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ppt课件_第1页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ppt课件_第2页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ppt课件_第3页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ppt课件_第4页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不断开展的海洋人类活动 . 内容要点 本章内容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见全球海洋的分布与洋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的划分与地理分布特征、洋流的成因和大洋环流方式,重点概述梯度流、风海流的成因,大洋表层环流与垂直环流的分布特征以及环流异常与厄尔尼诺及拉尼娜景象;第二部分是海洋资源开发,主要包括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开发、海洋矿物资源开发、海洋能资源开发、海洋水及化学资源开发以及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海洋运输业;第三部分是大陆架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维护,重点论述了大陆架的生态经济意义、大陆架与海岸带的开发与管理、海洋污染防治与国际社会为维护海洋环境而做出的努力。.第一节、全球海洋的分布与洋流

2、系统 海洋的分布洋流系统 .一、海洋的分布(一)海洋的划分及其特征 海洋是指地球外表宽广而延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总面积约5.1108km2 ,海洋就像一幅宏大的蓝色地毯,覆盖着约3.6 108km2 的地外表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海洋的根本形状单元有两种,一是大洋远离大陆、深邃而广袤的水域;二是海接近大陆、或受大陆包围,位于大洋边缘的水域。 海附属于大洋,它们有些以狭窄的海峡与大洋相连,有些以岛链与大洋相连,分别称为海或海湾。海的面积远比大洋小得多,水深相对大洋也较浅,普通都在3000m以下。海水的盐度较低,水色低,透明小,水文要素的季节变化十清楚显。在海水运动方面,潮汐是

3、从大洋传来,但潮差却比大洋大得多。海底地壳多为陆壳性质。 .(二)全球海洋的地理分布 1四大海洋系统 全球海洋通常被划分成四大海洋系统,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介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美洲之间,它北起白令海,南到南极的罗斯海,东至巴拿马,西至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太平洋是全球面积最大且最深的大洋。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南临南极洲,北连北冰洋,并与太平洋和印度洋有水道相通。大西洋是全球第二大洋,呈“S形南北延伸,是四大洋中南北跨度最大的一个。大西洋两头宽中间窄,最窄处位于赤道附近,只需1500海里左右。.2海洋的分布特征 假设以赤道为轴,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北

4、半球海洋面积占60.7,南半球海洋面积占80.9。虽然北半球分布着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以及非洲的北部等,但也仅是在4570N之间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其他纬度上的海洋面积均比陆地面积大。在南半球,只需在80S以南的南极大陆地域是陆地以外,其他地域绝大部分都是海洋。此外,地球上的海陆分布还表现为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的格局。如南半球以南极洲大陆为中心,海洋呈环状分布;北半球以北冰洋为中心,大陆呈环状分布。 .二、洋流系统洋流的分类与成因全球大洋环流方式 . (一)洋流的分类与成因 洋流亦称海流,是指具有相对稳定流向和流速的海水运动。洋流运动主要遭到风对海水的应力和海水的压强梯度力的影响,在

5、这些力的作用下,还产生了一系列的派生力,如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离心力等,都对洋流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产生影响。 根据成因不同,洋流可分为: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梯度流;风对海面的摩擦作用而产生的风海流;由于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所构成的海流称为补偿流。其中垂直方向的补偿流又可分为上升流与下降流。 .1梯度流 为了更好地了解梯度流的成因,我们在这里引进两个概念:一是等压面,二是等势面(程度面)。等压面是压力处处相等的一个假想面,而等势面也是一个假想的面,它与重力(G)方向垂直,海水沿此面运动时,重力不做功。 当海水密度分布均匀时,海面与等势面平行,压强梯度力和重力在垂直方向抵消,此时

6、海水处于静止形状。由于某种缘由,呵斥等压面的倾斜(参见图a)。这样,垂直于等压面的压强梯度力就产生了一个程度分量D2 ,D2就是梯度流构成的原动力。而梯度流一旦产生,就会遭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的海水偏向流动方向的右侧,直到程度压强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时,海流便趋于稳定。如图 (b)所示,当上述两个力平衡时,海水沿等压面上的等势线流动(等势线即为等压面与程度面的交线)。在北半球,读者面对流向看,等压面从左向右上倾斜。通常情况下,密度较低的海水,位于海流流向的右侧;密度较高的海水,那么在它的左面。南半球反之。 . 2风海流 风海流是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应力,包

