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报告_第1页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报告_第2页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报告_第3页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报告_第4页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何莎 *:1摘要:当前临床用药中,需要进展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有几十种,有时用药目的也决定了药物需进展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强调。针对血药浓度监测不同方法的研究,本文分别从高效液相、液质联用、免疫分析等方面进展概述,探讨不同监测方法的异同和优劣,为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提供参考。关键词: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临床The research on method of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Abstract:In the current clinical use, the drugs whitch

2、 need for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have a few kinds, sometimes the purpose also determines the drugs for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he necessity of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emphasi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research on blood

3、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ocus on from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liquid mass bined, immune analysis, whitch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clinical blood concentra

4、tion monitoring to provide reference.Keywords: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clinical前言众所周知,当药物经各种途径进入体后,血液成为体转运的中枢,绝大多数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并以一定浓度产生药效也包括副作用,甚至毒性作用。由于药物进入体到产生药理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故各种因素都可影响药理作用的强弱,而探讨各种因素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血药浓度监测是应用先进的微量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并在药物动力学根底理论的指导下,求解药物动力学的各种参数,为

5、临床医师调整药物剂量、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种药物在常用量时不能产生疗效或发生意外中毒,从而把经历式临床用药提高到科学性较高的水平,以取得最正确疗效而尽量减少不良反响2。在已有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免疫分析法等分析技术都有较为成熟的应用,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分别概述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以了解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并为以后从事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1 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被测机体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不可能直接测定,但许多药物的药理作用常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血药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受体部位的浓度变化,且不同种属的动物

6、,如血药浓度一样,则药理效应也极为相似。故药物的疗效或毒性与血药浓度的关系非常密切3-4。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经济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血药浓度监测与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应用已在多种药物的监测中表达。如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鉴定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的不同,在减少样本量的前提下, 通过普通高效液相色谱实现了对氯法拉滨血浆药物含量的准确测定,且此方法简便易行,既可用于动物实验,也可用于临床药物评价等相关研究5-8。又如10- 羟基喜树碱10-hy-dro*ycamptothecin ,HCPT是我国临床应用的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肿瘤活性,目前已经有文献38报道检测血浆中H

7、CPT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梯度洗脱和荧光检测器,能将HCPT和标与杂质实现良好别离,并可去除色谱柱中残留的脂溶性杂质,是一个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监测方法9-10。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由于血液中的药物不止一种成分,往往包含药物本身、药物代物、以及血液中的其他复杂成分,因此会对待测药物的浓度监测产生影响,且有些药物成分可能在检测温度、检测时间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否则会因为血液的缘故影响检测效果,因此对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提出了更多要求11。液质联用技术将液相色谱高效的在线别离能力与质谱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能力相结合,可以同时得到化合物的保存时间、分子量及特征构造碎片等丰富的信息,是

8、组分复杂样品和微重样品别离分析最有力的研究手段12-13。HPLC-MS-MS法具有快速、准确、抽血量小、可批量检测、样品清理简单, 灵敏度高,专属性强, 不易产生穿插反响等优势14。如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的普伐他汀,采用正离子模式进展检测, 血浆用量为1mL,最小检出浓度为0.957ng.mL-1, 血浆用量为500L,在节省血浆用量的同时,又保证了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是一种经济、简单、高效和灵敏的方法15。但是该类仪器价格昂贵, 且维护费用极高, 因此其临床应用严重受限。3 免疫分析法 以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为例。地高辛是从毛花洋地黄叶中提取的一种二级苷,称为异羟基洋地黄毒苷

9、, 是临床上治疗心脏疾病的强心苷类药物之一, 广泛用于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抖和心房扑动的治疗。因其作用机制复杂, 治疗指数低,有效治疗围窄, 药动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大,有时常规剂量也能引起中毒, 且中毒和剂量缺乏的临床表现类似, 不同药厂生产的地高辛生物利用度也存在差异16, 故监测其血药浓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从灵敏度、线性围、穿插反响、精细度等方面综述地高辛血药浓度常用免疫检测方法的各自特点, 包括放射免疫、酶免疫、化学发光免疫、荧光免疫法分析法。3.1放射免疫分析法( radio immunoassay, RIA) RIA起步最早, 是将高灵敏度的放射性核素示

10、踪技术与高特异的免疫化学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超微量免疫测定方法,即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后, 使之与受检标本中的抗原共同竞争抗体, 检测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 据此确定地高辛浓度17。RIA法有价格廉价、方法简单、结果可靠、灵敏度较高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如放射性污染、标记物半衰期短、批间RSD偏大、检测时间过长, 使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在动态观察下可比性下降, 也很难适应临床的即时之需。虽既如此, RIA法仍以其经济实用的绝对优势在治疗药物监测中占有一席之地18-19。3.2酶免疫分析法( enzyme immunoassay, EIA) EIA是在放射免疫分析理论的根底上,

