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_第1页
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_第2页
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_第3页
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_第4页
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本单元由2篇讲读课文和2篇阅读课文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组成。两篇讲读课文是挑山工、跳水,阅读课文是鲁本的秘密、走独木桥以及语文实践活动6。二、简单的教学设想挑山工学生们对于挑山工了解不多,但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导下抓住重点语句的体会语言文字,一定体会到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在组织集体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确实以朗读文本,最大程度地以朗读代问、代讲、代议,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在朗读中体会、表达,在朗读中积累和发展语言,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真正把指导学文的过程变成指导朗读的过程。教学理念:1.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使学生自始至终能自己读书、自己感悟、自己发现、自己获得。2.教师为主导。教师带领学生读得更深,体会得更细,悟到得更多,发现得更快,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得通过读或写表现出来。3.语文本体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可偏废,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积累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同时在精神与情感上获得满足。跳 水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

3、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鲁本的秘密在学文前尽可能地、最大程度地变教师提问与牵拉,为启发学生质疑问难;随后,在集中引导学生筛选疑问、梳理疑问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主要疑难为目标,顺学而教,指导学生凭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自己解决问题。读课文时,拿出足够的时间,启发每个学生针对篇中重点段落,结合课后有关问题或提示,结合上下文去独立地默读思考、揣摩想像、批注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 走独木桥结合段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一写自己读后的内心感受。把真正意义上的练笔融入到阅读教学当中来,就将读与写的结合落到了实处。学生在感受语言的同时,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技能,收获自然是丰富的,感受自然是真切的。第二篇:小学语文十册第8单元思路第8单元思路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草地夜行、丰碑;两篇略读课文白求恩与孩子、蒋筑英以及语文实践活动8二、本单元思路丰碑一课主要讲述的是一支红军队伍行军途中经过云中山时发生的一件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文章涉及的人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将军,一个是军需处长,其中将军的表现贯穿始终,但核心却是军需处长,是那在严寒中一心为大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军

5、需处长,是与云中山化为一体成了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就将重点放在了对军需处长的分析上,尤其是课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特写镜头。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是通过将军的一系列表现体现出来的,因此将军的表现无形中对分析军需处长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同时课文中大量的环境描写也对理解军需处长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抓住了三个词语引导学生的分析:特写、烘托、映衬。(一)军需处长特写,浓缩了的人物形象。课文中有关描写军需处长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只有很少的两个地方,而且都是从别人的角度进行叙述,课文的第二次描写甚至只有一句话: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

6、的丰碑。但却很好地点明了中心,突出了主题,深化了思想内涵。相比较而言,课文中的第一次描述显得更具体生动,虽着墨不多,但细致入微,如同一位艺术大师在精心塑造一件即将诞生的作品一样,刻画十分仔细,将军需处长那高大的形象描画得栩栩如生、从容不迫,在平凡中透视着伟大,普通中折射出熠熠光辉。这一部分中作者抓住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外貌、神态、动作和穿着进行了刻画:好似一尊塑像、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单薄破旧的衣服等等,在这些简单的语句里既描画出了军需处长饥寒交迫,筋疲力尽的神态,又突出了他至死不躺下的硬汉子精神,也写出了他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泰然、坚定,不惜牺牲的形象,突出了他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塑造了他为了部队

7、的军需供应,千方百计,严于律己,因而心力交瘁,英勇牺牲的高大形象。恰似电影镜头中的人物特写一样,寥寥数语就将军需处长的光辉伟大展现在每一位读者的面前,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视线,激起了读者心中的层层涟漪。(二)将军映衬,旁敲侧击揭示主人公形象。课文中将军的角色无疑对理解军需处长的光辉伟大产生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课文中对将军的侧面描写以及将军的情感变化充分折射出已经冻僵的军需处长的高尚情操。可以这样说,正是将军的一系列举动一步步将我们的视线和思路引入了对军需处长的思考,如果没有将军的铺垫,军需处长的形象将显得呆板、生硬。尤其是课文中将军思想感情的变化逐步地引导我们揭开了军需处长神秘的面纱:当将军听到有

