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_第1页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_第2页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_第3页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_第4页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25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编者 莫文华【知识概览】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第一个文言文单元,所选四篇文章均为先秦历史散文,分别选自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三部书各有特色,左传长于描写战争画卷,语言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国语长于描述传奇故事,语言深厚浑朴;战国策长于描绘充满智慧的谏议故事,铺陈渲染,辞采绚丽。学习时应注意多诵读课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文言特殊句式,了解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行文特点,掌握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文体知识,体会每篇课文在写人叙事上的精妙之处。【知识网络】字1、正音:函(hn)陵 汜(fn)南 佚(y)之狐 缒(zhu) 阙(ju)秦 逢(png)孙 栖(q

2、) 譬(p) 雠(chu) 鄞(yn) 蕃(fn) 饩(x) 贾(g)人 爪(zho)牙 疹(chn)疾疹2、通假字:秦伯说 说悦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共其乏困 共供夫晋,何厌之有 厌餍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政征无能为也已 已矣南至于句无 句勾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率令壮者无取老妇 无毋 取娶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磨砺将免者以告 免娩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又徐公来,孰视之 孰熟受上赏 受授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郗也 郗隙奉厚而无劳 奉捧必勿使反 反返词1、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主人(2)行李之往来行李:(古)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

3、物品(3)丈夫二十不取/生丈夫丈夫:(古)男子、男孩,(今)女子的配偶(4)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爪牙:(古)勇猛的武士,(今)帮凶(5)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土地纵横;(今)某一区域(6)至于赵之为赵至于:(古)动词“至”与介词“于”连用,到了;(今)用来表示另提一件事或表示达到某种程度(7)年几何矣几何:(古)多少,(今)数学的一门学科2、一词多义:(1)于以其无礼于秦介词,对且贰于楚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介词,在乃号令于三军曰介词,向,对宦士三百人于吴介词,到(2)之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郑国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臣之壮也

4、,犹不如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君之所知也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3)用吾不能早用子动词,任用焉用亡郑以陪邻介词,因为(4)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动词,知道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动词,主持失其所与,不知形容词,通“智”,明智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动词,感到,感觉(5)以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目的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结果老臣以媪为长安君之计短也动词,认为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以为,动词,认为(6)既郑既知亡矣副词,已经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与“又”构成固定格式,连词,一边一边既而儿醒,

5、大啼时间副词,不久将军既帝王之胄副词,既然(7)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到、至徐公何能及君也动词,比得上,赶得上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介词,趁着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连词,和、以及(8)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动词,做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动词,做,治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介词,为此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动词,当作,作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给予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介词,替,给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日食饮得无衰乎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赵王之子孙侯者(3)名词活用作使动阙秦以利晋使得

6、利宦士三百人于吴让做帝王的奴隶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到羞辱(4)动词活用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其继有在者乎继承人(5)动词活用作使动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退却闻寡人之耳者让听到若不阙秦使亏缺,使损害(6)形容词活用共其乏困活用为名词,乏困的东西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活用为使动,使尊贵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活用为使动,让干净,让美丽,让充足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活用为动词,偏爱吾妻之美我者活用为意动,以为美三、特殊句式:1、倒装句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宾语前置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宾语前置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宾语前置国之孺子之游

7、者定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有益于君状语后置乃号令于三军曰状语后置欲有求于我也状语后置2、被动句赵王之子孙侯者被封侯王之蔽甚矣被蒙蔽3、固定结构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无乃后乎?无乃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城北徐公孰美?孰与?/与孰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乎?四、成语典故门庭若市:形容来的人多,非常热闹。五、文学常识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的春秋作传的书,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8、。2、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同出于左丘明之手。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3、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知识难点】这四篇课文在内容上都体现了人物运用语言的机智,委婉的劝说语言,精妙的人物对话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反复琢磨,有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另外,我们还要培养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推断文中关键词语的意义的能力。烛之武退秦师基础过关训练 (时量:60分钟 总分:100分)班级 姓名选择题(40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9、 )A、夜缒(zhu)而出 秦军汜(s)南 函(hn)陵B、共(gng)其乏困 逢(png)孙 朝(zho)济而夕设版焉C、失其所与(y) 越国以鄙(b)远 若不阙(j秦D、夫(f)晋,何厌之有 微夫(f)人之力不及此2、各句中加点的词全都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1)且贰于楚 (2)无能为也已 (3)夜缒而出 (4)亡郑以陪邻(5)共其乏困 (6)何厌之有 (7)若不阙秦 (8)夕设版焉(9)秦伯悦 (10)失其所与,不知A、(1)(2)(4)(6)(8) B、(1)(3)(5)(7)(8)C、(2)(5)(7)(9)(10) D、(2)(4)(6)(7)(9) 3、下列句子中朗读时语气停顿

