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一阶段学习笔记_第1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一阶段学习笔记_第2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一阶段学习笔记_第3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一阶段学习笔记_第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一阶段学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一阶段学习笔记网院学号:_10011110068 批次:201010 辅修专业:金融学 姓名:廖熙婷 成绩:_一、学习内容1. 学习体系: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第四节 商业银行制度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第六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第一节 银行资本的构成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第三节 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分子对策、分母对策第四节 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第五节 当前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对我国的启示第六节 巴塞尔协议第三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与管理第一节 银行负债的作用和构成第二节 商业银

2、行的存款业务第三节 银行存款的经营管理第四节 短期借款的经营管理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2. 学习目标第一章 导论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及商业银行的职能,掌握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及经营原则,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和商业银行本身加强内控的原则、方法,并能应用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分析经济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资本概念及其构成,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掌握银行资本充足性要求及其测定指标与方法,以及银行并购这一外延扩大银行资本的方式,并能应用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和资产风险权数的计算方法。第三章 商业

3、银行负债业务与管理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负债的概念及其构成,掌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及各种长短期借款的经营要点。掌握存款工具创新的原则,存款工具的定价方法,并能运用存款成本分析、存款定价与存款营销的方法。3. 各章节学习重点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30min)本节需要明确三个问题:1、银行的起源、特殊性质、类型等;2、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发展道路等;3、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况。一、银行(8min)(一)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首先,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拥有业务经营所必需的自有资本;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其次,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其活动范围是货

4、币信用领域;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二)银行的起源银行的起源经历了三个阶段: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现代银行,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起源于意大利,最早的银行是1272年的巴尔迪银行。1587年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是具有近代意义的银行。中世纪的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各国商人云集;为了顺利进行商品交换,需要将世界各地的货币兑换成威尼斯当地的货币货币兑换商出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收付规模扩大,各地商人为避免长途运输的风险,将用不完的货币委托货币兑换商保管,并委托其代办支付和汇兑,货币兑换商由此积攒了大量货币资金。此后,货币兑换商发现这些长期大量集存的货币余额相当稳

5、定,可以用来发放高利贷,则开始主动揽取货币保管业务货币经营业者;渐渐的,货币兑换商发现不需对所保管的货币实行全额准备,而只需保留部分准备金,就可以满足客户提取现金的需要,其余部分可以作为贷款获得利息;此后,货币兑换商逐渐演变成集存贷款和汇兑支付、结算业务于一身的早期银行。17世纪,银行这一新型金融机构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1653年,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工商业需要有提供大量资金融通的专业机构与之相适应,他们不仅提供融资服务、经营债券、办理贴现,也以自己的信誉作担保,开出可以代替金属条块、具有流通价值的信用票据,更加具有近代意义的银行产生了。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6、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三)强调几个问题1、银行产生的基础:信用。2、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双重风险。存款:提存风险;贷款:偿还风险。3、银行的类型(1)商业银行:追求自身的利润,业务多样化。(2)专业银行:在特定信贷领域从事特定信贷活动的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储蓄银行,投资银行等等。(3)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负责制定国家的金融政策,调节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对国家负责,在对外金融活动代表国家,并对国内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实行管理和监督。特殊职能包括:垄断货币发行权,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对他们提供信贷。通过有效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

7、,组织全国票据清算,管理国家外汇和黄金;代理国库,代国家发行公债券;并对国家提供贷款。除个别国家外,不对个人办理银行业务,只对国家和金融机构办理业务。二、商业银行(15mins)(一)商业银行概念: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是一种习惯性称呼,基于商业行为发放贷款CommercialBank贷款的基本特点包括:短期性,生产性,自偿性。所以凡介入生产与流通的经常性周转过程的银行,均被称为商业银行。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类型多种多样。从资产方来看,既有短期贷款,也有中长期贷款;既有各

8、种贷款活动,也有各种类型的投资活动。因此,商业银行的称谓已经不能够总结其业务活动或行为,只是一种沿用的称呼而已。(二)商业银行的功能1、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个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2、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3、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4、信用创造

9、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5、调节经济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货币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三)商业银行的地位1、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2、其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3、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4、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5、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四)商业银行发展的两条道路:1、高利贷与股份制旧式高利贷银行,如:威尼斯银行;新式股份制商业银

