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文献_第1页
辽宁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文献_第2页
辽宁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文献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辽宁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 年)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和效率,增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发201514 号)等文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现状一、服务体系。经过长期发展,我省已建立了由医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 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有医疗卫 生机构35445个,其中医院96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329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35个,其他机构151 个;卫生

2、人员339189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6286名; 床位数255553张。基本建立起了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资源规模。由于计划经济时期,辽宁省形成的市 政、企业各办一套医疗卫生机构的历史原因,辽宁省卫生资源总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辽宁省每千常 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5.82张,执业(助理)医生 数2.31名,注册护士数2.41名,分别名列全国第2位、 第8位、第9位,其中市办医院每千人口床位为1.72张, 是全国0.79张的2.18倍,卫生资源调整转型任务艰巨。2014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共拥有甲类大型医用设备9台, 乙类大型设备1014台

3、。2013年全省卫生总费用1176.78亿元,占GDP的4.35%。三、服务利用。全省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逐年上升, 2003-2014年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年均增长11.6% , 住院人数年均增长9.39%e 2014年共提供门急诊服务 1.85亿人次,出院人数635.15万人,住院手术服务 123.19万人次。全省病床使用率逐年上升,2014年为 87.7% ,平均住院日在缩小,2014年为10.9天。!1!、健康水平。2014年全省人口期望年龄为78.6岁,婴儿死亡率6.3%o ,孕产妇死亡率12/10万,均位居全国 先进前列。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布局问题。一是区域配置不平衡。辽北地

4、区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数、注 册护士数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优质资源不足。二 是公共卫生资源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全省医疗卫生资 源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公共卫生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其中2014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 员数量为0.53人,低于全国0.61的平均水平。卫生资源 需进一步合理布局。二、资源效率问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问题仍较 突出。一是2014年全省医师日均门急诊人次为5.5次, 低于全国7.5次的平均水平;平均住院日为10.9天,比 全国9.6天的平均水平高1.3天;二是各级医疗机构的功 能定位未能有效落实,三级甲等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过

5、度 利用与浪费并存;三是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以及医疗 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仍不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 化问题比较突出。卫生资源宏观与微观配置效率均有待进 一步提高。三、资源结构问题。一是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比例失 衡,公立医院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86.37% ,没有形 成多元化就医格局;二是资源要素结构失衡,部分专科服 务能力较为薄弱,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领 域建设滞后;三是医护比、床护比失衡,医护比、床护比 偏低,医护比仅为1 : L04 ,床护比在1:0.4以下的有8个市。卫生资源结构有待优化。!1!四、服务能级问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 属盛京医院整体实力排名处

6、于全国领先地位,部分服务覆 盖东北三省,技术水平和影响力达到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水平。市级医院虽然数量多,但具备区域医疗中心实力的 医院少,导致患者不断向沈阳市或北京市聚集,增加了患 者就医负担。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满足90%患者县 域内就诊的医改目标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滞后, 基层医务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1.9%,群众健康守门员 作用亟待加强。全省医疗卫生服务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五、医院机制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还不到位,以药补 医机制尚未有效破除,科学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普遍存 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 建设等粗放式发展问题,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过大,挤

7、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影响了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升。第三节面临的主要形势一、发展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 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 新的历史任务,要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进展,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辽宁正在实施新一轮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要求医疗卫生事业既要为保障人民群 众健康做出贡献,又要为发展健康服务业及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挥促进作用。二、疾病谱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快 速变化以及辽宁省居民嗜肥油、喜腥膻、重油偏咸的 饮食习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疾患等慢性病成 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负担,

8、要求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 结构,从单纯的疾病诊治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 理,推动形成以维护健康为中心的各类卫生资源分工 协作格局,发展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相协调的健康服 务体系。三、医疗需求变化。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预计到2020年全省人 均年门诊次数为5.2-5.6次,年门诊人次总量将达23-2.5 亿人次,年住院率为14.4%-16.9%,住院总量将达 633-741万人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对医疗卫生 服务的需求将呈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辽 宁省是我国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突出的省份,随着人口老 龄化和高龄化,医疗保健等医疗服务需

