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砥砺前行_第1页
绿色发展砥砺前行_第2页
绿色发展砥砺前行_第3页
绿色发展砥砺前行_第4页
绿色发展砥砺前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绿色发展 砥砺前行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迈上千亿新台阶。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664.76亿元,2014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5年达1102.34亿元,是2010年的1.66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

2、1.42亿元,是2010年的1.45倍,第二产业增加值502.99亿元, 是2010年的1.54倍,第三产业增加值507.93亿元,是2010年的1.85倍。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进入“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市经济逐步迈入新常态,转型升级任务重,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经济增速放缓,但仍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十二五”时期,全市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9%,低于“十二五”规划目标2.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水平1.1个和0.7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3.0%有所放缓,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分年度看,2011年至2015年,

3、分别增长11.5%、10.5%、9.2%、7.0%和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8.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5%。人均GDP稳步走高。2015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1632元,是2010年的1.6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8%,低于“十二五”规划目标1.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1.5个和1.3个百分点。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2011年我市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2014年突破8000美元大关,2015年达8290美元。人均生产总值与全省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全省的比例由2010年的60.6%提高到66.5%。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

4、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9.5:49.2:41.3调整为2015年8.3:45.6:46.1,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两降一升”趋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2个和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4.8个百分点,2015年三产比重首次超过二产,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为“三二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十二五”以来,全市农业生产克服了宏观经济环境和复杂气候等不利因素影响,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大市、特色精品农业强市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27亿元,比2010年增长44.7%,年均增长7.7%。食用菌、蔬菜、茶叶、水果、畜禽、笋竹、中

5、药材和油茶八大产业实现产值105.2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75.0%,比2010年提高4.4个百分点。农业“三区”建设力度加大,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8.7万亩,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9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实际供地5924亩。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迅速,累计创建市级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40个,示范企业和示范合作社203家,示范家庭农场870家,生态精品农产品887个。农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大,建成松阳茶叶,龙泉、庆元食用菌,庆元竹产业等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4条,建成云和梯田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字号”头衔21个、休闲观光农业区(点)256个,休闲家庭农场45个。工业经济稳定发展

6、。“十二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着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克服市场、要素和环境的制约,工业经济稳定发展。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25.2亿元,是2010年的1.5倍,可比年均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1159家,其中亿元以上358家、10亿元以上22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97.53亿元,是2010年的1.63倍,年均增长10.3%,户均规模由2010年13698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14646万元。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把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2015年,全市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24家,盘活存量土地5089亩,整治阀门、铸造、竹木制品加工、

7、石材加工等“低小散”企业1690家,实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26项,腾出用能空间2.12万吨标煤。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38.6%,比2010年下降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八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比重37.5%,比2011年下降3.4个百分点。产业集聚态势明显。2015年,全市10个工业园区实现产值1184.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9.8%,比2010年提高15.1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在前7位的行业工业产值比重从2010年的57.2%提高到2015年的61.8%。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十二五”以来,全市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制定了

8、一系列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第三产业加速发展。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507.93亿元,是2010年的1.8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高于GDP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占比46.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五成,达到50.5%,与“十一五”时期相比贡献率上升10.1个百分点。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温州银行和杭州银行等相继入驻我市。2015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7.07亿元,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8.8%。金融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838.16亿元和1491.81亿元,均为2010年末的1.8倍,年均增长13.0%。保险市场平

9、稳运行。2015年实现保费收入38.48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1%,房地产业增加值46.95亿元,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7.7%。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10.5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8%,仍然是服务业中占比最高的行业,占比比2010年提高2.7个百分点。旅游业依托生态优势发展迅速,以“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为目标,全市着力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旅游品牌。“十二五”期间,成功创建云和梯田、庆元百山祖等8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已累计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家。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为6301.69万人次,实现旅

10、游总收入为426.0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4.8%和29.6%。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中心镇、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城镇化步伐稳步推进。2010年我市城市化率为48.4%,2011年城市化率突破50%,2015年进一步提高到56.4%,“十二五”时期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三、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总收入从2010年的76.84亿元增加到151.66亿元,年均增长14.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44.94亿

11、元增加到94.51亿元,年均增长16.0%,超出“十二五”规划目标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 比重由2010年的 11.6%提高到13.8%。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财政民生支出比重由2010年63.9%提高到2015年的75.5%,年均提高2.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21093元提高到2015年的32875元,年均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6537元提高到2015年的15000元,年均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

12、0.4%,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自2009年开始,农民收入名义增幅连续七年居全省各市第一位,已连续九年超过全省平均速度。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由2010年的3.22倍降低至2015年的2.19倍。根据扶贫统计监测,2015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为8401元,同比增长21.0%,增速比同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1个百分点。低收入农户(“低保”除外)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户数占62.5%,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企业效益持续改善。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38.7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 96.85亿元,分别

13、是2010年的1.1倍和1.05倍,年均分别增长1.9%和0.9%;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从2010年的3.07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5.17万元,年均增长11.0%。环境质量明显改观。“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环境质量明显改观。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2年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8年居全省首位。九县(市、区)均成功创成省级生态县,云和、遂昌、庆元、缙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县。全市累计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92个,省级生态乡镇159个。森林覆盖率高达80.79%,列中国同纬度地区第一,在全国348个地级市

14、中,仅次于吉林省白山市(83%),位列全国第二。2015年,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8.96%,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为327天,优良率为90.1%,排名全省第二。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我市立足生态优势,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十二五”以来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全市单位GDP能耗“十二五”前四年累计下降16.7%。着力防治企业污染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遏制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十二五”前四年,全市共实施减排项目613个,投入专项资金26.59亿元。主要污