10、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焉/用亡郑以陪邻 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4、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秦伯说,与郑人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与例句中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A、夫晋,何厌之有?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夜缒而出,见秦伯6、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A、夫晋,何厌之有?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唯君图之 D、子犯请击之7、与例句中“焉”字的意

11、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焉置土石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万钟于我何加焉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8、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敢以烦执事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以乱易整,不武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既东封郑 B、越国以鄙远 又欲肆其西封 蜀之鄙有二僧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秦伯说,与郑人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10、下列各句是对课文的阐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的是秦晋围郑,烛之武奉郑君之命,智言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这件事。B、“

1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这一句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C、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面对郑伯,烛之武满腹牢骚,断然拒绝。郑伯只能忍气吞声,自我批评。D、本文多处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充分体现了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的特点。同步阅读(16分)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13、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栓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越国以鄙(边邑)远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2、与例句中“夫”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夫晋,何厌之有(3)夫战,勇气也 (4)予观夫巴陵胜状(5)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A、(1)(6) B、(2)(3) C、(4)(5) D、(3)(

14、4)13、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1)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 (2)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后,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B、(1)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上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2)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C、(1)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

15、的。(2)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D、(1)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上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2)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后,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1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D、烛之武说秦伯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三、延伸阅读(44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21题: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

16、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官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之,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欷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郗,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

17、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15、对下列各句中“其”字指代的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2)其官不备其宗器 (3)顺其宪则(4)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5)恃其富宠 (6)吾以为能其德矣A、(1)(2)(6)指代相同,(3)(4)(5)指代相同B、(1)(2)(6)指代相同,(4)(5)指代相同,(3)另指其他。C、(4)(5)指代相同,(1)(2)(3)(6)各指其他。D、(2)(6)指代相同,(4)(5)指代相同,(1)(3)各指其他。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卒:古代军事编制,一百人为一卒)B、戎狄怀之(怀:

18、想得到,接纳)C、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吊:忧虑,哀吊)D、嘉吾子之赐(嘉:赞许)17、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以为能其德矣 B、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C、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 D、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18、选出下列三组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1)例句: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稍稍宾客其父C、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D、夜缒而出,见秦伯(2)例句: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 )A、阙秦以利晋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C、又欲肆其西封 D、朝济而夕设版焉(3)例句: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 )A、晋军函陵,秦

19、军汜南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殚其庐之出19、选出停顿不正确的一句 ( )A、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 B、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C、吾以为/能其德矣 D、非起也/敢专承之2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叔向以栾氏祖孙三代对贫与德的不同态度所导致的不同结果和郗昭子家庭由显赫到贫穷的史实为例,说明贪欲奢侈必定败国败家。B、叔向认为宣子虽处卿之尊位,却境况清贫,相信他能继承栾武子的美德,委婉地劝勉他不要忧贫而要树德。C、宣子认为,叔向不仅教育了自己,也教育了他的子孙后代。D、叔向在贺贫的同时,也暗中批评了“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的行为。2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

20、句子(12分)(1)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4分) (2)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8分)烛之武退秦师基础过关训练参考答案:一、1、D、2、C、3、B、4、C(为通假字)、5、C(为介词结构后置)、6、A(结构助词,起提宾作用;其他均为代词)、7、B(疑问代词,哪里)、8、A(连词,因为;其他均为介词)、9、C(两个“微”字均为副词,没有)、10、C二、11、B(“鄙”这里或用为动词,应译为“把当作边邑)、12、C(指示代词,那)、13、D(第1句要弄清“许”“朝”前省略的主语晋君,第2句是一种猜测,“既”应译为“在之后”)、14、D(有五条理由)三、15、D、16

