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PPT通用课件_第1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PPT通用课件_第2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PPT通用课件_第3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PPT通用课件_第4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PPT通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简介中国历史分期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约170万年以前1840年包含了漫长的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一千多年的奴隶社会,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1949年现在中国历史朝代的沿革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经历了哪几种社会形态?原始群居时期到氏族公社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秦汉

2、封建社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再分裂与进一步融合;明清封建社会的衰落。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秦朝清朝(公元前221年 1912年)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前2070年建立夏朝)1.王位世袭制:舜禹启禅让制世袭制有人说,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体现出的是独裁,禅让制是选贤任能,体现的是民主。思考: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

3、的进步还是倒退?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通过教材图片,你能发现商朝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2.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生产力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识能力;统治者借迷信崇拜,加强对劳动人民和奴隶的残酷统治。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国王中央相卜史师卿士祝地方侯伯参与商王决策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执掌军权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在当时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个辽阔的周王朝建立起来之后,该如何进行治理?通过分封制管理;主体是王族;诸侯国的位置:王族的封地一般在富庶之处,或在战略要地。

4、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1.概念:2.目的:3.对象:4.内容:(1)诸侯的权利(2)诸侯的义务 材料: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度(2)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 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3)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诸侯服从天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得田而耕,缴税、服役天子管辖国邑管辖

5、食邑服务,食禄公侯伯子男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奴隶周代分封制度5.特点:6.作用:(1)加强了形成了开发了扩大了(2)但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从长远看不利于_(1)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3)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7.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1)原因周王室衰落;制度本身缺陷;(诸侯权利大)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2)表现 材料:(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材料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分封制崩溃。

6、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对后世的影响:(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齐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有很多是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鲁、晋等。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大宗小宗大宗小宗小宗大宗(宗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家族等级关系 +政治隶属关系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1.目的:2.核心:3.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最重要)(2)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4)形成森严的等级社会。4.作用:宗法制在当今社会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黄帝陵

7、祭祀现场积极:注重家庭和睦,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注重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容易产生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负面影响。四.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礼乐制度聘礼朝礼飨礼射礼祭礼丧礼婚礼冠礼八 礼礼“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达到贵贱有序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乐达到上下“和同”分封制、

8、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分封制宗法制 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礼乐制度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五.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家国一体。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2.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等级社会;3.继承与发展;4. 较为完备;5. 尚未实现最高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第1课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时期1.王位世袭制:开始、方式、特点、评价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地方二.西周时期1.分封制:含义、目的、对象、内容、特点、作用、瓦解(原因和表现)2.宗法制:含义、目的、核心、特点、作用、对后世的影响(积极、消极)3.礼乐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

9、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秦统一中国:1.时间,条件(主观、客观),策略,意义。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选修三内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2.三项内容(措施)3.特点4.影响(积极、消极,当时、后世)一.秦统一中国:(一)统一的条件1.政治方面:兼并战争使诸侯国减少,实现局部统一;2.经济方面: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封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联系加强;(根本原因)3.民心: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4.民族:春秋战国以来,民族融合不断加强。5.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增强;6.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二)秦巩固

10、统一的措施。(选修三内容)1.政治方面: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3.军事(民族)方面:被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设四郡;(闽中郡,象郡, 桂林郡,南海郡;4.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颁布秦律;焚书坑儒。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并不完全等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最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

11、权是紧密结合的。因此,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 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地方君权相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背景:1.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2.政治前提:秦统一天下,巩固统治的需要;3.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等的法家思想;4.个人因素: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长城陇西东海南海面对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庞大帝国,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统治呢?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前213年) 材料:秦初并

12、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1)依据材料,秦王打算改变“名号”的原因是什么?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自感功高盖世,原来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要改名号。(2)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的意图使什么?1.包含“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的意思,以彰显功业;2.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3.反映了秦朝神化君权的新统治理念。(二)内容(措施):1.首创皇帝制度;(1)称号的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2)特点: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3、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3)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权力的核心;2.三公九卿制度:(1)官职的名称及职能: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诸卿牵制统率统率直接控制(2)特点: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在地位、职责、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臣议君决,采取朝议制度;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3)作用:分工严密、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保证了专制皇权不致旁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