7、括风对海水的摩擦力和施加在海面迎风面上的压力而构成的一种稳定海流,是海流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在上面分析的梯度流中,摩擦力被忽略不计。但对于风海流而言,风对海水的摩擦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海水普通总是处在涡动形状,即小水块可以自在地从一个水层进入另一水层。当小水块由速度大的水层进入速度小的水层,同时将它的动量带进这一水层时,使这一水层的平均动量添加;当水块从速度小的水层进入速度大的水层时,速度大的水层的平均动量减少。正是由于海水的涡动摩擦,风才把能量传送给海水的表层及其以下各层,从而使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流动。 .“艾克曼漂流实际的根本假定是:海洋是无限宽广的、海水是足够深的。海洋不发生增水或减水景象、海

8、水的密度是不变的。 海面上的风场是稳定的,且时间足够长到能构成恒定的流。在这种情况下,只需摩擦力起作用,那么,海流就是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到达平衡时的海水流动形状。.3风海流的副效应 由于风海流的水量运输,就可以导致海岸附近的增水和减水景象,从而又产生相应的海流,这叫做风海流的副效应。风海流的副效应可以产生补偿流和倾斜流。想象北半球有一海岸,风向大致与海岸平行,且海水密度随深度而添加。假设海岸位于风向的右方(图 (a),风海流的水量运输,使得较轻的表层海水输向海岸,并在海岸附近发生堆积作用(图 (b),而在离海岸较远的地方,较重的海水随着较轻海水的后面上升(图 (c)。假设海岸位于风向的左方,那

9、么岸边较轻的表层海水向外保送,而较重的海水将在接近海岸处上升,取代离岸的表层海水,这种向上升的水流,称为上升流。此外,海岸附近风的增水和减水效应,使得作为等压面的海面及其下的各等压面都发生了倾斜,从而构成与等压面倾斜相顺应的倾斜流。.(二)全球大洋环流方式 1大洋表层环流方式 大洋表层环流主要是由稳定的盛行风引起的风海流。因此,大洋表层环流和大气环流有着亲密的关系。我们知道,大气环流方式呈带状分布(如图 (a),它控制着地球外表的盛行风系的风向。由于海陆分布不均,气压带被割裂成几个不延续的气压中心。因此,由风所引起的海流不能够沿纬度流动,而只能成为围绕高压中心的环流。在北半流,绕副热带高压中心

10、而流动的,为一顺时针方向的环流;绕副极地低压(中纬度低压)流动的,为一逆时针方向环流(如图 (b)。在南半球,与副热带高压区相应的环流为逆时针方向。副极地低压与极地高压根本上呈带状,那里的海流与纬圈平行。因此,与北半球相对应的那个气旋(顺时针方向)环流便不存在。 .(1)太平洋表层环流 由太平洋南、北部副热带高压中心向周围吹的盛行风系是构成南、北太平洋较低纬度大洋温水环流系统的主要要素。由于风向和洋流流向都受地转偏向力的制约,再加上陆地的影响,所以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的周围洋流呈顺时针方向,由北赤道暖流、黑潮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组成;而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周围洋流呈逆时针方向

11、,主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在北太平洋较高纬度地域年年受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中心控制,由周围吹向低压中心的风系呈逆时针方向运转,构成了逆时针方向的冷水环流,这一环流包括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亲潮寒流。另外,在太平洋的赤道附近还构成自西向东的赤道逆流。.(2)大西洋表层环流 大西洋信风带有两道信风赤道流,均由东向西流。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以南,但当它由非洲沿岸流向美洲沿岸附近时,受南美大陆以直角的轮廓在7s附近向东伸入的影响,南赤道洋流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沿大陆海岸到小安的列斯群岛,叫圭亚那暖流;南支沿大陆东岸南流,称巴西暖流。巴西暖流南下在拉普拉塔河口附近,与北

