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培训教材MSA测量系统分析_第1页
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培训教材MSA测量系统分析_第2页
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培训教材MSA测量系统分析_第3页
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培训教材MSA测量系统分析_第4页
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培训教材MSA测量系统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MSA测量(cling)系统分析 专业(zhuny)技术人员系列培训教材之1共八十三页第一(dy)部分引言(ynyn)2共八十三页测量(cling)的重要性如果(rgu)测量出现问题,那么合格的产品可能被判为不合格,不合格的产品可能被判为合格,此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 因此,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PROCESS原料人机法环测量测量结果合格不合格测量3共八十三页测量误差Y = x + 測量值 = 真值(True Value)+測量誤差戴明說沒有真值的存在(cnzi)一致(yzh)4共八十三页测量误差的来源(liyun): nDiscrimination 分辨能力(精度)n

2、Precision 精密度 (Repeatability 重复性)nAccuracy 准确度 (Bias偏差(pinch)nDamage 损坏nDifferences among instruments and fixtures (不同仪器和夹具间的差异)nDifference in use by inspector 不同使用人员的差异(Reproducibility再现性)nDifferences among methods of use (使用不同的方法所造成差异)nDifferences due to environment (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 5共八十三页测量的变异(biny)说

3、明 测量系统变异性仪器+(量具)工件+(零件)人员环境设计重复性再现性一致性敏感性均匀性变形影响接触几何放大线性稳定性坚固性使用假设维护p.m.标准制造制造公差制造变差设计确认-夹紧-定位测量点-测量传感器可操作的定义充分的数据清洁度内部相关特溯源性隐藏的几何形状弹性变形物质支持特征弹性性质稳定性标准热膨胀系数弹性性质标准教育的体力的经验培训经验培训理解可操作定义目视标准程序态度人机工厂压力照明振动空气污染几何相容性照明阳光人工的人空气流热膨胀稳定-系统部件温度本位的和周围的循环图2:测量(cling)系统变异性 - 因果图6共八十三页为什么要进行(jnxng)测量系统分析即使量具经过(jng

4、gu)检定或校准,由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的原因,会带来测量误差。检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不能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因此,还需要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价,分析测量结果的变差,从而确定测量系统的质量,以满足测量的需要。满足QS9000、ISO/TS16949标准的要求: ISO/TS16949:2002标准7.6.1规定:为分析出现在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求必须适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这些分析方法以及接收准则的使用必须符合顾客的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采用其他的分析方法和接受准则必须获得顾客的批准。7共八十三页测量(cling)系统分析的目的运用统

5、计分析方法,确定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测量误差),了解变差的来源。 从而确定一个(y )测量系统的质量,并且为测量系统的改进提供信息。保证所用统计分析方法及判定准则的一致性。8共八十三页第二(d r)部分基本概念9共八十三页术语(shy)均值: 样本平均数,是反映数据集中位置的度量。极差:样本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标准差:用于衡量数据与均值的偏差程度。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gun x)。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测量系统: 用来对被测量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

6、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10共八十三页测量系统(xtng)的组成 测量(cling)系统人机料法环操作人员量具/测量设备/工装被测的材料/样品/特性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工作的环境11共八十三页测量系统(xtng)的统计特性 通常使用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来衡量测量系统的质量(zhling):nDiscrimination 分辨力(ability to tell things apart) ;nBias 偏倚;nRepeatability 重复性;nReproducibility再现性 ;nLinearity 线性 ;nStability 稳定性 。12共八十三页分辨力(率)定义:指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

7、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传统是公差范围的十分之一。建议的要求(yoqi)是总过程6(标准偏差)的十分之一。T103013共八十三页偏倚(pin y)(Bias):基准值观测(gunc)平均值 偏倚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基准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14共八十三页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y zhn)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15共八十三页再现(zixin)性(Reproducibility):再现性是由不同(b tn)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

8、,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再現性操作者B操作者C操作者A16共八十三页稳定性(Stability):稳定性 时间(shjin)1时间(shjin)2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相同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总变差。17共八十三页线性(Linearity):量程(lingchng)基准值观测(gunc)平均值 基准值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18共八十三页线性(Linearity):观测(gunc)的平均值 基准值无偏倚(pin y)有偏倚19共八十三页测量系统(xtng)的分析 测量系统的变差类型: 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测量

9、系统特性可用下列方式来描述 :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 宽度(kund)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 20共八十三页位置(wi zhi)和宽度 位置(wi zhi)寬度位置寬度标准值21共八十三页理想(lxing)的测量系统 n理想的测量(cling)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cling)结果。每次测量(cling)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cling)结果的测量(cling)系统,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22共八十三页测量系统所应具有(jyu)的特性: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