9、求日益增长,康复、 老年护理等薄弱环节问题将更为凸显;随着实施单独两孩 政策及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辽宁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将会 改变,新增出生人口的增加,妇产、儿科、生殖保健等相关 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也将更加突出。!1!、信息技术发展。随着信息化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 速应用,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 条件,也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手段的革新带来的无 限可能,使互联网+医疗卫生成为辽宁卫生事业发展的重 要战略选择。五、城镇化发展。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比例达到 67.05% ,预计2020年辽宁省城镇人口将达到72% ,远 高于全

10、国平均水平。加之城市新区的建设,使部分地区医 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布局 和结构调整面临更大挑战。第二章规划总体思路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 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健康辽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 按照保基本、促均衡、升能级、激活力的要求,整合资源, 优化效能,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 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尊定坚实的医疗 卫生资源基础。进一步发挥卫生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 障促进作用,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二、规划目标。以控规模、调结构、优布局、补短板、促效率、建中心、升能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整

11、 合资源、多元办医为动力,合理布局卫生资源,优化资源 配置结构,增进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 求,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 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 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二节原则一、关注民生,健康导向。围绕人的健康需求和解决 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卫生资源规划和配置,科学合 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及布局。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对基本、基层、 基础卫生资源的责任,加强政府在规划调控和统筹的管理 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 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

12、发 展。三、资源调整,系统整合。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调整, 盘活存量、发展增量、优化结构、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协 调发展,促进医疗卫生系统合作共享,发挥整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协同性。!1!内涵发展,提升能级。转变公立医院发展方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才隹动公立医院走向精细化的内涵发展之路。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级和地区间的区域医疗中 心,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 力建设,注重科研、人才、制度环境等软件建设和基础设施、 设备等硬件建设,扩大优质卫生资源,提升全省医疗卫生服 务能级。五、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优先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可 及性,促进公平、公正。

13、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 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 率的统一。第三章卫生服务体系设置与资源配置标准第一节卫生服务体系设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 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根据功能定位主要划分为县 办医院、市办医院、省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主要包括 军队医院、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医院工县级以 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专业公共 卫生机构分为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专业公共卫 生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专业公共 卫生机构X根据属地层级

14、的不同,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 构划分为县办、市办、省办三类。市级及以下,按照常住人 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省级分区域统筹考虑,重点布局。第二节全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一、资源配置标准。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立医 院床位规模,重在调控床位的过快增长。依据全国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卫生资源指标目标,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2020年全省医疗服务体系资源要素 配置指标。到2020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 病床位数控制在6.1张,其中,医院5.3张,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床位数0.8张。在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床位数3.8 张按照每千常住人口 L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

15、。 在公立医院床位中,省办医院0.55张,市办医院1.3张, 县办医院床位数为L8张,其他公立医院0.15张。每千 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超过3.3张的市,原则上不再扩 大公立医院规模。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以按照每千常住人 口 0.55张配置。同时,可以按照15%公立医院床位比例 设置公立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加强护理、康 复病床设置。提高利用效率,到2020年,将医院床位使 用率提高到90%以上符平均住院日从10.9天控制在9.0 天以内。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 到2.54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9人,医护比达到1 :1.25 , 市级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

16、: 0.6 ,千人口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数达到0.83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到2-3人。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主要指标2020 年目标2014年现状指标性质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6.15.82指导性医院(张)5.35.14指导性公立医院(张)38436指导性其中:省办医院0.550.58指导性市办医院1.3L72指导性县办医院1.8L28指导性其他公立医院0.150.78指导性社会办医院L50.78指导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张)0.80.68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542.31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192.41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