12、上的福克兰寒流集合,然后受西风作用而向东流,成为西风漂流的一部分。西风漂流在接近南非后,一部分继续向东,进入印度洋;一部分沿非洲西岸北上,为本格拉寒流。本格拉寒流在10s附近与南赤道暖流首尾相接,构成了南大西洋的逆时针环流系统。 .(3)印度洋表层环流 印度洋与太平洋和大西洋不同,它的洋流系统只需在南半球才有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流,并构成与其他大洋类似的环流系统。 北印度洋没有类似的海洋环流是由于印度洋几乎位于赤道以南。北印度洋不仅面积小,没有足够宽阔的海区提供环流开展的场所,而且被突出的印度半岛左右分开,构成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妨碍海水的大环流。 .2大洋垂直环流 全球海洋为一体,大洋表层存在

13、着多个环流,在深层也同样存在着海水循环。这样势必出现某海区减水,其他海区增水。根据海水的延续性,必然出现上升流和下降流,从而构成垂直环流,以调理减水和增水。深水环流是相当复杂的,在这里只论述全球大洋中由海水辐聚和辐散构成的垂直环流。 (1)信风和赤道逆流区。在赤道附近,赤道逆流和北赤道暖流分界处产生海水辐散,构成上升流。而在赤道逆流与南赤道暖流交界处,又构成海水的辐聚,构成下降流。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这就为海洋生物的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大洋西部暖流区。当西部环流到达大洋西北部时,将与南下的寒流相遇,辐聚下沉构成西北辐聚带。在寒暖流交流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海流发生剧烈的混

14、合,并构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漩涡,它们在海水的垂直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海区存在着剧烈的垂直交换和混合,下层水比较丰富的营养盐被带到表层,使那里的浮游生物和鱼类较多,构成渔场。(3)大洋东部寒流区。大洋东部寒流,一部分沿着大陆的西岸流向低纬区,最后汇入信风流。表层海水受信风的作用而离岸外流,使下层海水向海面上升。由于丰富的营养盐被上升流输向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衍,也能构成好渔场。.(4)副热带高压区。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周围表层海水向这里堆积,辐聚下沉,构成所谓的亚热带辐聚带。由于海水下沉,海区内溶解氧含量较高,但营养物质含量较低,海水贫瘠,浮游生物很少,使外表海水中悬浮物质极少。

15、特别在低纬区一侧,海水具有最大的透明度和最高的水色。 (5)极地域。在极地高压所构成的极地东南风的作用下,沿南极大陆周围,构成西风环流,范围很小,强度不大。它与西风漂流的交界处,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构成辐散带,深层水在此上升。在接近南极大陆一侧,同样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辐聚下沉,这种下沉作用,由于表层水的冷却和冬季大量的结冰而大大加强。 .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 . 目前,国内外为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海洋资源是指在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以及海底的矿产资源。这些都是与海水水体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 而广义海洋资源

16、,除了指上述的物质与能量外,还包括港湾、航线、水产养殖空间、海洋上空的风、海底地热、海洋景观、海洋空间以及海洋的纳污才干等。 本节引见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洋水及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五个方面。.一、海洋生物资源与人类渔业开发 海洋生物资源分类和储量世界渔场的分布与海洋渔业开发 海洋渔业中的过量捕捞问题 海洋水产增养殖与海洋渔业开发前景.(一)海洋生物资源分类和储量1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 海洋中的牛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已发现的生物有30多个门类、20多万种。陆地上有的门类,海洋中都有,而海洋生物中却有不少陆地上所没有的门类。按海洋生物的系统分类,海洋生物

17、资源可分为海洋植物资源和海洋动物资源;按海洋生物的习性,普通可分为海洋底栖生物、海洋游泳生物和海洋浮游生物;按资源利用的类型分为水产资源、欣赏资源、工业资源、药用资源和生物遗传基因资源;按海洋资源分布的海域可分为滩涂生物资源、近海生物资源和远洋生物资源;按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对丰度可分为普通海洋生物资源、特种海洋生物资源和稀有海洋生物资源等。 .2、海洋生物资源的储量与开发潜力 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储量是非常大的。据估计,全球海洋初级消费力每年达1 350 x108t的有机碳,海洋生物的蕴藏量约342 x108t,其中浮游动物215 x108t,底栖动物100 x108t,海洋植物17 x108t。这

