束束间束隔缘束椭圆束三角束直接或间接与前角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参与牵张反射。外侧部主要由细的无髓和薄髓纤维组成这些纤维进入脊髓上升或下降1-2节,在胶状质背外侧聚成背外侧束dorsolateral fascicul
2、us (Lissauer束),从此束发出侧支或终支进入后角。主要传导痛觉、温度觉和内脏感觉信息。1.薄束与楔束位于后索,上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 和楔束核。分别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薄束 T5 以下 楔束 T4 以上薄束在第5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在胸4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楔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定位:由内向外:骶、腰、胸、颈。1)脊髓小脑后束 :位置:外侧索周边的后部起始:主要起自同侧板层的胸核,但也有来自对侧胸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过来的少许纤维由于背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所以此束仅见于L2-3以上脊髓节段。经行:上行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皮质。 2.
3、脊髓小脑束 2)脊髓小脑前束 :位置: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起始:主要起自腰骶膨大节段板层-层的外侧部,即相当于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的外侧部经行:大部分交叉至对侧上行,小部分在同侧上行,经小脑上脚进入小脑皮质。 脊髓小脑束的功能: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后束传递的信息可能与肢体个别肌的精细运 动和姿势的协调有关前束所传递的信息则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 势有关。3)脊髓小脑吻侧束rostral spinocerebellar tract:起于颈膨大部的第IV层,相当于脊髓小脑前束传递同侧上肢冲动至小脑。4)楔小脑束 cuneocerebellar tract:相当于脊髓小脑后束3.脊髓网状束
4、spinoreticular tract位于脊髓前外侧索,与脊髓丘脑束混在一起上行,见于脊髓全长。起始细胞多位于上颈髓,大部分在层,其次在层,也可在后角。纤维上行止于延髓、脑桥网状结构内侧份的许多核团,也止于小脑的中继核团。对维持意识和觉醒起重要作用,属于网状上行激动系统。4. 脊髓丘脑束 spinothalamic tract:分为脊髓丘脑侧束位置:外侧索的前半部,并与其邻近的纤维束有重叠 功能:传递由后根细纤维传入的痛、温觉信息。脊髓丘脑前束位置:前索,前根纤维的内侧,功能:传递由后根粗纤维传入的粗触觉、压觉信息,有人认为痒觉也通过此束传导。起始:主要起自脊髓灰质和IV-层,纤维上升1-2
5、节经白质前连合越边后至外侧索和前索上行(但脊髓丘脑前束含有少部分不交叉的纤维)上行至脑干下部时,脊髓丘脑前束加入内侧丘系,脊髓丘脑侧束纤维自成脊髓丘系继续上行二者均止于背侧丘脑。在脊髓有明确定位,由外向内:骶、腰、胸、颈。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损伤平面对侧1-2节以下的区域出现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由于后索传递精细触觉的存在,故脊髓丘脑束损伤后,对触觉影响不大。5.脊髓顶盖束 spinotectal tract 小,位于脊髓丘脑束的前方,位置表浅传递痛温觉至与视、听有关的顶盖区起始细胞与脊髓丘脑束相似,故有人认为该束为脊髓丘脑束的侧支。上传冲动可引起头颈转向刺激的来源。6. 脊髓前庭束 spi
6、novestibular tract位于外侧索,紧靠脊髓小脑后束,终于前庭核。7. 脊髓皮质束 spinocortical tract始于脊髓后角,沿皮质脊髓束上行,大部分纤维经锥体交叉到对侧,经内囊止于大脑皮质深层。可能为浅反射的传入途径。8. 脊髓脑桥束 spinopontine tract与脊髓皮质束伴行,有人认为是其侧支,上行止于脑桥核,将外部感觉中继至小脑。9.内脏感觉束 内脏感觉纤维沿后根进入脊髓,经背外侧束终于和V-层和后连合核二级纤维可经脊髓丘脑束上行至丘脑,也可经固有束上行,进入脑干,再经脑干网状结构中继后到丘脑。Nathan 和Smith 认为,传递膀胱、直肠的感觉纤维在后
7、索内上行,如切断双侧前外侧索后,直肠和膀胱的感觉依然存在。下行传导束又称运动传导束 管理骨骼肌的下行纤维束分皮质脊髓束锥体系皮质核(脑干)束锥体外系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橄榄脊髓束内侧纵束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起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其他一些皮质区域,下行至延髓锥体交叉,其中大部分(约75%-90%)纤维交叉至对侧,称为皮质脊髓侧束,少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下行称为皮质脊髓前束,另有少量不交叉的纤维沿同侧外侧索下行,称为Barne前外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 在脊髓外侧索后部下行,达骶髓(约S4),逐渐终于同侧灰质板层-,来自额叶的纤维可以直接与外侧群
8、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是支配肢体远端小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相突触。 纤维排列由内向外:颈、胸、腰、骶。2)皮质脊髓前束: 在前索最内侧下行,大多数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终于对侧前角细胞,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而终止于同侧前角细胞。此束仅存在于脊髓中胸部以上。3)Barne 前外侧束:由不交叉的纤维组成,沿侧束的前外侧部下降,大部分纤维终于颈髓前角,小部分纤维可达腰、骶髓前角。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半球来的纤维,而支配躯干肌的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当脊髓一侧的皮质脊髓束损伤后,出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也称硬瘫),而躯干肌不瘫痪。