17、公共卫生人员数(人)0.830.53指导性每万鬲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20.64约束性医护比1: 1.25ia.04指导性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1:0.61:0.47指导性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500指导性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规模章(张)800指导性省办综合性医院适宜规模(张)1000指导性二级以上医院平均住院日(天)911.4指导性注:县办包括县、县级市、市辖区举办。二、资源配置标准调整思路。针对我省卫生资源总量大、市级医院数量多、卫生资源效率低、结构不合理等特点,本 着一提、三压、三增的原则调整配置全省卫生资源标准。即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压减省办 和市办及企业办

18、综合性医院床位规模,增加县办医院、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医院床位规模的原则调整编制全省卫 生资源标准。适度压缩省办和市办医院中床位利用率低、技术水平不 高、床护比偏低、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和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 医院的床位规模,致力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服务质量和科研 教学条件等。部分市办和二级医院也可通过迁建、整合、转 型、改制、重组等形式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康复、老年 医学等卫生资源薄弱领域的专科医院和社会办医院等。康复 医疗机构主要承接急性期治疗后的康复病人才隹进急慢分治 的就医格局和缩短平均住院日。鼓励中心城区的二级医院或 企业医院转为康复医院或将二级医院部分床位转为康复床 位,加挂康复医

19、院牌子。鼓励三级医院康复科与康复医院建 立多种形式的指导协作关系。通过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和对口支援等方式 提高县办医 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服务能力。通过 鼓励引导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 提高社会办医在全省卫生资 源配置比例。第三节各市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一、床位配置标准。根据各市现有卫生资源和经济、 资源分为四类,其中沈阳为一类地区,大连为二类地区,鞍 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为三类地区,锦州、营口、朝 阳、阜新、盘锦、葫芦岛、铁岭为四类地区。社会、人口、交通等方IEI的实际状况,将全省14个市卫生根据各地资源差异,在现有基础上,按照适度发展、平 稳发展、控制发展等策略对全省各市区别

20、制定出各市床位配 置标准。对省内和省外医疗辐射作用强的一类地区沈阳市、 区域医疗中心作用强和区域内患者基本不用外转的二类地 区大连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偏少的四类地区中的锦州、铁 岭、营口市给予一定的扩大空间;对于每千常住人口床位较 少的四类地区中的朝阳、葫芦岛市给予略升的扩大空间;对 于床位资源大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床护 比低,并存在一定外转患者的三类地区中的鞍山、本溪、丹 东、辽阳市的床位规模给予适度的压缩和控制。各市应结合当地实际,在强基层的基础上,参考全省指标研究制定本地区公立医院床位层级设置。辽宁省各市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配置标准城市2013 年2014 年202

21、0 年沈阳市6.506.737.2大连市5.646.046.5鞍山市6.256.366.3抚顺市5.906.306.3本溪市6.266.456.3丹东市6.216.366.3锦州市3.814.415.2宫口市4.554.585.0阜新市5.545.945.9辽阳市6.486.856.4铁岭市3.764.244.8朝阳市4.785.005.2盘锦市5.445.675.7葫芦岛市4.524.895.0全省合计5.515.826.1二、人员配置标准。根据各市经济、社会、人口、患者 就医流向、现有人力资源及2020年床位资源指标等方面的 情况,依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有

22、关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量指标,区别制定出各市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 士数配置标准。辽宁省各市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标准地区千人口执业(助 理)医师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020年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020年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013年2014年2013年2014年沈阳市2.842.873.083.153.003.77大连市2.582.602.842.992.713.40鞍山市2.252.232.272.312.633.30抚顺市2.482.412.502.452.633.30本溪市2.232.032.732.782.633.30丹东市2

23、.282.072.062.082.633.30锦州市1.641.581.311.342.172.72营口市2.072.101.941.922.102.62阜新市2.302.302.692.872.463.09辽阳市2.162.102.001.902.673.35铁岭市2.182.141.591.562.142.51朝阳市2322.031.851.952.172.72盘锦市2.722.762.812.852.762.98葫芦岛市1.751.701.601.592.082.62地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020年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020年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013年2014年

