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_第1页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_第2页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_第3页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_第4页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成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d.wd.wd.连镇铁路LZZQ-5标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GB128972006;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3?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方法?铁建设2007183号;4 ?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6158号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GB/T18314-2009;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标准?TB 10601-2009;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8?高速铁路设计标准?TB 10621-2014;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修订版;10高邮特大桥、路基等相关

2、图纸文件;11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12连镇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2、工程概况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江苏省南北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苏北连云港市,沿宁连高速公路引入淮安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苏中扬州市,跨长江后止于苏南镇江市,正线全长304.883km。连镇5标地处扬州境内,起讫里程为DK177+218.46-DK205+504.97,全长28.287km。其中,DK177+218.46-DK179+282.375为界首站和区间路基段,高邮特大桥DK179+282.375DK203+866.39全长24.584km。本标段桥梁占比87.85%。本

3、标段共有9联连续梁,1孔现浇简支箱梁,3座刚构-连续梁桥,桥梁其余局部采用721片32m和24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通过。一分部管段内包含路基和2座刚构-连续梁桥,二分部管段内包含5联连续梁,三分部管段内包含4联连续梁和1联刚构-连续梁桥。桥梁根基采用打入法PHC-800-130管桩根基和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采用1.0m、1.25m、1.5m、2.0m。桥梁墩身采用圆端形实心桥墩,桥台采用矩形桥台。涵洞孔径采用1.5-6.0m,采用圆涵、框架涵构造,兼顾排水、交通等功能。3、沉降观测的意义有碴轨道对桥梁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展了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

4、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展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展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构造物到达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预测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设计目标顺利实现。4、沉降观测的范围和内容1沉降观测范围:DK171+218.46-DK179+100段站场路基其中,DK177+527.15-DK177+604.85为子婴干渠中桥、DK178+713.15-DK178+846.85为龙翔大桥、DK179+100-DK179

5、+282.375段区间路基、路基段落内的涵洞、高邮特大桥的所有墩台及梁体。2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涵洞、桥梁的垂直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桥梁变形观测包括桥梁承台、墩身和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涵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自身及涵顶填土沉降观测。路基变形观测包括基面、地基、路桥过渡段和路基坡脚位移观测的沉降观测。5、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5.1沉降观测组织机构工程经理部成立沉降观测小组。由总工程师任组长,分部总工及测量负责人任副组长,分部测量人员为组员。组长:李振国副组长:潘红伟、林够、王际保、周峰、张旺、贺立宝。组员:盖西明、王帅、王晨、潘文、赵尔博、周强强、冯敏等。5.2职责分工小组组长:总体负责本区段的沉

6、降变形监测的领导和实施工作。 副组长:负责本区段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技术交底工作,组织、协调相关各分部沉降观测工作,收集、汇总各分部测量班的观测成果,并对有关数据的真实性进展检查;负责检查、指导各分部测量班按照沉降观测方案建设沉降观测网,并指导实施沉降观测;负责组织、联系有关单位对沉降观测进展评估。负责组织和落实本分部沉降观测人员、仪器的配备和实施,并对本分部沉降观测成果的真实性负责。负责本分部沉降观测的实施工作,对分部沉降观测人员进展指导,并对沉降观测成果的真实性负责;负责组织完成本标段监测网的布设,对本分部的监测网进展保护,对观测仪器进展维护、保养;负责本分部沉降观测对外的有关联系工作

7、。组员:按照有关标准、方案要求对本分部沉降观测点实施观测,对沉降观测数据的质量负直接责任。另外,路基、桥梁专业工程师要协助测量小组完成本分部沉降观测工作,及时向分部测量负责人提供有关沉降观测信息,包括现场各工序的施工情况、构造物有关强度信息,以便测量人员及时埋标和实施沉降观测。5.3观测人员资质各分部沉降观测人员按照不少于4名专业测量人员配置,沉降观测人员由工程部统一组织培训,所有沉降观测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前方可进展沉降观测工作。全体测量人员必须遵守有关规章、标准,认真、如实地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并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副组长对各分部的沉降观测工作进展检查、指导。各分部的沉降观测人员表如下:表

8、1 沉降观测责任分工表序号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责1张旺男30本科工程师测量负责人2王际保男30本科助工测量主管3王晨男26大专测工主测4赵尔博男21大专技术员主测5潘文男23专科测工主测6王帅男23专科测工主测7周强强男26大专测工主测8冯敏男21大专技术员主测9盖西明男25本科助工主测6、沉降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6.1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水准仪及标尺、GPS仪器、全站仪等的选用应符合表2、表3、表4中相应精度要求。1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见表2。表2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