21、、B(动词,归向)、17、A、18、(1)C(使动用法)(2)B(动词作名词)(3)A(名词作动词)、19、B、20、A(叔向要说明的是贫不可忧,可忧的是无德)21、(1)我因此忧愁(担心),你祝贺我是什么缘故?(关键词:是以、) (2)如果不忧虑不能够建立德行,却担心财物不够,我将哀吊他还来不及,有什么祝贺的呢?(注意:宾语前置现象,“暇”、“货”) 勾践灭吴基础过关训练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40分)1、选出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 )A、勾(gu)践 鄞(yn)县 豚(tn) 饩(x)B、脯(b) 啜(chu) 赂(l) 社稷(j)C、卑(b)事 夫差(c

22、hi) 免(min)者 孺(r)子D、誓(sh) 亿有(yu)三千 囿(yu) 甬(yng)2、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结仇)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原野)C、寡人请更。(变革,改变)D、然后卑事夫差。(鄙视,瞧不起)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政令,法规)B、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磨砺)C、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他的身体)D、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一亿,一万万)4、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B、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C、令壮者无取老

23、妇 D、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B、然后卑事夫差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6、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有能助寡人谋而退秦者A、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B、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C、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D、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B、又郊败之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夜缒而出8、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苟得闻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今已服矣,又何求焉?C、夫晋,

24、何厌之有? D、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B、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C、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D、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10、下列不属于越国灭吴的原因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关心百姓,鼓励生育,减免徭役,广招贤才,休养生息,使越国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国富民强。B、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并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C、越国君臣精诚团结,越国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誓雪国耻。D、得民心者得天下,谁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倾心支持,谁就能够成就一

25、番事业。二、同步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6题: 遂使之行成于吴,(文种)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国语勾践灭吴注:赂君之辱:奉献财物酬君王曾经屈尊大驾光临越国讨伐。女女:第一个是名词,女儿;第二个是动词,嫁女,这里指当婢妾。

26、系妻孥: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死生同命,不做吴国的俘虏,这里表示拼死抵抗。所爱:这里指吴国军队。1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辱:侮辱)B、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辱:辱临)C、将焚宗庙,系妻孥(孥:儿女)D、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致死:拼命)1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其有敢不尽力者乎?A、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B、其孰利乎?C、欲加之罪,其无辞乎?D、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13、指出下列句子中翻译有误的一项( )A、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我们国君的军队,不值得来侮辱君王您了。B、请勾践女女于王 请允许勾践的女

27、儿作君王的婢妾。C、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 与其由于作战杀死这些人,还不如得到这个国家。 D、其孰利乎? 究竟怎样做更有利呢?1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三、延伸阅读(44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22题: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

28、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践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15、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8分)(1)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 )(2)追而送之江之浒。( )(3)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4)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饮食:给喝酒吃肉)B、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肆:放任)C、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假令:代理县令)D、老弱无怀诈暴憎(暴

29、:外表显露)17、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以今天下多类此早作而夜思 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 B、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19与例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A、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B、使司平于我也C、于其

30、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D、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20、柳宗元在本文中擎起了“人民是主人”的旗帜,能准确概括这一意思的一项是( )A、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B、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C、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D、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2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把民与官的关系比做主仆关系。B、作者在文中指出了势与理相背离的现象。C、作者揭露了有的官吏与盗贼勾结,侵吞人民财产的现象。D、作者认为官吏应该是给人民办事的,斥责了当时一些官吏为害人民的现象。2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2分)(1)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

31、吏,使司平于我也。 (2)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勾践灭吴基础过关训练参考答案:一、1、C、2、D(卑:恭卑地)、3、B、4、D、5、A、6、B(名词作动词,其他为使动用法)、7、C(意动用法,其他为名词作状语)、8、D(其他为疑问句中宾语前置)、9、B、10、D(不是原因,而是说明的道理)二、11、A(辱:谦词,屈尊的意思)、12、C(语气助词,表反诘语气;B项为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13、A(应译为:我们国君的军队,不值得再屈尊您去讨伐了。)、14、文种向吴王陈以利弊,劝其讲和。三、15、觞:shng酒杯;浒:h水边;黜ch废,贬退;假ji非正式的,代理。16、

