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实验心理学一复习(共13页)_第1页
2011实验心理学一复习(共13页)_第2页
2011实验心理学一复习(共13页)_第3页
2011实验心理学一复习(共13页)_第4页
2011实验心理学一复习(共13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研究方法什么是相关研究?举例说明相关程度很高的两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举例说明相关系数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较大的解释力?举例说明零相关能否排除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可能性?举例说明高相关能否作为因果关系的证据?心理学实验方法相对于其它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它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心理科学研究中有一些基本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等。你认为实验法、问卷法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并说明实验法由此而采用了哪些手段?变量简述心理实验中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叙述多自变量实验的优点。试

2、述自变量种类及其特点?因变量有哪些特征?何谓控制变量?具体举例说明简述因变量及其对其测量和选择的有关问题。举例说明并解释实验者效应,如何在实验研究中避免由于该效应而可能产生的错误结论?。实验设计试将心理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变量加以归纳和解释在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确定上,自变量至少选多少检查点(或处理水平数),各检验点间距的确定原则是什么?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在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抵消平衡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心理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试述配对组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步骤。何谓交互作用?具体举例说明组间设计与组内设计有何不同,各统计方法是什么简述信号检测理论的两个独立指标视敏度有哪几种测量方

3、法?具体说明。试述组内设计及优点?组内设计优缺点及如何克服?试述组间设计及其优点?简述随机区组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的优缺点。在什么调条件下适宜于应用组内设计在以下的设计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哪个设计你觉得比较合理,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A 工程心理学中,不同键盘对打字速度的影响B 单词学习中,不同记忆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举例说明时间序列设计的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在下面每个例子中,你认为那种设计(组内或组间设计)最适合?A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B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简述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随机区

4、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有什么区别?【研究方法226;70】组间设计缺点?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有什么优缺点?举例说明被试内实验设计(within subject design)和被试间实验设计(between subject design)的区别?什么是心理学实验的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思效度和统计结论效度?在心理学实验中如何提高这些效度?研究报告和仪器什么叫实验范式?举例说明实验范式设计的目的和用途。叙述撰写实验报告必须包括的内容 实验报告的结构,各部分应该注意什么图形识别实验常用仪器及反应变量指标。反应时刺激变量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影响反应时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影响反应时主要因素?研究反应时

5、间有些什么意义?反应时间研究两个时期(或两个阶段)是什么?何谓反应时减法法?减数法测量反应时基本前提,实验逻辑和典型实验加因素法测量反应时的基本前提,实验逻辑和典型实验短时记忆储存的编码是听觉编码的实验证据简述反应时的“开窗”实验简述Spring的部分报告法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及典型实验证据简述获得系列位置曲线的试验过程。心理物理法简述费希纳定律有关内容 如何克服最小变化法的缺点什么是75%差别阈限?什么是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各会产生什么样的误差?怎样防止这些误差的出现?恒定刺激法中,允许被试作三类反应有什么缺点?简述平均差误法举例比较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三种基本方法的特点?不同感官的

6、敏感性能比较吗?如能,怎样比较?如不能,为什么? 比较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优缺点。 怎样避免实验中系列位置效应?心理量表法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顺序量表?说明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的实验程序。制作等距量表的方法有哪些?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定律,各可用哪些量表方法予以验证?简述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的过程信号检测论什么是似然比?写出其表达式并分析先验概率和奖罚情况对它的影响。分析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d和。 什么是ROC曲线?它是如何做出的?说明了什么?试举例说明。为什么说信号检测理论是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一个发展? 简述ROC曲线及举例作出一条等感受性曲线。信号检测论中评价法的击中率和虚假

7、率为什么都是累积概率?信号检测有哪些试验,他们的区别是什么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对被试的奖惩不同,影响被试的哪种反应特征?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击中和虚报的含义?试述信号检测理论的统计学原理在信号检测理论中,被试对有无信号出现的判定可能有几种情况?是如何定义的?它们关系如何?信号检测论能否取代传统心理物理法?为什么采用传统心理物理法和信号检测理论测量感觉阈限基本前提是什么?各自评价感受性的指标?信号检测论在那些方面比传统心理物理法更能客观地反映被试判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部分(或其他)简答题答案J R 7 i 3J R 7 i 3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J R 7 i 3J R

8、7 i 3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和(人类)被试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2多自变量实验的优点是什么?J R