9、差mm三等1.00.56.02沉降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表3 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监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三等国标二等1.00.300.60.8DS05或DS1型仪器,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表4 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测边中误差mm水平较观测测回数0.5级仪器1级仪器2级仪器三等6.04501.84.04693502.54.03467、沉降观测网设计7.1沉降观测网的建设沉降观测网由基准网和工作网组成。基准网由水准基点和工作

10、基点组成;工作网由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组成。高程系统采用与施工一致的高程系统,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7.2基准网的建设每段基准网一般由三个基准点和数目不等的工作基点组成。两相临基准网头尾相连,且头尾一般都有设计院提交的高程控制点。在进展基准网测量时,可同时引入设计高程,并同时对设计院的二等水准网进展复测。7.2.1基准点的建设基准网内的基准点以设计院提交的CPI、CPII控制桩点作为基准点。埋设标准按照?客运专线有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CPII桩标准执行。各基准点间距均为1000m左右,满足标准要求。7.2.2工作基点的建设工作基点沿线路前进方向按200m左右间距布设在施工便道右侧水

11、沟边上,为了保证工作基点的相对稳定,工作基点在2个墩的中间埋设,编号为工作基点+小里程墩编号。水准基点使用时首先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展一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展。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季度进展一次复测。工作基点应选在对比稳定的位置。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展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展修正。图7

12、.2.2-1 基准点标石埋设图7.2.3基准网的观测沉降观测网的建设方式是在全线二等精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深埋水准点及一般水准点的根基上,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点至满足沉降观测需要。基准网一般头尾都有设计院提交的二等水准点,基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线路往返观测,形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网。示意图如图一。图一观测自基准网开头的高程基准点开场,依次测量工作基点及中间的基准点,最后闭合至基准网的尾部高程基准点,头或尾没有水准点的基准网,按照闭合水准线路闭合至高程基准点。外业观测工作完成后,首先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展判定,然后分别以每个基准网为单位,利用稳定

13、的基准点对基准网进展严密平差,计算各点的高程值。观测中严格遵守表5、6、7所示标准:表5 二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水准测量等 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 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二等水准1.02.0644表6 二等级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二等因瓦DS1501.03.0下丝读数0.3DS0560表7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二等0.010.10.010.010

14、.10.1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2水准仪使用DS1级及其以上精度的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工程按标准要求在仪器中进展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展提示并进展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展。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15、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 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 或DS1级仪器,读记至0.05mm或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展,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展:A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B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注:对桥墩等非严格按一样路径进展的往返测水准路线,可按往测的次序技术要求进展返测,但在整个观测期应保

16、持一致,不得变化。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防止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6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展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到达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防止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防止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

17、一条直线。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防止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防止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9对于较宽的河、塘中的沉降测量,按照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展观测。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展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展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展。7.3变形监测工作的实施随着承台、墩柱的施工,变形监测工作陆续展开。实施变形监测工作时,以工作基点为基准,对观测点周期地进展单程测量。8、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18、8.1承台观测标的布置每个承台设置两个观测标,编号分别为XXX号墩观测标-1、XXX号墩观测标-2XXX为桥墩编号,其中XXX号墩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XXX号墩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观测标采用20mm不锈钢,标准弯钩形式,伸入承台50cm。8.2墩身观测标的布置当墩身高度大于14m含14m,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2个观测标;当墩身高度小于14m时,埋设1个墩台观测标。埋设位置取地面或常水位以上0.5m处。观测标采用14mm不锈钢螺栓,原那么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胸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2对,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胸墙两侧横桥向。埋设标准如以以下图:墩身观测

19、标大样图如下:8.3梁体观测标的布置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个梁场前3片梁进展徐变观测,以后每100片梁选测一片。移动模架施工的简支梁,对前6孔梁进展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验证到达设计要求后,可每10孔梁选择1孔梁设置观测标。其余现浇梁应逐跨观测。简支梁的1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现浇梁上的观测标,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附近设置,相邻跨墩顶观测点可共用。桥面系防水层等部位施工时,观测标志可转移到挡砟墙上。布置标准如以以下图:梁体徐变观测标埋设于梁顶面,高出梁面防水层及保护层20mm,对称设置。预制箱梁每30孔