10、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chn wi)统计稳定性;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 变异应小于公差带;测量精密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真的如此,则测量系统的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 23共八十三页测量系统(xtng)的评定 第一阶段: 明白该测量过程并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满足我们的需要。主要有二个目的: 1)、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此项必须在使用前进行。 2)、发现那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显著的影响,例如温

11、度、湿度等,以决定其使用的环境要求。第二阶段: 目的是在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rnwi)是可行的,应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 常见的量具R&R分析是其中的一种试验型式。 24共八十三页思考(sko)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什么测量系统?我们是否对这些测量系统进行(jnxng)评价(分析)?什么样的测量系统必须进行评价(分析)?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系统分析?25共八十三页 计量(jling)型测量系统分析第三(d sn)部分26共八十三页确定(qudng)稳定性指南进行研究1)取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如果该样品不可获得,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中程数据生产零件 ,指定其为稳定

12、性分析的标准样本。对于追踪测量系统稳定性,不需要一个已知基准值。具备预期测量的最低值,最高值和中程数的标准样本是较理想的。建议对每个标准样本分别做测量与控制图。2)定期(天,周)测量标准样本35次,样本容量和频率应该基于对测量系统的了解。因素可以包括重新校准的频次、要求的修理,测量系统的使用频率,作业条件的好坏。应在不同的时间读数以代表测量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以便说明在一天中预热、周围环境和其他(qt)因素发生的变化。3)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Xbar&R或Xbar&S控制图上。27共八十三页结果分析作图法4)建立控制限并用标准控制图分析评价失控或不稳定状态。结果分析数据法除了正态控制图分析法,

13、对稳定性没有特别的数据分析或指数(zhsh)。如果测量过程是稳定的,数据可以用于确定测量系统的偏倚。同样,测量的标准偏差可以用作测量系统重复性的近似值。这可以与(生产)过程的标准偏差进行比较以决定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是否适于应用。可能需要实验设计或其他分析解决问题的技术以确定测量系统稳定性不足的主要原因。28共八十三页举例(j l)稳定性为了确定一个新的测量装置稳定性是否可以接受,工艺小组在生产工艺中程数附近选择了一个零件.这个零件被送到测量实验室,确定基准值为6.01。小组每班测量这个零件5次,共测量4周(20个子组)。收集所有数据以后,Xbar&R图就可以做出来了(见图示)。控制图分析显示,测

14、量过程是稳定的,因为没有出现明显可见的特殊原因影响。29共八十三页稳定性的均值(jn zh)-极差图30共八十三页确定偏倚指南(zhnn)独立样本法进行研究1)获取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 如果得不到,选择一个落在生产测量的中程数的生产零件,指定其为偏倚(pin y)分析的标准样本。在工具室测量这个零件n10次,并计算这n个读数的均值。把均值作为“基准值”。可能需要具备预期测量值的最低值、最高值及中程数的标准样本是理想的。完成此步后,用线性研究分析数据。基准值测量系统的平均值偏倚31共八十三页2)让一个评价人,以通常方法测量样本10次以上。结果分析作图法3)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

15、出直方图。评审直方图,用专业知识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出现异常。如果没有,继续(jx)分析,对于n30时的解释或分析,应当特别谨慎。结果分析数据法4)计算n个读数的均值。32共八十三页5)计算可重复性标准偏差(参考量具研究,极差法, 如下): 这里(zhl)d2*可以从附录C中查到,g=1,m=n如果GRR研究可用(且有效),重复性标准偏差计算应该以研究结果为基础。33共八十三页6)确定偏倚(pin y)的t统计量:偏倚=观测测量平均值-基准值34共八十三页7)如果0落在围绕偏倚值1-置信区间以内,偏倚在水平是可接受的。这里d2,d2*和v可以在可以从附录C中查到,g=1,m=n, 在标准t分

16、布表中可查到。所取的 水平依赖于敏感度水平,而敏感度水平被用来评价/控制该(生产)过程的并且(bngqi)与产品/(生产)过程的损失函数(敏感度曲线)有关。如果 水平不是用默认值.05(95置信度)则必须得到顾客的同意。35共八十三页举例-偏倚一个制造工程师在评价一个用来监控生产过程的新的测量系统。测量装置分析表明没有线性问题,所以工程师只评价了测量系统偏倚。在已记录过程变差基础上从测量系统操作(cozu)范围内选择一个零件。这个零件经全尺寸检验测量以确定其基准值。而后这个零件由领班测量15次。36共八十三页表2:偏倚(pin y)研究数据测量(cling) 基准值=6.0 偏倚1 5.8 -