9、(2)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起自中脑红核,纤维交叉至对侧,在脊髓外侧索内下行,至板层-,仅投射至上3个颈髓段。此束对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有较强兴奋作用,它与皮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端肌肉运动发挥重要影响。 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起于前庭神经外侧核,在同侧前索外侧部下行,止于灰质板层和部分板层。主要兴奋躯干和肢体的伸肌。(4)网状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起自脑桥和延髓的网状结构,大部分在同侧下行,行于白质前索和外侧索前内侧部,止于板层、。主要参与对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运动的控制。顶盖脊髓束tectospinal tract
10、:起自中脑上丘,向腹侧行,于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腹侧经被盖背侧交叉越边,在前索内下行,终止于上段颈髓板层、。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活动,使头转向对侧完成视觉、听觉的反射活动。(6)内侧纵束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位于前索,一些纤维起自中脑中介核、后连合核和Darkschewitsch核以及网状结构,大部分来自前庭神经核。纤维主要来自同侧,部分来自对侧,终于灰质板层、,经中继后再达前角运动神经元。作用主要是协调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头部姿势) 。(7)下行内脏通路在脊髓中,下行纤维将冲动传至中间外侧核的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和骶2-4节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
11、经此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主要来自下丘脑和脑干的有关核团及网状结构,下行于脊髓的前索和外侧索中。脊髓的功能: 传导 反射 (一)脊髓反射 按参与反射的神经元(突触)数目分: 单突触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弧 组成:一个传入神经元,一个传出神经元 局限于一个或相邻的一个脊髓节内,为节段内反射。 多突触反射:反射弧有两个以上神经元, 其轴突在固有束内上、下行数个脊髓节后,终于前角运动神经元,为节段间反射按效应分:躯体反射骨骼肌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等 内脏反射躯体内脏反射、内脏内脏反射和内脏躯体反射, 竖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 1、牵张反射属于单突触反射,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
12、反射。肌肉、肌腱脊神经后根-运动神经元脊神经前根肌肉收缩深反射(腱反射)2、屈曲反射 皮肤脊神经后根后角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肌肉收缩脊神经前根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属于多突触反射。屈曲反射径路至少要有3个神经元参加,即皮肤的信息经后根传入脊髓后角,再经中间神经元传递给前角的-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兴奋,引起骨骼肌收缩。由于肢体收缩要涉及成群的肌肉,故受到兴奋的-运动神经元常常是多节段的。3、浅反射 刺激皮肤后引起的相应肌肉反射性的收缩,常见的有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 有人认为,浅反射有长短两个反射弧。短反射弧的中枢位于脊髓内,长反射的中枢可达大脑皮质。因此,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腹壁反射或提睾反射等会减弱或消失。 (二)脊髓损伤的一些表现 脊髓全横断 脊髓突然完全横断后,横断平面以下全部感觉和运动丧失,反射消失,处于无反射状态,称为脊髓休克。 数周至数月后,各种反射可逐渐恢复,但由于传导束很难再生,脊髓又失去了脑的易化和抑制作用,因此恢复后的深反射和肌张力比正常时高,离断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不能恢复。 脊髓半横断 布朗-色夸综合征 Brown-Sequard syndrome损伤同侧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薄束、楔束受损同侧肢体上单位瘫(硬瘫)皮质脊髓束受损对侧身体损伤平面1、2节段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侧束受损同侧相应节段的下单位瘫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同侧肢体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直播运营考核合同范本
- 买卖小车指标合同范本
- 挡墙项目正规合同范本
- 单位安装电子门合同范本
- ktv出兑合同范本
- 保安安洁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自建房合同范本
- 个人汽车转让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未签合同范本
- 产品宣传授权合同范本
- 侦查学总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物象含义及作用
- 临终关怀模式
- 公司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公司”建设的实施方案
- (完整版)安全技术交底的范本(全套)
- 2024转向节设计标准
- 一年级《读读儿歌和童谣》线上阅读测试专项测试题附答案
- 强化学习在支付风控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4篇)
- DB11∕T 1326-2016 中小学校晨午检规范
- 北师大版(三起)(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School life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