8、人冻死了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军需处长是失职的,因此他愤怒,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抖动着,并红着眼睛向身边的人大吼: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这时将军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如此危急关头怎能发生如此动摇军心的事件。但当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的时候,满腔怒火的将军楞住了,这时甚至连空气都凝固了,时间都定格了,将军一下子感到十分震惊,并对这位老人由衷产生一种敬重: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就在将军的举动中悄然浮出水面,是那样清晰,那样让人动容。(三)环境烘托,给人物以充分的渲染。在文章中,还有五个地方进行了环

9、境描写,贯穿于课文的始终,对分析军需处长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作用。课文一开头就交代环境的恶劣,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这为后文军需处长被冻死埋下了伏笔。将军见到军需处长时,他已经被冻僵,只是倚靠在光秃秃树干坐着,一个光秃秃就把那种冰天雪地旷远迷漫的景象展露无疑,又充分把军需处长的形象在一种宽广、豪迈的意境中巍然挺立起来,使得军需处长那种至死不屈的光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在将军要军需处长来见他时,是呼啸的狂风淹没了他的话音。虽然只是五个字,但却将当时的环境进一步进行了阐明,连风也在为悲壮而死的军需处长发出哀号。风更狂了,雪更大了,这是以景衬情,是将军和战士们悲痛、崇

10、敬心情的充分体现,也是将军需处长化为晶莹的丰碑的必要条件,这里不仅写出了将军的理解,也写出了军需处长的崇高,很好的回扣课题,点明了中心。课文用将军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结尾,充分表明将军已经化悲痛为力量,并且对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也是对军需处长那种坚忍不拔精神的再现。课文始终贯穿了两条线索:将军和环境,但只有一个主题就是揭示军需处长的人物形象,正因为有了将军的映衬,正因为有了恶劣环境的烘托,军需处长的形象才更加显得了不起。草地夜行记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挽救小战士的生命,身陷泥潭,最后光荣牺牲的故事,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如果只围绕着教师从课本中抽出三、五个问题打转转,虽然偶尔也能读读课

11、文,但学生还是无法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课文。因此,我决定将读书的机会还给学生,构建以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体会遣词造句的规律,学习布局谋篇之法,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所在。我在实践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一)以读促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然而问题是由学生还是老师提出,效果大不一样。在教学草地夜行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到疑问的地方,但学生的问题质量不高,我便继续围绕疑难,组织学生细读课文,分组讨论,相互质疑问难,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接着,我逐一淘汰了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问题后,把有质量,值得研讨的问题作为重点练的要求,让学生带着

12、疑点,反复默读重点段落,寻求答案。如:革命队伍中,老红军为什么有时称我小鬼?描写老红军的外貌和插进一段卖帽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老红军已知草地到处是深潭,为什么还要背我走?都丧命和不能都牺牲怎么理解?小红军早就一步一挨要人背了,怎么还能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能赶上大部队吗?最后一段中有两个要记住革命不是重复了吗?等。(二)以读释疑从质疑到释疑是学生学习有长进的历程,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问,便要通过学生反复读逐渐加深理解。教师要努力把握时机,启发学生探究疑难,激发思维,强化训练,以求进入跳一跳,摘果子的境界。在教学草地夜行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诱导学生进行释疑。臵身于语言环境中去感受体验作者的

13、感情。如:课文中的小红军如果是你,你在那茫茫草海中,对失去老红军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去读课文,体会自己的感受。2根据课文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反复朗读从中领悟人物高尚的品质。如:老红军的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是由于(同小鬼一样的饥饿、疲劳);他很早就在斑竹园(卖帽子),是要告诉我们老红军是位(很早参加了革命的好同志);他为背我走(陷入泥潭牺牲了),进一步说明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3用比较朗读词语的方法去理解语言文字。如:小鬼与小同志,哪一个词更具有爱护之意?把天黑比拟成把光亮吞没有什么好处?都丧命与不能都牺牲含有什么不同意思?(三)以读激情学好

