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媒体下地域文化和思政课融合育人_第1页
谈自媒体下地域文化和思政课融合育人_第2页
谈自媒体下地域文化和思政课融合育人_第3页
谈自媒体下地域文化和思政课融合育人_第4页
谈自媒体下地域文化和思政课融合育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自媒体下地域文化和思政课融合育人摘要:自媒体时代,思政课需要着力解决认同感、获得感和亲切感不足的问题,将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探索,它既有利于思政课提质增效,也有利于地域文化接续发展;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效果受到三个方面制约,即思政课教师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度、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接受度、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精准度;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教学内容与地域文化内核实现点与面的融合,教学形式与地域文化载体实现情与行的融合,思政课教师与文化宣讲员实现角色的融合。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地域文化;思政课;路径1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既是为了提升思政

2、课育人的实效性,也是为了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终实现思政课与地域文化的协同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1)有利于思政课提质增效。首先,对于课程内容来说,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使思政课课程体系具备时代感和地域特色,有利于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转化。其次,对于教学形式来说,地域文化拥有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如文化场馆、音乐戏剧等,可以运用这些载体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或者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再次,对于授课对象来说,地域文化源于百姓生活,它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将地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融入思政课,可以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

3、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亲近感和认同感。(2)有利于地域文化接续发展。首先,自媒体时代,地域文化在网络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具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地域文化在传播上仍然依靠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内容相对陈旧,形式相对单一,逐渐在年轻人中失去影响力和话语权。将地域文化引入高校思政课,可以扩大其影响力,让学生了解、认同自身的地域文化,甚至成为传播载体,有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其次,高校是地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地域文化进行整理、提炼,可以促进其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再次,引入地域文化可以改变学生日益淡薄的乡土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真挚

4、情感。2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影响因素地域文化与思政课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要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并发挥出叠加优势,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如下:(1)思政课教师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将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地域文化的认知程度。目前,思政课教师大多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对于政治理论比较熟知,但是对地域文化的了解还不深入、不细致,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水平还不高,存在着将两者简单嫁接的现象。(2)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接受度。目前,高校学生大多都属于“00后”群体,他们在

5、自媒体时代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热衷于新奇、个性和娱乐至上的文化,倾向于趣味性强、互动性高的表达方式,对于传播方式单一的地域文化缺乏应有的关注。“00后”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自身地域文化的影响,但是他们还不完全理解文化的内核,不太重视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地位,不习惯于从身边的文化现象入手去理解政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对地域文化的接受度还不高。(3)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精准度。地域文化千差万别,呈现出“百里不同音”的效果,将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确能够打造特色,但是同时也容易出现为了彰显特色,而忽略思政课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统一性,容易将思政课上成了地域文化课,民俗课等,从而削弱课程的政治

6、性、理论性。其次,过度的彰显特色也容易忽视其与中华文化的联系,使得融合的成果缺乏推广价值。因此要统一兼顾思政课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既要坚持理论体系的统一性,又要强调理论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把握好地域文化和思政课融合的精准度。3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笔者所在地域为江苏省太仓市,该地历经千年的人文沉淀,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开拓、开放、开明的江海文化。太仓地处江海交汇处,元朝时期号称“六国码头”,明朝时期为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港口型城市的发展孕育了敢为人先、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第二,崇文重教、尚德务实的江南文化。太仓人才辈出,产生了11位两院院士,注重耕读传家、

7、家风传承,昆曲、江南丝竹、娄东画派等艺术形式精彩纷呈,“廉砖精神”影响深远。第三,内涵丰富的太仓地方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接下来就以江苏太仓为例,探讨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3.1教学内容与地域文化内核实现点与面的融合首先,按照思政课的教学主题,分类收集地域文化素材,建立地域文化案例库,针对思政课知识点开展案例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地域文化的“点”融合。地域文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但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融入思政课中,因此要根据思政课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和引用地域文化案例,如为了说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笔者收集了太仓地区传奇家族的传承故事,着重介绍了太仓“四代一

