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轻松寒假,复习 30 天第 5 天氧气的思路点睛1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2、制氧气原理:(1)过氧化氢(3)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片倒立在水槽内;(5)给试管加热;(6)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7)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8)用灯帽盖灭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铁夹夹在离管口约 1/3 处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先移
2、导管再熄灭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4、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集气瓶内典型试题1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m)与时间(t)关系的是2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给试管加热;熄灭灯;检查气密性;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从水中取出导管。ABCD3,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气球胀大,红墨水B气球缩小,红墨水C气球胀大,红
3、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4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来源 Z#X#X# K5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 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该气体用什么方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A或B或C或D均可6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忘了加催化剂;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灯A、除外B、全部C、除外D、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氧气C将未打磨过的铝片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D20时,把
4、少量氧化钙放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8某些气体所需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仪器的名称是。氧水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选项字母),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3)选择收集气体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填序号)。颜色密度溶解性可燃性(4)若用装置 E 排水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若用装置 E 收集一瓶干燥较纯净的氧气时,气体从(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5)若选 A 装置作为用高锰酸钾氧气的发生装置,还须补充的一种用品是,写出该反应方程式。9根据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标号为的仪器的名称是:( 2 )用高锰酸钾氧气用
5、C 装置收集氧气后, 验满的方法是(3)D 装置适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填“大”、“小”)的气体。(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 F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和木炭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 P2O5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 N2、O2、CO2 和稀有气体E.实验中没有夹紧弹簧夹。导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五分之一10根据如图 1 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2)氧水和二氧化锰氧气时,如需要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收集装置选用,
6、 能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3)用高锰酸钾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填字母);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4)如用 G 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最佳时刻是,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5)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氨气,应用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装置(6)为了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可用如图 2 装置,氧气需从端进入(填序号),量筒的作用是装置内的空气对测量结果(填“有影响”或“无影响”)(7)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序号)。11某校性学组到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
7、酸钾的方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1)写出用该方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请如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3)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来:(4)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且应(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5)他们用这种方法收集了两瓶气体在先收集的一瓶带火星的木条,只看到火了一些, 后收集的一瓶木条则能复燃导致这个现象的可能的原因是:(6)某同学在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过程中,发现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写出三条)(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做该实验时集气瓶中要放一些水或沙子其目的是12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1)写出和仪器的名称:加热 KMnO4 制 O2 时,应选用做气体发生装置。可用装置 E 收(2)集氧气的原因是。H2 时,应选用做气体发生装置。已知置。MnO2 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则应选用做气体发生装(3)有一名同学欲用 F 装置收集 H2,则 H2 应从导管口通入。另一同学欲用 G装置收集氧气 ,则 O2 应从导管口通入。(4若用 B 装置来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 F 来收集,应从进入(选“a”或“b”)。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摘编(2014)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方法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西师大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课时 东西南北 北师大版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6集邮北师大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图形与位置 ∣苏教版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丨苏教版
- 2025年房地产经纪公司补充协议反馈 副本
- 2025年学习雷锋精神62周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3份)
-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师范类】专业【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 3-乘法-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晚春》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3年)
- 盐雾试验过程记录表
- 小学校务监督委员会实施方案
- Q∕SY 13006-2016 招标项目标段(包)划分指南
-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词汇表》(1~4级,5~6级)
- DB11-T1630-2019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控评分表
- 27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 金色大气教师节颁奖典礼颁奖盛典PPT模板
- OECD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中英文对照版
- 生化工程,第七章反应器放大与设计
- 1开学第一节班会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