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四校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四校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四校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四校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四校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歼灭(qin) 诀别 杳无消息(yo) 坦荡如底B哺育(b) 雾霭 忧心忡忡(chn) 红妆素裹C狩猎(shu) 羸弱 呱呱坠地(gu) 与日俱增D洗涤(d) 骈进 鲜为人知(xin) 诲人不倦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早春的大明湖,浮光掠影的美

2、景令人沉醉。B他的一番话有理有节,大家不由得随声附和起来。C面对浩如烟海的商品,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D济南正坚定不移地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前进。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要从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出发,灵活选择。_说明事物的外观、结构和布局,_适合采用空间顺序。例如故宫博物院,作者沿着游览参观的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故宫的建筑格局与特色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文章不是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_整体上采用一种说明顺序,有时又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_使说明更加透彻。A如果 就 而是 从而B如果 都 都是 然而C只有 就 就是 从

3、而D只有 都 而是 然而4下列句子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四川特有剧种“川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书法选手们在观众们的围观中,心无旁骛,书写着不同书体、风格各异的作品。B我

4、们的成长得益于父母的正确引导,他们虽然在教育观念上没有那么明确的意识,但他们的做法恰巧契合了正确的教育理念,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C文化传承要从孩子抓起,耳目一新,孩子越早接触书法,就能越早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D一个人的胸襟抱负是可以如此宏大,是可以有睥睨天下的豪情的。6综合性学习。探究中国“孝”文化。中国古代有“卧冰求鲤”、“老莱娱亲”等“二十四孝”等关于孝心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训: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为

5、传承传统美德,弘扬中华“孝”文化。我校决定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孝”的本义:_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

6、节方法。_积“孝”句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讲一个关于我国古代的成语故事。_7积累与运用东临碣石,_。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_,_。(陶渊明饮酒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李白行路难)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以“_,_”两句表明自己虽然远离朝廷,但仍然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操引关公朝见献帝,帝命为偏将军。公谢恩归宅。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

7、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日“叔叔自便”,关公方敢退回。操闻之,又叹服关公不已。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2文中表现曹操厚爱关羽的地方有哪些?3从选文所给情节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关羽?二、阅读9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望 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8、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用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的主旨,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

9、氏,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京,使居之。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申:国名,国姓为姜。寤生:逆生,指生产时婴儿脚先出来。亟:屡次。京:地名。请京:请求以京地为共叔段的封地。雉:古代城墙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不度:不合法度。蔓:发展,蔓延。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遂恶之(_) (2)子姑待之(_)2把下面

10、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3请根据选文,写出姜氏“多行不义”的具体表现。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欲通大道,绝智弃巧今日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商品层出不穷,崇智尚巧之风可谓大盛。然而两千多年以前的先哲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不是在唱反调吗?老子的言论是不是过时了呢?在我看来,老子的言论非但没有过时,恰恰相反,在这个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而人心又如此浮躁的当下,老子这些言论无异于一泓清冽之泉,有给狂热于智、巧者送去清凉,促其猛醒之效。只因人们在崇智尚巧的同时,逐步远离,甚至丧失了心中的大道纯粹美好的心灵。喜

11、取巧而远道。庄子天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见一位老人正在田地里挖地道通入井中,抱瓦罐汲水出来灌溉农田,极其用力而功效很小。子贡就对他说:“这里有一种叫做桔槔的机械,一天能灌畦一百,用力甚少而功效多,您不想用它吗?”灌园老人气得变了脸色,并嘲笑说:“我听我的老师说,有机械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事,有投机取巧之事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存在胸中,就不具备纯洁的品质;纯洁的品质不具备,就精神不定;精神不定的,大道就不能和他相投合。我不是不知道那个机械,而是以用它为耻,所以就不用。”子贡听了羞容满面,低头不语。我想,庄子之所以反对使用机械是因为它会败坏人心。的确,机械一方面是能够给人