20、梁在其中一孔上设置梁体徐变观测标。现浇简支箱梁逐孔设置。观测标采用20mm不锈钢,标准弯钩形式,伸入梁体30cm。8.4涵洞观测标的布置涵洞进出口两侧帽石应各设置1个沉降变形观测点。涵洞洞顶中心应设置一个沉降板。详见以以下图:8.5路基观测标的布置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基成形后应及时设置监测桩,路堤地段间距不大于50m设一个检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各设一个检测桩,共3个监测点。桥涵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应加密。监测桩采用现浇M10水泥砂浆,桩周0.15m;其中埋设直径20mm钢筋一根,埋置深度不小于0.3m。图8.5-1 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路堤基底沉降监测:每100m设一个检测

21、断面,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个沉降板。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应加密。每个沉降板由底座、=40mm的钢管测杆及保护测杆的=49mmPVC塑料管组成。随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填土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图8.5-2 沉降板埋设布置图松、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在两侧坡脚外约2m、8m处设位移观测桩,沿线路走向间距为50m;根据变形观测控制填土速率、记录填筑期及放置期的变形量。图8.5-3边桩大样图路堤地基变形监测示意图路堤与横向构造物连接处过渡段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应对路基沉降变形含地基和本体进展连续监测,并保证荷载稳定条件

22、下观测6个月后,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到达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最终确定轨道构造施工和铺轨时间,同时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9、沉降观测的实施桥梁沉降观测实施按照规定的频率,根据工作网与监测点对应关系中规定的工作基点,测量对应的桥墩上的沉降观测标。首次观测时每个往返测均进展两次读数。为了提高观测精度,观测时采用固定的仪器,前后视水准尺号固定。每次观测均按照固定的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观测线路除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的三个位置一般应接近一条直线。测量前对水准仪进展常规的i角检校,圆气泡检查等。为防止水准尺晃动,水准尺必须借助配备

23、的撑竿以稳定。测量前水准尺的圆水气泡必须居中。遇到风太大不能稳定水准尺时,应停顿观测作业。观测时要防止阳光直射。仪器脚架架设必须稳固,防止下沉。数字水准仪对震动较敏感,测量时避开震动源。测量读数前,必须准确调焦。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在观测期内,根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请设计院进展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展修正或采取相应的沉降控制措施。变形点每次按周期进展测量时,均以工作基点为基准。变形点首次测量应仔细设计观测路线,首次测量采用往返测量方式。在墩身观测标启用前,对承台观测标进展沉降观测。墩身观测标启用

24、后的第一次沉降观测时应分别观测承台和桥墩观测点,以便完成沉降值的连接和转换。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开场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视两次观测沉降量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当沉降量大于设计或标准允许值时,应立即停顿施工查找、分析原因。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按图1-1进展,梁体徐变水准观测按图1-2进展。图1-1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图1-2 梁体徐变观测水准路线桥梁墩台沉降变形应从墩台根基施工完成后进展观测。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展的,施工单位的桥梁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展

25、,不能影响桥梁施工质量。观测精度要求:桥涵根基沉降和梁体徐变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路基沉降观测实施1沉降板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2路肩沉降观测桩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路肩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3沉降观测要求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场,沉降观测也随即进展。预压地段按照相关要求在基床底层顶面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非预压地段

26、,此时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也未填筑,在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范围内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临时沉降观测桩的材质,埋置要求及观测标准与正式的沉降观测完全一样,待预压土卸载时,临时沉降观测桩随之撤除或废弃沉降板测杆随之降低,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铺设完成后,按照相关要求埋设正式的沉降观测桩,开场观测路基沉降。沉降板随着预压土的填筑而接高,随预压土的卸载而降低,观测连续进展,剖面沉降管和位移观测桩不受预压土的影响。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展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展,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

27、尽快妥善处理。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边桩位移及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当沉降量超限时,应及时通知工程部,并要求停顿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元件保护要求a.各工程工程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展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b.凡沉降板附近1m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c.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视观测断面的填筑。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

28、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工程部,并要求停顿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出现以下情况,应加密沉降变形观测频次,必要时制定专项观测方案进展监测:沉降发生突变。连续两次观测的沉降差大于4mm。地下水位变化、暴雨、地震、邻近施工等外部环境变化出现以下情况,可降消沉降变形观测频次:冬休期。填筑或堆载暂停超过10天。水平位移观测