24、2013年2014年全省合计2.362.312.362.412.543.19第四节信息资源配置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 信息技术,开展辽宁健康云服务计划,推动互联网+医疗卫 生发展,促进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创新人口健康 信息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口健康信息化 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 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省人口并实现信息动态更新。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 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积极 推动移动医疗、远程医疗

25、服务等发展。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 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等公共服务 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就医一卡通。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 构建与互联网安全隔离,联通各级平台和各级各类卫生计生 机构,高效、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 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信息 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第五节其他资源配置一、大型设备。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 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 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 低医疗成本。加强大型医用设备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格按照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办法和全省医用大型医用设备配

26、 置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对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条件适度 放宽,预留一定配置额度予以支持。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规和 举债装备。为控制大型医用设备所致的医疗费用不合理上 涨,保证大型医用设备使用安全,对未经准入、无配置许可 证的大型医用设备不予医保报销支持和物价收费许可支持。 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医 用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鼓励支持沈阳、大连、锦州 及其他有条件的市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推动建立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学 影像和检查检验服务能力。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二级 以上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 推进有条件 的地区开展

27、集中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二、技术配置。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加强对临 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提高全省医疗技术水 平,逐步缓解地域、城乡、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促进医 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对省级三级甲等医院依托临床医学中 心和重点专科建设,建设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 临床中心和特色学科,并以此为基础建设现代化研究型医 院;对市级三甲医院依托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项目,建设一批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专科能力均衡布局和协调发展,减少市域患者外转率;对县级医院依托省县共建 县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提高县医院专科疾病诊治水平,减少 县域患者外转率。到2020年,形成以省

28、级重点专科为龙头, 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主体,省县共建县医院临床重点专科为 基础的全省临床专科体系。全省打造5-10个国家级临床重 点专科,80-10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0个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0个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项目, 400个省县共建县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第四章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第一节医院一、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应当坚持维 护公益性,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 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任务,承担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 生服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治、援外、国防卫生动员、援 藏援逼、对口支援、救灾、支边和支援社区等任务。

29、难病症诊疗方的骨干作用,承担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县办医院主要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 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 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的重要载体。市办医院主要向市级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本区域高水 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 才培养和一定的科研任务以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 急医疗救援任务。省办医院主要向省级区域内若干个市提供急危重症、疑 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 才培养、医学科研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

30、 任务。(二)机构设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规划设置要根据地域实际洛宗合考 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 局。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的数量和规模,对于需求量大 的专科医疗服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专科医院。在县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综合 医院和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 等,下同,中医类资源缺乏,难以设置中医类医院的县可 在县办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或民族医科室。民族地区、民族 自治地方的县级区域优先设立民族医医院。50万人口以上 的县可适当增加公立医院数量。在市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每100万200万人口 设置12个市办综合性医院(含

31、中医类医院,下同),服 务半径一般为50公里左右。地广人稀的地区人口规模可以 适当放宽。其中,每个市级区域原则上至少设置1个市办中 医类医院,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在市办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 或民族医科室。在市级区域应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儿童、精神、 妇产、肿瘤、传染病、康复等市办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 医院)。(三)省级医院机构设置在省级区域划分片区,依据常住人口数量,每1000万 人口规划设置2个省办综合性医院,同时可以根据需要 规划设置儿童、妇产、肿瘤、精神、口腔、老年医学等省级 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医院1省级在沈阳、大连、锦州、 铁岭市设置省级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其中,在沈 阳市设有中

32、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省人民医院5个综合性医院,设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 属二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四 院3个中医类专科医院设有辽宁省金秋医院、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省妇女儿童医院、省计划生育 科研院5个专科医院在大连市设有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个综合性医院在锦州市设有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 院、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个综合性医院,设有辽宁医 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个口腔专科医院在铁岭市设有省精神 卫生中心1个精神卫生专科