32、B、17、D(第一个“而”表顺承关系,第二“而”表并列关系;第一个“以”作介词,在,第二个“以”作介词,把、用)、18、B、19、A(介词,在;B项为介词,给;C项为介词,在的时候;D项为介词,从)、20、B、21、C(把“又从而盗之”理解为:“与盗贼勾结,侵吞人民财产”错误)、22、(1)凡是百姓从土地里出产的粮食,(每年)要拿出十分之一来雇佣官吏,朝廷官署(把它)平分给我们。(2)情势不同,可是道理相同,(到底)要拿我们的老百姓怎么样呢?有懂得道理的人,能不震惊和害怕吗?邹忌讽齐王纳谏基础过关测试(时量:60分钟 总分:100分)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30分)1、与例句加点的词用法相

33、同的一项是( )例句: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王之蔽甚矣3、省略的成分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与坐谈,问之又弗如远甚敢以烦执事如寡人者,安与知耻4、对下列句子中涉及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臣诚知不如徐美臣之妾畏臣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A/B/C/D/5、成语与句子中加点字,读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朝令夕政朝服衣冠B间不容发时时而间进C一言蔽之王之

34、蔽甚矣D罄竹难书上书谏寡人者6、选出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由此观文,王之蔽甚矣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于是入朝见威王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忌不自信8、对“朝”和“诚”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A句相同,句不同B句不同,句也不同C句相同,句也相同D句不同,句相同9、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四方之土来者,必居礼之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铺也10、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讽谏,即用暗

35、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邹忌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谄言,远离忠良,堵塞言路,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文章由“比美”开始,由此引出“进谏”,最后落笔于结果“战胜于朝廷”,脉络清晰。“比美”详写,是为进谏作基础,“纳谏”的结果略写,充分体现了文章行文简炼,重点突出的特点。文章采用了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三答,邹忌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此,齐威王三赏,纳谏后齐国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二、同步阅读(3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6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甲)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36、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乙),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丙),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丁)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11按时间顺序,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甲)(乙)(丙)(丁)A明日B暮C朝D旦日1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之”选择正确的解释“而”:A就(表顺承)B而且(表递进)C然而(表转折)D表修饰关系E表顺承,但不译(1)而形貌昳丽( )(2)而复问其妾( )(3)暮寝而思之( )

37、(4)其余,则熙熙而乐( )之:A指代“城北徐公”B指代“这件事” C结构助词:“的”D主谓间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徐公来,孰视之( )(6)妻之美我者( )(7)暮寝而思之( )(8)永州之野产异蛇( )13找出这段文字中通假字(抄出原句)并解释其意思(4分0(原句): “ ”通“ ”,意思是:14选出“于”字的意思和“欲有求于我”相同的一项( )A谤讥于市朝B皆以美于徐公C青,取之于蓝D余将告于莅事者15诵读下面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在说话时的语气和心理,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句后的括号中。A平淡的肯定语气,表现出说话者敷衍逢迎的态度。B热烈赞颂的语气,表现出说话者私心偏爱的心

38、理。C语气舒缓,表现出说话者敬畏讨好的心理。(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徐公何能及君也(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6把下面几个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忌不自信(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旦日,客从外来,与从谈(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三、延伸阅读(3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4题: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立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

39、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塞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注】瞽:乐师。师箴:师,少师,是次于太师的乐宫;箴,一种寓有劝戒意义的文辞。瞍赋:盲人不歌而诵。碲:盲人。耆艾修之:上了年纪的师傅也经常对国王劝戒忠告。1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川壅( )而溃,伤人必多(2)师箴( )(

40、3)犹其有原隰( )衍沃也。(4)三年乃流王于彘( )18“告召公日: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这句话是谁说的?省略了什么成分?19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答案。(1)民不堪命( )A忍受B能、可以C合(2)川壅而溃( )A腐烂B溃逃C溃决泛滥(3)吾能弭谤( )A消灭B平息C革除(4)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A决定B疏通水道C决心2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乃”全部解释为“才”、“这才”的项是 ( )A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若事不济,此乃天也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C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然后乃求谋臣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21下列各句与“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41、”中的“目”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闻寡人之耳者22翻泽下列句子(9分)(1)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23厉王被放逐到彘的原因是什么?(3分)24召公规劝厉王,他的观点是什么(引原文作答)?(3分)邹忌讽齐王纳谏基础训练参考答案:一、1、D(使动用法)2、C(取消句子独立性)3、D、4、C、5、A、6、B、7、A(考查古今异义词)8、B(句中“诚”是“的确、实在”,中“假如、如果”)9、B、10、A二、11、(甲):C(乙):D(丙):A(丁):B、12

