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JTG∕T E03-2021 重庆市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1页
CQJTG∕T E03-2021 重庆市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2页
CQJTG∕T E03-2021 重庆市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3页
CQJTG∕T E03-2021 重庆市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4页
CQJTG∕T E03-2021 重庆市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QJTG *-*) II渝交规发202153号附件 CQJTG 重庆市交通行业推荐性标准 CQJTG/T *-* E03-2021 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Quality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Bridges(总校稿)*-*-*2021-08-01发布 *-*-*2021-09-01实施 重庆市交通局发布重庆市交通行业推荐性标准 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Quality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Prestre

2、sse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BridgesCQJTG/T *-*E03-2021编制主编单位:重庆市交通规划和技术发展中心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铁发双合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重庆特盾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工程质量监督支队批准部门:重庆市交通局实施日期:*2021年*9月*1日重庆市交通局公 告关于公布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QJTG *-*)公告现公布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QJTG *-*),作为公路工程地方行业标准,自*年*月*日起实施。*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QJTG *-*) 目 次 前 言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3、根据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下达 2018年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渝交科【2018】23)要求受重庆市交通局委托,由重庆市交通规划和技术发展中心、重庆交通大学联合相关单位承担重庆市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修编工作。作为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CQJTG/T F81-2009)的修订标准,本规范修编组对十余年来我国公路桥梁预应力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基础上,结合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最新研究实践以及重庆市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实际情况,参考、借鉴广西、云南、重庆等地公路、市政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征求建设、设计、施

4、工等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相对于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CQJTG/T F81-2009),本规范在体系、内容等方面做了较大的修改与扩充,增加了“基本规定”等内容,删除了索力及先张法施工内容。为了便于使用,由原7章1附录变为9章6附录。其中:“总则”中增加智能化、信息化施工要求。“术语与符号”中对相关术语表述进行了修订。“基本规定”为增加内容,重点对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做出了规定。“材料、器具及设备技术要求”中增加精轧螺纹钢筋满足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 20065)的规定;增加预应力筋、锚具与夹具、连接器、预应力管道进场验收检测数量、检测项目以

5、及预应力张拉设备、孔道压浆设备、孔道压浆材料的预应力施工进场验收技术要求等。“预应力管道安装”中增加了预应力管道安装的具体要求,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预应力筋制作”作为专门章节,强化穿束前的预应力筋制作质量要求。“预应力筋与锚具安装”作为专门章节,加强了预应力筋与锚具安装精度要求。“预应力张拉”作为专门章节,对预应力张拉及测控提出了要求。“孔道压浆及封锚”作为专门章节,对压浆和封锚质量做出了规定。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关意见,函告本规范日常管理组,联系人:赵汗清(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兴路58号,邮编:400060,传真电子邮箱:cq857755

6、73),以便再次修订时研用。编 制 单 位: 重庆市交通规划和技术发展中心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铁发双合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重庆特盾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工程质量监督支队主要起草人员:沈小俊、邬刚柔、刘俊强、赵汗清、王继成、樊小斌、黄丹、向中富、张福建、王向平、甯家成、谢应爽、陈强、周玉林、吴进良、张福江、张鑫、徐丹江、何伟、段刚、胡星、董弥偲目 次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74125764 1 总则 PAGEREF _Toc74125764 h 1 HYPERLINK l _Toc74125765 2 术语与符号 PAGEREF _T

7、oc74125765 h 2 HYPERLINK l _Toc74125766 2.1 术语 PAGEREF _Toc74125766 h 2 HYPERLINK l _Toc74125767 2.2 符号 PAGEREF _Toc74125767 h 3 HYPERLINK l _Toc74125768 3 基本规定 PAGEREF _Toc74125768 h 4 HYPERLINK l _Toc74125769 3.1 一般要求 PAGEREF _Toc74125769 h 4 HYPERLINK l _Toc74125770 3.2 检验与验收 PAGEREF _Toc74125770

8、 h 4 HYPERLINK l _Toc74125771 3.3 内业资料 PAGEREF _Toc74125771 h 5 HYPERLINK l _Toc74125772 3.4 现场施工 PAGEREF _Toc74125772 h 6 HYPERLINK l _Toc74125773 4 材料、器具及设备技术要求 PAGEREF _Toc74125773 h 8 HYPERLINK l _Toc74125774 4.1 预应力筋 PAGEREF _Toc74125774 h 8 HYPERLINK l _Toc74125775 4.2 预应力管道 PAGEREF _Toc741257