33、医院。省级公共卫生机构在沈阳 市设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监督局、省职业病防治 院、省健康教育中心、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 省级综合性医院床位规模在本规划期内原则上不予增加并 适度压缩,个别服务能力不强的综合医院可向专科医院等转 型。建立和完善老年病、精神卫生、儿童、生殖医学、口腔 等省办专科医院,在省级区域内形成功能比较齐全的医疗服 务体系。(四)区域医疗中心按照统筹规划、提升能级、辐射带动的原则,在全省 规划设置不同层级的区域医疗中心。按区域地理位置和辽宁 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将全省划分为辽宁中部医疗区、辽南医 疗区和辽西医疗区。辽宁中部医疗区包括沈阳、鞍山、本溪、 抚顺、阜新

34、、辽阳、铁岭、盘锦8个市,沈阳市既是辽宁中 部医疗区,也是全省的区域医疗中心,在疑难重症诊疗、医 学教育和科研领域起到引领作用;辽南医疗区主要包括大 连、丹东、营口 3个市,以大连市为中心,提高区域内疑难重症和科研教学辐射水平,鼓励以现有医疗资源为基础,发些高端医疗服务,建设国际医学区;辽医疗区包括锦州、朝阳、葫芦岛3个市,以锦州市为医疗中心,提高锦 州市辐射辽西医疗技术水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依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建设全省医疗中心,依托省肿瘤 医院建设全省肿瘤专科医疗中心,依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 腔医院建设全省口腔专科医疗中心。支持省人民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

35、奉天医院等为辽宁中 部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 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等为辽南区域医疗中 向本医疗区域城乡居民提供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服务, 并承担人才培养和医学科研任务,减少本区域内病患外转 率。心,支持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为辽区域医疗中心。鼓励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京医院建设国家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鼓励支持中国医科 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建设国家级口腔和肿瘤 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向全省提供代表国家先进水平的疑难病 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等。市级医疗中心。依托各市中心医院及技术力量强、影响 力大的专科医院,在市级行政

36、区域内设置市级综合性医疗中 心和市级专科性医疗中心。市级医疗中心主要向所辖县 市、 区)居民提供代表本地区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服务,并承担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和一定的医学科研任务。重点县级综合医疗中心。建设15所远离市区、人口多 并具较强服务能力的重点县级综合医疗中心,建设后达到三 级乙等及以上医院水平,负责向本县域内及相邻县域内提供 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其余县级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做为本县的县域医疗中心。(五)床位配置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立医院床位规模,重在控 制床位的过快增长。各地应参考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资 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中各级公立医院床位指标,结合当地 实际情况,研

37、究制定本地区公立医院床位层级设置。每千常 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超过3.3张的市,原则上不再扩大公 立医院规模。对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短缺、社会资本投入不足 的地区和领域,政府要加大投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 务需求。(六)单体规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单个执业点)床位规模的不合 理增长,县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500张左右为宜, 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100万人口以上的县原则 上不超过1000张;市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800张 左右为宜,500万人口以上的地市可适当增加,原则上不超 过1200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1000张 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500张。专科医院

38、的床位规模要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七)动态调控公立医院规模医院病床使用率低于95% ,平均住院日高于同类医院 平均水平20% ,疑难重症患者比例及手术难度低于平均水 平,床护比配置不达标时,不允许增加床位。医院在病床使用率小于80% ,平均住院日高于同类医 院平均水平20% ,疑难重症患者比例及手术难度低于平均 水平时,可减少床位编制。二、社会办医院社会办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 途径。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 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医疗需求;可以 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医疗服务,

39、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L5张床位为社 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 设备配置空间。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社会 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 团。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对符合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办医院, 应按照规划予以批准,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社会办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 围,完善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完善 财税价格政策,社会办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鼓励政府购买社会办医院提供的服务。加强行业监管,保障 医疗质量和安全。第二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功能定位。

