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高中衔接考点:散文标题含义+易错题考点:1.许俊文在一朵雪花上轮回2.余雪云艾叶又飘香3.刘白羽飞翔的海燕4.陈蔚文认领【考点研究】一、常见题型1.为什么以此为题?2.谈谈你对此题目的理解。3.试分析此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4.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6.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二、文章标题的含义1.表层义:标题的字面义、文中内容(定关键词,补要素)何人+做何事+结果2.深层义: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三、文章标题的作用1.运用修辞方法,兼顾表现手法。2.表明写作对象。3.贯穿全文的线索。4.体现主要内容,揭示情感主旨。5.引起读者兴趣
2、。6.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考题对接】一、许俊文在一朵雪花上轮回在一朵雪花上轮回许俊文大雪那天下了大雪。这是冰心先生说的,也是我祖母说的。我的祖母一生窝在皖东那个浑如一粒豆子的小山村,她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冰心的老人,与自己说过同样浅显而深刻的话。大雪那天下的雪,不是小雪,更不是虚构的雪。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不偏不倚地偏偏下在“大雪”节气那一天,深藏其中的秘密,又偏偏被有心的冰心和我的祖母发现了。当然,其他人也经历了那场雪,但是,他们只看到了雪,并未将雪与某种恒久的非物质的东西联系起来。我猜想,这两位老人所说的雪,肯定不是同一场雪,它们一个落在北方,一个落在皖东。但是,肯定都是
3、“大雪”那天的雪,且是丰盈的大雪。其实,剥离掉知识和其他后天因素,人在本质属性上对自然的感知力是相差无几的。长年在土地上劳作的人就更胜一筹了。寒冬将尽时,地面上仍零零星星地遗留着一些残雪,像一帖帖脏兮兮的膏药贴在土地上,赖着不肯走。然而,人们却从草丛里蚯蚓翻出的一坨坨新鲜的泥浆,便知道春天已经从地下潜行而至了,并不需要花朵与草芽来证实。又譬如下霜,在我的家乡就不叫下霜或落霜,而是叫上霜。顾名思义,地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想必是带着细弱的微温袅袅升腾的,在它脱离了大地的母体之后,就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改造了气体死了,而一个新的生命却呈现在世人面前。仅凭这一点,当你再吟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或
4、许会洞见白露与寒霜背后潜伏着的天道,深邃、精微与传神,真是妙不可言。秋末或初冬的清晨,当人们推开门窗,忽见一地素洁、晶莹的寒花,自会不惊不乍地咕道:哦,上霜了。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心中早就有谱了。你别以为乡村杂乱无章,人也活得懵懵懂懂、毛毛糙糙,但是他们却深谙自然之道,一阵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一朵杏花早开或迟开几天,一只鸟窝垒在高处或低处,他们都能从中窥见意义。对于霜的认知,我也是从他们那里得来的。一场铺地的严霜来临之前,泥土通常是温润的,天气是晴和的,而空气却十分的干冷。上霜的过程非常微妙,干冷的风像是一根神奇的绣花针或一把刻刀,在潮湿的草叶上,循着叶脉的纹理绣出一朵朵霜花来。这个过程就好比一
5、根链条,缺了哪一节都不行。下雪也是如此。诗人描摹下雪的情景可以大而化之,譬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这么笼统的不着边际。究竟怎么个“欲”法,并没有明说,也不便明说。以我的观察与体验,“天欲雪”是有征兆的,就像一个人饥饿了,空瘪的肚肠自会发出咕咕的鸣响。一场大雪即将登场时,寒风瑟瑟,暮云低垂,大地出奇的缄默,天地之间一片黯淡、浑茫祖母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捂雪”。大凡浩大场景和重要事件,在它们生发之前总不会把底牌一下子亮出来,它们得慢慢地酝酿、集聚、蓄势。比如这大雪的雪,苍天就把它严严实实地捂在怀里,等捂熟了,捂出了大境界,大气魄,便借着呼呼的风势将衣襟猛地一抖,扑簌簌的雪花从白茫茫苍穹降落