42、、(1)B(2)A(3)E(4)D(5)A(6)D(7)B(8)C、13、(原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通“熟”,“仔细”的意思。14、D、15、(1)B(2)C(3)A、16、(1)邹忌不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美(2)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3)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和他坐着闲聊(4)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三、17、(1)yng(2)zhn(3)x(4)zh、18、厉王,省略主语、19、(1)A(2)C(3)B(4)B、20、C、21、B、22、(1)然后由国王斟酌付诸实行,因此,国王的一切行事才不致与情理相违背。(2)人民所发表的言论是他们考虑成熟后自然流露出来

43、的,怎么能硬加堵塞呢?23、施暴虐,壅百姓之口,不听召公之谏。24、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立之使言。触龙说赵太后过关测试(时量:60分钟 总分:100分)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强谏(qing)唾面(tu)盛气(shng)B恃辇(s nin)沟壑(h)膏腴(y)C和于身(h)不肖(xio)车百乘(shng)D老媪(wn)持踵(zhng)山陵崩(bng)2、下列句子加点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A、赵氏求救于齐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少益嗜食,和于身也3、下列句中加点的

44、词意义与例句相同一项是( )例句: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B、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C、徐公何能及君也D、夫人之力不及此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吾恂恂而起,视其缶B、太后盛气而揖之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5、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入而徐趋(趋:小步快走)B、至而自谢(谢:道歉)C、持且其踵为之泣(泣:放声大哭)D、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微独:不仅)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太后盛气而揖之邹忌修八尺有余B而恐太后玉体之有郄也必勿使反C奉厚而无劳少益耆食D没死以闻而挟重器多也7

45、、指出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则为之计深远B必以长安君为质C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8、指出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左师触龙愿见太后B故愿望见太后C愿令得补黑衣之数D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9、和例句省略成分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A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B不若长安君有功于国C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D日三四里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日/食饮/得无衰乎?B、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C、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D、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二、同步阅读(32分)阅读

46、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齐主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日:“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钿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

47、齐国,子万民乎?於陵于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选自战国策齐策)注: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钟离:复姓。子:对人的尊称。食(s寺):拿食物给人吃。不业:不使他(居官)成功就业。业:使动词,使就业。古人认为只有做官才能建立功业。叶(sh)阳子:齐国处士。叶阳,复姓。北宫:复姓。婴儿子:人名。彻:通“撤”,除去。环钿:妇女的饰物。环,指耳环、臂环之类。钿,塞耳的玉饰。於(w乌)陵:地名。齐邑,在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索:求,希图1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臣奉使使威后使:使:使:

48、使: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使者不说(2)威后曰:“不然”(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说:然:本:末:13解释下列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是其为人也(2)是助王养其民者也(3)彻其环钿,至老不嫁(4)其如土石何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1)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2)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3)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4)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三、延伸阅读(38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22题: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

49、牛之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谷同好,何如( )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50、(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选自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15第二段括号处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是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16据上下文义推断,为加点的词挑选恰当的义项(1)风马牛不相及也。 ( )(a牧放b大风c雌雄相诱)(2)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 )(a人名b料想c欺骗)(3)女实征之 ( )(a同“汝”,你,b女人。c同“汝”,你们)(4)赐我先君履 ( )(a鞋b喻指地区c喻指管辖之地)(5)寡人是征 ( )(a询问b征讨c征求意见)(6)岂不谷是为

51、( )(a布谷鸟b国君自称的谦词c你)(7)君若以德绥诸侯 ( )(a平安b安抚c使平安)(8)楚国方城以为城 ( )(a坚固的城墙b方正的城c地名)17与“师进,次于陉”的“次”,不同义的是 ( )A师退,次于召陵B余船以次俱进C操军不利,引次江北D又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8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B、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C、以此众战,谁能御之D、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19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B、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C、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D、昭王