12、带来很多好处,但那只是蝇头微利;而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坏处,只因它破坏了德性的源头人心。人心既坏,则世界将会是何等世界?秉拙诚而近道。既然取巧远离大道,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呢?西汉刘向在说苑谈丛中说:“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曾文正公也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何谓“拙”“诚”?一言以蔽之,质朴无华谓之“拙”,光明无欺谓之“诚”。只因质朴无华,绝智弃巧,内心空明无羁绊,所以待人以“诚”,做事以“恒”。为人处世,有诚意,有恒心,不成事都难! 。拙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质。然而,通大道仍然要切实去做。那么,从哪里开始做起呢?老子有言:“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也劝诫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显然,先贤们告诉我们,欲通大道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件小事也许是将地上的垃圾拾起放进垃圾桶,也许是公交车上见到老人让个座位,也许是捡到贵重的物品物归原主,也许是到饭店用餐珍惜粮食,不铺张浪费总之,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3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根据上下文,在第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1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鉴宝王平中张先生是乐至县城一个古玩鉴赏家,很

14、有名气,在古玩市场一隅开了一家古玩店,除了自己收藏古玩外,更多时间是帮一些玩家鉴宝。张先生面目清瘦,两只小眼睛时常半眯着,似睡非睡,但那里面一旦射出的两束光灼停在某个玩物上,那个物件肯定价值不菲了。然后,张先生就会告诉那个玩家,他淘到的玩物是哪个时代的、有何特色、价值多少。刚开始时,一些玩家对张先生的话半信半疑。张先生说,你若不信,可另请高明;我若走眼,百倍赔偿。张先生鉴宝是要收费的,鉴一次宝,收10两银子。百倍赔偿,岂是闹着玩的?那些对张先生鉴赏的古玩还半信半疑的玩家,悄悄地到省城甚至京城找鉴宝大师核对,结果结论不差分毫。于是,张先生名声大振。淘到宝的玩家,找张先生鉴宝时,大气不敢出,紧张地

15、盯着张先生的小眼睛。如果里面半天没有闪出亮光,顿时脸色苍白,瘫在地上;如果看到里面亮光灼在玩物上,便是满脸喜色,欢呼雀跃。因为淘宝的玩家,一旦买到假货,往往是半生财产付之东流。闲暇时,张先生也常到小城古玩市场走走,看能否“捡漏”。如摊位上正有玩家在淘宝时,张先生总是半眯着眼睛,看着摊主色飞眉舞地给玩家推荐宝贝,自己从不掺言掺语。如有玩家问他选的宝贝如何时,他只是笑一笑:物归识主,物归识主!张先生给自己定了规矩,只有玩家在他的古玩店鉴宝时,他才发表意见,以免坏了别人生意。大多时候张先生只在古玩市场随意走走,偶尔停留在某个摊位旁,如果那两只半眯着的小眼里射出亮光,他便与摊主讨价还价了,十有八九,那

16、玩物会落入他的手中。不过,张先生在古玩市场看的多,买的少。这天,张先生在古玩市场看到一位年轻人,手中捧着一只九龙杯。年轻人穿戴破旧,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张先生认识他,他是小城里一名落魄书生。张先生从书生手中接过九龙杯,有人就跟着凑了上去。只见整个杯体由9条龙装饰。张先生对九龙杯十分地熟悉,他的两束眼光在九龙杯上来回移动了良久,却没有半点亮色。书生见状,有些急了:这是我父亲遗留给我的,说是祖传之宝。我进京赶考缺少盘缠,实在没有办法,才拿到市场来卖。张先生闻言,那两只半眯着的小眼睛又仔细盯在九龙杯上,慢慢地射出了亮光。他一手托着九龙杯,一手指着说:这九龙杯乃宋朝御用杯,只可惜杯把有损,才流落民间,