17、0.22 5.7 -0.33 5.9 -0.14 5.9 -0.15 6.0 0.06 6.1 0.17 6.0 0.08 6.1 0.19 6.4 0.410 6.3 0.311 6.0 0.012 6.1 0.113 6.2 0.214 5.6 -0.415 6.0 0.037共八十三页用电子表格和统计(tngj)软件,可获得直方图和数据分析(见图10和表3)。 测量(cling)值38共八十三页表3:偏倚研究(ynji)偏倚研究(ynji)分析n(m)均值 X标准偏差r均值的标准偏差b测量值156.0067.22514.05813基准值= 6.00, =.05,g=1, d2*=3.35

18、t统计量df显著t值(2尾)偏倚95偏倚置信区间低值高值测量值.115310.82.206.0067-0.1215.134939共八十三页因为0落在偏倚置信区间(-0.1215,0.1349)内,工程师可以假设测量偏倚是可以接受的,同时假定实际使用不会导致附加变差源。偏倚研究的分析:如果偏倚从统计(tngj)上非0,寻找以下可能的原因: 标准或基准值误差; 仪器磨损。这在稳定性分析可以表现出,建议按计划维护或修整; 仪器制造尺寸有误; 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 仪器未得到完善的校准,评审校准程序; 评价人设备操作不当,评审测量说明书等;40共八十三页确定(qudng)线性指南进行研究线性按以下指

19、南评价: 1)选择g5 个零件(ln jin),由于过程变差,这些零件(ln jin)测量值应覆盖量具的操作范围。 2)用全尺寸检验测量每个零件以确定其基准值并确认了包括量具的操作范围。 3)通常用这个仪器的操作者中的一人测量每个零件m10次。 随机的选择零件以使评价人对测量偏倚的“记忆”最小化。41共八十三页确定每一零件的观察平均值,基准值与观察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为偏倚,要确定各个被选零件的偏倚。线性图就是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这些偏倚与基准值之间描绘(miohu)的。如果线性图显示可用一根直线表示这些标绘点,则偏倚与基准值之间的最佳线性回归直线表示两个参数之间的线性。线性回归直线的拟合度R2确定

20、偏倚与基准值是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42共八十三页计算偏倚:偏倚= 观测平均值 基准值过程(guchng)变差= 6 画图:X軸=基准值Y軸=偏倚其方程式为: y=b+ax再分別计算其:截距,斜率,拟合度(相关系数),线性,线性%等 43共八十三页公式(gngsh)44共八十三页系统的线性及线性百分率由回归线斜率及零件过程变差(或公差)计算得出。如果回归线有很好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接近1),那么可以通过线性幅度及线性百分率的评价来确定线性是否可接受。如果回归线没有(mi yu)很好的线性拟合,那么可能偏倚平均值与基准有非线性关系,这需要进一步分析以判定测量系统的线性是否可接受。45共八十三页

21、线性接受准则: a. 对测量特殊特性(txng)的测量系统,线性%5% 接受,线性%5%时,不予接受。b. 对测量非特殊特性的测量系统,线性%10%接受,线性%10%时,不予接受。 如果测量系统为非线性,查找这些可能原因: 在工作范围上限和下限内仪器没有正确校准;最小或最大值校准量具的误差; 磨损的仪器; 仪器固有的设计特性。 46共八十三页Case Studypmrpmrpmrpmrpmr122.7245.1365.8487.65109.1122.5243.9365.7487.75109.3122.4244.2365.9487.85109.5122.5245.0365.9487.75109.

22、3122.7243.8366.0487.85109.4122.3243.9366.1487.85109.5122.5243.9366.0487.85109.5122.5243.9366.1487.75109.5122.4243.9366.4487.85109.6122.4244.0366.3487.55109.2122.6244.1366.0487.65109.3122.4243.8366.1487.75109.447共八十三页48共八十三页确定(qudng)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指南分析方法有: 极差法; 均值(jn zh)-极差法; 方差分析ANOVA。49共八十三页取样(qyng)的代表性不具

23、(b j)代表性的取法具代表性的取法50共八十三页极差法极差法是一种改良的计量型量具的研究,它可迅速提供一个测量(cling)变异的近似值,这种方法只能提供测量系统的整体概况而不能将变异分为重复性和再现性。它典型的用途是快速检查验证GRR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个方法有潜力探测不可接受的测量系统,对样本容量为5的只需通常时间的80,样本容量为10的需要90的时间。典型的极差方法用2个评价人和5个零件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两个评价人各将每个零件测量一次。每个零件的极差是评价人A获得测量值和B获得测量值之间的绝对差值。计算极差的和与平均极差。通过将平均极差均值乘以1/ d2*可以得到总测量变差。这里d2*