9、75 h 8 HYPERLINK l _Toc74125776 4.3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锚垫板及螺旋筋 PAGEREF _Toc74125776 h 9 HYPERLINK l _Toc74125777 4.4 孔道压浆材料 PAGEREF _Toc74125777 h 10 HYPERLINK l _Toc74125778 4.5 预应力张拉设备 PAGEREF _Toc74125778 h 10 HYPERLINK l _Toc74125779 4.6 孔道压浆设备 PAGEREF _Toc74125779 h 11 HYPERLINK l _Toc74125780 5 预应力管道安装

10、 PAGEREF _Toc74125780 h 12 HYPERLINK l _Toc74125781 5.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74125781 h 12 HYPERLINK l _Toc74125782 5.2 管道安装 PAGEREF _Toc74125782 h 12 HYPERLINK l _Toc74125783 6 预应力筋制作 PAGEREF _Toc74125783 h 14 HYPERLINK l _Toc74125784 6.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74125784 h 14 HYPERLINK l _Toc74125785 6.2 下料与制

11、作 PAGEREF _Toc74125785 h 14 HYPERLINK l _Toc74125786 7 预应力筋与锚具安装 PAGEREF _Toc74125786 h 16 HYPERLINK l _Toc74125787 7.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74125787 h 16 HYPERLINK l _Toc74125788 7.2 预应力筋安装 PAGEREF _Toc74125788 h 16 HYPERLINK l _Toc74125789 7.3 锚具安装 PAGEREF _Toc74125789 h 16 HYPERLINK l _Toc74125790 8

12、预应力张拉 PAGEREF _Toc74125790 h 18 HYPERLINK l _Toc74125791 8.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74125791 h 18 HYPERLINK l _Toc74125792 8.2 张拉施工 PAGEREF _Toc74125792 h 18 HYPERLINK l _Toc74125793 9 孔道压浆及封锚 PAGEREF _Toc74125793 h 21 HYPERLINK l _Toc74125794 9.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74125794 h 21 HYPERLINK l _Toc74125795 9.

13、2 孔道压浆 PAGEREF _Toc74125795 h 21 HYPERLINK l _Toc74125796 9.3 封锚 PAGEREF _Toc74125796 h 21 HYPERLINK l _Toc74125797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PAGEREF _Toc74125797 h 23 HYPERLINK l _Toc74125798 附录A 锚具综合试验 PAGEREF _Toc74125798 h 24 HYPERLINK l _Toc74125799 附录B 张拉设备验收方法 PAGEREF _Toc74125799 h 25 HYPERLINK l _Toc741258

14、00 附录C 预应力施工记录表 PAGEREF _Toc74125800 h 28 HYPERLINK l _Toc74125801 附录D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 PAGEREF _Toc74125801 h 30 HYPERLINK l _Toc74125802 附录E 锚下有效预应力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PAGEREF _Toc74125802 h 33 HYPERLINK l _Toc74125803 附录F 孔道压浆密实度检测方法 PAGEREF _Toc74125803 h 34 总则 1 总则1.0.1 为提高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水平,统一施工验收标准,保障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1.0

15、.2 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1.0.3 桥梁预应力张拉与孔道压浆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数控设备。1.0.4 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除符合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定。 术语与符号 2 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锚具 anchorage用于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结构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2.1.2 工具锚 tool anchorage建立或保持预应力筋预应力的临时性锚固装置。2.1.3 连接器 coupler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2.1.4 预应力筋 prestressing tendon用于建立预加应力的单根或成束的预应力钢材等受拉元

16、件。2.1.5 锚垫板 bearing plate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承受预加力并将其传递给结构的锚具部分。2.1.6 螺旋筋 spiral reinforcement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置于锚固区中与锚垫板配合使用,用以提高锚固区混凝土抗裂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的锚具部分。2.1.7 锚固区 anchorage zone通过锚具和锚垫板将预加力传递给混凝土结构的局部区域。2.1.8 预应力体系 prestressing system预应力结构中包含的预应力筋、波纹管、锚具、连接器、锚垫板、螺旋筋等材料、半成品、成品。2.1.9 锚具综合试验 comprehensive anchorage t