14、语文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情感的培养,而朗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教育。因此我在训练朗读时加入了背景音乐,并深情并茂地与学生对读课文。师生对读:从相识到永别,是那么短暂,我甚至还来不及熟悉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陌生。但是他的一言一行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师:当天色渐渐暗下来,草地上到处都潜伏着危机,老红军 生读。师:当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草地上伸手不见五指,风雨交加。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他 生读。师:当他突然深陷泥潭,情急之中,脱口而出的是 生读。师:当我们二人身处险境,命系一发时,他又 生读。师:他

15、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大声说 生读。师:茫茫的草海上又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舍生忘死帮助我的老红军永远地去了,被这可恶的草地吞噬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我的心 生读。师读:风呼呼的刮着黑暗笼罩着大地。生读:要记住革命!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朗读,气氛的渲染,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同时也深刻感悟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如今在语文课堂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为此在品味语言文字,以读激情,学生充分感受到同志情,战友情,阶级情的基础上,我便趁热打铁请学生将故事情节作适当延续去深化文章中心。如,以小红军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以后作开头,进行续写。 总之

1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内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课外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就能提高思维能力,增加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第三篇: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第五单元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7课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 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3、 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4、 学会“亭、移、泊、愁、旷、萤、簇”等7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引入意境1、配乐范读,引入

17、意境。导入课题,简单介绍作者后,听老师配乐范读,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1) 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正确,注意指导读准诗中的“亭”、“旷”、“簇”等字的读音。(2) 再次朗读课文,把诗读通读顺。(3) 检查学生是否把读正确,读通顺。形式可以有个人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 (4) 全班齐读。二、再读,感悟诗意。1、学生自读独坐敬亭山。2、根据课文的注释试着了解诗的意思。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有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讨论。3、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相机指导理解“相看”等词的意思。4、鼓励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当

18、时的心情。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两句讲的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后两句诗写的以是怎样的情景?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3)和同学交流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和自己体会到的作者当时的心情。 (4)引导体会诗人当时孤寂的心情。(5)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把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对诗人当时心境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练习读,读出诗的节奏、诗的意境。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诗的意境。(1) 指名读课文。(2) 评价、指导、示范。 (3) 学生自己再练读。 (4) 再指名读、再指导。 (5) 齐读,练习背诵。三、总结学习第一首古诗的学习方法。 自读

19、自解自悟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听写生字。2、背诵独坐敬亭子山,回忆学习这首古诗的学习方法。二、运用上一节课学会扔“自读自解自悟”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首古诗1、学生自读古诗,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体会和小组同学交流,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和大家进行讨论。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情况,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学生自由补充、更正、评价,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诗中的意境或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4、练习背诵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三、品味诗情根据课后的“思考练习”第3题的要求,先读一读诗句,再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然后选

20、其中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发挥想象给这句诗配一幅画。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细细地品味诗情画意,加深对诗的理解和体会。四、作业: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8 火烧云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的确良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确良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等。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4、 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运用丰富想象描绘景物变化的方法。 教

21、学准备鼓励学生观察朝霞、晚霞或云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根据云彩的形状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自读课文,每人画一副火烧云的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联系课前谈观察感受,导入新课。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1、 第一遍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1) 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 (2) 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并把自己的记字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3)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学生自己读生字,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做重点指导。练写生字

22、。2、 第二遍读,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3、 第三遍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哪些地方写火烧云?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的?三、 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1、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对不明白的或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或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2、 师生读议解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多媒体的展示明确霞光和火烧云的关系。3、 指导朗读。4、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背诵第一自然段二、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六