8、品”的王锡爵家族,该家族祖孙四代都是一品大员,人才辈出源自于“良由世泽、诗书传家”的家风,以及“克己退让、省察功过、孝友敦睦、和睦乡闾”的家训。引用案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家训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存在什么关系?这些家训对当代有何指导意义?旨在让学生明确地域文化的特殊性与中华文化统一性的关系,通过特殊性揭示和说明统一性。其次,如果地域文化与思政课知识体系高度吻合、形成呼应,可以针对思政课知识体系开展专题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地域文化的“面”融合。笔者发现思政课章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太仓”的城市发展目标高度吻合,由此开发出专题“全面小康与幸福太仓”,在知识框架上,将幸福太仓的五个维度即“富

9、裕幸福”“健康幸福”“平安幸福”“文明幸福”“美丽幸福”等与“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对应起来,引申出幸福太仓是全面小康的最佳注脚;将太仓“高水平全面小康”与中国的“全面小康”对应起来,分析太仓的全面小康在全国中的位置;将“小康构想”印证地苏州与小康的提出过程结合起来,揭示小康目标不是空想,它的可行性源自苏州的发展实践;将太仓的小康面貌与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对应起来,用现实活化理论。通过以上专题的设计,使思政课具备较强的地域特色。3.2教学形式与地域文化载体实现情与行的融合地域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呈现出来,如戏曲、音乐、文学等艺术载体,纪念场馆、文化教育基地等物质载体,这些载体为

10、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利用地域文化载体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做到以情育人。笔者在讲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邀请学校“江南丝竹”学生社团演奏红色经典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以此创设情境体验式课堂,指导学生谈谈对这种传统民乐的视听感受,想想为什么如此古老的音乐形式还可以演奏红色经典?“江南丝竹”艺术形式怎样才能接续传承?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为学生身边的文化形态,将理论中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多重感官体验的“活生生”的文化,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激发求知热情、产生共情。在讲解“中国历史上的疫情”时,笔者播放太仓民歌水乡勤力山歌扬,该歌主要反映1949年前后太

11、仓勤力村的巨大变化,歌词中“新中国成立前瘟神流行逞凶狂,穷人无钱治病把命丧。女不生,男不长,孤儿寡母泪汪汪”与新中国形成强烈对比,这样设计旨在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民俗文化的氛围中理解当时的时代特征。其次,利用地域文化载体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以行促知。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而地域文化恰恰能够为大小课堂的结合提供实践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域文化为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提供了现实选题。笔者围绕太仓地区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需要,指导学生针对“江南文化”品牌塑造、文创产品、非遗传承与弘扬等选题展开社会调查,这既是对思政课知识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12、强国”的拓展和巩固,也是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城市的文化传承工作。第二,利用主题纪念馆、文教基地等地域文化载体对学生开展实践教育。笔者针对太仓15处文化教育基地,策划了相应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工人先锋馆”与工匠精神教育、“田园实境教育基地”与生态观教育、“太仓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与红色教育等,目的是利用社会大课堂以行促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3.3思政课教师与文化宣讲员实现角色的融合首先,思政课教师除了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还应当参与社会服务,承担起地域文化宣讲员的角色。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对地域文化了解还不全面、不深入,这势必会影响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效果。如果思政

13、课教师亲自参与到基层文化宣讲工作中,会激发他们关注和研究地域文化,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使宣传内容更接地气,让学生和基层群众都能受益,自身的教学技能、宣传能力也能得到提升。笔者所在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文化宣讲服务队,成员基本都是由思政课教师组成,近年来,团队陆续开展文化宣讲活动200多场次,开发了20多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思政专题,其中美丽江苏作为公开课入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幸福太仓在云直播平台上吸引了8万网友在线观看,思政课与地域文化宣讲实现了同频共振。其次,吸纳校外优秀文化宣讲员走上思政课大讲台。文化宣讲员由于长期从事基层文化宣传工作,所以对当地风土人情有较深的理解,他们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化宣传,不少人还“身怀绝技”,如“数来宝”“三句半”“独幕剧表演”等,如果吸纳他们走上思政课大讲台,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其成为难以替代的老师。近年来,笔者主持建设“苏州市理论宣讲名师工作站”,邀请了30多位“百姓名嘴”走进思政课课堂,他们通过“众说学习”、信仰公开课等形式为学生带来思想盛宴。总之,思政课教师要与文化宣讲员“同唱一台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