6、,飘飘洒洒几百上千里,那阵势,不可谓不宏大、壮阔。此时除了雪,世间的一切都显得渺小了。我就有这种感觉,置身于纷飞或静谧的茫茫雪原中,仿佛有种无声之声让我不得不安静下来。此时,经过过滤的内心是如此的洁净、丰盈,明澈的思绪会不由自主地与莽莽苍苍的宇宙、起起伏伏的人生这类大问题发生联系,愈发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一场又一场的雪,不违时令地飘落大地,就像一位守信践约的故友,它在该来的时候一定会来。一朵来到世间的雪花,循规蹈矩地走着一条上帝设定的路线,它不走偏锋,也不绕道而行,在周而复始的生命轮回中,遵循着自然的律法,它自己也成为别人的律法。在我的故乡豆村,每年都会降下几场雪,一般以小雪居多。细细碎碎的雪
7、花,像撒荞麦面似的,均匀地随风潜入草丛、林薮、池塘,它们落地的声音,窸窸窣窣的,有点近似于春蚕深夜啃食桑叶发出的沙沙声,优雅动听。而我的豆村,人们对天道自然是敬畏的,他们不像城里人活在人造的环境中,因而更接地气。送走了一茬庄稼或一位老人,与一场寒霜和一场大雪都息息相关。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节气的轮回之中。约是七八年前吧,我在寒风刺骨的深冬回到故地,发现几位老人靠着墙根在晒太阳。当时,我没有看到那些已进入冬天的老人的表情上有任何不安与恐惧,相反,他们却个个都保持着豁达、乐观的情绪,他们谈论死亡就像嗑瓜子一样随意。其中一位年长的扯起话头,他说,于大个子要是能熬过去年的那场大雪,也许还能多活
8、一年。在说者的意识里,去年冬天的那场大雪,就是横亘在于大个子命途上的一道大坎。另一位老人则反唇相讥:就算他熬过了去年那场大雪,还有下一场雪呢。这话一经说出,在座的老人都沉默不语了。是的,他们现在正处在“下一场”大雪来临之际。自然界的一场大雪,诗人会说“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而当“下一场”大雪真的降临大地,这些在冬阳下谈笑的老人,又会有谁像竹子一样被折断呢?似乎只有天知道了。不过,我在次年大雪之后再次回到豆村时,发现去年晒太阳的老人中,又被雪带走了两个。而今,一路穿越过无数次霜降、小雪、大雪的我,已经越来越接近冬天了。有时我会想,属于自己生命里那最后的一场大雪,也许还在某处酝酿着,它肯定会在
9、该出现的时间出现。它是我的终结,也是我的开始。人能够在一朵雪花上轮回,想想,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选自2019年第1期散文,有删改)1探究标题“在一朵雪花上的轮回”的丰富意蕴。 二、余雪云艾叶又飘香艾叶又飘香余雪云那时候,日子过得穷,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端午节、春节。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 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憧憬和盘算。当然,盘 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 时,总会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畅淋漓地吃个痛快,令人特 别沮丧。 不过,“初一糕、初二桃、初三棕、初四艾、初五划龙舟
10、”,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 我倒是记得牢牢的。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 比如做发糕,首先要磨好米浆,加糖、加发酵粉等候华丽蜕变。随之,奶奶开始做准备 工作了,往锅里注入一大锅水,将笼屉洗净垫上一块大布巾,架在大锅上,水烧开后倒入米 浆盖好锅盖,蒸笼的周围用毛巾包裹严实以免漏气,这样蒸40分钟左右,发糕差不多熟了。这时奶奶会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凑近眼前一看,筷子上 没粘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子生动起来, 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由于大人们白天都在忙其他的事情,所以,通常选在晚
