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4讲地洼说_第1页
5第4讲地洼说_第2页
5第4讲地洼说_第3页
5第4讲地洼说_第4页
5第4讲地洼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地洼学说沉积大地构造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院士1太古代-中元古代陆核(地槽造山带)新元古代Rodinia 大陆(老地台)晚古生代Pangaea 古陆(新地台)中-新生代:地槽?地台?回顾:多旋回槽台演化与大陆增生早古生代:Rodinia 大陆解体(地槽及造山)2华南晚石炭世岩相古地理图地 台华南构造年代表事实:华北、塔里木、扬子、南海地区最晚在新元古代已经为地台;华南在早古生代末的加里东运动后,也已进入地台阶段(图)3一、地台活化以华南为例 华南地槽在加里东旋回褶皱回返,形成的晚古生代地台,在中生代又出现了强烈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封开国家地质公园大板石花岗岩4地台构造层强烈变形闽西南(上)和

2、闽东北(下)地质剖面,示地台构造层变形情况5石炭系(地台构造层)强烈褶皱变形,形成平卧背斜6石炭纪煤系地层中的褶皱7 在地台盖层之上,形成了一套与地槽和地台建造不同的陆相类磨拉石建造8粤东上白垩统红色建造地洼沟造层:砾岩多,分选差,岩相变化大9粤北丹霞盆地的红色建造10 伴随着强烈的岩浆活动,出现了强烈而频繁的构造运动地 槽地 台?问题:活化了的地台还是不是地台?结论:地台活化陈国达:地壳第三构造单元 地洼11 地壳基本构造单元以地壳不同时期出现的主要构造地貌(或沉积盆地)特征,表征地壳所处的演化阶段(槽、台、洼)和构造属性(活动、稳定)。简单地说,地壳基本构造单元就是地壳演化的时标二、基本概

3、念 构造层构造单元的物质体现,指同一构造阶段产生的建造和改造的总和。 构造区构造单元的具体化,指处于同一地壳演化阶段且大地构造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地区。12 构造型相构造的形式(褶皱、断裂等)与类型(开阔型或紧闭型等)。 构造区结构构造区所具有的构造层数目。 构造反差强度构造起伏的强度、密度与频度等。 地洼地台阶段之后的地壳活动阶段。13地槽(G) 地台(P) 地洼(D)地貌 狭长盆地或山脉 准平原或开阔陆棚 短带状盆地和断块山结构 单层结构 双层结构 三层结构G、P、D 构造区结构示意图三、不同地壳基本构造单元的构造区结构地洼区地槽区地台区14槽、台、洼构造地貌比较。左图为晚寒武世中国东部地槽和

4、地台型沉积盆地;右图为中生代地洼盆地(据陈国达)与地槽期的长线状盆地不同,地洼期的构造地貌是以短带状陆相断陷盆地和断块山为特征。四、地洼期构造地貌的主要特征15华南地洼阶段断陷型沉积盆地剖面图16 厚度大,可达数千至上万米 建造内不整合面多,陆相火山建造常见 韵律清晰,为陆相类复理石型 以复矿砂岩、砾岩、长石砂岩为主,分选磨圆差,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五、地洼型沉积建造(华夏式建造)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17 建德式建造(火山建造):含陆相火山岩的红色建造或陆相火山建造,形成于地洼发展中期(激烈期)(地壳活动加剧,出现大量断裂,岩浆沿断裂喷出); 华夏式建造的主要类型(亚建造)从下至上: 萍乡式建造(

5、含煤建造):形成于地洼的初期(初动期),表明地壳开始活动,构造地貌反差增大,海水逐步退出,形成海陆交互相;18 南雄式建造(红岩建造):形成于地洼发展中期(激烈期),断裂大量发育,形成断陷盆地,地温高。 泥炭膏盐建造:形成于地洼活动晚期(余动期)表明地貌逐渐夷平,湖相沉积发育。 丹霞式建造(红岩):形成于地洼发展中晚期(余动期),表明地壳活动逐渐减弱,沉积物逐渐变细。19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地洼盆地,示不同类型盆地的空间分布,图例说明:1、2为红色(南雄式和丹霞式)建造,3为建德式(火山岩)建造,4.萍乡式(含煤建造)20福建中生代盆地沉积柱状对比图,示华夏式建造的时空分布21 地槽(G) 地台

