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报告_第1页
锂电池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报告_第2页
锂电池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报告_第3页
锂电池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报告_第4页
锂电池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锂电池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蓓劲齐亮电气集团股份中央研究院200070蓓1985年11月,女,华东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博士。从事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方面的探索研究工作。联系:chenbeishanghai-electric.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储能产业的国外开展情况,然后对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进展了重点阐述,并对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展统计,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优势应用领域,列举了国外较具代表性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示工程。综合考虑规模等级、设备形态、技术水平和经济本钱,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具备大力推广的潜力,但还需克制技术难点,朝着高平安、长寿命、低

2、本钱的目标努力开展。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电力系统中图:TM 911.14On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

3、ons of the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in power system, the domain application of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re investigated, and some representative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demonstration projects are given. Considering the scale level, the device forms, technology and economi

4、c cost,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but also need to over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toward high safety, long life, and low-cost development goal.Key Words: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power system引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促进了新能源的迅猛开展,目前,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开展面临电力品

5、质差和并网难的瓶颈问题。同时,现阶段用户对电能质量和电力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等电网新技术应运而生。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发电并网、建立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关键技术,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作为新兴产业,储能在2008年之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hina Energy Storage Alliance,ESA工程库不完全统计,全球储能工程在电力系统的装机总量已经从2008年的缺乏100MW开展到2013年10月的726.7MW不包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及储热,年复合增长率到达193%。从地域分布上看,无论是工程数量还是装

6、机规模,美国与日本仍然是最主要的储能示应用国家,分别占41%和39%的全球装机容量份额。根据市场调查公司Pike Research的报告数据,全球储能市场将在未来十年实现100倍的增长,此间将吸引投资额1220亿美元。欧洲储能协会(EASE)副会长杰里斯瑞德斯戈尔德(Jillis Raadschelders)表示,到2030年,储能市场的规模累计将达5000亿欧元。本文首先对储能产业的国外开展情况进展阐述,然后重点对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展开分析。国外开展概况美国是储能开展较早的国家,目前拥有全球近半的示工程,并且出现了假设干实现商业应用的储能工程。美国同时还是多种储能技

7、术的发源地,同时也代表着这些技术开展的最高水平。美国储能技术的开展和应用与政府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美国储能相关政策具备全面性和可持续开展的特征,同时辅助于大规模的政府资金支持。2009年上半年,美国政府拨款20亿美元用于支持包括大规模储能在的电池技术研发。同年11月,美国能源部又拨款近2亿美元支持规模化储能技术研发。2013年6月,加州将储能纳入输配采购及规划体系中,推动输电、配电等环节配置储能,解决电网管理问题。目前该项方案已经吸引了大批风险投资的涌入。受限于国资源匮乏,日本是最早、最积极开展新能源和储能的国家之一。经过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将推动户用储能作为产业扶持的重点。201

8、2年4月出台家庭储能系统补助金政策。用户在购置获得SII认证机构认可企业的新能源产品、严格按要求安装并通过SII机构的审核后,便能获得所购置新能源产品总价值1/3的补助,最高可获得100万日元补助金。在这项政策的支持下,2013年,越来越多的储能系统获得补助并投放市场。另外,日本在推动智能电网/智能城市建立方面处于国际先列。日本经济产业省确定的横滨市、丰田市、关西文化学术研究都市、北九州市4个地区目前正进展实证实验,从能源管理系统、需求侧响应、电动汽车EV与家庭的互动设计、蓄电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智能交通等方面实现区域能源的整体优化使用。不仅在日本,全球智能城市或社区的规划与建立也成为热点,储能在