4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 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 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 医院转诊急危疑难重症病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 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X村卫生室、医务室、 门诊部(所)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 训练等综合服务,并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 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 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乡镇卫生院 分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除 具备一般乡镇卫

41、生院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等,着 重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周边区域内一般乡镇卫生院的 技术指导。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居委会范围内人 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 康复等工作。单位内部的医务室和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 本单位或本功能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他 门诊部、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 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其提供 的服务予以补助。二、机构设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乡 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或一定服务人口进行设置。20

42、15 年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到 2020年实现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 生院。综合考虑城镇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 选择三分之一左右的乡镇卫生院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建 设成中心乡镇卫生院。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可以建设成 为县办医院分院。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设备装备水平,每个一 般乡镇卫生院应拥有功能完好的彩色超声仪、生化分析仪、 血液分析仪、尿分析仪、X光机和心电图机等必备设备。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10万居民区规划设置1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地区一级和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可 依据需要,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确定村卫

43、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配置数量和布局,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其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由市场进行调节。三、床位配置。按照所承担的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重在提升床位质量,提高使用 效率。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达到0.8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第三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一、功能定位。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向辖区内提供专业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 健、计划生育服务、精神卫生、急救、采供血、综合监督执 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标准管理、计划免疫、出生缺 陷防治等,下同),并承担

44、相应管理工作的机构。专业公共 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监督执法机构、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职业卫生机构、急救中心 站)、 血站等,原则上由政府举办。县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 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业务 管理、信息报送等工作,并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公共 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市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 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的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信 息管理等工作,并对下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业务指导、 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省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

45、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的专业公共卫生任务,开展区域业 务规划、科研培训、信息管理、技术支撑以及对下级专业公 共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不断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流 行病调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疾病预防控制 能力。二、机构设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按照辖区常住人口 数、服务范围、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设置。加强区域公共卫生 服务资源整合,鼓励组建综合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公 共卫生机构实行按行政区划分级设置,县级及以上每个行政 区划内同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原则上只设一个。县级以下由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 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46、、计划生育服务室承担相关工作。县级及以上每个行政区划内原则上只设1个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不再单设其他专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部分地区 单设的专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逐步整合到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县级及以上政府要根据工作职责,规范卫生计生综合监 督执法机构的设置,由其承担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任务。省级可以分设或整合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科研机 构。市办和县办妇幼保健机构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原则 上应当予以整合,分别成立市办、县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 务中心。整合乡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 的妇幼保健职能。村级保留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 共享共用。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

47、行政区域人 口、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求等情况规划血站设置,1个城 市内不得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血液中心和中心血 站难以覆盖的县可以依托县办综合医院规划设置1个中心 血库。以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为主体、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为辅 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基础,建 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以市办急救中心为龙头,县急救中心和院前急救网络医 院共同建成比较完善的急救网络每个市必须设置1个急救 中心(站),在有核电站、核设施、大型核辐射装置的重点 地区可以建设核辐射应急救治基地。第五章卫生人才队伍第一节人员配备到2020年,使人才规模与我省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 应,城乡和区域医药

48、卫生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各类人才队伍 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 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使其在 流动中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公共卫生人员的专项 服务能力。一、医院。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为重点, 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和医师工作量为依据,结合服务人 口、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等因素配置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合 理确定医护人员比例。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 理)医师数达到2.54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9人,医护比 达到1 :1.25 ,市级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 : 0.6。按照医院级别与功能任务的需要确定床位与人员配比,承担临

49、床 教学、带教实习、支援基层、援外医疗、应急救援、医学科 研等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适当增加人员配置。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 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 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 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 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 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 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 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 乡村医生执业。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 共卫生