15、染物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四项指标四年累计削减分别为11.7%、10.3%、9.4%和3.8%,分别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117%、82%、96%和378%,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氮氧化物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四、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十二五”以来,我市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投资总量累计突破2000亿元,达2817.46亿元,年均增长22.0%,比“十一五”时期加快12.6个百分点。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额1103

16、.66亿元,年均增长23.3%,快于“十一五”时期16.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跃,累计完成投资额1607.95亿元,年均增长24.4%,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4个百分点。工业累计投资842.78亿元,年均增长18.5%,其中,工业技术改造累计投资494.16亿元,年均增长35.2%,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从2010年的12.3%上升到2015年的18.4%。第三产业累计投资1884.9亿元,年均增长23.8%。房地产开发投资长足发展,累计完成投资额574.41亿元,年均增长30.9%,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9个百分点。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由2010年的13939.9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1520

17、6.3公里,年均每年增加253.28公里。随着云景、龙庆高速的相继建成通车,丽水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2015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95.9公里。2015年底丽水迈入高铁时代,极大改善了区域综合交通环境。 消费市场稳步扩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水平也在提高。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 2011年突破300亿元、2013年突破400亿元后,2015年再上新台阶突破500亿元,达519.28亿元,是2010年的1.95倍,可比年均增长14.5%。人均消费水平突破2万元。城乡商品交易市场由2010年的98个增加到2015年的105个,市场成交额由2010年的178.14

1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64.69亿元,年均增长15.4%。2015年末,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3个,其中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7个,分别比2010年增加7个和2个。新型消费模式引领增长。2015年,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21.43亿元,比上年增长76.0%,是2013年的2.4倍,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13年的11.9%提高到2015年的23.4%。对外开放继续扩大。2015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3.64亿美元,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0%。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10年末的15.6%上升到2015年末的19.0%,提升了3.4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总额31.44

19、亿美元,是201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4%。出口结构实现了从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向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转变,基本形成以机械产品、轻工艺品、纺织服装、农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较好,2011-2015年,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3.0%,生产企业出口年均增长7.8%。出口市场以欧美市场为主向欧美市场、西亚、东盟、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拓展。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是2010年的6.1倍,年均增长43.7%,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73亿美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2.6倍。五、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十

20、二五”期间,积极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初步建成统筹城乡、惠及全民,基金来源多渠道、覆盖范围全方位、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2015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8.19万人、237.92万人、56.79万人、23.9万人和21.9万人,较2010年末分别增加36.25万人、11.82万人、29.19万人、10.07万人和9.0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6%、3.3%、3.0%、2.9%和2.9%,均控制在4%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内。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21、度,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2015年末,全市在册低保对象75168人,其中城镇7059人,农村68109人。平均保障标准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562.9元/人,较2010年提高370.06元/人,提高了1.9倍,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 390.1元/人, 较2010年提高265.57元/人, 提高了2.1倍。全年支出低保资金1.87亿元。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交通、文化、教育、旅游和医疗保健等消费比重不断加大,家居环境、家电产品、通讯工具等连续更新换代,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成为近年来的消费热点。201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3

22、556元和12677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名义分别增长9.3%和13.5%。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5平方米,比2014年末增加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5.0平方米,比2014年末增加0.6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2.6辆,比2014年末增加0.9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10年末的533.75亿元增加到2015年末的1028.39 亿元,年均增长14.0%。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按常住人口计算)由25203元增加到 48078元,年均增长13.8%。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发布的浙江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14

23、年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评价得分76.93分,比2013年提高3.25分,提高幅度居全省各市首位。按照评价体系初步统筹四个阶段的划分,我市2014年城乡统筹发展从基本统筹阶段进入整体协调阶段。5年来,我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从2010年到2014年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市从70.2分提高到76.93分,提高了6.73分,年均提高1.68分。六、文教卫生长足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14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12.0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4%,比 2010年提高0.65个百分点。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5.6%,比2

24、011年提高17.6个百分点。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33.1%,比2010年提高21.6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支出5.45亿元,是2010年的2.22倍,年均增长17.3%。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加。2015年,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6148件和4348件,分别是2010年的3.92倍和2.76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80件,是2010年的8倍。“十二五”期间,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9项。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5年全市教育普及率达到97.7%。初升高比例为97.1%,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普通高等学校3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9.6%,比2010年提高

25、14.1个百分点;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由2010年的35584人增加到2015年的37614人,增长5.7%;毕业学生由2010年的10970人增加到2015年的13592人,增长23.9%。2015年,九县(市、区)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评估,与全省同步实现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十二五”时期,全市用于教育设施投资达47.35亿元,年均增长10.8%。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2015年全市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的支出52.27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18.7%,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015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3个,文化馆10个

26、、文化站 173个,公共图书馆 10个,博物馆18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分别达到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 50.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49.22万户。全市公开发行的报纸6种,年发行量达5491 万份,平均每千人每天拥有56.6份报纸。“十二五”期间,新建成市博物馆新馆,现共有国有博物馆10家,其中3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各级各类博物馆共20家。全市文博单位文物藏品2万余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3处,比“十一五”新增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新增3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3处,新增130处。多次成功举办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等一系列大型文化节庆活动。 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高。2015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344个(不含诊所、村卫生室),床位11957张。卫生技术人员 17237人,医生6803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6177人和1282人。每千人拥有床位由2010年的3张(按常住人口计算)增加到2015年的5.6张,每千人拥有医生由2.5人增加到3.1人。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从2010年77.31岁提高到2015年的79.37岁,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6.78下降到2015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