17、但价格大大打折,我出银百两,你看如何?书生连忙点头:行,足够我进京赶考的盘缠了!等书生走后,有围观的玩家对张先生说:听说御用九龙杯是纯银制作,这个却是陶瓷的,做得虽然精巧,但仿造假冒的可能性太大,价值还不到10两银子,只怕你这次看走眼了哦!张先生依旧笑笑说:物归识主,物归识主!我看中的宝贝岂只是这个九龙杯啊!玩家被张先生的话弄得云里雾里。几个月后的一天,小城突然流传着一个消息,那位书生在京城高中状元。玩家们这才悟出张先生话中含意,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咳,真不愧是鉴宝高手!两年后,那位在京城做官的状元回到了小城,找着张先生要用万两白银赎回他那只九龙杯。一万两白银呀!小城玩家们睁大了眼睛。你

18、任翰林院修撰才两年,就发财了啊!只见张先生捧着九龙杯,那两只半眯着的小眼睛在上面东瞅瞅、西瞅瞅,又在状元身上东瞅瞅、西瞅瞅,脸上似笑非笑,突然手一松,九龙杯叭地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这个九龙杯就是个赝品,值不了多少钱,我原来看走眼了,碎了也罢!张先生说完,返回屋中。从此以后,张先生不再鉴宝。(选自2018年第2期精短小说,有删改)1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2文中的张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简要概括。3张先生开始时其实已经发现九龙杯是个赝品,可他为何还将其买了下来?最后为何又将其摔碎?4本文以“鉴宝”为题有何妙处?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商鞅(选段)姚远商鞅:臣卫鞅谢大人举荐

19、之恩。公孙痤:可是魏王商鞅:臣知道了。公孙痤:老夫对不起你。商鞅:相国何以言此?当年,若无大人在西河边之举,鞅尚无今日。知我者,相国也。公孙痤:(慰藉地)你能有此心,也不枉我抚育你多年。商鞅:原本卫鞅想有朝一日能继承相国大人事业,助大王,整朝纲,让魏国大展宏图,称霸中原,也算不辜负相国大人一十五年的养育之恩。但,自今日起,另当别论。公孙痤:(警惕地)你这话什么意思?商鞅:爱我者,我爱。弃我者,我弃之。公孙痤:那我问你,你爱我不爱?商鞅:敬而不爱。公孙痤:为什么?商鞅:想当年,秦国景监想收我为义子。然而相国以五羊之皮夺人所爱,占我为己有,垄为家臣,令我母亲剜去双目,割断亲子之情。十五年里,我陪公

20、子日习李悝之法,夜温吴起之术。相国大人,你亲眼目睹我文章有成,才高志远,竟然暗生妒忌之心。征战之时,拘我于家中,以防我为国建功;议政之时,窃我计谋献媚于大王。你口中赞我才高志远,心中却畏嫉万分。若无私,何以大王至今不知我卫鞅姓名?十五年,公孙大人自将军跃居相国,你若不嫉我贤能,何以死到临头才向君王举荐?公孙痤:卫鞅,你忘恩负义!商鞅:卫鞅未敢忘恩,是相国今日负义!公孙痤:此话怎讲?商鞅:举荐不成,你竟然让大王杀我!公孙痤:魏王不用你,你必然去他国反魏。身为魏国忠臣勋贵,则能让他国强盛而使魏国衰败?商鞅:所以我说,知我者,相国也。大人对大王如此忠孝,为什么对我却无半点仁义之心?(公孙痤语塞)商鞅

21、:(捧起书简)十五年,你令我背诵多少仁义之册,可上天何时降仁于我?谁人施义于我?乱世之中,大儒之道安在?(将简册尽数投入火中)公孙痤:卫鞅,我如何不想两全?可是君王看不起你,你让老夫怎么办?商鞅: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公孙痤:公孙痤不再误你,速速逃生去吧!商鞅:我去逃生?我用得着逃生吗?公孙痤:那你愿意在这儿等死?商鞅:大王既然不信你的话来用我,又怎么会信你的话来杀我呢?在他的眼中,我怎么值得一杀?公孙痤:看来你不打算走了?商鞅:非也。公孙痤:你早晚要走,何不快走?商鞅:早走,是我卫鞅惧怕而逃。晚走,是我卫鞅笑魏王无能而去。大人,你说呢?公孙痤:你居然敢如此轻君,焉能不死!商鞅:我岂能死?公孙大人