14、事情的决策失误。材料: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1)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反对分封制。(2)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全面推行郡县制。皇帝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郡县乡里郡守县长或县令三老、有秩、啬夫、游徼里正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治民,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受命中央督责地方3.全面推行郡县制度:(1)背景:(1)政治上:分封制的弊端或实行分封制的教训;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开始设郡县,有实施的基础;秦统一后,加强统治的需要。(2)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郡县制的特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垂

15、直管理地方。(3)郡县制的作用: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4)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相同点:目的:性质: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不同点:分 封 制郡 县 制官员产生方式划分标准影 响世袭产生皇帝任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易形成分裂割据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探究三 郡县制和 分封制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影响特点世袭;封地,人民,军队,贡赋;

16、皇帝任免;俸禄;受监督独立性大,地方容易出现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官僚政治贵族政治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皇)权的统治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郡(守)县(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内涵: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本质:君主专制(二)影响:积极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消极影响:(2)对后世的影

17、响: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阶段朝代地方制度对中央集权的影响演变特点与趋势形成秦巩固汉初汉武帝完善唐加强宋新发展元(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郡县制度加强郡国并行导致七国之乱削弱“推恩令”;刺史加强节度使发展成为藩镇

18、割据削弱收兵权,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中央掌握地方财政。积极消极行省制度,(宣慰司)(宣政院)便利加强巩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朝代调整、演变情况演变趋势两汉魏晋隋唐北宋元朝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内外朝制度(内:参与决策;外:负责执行)三省六部制度(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二府三司制度:中书门下,枢密使。盐铁、度支、户部)中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长官掌管六部,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特例)(三)选官

19、用官制度的演变:1.夏商西周时期:世官制依据出身和宗法血缘关系选拔官员,“世卿世禄”。“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2.西汉时期:察举制(1)含义: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选官制度(2)目的:广泛搜罗管理人才(3)标准:孝廉(4)影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3.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2)标准:门第(3)影响: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地方和中央任官。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4.科举制(1)原因:

20、隋朝统一后,要管理国家,需要人才;由于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无法进行下去。(2)发展历程:1.创立: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首创科举制;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完善:唐太宗:以明经和进士为主要考察科目;武则天:创立武举。3.发展:宋代:实行糊名制和誊录制。(3)标准:才能(4)特点:公开、公平、公正(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学识才能;选官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品评演变为考试;选官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6)意义:积极方面: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

21、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为出身一般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消极方面:考查内容单一,脱离实际,忽视了实践性知识考查,束缚创新知识;明清时期考试形式逐渐僵化为“八股文”,成为统治者进行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的工具。(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4.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回忆巩固1.分封制

22、?2.宗法制?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皇帝制度?5.三公九卿制?6.郡县制?7.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8.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9.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10.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最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内阁的出现3.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一)明朝(1368年1644年):1.宰相制度

23、的废除:(1)原因: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的教训;现实原因:废行省设三司导致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直接原因:1380年胡惟庸案;根本原因: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中集中。(2)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史料: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宰相制的废除恶化了明朝政治,从侧面说明了相权对皇权能

24、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2.内阁的出现:(1)原因:宰相废除,皇帝政务繁多(2)过程: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充当顾问,不参与军政机密大事的决策;明成祖: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标志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明神宗:内阁职权逐渐加大,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明朝末:宦官专权,渐夺内阁权力,内阁逐渐名存实亡。(3)特点:不是法定机构,而是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4)本质: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史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史料二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史料三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根据以上史料指出中国古代的宰相与内阁有什么不同?唐代宰相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明代阁臣只是皇帝的顾问,不具备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宰相内阁首辅地位百官之首顾问职权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