18、样仅海洋动物就有325 x108t,而陆地上的动物还缺乏100 x108t。与此相反,人类目前每年从海洋中获取的水产品仅占人类食物总量的1。据专家估计,海洋浮游植物每年约能消费230 x108t的有机碳,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海洋每年能向人类提供30 x108t水产品。到目前为止,海洋生物资源被开发的仅是极少部分,科学家以有机碳计算的目前开发程度仅到达海洋初级消费力的0.03。仅以海水鱼为例,捕捞的鱼类仅仅200种,产量超越1000万吨的仅8种。这阐明海洋生物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潜力难以估量。 .(二)世界渔场的分布与海洋渔业开发 世界渔场根据大洋水系可划分为太平洋渔场、印度洋渔场

19、和大西洋渔场。 太平洋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各大洋中渔获量最高的海域。太平洋的渔获量可占世界总渔获量的一半左右。这里有最著名的秘鲁渔场,盛产秘鲁鲤鱼。此外,还有干岛群岛至日本海的北太平洋西部渔场,以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北太平洋西部渔场主要有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的沙丁鱼、秋刀鱼等。 大西洋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渔场有挪威沿岸到北海的大西洋东部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等。此外,还有西北非洲和西南非洲渔场等。大西洋的渔业产量在世界各海区中居第二位。 印度洋的渔业主要集中在西部,东部产量不高。印度洋的底层鲆类和中上层鱼类资源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印度洋西部塞舌尔群岛,是宽广的拖网渔场。 .(三)海

20、洋渔业中的过量捕捞问题 人类海洋渔业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但是在工业文明出现以后,渔业技术的提高与由于人口添加而添加的对渔业产品的需求使部分经济鱼类的捕捞量大大超越了该类群体的自然生长量,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下降,许多近海渔场的资源趋向枯竭,各同对大洋(公海)渔业资源的争夺加剧,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的要挟。 1997年世界渔业捕捞量到达1.21 108t的最高记录。但在世界15个最主要的渔区中,有11个渔区的捕捞量下降。下表显示了世界主要渔场的渔获量情况.(四)海洋水产增养殖与海洋渔业开发前景 海洋渔业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开展非常迅速,而其中海洋水产养殖开展最快。海水养殖与

21、增殖业曾经成为海洋渔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产品来源的最可靠和迅速的方式。几乎一切国家,包括小岛国和许多尚有海洋渔业资源未加利用的国家以及内陆或野生鱼类资源有限的国家都越来越注重海洋水产养殖的开展。海洋水产养殖是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平均每年增长10。据FAO统计,从1984年至1996年,水产养殖的产量从700 x104t:(价值100亿美圆)添加到0.23x108 t(价值360亿美圆),增长了两倍多。1984年养鱼场养殖的鱼仅占总消费量的8,而目前已到达20。 .二、海洋矿物资源的开发(一)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与储量 在地球上发现的百余种元素中,有80多种存在与海洋中。其中能

22、直接开发利用的有60多种。 近岸带,是人类向海洋索取矿物资源最早的地方,这里广泛分布着滨海砂是重要的建筑资料,其中也蕴含有丰富的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矿物。滨常见的矿物有金、铂、锡石、黑钨矿、铌钽铁矿、铬铁矿、钛铁矿、金红石、磁铁矿、锆石、红宝石、金刚石等。目前世界已探明的有工业价值的滨海矿有20多种。其中有些矿产种类在矿产储量表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砂矿是未来添加矿产储量的最大潜在资源之一。 . 二世界海底油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据估计,全世界石油有限储量约10 x108t,可采储量3000 x108t,其中海上可采储量约0 x108t 前已探明的海上石

23、油储量为400 x108t,天然气为30 x104m3 。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域从事海上石油开发,至今已发现数百个海底油气田,产石油超越9x108t,占世界石油产量的1/3。海洋天然气产量达4420多亿立方米。 从地域分布上看,世界海上油气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沿岸海域等几个地域。这些地域的油气资源总储量占全部海上探明储量的80。未探明的油气区主要集中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域、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 一海洋能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潜力 海洋能是指海洋的自然能量(动能、势能和热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度差能等。据科学

24、家研讨,海洋中潮汐能的实际储量约为30 x108kW,如全部用于发电,其年发电量为1.2x108kWh,相当于目前7个葛洲坝水电站的电力。对波浪能估算更高,全球海洋的波浪能总计可达700 x108kW,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约20 x108-30 x108kW,每年可发电90万亿kWh。海洋中沿一定方向运动的海流,也蕴藏有极为丰富的能量,估计大洋海流动能储量超越50 x108kW,其中可利用的约为108kW。除此之外,占地球外表71的海水,吸收并储存了约3/4的地球外表太阳辐射能。假设能使海水温度降低,这部分能量就可释放出来,粗略估算可达500 x108kW其中可利用的温差能约20 x108kW。