11、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作为示踪物的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其灵敏度与RIA法接近,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捷、酶标记物稳定、有效期长等优点, 克制了RIA放射性危害和标记物半衰期短的缺点20。 3.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 CLIA是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分析法结合的产物, 同时具有化学发光法的高灵敏度和免疫分析法的高选择性。它是基于化学发光强度和被测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使用简便, 无放射污染等优势,成为标记免疫分析的一个重要开展方向, 是取代RIA的首选方法之一21-22。

12、CLIA主要包括两种方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 CLEIA),CLIA是用化学发光反响试剂标记抗原或抗体, 标记后的抗原和抗体与待测物经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响后, 测定产物的发光强度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23。从标记免疫分析角度, CLEIA应属于EIA分析, 只是酶反响的底物是发光剂, 操作步骤与EIA分析完全一样, 即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进展免疫反响, 反响复合物上的标记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测定发光底物的信号据此来确定地高辛浓度

13、24。3.4荧光免疫分析法(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 FIA)自上世纪40年代, Coons等采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可溶性肺炎球菌多糖抗原,首次创造了荧光抗体检测技术25。至今, 免疫荧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微量、超微量物质分析测定。用于地高辛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 FPIA),FPIA是荧光偏振法和免疫竞争法的结合, 利用被测物质中被测对象所具有的偏振光特性进展测量26-27。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imeresolvedfluoimmunoassay, TRFIA

14、)TRFIA是继放免、酶标、发光分析之后, 超微量标记免疫分析法开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它利用稀土元素鳌合物的双功能基团与抗体形成共轭体,制成标记抗体。标记抗体和待测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荧光信号极为微弱,参加特殊的增强液, 被解离出来的稀土离子和增强液中的*些成分生成一种新的螯合物, 通过检测螯合物的增强荧光信号测得地高辛浓度28-29。4 讨论以上介绍的各种血药浓度检测方法均以各自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其中RIA以其价格低廉, FPIA以其灵敏度高、方法简便等优点在国外应用最多,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综合利用, 将是今后主要的开展趋势。随着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不断开展, 检测结

15、果越来越准确可靠,但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不是用药的唯一指南,使用药物治疗时应结合临床病症及其他检测报告等结果综合考虑,选择最正确方案实施个体给药, 以期到达满意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 常毅,林,郝万鹏.血药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08,11,6 2:102-105.2 叶敏,朱珠.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2: 1320-1323.3 Pu *,Sun J,Wang Y,et al .Development of a chemically stable 10-hydro*ycamptothecin nanosuspensionsJ. Int J Phar

16、m,2009,3791:167.4 Zhao Y* ,Hua HY,Chang M ,et al . Preparation and cytoto*ic activity of hydro*ycamptothecin nanosuspensionsJ. Int J Pharm ,2010,39212: 64.5 王岩,高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J实用药物与临 床,2005,83:16-17.6 徐国京,祝莉霞,有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新药-氯法拉滨J .药学与 临床研究,2009,17(2) :131- 134.7 LechMaranda E, Korycka A,

17、Robak T. Clofarabine as a novel nucleoside analogue approv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mechanismof action and clinical activity J . Mini Rev MedChem, 2009, 9( 7) :805- 8128 春燕,朱宝英, 立波等.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氯法拉滨 的浓度 J.中国药学杂志, 2010,45(19) :1496- 1499.9 吴胜林,王翠兰,熊 英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羟基

18、喜树碱的浓度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4:2 149.10黄莉莉,军,方芸等.HPLC 法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的浓度J.中国药 事,2005,1913:178.11卫中,马燕.液质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开展与应用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 质,2007,176:66-70.12 金英.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化工,2009,328:67-68.13 Kite G C, Howes M J, Simmonds M S. Metabolomic analysis of saponins in crude e*tracts of Quillaja saponaria by liquid

19、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for product authentication JRapidcammun Mass Sp,2004,18 (23): 2859-2 870.14YaoM, ZhangHH, Chongsacho, et al.Arapid sensitive LC-MS-MS assay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digo*in in ratplasma J. JPharm BiomedAna,l 2003, 32: 1189.15敏, 谭志荣, 豪, 英, 郭栋, 周宏灏.LC-MS/MS方

20、法检测人血浆中普伐 他汀的浓度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1:58-61.16优鑫, 毛静远, 惠芬.地高辛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分析J.中国中药杂 志,2007,32(4):285-326.17伊莉. 215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J.华夏医学,2001, 14( 1): 86.18肖正儒, 爱光. 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J.药学, 2003,13(6): 25.19恒, 红. 14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22(1): 2120连生.酶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J.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13(1): 53.21宝洪, 王启哲.化学发

21、光免疫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的比 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3, 12( 3): 152.22 DavidA, Biddle, PradipDatta, eta.l Faselyelevated serumdigito*in concentrations due to crossreactivityofwatere*teractable digito*inlike immunoreactivity of Chinesemedicine Chan SU:elimination of interference by use of a chemiluminescent assy J. ClinChimActa, 2000, 300(12): 151.23DasguptaA, Actor JK, OlsenM, et a.l Invivo digo*inlike immunoreactivity inmiceand interferenceofChinesemedicineDanshen in serum digo*inmeas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