29、频次应符合以下规定:填筑或堆载过程中,每天观测1次。填筑或堆载暂停期间,每2d观测1次,稳定后停顿观测。堆载或堆载完成后,每2d观测1次,稳定后停顿观测。4路基沉降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断面间距大于等于100m时,铁路工程路基、涵洞沉降变形水准观测路线宜按图2-1进展;观测断面间距小于100m时,可按图2-2进展:图2-1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图2-2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过渡段沉降观测实施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构造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桥涵两端的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展沉降观测。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

30、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构造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展。对线路不同下部根基构造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图2-3 路桥间过渡段观测断面设置示意图图2-4 路堤与横向构造物涵洞之间过渡段观测断面设置示意图沉降观测装置的具体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路堤和路堑分界处设置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9.1沉降观测的控制标准沉降观测基准网的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观测中严格执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GB 12897-2006有关规定。1桥涵沉降控制标准对于高速铁路桥梁根基的沉降控制,

31、墩台根基的沉降量应按恒载计算,其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以下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对于有砟桥面桥梁20mm。静定构造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对于有砟桥面桥梁5mm。2路基沉降标准:边桩水平位移小于5mm/天,竖向位移小于10mm/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小于10mm/天。沉降水准测量的重复精度不低于1mm,度数取位至0.1mm。9.2对沉降观测值的修正由于工作基点距离施工影响范围近,不能保证工作基点的稳定,因此,每隔3-6个月或施工工况发生较大变化后,需对变形监测网进展复测,并通过假设检验确定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并利用稳定的水准基点,对基准网进展平差,确保变形监测期内高程基准的统一。如果在两次

32、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有明显变形,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按时间内插法进展修正。具体做法如下:对发生明显变形的工作基点,设前后两期复测的时刻为T1和T2,实测工作基点的高程为H1和H2,对某一变形监测点i进展监测的时刻为T,实测高差为hiT,那么该变形监测点的实测高程HiT应按如下内差公式求得:9.3沉降观测的频率桥梁墩台的沉降观测频率按表8要求的时间间隔进展观测:表8 墩台沉降观测频率观测阶段观测期限观测频次平行观测频次备注墩台施工到一定高度1次1次设置观测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完成后1次完成后1次相应桥墩预制梁桥架梁前全程1次/月1次相应墩台预制梁架设全程架梁前后各1次架梁后1

33、次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1次/月1次上部构造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1次,荷载变化后前3天1次/天1次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首次通过前1次,首次通过后前3天1次/天,以后1次/周相应墩台桥梁主体工程完工轨道铺设前第13个月1次/周1次/月第46个月1次/2周2次6个月以后1次/月轨道铺设期间前后1次/轨道铺设完成后第1个月1次/2周/工后沉降长期观测第23个月1次/月/412个月1次/3月/12个月以后1次/6月/注:1、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构造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2、相应墩台为架梁引起荷载变化的墩台。表9 梁体徐变变形观测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梁体施工完成/设置

34、观测点预应力张拉期间/张拉前后各1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预应力张拉完成轨道铺设前张拉完成后第1天1次张拉完成后第3天1次张拉完成后第5天1次张拉完成后13月1次/周轨道铺设期间/铺设前后各1次轨道铺设完成后03个月1次/月剩余徐变变形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2个月以后1次/6个月注:同时记录构造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表10 涵洞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涵洞根基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观测点移至边墙两侧涵顶填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路基沉降观测按照三等垂直位移监测网的精度要求进展测量。路基填筑完成有不

35、少于6个月的观测期。表11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平行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1次/3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1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1次/9天堆载预压或路基填筑完成第13个月1次/周1次/3周第46个月1次/2周1次/月6个月以后1次/月1次/2月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首次通过前1次,首次通过后1次,以后1次/周。首次通过前1次,首次通过后1次,以后1次/3周。轨道板道床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1次第23个月1次/月1次3个月以后1次/3月/9.4沉降观测的本卷须知9.4.1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等,观测标位置应做醒

36、目标志等措施以保证观测标的长期功能及安全要求。9.4.2沉降观测应按照规定时间和频次要求严格执行,并定期复测防止沉降异常。9.4.3观测数据中应将各施工工况标识清楚,防止数据分析时造成误判,如桥墩完成、架梁、桥面恒载施工等。9.4.4加强对观测标的定期检查并严格落实,如出现观测标被敲击、挖橇、丧失等情况时应及时利用相临标志的最近一期高程值恢复。9.4.5有砟轨道铺设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观测频次,为有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9.4.6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展检验校正,并保存检验记录。9.4.7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顿。9.4.8沉降变形