10、行根据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按照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制形式组成。如:英格兰银行。2、专业化(英式)与综合式(德式)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分业经营优点:保持银行的清偿力;安全性较好。缺点:银行业务发展受到限制。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混业经营(综合经营)优点:利于银行展开全方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缺点:可能会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对银行经营管理有更高的要求。三、我国的商业银行(7mins)(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国家专业银行阶段(19841994)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民银行是惟一的金融机构。1984年,从人民银行分设出中国工商银行,加上原来专营外汇业务的

11、中国银行、原来行使财政职能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及1979年恢复的中国农业银行,成为国家专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则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形成了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1986到1987年,我国恢复建立交通银行,建立中信实业银行,从而开始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形成了不同产权形式的商业银行。第二阶段: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阶段(19942003年)1994年,我国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分离;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国家专业银行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地位。第三阶段: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阶段(2003年至今)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明确国有

12、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的方向是按现代金融企业的属性进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于12月30日通过汇金公司注资450亿美元,为两家试点银行股份制改革提供了可能性。2004年,两家试点银行大规模的财务重组和公司治理改革全面展开,银行业改革开始进入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阶段。至2006年底,我国先后有9家银行上市,上市银行资产数由2002年的1023.3亿元扩展到2006年的20290.4亿元。到2007年8月底,我国共有13家银行上市。(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状况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

13、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合作、适度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19797家,营业网点183897个,从业人员为2732394人。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3家城市商业银行,78家城市信用社,19348家农村信用社,13家农村商业银行,80家农村合作银行,4家资产管理公司,1家邮政储蓄银行,54家信托投资公司,70家财务公司,6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货币经纪公司,7家汽车金融公司以及14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5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

14、行(12家)中国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渤海银行。地区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盛京银行等。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常熟、江阴等。农村合作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等。其他银行性金融机构外资(合资)商业银行;外国商业银行分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9家,贷款公司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6家);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经营范围:(1)吸收公众存款;(2

15、)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3)办理国内外结算;(4)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5)发行金融债券;(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7)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8)从事同业拆借;(9)买卖、代理买卖外汇;(10)从事信用卡业务;(11)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12)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13)提供保管箱服务;(14)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第二节商业银行制度本节主要讲解三个问题:1、建立商业银行的基本原则;2、商业银行制度,主要是商业银行的产权形式、外在组织形式以及业务发展模式;3、商业银行的基本组织结构。

16、一、建立商业银行的基本原则(10mins)1.有利于银行竞争效率竞争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竞争机制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银行经营的产品具有同质性;开展竞争有利于银行改善服务,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从而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2.有利于保护银行安全稳定保证安全与竞争的关系:并不矛盾。合理有序竞争可以提高银行经营效率,利于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过度竞争会导致银行不计成本、不顾后果地高息揽储、从事高风险投资业务等。3.使银行保持适当的规模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企业都具有一个合理规模。在这种规模下,企业的成本最低,利润最优。而大于或小于这一规模,

17、都会引起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商业银行设立的基本程序(一)符合基本的创立条件1.经济条件:人口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商企业经营状况;地理位置;等。2.金融条件人们的信用意识,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金融机构的竞争状况,管理当局的有关政策等。(二)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依照下列程序开业:申请登记招募股份(公开招募、私下招募)验资营业。二、商业银行制度(25mins)商业银行类型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1.按业务范围划分批发型数额大,主要业务对象为公司或单位;零售型数额小,主要业务对象为个人;批发与零售兼营型2.按地域划分地方型以所在地区客户为服务对象;区域型以所在区域为

18、基本市场;全国型以国内市场中的工商企业和个人为服务对象;国际型世界金融中心的银行,以国际性大企业客户为主要对象。3.按组织形式划分无分支机构的独家银行(单一银行制);有分支机构的总分行制银行;银行控股公司。4.按可否从事证券业务和其他业务划分德国式银行既能全面经营银行业务,也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还能投资于工商企业的股票;英国式银行可通过设立独立法人公司来从事证券承销业务,但不能持有工商企业的股票,也很少从事保险业务;美国式银行只经营银行业务,不能从事证券承销业务。1999年11月,随着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事实,这种限制已经放松。(一)产权形式:根据资本所有权构成不同而划分。1.独资银行:

19、由一人单独出资,亲自或雇人经营。出资人对银行的财产和盈利有全部的支配权,对债务单独负无限清偿责任。2.合伙银行: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经过协商,达成合伙协议,订立合伙契约,共同出资、合伙经营的银行。财产为合伙人共有,盈利按出资多少或契约规定进行分配。合伙人对债务负无限清偿责任。3.股份制银行:采用股份公司形式,按照国家有关公司法律条例,向主管部门登记,取得法人资格而建立起来的银行。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般程序为:发起人聚集一定资本履行法律手续,取得股票发行权发行股票,筹集开业所需资本。包括不同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形式: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对外发行股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不划分等额股份。不对外发行股

20、票。两合公司形式:由有限责任股东与无限责任股东共同组织而成。4.国有银行: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建立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人民币,且应为实缴资本。5.合资银行:本国银行与外国银行共同投资和经营的银行。或:某一银行通过购买某一国外银行的股份而成为合资银行。特点:出资各方按相同比例或事先商定比例出资。(二)外在组织形式1.总分行制总分行制是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以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这种商业银行的总部一般都设在大都市,下属所有分支行须由总行领导指挥。总分行制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总行

21、制:总行除管理、控制各分支行以外,本身也对外营业,办理业务;总管理处制:总管理处只负责管理控制各分支行,其本身不对外营业,在总管理处所在地另设分支行对外营业。总分行制的优点:有利于银行吸收存款,有利于银行扩大资本总额和经营规模,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便于银行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有利于银行调剂资金、转移信用、分散和减轻多种风险;总行家数少,有利于国家控制和管理,其业务经营受地方政府干预小;资金来源广泛,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实力。当然总分行制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容易加速垄断的形成;由于规模大,内部层次多,管理难度加大等。2.单一银行制(单元制)单一银行制是指那些

22、业务由各个独立的商业银行本部经营,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每家商业银行既不受其他商业银行控制,也不得控制其它商业银行。单一银行制的特点:优点:防止银行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也缓和了竞争的剧烈程度;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协调,能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银行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其业务经营的灵活性较大;银行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贯彻执行,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缺点:单一银行采用新技术的单位成本较高,不利于银行采用最新的管理工具,使业务发展和创新活动受到限制;单一银行资金实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单一银行制本身与经济的外向发展存在矛盾,会认为得造成资金的迂回流动,削弱银行的竞争力。3.集团

23、银行制:包括持股公司制和连锁银行制持股公司制是由一个集团成立控股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这些独立银行的业务和经营决策统属于股份公司控制。持股公司对银行的有效控制权是指能控制一家银行25%以上的投票权。持股公司制的特点:优点:能够有效扩大资本总量,增强银行实力,以高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弥补单元制银行的不足。缺点:容易形成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不利于银行之间开展竞争,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经营的自主性,不利于银行的创新活动。连锁银行制,也称联合制。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个集团购买若干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实现对这些银行进行控制的一种组织形式。金融控股公司:依据国际上三大金融

24、监管部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在1996年初发起成立的多元化金融集团公司联合论坛,于1999年2月颁布的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原则中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因此,金融控股公司也可以被称为全能性金融集团。(三)业务发展模式1.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都被限定在各自的、传统的或者是一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特定业务。2.全能型混业经营/综合经营是指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的相互进入或是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相互进入其他业

25、务领域甚至是非金融类业务领域,从事多元化的业务经营。3.金融机构业务制度发展的历史(1)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部分国家实行混业营。(2)1929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1933年,美国通过1933年银行法。该法案禁止商业银行参与包销、证券买卖及集团证券业务,要求商业银行不得设立从事证券业务的分支机构、商业银行的员工不得在各种证券机构兼职等。其后,美国国会先后颁布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1968年威廉斯法等一系列法案,从而逐步形成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的基本框架。(3)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1948年制定了日本证券交易法,规定:“禁止银行进入证券业务领域,禁止银行持有证券公司5%以

26、上的股份”。此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长期实行银行的长期业务与短期业务相分离、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相分离、银行业务与信托业务相分离、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相分离、人寿保险业务与财产保险业务相分离等严格的业务分工,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名称各异的金融机构,将国内的金融业务划分得极其详细、明确。4.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问题(1)发展历史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走的是混业经营的发展道路。1993年下半年,由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银行、保险、证券开始实行分业经营,1995年7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7年7月1日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