23、自然段1、 自读课文,找出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中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2、 和小组同学交流这些句子美有哪里。3、 全班交流: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为什么?小组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1)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他们有读中想象火烧云的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影象,体会句子的意思。如:“这些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一句,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体会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不见

24、了。”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变成小狗的样子,体会火烧云变化的有趣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 抓住学生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指导朗读,让学生边想边读,把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而又十分有趣的样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的火烧云的画,仿照课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中画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先自己练习说,再找同学或朋友互相交流。 (4) 拓展练习。学生结合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云彩变化和颜色的变化,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和形状?然后根据“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样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其他的动物、植物或建筑物等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要求先和同桌或好朋友交流讨论,再在全班交流。三、 习最后

25、一自段重点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四、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1、 练习背诵课文。老师可以适当指导一些背诵方法,但不要强求学生一定要用这样的方法,应鼓励学生采用更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2、 摘抄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和同学交流。3、 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云霞的好词佳句。五、 课后练习见95页。19* 院子里的悄悄话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对话。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 从课题导入,

26、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二、 自学课文,合作质疑。1、 把课题读正确、读通顺。2、 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3、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读懂。4、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1) 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学生说不清楚时适当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议一议,把问题弄清楚。 (2) 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问题:什么叫年轮?树木是怎样依靠年轮来记录、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把课文表演出来。四、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读一读,再抄下来,学生抄写后,

27、可互相交流。20* 女娲补天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法重点难点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或读过哪些神话故事?(指名回答)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神话故事。(板书、齐读课题)二、 学习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 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圈画。3、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交

28、流。4、 全班交流,互相补充评价。5、 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6、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 鼓励学生收集各种古代神话故事读一读,并和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积累运用五 读读背背、阅读教学目标1、 通过“读读背背”,积累一引起格言警句、名人名言。2、 从这些名言警句中得到启发,陶冶情操,从小立下远大志向。3、 通过阅读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 完成“读读背背”1、 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名言警句,并把对自己起警示、激励作用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两句抄写在卡片上,以便课上交流。2、 自己练习读一读,把句子读通读

29、顺。3、 边读边想一想句子的意思。4、 和同桌或好朋友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交流讨论自己对句子意思的理解。5、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指导、示范。6、 自己练习读。7、 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形式有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就读、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好哪一句就读哪一句等。8、 练习把句子背下来。 (1) 自己练习背。 (2) 找同学互相练习背。 (3) 随机抽查背。 (4) 不必等老师点名,学生想背的,起来就背。 (5) 齐背。9、 互相交流读一读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名言警句,同学之间互相赠送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互相勉励。二、 完成“阅读”1、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2、 学习课文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

30、力。3、 学生带着文后的问题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把短文读通顺。4、 围绕课后的问题边读边想。5、 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6、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 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鼓励学生有讲的过程中加上动作、表情,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8、 同学之间互相练习讲故事。9、 请几个同学面对全班同学讲述,大家一起评议、补充。习作(看图编写故事)教学目标1、 能根据第一、第三幅图的内容和联系,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2、 能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一个故事。3、 先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

31、入二、 明确要求1、 自己读一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再和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讨论,弄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本次习作的要求是: (1) 仔细观察一、三两幅图,了解两幅图画的内容。 (2) 思考这两幅图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3) 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并在脑中浮现画面。 (4) 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一个故事。 (5) 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三、 指导习作1、 仔细观察一、三两幅图,想想每幅图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讨论交流。2、 这两幅图之间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把自己的想法和好朋友商量。3、 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1) 自己想一想,说一说。

32、 (2) 在四人小组中相互交流、补充。 (3) 全班交流、评价。通过师生的交流、评价,使学生明白:第二幅图的内容是不固定的,只要想象合理,能和一、三两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就行。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想象得越新奇、越有趣越好。教师对那些想象丰富、表达清楚流畅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4、 把三幅图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发挥想象练习编写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大胆想象,把故事内容编写得更丰富。 (1) 自己练习编写故事。 (2) 同桌或找朋友互相交流自己编写的故事。 (3) 互相评价、补充、修改自己编的故事。 (4) 学生自愿把自己编的故事在全班同学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做相机的评价和指导。5、学生把