24、在附录C中可以找到,m=2,g=零件数。51共八十三页示例(shl):零件号评价人A评价人B极差(A-B)10.850.800.0520.750.700.0531.000.950.0540.450.550.1050.500.600.1052共八十三页計算53共八十三页为了确定测量变差占过程标准偏差的百分比,通过将GRR乘以100除以过程标准偏差将其转换为百分比。在例子(见表7)中,这个特性的过程标准偏差是0.0777,因而: GRR=100*(GRR/过程标准偏差)=75.7现在测量系统的GRR已经(y jing)确定,应该进行结果的解释。在表7中, GRR确定为75.7 ,结论是测量系统需要

25、改进。54共八十三页均值(jn zh)-极差法;均值极差法(Xbar&R)是一种可提供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两个(lin )特性作估计评价的方法。与极差法不同,这种方法可以将测量系统的变差分成两个(lin )部分重复性和再现性,而不是他们的交互作用 。进行研究尽管评价人数量、试验次数和零件数是可变的,但我们下面的讨论反映了研究中条件的优化。参考表12GRR数据表。详细的程序是:1、获得一个样本零件数n大于5,应代表实际的或期望的过程变差范围;2、选择评价人为A,B,C等。零件的号码从1到n,评价人不能看到零件编号。55共八十三页3、如果是正常测量(cling)系统的一部分,应校准量具。让评价人

26、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n个零件,将测量结果输入第一行。4、让评价人B和C测量同样的n个零件,而且他们之间不能看到彼此的结果,输入数据到第6行和11行。5、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该循环。输入数据到第2,7,12行,在适当的列记录数据,如果需要试验3次,重复循环并输入数据到3,8,13行。6)当零件数量很大或同时多个零件不可同时获得时,测量步骤4,5可能改变如下是需要的: 让评价人A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1行记录读数。 让评价人B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6行记录读数。 让评价人C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11行记录读数。56共八十三页 让评价(pngji)人A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2行, 让评价人B重

27、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7行, 让评价人C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12行, 如果试验需要进行3次,重复这个循环将数据记录在 第3,8,13行。7、如果评价人属于不同的班次,可以使用一个替代方法,让评价人A测量所有的10个零件输入数据于第1行,然后评价人A以不同的顺序读数,记录结果于第2,3行,让评价人B,C同样做。依公式计算并作成控制图或直接用表计算即可。 57共八十三页GRR数据收集(shuj)表和报告58共八十三页%R&R接受准则: a. %R&R30%不能接受,必须改进。 59共八十三页结果(ji gu)分析:当重复性(EV)大于再现性(AV)时,原因可能是: 仪器需要保养

28、;量具应重新设计来提高刚度增强; 量具的夹紧或零件定位的方式需要改进; 存在过大的零件变差。 当再现性(AV)大于重复性(EV)时: 评价(pngji)人员需要更好的培训如何使用量具及数据读取方式;量具刻度盘上的刻度不清楚;需要某些夹具协助评价人员来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60共八十三页重复性示例(shl):操作者A操作者B測試123平均極差123平均極差零件A217216216216.31216219220218.34零件B220216218218.04216216220217.34零件C217216216216.31216215216215.71零件D214212212212.7221621

29、2212213.34零件E216219220218.34220220220220.00216.3216.961共八十三页第一步计算(j sun)重复性62共八十三页第二步计算(j sun)再现性计算操作人平均值的极差(RO); 估计的评价(pngji)人标准差= RO /d2; 乘以5.15;减去由于重复性所造成的部份。 63共八十三页64共八十三页第三步计算零件(ln jin)间的变异 每次的值都是同一零件测三次,所以只是侦测出仪器变异(biny)(Re)。二个测量者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人员之间的差异(Ro) 每个产品间的差距代表了产品的差异(Rp)。 65共八十三页66共八十三页零件a零件b零

30、件c零件d零件e操作者A平均216.3218.0216.3212.7218.3操作者B平均218.3217.3215.7213.3219.2再平均217.3217.7216.0213.0219.267共八十三页68共八十三页Case StudyPARTREADING1READING210.650.6021.001.0030.850.8040.850.9550.550.4561.001.0070.950.9580.850.8091.001.00100.600.70操作者A69共八十三页Case StudyPARTREADING1READING210.550.5521.050.9530.800.7540.800.7550.400.4061.001.0570.950.9080.750.7091.000.95100.550.50操作者B70共八十三页Case StudyPARTREADING1READING210.500.5521.051.0030.800.8040.800.8050.450.5061.001.0570.950.9580.800.8091.051.05100.850.80操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