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理倾向与管理_第1页
第五章、心理倾向与管理_第2页
第五章、心理倾向与管理_第3页
第五章、心理倾向与管理_第4页
第五章、心理倾向与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心理倾向与管理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2目的与要求:了解人的个性倾向、需要、动机、期望、态度和价值观等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形成的影响因素,掌握人的需要、动机、期望、态度等理论的内容和在管理中的应用。重点:人的需要、动机、期望、态度等理论在管理上的运用。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3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个性倾向概述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4第一节、个性倾向概述课前思考1、人的行为类型?本能行为:“饮食男女”、趋利避害、探究;目的行为:各种意志行

2、为2、人的目的行为的原因是什么?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5第一节、个性倾向概述一、个性心理倾向的概念个性心理倾向(personality tendency)是指个体在从事各种活动时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驱动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如,某个同学喜欢理科而另外一个喜欢文科;南方人爱吃米饭而北方人爱吃面食;有些员工喜欢单位奖励政策而有些则反对;有些人专注物质财富而有些人追求精神财富等等。这些都是由个体在个性倾向方面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个性倾向是人的动力系统,而个性特征则是人的材料系统,两者共同作用,人就表现出独特的面貌。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6第一节、个性倾向概述二、个性倾向的

3、特点1、独特性。人的个性倾向受遗传和环境决定,每个人都具有与众不同个性倾向。2、稳定性。人的个性倾向在一定时期保持不变,对个体的行为有长期稳定驱动的作用。3、发展性。人的个性倾向在个体生理和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变化。4、支配性。人的个性倾向在一定时期里对个体的行为特征有控制和支配作用。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7第一节、个性倾向概述三、个性倾向的构成心理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感知过程中的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感知过程中的立志和决心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倾向:需要, 动机,期望,态度,价值观个性心理倾向在心理中的构成12

4、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8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一、需要的概念(P115)需要(need)是人因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如,我想喝水;我想成个家;我想成为有社会地位的人等都是人的需要的反映。需要导致的“不平衡”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源泉。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 需要成为人的行动的出发点。需要与欲望(lust)有什么区别?(P114)需要与欲望的区别在于,需要强调存在不平衡,而欲望指不平衡达到必须给予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需要是基础,欲望是需要的激发状态。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9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二、需要的类型1、

5、按照需要的起源: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如:饮食、性爱、休息、睡眠、排泄等)和社会文化需要(如:人际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追求荣誉或成就需要等)。2、按需要指向的对象: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如人在追求物质产品时,常有审美的需要。精神需要又常以物质需要为载体。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10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三、需要的产生(P117)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有:1、生理性因素,2、客观环境因素。生理因素是因人缺乏某种物质而产生生理需求,如人体缺乏营养时,血液中的血糖成份降低,从而激活下丘脑,经过神经传至大脑,人就产生了进食的需要。人的集群、归属、亲和等需要则是为了抵御恶劣环境而产生的,是

6、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间接需要。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11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人的本能及心理活动客 观 环 境内因外因刺激需要意向定向需要产生的过程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12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四、需要层次理论(the theory of hierarchy need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略)(P126)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生理需要;另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两类需要分为5个层次。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13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马斯洛需

7、要层次理论Self-actualization need Esteem need 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 Safety need Physiological need 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14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马斯洛理论的主要观点:(1) 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 可以变化, 也有种种例外情况。(2) 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 愈到上层, 满足的百分比愈少。(3) 同一时期内, 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 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但是, 每一时期内总有一

8、种需要是占支配地位的。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告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 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 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 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而已。(4) 需要满足了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15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需要与心理发展过程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16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2、奥德弗的ERG层次理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弗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 , 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加以修改而形成的。奥德弗认为人有三种层次的需要:生存需要(Existence)人际关系需要(Relation)成长需要(Growth)生

9、存需要包括生理和安全需要,人际关系需要包括社交、人际关系和谐和相互尊重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17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奥德弗的主要观点:(1)马斯洛认为需要是生来就具有的,是内在的;奥德弗认为需要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有的需要是通过后天学习而产生的。(2)高层次需要的激发不一定要以低层次需要满足为前提,人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需要同时存在,当某种需要相对满足后,可能会更增加对别的需要的程度。(3)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一再遭受挫折,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重新追求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需要既有“满足-上升”的趋势,也存在“挫折-倒退”的趋势。 12 七