27、民共和国证券法,明确规定我国商业银行与证券经营机构必须进行分业经营,即:不允许同一法人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项中任何两项不同的业务,也不允许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控制、渗透;确立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证监会分别对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进行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从而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业务发展与管理制度。(2)原因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秩序的混乱;金融监管的不健全等。从当时国内各方面的情况看,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市场处于发育阶段,金融监管的体系与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模式、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健全之处,

28、国内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机构、信托机构等,在内部控制制度、经营机制等方面亦处于极不完善状态。因此,我国金融业的微观基础比较脆弱,极易因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巨大的金融风险。在1989年前后、1993年前后,我国都出现过经济、金融秩序的混乱局面。特别是自九十年代证券市场形成以来,银行体系中出现了严重的资金运用问题,相当一部分银行通过其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将银行信贷资金和同业拆借资金挪用,投放到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对我国的金融运行产生了极大危害。(3)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在向综合经营方向发展原因:经济、金融的全球化;综合经营本身所有的优势;商业银行的要求;。态度:认

29、可发展方向;从各个方面促进综合经营的发展。进展:2004年国有银行下设基金公司并开始独立管理各类基金;2007年6月,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湖北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实施重组,成立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交银信托”),表明我国开始推进商业银行投资入股信托公司,开展“银信合作”的综合经营试点;2007年9月,工行、建行、交行、民生和招行分别取得金融租赁牌照,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将设立租赁公司纳入其综合化经营的整体战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成: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平安集团等控股公司基本具备了金融控股集团的形态;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纷纷加速工作进展。如:工行旗下目前已有工商东亚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另外还

30、有工银瑞信、工银亚洲等基金管理公司。2006年底收购印尼哈林银行90%的股份,2007年8月收购澳门最大的本土银行诚兴银行近80%的股份,被视为工行建立全球化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的重要一步。交行明确将“向综合性金融企业转型”写入其新三年改革目标大纲之内,触角已伸向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多种金融业务。第三节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本节主要明确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以及“三性”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3mins)二、一般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20mins)(一)安全性1.安全性目标: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

31、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2.原因:银行资金的特性和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是负债经营,它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安排的规模和资产的结构,取决于其资产的风险度及现金储备的多少。银行讲求安全性的原因在于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存在风险,主要包括:第一,银行资金的特性“两权分离”,自有资金;银行脆弱性问题。第二,银行资金运行的要求规模对称,结构对称。第三,银行是信誉企业,信用是银行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素。第四,经济运行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信息不对称问题等。3.如何保持银行的安全性第一,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第二,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

32、;第三,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二)流动性1.“流动性”概念: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流动性”概念的双重性:(1)资产的流动性:银行资产在不损失或少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用以应付客户的提存要求。(2)负债的流动性:足以应付各种需要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满足多种资金需要。2.银行存在流动性的原因清偿力问题银行资金来源的特性客户存款与借入款;银行业务的经营特点不确定性;3.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方法: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实现流动性管理的目标,通常需要制定一些量化的指标,以此来反映本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这些指标可分为以下三大类:(1

33、)资产类流动性指标,如现金资产比例、流动性资产比例和贷款占总资产比率等。(2)负债类流动性指标,如股权占总资产的比率、存款占总负债的比率、核心存款占总存款的比率以及与其存款变动率等。(3)资产负债综合类指标,如贷款占存款的比率、流动性资产与易变性负债的差异、存款增长率与贷款增长率之比等。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具体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资产方面:建立流动性强的资产准备一级准备(主要为现金资产)和二级准备(主要为短期证券),实现资产变现要求。负债方面:通过各种负债途径,能够随时以适当的价格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形式:吸收存款,借入各种借入资金(如: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利用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