11、饭后蒸发糕。当天晚上,孩子们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厨房里等,困了就躺在厨房的凳子上或趴在厨房的任意角落打盹儿,等吃到发糕时大概都晚上十点了。对闹腾一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时间除了嘴巴能动,我估计身上其余的功能都已经睡着了,当大口大口的发糕被地吞进了肚子后,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舌尖被烫得火辣辣的。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我至今不知道吃桃子的缘由。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爷爷和奶奶到泉州看望伯公,从泉州带回的水蜜桃,个儿大皮薄,水分多,口感酸甜适宜。一个桃子估计有半斤多,吃上一个,小小的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滚滚的。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桃子。初三是包粽子。粽叶是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摘的,新鲜清甜。绑粽子
12、的绳子是棕树叶,棕树叶要提前到山上去割取,晒后备用。棕树的叶子像一把大大的蒲团扇子,用时要提前泡软,用锥子把棕叶划拉成一条条细细的丝线。一把棕树叶大概可以包五六斤的米馅儿。那时候,粽子的馅儿比较单调,要么纯糯米加碱,要么糯米加黑豆,当时对大家来说已经算是人间美味了。包粽子是母亲的强项,母亲手很巧,包的粽子非常精致、结实,而且形状各异:像羊角、像荷包;有四角粽、三角粽、菱形粽。然后用野生的薄荷头同粽子炖在一起,整个厨房香气扑鼻。薄荷香、艾叶香、竹叶香、棕树香、糯米香,还有柴火香,闭上眼睛,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厨房里还是在原始森林里。端午节前,母亲会买些彩线,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香囊之类
13、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这些小饰品有时也成了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小挂件。(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初四的早上,父亲会早早拿着镰刀去割午时草,什么蒲、艾叶、薄荷等。太阳升起来时,父亲已经把葛蒲和艾叶挂在门上了,满堂飘香,父母还不忘对孩子们说道:初四这天要起早,才会更聪明伶俐的。其实,过节这几天,期待、兴奋、嘴馋,根本不可能睡懒觉。五月初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扁食、鸭蛋(取用中午12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祛风寒等功效)。炒面和扁食是莆仙的特色食
14、品。记得有一年端午,家里没钱买肉,只好包素馅儿的扁食,用紫菜、花生、豆腐、葱头剁成馅儿,没想到没有肉参与的扁食,居然特别好吃,成了我记忆里的风味美食,也成了我几十年抹不去的乡愁。吃好午饭,母亲会搬来大木桶倒入用午时草煮的水给孩子们沐浴,然后给孩子们换上新衣服。端午节有新衣服,在那个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是个什么都凭票的年代,买布是凭布票去买,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新衣服孩子们添的所谓新衣服,无非就是一件小碎花短袖衫,一条小短裤之类的。这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高兴的事。接着,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相关)完成仪式后,
15、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雷雨刚过,木兰溪的水面比往常开阔了许多,水面激流飞跃,非常壮观,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就在这里举行。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面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小孩子呢,其实就是去看热闹的,享受着那种节日特有的快乐。2.本文标题为“艾叶又飘香”,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与艾叶无关的内容,是否文不对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三、刘白羽飞翔的海燕飞翔的海燕刘白羽我乘船驶近“海四”采油平台,船泊在平台脚下,我向上仰望,这时吸引我注意的是高高平台顶上红