9、这一领域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为应对弃核政策,德国正在持续开展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2013年,相比其它国家,德国在推动储能产业方面的动作较大,2013年和2014年2年共方案投资5000万欧元,对新购置储能系统的用户直接进展补贴,有效地促进了户用储能市场的开展。目前已有30MW的工程获得补贴,国外公司也纷纷抢占市场,如博士公司推出一款针对德国住宅光伏市场的产品,可以满足一个典型的四口之家80%及以上的电力需求;LG化学公司联合德国SMA公司开发符合德国补贴标准的家用能源管理系统等。这一补贴政策的实施是推动储能产业市场化的重要里程碑,用户已经开场意识到安装光伏储能系统实现自发自用所带来的价值

10、,市场对储能系统的投资有望大幅增加。据预测,由于这一储能补贴方案的出台,德国在未来5年的储能装机容量有望到达2GWh。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是微电网的新兴市场。这些地区海岛众多,无电人口比例大,有些岛屿的无电人口覆盖率甚至高达70%。鉴于这些岛屿的地理因素和经济状况,微电网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目前这些国家的政府已经发布解决无电人口的目标与方案,马来西亚沙巴洲、Mersing群岛等已经成功引进微网系统解决当地供电问题,更多的岛屿对包括储能在的微网技术的需求在增加。欧盟电网方案EEGI近期发布了欧洲储能创新图谱报告,对欧洲14个国家储能研究、开发与示工程进展了统计分析。在过去5年,这些国

11、家公共投资和受到欧盟委员会直接资助的工程总数到达391个,总投资额9.86亿欧元。大局部经费投资于电化学储能主要是电池、电力转换气体power-to-gas以及蓄热技术。从分析结果来看,储能领域大局部工作还处于研究阶段,局部到达了首次中试阶段,仅有非常少的工程推进到了示或预商业化阶段。在中国,截至2013年10月底,累计运行、在建及规划的储能工程总量近60个,装机规模超过75MW,其中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型储能工程是最多的,如东福山岛风光储柴工程、南麂岛微网工程、阿里光伏储能工程、分布式光水蓄互补系统等。储能在该领域的迅速开展,既是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亟需解决的迫切市场需求,也是中国政府产业政

12、策推动的结果。2011年3月份,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到依托储能等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立;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开展规划中把储能作为智能电网建立的关键技术,将储能列为战略必争领域;2011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当前优先开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中将储能技术作为先进能源的第一项提出,重点支持的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钒电池、燃料电池等四种。国家能源局2011年12月发布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还将继续大规模开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争取到达总发电量的20%以上。

13、规划中最能表达储能机遇的是,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工程,这些示工程以智能电网、物联网和储能技术为支撑,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剂是其目标。国家电网2013年3月发布的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效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推进分布式发电开展,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促进节能减排和非化石能源开展目标的完成,强调了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重要应用。储能系统能否以设备形态应用于电力系统是决定其能否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投入应用的储能系统应易于批量化和标准化生产,便于控制与维护,可以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类设备,而不是以工程形态出现。在众多储能方式

14、中,电池储能是契合设备形态需求较好的一种储能技术1。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研究现状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设备主要包括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能量转换系统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和监控系统四局部,系统拓扑构造如图1所示。图1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拓扑构造图2.1 储能电池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技术开展迅速,在材料制备、制造工艺和电池性能上和国际水平差距不大。目前,国作为动力电池使用的单体锂离子电池技术已较为成熟,包括比亚迪、微宏在的多个电池厂家能提供现成产品,对于储能用的电池,关键技术为大规模电池成组技术以及成组后

15、的科学管理。成组示意图如下所示:图2 电池成组示意图电池的成组设计需要考虑:1根据母线电压、功率等确定电池容量;2串并联联接方式,确保电池之间可靠、平安联接;3散热构造设计;4冗余设计,考虑电池更换问题。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电池的自放电率、阻、电压、容量等参数的不一致,这种差异表现为电池组充满或放完时串联电池之间的电压、容量的不一样。如图3所示。图3 锂离子电池容量不一致示意图电池不均衡时,使用时易发生过充和过放现象,放电时电压过低的电芯会被过放,充电时会过充,电池组的离散性增加,容量最低的电池将决定整个电池串的总容量。电池管理系统通过监控和管理储能电池,实现电池成组后的