34、单等主动型负债方式借入资金)。(三)盈利性1.“盈利性”的概念: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追求利润最大化。2.原因:利润最大化即使商业银行实现充实资本、增强实力、巩固信用、提高竞争能力的基础,也是股东的利益所在,是商业银行开拓进取、积极发展业务、以搞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这是由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的。3.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计算利润的基本公式:利润=收入-支出传统银行:因为收入主要为贷款的利息收入,支出主要为贷款的利息支出,所以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存贷利差。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的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35、,且已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业务收入主要为非利息收入如各种业务的手续费收入,而支出也是各种非利息支出如提取各种损失准备等,因此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非利息收支差额的情况。3.“三性”关系的处理原则:(1)积极组织资金来源,慎重安排资产结构,保持适当比例的现金资产。(2)加强对长期贷款和投资的预测研究,保证收益,减少风险损失。(3)树立良好的信誉,建立牢固的信用基础,取得客户和社会的高度信任,保持更大的周旋余地。所以,处理“三性”关系的核心是:围绕流动性加强经营管理,增强资金实力,提高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三性”目标。因此,银行经营的总目标是:在追求安全性、流动性的基础上,争取最大的利

36、润,即以安全性为基础,以流动性为工具,以赢利性为目标。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与作用本节主要讲解三个问题:关于银行资本金的定义;银行资本的一般性构成;银行资本的作用。一、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一般性解释(15mins)(一)对于银行资本的解释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1.从积累过程看,银行资本包括两部分:一是初期投入:是指银行开业注册登记时所载明、界定经营规模的资金。二是业务经营过程中的补充: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国家财政投入等获得的资本金。2.从包含的内容看:一是所有者权益:银行资产减负债的净值。也称一级资本、核心资本。二是债务资本:银行通过各种债务融资方式筹集的资

37、本。又称二级资本、附属资本、补充资本。如:发行资本票据与债券等。3.从资本来源看:一是内源资本(内部资本):银行从内部补充的资本金留存盈余。二是外源资本(外部资本):银行通过各种融资方式从外部筹集的资本金。如:发行股票,发行资本票据与债券等。(二)商业银行资本的特点商业银行资本是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基础性资金,是商业银行实现业务经营能力的物质基础,是商业银行承担债务、保证信用关系的物质条件。下图反映了这种特点。商业银行资本金与一般企业资本金的区别: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低,但绝对数额较大。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的形成能力与资本金有着明显的关联关系。从以下例子可以看出这种显著的区别。二、商业银行资本金的

38、基本构成(13mins)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资本金包括三个部分:普通股本、优先资本和其他资本。以下主要解释普通资本和优先资本。(一)普通资本。主要包括:1.普通股:是一种主权证书。普通股股东拥有所有权,盈余分配权,银行控制权,新股认购权,剩余财产索偿权。利用普通股方式筹集资本的作用:筹集资金较为灵活,主动;可以相对稳定地使用。利用普通股方式筹集资本的主要缺陷:发行过多,会“稀释”银行普通股股东的权益。2.盈余:银行盈余有三种类型,营业盈余、资本盈余和留存盈余。于银行资本有关的盈余主要是资本盈余和留存盈余。(1)营业盈余:从每年的银行利润中积累起来。(2)资本盈余:来源:股票溢价发行,导致投资者缴

39、付的出资额超出按股票面值应缴纳的股本额。银行资本的其他增殖部分。第三,银行接受捐赠的财产。资本盈余是调节银行资本、制定股息政策的一个重要项目。当银行决定增加注册资本时,可将资本盈余划转股本来实现或部分实现这一目的;在银行不盈利或少盈利的情况下,可以动用资本盈余发放股息。(3)留存盈余(也称未分配利润):是尚未动用的银行税后利润部分,属于银行产权的一部分。留存盈余的大小,与银行盈利性大小、股息政策、投资报酬率的比较、税率有关。采用留存盈余筹集银行资本的作用:是增加银行资本金最廉价的方法,对普通股股东有利益上的好处。采用留存盈余筹集银行资本的缺陷:由于其涉及普通股股东利益,不好处理;并且留存盈余过

40、多,可能会导致银行股票价格的下降。(二)优先资本一般地,优先资本具有如下特点:1.没有控制、管理银行的权利;2.不与银行共担风险;3.在银行破产倒闭清理时,对银行资产有优先要求权;4.能对普通股股东利益产生“财务杠杆作用”。所谓优先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是指:在银行资本中,有无优先资本以及优先资本对普通股股权的影响状况。表现为:银行收益上升时普通股股东利益加速度上升;银行收益下降时普通股股东利益加速度下降。原因在于:银行优先资本的持有者一般获得的是相对固定的收益,在银行收益上升或下降时,优先资本的持有者既不享有增加的银行收益,也不会因银行收益下降而降低收益,从而使得普通股股东由此获益或者是增加损失