9、7 i 3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不是同一自变量的多个水平)。多自变量实验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1)效率高,即有两个自变量的实验要比分别做两个只有单一自变量的实验效率要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实验控制较好,做一个实验时某些控制变量比进行两个实验时更易于控制和恒定,比如被试条件是一样的,同一个被试,同样的身心状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被试间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从而减少实验污染;(3)实验结果更有价值,有多种自变量的实验所得的结果,由于在多种情况下都证明是确实的,这样就比多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J R 7 i 3J R 7 i 33音高和

10、强度的关系。J R 7 i 3J R 7 i 3心理上的音高主要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大小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刺激频率决定的,它也取决于声音刺激的强度。当强度改变时,各频率的音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于低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升高,对于中等频率的声音来说,两种影响都有轻微程度的表现。例如2000赫的声音,当强度初增加时,音高略有升高,但强度再增加时,其音高略微降低了。音高随强度改变的曲线叫等高线。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4、反应时新法。J R 7 i 3J R 7 i 3应用反应时间分析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减数法和加因素法

11、。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加因素法是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

12、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另外,科学家为了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时间在这两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窗”实验,即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5、传统心理物理学中测定阈限的三方法。J R 7 i 3J R 7 i 3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J R 7 i 3(1)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极限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

13、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极限法既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阈限。J R 7 i 3(2)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虽然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但也可用以测量差别阈限。此方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断。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相等。被试判断为与标准J R 7 i 3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并不总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的一个数。这个变化的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

14、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通过对主观相等点和不肯定间距的测量,就可以估计差别阈限。把平均误差作为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定义并不相符,但因为平均误差和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也作为测量差别感受性的指标。J R 7 i 3(3)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此法的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具体作法如下:首先,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接着,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

15、200次;然后,呈则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J R 7 i 3J R 7 i 36、费希纳对心理学有哪些贡献?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费希纳认为自然科学中行之有效的实验法也可用于研究感觉生理学,这种信念最终导致他创立出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学,并由此成为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归纳起来,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J R 7 i 3(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采用物理学方法研

16、究感觉生理,以探讨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他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对实验心理学而言,费希纳定律深刻地反映了某些本质规律。首先,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其次,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这反映了人类心理必定具有某些独特的、不同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规则。J R 7 i 3(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

17、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迄今为止,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变式仍被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J R 7 i 3J R 7 i 37、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J R 7 i 3J R 7 i 3冯特所开创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其核心正是以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其本质也就是实验心理学。所谓冯特对心理学的开创性贡献,若从冯特心理学的实质和大部分内容来看,也同样催生了实验心理学。J R 7 i 3(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

18、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J R 7 i 3(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J R 7 i 3(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这些学者回国后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创办期刊杂志,设立心理学课程,编写本土的心理学教材,为本国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心理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8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J R 7 i 3

19、J R 7 i 3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作的重要贡献,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J R 7 i 3(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艾宾浩斯突破了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只能研究感觉这一基本心理过程的框定,采用实验法研究学习、记忆及遗忘等高级心理过程。而且其中一些研究方法直到现在仍被采用。J R 7 i 3J R 7 i 3(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艾宾浩斯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此导向了人工实验情景。此后实验心理学中出现的各种人工概念、人

20、工语法、以及各种错觉材料的不断涌现,正是实践了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实验进行人工的规范控制的思想。J R 7 i 3(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艾宾浩斯发明节省法来测量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意味着高级心理过程也能够被精确地量化。这种方法隐含着现今实验心理学对高级心理过程进行量化把握的基本原则:找到某些行为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心理过程的特性。J R 7 i 3(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是试图建立高级心理过程函数的第一人,正式采用科学手段对时间和遗忘之间的函数关系做了确切研究。这个开始急剧下降,而后趋于平缓的遗忘曲线代

21、表了机械式记忆遗忘的典型模式。J R 7 i 3J R 7 i 39科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J R 7 i 3J R 7 i 3科学方法具有两个重要标志:经验观察与自我校正。正是这两种特征使得科学方法优于其它方式。J R 7 i 3科学方法的第一个特征是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任何一种信念确立方法都不曾像科学方法那样,依靠对现实世界的系统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来确立信念。它要求研究者通过大量现象观察、认真查阅文献、系统的科学实验研究之后,才谨慎地得出结论。因此,科学方法的系统经验观察特征令信念确立过程独具客观性、可靠性。J R 7 i 3J R 7 i 3科学方法的第二个特征是能够自我校正。由科学系统