33、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四、 修改自己的习作。1、 修改自己的习作,读一读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等。2、 学生之间互相修改习作。3、 展示交流成果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指导。4、 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习作。5、 誊写修改后的习作。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兴趣。2、 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自主积累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 课前,师生一起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1、 读一读,背一背自己收集到的古诗。2、 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古诗。3、 从大家收集到的古诗中挑选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两首认真练习朗读,争取能背下来。二、 组织古诗朗

34、读会1、 在小组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同学互相评价、练习。2、 组织古诗朗读会,每位同学朗读自己挑选的古诗。3、 组织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请他们给大家介绍经验。三、 诗配画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给诗配上恰当的插图。2、 举办一期“古诗欣赏”墙报。3、 组织学生一起欣赏、评价“古诗墙报”,增加语言积累。第四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林海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林海教案作者:jpxxw来源:发布时间:2011-3-26 19:43:31发布人:jpxxw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关键词设置: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林海教案一、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

35、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课文从作者进入原始森林的感受写起,依次写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特点以及由这些景物产生的联想,最后讲参观林场的见闻、感受。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并了解自然资源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二是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本课的重点是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大兴安岭的景物,先讲“岭”。“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这一特点是通过同秦岭的对比突出的。“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都描写了秦岭的高大、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的岭,却“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每条岭都

36、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岭”的另一个特点是连绵不断,形态各异:“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再讲“林”。林的显著特点就是像大海,因此称之为林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突出了林海的一望无际和苍翠碧绿。“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又“像海边的浪花”,进一步突出了林海的特点。然后讲“野花”。野花的特点是种类多。“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可见野花的种类非常之多。最后,作者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个温柔、美丽的姑娘,说它“青松作

37、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显然是对大兴安岭景物的综合,渗透着作者无限的喜爱之情。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作者概括为四个字:亲切、舒服。“亲切、舒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写作者亲眼看到大兴安岭,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树时。由于大兴安岭跟自己印象中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岭截然不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然会使作者产生一种“亲切、舒服”的感受。第二次是在描绘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然后讲由这些景物产生的联想时。大兴安岭的景物不仅可供人观赏,它还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可见,大兴安岭的景物已同祖国建设结为一体,想到这些,作者觉得大兴安岭越看越可

38、爱,心中自然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参观林场后。参观林场之后,“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这是因为在林场看到了“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不仅伐木取材,而且造林护苗,使林海万古长青。二、学习目标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珊瑚、椽柱、桌椅、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大兴安岭,了解其位置。如有可能,找几幅大兴安岭和秦岭的图片,以便从感性上认识两者的不同。2.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

39、生感受大兴安岭那种特有的温柔的美。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语句表述的意思。如,“云横秦岭”,指的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可见秦岭山势之高。其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更应指导学生理解。教学时不必讲比喻、拟人等名词术语,而要让学生从内容上具体体会其中的“海洋”指什么,“白色的浪花”指什么,为什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己。在理解这些语句的意思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如,课文拿秦岭同大兴安岭对比,主要是为了说明大兴安岭给人一种温柔、亲切的感觉,不像秦岭那样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丝毫没有贬斥秦岭的意思,因为秦岭的雄伟、险峻也是一种美。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时候,还要启发学生想象语句所描述的情景,

40、如,“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是什么样子,“海边上”“泛着白色的浪花”是什么样子,“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是怎样一幅画面。要力求让学生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一幅图画。再次,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加强诵读,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是感受景色美、语言美的主要途径。朗读本课,有些地方需要教师略加指点。如,“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读这一句时,两个带引号的“岭”和“大”要略加强调,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大不一样”和“不大一样”是不同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这句里的六个“的字