41、。优先资本又包括优先股、资本票据与债务。1.优先股:商业银行所发行的、在收益与资产分配权方面比普通股具有优先权的股票。优先股的重要特征是:兼有股票与债券的双重作用。优先股的种类可以包括:参与型优先股与非参与型优先股;可转换型优先股与不可转换型优先股;可收回型优先股与不可收回型优先股。2.资本票据与债券(附属债务,次级债务):资本型票据:数额相对较小,期限相对较短;资本型债券:数额相对较大,期限相对较长。在欧美日等国家,银行次级债务的发行非常普遍,银行无论其资产规模大小,均持有相当比例的次级债务。据统计,平均每家银行持有的次级债务占其风险资产的3.6%,在全球次级债务发行量最大的50家银行,该债

42、务占风险资产的平均比重达到5.3%,在德国、西班牙银行平均每年发行次级债的频率超过2次。在期限安排上,次级债务多以5-11年为主。次级债务的募集方式各有差异。欧美国家以公募发行的次级债券为主,日本以私募安排占据多数。次级债务在大多数国家已经成为银行附属资本的重要来源,对银行提高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市场的约束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作用(4mins)对于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作用,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有如下定义:资本对不可预见的损失能起缓冲作用;协助公众对某一银行的信心;在万一发生不能偿债的情况下,对提款人提供部分保护;支持银行的合理增长。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银行资本的作用是:第一,

43、是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业务的先决条件,是银行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必要保证。第二,在商业银行亏损或者破产时,保护存款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并维持公众对某一家银行甚至是整个银行体系的信心。第三,可以满足金融监管部门的制度规定和要求。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本节需要明确银行资本金数量基本的确定方法,银行的资本计划以及影响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一、最佳银行资本金需要量的确定(10mins)确定银行资本需要量需要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也即从影响资本需要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两个方面进行。(一)资本需要量的定性分析在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定性分析中,我们须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把握:国家及银行所处地区的经济形势;银行信

44、誉的高低;银行负债的结构;银行资产的质量;银行业务活动的规模;有关的法律法规。这些因素影响着银行资本需要量的高低或多少。(二)资本需要量的定量分析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人们在对银行资本需要量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了如下方法:1.单一比率法资本/存款总额:该指标表明银行资本对存款的耐力程度。一般要求该指标保持在10%左右。但是,银行的流动性主要来自贷款和证券投资的变现能力不足,因此该指标需要改变。资本/资产总额: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抵御资产意外损失的能力。该比率一般要求在8%左右。但是,该指标未能虑及资产结构对资本需要量的影响。资本/风险资产:该指标用来说明商业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一般认为,

45、该比率至少要达到15%以上。比率中的风险资产是指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级准备金在内的资产。但该指标未能考虑不同类型资产的风险差异以及相应的资本要求。分类比率法(纽约公式):按照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将全部资产分成几类,然后确定各类资产应保持的资本比率,最后将各类资产应保持的资本量相加,得到一定时间内应保持的资本额。2.综合比率法资本充足度不仅受资产数量、结构以及贷款数量的影响,还与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资产流动性等因素密切相关。该方法先选定多个影响资本需要量的因素,然后再针对这些因素分别确定相应的资本金需要量。如:CAMEL评级法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指标: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经营水平,收益,流动

46、性。银监会2004年2月22日推出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以防范风险为目的,通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及经营状况的综合评级,系统地分析、识别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实现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持续监管和分类监管,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主要是对银行经营要素的综合评价,包括资本充足状况评价、资产安全状况评价、管理状况评价、盈利状况评价、流动性状况评价和市场风险敏感性状况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加权汇总后的总体评价。对不同评级级别的银行采取分类监管政策。二、商业银行的资本计划(5mins)一般地,商业银行的资本筹集要经历四个阶段1.制定银行总体目标,即指定银行的长期增长目标,