22、的经验观察所得出的科学事实具备两个特点:可公开、可反复获得。正是这两个特点使得科学拥有了自我校正的属性:经由公开的观察,可以清楚地知晓备选信念,从而在新、旧信念之间不断比较并决定取舍;经由反复的观察,人们接受或排除信念的过程就倍显慎重,只有多次验证后再确立信念才可保证信念的可靠性,同时多次否定后再排除信念才可避免轻率地抛弃某信念。因此,可公开、可反复获得的经验观察是科学方法的基石,正是它使得科学拥有了自我校正的属性。J R 7 i 310简评实验法的优缺点。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实验具有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所无可比拟的优点,因而

23、更受到实验心理学的青睐: J R 7 i 3首先,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较而言,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更好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其他因素,从而使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都保持恒定。这样,在逻辑上我们就可以认为,所获得的任何结果都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因而实验可以作出因果的推断。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实验可以100%地消除其他变量或使其保持其恒定,从而只研究一个变量。但是,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较而言,实验法能消除更多的无关变量。J R 7 i 3实验的另一个优点是经济。运用自然观察法时,观察者必须很耐心地等待所要观察的情况出现。但如果实验者通过设置感兴趣的情景来控制环境,就可以迅速有

24、效地获得数据。但是实验法也离不开较低层次的描述性方法的支持,正是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提供了最初的假设来源和因果猜测,离开了这些,实验法的假设检验和因果结论也就无从谈起。J R 7 i 3J R 7 i 310、变量的类型。J R 7 i 3J R 7 i 3心理学实验涉及到的自变量种类很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J R 7 i 3(1)作业变量。作业就是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例如:迅速呈现的字母串、记忆词表、错觉图形等(呈现这些刺激时要求被试作出特定的反应)。如果把这些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变量来操纵,则这种自变量就是一种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当

25、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 J R 7 i 3那么改变了的环境特性就是环境自变量。例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都可以作为自变量加以研究。J R 7 i 3(3)被试变量。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量。这些因素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征、动机、态度、内驱力等。这种变量也是可以被实验者操纵而成为自变量的。其中有的是实验者可以主动操纵加以改变的(通过主动操纵产生几个自变量水平),而有的则是被试本身固有的、不能主动操纵的,只能进行测量(根据被试本身的特性分为几个自变量水平)。J R 7 i 3J R 7 i 311、变量

26、的类型J R 7 i 3J R 7 i 3对于实验研究来说,因变量的种类是很多的,也是很复杂的。一般来说,对于因变量的测量有客观指标也有主观指标。其中客观指标主要有: J R 7 i 3(1)反应速度。例如,简单反应时、或潜伏期,走完一个迷津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作业的数量等。J R 7 i 3(2)反应速度的差异。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实验中,经常以反应速度的差异作为考察被试各种高级认知机能的指标。例如:在内隐学习的研究中,被试对随机组字母和规则组字母的反应时之差就可以作为内隐学习量的指标。J R 7 i 3(3)反应的正确性。例如,选择反应的正确次数、走迷宫入盲巷的次数、跟踪盘离靶的

27、次数或距离等。J R 7 i 3(4)反应标准。随着信号检测理论的广泛使用,诸如似然比、报告标准c等就常被用来作为一种客观因变量指标。J R 7 i 3(5)反应的难度。有些作业可以定出一个难易等级,看被试或动物能达到什么水平,如斯金纳箱就有三个难度等级。J R 7 i 3而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口语记录是指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在心理学实验中,口语记录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分析被试的内部心理活动。J R 7 i 3J R 7 i 312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J R 7 i 3J R 7 i 3在心

28、理学实验中,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技术主要有: J R 7 i 3(1)排除法。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看,排除法确实有效,但用排除法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常常难于推广。J R 7 i 3(2)恒定法。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J R 7 i 3J R 7 i 3这主要体现在保持实验条件恒定的方面。实验者和控制组被试的特性也应保持恒定。只有这样,两个组在作业上的差异才可归于自变量的效果。J R 7 i 3(3)匹配法。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身上与实验任务成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结果将被试分成

29、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际应用中,匹配法常常是配合其他技术共同使用的。J R 7 i 3(4)随机化和平衡法。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随机分派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也即在额外变量上做到了匹配。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J R 7 i 3(5)统计控制法。以上讨论的情况,都是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这类技术被称为实验前控制。另一种技术是实验后控制,就是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因而也被称为统计控制法。统