17、est锚具静载试验、锚具内缩量试验、锚固端摩阻损失试验和张拉锚固工艺试验的总称。2.1.10 张拉应力 tensioning stress张拉预应力筋时张拉设备显示的总张拉力除以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得到的应力值。2.1.11 张拉控制应力 tensioning control stress张拉预应力筋时,以张拉时锚下有效预应力值为控制目标确定的张拉应力。对于后张预应力体系,是指张拉时未计入锚口摩阻损失的锚下应力。2.1.12 锚下有效预应力 effective prestress under anchorage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张拉控制应力扣除锚具变形损失、预应力筋回缩损失等损失后的锚下留存应力

18、。2.1.13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 effective prestress check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及其不均匀度进行的检测评定。2.1.14 锚下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 unevenness of effective prestress in a tendon同一束预应力筋中单根钢绞线锚下有效预应力最大值、最小值的偏差程度。2.1.15 锚下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 unevenness of effective prestress in a cross section同一断面上同规格预应力束锚下有效预应力最大值、最小值的偏差程度。2.1.16 反拉法 single-

19、strand tensioning method for an anchored tendon在整束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对其单根钢绞线预应力进行检测的张拉方法。2.2 符号a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预应力筋的总应变;con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值;max预应力筋最大张拉控制应力值;pk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值;Ap 预应力筋截面面积;eff锚下有效预应力;n0 克服锚圈口摩阻力的超张拉系数。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QJTG *-*) 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3.1 一般要求3.1.1 桥梁预应力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3.1

20、.2 预应力施工人员应接受上岗培训并考核合格。3.1.3 应对预应力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跟踪控制,并实行首件制。条文说明:首件制主要用于检验施工工艺及实体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当存在问题时,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为预应力批次性施工提供依据。3.2 检验与验收3.2.1 预应力体系所采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按规定进行检验,并经监理工程师平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3.2.2 预应力施工使用的仪器、设备在进场前和使用过程中应按规定进行检验、校准或标定。3.2.3 预应力施工各工序均应进行质量验收。张拉及压浆工序应保留过程影像资料。质量验收单元划分应符合表3.2.3规定:表3.2.3 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单元划

21、分序号施工过程单元划分1安装管道安装:管道几何状态,定位钢筋及其间距,管道接头,压浆孔、排气孔等与波纹管连接处的各类接头密封性等。预应力筋制作安装:钢束梳编、牵引设施等。锚固体系安装:锚板、锚垫板、定位钢筋布置几何状态;锚下螺旋筋(加强钢筋网)间距和数量;锚具与普通钢筋干扰交叉处理等。2张拉张拉力,伸长量3压浆压浆密实情况4封锚封锚质量3.2.4 预应力施工各工序检验应全部合格。3.2.5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达到合格要求,并应有完整的施工操作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3.2.6 分项工程质量合格需满足下列要求:1 所含检验批均验收合格;2 所含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和影像资料完整。3.2.7 对不符合设

22、计及规范要求的项目,应按照设计认可的整改或补强方案,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整改合格后再进行验收。整改后验收仍不合格时应做返工处理。3.3 内业资料3.3.1 预应力筋进场检验资料应包括质量保证书、包装、标志、规格等质量证明资料,以及预应力筋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等检验资料。3.3.2 锚具、夹具、连接器、锚垫板及螺旋筋进场质量证明资料应包括产品质量保证书、产品技术手册、锚固区传力性能型式检验报告、锚口摩阻损失试验报告,以及外观、硬度、静载锚固性能、锚板强度、内缩量、周期荷载性能(有抗震要求的构件)、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等检验资料。3.3.3 预应力管道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或

23、检验报告等资料。3.3.4 预应力孔道压浆料进场时应有施工单位进行的压浆浆液试验室试配、生产配合比验证和监理单位平行验证试验等资料。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浆液时应有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或检验报告资料。3.3.5 预应力张拉、压浆等预应力施工人员档案资料应包括培训考核、技术与安全交底记录等。3.3.6 预应力张拉、压浆记录应及时、真实、完整,按照附录C表格形式记录。过程影像资料应真实完备。 3.4 现场施工3.4.1 预应力筋进场后应室内存放,并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确无条件需短期存放在室外时应支垫并遮盖,防止雨露和各种腐蚀性介质对其产生不利影响。3.4.2 锚具