47、具体来说包括银行规模、服务范围等方面的目标。2.确定银行的资本需要量。在确定银行的资本需要量时,须综合考虑资产年度增长目标、利润目标、监管规定等。3.内部筹集。银行的资本筹集一般是先在内部进行。主要根据银行的预计资本结构、预计股息、目标资本结构、目标股息政策来确定可以在内部筹集的内源资本数量。4.外部筹资。内部筹集资本不足或是条件不够,银行会考虑在外部筹集资本。一般会根据股票筹资、债券筹资的成本收益分析等,确定外部筹资的数量。三、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9mins)银行的资本策略包括分子政策和分母政策。分子政策中的内源资本筹集问题涉及到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资产持续增长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戴维贝勒

48、于1978年提出,主要解决资本筹集方式及数量问题。公式的条件与推导:(1)由银行内源资本所支持的银行资产的年增长率银行资产的持续增长率SG1=(TA1TA0)/TA0=TA/TA0(2)银行资本的限制决定了银行资产的增长率等于银行资本的增长率。SG1=TA/TA0=EC/EC0(3)银行新增资本全部来源于未分配利润。SG1=EC/EC0=(EC1-EC0)/EC0由于:EC1=EC0+本期股本所以,本期股本=本期净收益(1-分红率)=资产收益率总资产(1-分红率)=ROATA(1-DR)EC1=EC0+ROATA1(1-DR)将其代入前提条件并整理得到:2.公式的结论:银行资产的持续增长率与三

49、个因素有关:(1)ROA(资产收益率)(2)DR(银行红利在净收入中的比例)(3)EC/TA(资本与资产的比例)也即得到教科书中的结论:银行创利能力、银行股利政策以及适度资本数额构成了内源资本支持资产增长的三种限制。3.如果将外源资本的因素考虑在内,则:EK:外源资本的增加额。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金本节主要应该理解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史、基本框架内容以及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巴塞尔协议,是指由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在瑞士的巴塞尔所达成的一系列有关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协议。而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与资本有关的巴塞尔协议可以被理

50、解为是协议的巴塞尔协议。广义的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史包括:1961年3月:“稳定黄金市价的协定”;1972年3月:巴塞尔协议目的在于维持西欧各国货币对美元的固定比价;1975年2月:“银行管理与监督实施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成立;1975年9月:对银行的外国机构的监督;1988年7月: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1997年9月: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2004年6月: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第一稿,2001年1月公布第二稿,2003年4月底公布第三稿。2004年6月正式出台。新协议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

51、团开始实施。一、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内容与发展(50mins)(一)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1.产生背景(1)银行业务的全球化与各国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使监管当局认识到:要有一个统一的资本标准和比例来管理银行。如:美国、英国等:资本/资产比例为7%左右;而日本、法国等:资本/资产比例为2.50%左右。由此,世界各国对银行收益、尤其是其核心指标股权收益率的评价标准不一,导致大家认为竞争不公平,监管难以统一。股权收益率 =银行净收益/总股权=银行净收益/总资产总资产/总股权=资产收益率股权乘数资产收益率一定时,股权乘数越大(资本资产比例越低),股权收益率越大。反之,越小。(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爆发的国际

52、债务危机难以解决,由此带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认识到银行信用风险的范围很广,除了存在一般的信用风险外,还出现国家风险、伙伴风险等新的概念,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来监管各国的银行。(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在带来新的融资工具、融资方式,提高竞争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因此银行不仅需要重视表内业务的风险问题,而且也需要高度重视表外业务风险的衡量问题。2.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内容西方十国集团(实际上是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比利时、加拿大、瑞典、卢森堡、瑞士12个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在瑞士巴塞尔达成了关于同意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简称巴

53、塞尔协议),规定12个参加国营一国即可比性及一致性为基础制定各自的对于银行资本的标准及规定。目的是消除国际银行间的不平等竞争;为国际银行业提供一个有利的监管工具,保证各国金融体系乃至于国际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巴塞尔协议包括51个条款,三个附录,四项主要内容资本组成,资产风险加权计算,标准化比率目标,过渡期与实施安排。(1)资本组成第一,是核心资本:也是银行的所有权资本。至少应占全部资本的50%。主要成分包括:永久的股东权益,包括已发行并完全缴足的普通股以及永久的、非累积的优先股。公开储备,由从银行税后利润中提留、由保留盈余和其他盈余如股票发行溢价等组成。第二,是附属资本:也被称为债务型资本。最高