30、计控制主要用于实验前控制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J R 7 i 3J R 7 i 313、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J R 7 i 3J R 7 i 3(1)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主试和被试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要求特征和实验者效应。心理学实验中,有效消除主试-被试间不恰当的相互作用,由此保证试验内部效度的通用手段是双盲实验法。也就是说,主试和被试都不清楚实验的具体目的,因而可最大程度上避免主试的暗示和被试的顺从。J R 7 i 3J R 7 i 3(2)统计回归,所谓回归假象是指: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高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低的倾向(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

31、回归);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低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也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当实验分组涉J R 7 i 3及到某些具有极端特性的个体作为被试(如高焦虑组和低焦虑组)时,统计回归将对实验的内部效度起到极大的影响,实验者将无法区分统计回归的效应和自变量本身的效应。J R 7 i 3J R 7 i 3(3)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内部效度还与许多其他因素的控制有关。例如在实验中,被试的一些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如性别、年龄、经验、个性等都对研究存在一定的影响。另外在一些长期实验中,参加实验的人员的流失率会随着时间而增大。而缺失后的被试样本难以代表原来的样本,这同样会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

32、J R 7 i 3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实验,必须考虑到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因素也能影响内部效度。此外,增设控制组,同样能够解决由于实验程序本身、控制方式的不一致以及测量程度的变化对实验内部效度的影响。J R 7 i 3J R 7 i 314、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J R 7 i 3J R 7 i 3(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实验是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可能使某些实验结果难以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现象。在特定的实验情境中,被试通常知道自己是处于被观察的地位,因此其行为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也会影响被试的典型行为。此外,像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那样,被试参与实验时都存

33、在一定的动机和对实验的预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其行为表现。J R 7 i 3(2)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从理论上讲,参与实验的被试必须具有代表性,必须从将来预期推论、解释同类行为现象的总体中进行随机取样。但实际上这很难做到。因为如果总体很大,即使能够随机取样,但由于心理学实验的被试通常是自愿的,所以也很难把被随机选上的人全部请来做实验。如果总体是无限的,随机取样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这样的结果自然会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J R 7 i 3同样,如果研究者选择一些具有独特心理特质的被试进行实验时,因为这些独特的心理特质有利于对实验处理造成较佳的反应,就很难将得出的结果推广到其他特质的被试上去。J R 7

34、i 3(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验者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往往以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来加以考虑的。实验材料和测验类型的差异可能会十J R 7 i 3个研究者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结论无法会聚,也就是说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这直接影响到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J R 7 i 3J R 7 i 315、机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 R 7 i 3J R 7 i 3目前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心理学领域,主要有: J R 7 i 3(1)认知领域。现在,认知心理学中的许多实验研究均是借助计算机来完成的。显示文字、图片或其他刺激材料,呈现需解决的问题,模仿真实或想象的情景以及提供测定认知能力的复杂比赛,

35、这些计算机系统几乎都能够做到。特别是在视觉和听觉研究中,计算机更是广泛地用于用于帮助产生听觉和视觉刺激,控制心理物理过程,还可用于对眼动和瞳孔扩大等参数作心理生理测量。J R 7 i 3J R 7 i 3(2)技术和运动操作领域。计算机具有能同时控制大量刺激和监视被试反应的能力,使其成为连续运动知觉任务中研究人类操作的一个出色装置。如,模拟驱力行为,操作工业机器,测量紧张和疲劳程度等。J R 7 i 3(3)计算机辅助治疗。目前用于行为治疗和行为调整的认知治疗中有许多方法,均特别适宜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例如,监视病人的生理和其他反应,根据确定的标准呈现刺激,测量肌肉活动松弛程度和皮肤电阻的变化

36、,或病人的反应输入到一个简单的键盘上等。J R 7 i 3(4)心理生理学领域。联机计算机技术频繁地用于测量或控制由电测量派生的心理生理参数。心电图数据、肌电记录等许多指标均可借助于联机计算机系统而获得,所获得的测量还可储存起来供日后分析。脑电图的研究也属于这个范畴。J R 7 i 3(5)心理学教学实验。心理学上的许多教学实验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当前所开发出来心理学实验软件,其中既有做呈现刺激的心理测试,还有统计计算软件。呈现刺激的心理测试软件包括测量记忆广度,测量选择反应时、测量感觉阈限、研究学习进程、研究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头脑里所进行的内部活动等等,这些都适用于教学实验。J R 7 i