24、、夹具、连接器、锚垫板及螺旋筋应配套使用并分类存放,应避免锈蚀、污染与损伤。3.4.3 波纹管应室内存放,远离热源及油污和化学品污染源,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确无条件需短期存放在室外时应支垫并遮盖。3.4.4 压浆料和压浆剂应存放于室内,并应支垫防潮。专用压浆料、专用压浆剂、水泥应当分开存放,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并应有明显标志。3.4.5 张拉、压浆工艺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张拉、压浆工艺参数应由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置、复核;2 经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确认后方可进行张拉、压浆施工;3 张拉千斤顶装配就位后,应检查确认千斤顶、限位板、锚板、锚垫板相互之间的密贴程度,并应按照附录C

25、表格形式记录。3.4.6 成束预应力筋应采用多根钢绞线(或钢丝)编束后整体穿入孔道中,整体穿束时,束的前端应设置穿束网套或专用牵引头。确需采用逐根钢绞线(或钢丝)穿束时,应保证钢绞线(或钢丝)在孔道内不发生相互缠绕。3.4.7 预应力筋安装至压浆间隔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空气湿度大于70%时或空气中含盐分时,安装至压浆间隔时间不得超过7天;空气湿度为40%70%时,安装至压浆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5天;空气湿度小于40%时,安装至压浆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0天;2 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防锈蚀或其他防腐蚀措施。3.4.8 预应力管道空间线形及位置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3.4.9 预应力张拉时,结构或

26、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或龄期)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80%;2 混凝土弹性模量应不低于28d弹性模量的80%;3 通过混凝土龄期间接控制弹性模量并采用自然养生时,夏季龄期应不少于5天,冬季龄期应不少于7天。3.4.10 预应力张拉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张拉设备应与锚具产品配套使用,并应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及标定;2 夹片式锚具的限位板与工作锚、工具锚、锚垫板及螺旋筋应为同一生产厂的配套产品。限位板的凹槽深度与钢绞线实际直径应匹配;3 张拉用的千斤顶与压力表、传感器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标定应在经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标定

27、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3.4.11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应在施加预应力并进行孔道压浆后移梁。确需在移梁后压浆的,应满足下列要求:1 从预制台座上移出梁、板仅限一次;2 移梁范围必须限制在预制场内的存放区域;3 移梁过程中不得对梁、板产生任何冲击和碰撞。3.4.12 移动混凝土构件时浆液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浆液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90%。3.4.13 预应力构件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存放支点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支点处应采用垫木或其他适宜的材料进行支承;2 构件应根据安装需要编号存放;3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存放时间不宜

28、超过3个月。3.4.14 竖向、横向预应力张拉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做要求时,后期3个节段施工期内应进行竖向预应力张拉,横向预应力张拉滞后于竖向预应力张拉不应超过1个节段。3.4.15 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工艺及锚具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材料、器具及设备技术要求 4 材料、器具及设备技术要求4.1 预应力筋4.1.1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采用的钢丝、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筋等的质量及性能应符合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 20065)的规定。4.1.2 预应力筋进场时,应对其质量证明文件、包装、

29、标志和规格数量、直径等进行检查,并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4.1.3 分批检验时,钢丝、钢绞线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精轧螺纹钢筋每批重量不得大于100t。4.1.4 钢丝表面不得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及油污;回火成品表面允许有回火颜色;表面不得有可见的锈蚀麻坑。4.1.5 钢绞线表面不得带有降低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润滑剂、油渍等物质;表面不得有可见的锈蚀麻坑。4.1.6 钢铰线应与所使用的夹片进行匹配性静载试验。条文说明:不同厂家环氧涂层厚度不同,夹片也不同,需要进行匹配性静载试验,防止滑丝。4.1.7 精轧螺纹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机械损伤。4.1.8 无粘结预应力筋

30、护套表面应光滑、无裂缝、无凹陷、无可见钢绞线轮廓、无气孔、无机械损伤。4.2 预应力管道4.2.1 塑料波纹管应符合现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的规定,金属波纹管应符合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T 225)的规定。4.2.2 预应力管道进场时,应对其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进行检验,并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4.2.3 预应力管道应按批验收。金属波纹管每批应由同一批次钢带所制造的金属波纹管组成,每批数量不得超过50000m。塑料波纹管每批应由同一配方、同一生产工艺、同设备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组成,每批数量不得超过10000m。4.2.4 塑料波纹管外观应光滑