16、色的吊车伸出长长铁臂,吊着十几吨沉重的东西,在海上高空旋转,而坐在司机舱里的竟是一个小姑娘,她在天风海啸之中舒展身手。当时,在我脑际立刻出现一个勇敢的、自由展翅飞掠的海燕的形象。这天深夜,我站在采油平台上,扶着栏杆嘹望。这是一个海上月明之夜,皎洁的银光洒在万顷波涛之上,随着浪花起伏,有如亿万明珠在闪烁跳荡,只有平台高处的一炬火光把眼前的海面照得一片通红。在这宁静的时刻,我的胸襟非常开阔,我的驰思非常遥远,我在采油平台上认识了十六岁的女吊车司机胡小燕,她使我想起尘土飞扬的大路上,灯光闪烁的钻井边,狂风暴雨中,炎炎赤日下,在会战的千军万马之中,我看到多少这样年轻的人,成群结队,唱着笑着前进着!他们
17、似乎正以活生生的行动回答我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那样年轻就已经承担起巨人般的非凡工作?采油队副队长丁淑梅说:在烟尘飞舞、钢铁轰鸣之中,如果人们只看到艰辛和危难,那是不对的。要知道,我们的人是怀着一颗火热欢乐的心而战的。“人说会战苦,我说最幸福。”这就是小青年们豪迈的声音。“海四”采油平台上处处热情洋溢,朝气蓬勃。开始开发海上油田时,人们出海是有顾虑的,可是一种作为海上第一代采油工而自豪的心情,什么海上“危险”啦,“孤单”啦,都冲垮了。她们真正树立了以平台为家的思想感情。采油队副队长丁淑梅是一个高大个子,精力充沛、满身油垢、扎着两根小辫,圆圆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二十四岁女青年。她现在已经确确实实
18、成为中国第一代海上采油工,成为驾驭大海的能手。丁淑梅,哪里工作困难就出现在哪里。海雾潮湿,钢铁容易霉锈,在一次除锈刷漆会战中,她看到采油井房顶喷漆艰苦,立刻就钻进又闷又热的井口房去。在干部带动下,一个青年工人悬空坐在托盘上喷漆,底下海水滔滔,头上烈日如火,她浑身上下汗水淋漓。她们严细认真地打下这个大会战。丁淑梅劳作一天之后,每天晚上都收听中央电台广播,连夜把重要的社论、新闻复写出来,一清早发给每个人。队上的人都说丁淑梅是“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咱们的贴心人”。傍晚,我在高悬海空的栈道上散步,海霞如火,海风轻拂,这时栈道上路灯通明。“这是海上的长安街啊!”在这里我遇到名副其实的“铁姑娘”地
19、质工敖利华,她那圆滚滚的身体就像个铁疙瘩。我指着长长伸出海空的“风火台”铁梯问她:“能上吗?”她含笑点点头说;“能,我们没事就爬,现在我一口气能爬到顶。”海天茫茫,爬到顶,真是腾云驾雾呀,而她们在大海之上就是这样腾云驾雾展翅飞翔的啊。当我迈上“海四”平台的桩架,就有一只手伸下来拉我,手厚实,我抬头一看是个四十岁上下的“老石油”,脸晒得黑黑,闪着朴实的微笑。攀上铁梯爬上平台,我才知道这是采油队老队长顾金元。他做事很多,说话很少,看着这批活蹦乱跳的女采油工,他总是笑嘻嘻地说:“这些小丫头!干起活来可泼辣呢!”那天下午我们偶然讲一句,“你们在海上自己组织些晚会嘛!”老队长一声没响就张罗开了。傍晚时间
20、,我们从窗上看见红色吊车轻快地把一只救生艇降落海面,我看船尾上坐着的是丁淑梅。快艇突突响着朝附近一个采油平台驶去,陪我们来的人说:“小丁找队伍去了!”六月二日,这是海上难忘的一夜呀,宽敞的饭厅里灯光雪亮,除了当班值勤的,全队人一排一排坐在那里,一个海上晚会开始了。年轻的男女工人唱歌、跳舞、朗诵诗,非常精彩动人。这时茫茫大海啊,都为这嘹亮的歌声停止喧哗。晴朗的夜空啊,都为这轻捷的舞蹈而闪亮笑眼。我寻觅顾金元,我见他坐在边边的一只木凳上,他笑得两眼眯成一道缝,他一次又一次快乐地鼓掌,为这些年轻的战士而感到自豪。这一景象正说明:为什么她们这样年轻就已经承担起非凡的工作,在海上大显身手。因为她们是由一
21、批久经风霜考验、久经战斗锻炼出来的老骨干带着飞啊,飞啊,而她们就在艰苦斗争的锻炼里高举起大庆精神火炬,他们很快就独立飞翔起来了。这使我想起高尔基海燕中最后一段话:那是勇猛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面上,得意扬扬地飞掠着;这胜利的预言家叫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这些年轻战士,正是这样在狂风暴雨、怒海狂涛中欢乐飞翔的。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仰望的视角勾勒高耸平台顶上吊车司机舱里的小姑娘形象,突出其天风海啸中舒展的英姿,一个“竟”字突出惊叹、赞赏之情。B文章第二段,作者由十六岁的女吊车司机胡小燕,联想到许许多多在恶劣环境里、在会战大军中的年轻人的
22、奋发风采,充实了文章内容。C文章引用青年的心声一一“人说会战苦,我说最幸福。”鲜明表现了海上第一代采油工的战斗热情、蓬勃朝气,以平台为家的坚守意志。D文章用不少笔墨描写“老石油”顾金元的肖像、神情、语言、动作、心理等,意在突出老骨干对年轻人的引领作用,揭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主题。4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承上启下,“为什么他们那样年轻就已经承担起巨人般的非凡工作?”这一设问激发读者思考,后文解开谜底,予以呼应,升华了主旨。B文章既刻画了胡小燕、丁淑梅、敖利华、顾金元等石油工人的形象,又描写了采油队全队人的精神风貌,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突出文章主旨。C“身不离劳动