16、智能化管理,确保系统平安可靠运行,也最大限度延长电池寿命,并将电池信息传输给相关子系统,为系统整体决策提供判断依据。国包括高特、钜威新能源、海博思创等公司已经能提供基于较高采样精度的BMS产品,技术难点为大规模单体电池成组后的电池一致性问题,关键技术是电池电量一致性均衡技术和高精度电池荷电状态SOC估算技术。其中,均衡技术是指通过调整单节电池充电电流方式,保证系统所有电池的电池端电压时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SOC估算技术是指通过在充放电过程中在线实时监测电池容量,随时给出电池系统的剩余容量,将电池SOC的工作围控制在合理围。目前主要采用的SOC估算方法有开路电压法、安时积分法、阻法、卡尔曼滤波法

17、、神经网络法等。能量转换系统能量转换系统是储能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起到电池储能系统直流电流与交流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传递作用。用于储能系统的能量转换系统不同于光伏逆变器和风电变流器,光伏逆变器是电能从电池板到电网的单向流动,风电变流器只保证输入输出功率平衡。用于储能系统的能量转换系统既要与电池接口完成充放电管理,又要与电网接口实现并网功能。目前,面向大容量储能系统的PCS拓扑构造尚未统一,为了适应不同的电压等级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PCS的主电路拓扑构造各不一样。典型的可分为以下两种:仅含DC/AC环节的PCS这种构造如图4所示,PWM 变换器的输出局部接有升压变压器,以便其电压与所并联的交流网络

18、电压相匹配,同时起到将电池储能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电气隔离作用。蓄电池系统充电时,PWM 变换器工作在整流器状态,将系统侧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将能量储存在蓄电池中;放电时 PWM 变换器工作在逆变器状态,将蓄电池释放的能量由直流转换为交流回馈外部系统2。这种仅含 DC/AC 环节的 PCS 拓扑构造的优点是适于电网中分布式独立电源并网,构造简单,PCS环节能耗相对较低。该构造的主要缺点是系统体积大、造价高;储能系统的容量选择缺乏灵活性;电网侧发生短路故障有可能在PCS直流侧产生短时大电流,对电池系统产生较大冲击等。图4 仅含DC/AC环节的PCS包含DC/DC和DC/AC环节的PCS该构造的 DC

19、/DC 环节主要是进展升、降压变换,从而防止变压器的使用。电池充电时,PWM变换器工作在整流状态,将电网侧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该电压经双向 DC/DC 变换器降压得到电池充电电压;放电时,PWM 变换器工作在逆变状态,双向 DC/DC 变换器升压向逆变器提供直流侧输入侧电压,经逆变器输出适宜的交流电压。这种含 DC/DC 和 DC/AC 环节拓扑构造的 PCS的主要优点是适应性强,可实现对多串并联的电池模块的充放电管理;由于 DC/DC 环节可实现直流电压的升、降,使得电池的容量配置更加灵活;适于风电、光伏等波动性比拟强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配合,抑制其直接并网可能带来电压波动。主要缺点是多了

20、 DC/DC 环节,整个 PCS 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有所降低;大容量 PCS 的 DC/DC 与 DC/AC 环节的开关频率、容量及协调配合关系还有待研究。图5 包含DC/DC和DC/AC环节的PCS国专门从事面向储能系统PCS的生产厂商并不多,比亚迪基于其先进的大功率逆变技术,现已成功开发出应用于储能系统的50kW、100kW、200kW、250kW、500kW、1MW等各规格的PCS,国知名厂家还有电源、四方继保、索英电气等。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目前在电力系统应用广泛,技术已经比拟成熟,但对于储能系统,还需实现对电池堆的有效管理以及承当储能系统的高级应用控制功能,市场上已有的产品难以满足上述技