31、,色泽应均匀,内外壁不得有隔体破裂、气泡、空洞、硬块及影响使用的划伤。4.2.5 塑料波纹管的环刚度、厚度、局部横向荷载、纵向荷载、柔韧性、抗冲击性、拉伸性能、抗拔力等应符合现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的规定,规格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4.2.6 金属波纹管外观应清洁,内外表面无油污,无引起锈蚀的附着物,无孔洞和有害褶皱,咬口无开裂、无脱口。4.2.7 金属波纹管的抗外荷载性能、抗渗漏性能等应符合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T 225)的规定,规格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4.2.8 应按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的规定进行孔道摩阻损失测试。4

32、.3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锚垫板及螺旋筋4.3.1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连接器、锚垫板及螺旋筋的基本性能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T/T 329)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的规定。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应配备成套的密封罩及压浆嘴。4.3.2 锚具、夹具、连接器、锚垫板及螺旋筋进场时,应对其质量证明文件、型号、规格数量及适用的预应力筋品种、规格和强度等级等进行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的规定。4.3.3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批次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锚具应以不超过2000套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夹

33、具应以不超过500套为一个验收批。4.3.4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表面不得有裂纹、污染、锈蚀等缺陷。4.3.5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硬度应符合产品行业标准要求。4.3.6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 锚具的锚口摩阻损失率不得大于6%;2 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及放松钢绞线的要求;3 夹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松锚和安全的重复使用性能。4.3.7 大桥、特大桥或设计有要求的桥梁应进行锚具综合试验,并按附录A执行。4.4 孔道压浆材料4.4.1 孔道压浆材料应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4.4.2 压浆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应采用性能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低碱硅

34、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2 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不得含有氯盐、亚硝酸盐或其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成分。减水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且应满足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中高效减水剂一等品的要求,其减水率应不小于20%;3 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级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或硅粉;4 水不应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每升水中不得含有350mg以上的氯化物离子或任何一种其他有机物,宜采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清洁饮用水;5 膨胀剂宜采用钙矾石系或复合型膨胀剂,不得采用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或总碱量0.75%以上的高碱膨胀剂;6 压浆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应不超过胶凝材料

35、总量的0.06%,比表面积应大于350m2/kg,三氯化硫含量应不超过6.0%。4.4.3 专用压浆料与专用压浆剂原材料及其浆液性能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的规定。4.5 预应力张拉设备4.5.1 预应力张拉设备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且其力值精度应为1.5%,同步控制精度应为2%。4.5.2 张拉千斤顶的额定张拉力宜为所需张拉力的1.5倍,并不得小于1.2倍。4.5.3 压力表应与千斤顶配套使用,压力表应选用防振型产品,其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2.0倍,标定精度应不低于1.0级。4.5.4 压力表、油压传感器必须和泵站系统配套整体标定,压力传感器可单独标定,张拉

36、过程中应满足标定时的安装条件。4.5.5 张拉设备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标定:1 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2 张拉次数超过300次;3 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情况;4 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4.5.6 采用测力传感器测量张拉力时,正常使用的测力传感器应按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每年送检一次,使用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应及时重新标定。4.5.7 施加预应力时宜采用数控设备对各项张拉数据进行采集。4.6 孔道压浆设备4.6.1 搅拌机的转速不应低于1000r/min,搅拌叶的形状应与转速匹配,其叶片的线速度不宜小于10m/s,最高线速度宜限制在20m/s以内,且应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

37、求。4.6.2 压浆机宜采用活塞式可连续作业的压浆泵,其压力表的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1MPa,最大量程应使实际工作压力在25%75%的量程范围内。不得采用风压式压浆泵进行孔道压浆。4.6.3 用于临时储存浆液的储料罐应具有搅拌功能,且应设置网格尺寸不大于3mm的过滤网。4.6.4 真空辅助压浆工艺中采用的真空泵应能达到0.1MPa的负压力。 预应力管道安装 5 预应力管道安装5.1 一般规定5.1.1 管道安装时应对端口进行保护。5.1.2 在管道周围焊接作业时,应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5.1.3 管道不得有折角。5.2 管道安装5.2.1 管道定位钢筋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管管道应不大于

