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人教版第一单元教(学)案设计说明_第1页
八年级下人教版第一单元教(学)案设计说明_第2页
八年级下人教版第一单元教(学)案设计说明_第3页
八年级下人教版第一单元教(学)案设计说明_第4页
八年级下人教版第一单元教(学)案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13/13课程纲要一、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总课时:70课时左右三、课程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背诵名篇名段。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分析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大胆创新、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4、两周一次作文。通过作文指导课,让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四、课程容:第一单元:(共10课时)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课时) 中原我军

2、解放 (1课时) 2、芦花荡 (2课时) 3、蜡烛 (1课时)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课时) 5、亲爱的爸爸妈妈 (1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3课时)第二单元 :(共11课时) 6、阿长与山海经(2课时) 7、背影 (2课时) 8、台阶 (1课时) 9、老王 (2课时) 10、信客 (1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3课时)第三单元 :(共11课时) 11、 中国石拱桥(2课时) 12、桥之美 (1课时) 13、园林 (2课时) 14、 故宫博物院 (2课时) 15、说“屏” (1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3课时)

3、第四单元 :(共10课时) 16、大自然的语言 (2课时) 17、奇妙的克隆 (2课时)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1课时) 19、生物入侵者 (1课时)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1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3课时)第五单元:(共11课时) 21、桃花源记 (2课时)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2课时) 23、核舟记 (1课时) 24、大道之行也 (1课时)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莲文化的魅力(3课时)第六单元 :(共11课时) 26、三峡 (2课时) 27、短文两篇 答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课时) 2

4、8、观潮 (1课时) 29、湖心亭看雪 (1课时)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送别 游村(2课时)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怎样搜集资料(3课时)五、课程实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与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5、和写作能力。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外、课堂外、学校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

6、。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1)、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六、课程评价:(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对学生当堂进行评价,可通过提问次数,背书卡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2、在学校积极与班主任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校信通、驾校活动手册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学习状况。3、认真组织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4、利用学习小组长进行过程评比,与素质评定结合。(二)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评价:1、卷面检

7、测,通过期中等阶段性抽测,以获得学生知识的储备。基础字词,诗词背诵,语段分析,写作训练等。2、进行至少一次基本功展示,如我是小小书法家硬笔书法比赛。3、进行一次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笔记展评。4、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即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1、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覆盖面广。2、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3、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兴趣高。4、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有风格。第一课新闻两则一、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

8、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4、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三、重点难点剖析(1)重点:1、把握课文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容的联系。(2)难点:1、分析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2、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9、第1课时一、创建情景导入 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二、朗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文章产生整体认知。 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2、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容。 4、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三、理解新闻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1、自由朗读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

10、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必起渡江作战。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与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段铁路线。 2、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 (1)、结合课后练习一,分析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2)、抽学生发言。 (3)、归纳总结,并板书。五、板书设计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11、12句)主体: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经过(316句)第二课时一、新闻知识复习,自学中原我军解放。1、新闻知识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阅读课文,概述文章主要容,并找出文章的六要素。3、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月11月4日下午地点:事件发生原因:军因全局败坏,

12、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的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从此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二、比较阅读,理解提升。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一样和不同的地方找出来。1、一样处文体一样:都属于新闻。作者一样: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目的一样: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主旨一样: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大背景一样: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13、。2、不同处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位置之重要,暗示出解放的重大意义与介石的暗淡前途。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

14、军解放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三、板书设计本文写作特点:依时叙事、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去粗取精、语言精炼 第三课时疑难字词练习1、听写字词,抽多名学生上台练习。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方式,掌握字词。课堂练习解决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一小题:句好。“突破”表明敌军有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第二小题:句好。“不料正

15、是汤恩伯到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第三小题: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拓展练习,阅读一篇新闻,回答问题。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电 从今天上午10时开始,出现大围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遇强沙尘暴,是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1)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根据它来填写消息的标题。(2)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哪里?(3)根据导语部分,写出这则消息的下列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事件:三、作文1、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知的最近发生的一