10、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18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3、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P129)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高层次人才往往具有三种需要: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三种需要无严格的顺序之分。(1)权力需要有些人非常注重权力,他们对施加影响和控制他人有很大的兴趣;他们有一定的才干,渴望担任领导者, 常常喜欢教训别人, 并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高的职位。权力需要强烈的人非常适合做管理者。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19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2)友谊需要这些人有强烈归属感,注重人际关系。通常从社会交往中得到欢乐和满足, 并总是设法避免因被某个组织或

11、社会团体拒之门外而带来的痛苦。友谊需要强烈的人不适宜做管理工作。(3)成就需要这些人喜欢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对成功有强烈的要求, 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喜欢设置自己的目标; 在选择目标时倾向于回避极端的困难; 对所从事的工作希望得到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 把个人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成就需要强烈的人对单位和社会的进步非常有益。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20第二节、人的需要与管理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重点)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21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一、动机的概念(P137)动机(motivation)是指引起个人行为, 维持该行为, 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

12、标的心理过程。动机就是平时所说的“企图”“目的”,它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如:“我打算参加本次英语四级考试”,“我要考出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等都是动机的表现形式。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源泉,动机则是推动人行为的直接原因。动机一旦形成,行为即刻发生。所以,动机的功能是:1、引起行为;2、指引行为导向目标;3、维持行为。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22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二、动机的产生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 需要一般不引起行为。只有当需要转变为动机后才能发动和维持行为。需要转变为动机的必要条件有二:强烈的需要明确的目标强烈的需要明确的目标动机 行为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

13、学魏钢焰23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三、动机的种类 1、按起源分为: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2、按产生途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按社会价值:正确动机和不正确动机,4、按作用时间: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5、按影响大小: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24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案例:巧妙化解危机 一个老人住在学校的附近, 每天放学后都会有些小学生跑到他的门前喊他的绰号, 甚至说些更难听的话。老人没办法制止他们。这一天, 老人想了个主意, 当孩子们再到他家门口喊脏话的时候, 他对他们说:“如果明天你们再来, 我就给你们每人一块钱。”孩子们很奇怪, 将信将疑, 第二天他们果然来了

14、, 起劲地喊。 老人信守承诺, 给了每个人一块钱, 并对他们说 :“如果明天你们还来, 我给你们每人25美分。” 钱虽然少了, 但孩子们觉得这也不错, 于是第二天他们又来了。孩子们冲着老人家骂脏话, 老人根据承诺付了钱。他又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明天再来, 我给你们每人一分钱。”孩子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怎么? 竟然只有一分钱? 孩子们非常气愤, 说:“算了吧, 我们才不会来呢!”于是他们再也没来过。请思考:老人用什么原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25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四、影响动机的主要因素 (P140)(1)嗜好与兴趣(2)价值观(3)抱负水准。其影响因

15、素:个人成就动机过去的成败经验榜样的影响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26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五、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重点)1、人的行为模式(P139)人的行为模式图行为动机(定向)紧张不舒服需要(意向)目标需要满足紧张消失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27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人的行为是从需要开始的。当人产生某种需要时会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 在遇到能满足需要的特定目标时, 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能转化为推动人去进行某项活动的行为。当达到目标时, 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 需要得到满足。一个需要满足了, 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这样周而复始的发展下去 , 从而推动人去从事各

16、式各样的活动达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这就是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也是需要、动机和行为的一般规律。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28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虽然动机是引起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2)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3)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4)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5)强的动机并不一定伴随行为的高效率。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29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七、动机与管理(重点)如果说需要是行为的基本源泉, 那么动机就是行为的直接动力。因此, 管

17、理者要预测和控制职工的行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就要深入了解动机及其规律性,善于激发员工的动机。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激发人动机呢?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30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1、充分论证提出做一件事情的理由越充分,人们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就越容易形成。因为理由无非是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 即效价等 ) 和可行性 ( 即期望值等 ) 。理由充分的标志是效价大与期望值高,因此与期望理论不谋而合,故充分论证理由则有利于人的动机的形成。例如,要一位员工进行操作示范表演,如果他没有积极性,管理者应该告诉他:操作示范表演能够显示你的能力和水平; 提升在同事中的威信;。12 七月 2022浙江树