21、术需求,需要在现有的监控平台上进展二次深化开发。系统集成储能系统集成方面,比亚迪公司、时代新能源提出可根据客户需要定制移动储能系统产品方案,中航锂电已成功开发出2.5kWh、50kWh的储能电源模块,以及200kWh一体化移动电源系统。系统的集成主要包括完整的集成方案与关键设备的集成。大容量储能系统的完整集成方案可以分为以下三步:1首先考虑储能系统的综合效率和荷电状态限制,并综合考虑不同应用模式以及不确定因素包括电网故障和负荷增长,当配合分布式能源时还要考虑输出功率的波动特性等,在此根底上,结合经济性分析,对储能系统的容量进展优化设计;2根据储能容量开展电池成组设计,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设计串

22、并联连接方式,特别要注意散热构造的设计;根据储能容量和应用模式,对关键设备主要是能量转换系统进展选型和设计,这里涉及到大容量PCS的技术规要求和多台PCS并联技术;3整体设计完成后,通过仿真软件或者实际工程数据对系统进展总体评估,评估容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展开,比方寿命评估、效率评估、补偿效果评估、技术性总体评估、单位投资本钱评估等。关键设备间的集成主要包括大容量能量转换系统与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接口技术。由于电池模块众多,串并联拓扑构造复杂,匹配不当会导致电池系统出现环流/对充等问题,检修更换也易产生平安事故。需要综合考虑可靠性、维护检修等多方面因素,在保证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平安

23、性的条件下,合理地进展集成设计。技术风险分析综合分析发现,目前整个市场的研究侧重点还在电池技术和单一装置上,对系统应用和集成的研究不够,技术路线尚不清晰,还没有完整、成熟的针对整个储能产业的解决方案。开展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存在以下技术难点:1大量单体电池构成的大容量储能系统,成组技术、SOC及SOH状态估计与监测技术、运行维护的复杂程度都远超过中小容量的储能系统,国可供借鉴的相关工程经历非常有限。2大容量储能系统采用的PCS方案十分关键,假设采用单台大容量PCS,难点在于研究大容量PCS的技术规要求;假设采用多台PCS方案,则站多台PCS之间直接协作机制与实现方法尚待研究。3在大容量锂离

24、子电池储能系统中的控制技术上,既要考虑能量转换系统与锂离子电池的接口技术,在保证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平安性的条件下,合理地对电池进展充放电管理;同时,还要考虑以能量转换系统作为接口的电网接入技术,考虑能量转换系统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要求,发挥移峰填谷、调峰调频等功能。4大容量储能系统信息量大,又要满足实时性的要求,站信息的分层分区设计及工程实现是一个技术难点,对监控系统的容量与接入技术是一个挑战。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储能技术的应用情况目前,电力行业仍是大规模储能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储能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贯穿整个发输配用过程,而储能技术也已经在削峰填谷、调频、新能源并网、

25、输配电系统等方面成功开展了多个工程,各储能技术应用于不同领域的装机情况如表3-1所示。表3-1 储能技术应用于不同领域的装机情况储能技术装机容量/MW所占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锂离子电池68.815.52钠硫电池27161.15液流电池31.77.15铅酸电池30.96.97镍镉电池0.80.18飞轮储能409.03总容量443.2100电网频率调节锂离子电池206.953.53钠硫电池276.99铅酸电池60.315.60镍镉电池276.99飞轮储能65.316.89总容量386.5100电网调峰、负荷转移、备用容量等锂离子电池136.8710.61钠硫电池1094.284.78液流电池0.520.04铅酸电池594.57总容量1290.59100用户侧应用,削峰填谷、电能质量管理、家庭储能等锂离子电池2.5812.89液流电池0.130.65铅酸电池17.2185.95超导储能0.0030.01飞轮储能0.10.5总容量20.023100注:数据来自储能委员会2000年2012年1月开展的储能工程的不完全统计,不包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能、储热。仅列举了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且各应用之间存在穿插,即有的工程同时用于数种应用领域,表中将该类工程分别归纳计算于相关应用中。通过对现有的储能技术装机容量进展比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