22、于我有恩,相国大人对我无义,二者无论选择其一,我都要在此为你送终!(公孙痤昏倒。)(灯灭。)(追光下,商鞅走出原演出区。)商鞅:公孙痤死了。魏王,你来杀我呀!你没来,你把我丢到了脑后。我就像这弃倒在大路上的火灰,(掬起一捧土灰)听凭人践踏。可是上天,我告诉你,我不相信卫鞅会这样无声无息地苟活于人世。我不相信!你们看,那西天苍穹之上流荡着一颗彗星,那就是我!(向往地)秦国!秦国!我来了!(追光灯下,出现手持诏书的景监)景监:国君诏曰:“自求贤令颁示天下,八方贤能纷纷响应,有客卿卫鞅前来说以强国之道,甚合吾意。定于今日早朝当庭论法,议定强秦大计。”(景监隐去。)(灯亮。)(栎阳。秦宫。)(选自商鞅

23、,姚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删减)注景监:秦国侍臣。这错不该犯易中天其实公孙痤一点都不可笑,反倒是魏惠王很快就反悔了。二十年后,魏国接连吃了两次败仗。第一次是败给齐国,结果是大将庞涓战死,太子申被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是军事家孙膑的杰作。败给齐国第二年,魏国又败给了秦。这一仗则是商鞅的杰作。当时,魏军的统帅是公子卬(读如昂),与商鞅可能有点交情。于是商鞅就写信给公子卬说,你我在魏国,本是好朋友。现在成为敌人,实在是下不了手。不如我们私底下讲和,然后各自回国去安定国家。公子卬很以为然,兴冲冲毫无防备地前来赴宴。他哪里知道,这一仗原本就是商鞅挑动起来的,屏风后面也早就埋伏了甲兵。商鞅

24、一声令下,甲士蜂拥而出,秦军也乘势出击。结果,魏军大败,公子卬被俘。一败再败对于魏国,后果很严重。再也无力支撑的魏惠王,只好割地求和,并把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所以后来他也被叫作梁惠王。直到这时,他才明白公孙痤并不糊涂,糊涂的是自己。是的。这个错误,他不该犯。(选自从春秋到战国,易中天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有删减)1易中天说的“这个错误”指什么?联系商鞅(选段)内容回答。2话剧商鞅(选段)中,公孙痤死后,剧作者设计了一段商鞅的内心独白,有何用意?3根据两篇文章,评价公叔痤这一人物。4说戏。戏剧节展演活动即将到来,你组织同学们排练了话剧商鞅(选段)。排练时

25、,商鞅的扮演者小汪指着一句台词(文中画线处)对你说:“导演,这句台词我把握不准。”作为导演,你将如何指导他呢?把你的意见写在横线上。三、语言表述14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以“风”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30字。夏日傍晚风四、写作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或由特定的人带来,或在特定的时间发生,或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故事,都特别令人回味、感怀。请以特别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分享你的经历与思考。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析】A. 歼灭(jin),坦荡如底

26、坦荡如砥。B.忧心忡忡(chng) ,红妆素裹红装素裹。C. 狩猎(shu),呱呱坠地(g)。2、D【解析】A选项,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不符合句意。B选项,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贬义词,不符合语境。C选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不用来形容商品。【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3、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关联词

27、语的运用。首先“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只有”表示条件关系,“说明事物的外观、结构和布局”这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所以应该是假设,第一空故选“如果”。第二空“适合采用空间顺序”,只是说通常情况下适宜的方法,但不是所有的都这样,所以应用“就”,而不能用“都”。第三空承接前文的“不是”,所以应为“而是”。故选A。4、C【解析】A.句式杂糅,去掉“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B.成分残缺,去掉“随着”或“使”杂糅;D.搭配不当,去掉“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故选C。5、C【解析】C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运用语境明显错误。【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