50、人员数达到0.83人,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才满足工 作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原则上按照常住人口 L75/万人 的比例核定;地域面积在50万平方公里以上且人口密度小 于2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可以按照不高于本地区常住人 口 3/万人的比例核定。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 比例不得低于85% ,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区域内人口数及承担的精 神卫生防治任务配置公共卫生人员。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当地服务人口、社 会需求、交通状况、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及 承担的功能任务等合理配备人员。市、县、乡级妇幼保健计 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当

51、不低于总人数的 80%。血站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应当根据年采供血等业务量进 行配备。急救中心人员数量应当根据服务人口、年业务量等进行 配备。第二节人才培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 以及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制定有利于卫生人才培养使用的 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医教协同工作,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推 进院校医学教育与卫生计生行业需求的紧密衔接,加强人才 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住院医师 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推动 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合格临床医师。以卫生计生人员需求为导向,改革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 度,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到2

52、020年,基本建 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 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 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 盖。近期,要加快构建以5 + 3( 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 + 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 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 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 在岗培训制度,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加强政府对医 药卫生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推动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 动。制订优惠政策,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

53、生,研究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及特设岗位计划。创造良好 的职业发展条件,鼓励和吸引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加强公 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护理、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大力支持中医类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医药 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升我省卫生行业水平在全国的位次。第三节人才使用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 位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 (原则上不低于80% ),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健全以 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 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称 评定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发展和合理流动。深化收

54、入分配制 度改革,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 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坚持多劳 多得、优绩优酬,人员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 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医药卫生人才倾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 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 制,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为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提供 必要的经费保障。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合理核定公 立医院编制总量,并进行动态调整,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 探索多种形式用人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第六章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第一节政策保障一、政府主导,多元办医。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 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卫生

55、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 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对新建城区、郊区、卫星城区等 薄弱区域,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建设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重点加强中医、儿科、妇产、 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口腔、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 能力的建设。优先加强县办医院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医疗能 力和水平。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标准化建设,2020年达标率达到95%以上。加强社会办医 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 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整 体效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社会力量 办医可以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领域,也 可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

56、与部分公立医院 改制重组。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 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探索公立医院有形资产和无形 资产科学评估办法,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投入方式多样化 的办医格局。二、完善医保,调整价格。研究完善深化医保支付方式 改革的政策措施,通过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和价格收费政策, 加强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行业调控,提高资源整体配置效 率。推进单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 型付费方式,建立更加合理的医保支付机制。在保证公立医 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 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 降低药品、耗材、大型设备检查等价格,提高

57、体现医务人员 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 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 础的价格调整机制。三、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成立 疾病预防控制科,其他综合性医院及相关专科医院要依托相 关科室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密切合作,承担辖区内一定的公 共卫生任务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专业公共卫 生机构要强化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 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与互 联互通等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 构的职责,着力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联防 联控工作,将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

58、传染病以及职业病、精 神疾病等病人的治疗交综合性医院或者专科医院开展,卫生 综合监督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检查。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以积极、科学、合理、高效为原 则,做好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 健特色优势,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 机构和其他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医医疗服务 体系,加快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加强综合医院、专科 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设置,增强中医科室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领域的特色优势和在 健康服务业中的优势。统筹用好中西医两方面资源,提升基 层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到2020年,力

59、争使 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 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四、上下联动,医养结合。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 综合运用医保支付、价格杠杆等措施,建立不同级别医院间, 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 机制,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实 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格局。 以形成分级诊疗秩序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医联体和 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促进优质医疗纵向流 动,实现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共享治疗信息。逐步 完善双向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 渠道,推进急慢分治格局

60、的形成。探索建立高血压、糖尿病 等慢性病诊疗服务和结核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推动全科医 生、家庭医生责任制,逐步实现签约服务。研究制订不同级 别和类别的医疗机构疾病诊疗范围,形成急性病、亚急性病、 慢性病分级分类就诊模式。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控 制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规模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 占门急诊总量的比例,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完善治疗一康复一长期护理服务链,发展和加强康复、 老年、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机构, 建立急慢分治制度,提高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鼓励开通养老机构 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