23、,心不离群众”“咱们的贴心人”这些队上的人的评价,直接表现了采油队副队长丁淑梅身先垂范、与大伙打成一片的可贵精神。D“海霞如火”,“栈道上路灯通明”犹如“海上长安街”,这些比喻生动形象,饱含赞美之意。其用意在于抒发作者对海上油田壮观景象的热爱。5本文以“飞翔的海燕”为题,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6有评论家认为,刘白羽的散文具有激流勇进的壮美风格,试简要分析这种激流勇进的壮美风格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四、陈蔚文认领认领陈蔚文不久前,姐夫的车钥匙不慎在小区遗失,寻找未果。若去4S店重配钥匙要3000多元,无奈贴出公告,拾到者以500元酬谢。拾到者收取酬金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我的第一个念头如果是我家
24、任何一位成员拾到,断不会收取这笔钱,这源于家风。父亲是军人,在我和姐姐的成长道路上,他的要求有时严苛得近于粗暴。小至教导我们吃有吃相、站有站相,大至仁善礼俗、道德理想,还有“与人为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当年被父亲以这些“家规”训诫时不胜其烦,然而不知不觉中,它们已于日常生活中潜入我们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说来,这些不过是些农耕文化即有的“常识”伦理,与古老祠堂张挂的家训类同,只是父亲惯以口语表达,而先人们讲究遣词造句,使得家训更有恢宏的文化气度。如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诸葛村,迄今留有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曾到过鄱阳湖畔的汪山
25、土库,这是一座气派的清代建筑,曾经的主人是“程氏家族”,有“一门三督抚”的佳话。据说程家三兄弟在早饭前必诵家规:“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这些听上去非常古老的家规其实也很现代,因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一句,用诗人的语言转译便是“一个人应该活得像自己并且干净”。我父亲奉行的人生信条也大抵如此。他不仅如此训导我们,本人亦是忠实的践行者。还记得儿时,从部队回来探亲的父亲带我乘公交,有个乡下孩子晕车,吐了我一身,孩子父亲惶恐,父亲的第一反应是掏出大手绢给那孩子揩拭,
26、并连声安慰那对父子,还请旁边的乘客给那孩子让座。十几年前,他拾到一部九成新手机,那时手机还算贵重物品,他首先检查手机有没有电,还好,有电,于是开机等机主打来电话。邻居知道后笑父亲迂,父亲不以为然,他认为物归原主是基本常识。“将心比心”,这是父母常说的一句话。他们肯定不知道这个成语出自朱熹的文章:“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父母只是按他们做人处世的朴素观念去理解并实践这句话,而他们的训诫对后辈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无论子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际遇如何,最基本的尺度在那,判人识物的旨趣在那。正如明末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先生所言,“纵不能建功业于天下,亦可以自善乎一身”。家风,就是一
27、种律令,康德说过,“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律令”往往,对一个人处世行事影响最大的不是外界的法律和规限,而是在家庭中养成与习得的观念。换言之,“道德律令”便是家风,它决定了一个人会如何走他的人生之路。有一天,当我成为母亲,我发现自己向儿子喋喋宣讲的正是当年我烦父亲的那一套要谦让、上进,勿与他人攀比物质,以及种种细枝末节的小事,譬如乘电梯左行右立,进电梯或地铁时,等里面的人先出来,要尊敬每一位看似身份低微者,哪怕是施予乞丐或卖艺者零钱,也要蹲下轻轻将零钱放下这些小事将教会孩子善、教养、尊重,这会是伴随他一生的精神印记。当年我对父亲的训诫有多