28、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6、好好侍奉父母(晚辈侍奉长辈) 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等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黄香温席、子路借米等孝道故事 【解析】(1)结合图片和“孝”的书写我们可以看出“孝”应该是晚辈侍奉长辈。(2)通

29、过A“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可以看出要与父母沟通并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感谢;“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沟通的方式和内容在不断的创新;“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说明要合理地顺从。(3)关于父爱母爱的古诗和名言很多,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故事有:黄香温席、子路借米等。故事要有条理,语言通顺。7、(1)以观沧海 (2)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

30、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注意“篱、悠、沧”字的书写。【点睛】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8、1 三国演义 罗贯中 2待关羽为上宾;送与金银珠宝并美人数名服侍;为关羽制新袍。3示例:忠义双全,不爱荣华富贵与美色,恪守礼节。【解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

31、是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文学常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2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按题干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即可。如“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是说待关羽为上宾;“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是说送与金银珠宝;“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是说送美人数名服侍;“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为关羽制新袍。3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某非

32、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等情节或描写中可概括出关羽是一个不爱荣华富贵与美色,恪守礼节且忠义双全的人。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二、阅读9、1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2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关键字的赏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进行赏析。颔联的意思是: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割”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阴阳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33、。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仔细阅读这首诗,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然后注意研读四个选项,分析作答。这首诗围绕“望”字展开,第一联为远望,第二联为近望,第三联为细望,最后一联为心底愿望。所以A项表述错误。10、1厌恶、讨厌等待、等候2蔓延的野草都不可以除去,更何况是您的宠爱的弟弟呢3姜氏欲立自己喜爱的共叔段为王;为共叔段请求不合法度的京地作为封地。(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课外文言文的备考建立在扎扎实实学好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之上。本题主要考查内容包括:对课外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34、;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本文选自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颍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颍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1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课内文言文中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如 鱼我所欲也中“所恶(w)有甚于死者”的“恶”的意思是“厌恶”,陈太

35、丘与友期行中“待君久不至,已去”的“待”的意思是“等待、等候”。做题时要根据课内知识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犹:都;况:何况;之:结构助词,的;宠:宠爱;乎:语气词,相当于“呢”。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首先读懂题目,抓住题眼 “多行不义”,确定事例范围

36、。做题格式可用“人+事”的形式,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参考译文】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如今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

37、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祸根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的野草都不可以除去,更何况是您的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11、1欲通大道,绝智弃巧。(或“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 )2首先提出了“喜取巧而远道”的观点;然后列举抱瓮灌园的故事进行论证;最后强调了喜取巧破坏人心的坏处。3道理论证,通过引用西汉刘向和曾文正公的话,论证了“秉拙诚而近道”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深入、更有说服力。4积跬步而行道【解析】1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

38、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题目“欲通大道,绝智弃巧。”是中心论点。或者结尾总结句“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也可作为中心论点,二者是一致的。2要求学生分析论证思路时,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分析。运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连接词。第二段内容首先提出了“喜取巧而远道”的观点;然后采用举例子的论证方法(列举抱瓮灌园的故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强调了喜取巧破坏人心的坏处。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39、结合划线句分析,引用西汉刘向和曾文正公的话,故采用了道理论证,然后写出作用。通过引用西汉刘向和曾文正公的话,论证了“秉拙诚而近道”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深入、更有说服力。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结合最后总结语“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和第段论述“喜取巧而远道。”,第段论述“秉拙诚而近道。”,那么第段则论述“积跬步而行道”,然后结合第四段内容核实即可。12、1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写出淘到宝的玩家找张先生鉴宝时的紧张之情,侧面烘托张先生鉴宝技艺的高超。2有高超的鉴宝技艺:淘到宝的玩家都找张先生鉴宝;做生意讲规矩:只有玩家在他的古玩店鉴宝,他才发表意见;扶