38、1.0m;2 波纹管道应不大于0.7m;3 曲线管道和扁平波纹管应不大于0.5m。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尺量。5.2.2 管道的接头应布置在直线段,并应采用直径大一个规格的同类管道作为接头套管,其总长度宜为被连接管道内径的57倍。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尺量。5.2.3 预应力管道安装时,其类别、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验收记录。5.2.4 后张预应力管道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4的规定。表5.2.4 后张预应力管道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频率和方法管道坐标梁长方向30尺量:每构件抽查30%的管道,每个曲线段测

39、3个点,直线度每10m测一个点,锚固点及连接点全部测梁宽方向10梁高方向10管道间距同排10尺量:每构件抽查30%的管道,测2个断面上下层105.2.5 安装管道时,应去掉端头毛刺、卷边和折角,应保证管道直线段平顺、曲线段圆滑、管壁无破损、接头处有可靠的密封措施。定位后的管道端头轴心线应与锚垫板垂直。管道各断面应定位准确、安装牢固可靠。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尺量。5.2.6 压浆管、排气孔与排水孔应符合下列要求:1 管道安装时应根据压浆需要设置压浆管和排气管。压浆管和排气管应采用管道配套产品;2 在管道凸曲线顶部应设置排气孔,并应根据需要在管道凹曲线底部设置排水孔;3 压浆管、排气管

40、和排水管内径应不小于20mm,并应与管道有可靠连接。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预应力筋制作 6 预应力筋制作6.1 一般规定6.1.1 预应力筋的制作应在钢筋加工工厂(场)进行。钢绞线、钢丝束中的每根钢丝均不得有接头或弯折。6.1.2 钢丝、钢绞线及精轧螺纹钢筋严禁采用电弧切割或气割。6.1.3 预应力筋制作验收合格后应悬挂标识牌。6.2 下料与制作6.2.1 钢丝下料及镦头应满足下列要求:1 镦头的头型直径不应小于钢丝直径的1.5倍,高度不应小于钢丝直径;2 镦头不应出现横向裂纹;3 当钢丝束两端均采用锚具锚固时,同一束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

41、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2mm。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尺量。6.2.2 预应力筋下料完毕后,应用梳板或相应锚具梳束、编束,逐根理顺,绑扎成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得出现相互缠绕;2 不得用电弧将预应力筋焊接成束;3 绑扎间距不得大于1.5m。对用连接器接长的预应力筋束以及贯穿式长束,绑扎间距不得大于1.0m。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尺量。6.2.3 制作预应力筋时,应对整束和束中各单根钢绞线进行编号标识,每根钢绞线编号应通长一致,并与梳束板(锚具)各孔编号对应,编号完毕应对编号标识进行可靠保护。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

42、。 预应力筋与锚具安装 7 预应力筋与锚具安装7.1 一般规定7.1.1 预应力筋及其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安装时,其类别、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7.1.2 利用螺母锚固的支承式锚具,安装前应逐个检查螺纹的配合情况;大直径螺纹的表面宜涂润滑油脂。7.1.3 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应对管道及外露的预应力筋实施保护。7.1.4 锚垫板应与锚口处预应力筋轴线垂直。7.1.5 当普通钢筋与预应力筋锚具位置发生冲突时,可对普通钢筋做适当调整。除非设计许可,不得切断普通钢筋。7.2 预应力筋安装7.2.1 预应力筋应梳编整束穿入。穿束时可前后拖动,但不得扭转。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7.

43、2.2 后张预应力筋外露长度应满足张拉施工操作需要。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尺量。7.3 锚具安装7.3.1 挤压锚具挤压后预应力筋应露出挤压套筒2mm5mm。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尺量。7.3.2 穿束前应检查锚垫板是否有安装歪斜、喇叭口是否有漏浆、波纹管是否伸入锚垫板过长,钢绞线扩散角是否有受限等情况,存在问题的应进行整改。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 预应力张拉 8 预应力张拉8.1 一般规定8.1.1 预应力张拉前应对锚固区混凝土及锚垫板进行外观检查。8.1.2 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出现滑丝、断丝、夹片破裂、锚垫板变位或破裂、千斤顶漏油、压力表不回零等问题时,应停止张拉,待查明原

