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承中华年俗主题调研报告Company Document number :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传 承 中 华 年 俗 主实践类别:主题调研 学 院:土木工程 专 业:工程管理 班 级:20131 学 号:姓 名:赵晓博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 传统节日。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 “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 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 久、流
2、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 点。年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 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 年“。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 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 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 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 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 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 天地、祭列
3、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 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 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正月十六,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 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 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 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 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历数千年,传承后世诸多以祭祀神明、祭奠祖先、除旧布 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为主要内容的风俗习惯,简称“年 俗”。这些年俗的内容涉及饮食、装饰、娱乐、游艺以及各种 禁忌,包括语言、行为、饮食等等。她承载着民间信仰、哲 学、道德、娱乐
4、、教育等内容,充满了人性伦理之美、情感之 美、艺术与智慧之美。而在我的家乡,过春节又有哪些年俗年 韵年文化呢对此,我专门利用寒假的时间,对我家乡的的年俗 年韵年文化做了调查。老辈子的张家口人过年,从腊月就开始了。腊月初八吃过 腊八粥,人们就开始忙个不停:男人们走进集市,卖掉自家的 农副产品,买回过年用的布匹、棉花、纸张、香火、窗花、麻 糖等年货。女人们在家准备过年的年货,给老老小小缝制过年 的新衣。各家各户打扫卫生,剃头理发,清扫院落、房屋,擦 玻璃,挂年画。俗话说,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 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 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
5、扭一扭。张家口人也是按照 这个节奏准备过年的。清乾隆的万全县志(万全县是张家口下辖的县)这样写 道:“十二月八日,民间多用米、豆、果实合煮,为腊八粥, 食之。二十四日为交年,用饼、糖、酒、果,祀灶神,多用饴 糖。传云灶神升天,令粘口不言人间事,即古醉司命意也。除 夕,爆竹、鼓乐彻夜,谓之守岁。正月。元日味爽,爆竹 设庭燎,酒醴牲馔,礼神祀祖,亲友拜贺。三、四日乃已。亦 有酒食燕会者。” “立春先一日,令诸色人等扮演故事,在市 迎春。”“上元张灯设放花炬。村庄、城市多立竹木,设黄河 九曲等,男女竟夜观游,名为走百病。又随处演戏,唱秧歌, 及节节高等戏,以为乐。”这些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张家 口
6、人过年的情景。从农历十二月到正月,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里,人们都在为辞旧迎新做着各种准备。在坝上农村,过大年要贴春联、吃年夜饭、熬年、点旺 火、吃饺子、拜大年等等。勤劳淳朴的父老乡亲们买上红纸, 请村里会写毛笔字的“文化人”七扭八歪地写上祝福的语句, 在腊月二十七、八,自家火炉上熬好浆糊,把春联贴到门头 上、墙垛子上,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每逢除夕晚上,无论穷富人家,都要吃一顿年夜饭,劳动了一年的一家人团聚在一 起,祝酒欢歌。后来这种习俗在坝上地区逐步演变成年三十晚 上煮骨头了,每家每户在灶台大锅里煮一锅骨头,有煮猪骨头 的,也有煮牛羊骨头的,还有煮柴鸡或山鸡、鹤鹑等野味的, 煮熟了,捞一大盆,
7、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喝酒吃肉,不亦乐 乎吃完年夜饭,人们长夜不眠,后半夜的时候开始“点旺 火,这也是坝上人过春节的特有习俗。每到除夕下午,农户 家捆一捆柴火,外面拴上红纸条,插上松柏树枝,然后立在院 中央待用。后半夜点旺火时,会同时燃放烟花爆竹,还要往火 里扔两个白面馍馍,象征着新的一年兴旺火热。在旺火正烧得 火光冲天时,男女老少还要“烤旺火”,以祈新的一年身体健 康、万事如意。点完旺火,天也开始蒙蒙亮了,也到了正月初一了,家家户户又开始清锅、炒菜、摆茶点、沏茶水, 等待上门拜年的晚辈或者去长辈家拜大年了。上世纪七八十年 代,坝上大多数人家日子过得紧巴巴,过年拜年,只能给前来 拜大年的晚辈一小把瓜
8、子、花生或三两块糖,有的给几根儿不 值钱的劣质烟卷儿,只有家境好的人家才给至亲的晚辈几分或 者一两毛钱压岁钱。亲戚多的孩子们初一早上拜半天大年,亲 戚们给的“好吃的”就可以吃很长时间了后来,随着生活 水平的提高,每逢初一拜大年,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 分给晚辈,以表对晚辈的美好祝福。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 出远门去拜年。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其实拜年时跟除夕守岁直 接相关的。在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为害,人们经过 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了年兽,所以初一早上人 们开门互相道贺。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 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
9、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 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 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 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 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 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就 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 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 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商店这天要开 张,放鞭炮。”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
10、,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 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 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 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 “人七日”等。传说女婿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 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 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 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 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 顺星,也称“祭星、接星o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
11、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 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 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 天公赐福。正月初十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 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 “十不动”。河南风俗 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 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郛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 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 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正月十一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 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
12、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 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 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正月十二从新年到正月十一,人们吃的食物中大多丰富且 多油。因此,从这天开始,人们开始饮食清淡,清肠润燥。更 重要的是,由于三天后将是元宵节,从这天开始就要准备。家 里将会买灯笼,搭灯棚。正月十三。元宵节的准备还在继续。这天要欣赏灯笼。络 绎不绝的中国人会在这天去城隍庙赏花灯。而这仅仅是元宵节 的序幕。除了传统的红灯笼外,还有许多不同样式的花灯。灯 展通常从今天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农历正月十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 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是开放
13、供市民购买灯 笼。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 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在中国,灯谜是非常 传统的字谜游戏。大人和孩子都喜爱解决这些问题。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 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 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 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 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 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 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 火,团团圆圆。因此,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
14、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 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 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 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 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 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 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 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 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 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 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 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
15、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 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 精神和文化现象,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 遗产。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沉淀、凝聚着千百年的传统文化。 而春节更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集中地体现了农耕社会生活中 人们所需求的基本祈盼,如丰收、团聚、平安、兴旺、亲情与 和谐等。显然,这也是现代人的共同祈盼。“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由于春节特殊的时间意 义,它天生就带有除旧布新的含义。从民间过年的众多“年 俗”来看,其核心意义有两条:一是祈求吉祥、辟除灾祸,这其 实是中国传统节日共生的意义,只是在春节时分显得尤其突 出;二是增进人际感情,对于家人亲族而言,是团圆、和睦, 重温血缘之间的伦理关系,对于邻里同事而言,是通过互相拜 贺,消除隔阂,增进感情。由此可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孩子受伤家长协议书
- 房屋破损重修协议书
- 2025年03月台州市黄岩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00人【编制】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直联式真空泵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验收考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压电陶瓷元件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哈尔滨北方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管理软件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科学计算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舞蹈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医院连锁项目安全评估报告
- 《乌鸦喝水》卡通插画儿童童话故事
- AI应用端行业研究报告:AI工业信息化
- 钣喷中心规划
- 中学班级教育共同体建设方案
- 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2024-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 全屋定制家居橱柜衣柜整装家装门店薪酬计算方式方案
- EHS部月度管理工作总结
- 2024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第12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 2024小语新教材培训: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变”与“不变”
- 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装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