54、额可以等同于核心资本,但不能超过核心资本。主要成分包括:公开储备,虽未公开、但已反映在银行损益帐上、并被监管当局所接受的储备。资产重估准备,银行自身房产的重估;具有隐蔽价值的资本增殖。普通准备金或普通呆帐准备金,用于防备目前尚不能确定的损失以及当损失一旦出现时随时用于弥补。不能用于已经确认的损失或某项资产价值明显下降的部分。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既有股本性质,又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务,主要包括普通的、无担保的、初次所定期限最少5年以上的次级债务工具和不可赎回的优先股。其比例最多相当于核心资本的50%。风险加权的计算:主要用于衡量信用风险以及其延伸国家风险。包括:第一,表内业务的风

55、险加权,0%,10%,20%,50%,100%。第二,表外业务的风险加权,信用转换系数:0%,20%,50%,100%。信用转换系数资本充足率的目标标准比率总资本充足率8%=总资本/加权风险资产100%=(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资产风险权数)100%=(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表内风险资产+表外风险资产)100%核心资本充足率4%=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100%=核心资本/(资产风险权数)100%=核心资本/(表内风险资产+表外风险资产)100%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第一,有助于平等竞争;第二,有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包括:获得资本支持;表外业务扩张受限;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趋向一致。第三,有助于银

56、行的国际化发展。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第一,加强了银行对资本金的认识;第二,使银行的风险管理由表内拓展到表外。第三,使银行的信用膨胀规模与财务杠杆作用受到约束。4.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缺陷(1)重点是信用风险及国家风险,而对于其他风险考虑较少,各国监管部门难以据此对商业银行的其他风险进行控制。(2)对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判断,有其自身的弱点。(3)出现一些“监管套利”行为。(4)适度的资本金既不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唯一方法,也不是商业银行衡量防范风险能力的唯一尺度。因此,需要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来保证银行安全。(二)巴塞尔协议的发展1.1991年11月:重新定义可以计入银行资本的普通准备金和普

57、通呆账准备金。2.1994年:调整原来对OECD成员国的风险比重。3.1996年1月1日公布实施: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并提出两种新的计量风险的方法标准计量法,内部模型法(ValueatRisk,简称VaR)。4.1997年9月发布: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主要内容包括:银行业有效监管的前提是监管机构应设定明确的责任和目标;获准经营的范围和结构;审慎管理和要求;银行业持续监管的方法;信息要求。5.1999年6月3日发布: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征求意见稿)6.2004年6月发布: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1.基本内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

58、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最低资本规定、监督检查、市场纪律,被称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它适用于在并表基础上适用于国际活跃银行。新框架旨在为国际活跃银行建立最低资本要求。新框架将推动银行业采用更好的风险管理做法,如,重大创新在于:更多使用银行内部系统的风险评估作为资本计算的输入参数。2.一些基本规定第一,继续使用统一的资本定义和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低比率。根据要求:总资本比率的分母包括两部分:一是所有加权风险资产;二是12.5倍的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的资本。如:假定某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为875,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为10,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为20。则:总资本比率的分母为:875+(10+20)1

59、2.5=1250第二,对于原有信用风险的风险权重衡量的改进:主要包括标准法、基础内部评级法与高级内部评级法。其中,标准法:以1988年协议为基础,采用外部评级机构确定风险权重,适用对象是复杂程度不高的银行。而内部评级法是由巴塞尔委员会经过对国际金融界几个比较典型的信贷风险估算模型的研究和比较后,根据成熟程度和可操作性进行调整后进行相应修改、确定的基础方法。是以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及资本监管的方法,今后将会成为国际金融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式。内部评级法评定的风险因素包括四类: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敞口(EAD)和期限(M)。因银行自身评定因素的不同,内部评级法分为初级法和

60、高级法:初级法银行自己估计违约概率,其他的风险因素取决于监管当局的估计值。高级法银行在满足最低标准的前提下自己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敞口(EAD)和期限(M)。第三,加入对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衡量。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信誉风险和声誉风险。操作风险意味着金融机构纯粹的损失,是一种管理成本,不会带来利润。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交易处理风险、欺诈、信息系统风险、技术风险、模型风险、会计风险和法律风险。银行需要根据操作风险的情况计算资本的需要量。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表内和表外头寸会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