44、因并整改后方可继续施工。8.1.3 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或锚固后不得敲击或震动锚具。8.1.4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应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8.1.5 预应力张拉应针对应力和伸长值进行双控。条文说明: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为量测的伸长值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推算伸长值一般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同时还应考虑张拉过程中千斤顶的工作长度和工具夹片回缩值影响。8.1.6 预应力首件张拉时宜通过压力传感器对不少于3束预应力筋的锚下预应力进行验证。张拉系统应在调校合格后方可用于后续施工。8.2 张拉施工8.2.1 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和张拉程序应

45、符合设计要求;2 需要超张拉时,张拉应力可比设计规定的张拉控制应力提高5;需计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应计入测定或厂家给定的损失值。任何情况下张拉应力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应力。条文说明:对于后张法结构或构件,设计通常会给出锚下的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如果要实施超张拉或计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就需要对其最大张拉应力进行限制。8.2.2 施加预应力时,预应力筋、锚具、千斤顶应位于同一轴线上,张拉持荷时间应满足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的规定。8.2.3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0,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8.2.4 初应力0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应力筋长度30

46、m以下时,0宜取10%15%的张拉控制应力;2 预应力筋长度3060m时,0宜取15%20%的张拉控制应力;3 预应力筋长度大于60m时,0宜取20%25%的张拉控制应力作为初应力;4 预应力筋长度超过100m时,0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8.2.5 当采用两台以上千斤顶实施对称和两端张拉时,各千斤顶之间张拉力的允许同步误差应控制在2%以内。张拉至张拉控制应力时,应保证千斤顶具有足够的持荷时间,达到张拉控制应力的精度宜为1.5%。8.2.6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宜在24小时内完成锚下有效预应力抽检。检测数量:检测数量按总束数的3%5%执行。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可按附录D执行。8.2.7 锚下有效预应力

47、及其不均匀度应符合表8.2.7的规定。表8.2.7 锚下有效预应力及其不均匀度的控制要求项目允许偏差(%)检测方法锚下有效预应力5附录D附录E锚下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5锚下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2条文说明: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系针对计入结构弹性压缩后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测试计算获得的。8.2.8 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出现断丝、滑丝时应对预应力筋进行更换。对于不可更换的预应力筋张拉中出现的断丝、滑丝控制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的规定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8.2.9 预应力张拉锚固后,锚具夹片顶面错位不得大于2mm,且外露长度不得大于4mm。检验

48、数量:全数。检验方法:游标卡尺量测。8.2.10 切割预应力筋多余部分应在预应力张拉锚固确认合格后进行,切割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30mm。严禁使用电弧切割或气割。检验数量:检查预应力筋总数的10%,且不少于5束。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孔道压浆及封锚 9 孔道压浆及封锚9.1 一般规定9.1.1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应及时进行压浆,且应在锚固后48小时内完成。9.1.2 在压浆前应采用压浆罩或其他措施对锚头进行封闭,并应对孔道进行清洁、湿润、清除有害物质、吹出孔内积水。9.1.3 在环境温度低于5的情况下压浆时,应对构件采取保温措施,并应按冬期施工的要求

49、处理,浆体中可适量掺用引气剂,但不得掺用防冻剂。9.2 孔道压浆9.2.1 浆液28天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浆液的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50MPa。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检查浆液配合比报告、抗压强度报告。9.2.2 浆液自拌制至孔道稳压结束的时间不得超过浆液的初凝时间。压浆时排气孔和排水孔有浆液溢出后方可封闭,并应稳压不得短于5min。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孔道压浆施工记录。9.2.3 孔道内浆液充盈度应大于100%。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目测,根据压入浆液体积与理论体积计算。9.3 封锚9.3.1 封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表面凿毛应符合要求;2 封

50、锚混凝土应密实并与周围混凝土粘结牢固;3 锚固区预应力筋端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4 处于易受腐蚀环境时,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 3310)的规定;5 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相应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抗压强度报告。9.3.2 封锚混凝土内应配置钢筋网,并应与梁体上预留的钢筋绑扎牢固。检验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9.3.3 孔道压浆应全部包裹预应力筋。压浆密实度不应低于90%。检查数量:检查数量按总束数的3%5%执行。检查

51、方法:凿孔检查或附录F的无损检测方法。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1 本规范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 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1)在标准总则中表述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在标准条文及其