28、厌烦,如今对它们就有多认同,从反叛它们到变成一种精神自觉,如同回到原点,完成对一种文化的认领。这种代代相承的涵化是如此自然,又是如此重大。 (摘编自光明日报)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它”是指这段所提到的古人家规,“基石”是这些家规的喻体,说明了家规是一个人立世为人的基础。B第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话承接上文,指出“父亲”的人生信条;第二句话引出下文,引出“父亲”践行这些信条的事迹。C第段中,康德说出了家风的重要性,家风便是道德律令,最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处事行世,并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之路。D统观全文,“我”对“父
29、亲”家规的认识经历了从小时候的厌倦到现在的认同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我”,家风已成为一种内在的文化认领。8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这样选材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9对于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两种看法,有人认为“认领”好,有人认为“家风”好,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分析。(6分) 初高中衔接考点:散文标题含义+易错题答案一、许俊文在一朵雪花上轮回1(1)话语的轮回,“大雪那天下了大雪”冰心和我祖母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都说过。(2)雪花的轮回,从空中落下回归大地,又从大地蒸发回到空中。(3)生命的轮回,生活在大地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数,遵循着新老交替的定律。(4)自然之道的轮回,节
30、气更替,周而复始,遵循亘古不变的自然之法。【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文本标题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探究标题在一朵雪花上的轮回的丰富意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结合“大雪那天下了大雪”“这是冰心先生说的,也是我祖母说的。我的祖母一生窝在皖东那个浑如一粒豆子的小山村,她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冰心
31、的老人,与自己说过同样浅显而深刻的话”等分析,话语的轮回,“大雪那天下了大雪”冰心和我祖母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都说过。结合“一场又一场的雪,不违时令地飘落大地,就像一位守信践约的故友,它在该来的时候一定会来。一朵来到世间的雪花,循规蹈矩地走着一条上帝设定的路线,它不走偏锋,也不绕道而行,在周而复始的生命轮回中,遵循着自然的律法,它自己也成为别人的律法”分析,雪花的轮回。结合“我没有看到那些已进入冬天的老人的表情上有任何不安与恐惧,相反,他们却个个都保持着豁达、乐观的情绪,他们谈论死亡就像嗑瓜子一样随意”“在说者的意识里,去年冬天的那场大雪,就是横亘在于大个子这话一经说出,在座的老人都沉默不语了”
32、“属于自己生命里那最后的一场大雪,也许还在某处酝酿着,它肯定会在该出现的时间出现”“它是我的终结,也是我的开始”分析,生活在大地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数,遵循着新老交替的定律。结合“一路穿越过无数次霜降、小雪、大雪的我”“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心中早就有谱了。你别以为乡村杂乱无章,人也活得懵懵懂懂、毛毛糙糙,但是他们却深谙自然之道,一阵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一朵杏花早开或迟开几天,一只鸟窝垒在高处或低处,他们都能从中窥见意义”“人们却从草丛里蚯蚓翻出的一坨坨新鲜的泥浆,便知道春天已经从地下潜行而至了,并不需要花朵与草芽来证实”等分析,自然之道的轮回,节气更替,遵循亘古不变的自然之法。二、余雪云艾叶又