6、(P) 地洼(D)岩浆活动 基性 中酸性 无或弱 中酸性 基性 喷发 侵 入 侵 入 喷发主要岩相 海相(顶部陆相) 海相或陆相 陆 相六、地洼岩浆建造的基本特征22广东南昆山岩体湖南衡山岩体安徽黄山岩体陕西华山岩体早期:中酸性岩浆活动2324MIMIgggg西淋岗晚白垩世花岗岩体鹤山晚侏罗世花岗岩体T2K2bh25据柱状节理的中生代流纹岩26花岗岩符号及年代表示方法g52-3岩石代号,其中g = 花岗岩;d = 闪长岩b = 基性岩(玄武岩)岩浆旋回,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代”,其中1太古代;2元古代;3早古生代;4晚古生代;5中生代;6新生代岩浆岩时代:相当地质年代中的“纪”岩浆岩时代:相当

7、地质年代中的“世”27五大连池第四纪玄武岩晚期: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28五大连池玄武岩29气孔状玄武岩(海南岛)30海南三亚环岛公路旁:新生代基性岩脉群切割中生代花岗岩31 地壳演化在时间上不平衡,动“定”交替G. P. D 的发展过程(陈国达,1985)七、地洼说对地壳演化规律的认识 地壳演化在空间上不平衡,即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地壳演化阶段32 演化方式是递进而不是重复 动“定”转化递进律地洼学说对地壳演化过程的认识33八、地洼说对中国大地构造发展的基本认识地洼说与多旋回说对中国大地构造中生代之前认识并无分歧,均认为存在古亚洲海、古太平洋和古地中海三大槽台演化系统。 中生代之前存在三大

8、槽台演化系统34晚古生代的年青地台新元古代末的老地台中生代之前的两代地台陆核扩张与老地台形成(Rodinia)超大陆老地台拼合与新地台形成(Pangaea)古陆35全球构造单元划分(After GSA)橙红色地盾;深蓝-蓝灰色海盆; 玫瑰红色克拉通; 浅蓝色造山带(陆缘活化带,即地洼);浅黄色过渡型陆壳(地洼盆地)中生代以来:年青地台解体与陆缘活化(地洼阶段)36 中生代以来为地洼演化阶段 以南北向的银昆轴线为界,发展成两大地洼演化系统 东部:华夏型地洼区(激烈期在中生代) 西部:中亚型地洼区(激烈期在新生代)37现阶段尚存在三大地槽区和三大地台区三个地槽(褶皱)区:巴彦哈拉地槽区,喜马拉雅地

9、槽区,台湾地槽区三个(残留)地台区:松辽地台区,鄂尔多斯地台区,四川地台区38地洼学说对中国大地构造的认识39九、槽台洼系统对地壳演化规律认识的差异地洼说单旋回槽台说多旋回说40比较:地洼说与多旋回说对华南地壳演化的认识地 槽地 台地 洼褶皱带期地槽期地槽41十、 槽台洼系统的科学贡献 建立了沉积岩的成因模型,阐明了沉积圈的物质循环过程;该模型构成了目前为止的传统大陆地质学知识体系的核心沉积岩成因及沉积圈物质循环模型盆地(低洼区)的沉积物来自隆起区岩石风化剥蚀;沉积物深埋后,经压实作用形成新的沉积岩;新沉积岩经造山(构造)作用又回到地表,再次遭受风化剥蚀,从而又形成新一代的沉积物和新一代的沉积

10、岩,如此循环。42盆地是沉积岩的生命摇篮,山脉则是沉积岩的墓地。从盆地到山脉,是沉积岩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从山脉到盆地,则是老一代沉积岩死亡和新一代沉积物诞生的世代交替过程。43 阐明了地球内、外营力的关系内营力造成地球表面的起伏,外营力趋向将地面夷平;地球表面形态及物质运动,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阐明了地壳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地貌特征(槽、台、洼),确立了“构造-地貌(沉积)相关论”及与其相适应的 “将今论古”研究方法 阐明了地壳演化过程的周期性(或旋回性)以及陆壳的生长规律(至陆核向外变新);44沉积大地构造文献导读Aubouin J., Geosyncline, N.Y. Elsvier,1965黄汲清等,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地质学报,1977(2)黄汲清、李春昱主编,中国及其邻区大地构造,地质出版社,1978任纪舜等,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科学出版社,1981陈国达,陈国达地洼学说文选,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陈国达,成矿构造研究法,地质出版社,1985陈国能,岩石成因与岩石圈演化思考,地学前缘,2011.18(1)孙荣圭,地质科学史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