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4000字_第1页
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4000字_第2页
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4000字_第3页
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4000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4000字 摘要: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造价较节省的优点,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它可以较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上下部构造在竖向不连续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例,对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进展了讨论。 毕业关键词:建筑构造;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某广场一期工程位于广州市区,其建筑面积189421?O,地下1层,部分两层,地上31层,由商业裙房及座住宅塔楼组成,其中1-2层为商业及办公,3层为架空层,4层以上为单元式住宅。主体构造采用框支剪力墙构造体系,梁式构造转换层设在主体构造3层,转换层层高5.6m构造标高为15.040m。转换梁的截面尺寸主要有80018

2、00,10001800,12002000等,板厚为200,框支柱最大尺寸为12002400。转换层墙柱及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50。1施工难点1框支梁截面尺寸大,转换层的混凝土与钢筋自重及施工荷载非常大,必须保证转换层模板及其支撑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2框支梁配筋量大,主筋要求通长设置,框支梁上层配筋要求下返锚入框支边柱中2.4m,对钢筋接头形式、位置、数量限制比拟严格。3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对砼浇筑带来很大难度,略微的忽略,极易造成节点砼难以下料。4框支梁体积较大,需要浇筑大量的砼。砼强度等级比拟高。单位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和收缩容易造成构造的开裂。2转换层构造设计优化鉴于转换层

3、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施工质量,经过同建立、监理和设计单位协商,从构造设计的角度采取以下优化方案。 1为尽可能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混凝土强度C50按45d强度进展设计。 2优化框支梁柱钢筋,绘制框支节点详图,包括框支梁及柱位置关系、框支柱纵筋及箍筋定位、框支梁纵筋定位,使框支柱内钢筋和梁钢筋能协调配置,确保节点区混凝土有足够的浇筑空间。 3为降低在梁侧保护层内出现裂缝的可能性,梁保护层厚度超过40mm时,在梁侧及角节点保护层内增加6构造钢筋网片。3转换层施工技术3.1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模板支撑体系选择由于转换梁截面较大,支模高度也较高,同时现场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考虑

4、到泵送混凝土产生较大侧压力和脉冲程度荷载,假设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因其自身标准构件的约束,平面布置有一定限制,且整体性能较差,很难满足平安施工的要求。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布置方式灵敏,可视荷载大小而决定其间距的疏密,其整体性也相对较好。为了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支撑系统采用483.5扣件式钢管满堂脚手架,梁底模板采用双层183091518mm胶合板模板,主龙骨采用70150木枋,次龙骨采用5080木枋,通过立杆顶端设置可调托座调整模板支撑高度。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框支梁底纵向次龙骨设500mm80mm 木枋,间距200mm,梁底主龙骨70150木枋,立杆间距400mm

5、500mm;转换层板底纵向次龙骨设50mm80mm木方,间距250mm,板底主龙骨设250mm80mm方木,间距1000mm1000mm。梁、板纵横向程度拉杆统一协调设置,不少于道,步距不超过1200mm。梁侧模板同样采用18mm厚胶合板模板,梁侧横楞50mm80mm木枋间距400mm,竖楞采用48钢管,12对拉螺杆间距400-600mm。转换梁对拉螺杆采用一次性螺杆,与混凝土浇筑成整体,防止因螺杆洞周边应力集中,导致出现梁侧裂缝。整个支撑体系四周及转换梁两侧均合理设置竖向、程度剪刀撑,确保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转换层施工时框支梁最大垂直荷载68.7kN?O,远远超过构造承载才能为12.0kN

6、?O,因此必须将转换梁荷载垂直荷载要有效传递到地下室底板,才能保证施工平安。为此,在地下室、第1、2层框支梁范围下梁板均用48mm3.5mm钢管搭设双向间距500MM 支撑架,并弹线使上、下三层顶杆相对应,下层顶杆用可调顶托顶牢层构造,上层顶杆下垫40mm80mm方木,以便将转换层荷载可靠传递到根底,确保支撑系统和构造的平安。模板支撑的构造措施和平安管理(1模板支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要求: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长度不少于两跨,50mm厚的木垫板;按脚手架搭设要求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立杆步距不得大于1.5m,并应设置纵横向程度拉杆;立杆接长优先采用对接接长的方式。假设顶部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每根立杆