18、人大学魏钢焰31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2、明确目标明确的目标往往更容易帮助人们形成动机。需要转化为动机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能满足需要的事物的存在。这种事物通常就是人们行动的目标。例如,有人突然对员工说:“请大家赶快到医院去!”立即行动的人恐怕很少。假如那人补充说:“有人急需输血,请大家赶快去献血。”这时, 由于目标明确了,那些乐于助人的员工就会立即行动。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32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3、强化动机通过行动, 强化动机, 可以使动机稳定而持久。因为动机本身无法获得合理性与有效性检验, 它只有借助行动才能得到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一旦行动肯定了动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这种动

19、机也就得到了强化。可以通过“大目标,小步骤”的方式来实现强化。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33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4、改进形象当行动的结果有利于改进自己的形象时,人们容易形成这种行动的动机。因为有利于形象改进的行动,实际是能满足人的自尊、荣誉等方面的需要,因而被人们视为有价值的行动。例如,一个员工甲打了员工乙,经理要甲向乙赔礼道歉,甲可能觉得难为情, 似乎有损面子。当经理告诉甲主动赔礼道歉是自觉改正错误、觉悟高的表现。“你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赔礼时就赔礼,非常有侠士和君子的风度,像个爷们!你去道歉不仅不损害面子,而且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威信。” 听了这话,甲也就愿意赔礼道歉了。12 七月

20、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34第三节、人的动机与管理5、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成员的暗示对被暗示成员的动机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主要因为接受暗示意味着认同, 保持一致, 使人有安全感。现实表明, 员工之间的劝告有时比经理的劝告更有效。一个员工在采取某种行动前, 一般也要 看看其他老员工怎样做。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35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一、期望的概念、特征与产生(一)期望的概念(P145)期望(expectancy)是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认为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简单的讲,期望就是人对完成某项活动并获得想要的结果的主观估计和判

21、断 。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36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二)期望特征1、期望是人的主观概率期望是心理活动产生的主观概率,而非客观概率。期望的大小往往与个人对自己的主观估价(自信心或自我效能感)有关。2、期望是行为的驱动力期望心理与行为相联系, 期望一旦产生就会对行为产生驱动力。一般说, 高期望, 高动力;低期望, 低动力。3、期望随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期望心理是有方向有目的的, 但期望的方向和目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的需求、价值观和客观环境的好坏的变化而发生不断的变化。见P148案例。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37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三)期望心理的产生(P

22、146) 期望的形成都与目标价值及可行性比较相联系。1、行动目标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2、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包括完成任务的可能性与完成任务后获得好处的可能性。需要目标目标的价值实现的可能期望 动机期望心理的形成过程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38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二、期望理论(一)期望理论的内容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于 1964 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行为动机 = 期望值(期望概率) 效价M(motivation) = E(expectancy) V(valence) 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39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动机 (Motivat

23、ion) 指人对实施某种行为的愿望与企图。期望值 (expectancy)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工作绩效和目标的主观概率。效价(valence)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结果偏爱的程度。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40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案例:(P149)比如, 两个很想报考研究生的人, 甲估计他考取的可能性为30%, 概率为0.3;乙估计他考取的可能性为80%, 概率为0.8。他们两人对考研的价值认识也不相同,甲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他不愿意继续上学, 想早点工作, 所以考研的效价较低, 以10级量表来表示效价的高低。效价最高为10分, 效价最低为0

24、 分, 甲的效价为3分;乙很看重考研, 渴望能考上, 效价高, 可算 10 分。按上述公式计算两个人对考研的动机水平就会是不相同的:甲的 M = 0.3 ( 低 ) 3 ( 低 ) = 0.9( 低 )乙的 M = 0.8( 高 ) 10 ( 高 ) = 8( 高 ) 所以,乙的动机大于甲的动机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41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激励水平一般有下列五种具体情况: (1)M ( 低 )=E( 低 ) V( 低 )(2)M ( 低 )=E( 高 ) V( 低 )(3)M ( 低 )=E( 低 ) V( 高 )(4)M ( 中 )=E( 中 ) V( 中 )(5)M (

25、高 )=E( 高 ) V( 高 )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42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二)期望理论基本模式(重点) 进行期望激励要建立三个联系:A努力与绩效的关系:我能做吗?B绩效与奖励的联系:完成绩效我得到奖酬吗?C奖励与目标的联系:奖酬对我有多大价值?个人努力 个人工作绩效 组织奖励 个人目标 ABC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43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组织奖赏个人目标ABCABC:吸引力价值观联系奖赏对于当事人的效价:Vk:努力绩效的联系获得成功概率:E:绩效奖赏的联系成功后获得奖励的概率:Ik期望公式:动机=成功的概率奖励的效价奖励的概率M=f(