40、危济困(乐于助人);明知九龙杯是个赝品,可为了帮助书生进京赶考依然买下了九龙杯;痛恨贪腐(安贫乐道):得知书生做官两年就有了一万两白银后,摔碎九龙杯,不接受他的钱:是非分明:对书生进京赶考全力支持,而对其后来贪污腐败的行为则是十分厌恶。3买下九龙杯是为了帮助书生获得赴京赶考的盘缠,让他能够出人头地得知书生有万两白银后,推断这些银两可能是不义之财(贪污贿赂得到的),后悔自己看错了人,所以将九龙杯摔碎。4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鉴宝是文章的主要事件: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鉴宝展开;鉴宝不但是鉴物,也有对人品的鉴定,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

41、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语句“淘到宝的玩家,找张先生鉴宝时,大气不敢出,紧张地盯着张先生的小眼睛”,既是动作和神态描写,又是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淘到宝的玩家的紧张心理,侧面烘托出张先生鉴宝技艺的高超。据此理解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章14段重点叙写淘到宝的玩家都找张先生鉴宝,从中可以

42、看出张先生有高超的鉴宝技艺;文章5、6段“张先生总是半眯着眼睛,看着摊主色飞眉舞地给玩家推荐宝贝,自己从不掺言掺语。张先生给自己定了规矩,只有玩家在他的古玩店鉴宝时,他才发表意见,以免坏了别人生意”可以看出张先生是一个讲规矩的人;从为了帮助书生,买其赝品九龙杯,可见张先生是一个心地善良、扶危济困之人;从摔碎九龙杯和从此以后不再鉴宝来看,表现了张先生是一个痛恨贪腐、爱憎分明、正直的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从文章内容看,张先生开始时其实已经发现九龙杯是个赝品,但是得知书生是个要进京赶考的人,便买下九龙杯来资助书生;

43、两年后,那位在京城做官的“书生”找着张先生要用万两白银赎回他那只九龙杯,推断这些银两可能是不义之财,后悔自己看错了人,所以将九龙杯摔碎。据此理解分析作答。4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标题为“鉴宝”,文章从开始鉴定宝物,直到鉴定人品,都紧扣“鉴宝”展开,构成了文章的线索,且是文章的主要事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用“鉴宝”为题,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44、趣。据此分析作答。【点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13、1公孙痤向魏王举荐了商鞅,魏王并不识才;于是公孙痤又劝谏魏王,既然商鞅不能为国家效力,就杀了他,免得强大别国削弱魏国,但是魏王却放商鞅离开,为魏国留下巨大的隐患。2使人物情感更饱满,更强烈,表现商鞅的反叛仇恨的情感和毅然决然的态度,将戏剧推向高潮,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效力秦国的情

45、节作铺垫。3公孙痤狡黠,城府极深,有深谋远虑;妒才,对商鞅不义;但忠君爱国。4示例:此时的商鞅极度愤懑,他蔑视魏王的愚蠢,对公孙痤既仇恨,又不愿违背恩孝而不仁不义,情感复杂而激烈,台词里充满对于魏王与公孙痤的反叛之意。因此在表现“我岂能死”这句时,应当用反问语气,充满轻蔑意味;动作上,说“与我有恩”一句时扪心,而说“对我无义”一句时手指公孙痤,一字一顿,声音高亢,情感激烈;说到“送终”,则语气决绝。【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

46、来检验其正误。结合文章句子“臣卫鞅谢大人举荐之恩。”可知是公孙痤向魏王举荐了商鞅。“举荐不成,你竟然让大王杀我!”“可魏王”“魏王不用你,你必然去他国反魏。”魏王并不识才;于是公孙痤又劝谏魏王,但是魏王却放商鞅离开,为魏国留下巨大的隐患。2这是商鞅的一段内心独白“你来杀我呀!你没来,你把我丢到了脑后。”“我不相信卫鞅会这样无声无息地苟活于人世。我不相信!”表达商鞅被舍弃后的强烈不满,既然魏王不中用自己, 将要效力秦国,此处表现商鞅不可遏制的反叛仇恨的情感,决然的态度,将戏剧推向高潮,推动情节发展。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魏王不用你,你必然去他国反魏。身为魏国忠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