7、的允许荷载应以单个扣件的抗滑力8Kn为宜,搭接长度不少于1M,并采用三个旋转扣件固定;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向为15mm。(2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设置模板支架设置必要的剪刀撑有利与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合理设置剪刀撑能防止在楼面泵输送管的抖动下支架的整体失稳;剪刀撑应纵横设置,且不少于两道,支撑转换梁的两侧立杆必须设置剪刀撑;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两端与中间每隔排立杆从顶层开场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程度剪刀撑;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超过6跨,斜杆应与每根立杆和横杆的节点用旋转扣件扣接。(3模板支架的加强措施由于泵送混凝土产生的侧压

8、力较大,须设置斜撑。为防止斜撑滑移,在裙楼顶板周边埋设350mm长的短钢管,每3-5跨设置一根,与扫地程度杆扣接,斜撑与程度钢管扣接。(4平安管理有了较为完善的模板施工方案,还应在搭设模板支架过程中加强中间检查,验收合格前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明确支摸施工现场平安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平安管理工作。在支摸搭设、撤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展平安技术交底。支摸搭设、撤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摸底下,并由平安员在现场监护。混凝土浇筑时,派平安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摸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平安负责人检查同意前方可复工。3.2 钢

9、筋工程框支柱、框支梁主筋采用32、36级钢筋,钢筋数量多,箍筋间距小,梁柱节点钢筋密集,施工难度大,施工前应合理安排,确保框支节点可靠性。框支柱钢筋为保证框支柱纵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正确位置,从根底顶插筋开场,框支柱纵筋就按照框支节点详图中定位箍尺寸进展箍筋下料,并应沿层高方向设置三个定位箍,第一道应在柱底50mm处,最后一道在框支梁梁底,中间设置一道。纵筋按节点详图中定位尺寸进展设置,纵筋外皮和箍筋内外表要尽量重合。框支柱纵筋在转换层梁板内锚固,其纵筋程度段可以伸至梁顶再弯折,应置于框支梁上部纵筋最下排钢筋之下,其位置与框支梁纵筋平行,且尽量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个别框支柱设芯柱的,其芯柱每边纵筋

10、应和同方向框支柱纵筋在一直线上,纵筋直锚入转换层板内,不做程度弯锚,箍筋在转换梁内可不设。框支梁钢筋梁底模安装完,遵照图纸对钢筋进展排布,并划出钢筋布置线,并放置梁筋保护层垫块。梁底纵筋采用高标号的细石砼垫块防止压碎,间距600mm,梁底垫块应提早个月制作好。转换梁钢筋在柱中采用插空放置,同方向框支梁钢筋须上下兼顾,让尽可能多钢筋拉通,不得在节点处截断锚固。大部分纵筋应紧靠柱筋内侧,和柱箍筋位于同一垂直面上。梁下部钢筋和上部钢筋在同一跟梁内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不得交织放置。框支梁箍筋应严格按照支节点详图定位箍尺寸进展下料,沿梁跨方向每跨设置三个定位箍,定位箍采用焊接。纵筋按节点详图中定位尺寸进

11、展设置,纵筋外皮和箍筋内外表尽量重合。两向转换梁含框支梁穿插处,X向转换梁上排钢筋均放在Y向转换梁上排钢筋之上。非框架梁及转换梁ZHL,当其端部和框架柱或剪力墙相连时,此端构造要求箍筋加密,钢筋锚固等要求同框架梁和框支梁,转换梁支座为框支梁时,转换梁纵筋在框支梁内锚固要求参照一级WKL做法,锚至框支梁底即可。转换梁钢筋大且多,梁主筋设有二、三排钢筋,上下排钢筋之间设25垫铁,间距1000mm,并与梁主筋进展绑扎;上下排钢筋应对齐绑扎,严禁错缝绑扎,这样有利于振动棒和砼下落。梁、柱核心区箍筋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梁筋绑扎前事先遵照图纸100mm间距,计算出柱头内箍筋数量,在安放好梁底筋后参加柱箍筋,随着转换梁腰筋的绑扎再对其进展分布均匀加设,严禁多加或少加,并在未封柱模板前安设完毕,并绑扎好。钢筋接头根据设计要求,直径大于20的纵筋均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框支柱芯柱、剪力墙纵筋及转换梁纵筋采用标准型接头,安装时先用工作扳手将连接套与一端钢筋拧到位,再将另一端钢筋也拧到位。框支柱在转换层锚固的纵筋采用活连接型接头,安装时先将纵筋程度段摆正位置,使其位置与框支梁纵筋平行,且尽量位于同一垂直面上,然后对两端钢筋向连接套方向加力,使连接套与两端钢筋丝头挂上扣,然后旋转连接套,并到位拧紧。4完毕语通过对该转换层的成功施行,转换层作为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