52、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表述为“应符合()的有关规定”;3)当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范第章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或“应按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锚具综合试验 附录A 锚具综合试验A.0.1 锚具综合试验包括静载试验、锚具内缩量试验、锚固端摩阻损失试验和张拉锚固工艺试验等,并应符合现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等相关标准的规定,锚具综合试验台示意图如图A.0.1:图A.0.1 预应力锚具综合试验台示意图A.0.2 试验程序:安装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重复张拉组装

53、件5次,每次张拉分4级进行并含临时锚固1次、退锚放松预应力筋1次。 张拉设备验收方法 附录B 张拉设备验收方法B.0.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张拉设备的主要性能要求、检测方法等内容。B.0.2 验收准备试验梁或反力架、测力传感器、游标卡尺。B.0.3 技术要求1 液压性能1)空载情况下,系统起动压力不应大于额定压力的2%。2)在额定压力下,当采用压降法测量千斤顶内泄漏量时,5min内压降值不应大于额定压力的3%;当采用沉降法测量千斤顶内泄漏量时,10min内活塞回缩量不应大于0.5mm。3)在进行空载、满载试验以及换向退顶时,千斤顶、液压阀、传感器等液压系统不能有外泄漏,且不应有振动、异响、升温等

54、异常现象。2 位移精度空载情况下,千斤顶从零位运行到最大行程,设置多个停顿点,分别记录各个停顿点张拉仪和油标卡尺测量的数据。反复进行3次,位移精度应满足1.0%。3 压力精度及稳定性1)把千斤顶安装在带标准测力传感器的反力架上(图B.0.3-1),分级加载到额定压力,分别记录各个停顿点中张拉仪和压力显示表测量的数据。反复进行3次,力值精度应满足1.5%。图B.0.3-1 千斤顶力值校准示意图2)在额定压力下进行稳压试验,5min内压力的示值波动范围不应超过额定压力的1%。4 同步性控制精度将张拉设备安装在试验台或试验梁的两端,分级同步加载到额定压力,分别记录各个停顿点中张拉仪和压力显示表测量的

55、数据。反复进行3次,同步性控制精度应满足2.0%。图B.0.3-2 张拉设备同步性试验示意图5 电控系统1)控制系统所有的按钮以及显示应清晰直观,功能明确、操作灵活可靠。2)设备的所有工作状态均应在控制器上能够清晰直观显示。3)控制系统应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选用的组件应能适应工地现场环境。4)电控系统应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措施。6 软件系统1)能自动生成施工数据报表,生成的结果数据文件不能被编辑,防止篡改张拉原始数据。2)具有数据接口或网络传输导出功能。3)软件操作系统的软件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可靠性高。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QJTG *-*) 预应力施工记录表 附录C 预应

56、力施工记录表表C.0.1 预应力张拉记录表工程名称桥梁名称梁号(节段号)张拉日期千斤顶、限位板、锚板、锚垫板相互之间的密贴程度编号股束设计张拉力(kN)千斤顶编号油泵编号回缩量(mm)实际伸长量(mm)理论伸长量(mm)伸长量偏差值(mm)伸长值偏差率%断丝及滑丝情况夹片外露情况张拉力值(kN)伸长值(mm)张拉力值(kN)伸长值(mm)张拉力值(kN)伸长值(mm)表C.0.2 孔道压浆记录表工程名称桥梁名称梁号(节段号)压浆日期编号进浆量(L)进浆压力(MPa)持压压力(MPa)持压时间(min)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外加剂品种掺量水胶比泌水率 %流动度S真空度MPa配合比压浆前检查试块留置情况

57、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QJTG *-*)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 附录D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D.1 一般规定D.1.1 本方法适用于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并评定锚下有效预应力的量值、同束不均匀度、同断面不均匀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D.1.2 本方法不适用于下列情况:1 预应力筋有滑丝、断丝的情况;2 夹片错位超过2mm;3 夹片与锚具不配套、不符合要求;4 预应力筋已断束或孔道已压浆的情况。D.1.3 本方法检测的对象应为已按设计要求完成预应力张拉施工的钢束。D.2 设备技术要求D.2.1 检测设备应具有下列功能:1 自动控制千斤顶的升降压;2 实时采集位移、压力信号,最小采样时间间隔1ms;3 实时显示位移、压力的时程曲线,现场给出锚下有效预应力实测值。D.2.2 设备应依据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仪校准规范JF(渝)031-2019在计量部门通过力学精度和检测精度校准,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