26、VkIkE)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44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例如:一位父亲为了鼓励小孩用功学习 , 向小孩提出: 如果在下学期每门功课都考试 95 分以上 , 就给物质奖励。在下述什么情况下 , 小孩会受到激励而用功学习 ? ()A. 平时成绩较好 , 有可能各门功课都考 95 分以上B. 奖励的东西是小孩最想要的C. 父亲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D. 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存在 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45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三、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重点) (一)期望激励的程序1、增加员工对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心(回答“我能做吗?”)选择具有必要知识技能的员工提供必要的培

27、训,明确工作要求先安排简单或较少的任务,直到员工可以掌握提供成功完成工作的员工范例为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员工提供培训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46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2、增加员工对好绩效有结果的信心(回答“完成绩效我得到奖酬吗?”)正确、客观、公正地衡量绩效清晰解释好绩效带来的奖励结果描述奖金怎样与过去的绩效挂钩提供好绩效有高奖励的员工范例3、提高结果的期望价值(回答“奖酬对我有多大价值?”)奖励员工想要的奖品使奖励个性化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47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四、价值观与管理(P155)1、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values outlook):指人对客观事物

28、价值的看法和观念,即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的总和。如,人们对自由、幸福、自尊、诚实、服从、平等、功名利禄、政治制度、社会风气、教育程度等,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是不同的。这就是价值观的差异。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48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2、价值观的形成与来源 人的价值观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影响价值观的因素非常多和复杂,但一般受下面因素影响:遗传因素,民族文化,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舆论与宣传,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据凯利(L.M.keller)等人1992年发表的工作价值:基因与环境的影响对同卵双子的一项研究,他们的价值观念40%来自

29、基因,60%来自家庭、学校、国家文化、社会环境等社会系统。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49第四节、人的期望与管理3、价值观的作用(P157)价值观是影响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期望、态度、动机及行为的基础。(1)动力作用:即作为个体追求目标的行为动力;(2)标准作用:即作为一个人判断和评价美丑、善恶的标准;(3)调节作用:即调节自己的行为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4)决定作用:是人的态度和期望心理形成的决定因素。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50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一、态度的概念与特征1、态度概念(P213)态度(attitude)是指人对所处环境中各种人或事的认知、评价及行为倾

30、向。例如,人们在工作中,总是对人或事产生不同的反应,作出各种不同的评价: “我同意单位的决议和政策” 、 “我喜欢我的上司” 、 “我打算支持我的上司”、 “我对李某很反感,我懒得搭理他”等等。这种对人或事表现出来的积极的、肯定的或消极的、否定的心理倾向,就是态度。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51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2、态度的特性社会性,态度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针对性,态度具有特定的对象,包含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协调性,态度是认识、情感、意向的统一体,认识是态度的基础,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意向是态度的外观。稳定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感知和情感体验后形成的,一旦形成

31、具有稳定性,成为一个人个性的组成部分。内隐性,态度必须通过言论、表情和行为加以分析和推测。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52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3、态度的结构态度由三种心理成分构成:态度=认知+情感+意向认知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了解和评价。它通常是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包括对态度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赞成或反对。比如, “我认为吸烟是有害的”,这就是带有好坏评价性的叙述。情感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表现出对态度对象的喜欢和厌恶的程度。如,喜欢与厌恶、热爱与仇恨、同情与挑剔、尊敬与轻视等。情感体验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如前面所提到的“我认为吸烟是有害的”这一认知问题,可

32、能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我不喜欢吸烟的人”,“我对吸烟感到厌恶”。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53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意向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反应倾向,即行为的直接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某种反应。意向成分表现出的是做不做这件事?如果要做,应怎样去做?如一个人有反对吸烟的态度,这种意向成分表现出的就是“我不能吸烟”,“即使别人给我烟,我也会拒绝”。意向并不等于行为本身,而是在做出行为之前的一种准备状态,即行为倾向。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54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4、认知、情感和意向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认知、情感、意向三者是协调一致的。如一个人认为吸烟可能会导致