25、三、海洋能资源开发.(二)海洋潮汐能开发 潮汐能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海洋能资源。它是蕴藏在涨落的潮水中的海洋动能,潮差越大,其蕴藏的能量越高。我们知道,潮汐是海水在月亮和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通常情况下,大洋中的潮差仅为50cm,最大也只需90cm。但海洋中的潮差常因地形要素(如变浅变窄、海底摩擦等)以及海水同河水拥堵交汇等缘由而大大加强,最大者可达1819m左右,出如今北美的芬地湾。我国的钱塘大潮在澉浦附近最大潮差达8.9m。虽然潮汐景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只需潮差超越3m的地方才具有开发意义。全世界潮差超越3m的地方约有23处,主要分布在浅海港湾与河口处。

26、由于潮汐能集中分布于近岸地带,较之其他海洋能资源更便于开发利用。 .(三)海洋波能开发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包括口本、英国、美国、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挪威、中国等都在研讨波能发电,并提出了300多种不同的发电方案。1978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建成了一艘海浪发电船“海明号,1988年又建成发电功率为30 kW的固定式波浪发电站。1985年,挪威建成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波能发电站年发电量1200 x104kW.h,它的发电本钱每度仅为45美分,低于海岛上用柴油发电的本钱。目前,这种波能发电技术已进入国际市场,印尼、美国、葡萄牙等国都同挪威签署了建造波能发电站合同。 .四、海洋水及其化学资源开

27、发 海洋水资源及其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开发 .(一)海洋水资源及其开发1水的直接利用 海水直接利用是指用海水替代淡水作工业用水(主要包括冷却、水淬、洗涤、净化、除尘)、农业用水(主要包括海水养殖和海水灌溉)、商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主要包括冲厕、洗刷、消防、浴池、游泳等),缓解沿海地域淡水资源的短缺矛盾。目前,工业用水主要是冷却用水,其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为人们所普遍队同。许多沿海国家工业用水中的4050是海水,而且其规模和用途还在不断扩展。.2海水的淡化利用 海水淡化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迅速开展起来的,如今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重要工业部门。 全世界已建成的大型海水淡化厂主要有三种类型

28、:第一类是在沿海干旱地域建厂,如中东目前干旱缺水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那里的降雨量极少、沿岸有大面积的海域,他们利用当地廉价的石油燃料蒸馏海水,以处理缺水问题;第二类是在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和矿区建厂,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海面上的基韦斯特,北距大陆200km,即使经过管道输水,水费也很高昂,故采用淡化的方法就地处理;第三类是在沿海城市建厂,那里人口聚集、工厂集中,耗水量大,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 .(二)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开发 海水是个聚宝盆,海洋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各类溶解盐约48000 x1012t,其中仅氯化钠就有40 000 x1012t,镁1 800 x1012t,溴95x101

29、2t,钾500 x1012t,碘930 x108t,铀45x108t,还含有200 x104t的重水。按单位体积计,在每立方千米的海水中,约有0.27x108t氯化钠,320 x104t的氯化镁,220 x104t的碳酸镁和120 x104t的硫酸镁。假设能把海洋中的全部矿物提炼出来,可以装满从地球摆到太阳那么长的一列火车。但是,目前人类对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仅限于少数盐类和化合物,且开发数量亦是极其有限的。 食盐是人类最先从海水中提炼的化学物质。如今凡拥有海岸的国家几乎都能消费海盐。中国最多。.五、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海洋运输业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世界海运业开展现状.(一)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

30、 现代海洋空间开发是指为了开展消费和改善生活的需求,把海上、海中、海底和海岸带的空间用作交通、消费、贮藏、军事和文娱场所的海洋开发活动。海洋空间利用的有利条件是地价廉价,无需搬迁人口,这在地价昂贵的兴隆国家或开展中国家的兴隆地域尤为重要。海底隐蔽性好,可用于建造军事基地;海水中温度比较稳定,适宜于建造海底食品仓库,还可以贮藏危险品等。因此海洋空间开发具有宽广前景。现就海洋空间开发的主要领域做详细论述: .1海洋运输空间开发 海洋运输空间开发的传统领域是建造海港和开凿沟通海洋运输的运河。目前全世界已有海港3000多个。最著名的两条人工运河,一是在苏伊士地峡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另一条是南北美洲之间开