16、件事写一篇短消息。2、抽学生朗读。3、作出评价。第二课芦花荡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了词语含义。2、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三、重点难点剖析(1)重点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7、2)难点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第一课时突出主人公神秘感,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文。 1、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2、介绍作者情况和故事背景。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4月出生于省安平县。代表作品为白洋淀纪事。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

18、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以他为代表的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文章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容,并划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2、抽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3、分组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4、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三、分析文中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1、学生踊跃发言,读出自己觉得较好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出好在哪里。 如:第2段“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第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第38段“月亮落了,

19、有些飒飒的风响”第59段“水镜子一样的平在水底轻轻地浮动”第62段“鲜嫩的芦花正在迎风飘撒” 2、分析修辞用法在景物描写句中的作用。板书设计 起止段 容 作用 1-8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 为情节展开做铺垫 9-19 老头子要送两个女孩找队伍 开端 20-54 一个女孩受伤,老头子愧疚,决定报仇 发展 55-63 老头子诱使敌人进入圈套,讨回血债 高潮和结局第2课时整体感知主人公的英雄性格 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组织学生讨论。 3、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人物性格难点研究1、作者是如何表现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的性格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2、抽学生回答,归纳总

20、结。 具体表现:过于自信: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过于自尊:第38、39段: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第5154段: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具体性格特征: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自尊自信,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指导完成练习 1、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的掌握情况。 2、解决课后习题。 3、指导完成课堂练

21、习。四、板书设计2疑难字词:退却 编算 挂花 飒飒 丢人现眼 皇失措 第三课 蜡烛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用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心世界。2、把握作者感人致深的写作手法。3、通过揣摩语句,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体会主人公对同志深厚的爱,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重点难点剖析(1)重点:1、分析作者写作手法感人的原因。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2)难点:文中的外貌与动作描写是如何揭示人物心理的。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把握课文容 1、

22、蜡烛是一样很普通的东西,同学们说一说蜡烛有何作用? 照明 本文赋予一种崇高的意义。 2、简单介绍作者、文章体裁和文章的背景资料。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与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 3、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容,找出令自己感动的片段。 4、抽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要素。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

23、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完成课后习题一 1、抽学生朗读自己划出的语句,指导其读出感情。 2、结合课后习题一,让学生说说这些片段感人的原因。 3、提问: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她的形象。 4、抽多名学生回答,归纳总结。自主研读,品味反复描写的作用。 1、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容进行了不厌其烦地反复描写?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对蜡烛的六次描写对黑围巾的五次交代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归纳总结。作用: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

24、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 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课堂练习1、指导完成课堂练习。 2、揣摩文中语句,完成课后习题二。五、板书设计环境描写 烘托气氛、衬托人物 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细节的描写蜡烛 感情的基调敬爱和哀痛 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

25、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第四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三、重点难点剖析(1)重点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2)难点1、领会作者立

26、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第一课时展示图片,介绍背景资料与作者,导入课文。 1、展示图片,让同学介绍有关圆明园的情况。 2、补充介绍:圆明园的价值、背景资料。圆明园坐落在西郊海淀区北部。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圆明园是圆明、万春、三园的总称。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他们野蛮地

27、洗劫了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3、介绍作者雨果的情况。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中相关知识。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作者的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2、再读课文,划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从中分析作者的感情和品质。 1、请几个同学朗读划出的语句,小组讨论品味语言。 2、设置问题帮助品味语言。 (1)这些语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感

28、情?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质? (2)文中运用大量的反语来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这些反语起到怎样的效果?分为两个方面: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等反语,有委婉的讽刺意味。“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要抗议”等句子直接抨击英法联军的行为。 (3)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板书)四、板书设计圆明园总评:“世界奇迹”分述:1、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2、具体描述园中之景3、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之作文章主旨: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第五课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时安排:l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体味语言的深层含

29、义,提高理解力。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了解法西斯的罪行和战争的残酷,珍惜今天的和平。三、重点难点剖析 (1)重点1、体会文章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2、体味语言的深层含义。(2)难点:感悟文章所体现的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思想。 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导入新课,把握文章容,分析引文的作用。1、作者介绍聂华苓,美裔女作家,1921年生,人。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 2、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容。思考:正文前面引文的作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