33、肺癌,那么对吸烟就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厌恶吸烟,在今后的行动中,也就不去吸烟。这说明三者是协调的、和谐的。但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般情况下三者是协调一致的。但有时三种成分也不一致,如有人说:“这位领导,工作是称职的,但我不喜欢他。”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中,认知因素是基础。人们对态度对象的了解和判断,都是以通过认知所获得的信息为依据。通过认知,使人们对态度对象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人们才产生了对这一对象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从而形成了人们对这一对象所持有的态度。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55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二、态度的功能丹尼尔卡兹(D.katz)(1960年)把

34、态度的功能划分为四种:工具性功能:如为明哲保身而附和别人的观点;心理防御功能:为使自己不受伤害而持某一观点;价值表达功能:认可某种事物的价值而持某一观点;认知性功能:对某种事物的认识而持某一观点。总之,态度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心理现象。态度的具体功能有: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56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1、态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在组织中,员工的态度有工作满意度、岗位满意度、组织承诺等。其作用有:(1)工作状态有激情、创造性;主动、积极;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或混日子、搞破坏等(2)纪律意识(3)道德意识(4)团队意识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

35、大学魏钢焰57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一般来讲职工如果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往往会表现出好的工作状态、好的纪律、好的顾客意识、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其生产积极性容易被调动,生产效率也较高。但也有实验证明,态度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联系。例如,对工作不满意的职工,其工作效率也可能高。原因何在?因为在雇佣劳动的条件下,生产性需要并非是一般工人的主要目标,这只是他们借以达到其目标(如工资、奖金、自我实现等)的手段。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58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2、态度对认知和判断的影响态度一旦形成,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较稳定的认识、情感体验和带倾向性的反应。以正确的

36、价值观为基础的科学的态度会对人的社会性认知、判断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假若态度形成使人产生心理反应的惰性(如对人对事产生僵化(sclerotic)、刻板(stereotype)的看法)就会干扰或妨碍社会性认知、判断的准确性,甚至造成失误。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59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3、态度对忍耐力的影响忍耐力(tolerance)是指人们对于挫折(frustration)的耐受力,适应能力。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常常会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活动失败,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人们对于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忍耐力与他对该事物(或活动)的态度有密切联系。例如,一个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的人,对科

37、学实验中的失败和挫折有很高的忍耐能力。又如一个对团体有认同感、归属感,抱有非常忠诚态度的成员,对团体所遭遇的挫折有较强耐受力,能吃苦耐劳,同舟共济,不会动辄发牢骚,抱怨不休。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60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4、态度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一个人对自己、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往往影响他与群体的相容程度;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持有的态度,也会影响团体内部的相容性和凝聚力(cohesion)。一般来说,对人持诚实、热情、友好、谦逊、宽容、互助的态度,则团体相容程度就高,人们能和睦相处,亲密无间,有较高的凝聚力。反之,则相反。 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

38、大学魏钢焰61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5、态度对激励的影响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企业管理者改善对工人的态度,能大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劳动效率。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实现预言”。所谓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是指我们对一个人的预期导致了这个人沿着预期的方向行动。或换句话说,我们的预期可以影响现实。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62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别人的预见以及由此而采取的对待方式会影响个体的心理。称赞和鼓励会诱发个体上进的动机;经常遭受指责、歧视,会导致个体消极、自暴自弃。用模式表示:员工的行为=f(管理者的期望对待方式)美国曾经流传过“斯尼

39、奈奇迹”的故事。斯尼奈原是某一药物计算中心清洁工,中心的负责人预言他将来会成为计算机专家,并把预言告诉斯尼奈,对他多方鼓励。结果几年以后,斯尼奈真的成了计算机专家,实现了中心负责人的预言。 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63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SupervisorformsexpectationsExpectationsaffect supervisorsattitudeSupervisorsattitude affectsemployeeEmployeesbehavior matchesexpectationsSelf-Fulfilling Prophecy Cycle12 七月

40、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64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三、态度与行为1、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是一种行为反应的心理倾向。行为是外显的活动,是一个人在其态度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对态度对象的具体反应。如一个人有反对吸烟的态度,就可能表现出拒绝吸烟的行为。这说明在通常情况下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但是,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并不完全是这样简单,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表现出不一致。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65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2、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1)态度本身的协调性会影响行为的表现如果态度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是协调的,那么态度和