31、凿的巴拿马运河。 20世纪后半叶,海洋航运空间开发开场向多功能、立体化方向开展。.2海洋生活与消费空间开发 20世纪后半叶,海洋空间开发开场走向多功能、综合化开发方式。海上空间的开发不再仅限于航运空间的开发,而是加强了消费或生活空间的综合开发,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沿海城市经过填海造城的方式,来扩展城区范围。 利用海上空间进展海洋资源开发,从事海上消费性活动,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展。 在海上进展文娱性开发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从海滨游览胜地开发到海洋公园以及海底观光旅游开发等,充分利用了海洋对人类的综合性效力功能。.3贮藏和倾废空间开发 海洋贮藏基地是指在海中贮藏石油、矿石、粮食、核燃料等物资的

32、设备。 海洋不仅提供了浩大的空间资源,同时还有很大的环境自净才干。海洋倾废就是利用海洋所具有的这两方面特点,来处置各种渣滓。美国是最早利用海洋来处置渣滓的国家。目前,世界很多国家采用了海洋倾废,倾倒的废物已从疏浚物、下水道污泥开展到各种工业渣滓、城市生活渣滓、核废料等,在不少海区已呵斥了不同程度的海洋污染。此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结合国有关国际组织以及一些国家正在制定有关海洋倾废的立法,并加强了管理措施 。.(二)世界海运业开展现状 海洋运输是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传统领域,同时也是现代海洋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目前国际贸易运输量(以吨计)70左右和货运周转量(以吨公里计)的90以上都是

33、经过海洋航运完成的。 宏大的海上运输量依托强大的世界商船队的支持。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是世界商船队快速开展的时期,近年来,这种增长趋势有所减缓,在20世纪90年代最后几年里,其增长速度坚持在1.32.3,且逐年下降。世界商船队吨位增长趋缓的主要缘由在于:近年来世界商船队船舶平均运营寿命缩短,船龄普遍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现代船舶技术的迅速开展,新技术不断运用于船舶制造业,使得本可以继续营运但技术曾经陈旧的船只被频频挤出海运市场。出现了过剩的运输才干。.第三节、大陆架的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维护一、大陆架的生态经济意义 现代海洋的大陆架历经沧海桑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时而为陆地,时而为海洋

34、,经受了大陆与海洋的长期相互作用。大陆架的这种构成过程,加之其接近陆地,使之接受了大量的陆地河流带来的有机质。大陆架区域的海水较浅,光照充足,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居场所。由于大陆架区潮汐、海浪和海流的作用比较剧烈,使水层之间的垂直混合兴隆,底层海水不断更新,从而使海水上下水体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这里蕴育着宏大的海洋消费力。. 大陆架不仅是海洋生物的富集区,同时由于坡度平缓,因此有利于物质堆积。 大陆架的堆积盆地不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还伴有其他的堆积矿产,如海绿石、磷钙石、硫铁矿、钛铁矿等。 大陆架还是海底砂矿的产区。 大陆架资源丰富,开发便利,现已成为人类向海洋进军的第一个阵地。目前,几

35、乎一切的海洋开发活动都集中于大陆架区域,因此,这里也成为人类对海洋影响最为深化的区域。 .二、大陆架的开发与海岸带管理海上“圈地运动的兴起 大陆架制度确实立 海岸带管理 . (一)海上“圈地运动的兴起 1945年9月2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了。从1946年到1950年,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鲁、厄瓜多尔等国相继提出200海里领海管辖权范围的要求,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沿海国家扩展海洋管理范围、捍卫海洋资源权益的浪潮。 .(二)大陆架制度确实立 1982年第三次结合国海洋法会议,经过了(以下简称),对大陆架的界定做了重新修正,正式确立了大陆架制度。 中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其组成部分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海域大陆边缘的宽度差别较大,为平衡各国的利益,对大陆架的宽度做出进一步规定:地理上大陆架外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