37、3J R 7 i 316、减数法的原理。J R 7 i 3J R 7 i 3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J R 7 i 3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J R 7 i 3 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A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A反应时也称为基线时间。B反应,又称选择反应。它是复杂反应中的一种,在这类反应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应于刺激的反应数,所得的反应时间叫做选择反应时间。c反应,又称辨别反应,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刺激,但是c反

38、应中只有一个刺激是要求有反应的,所的反应时间叫做辨别反应时间。那么,通过对各反应时进行减法运算,我们可以对认知操作所需的时间加以估算了。A反应时是基线时间,而c反应时测量的是刺激辨别时间加上基线时间。因此,c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得到的是刺激辨别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称为辨别时间。类似地,由于B反应时包含刺激辨别、反应选择和基线时间,而c反应时只包含刺激辨别和基线时间,因此B反应时减去c反应时得到的是对反应选择时间的估计,这个时间称为选择时间。J R 7 i 3J R 7 i 317、加数法的原理。J R 7 i 3J R 7 i 3斯腾伯格首先提出了加因素法的主要假设,也即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斯腾

39、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所以,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的。也就是说,加因素法假设: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加因素法在于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

40、存在,以及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J R 7 i 3J R 7 i 318、序列反应时范式。J R 7 i 3J R 7 i 3序列反应时范式是尼森和比勒姆于1987年提出的。这种研究范式以反应时为指标,整个实验过程十分类似一个选择反应时实验: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视觉刺激分别对应不同的反应键,每次呈现一个视觉刺激,被试按相应键尽快予以反应,该刺激随即消失,短暂的时间间隔后出现下一个视觉刺激。而srt的特点在于,整个实验中刺激的呈现序列是有规律的。在尼森和比勒姆的实验中,屏幕上从左到右的四个位置依次被设定为位置1、2、3、4,每个位置都对应着一个按键。视觉刺激是一个星状图形,并按固定的位置序列呈现。

41、在实验前,被试只被告知将要进行的是反应时测试,他们不知道在任务中刺激是按某个固定但不明显的模式依次呈现的。主试会在多次重复该固定位置序列的情况下插入一个随机的位置序列,之后再恢复固定的位置序列。序列反应时范式是用以内隐学习的重要范式之一。J R 7 i 3J R 7 i 319、内隐联想测验。J R 7 i 3J R 7 i 3iAt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J R 7 i 3J R 7 i 3iAt的基本实验程序分为7步:(1)呈现概念词的样例,要求被试尽地进行辨别归类,由系统记录反应

42、时,(2)对属性词样例进行归类反应,(3)联合任务1,要求被试对概念词与属性词的联合作出反应,由于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有两种可能的关系:相容的和不相容的,通常在iAt实验中设置两个联合任务相容联合任务和不相容联合任务。所谓相容,即是指二者的联系与被试内隐的态度一致。(4)对联合任务1进行测试;(5)为了配合联合任务2的实施,交换左右键反应的内容,再次要求被试对概念词样例进行反应;(6)联合任务2,和联合任务1的反应内容正好相反;(7)对联合任务2进行测试。J R 7 i 3J R 7 i 320、go/no-go联想测验。J R 7 i 3J R 7 i 3在内隐联想测验的应用中,研究者意识到i

43、At的缺陷:忽略了速度精确性权衡原则,有可能忽略错误率所包含的信息;其次,只能考察被试对两个对象的相对态度,而不能测量被试对某一对象的态度。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诺塞克和巴J R 7 i 3J R 7 i 3那吉提出了gnAt测验,它仍保留了iAt的2个关键任务,但用信号检测论中的辨别力指数作为指标。J R 7 i 3J R 7 i 3gnAt要求被试对一些刺激作出反应而忽视另外的刺激,例如,测量被试对花朵的态度,呈现给被试花朵、褒义词、贬义词3类刺激,在任务1中要求被试对花朵和褒义词的联合作一反应(称为go),而花朵和贬义词的联合不作反应(称为no-go)。任务2则相反,要求被试对花朵和贬义词的