41、行为的一致性程度亦高。(2)态度的强烈程度会影响行为的表现一种态度越强烈,也就是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越大,那么其相关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3)动机会影响行为的表现如果态度与这个人的其他动机发生冲突时,将影响到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4)情景的压力会影响行为的表现一个人喜欢吸烟,对吸烟持赞同的态度,但在办公室里吸烟可能引起别人反感,这种压力迫使他在办公室里不吸烟。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66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四、态度的改变(P214)1、态度改变的理论认知体系平衡理论(cognitive balance theory)这是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1958年提出的一种态度改

42、变理论。海德认为,在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与评价之间趋向一致的压力。如喜欢某个人,则对这个人的言谈举止也赞赏;若不喜欢某个人,可能对他的衣着亦感到不满。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67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当人们对一个单元内的两个对象的看法一致时,人们的认知体系就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则不平衡。如喜欢某人,却不赞同他的工作,就产生了认知的不平衡状态。这时人的内心就出现紧张和不愉快的感觉。消除这种紧张或不愉快的方法是改变态度:或者赞同他的工作表现,或者不喜欢此人,以便使认知体系恢复平衡。海德提出了一个O-P-X图式用来解释态度的转变过程。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6

43、8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P0X+P0X+-P0X-+-P0X-+P0X+-+P0X+-P0X-+P0X-平衡结构不平衡结构例如P为学生,X为爵士音乐,O为P所尊敬的师长。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听到O赞美爵士音乐,P-O-X图式中,三者关系皆为正(“+”,如图7-2中平衡结构的第一图),P的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又听到O批判爵士音乐,P-O-X图式中,三者关系二正一负(“+-”,如图7-2中不平衡结构的第一图),则P的认知体系呈现不平衡状态。当不平衡时,人们一般运用了“最小努力原则”(即花费最小的代价)来调整,个体将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例如,在不平衡结构的第一

44、个图示中,P就可能改变对X的喜欢,从而恢复平衡结构。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69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认知元素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Festinger)1957年提出了认知元素失调的态度改变理论。费斯廷格认为,人的认知体系可以分为协调、不协调、不相关三种情况。如,“这桌饭菜质量不错,应该付300元”就是协调的认知;而“这么差的饭菜却付了300元”是不协调的认知。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70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认知元素失调理论认为,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冲突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和不愉快,并使人产生一种内驱力

45、,采取某种行动减轻或消除这种不协调状态。不协调强度越大,则人们想要减弱或消除不协调的动机就越强烈。减弱或消除失调状态的办法就是改变态度,使元素间的不协调关系趋于协调。例如,认知元素A“我喜欢抽烟”,与认知元素B“抽烟可能导致癌症”是不协调的。为此,一个人要么改变认知元素A为“我不再喜欢抽烟”,要么改变认知元素B为“抽烟导致癌症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从而达到认知的协调。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71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案例费斯汀格曾以研究“每个人对事物的兴趣是否影响到了工作效率”为名义,招募了一批大学生来做一些枯燥乏味的工作。其中一件事是把一大把汤匙装进一个盘子里,再一把把地拿出来

46、,然后再放进去,来来回回半个小时。工作完成后,实验者要求每个大学生告诉下一个来做实验的人这个工作十分有趣,并给予1美元或20美元的奖励。几乎所有的人都照办了。接着,再调查他们对刚才所进行工作的看法。请问:得到哪种奖励的人会说“这项工作很有趣”?结果发现与一般预期相反,得到1美元奖励的人反而认为工作比较有趣。思考:为什么会这样?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72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心理学解释:费斯汀格指出这背后正是认知失调在起作用。因为说谎这件事与不应该说谎的信念出现了冲突,使人处于认知失调状态。给以20美元的奖赏,使一部分人获得了说谎的好理由,从而帮助他们解脱了认知失调;然而对于只得

47、到1美元的人来说,却不足以作为说谎的借口,认知冲突没有消除。于是为了维护自尊和面子,他们不得不做出心理调整,改变了自己的观点(态度),肯定工作的确是令人愉快的,以从另一个方面解除认知失调现象。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73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2、态度改变的过程凯尔曼(H.kelman,1961)提出态度形成和转变过程包括依从(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依从(顺从)即指个人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认同即个体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逐渐与他人相一致的过程。内化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完全形成或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12 七月 2022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74第五节、人的态度与管理3、影响态度的因素需求与欲望人们对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人和物易产生好的态度,反之则相反。信息和知识。新知识会通过态度与情感、行为意向协调起来,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