37、观测实行“五固定原那么,即固定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固定人员、固定测量仪器、固定检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9.4.9桥梁根基施工完成后,即开场进展墩台沉降的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随基坑的回填停顿使用,转移至墩台。梁体徐变观测在梁体施工完成后开场布置测点,并在张拉预应力前进展首次观测。涵洞定填土沉降的观测应与路基沉降观测同步进展。10、沉降观测的资料整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以标段为单位按照时间要求提供文件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具体文件格式要求详见下节。观测数据处理文件:要求提供以下电子文件,每个月提交1次。其中观测手簿文件还需提供纸介质文件,每3月提交1次。= 1 * GB3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

38、据:= 2 * GB3控制点文件= 3 * GB3观测手簿文件= 4 * GB3高差文件= 5 * GB3平差文件= 6 * GB3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 7 * GB3平差计算文件= 8 * GB3平差成果文件成果输出文件:要求提供以下电子文件,每个月提交1次;提供纸介质文件,每1年提交1次,作为最终?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的组成局部。要求每次数据均从观测原点开场至提交时间。= 1 * GB3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2 * GB3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3 * GB3桥梁沉降观测记录表;= 4 * GB3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5

39、* GB3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6 * GB3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7 * GB3测点荷载时间沉降曲线与荷载时间沉降速率图。图10.1.1-1 荷载时间沉降图示意图10.1.2-2 荷载时间沉降速率图示意其它文件:= 1 * GB3断链表:施工单位以标段为单位提供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2 * GB3沉降设计值表:评估单位将观测值与设计值相差较大的观测点数据电子文件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提供沉降设计值表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工作基点复测报告:因牵涉区域沉降,问题复杂,报告的详细组成内容和要求在后面以补充规定形式另行下发。特殊问题报告:施工单

40、位提交观测过程中特殊问题报告。对观测过程中发生的沉降值异常、测点破坏后恢复等情况应及时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监理单位发现平行观测与施工单位观测存在较大差异时应及时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施工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与?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设计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分析报告?。评估阶段评估单位将区段评估报告以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提供建设单位;评估单位提供数据库电子文件给建设单位。10.1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10.1.1 数据传输要求有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其中电子文件表格要求采用EXCEL*.xls格

41、式,图形文件采用CAD(*.dwg)格式,报告采用WORD*.doc格式;纸介质文件要求相关单位签署盖章。10.1.2文件管理:图10.1.2-1文件管理示意图施工单位由测量队负责处理观测数据形成文件,逐级上报给工区和标段工程部,以标段为单位汇总后按时提供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施工单位提交文件夹执行以下命名规那么:一级文件夹以标段号命名,例如连镇铁路一标段,那么命名为:“一标段。二级文件夹以观测时间命名,如包含16年8月到16年9月的数据,那么命名为“1608-1609。三级文件夹以工区号命名,分别命名为:“一工区、二工区。四级文件夹以测量队命名,分别命名为:“一测队、二测队。五级文件夹按测量日

42、期命名,如2016年8月5日观测那么命名为2016-08-05;如当天有4台仪器观测数据需要处理,那么按2016-08-051、2016-08-052、2016-08-053、2016-08-054命名。五级文件夹内应包含电子水准仪的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和控制点高程文件,以及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观测手簿文件、高差文件、平差文件、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平差计算表文件、平差成果文件,说明文件。10.1.3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那么以“标段号-工区号-测队号-观测日期.后缀名的格式为准。例:一标段、2工区、2工程部在2016年10月12日进展的观测文件,文件名可命名为“1-2-2-2016-10-12

43、.dat或1-1-2-2016-10-12.gsi。 原始观测文件常见形式一种为Leica DNA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GSI格式的文件,另一种为Trimble Dini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DAT格式的文件,两种文件格式不同。后缀名根据仪器型号的不同由仪器自动生成,计算人员不得改变。10.1.4控制点文件命名规那么控制点文件名应与相应的观测文件名同,仅在后缀名上加以区分,控制点高程文件以.BM1为其后缀名。例:观测文件名为1-1-2-2016-10-12.dat或1-1-2-2016-10-12.gsi,其相应的控制点名应为1-1-2-2016-10-12.BM1。BM1文件的格式如下:点号