33、飘香2.不是文不对题。(1分)艾香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端午节的美好回忆,(1分)艾香与端午节紧密联系,在作者眼里,它已成为端午节文化习俗的标志,(1分)蒸发糕、包粽子、赛龙舟等都是与端午相关的文化习俗,所以紧扣了标题。(1分)三、刘白羽飞翔的海燕3D【解析】D项,“揭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主题”不正确,原文说 “因为她们是由一批久经风霜考验、久经战斗锻炼出来的老骨干带着飞啊,飞啊,而她们就在艰苦斗争的锻炼里高举起大庆精神火炬,他们很快就独立飞翔起来了”,由此可知,详写顾金元其人,一是突出老骨干对年轻人的引领作用,二是突出大庆精神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与弘扬。故选D。 4C【解析】C项,“直接表现了采油队副
34、队长丁淑梅身先垂范、与大伙打成一片的可贵精神”错误,文中引用队友对丁淑梅的评价,这是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从旁烘托,而非直接表现。故选C。5以“飞翔的海燕”象征新一代石油工人,表现其奋发向上的雄姿、积极进取的精神。以“飞翔的海燕”为题,含蓄地揭示本文的主题思想:大庆精神在海上油田新一代采油工人集体中得以传承与弘扬。【解析】题干着眼于文章标题来设问,要求分析其如此拟题的意图。这种题型解答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标题本身的语法结构、修辞手法,及其表层与深层的意蕴;二是标题与文章内容、主旨等的关系。本文以“飞翔的海燕”为题,从某个角度看,是化用了高尔基散文诗海燕中的名句,以其核心意象,即刚健
35、、奋勇的“海燕”形象,来譬喻海上石油工人(尤其是青年女石油工人),标题本身运用了比拟、象征的手法。从题与文的关联看,文中塑造青年女石油工人形象,也多次摹写其海燕般矫健的英姿,展现其奋发向上、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标题统摄全篇文意,且暗示文章主题意蕴。6确立高远的意旨,突出鲜明的时代精神。文章揭示老骨干传帮带和新一代青年的茁壮成长的时代新貌,表现新时代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用想象、象征手法,写人绘景,揭示主旨。如摹写海上油田的壮观景象,多用比喻、夸张手法;刻画新一代青年石油工人形象,用“海燕”来象征,彰显其蓬勃朝气、刚健精神。情感基调奋发向上,雄壮刚健。作者用饱含热情的议
36、论直抒胸臆,抒写自己亲临现场参观访问而受到的震撼,表达昂扬的颂扬、礼赞之情。【解析】题干给出评论家对刘白羽散文“激流勇进的壮美风格”的评价,要求考生结合这篇文章简要分析。解答此题,考生须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体现“激流勇进的壮美风格”的相关语段或句子,进而从文本主旨内涵、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不同视角进行解析,阐释其壮美风格的形成。首先,从主旨角度看,该文立意高远,贴紧时代,文中展现了石油展现老骨干传帮带和新一代青年工人茁壮成长的喜人面貌,揭示了大庆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的时代新气象,信息来源于倒数第二段“我抬头一看是个四十岁上下的老石油,我才知道这是采油队老队长顾金元。他做事很多,说话很少,看着这批活蹦乱跳的女采油工,我寻觅顾金元,我见他坐在边边的一只木凳上,他笑得两眼眯成一道缝,他一次又一次快乐地鼓掌,为这些年轻的战士而感到自豪。这一景象正说明:为什么她们这样年轻就已经承担起非凡的工作,在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商业贷款续期协议模板
- 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协议模板2024
- 2024年个人房产买卖协议参考格式
- 2024建筑砌筑施工劳务协议范例
- 定制化健身私教服务协议:2024年
- 2024年货物买卖转让协议模板
- 安装工程劳务分包空调项目协议
- 2024年度医疗器械购销协议
- 2024年款飞机租赁协议范本
- 名词讲解课件教学课件
- 电梯井操作平台22548
- 转筒干燥机设计毕业论文
- 岗位梳理与“三定”工作实施方案
- 各种型钢理论截面积、理论表面积、理论重量对照表
- 石油化工英语词汇
- 部门服务满意度评分表
- 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版.ppt
- 细纱机设备维护维修说明书
- 地方课程六年级上册
- (完整版)PD、QC有限快充的知识讲解
- 浅论构建高效课堂研究的意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