41、结构”形成三组对比,每一组在朗读时,语气、音调应略有变化,以突出岭的形态之多。3.语言质朴而优美,是老舍先生作品的一个特点,也是本课的一个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美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语言美的主要途径是朗读、背诵和抄写。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一些段落,抄写一些优美的语句。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可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到三次讲到“亲切、舒服”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

42、”的感受的;最后,让学生把三次感受联系起来,认识到这三次感受虽然都是“亲切、舒服”,但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深刻。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究课文,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举例性质,可以启发学生再提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如,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讨论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只作为参与讨论者的看法,不要让学生当作唯一的结论。“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这句话,显然是把兴安岭当作一个温柔而美丽的姑娘来写的:穿着碧绿的上衣,银白色的

43、裙子,五颜六色的绣花鞋。这样写,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从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思考练习”中的选做题,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的,不必统一要求。学生只要用简笔画把秦岭与大兴安岭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即可。如:5.本课的生字“厦”,在这里读,用在地名“厦门”中读。“伐”,注意不要写成“代”。下列词语解释只供教师参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千山一碧:许许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本文转自:http:/精品学习网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第十二

44、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共10个课时区燕慧 霍洁玲 陈正清 黄少玲 江文艳 刘安明6 向往奥运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2理解词语:流光溢彩、魅力、锱铢比较、沁透心脾。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勉力,影响着一切。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二)能力训练点l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三)德育渗透点感受作者对2008年奥运会的渴望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与追求。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

45、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感受,从而领悟我国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 教师教法点拨、诱导。 学生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 交流资料,诱发“向往奥运”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当得知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是啊,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体会一下一个体育记者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吧!二 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 1 自读自悟,把握情感基调(1)提出学习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画出感受最深的有关句子,并在课本上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想。 (2)学

46、生按要求自学。 (3)组织交流。 a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b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特别是谈谈从那些语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目的是通过一些阅读感受的交流,汇集在一起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者的情感基调有个整体的把握。) 2 研读品悟,把握情感内涵(1)提出研读专题。“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 (2)小组合作研读。 A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表达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B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句,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甚至联系自己收集的有关奥运会的资料进行感悟 C反复朗诵品味(3)集体交流感受 (重点交流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47、如果学生感悟得比较肤浅,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相机指导有关语句的朗读,反复揣摩,以读悟情。三 含情诵读,抒发“向往奥运”1 自主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 互相交流朗读。先同桌互读互评,然后班上朗读评议。 3 在交流中,相机指导朗读一、二、四、六、七自然段,注意读出作者兴奋、神往、渴望、自豪的感情。 四 拓展实践,引发“向往奥运”1读写“举办权、嘹亮、迸发、魅力、拆除、申请、水花四溅、流光溢彩、星光灿烂、等量齐观”等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第二课时()复习复述课文内容(二)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1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爱慕与留恋。课文2、5、6自然段都是作者对

48、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回忆。可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感受。如:“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我怀念采访他们的那些日子,他们让我感到了青春,感到了力量,感到了友谊,感到了和平。”“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2对奥运精神实质的赞美。作者对奥运精神实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超越着不同的国

49、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要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借助会徽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奥运精神的赞美。3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向往。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来体会。如“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我渴望能够有机会采访我们自己的国家举办的奥运会,那将是一次更加难忘而美好的经历。”“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三)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自由读、指读、齐读。(四)总结、拓展1学习表达。作者在表达自己内心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时,除了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外,还穿插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使人感到作者的感受是

50、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也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2交流:你爱好体育吗?喜欢哪些奥运明星?3角色体验。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自己喜欢的一位奥运明星,与他(她)畅谈2008年奥运会。想一想你准备跟他(她)谈些什么?组内轮换当小记者,找一两组上台表演。4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五)布置作业1以“北京奥运”为主题办一张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7 詹天佑教学目标 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赞颂