44、1,高程1点号2,高程2点号3,高程310.1.5其余文件命名规那么其余文件均根据原始观测文件与控制点文件进展计算得出,文件名均与观测文件名同名,根据不同文件的类型定义其不同的后缀名。观测手簿文件:1-1-2-2016-10-12.xls成果文件:1-1-2-2016-10-12.asdx10.1.6 说明测量时的天气情况,温度,另外对测量过程中发生的超限重测、测点破坏后恢复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要求以上文件以纯文本格式提供,详细要求见附件3。10.2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10.2.1 观测点编号观测点的编号是观测点的标识,简洁明了的反映该观测点所在里程、观测点的类型、观测点位置。为保证每个观测点的

45、编号均为全线唯一的,同时便于在电子水准仪中输入,测点编号采用以下格式:里程测点类型编码测点位置编号里程采用7位阿拉伯数字,前4位为公里标,后3位为百米标取整;测点类型编码采用1位英文字母;测点位置编号采用1位阿拉伯数字;测点编号共计九位。各种测点的测点类型编码及测点位置编号详见表10.2.1。表10.2.1测点类型英文字母编码及测点位置编号表测点类型测点类型编码测点位置及其对应的测点位置编号沉降板L中(1)、左(2)、右(3)基底与临时沉降板在属性表中区别观测桩G中(1)、左(2)、右(3)墩身观测标D左(1)、右(2)桥台观测标T左1(1)、右2(2)、左3(3)、右4(4)梁体徐变观测标X

46、左1(1)、右2(2)、左3(3)、右4(4)、左5(5)、右6(6)涵洞观测标H左1(1)、左2(2)、中3(3)、中4(4)、右5(5)、右6(6)例如:DK40+100.25断面的路基面左侧观测桩的测点编号为:0040100G1; DK500+315.23的桥墩右侧观测标的测点编号为:0500315D2。10.2.2桥梁墩台的测点均采用相应墩台的中心里程;涵洞采用中心里程;梁体采用跨中里程。10.2.3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在观测过程中,电子水准仪所有的点号均需要全名输入,不得有任何省略。10.2.4 转点输入所有转点均以“Z字母表示,不得以任何其他类型的点号代替。10.2.5观测点属性

47、信息表录入要求工程类型:路基、桥梁、涵洞、过渡段。测点的类型有:沉降观测桩、沉降板、深层沉降仪、位移边桩、剖面管、墩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测点位置:按照下表输入:表10.2.5-1 测点位置属性表测点类型可选的位置属性说明沉降板基底、路基面观测桩左、中、右墩(台)观测标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3、观测标4对于墩身:观测标1为左侧观测标,观测标2为右侧观测标。对于桥台设置四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在小里程左侧,观测标2设置在小里程右侧,观测标3设置在大里程左侧,观测标4设置在大里程右侧。梁体观测标左1、右2、左3、右4、左5、右6左1指小里程端左侧,右2指小里程端右侧,左3指中连续面

48、左侧,右4指中连续面右侧,左5指大里程端左侧,右6指大里程端右侧涵洞观测标左1、左2、中3、中4、右5、右6左1指线路左侧小里程的观测标、左2指线路左侧大里程的观测标,中1指线路中心小里程的观测标,中2指线路中心大里程的观测标,右1指线路右侧小里程的观测标,右2指线路右侧大里程的观测标;其他情况根据实际位置输入如剖面管可输入“基底、“基床底层顶面。距线路中心:输入测点位置到中线的距离,单位为m。左侧为负值,右侧为正值,中心为0。填挖高度:当观测点所在位置的工程类型为路基、涵洞、过渡段时,输入该测点处路基面的填挖高度,单位为m。观测点处基底处理的类型,各种工程类型的基底处理类型按下表填入:表10.2.5-2基底处理类型表工程类型可选的基底处理类型路基强夯、换填、排水固结、搅拌桩、旋喷桩、CFG桩网板、管桩网板桥梁明挖根基、嵌岩桩、摩擦桩其它根据实际的地基处理类型填写压缩层厚度:输入观测点处基底压缩层的厚度,单位为m。处理深度:输入观测点处基底处理的深度,对于换填输入换填厚度、路基桩基输入桩长、桥梁桩基输入桩长,单位为m。工程名称:输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