44、联合作一反应,而对花朵和褒义词的联合不作反应。J R 7 i 3J R 7 i 3数据处理时,采用信号检测论中的辨别力指数d为指标,将正确的“go”反应视为击中率,将不正确的“go”反应视为虚报率,将击中率和虚报率转化为z分数后,其差值即为d分数;然后对两个阶段的d分数进行比较。假如任务1中的d比任务2中的d高,则说明被试对花朵持有积极的态度,反映了被试对花朵的内隐偏好。J R 7 i 3J R 7 i 321、外在情感性simon任务实验。J R 7 i 3J R 7 i 3为了避免重新编码对内隐联想测验污染,霍福尔设计了外在情感性simon任务。霍福尔设计了一项典型eAst实验,实验材料为

45、5个消极名词、5个积极名词、5个消极形容词和5个积极形容词。实验有两种条件,一为词汇以白色呈现,此时出现的词都为形容词,要求被试对词义做出反应,即对积极形容词按p键(积极反应),对消极形容词按q键(消极反应);二为词汇以彩色出现,此时出现的词都为名词,要求被试对词的颜色作出反应,即一半被试对绿色词,按p键,对蓝色词按q键,而另一半被试对蓝色词,按p键,对绿色词按q键。只记录被试对名词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发现被试对积极名词反应做积极反应比对积极名词做消极反应来得快,错误更少,同样,对消极名词做消极反应比对消极名词做积极反应来得快,错误更少。这是由于个体依照所呈现的形容词的评价性特征(积极或消极

46、)做出判断,并分别做出反应,使得原先中性的按键反应获得了积极或者消极的意义,从而影响了个体的颜色分类反应。J R 7 i 3J R 7 i 322、最小变化法。J R 7 i 3J R 7 i 3在测定阈限时,刺激系列分为递增和递减两种。递增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递减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在实验时,每个刺激系列都从起点处沿递增或递减方向,依次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报告表示是否感觉到刺激,若被试感觉“说不准”,则要求其进行猜测。主试以“有”“无”或“”“一”记录被试的反应。对于递增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有”,便停止

47、实验;对于递减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无”,停止。J R 7 i 3J R 7 i 3比如,在绝对阈限的测定中,计算分为两步:(1)计算每个刺激系列的阈限,被试者反应转折点处所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2)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便是最后求得的绝对阈限值。J R 7 i 3J R 7 i 323、感觉直接测量中的情境效应。J R 7 i 3J R 7 i 3感觉的直接测量要求人们直接对感觉强度赋予数值,与其他刺激的比较、刺激呈现的序列关系以及刺激全距,都会影响对感觉直接测量的结果。这些影响被统称为情境效应J R 7 i 3J R 7 i 3(1)实验中其他刺激的影响。被试

48、对刺激的数量估计受到刺激呈现情景的强烈影响。同一个刺激和其他较弱刺激一起出现在实验中,往往会被估计为更大的数值;而若与它一起的其他刺激较强,那么该刺激往往会被估计为较小的数值。这种现象也被称作情景效应。J R 7 i 3J R 7 i 3(2)刺激序列效应。刺激序列效应则是发生在同一个实验阶段之内。被试对某一刺激导致感觉的数量估计,往往受到在此之前所进行的其他估计的影响。序列效应说明感觉估计还会受到此前呈现刺激的同化作用。J R 7 i 3J R 7 i 3(3)刺激全距的影响。不考虑实验中出现的刺激强度大小,以及同一实验阶段中各次试验的前后序列关系,感觉的直接测量依然会受到情境影响,其中最突

49、出的就是:实验中所采用的刺激全距范围的大小可能影响到感觉的数量估计结果。一般来说,直接数量估计法得到的心理物理函数的斜率,会随着实验中采用的刺激强度全距(被定义为实验中进行感觉数量估计的最小刺激和最大刺激之间的间距)的减小而提高。J R 7 i 3J R 7 i 324、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J R 7 i 3J R 7 i 3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只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而已。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就是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roc曲线具有以下属性:(

50、1)值的改变独立于d的变化,考察值变化对p(y/sn)和p(y/n)的影响时发现:当接近0时,击中概率几乎为0,即信号全当成噪音接受;当接近无穷大时,虚惊概率几乎为0,即噪音全当成信号接受;而当从接近0向无穷大渐变的过程中,将形成一条完整地roc曲线,曲线在某一处达到最佳的标准opt。(2)roc曲线的曲率反应敏感性指标d:被试者的辨别力d为0,roc曲线离这条线愈远,表示被试者辨别力愈强,d的值当然就愈大。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J R 7 i 325、erp技术在注意领域内有哪些应用?J R 7 i 3J R 7 i 3(1)注意分散任务的研究。注意分散任务是一种使各种刺激竞争注意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