51、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板书课题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后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1881年,年仅21岁的詹天佑抛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了祖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

52、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刚刚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顺利地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他又设计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对照生字表自己识字。对于字音不好掌握的字要多读几遍,字形复杂的字要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三、学习生字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课文中有些生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挠”读n

53、o,不读ro;“竣”读jn, 不读zn;“要挟”读yo xi,不读yo xi. 这几个字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不要读错。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本课共有10个生字。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查字典,找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选择出每个生字的正确意思。3、课堂讨论重点生字的识记方法。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生字的字形,然后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有些字可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如:挠 绕 竣 俊 控 嘲 毅 扛 绘 浆 岔 藐饶 娆 骏 峻 空 潮 屹 杠 刽 桨 盆 蔑利用比较的方法既可以很快记住生字,又能帮助学生复习熟字,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方法。四、理解词语

54、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以“杰出”为例,“杰出”一词的意思是才能、成就出众,超过一般人。在课文中杰出的人指的就是詹天佑,理解了杰出一词的意思能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扫清障碍。以“要挟”为例,“要挟”的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之后,还应让学生找到“要挟”一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结合上下文对这个词做进一步的理解。在课文中“要挟”指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当时中国政府腐

55、败无能、科学技术落后、缺乏科技人才的弱点,强迫清政府放弃修筑权,以此来达到他们通过控制铁路来控制中国经济、交通、运输等命脉的卑鄙目的。以“周密”为例,“周密”的意思是周到而细密。一般指考虑问题、做计划或方案时,想得周到而细密,没有疏漏和错误。而文中詹天佑就是一个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做事周密的人,“周密”也表现了詹天佑的杰出之处。以“赞叹不已”为例,这个词的意思是连连称赞,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表示称赞的程度很深。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前文讲到帝国主义者要挟清政府,嘲笑中国人民,而詹天佑带领设计、修建的铁路却在今天让外宾赞叹不已,通过今昔的对比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深入理

56、解课文内容和内在的情感。(2)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轰动: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表明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撼。藐视:轻视、小看。表明外国人、帝国主义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嘲笑:指不怀好意地取笑别人。表明帝国主义对当时中国科技落后、政府无能的状况幸灾乐祸。勉励: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鼓励人继续努力去做。五、造句训练1、弄清词义。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1)“赞叹不已”一词的意思是:连连称赞,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 (2)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练习造句。谁 看到怎样的景象就赞叹不已。谁 听到怎样的情况就赞叹不已。谁 想到怎样的情景

57、就赞叹不已。2、让学生用“赞叹不已”造句。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然后用笔画出读不好的句子。2、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流,讨论这些画出的难句应如何来读。3、把通过交流之后能读得流利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读。4、对于集体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指导。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长句,学生在朗读时可能有困难。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教师范读这句话时语速可以稍慢些。可以这样停顿: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

58、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听读可以使学生有些感性认识,模仿起来就不再困难了。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把最使人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想简单在旁边写一写。这项要求放在第一节课,可见目的不是写读书笔记,也不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时作点批注的习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要过高,圈圈画画、三言两语即可。2、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最感动人的是哪些地方,自己写下了什么批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第2 课时

59、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理清课文结构层次1、轻声读全文,然后给课文分段。2、指名说说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清朝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后,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和阻挠,以及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后国内外的反应。第三段(第4、5、6自然段),讲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第四段(第7自然段),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三、学习第一段1、让学生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 杰出 爱国2、“杰出”是什么意思?

60、四、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让学生画出有关句子自己再读一读。2、理解这一段中的重点句。(1) 指名读画出的句子。(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投影:他们认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要挟”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你怎样理解?)(“要挟”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在帝国主义看来,修筑这条铁路,中国没有技术力量,没法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这说明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他们干涉、侵犯中国主权的野心。) 投影: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还没有出世”是什么意思?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