52、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20下面的语句分为四项,哪一项都是谈论齐国进攻楚国“理由”的? ( )以夹辅周室 (昔召康公)赐我先君履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徼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先君之好是继以此众战,谁能御之ABCD21楚国使者对付咄咄逼人、大军压境的齐国态度怎样?答案不得超过九个字。(5分)答:22最后,齐国到底“伐楚”了吗?你能不能推测其结局如何?(5分)答: 触龙说赵太后过关测试参考答案:一、1、C、2、D(介词,对)3、B、4、AB(连词,表修饰)5、C、6、D、7、B(动词,作为,其他为介词,替)8、A(愿意,其他为“希望”)9、A、10、D二、11(1)派遣使者(2)使

53、命出使12(1)通“悦”,高兴(2)是的、对的(3)根本的 不重要的事13(1)代词,代指“钟离子”。(2)代词,代指“王”。(3)代词,代指“女子”。(4)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表疑问的。14(1)假如没有好年景,百姓靠什么生存呢?如果没有百姓,国君又靠什么存在呢?所以哪有撇开根本而先询问枝节的呢?(2)同情鳏寡孤独,救济缺吃少穿的穷苦人,是个帮助国君安顿老百姓的人啊!(3)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功就业,一个孝女没有加封表彰,齐王靠什么来统治国家,抚爱百姓呢?(4)这样的人只能做无所事事之人的表率了,为什么至今还不杀掉他呢?三、15、B、16、(1)b(2)b(3)a(4)c(5)a(6)b(7)b(

54、8)c、17、B(次序,其他项意思为“驻扎”)、18、A(连词,表目的,其他为介词)、19、B(代词,其他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20、A(不是直接说伐楚理由)、21、针锋相对(意思接近即可)、22、没有。楚使者与诸侯国订立了和好的盟约。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测试题(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逢(png)孙 戍(sh)守 会(kui)稽 蓑(su)笠B、大赦(sh) 苑囿(yu) 讽(fng)谏 佚(y)丽C、窥(ku)镜 强(qing)谏 不肖(xio) 沟壑(h)D、接踵(zhng) 千乘(s

55、hng) 膏腴(y) 挟(ji)持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边邑,这里作动词) 唯君图之(副词,表示希望)B、肆其西封(疆界) 爪牙之士(武士)C、旅进旅退(军队) 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D、至而自谢(道歉) 祭祀必祝之(祈祷)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1)夜缒而出,见秦伯 (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既东封郑,又欲西封 (4)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5)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6)而摩厉之于义(7)朝服衣冠,窥镜 (8)少益嗜食,和于身也(9)已行,非弗思也 (10)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A、(1)(2)(8)(9) B、(3

56、)(5)(7)(10)C、(4)(6)(8)(10) D、(1)(3)(7)(9)4、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老妇必唾其面 (2)此其近者祸及身(3)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4)其身亲为夫差前马(5)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6)吾其还也(7)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A、(1)(2)(3)/(4)(5)/(6)(7)/(8)B、(1)(3)/(2)(4)/(5)(7)/(6)/(8)C、(1)(4)(7)/(2)(3)/(5)/(6)/(8)D、(1)(4)/(2)(5)(6)/(3)(7)/(8)5、下列句中“孰”字的意义不

57、同类的一项是(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吾与徐公孰美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D、吾孰与徐公美6、下列句中的“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更若役,复若赋7、下列句子中“之”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是寡人之过也 B、子犯请击之C、夫晋,何厌之有 D、邻之厚,君之薄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以卫王宫。没死以闻 (2)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3)赵王之子孙侯者 (4)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5)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6)妾之美我者,畏我也(7

58、)其继有在者乎 (8)非其夫人所织则不衣A、(1)(5)/(2)(3)(4)(8)/(6)/(7)B、(1)/(2)(3)(4)/(5)/(6)/(7)/(8)C、(1)(5)(8)/(2)(4)/(3)/(6)/(7)D、(1)/(2)(3)/(4)(8)/(5)/(6)(7)9、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10、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郑,且贰于楚也 B、赵王之子孙侯者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11、朗读时语气停顿正确的一组是( )A

59、、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今齐地/方千里。 D、今齐地/方千里。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这为后世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C、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按不同的国家编写,以记言为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叙事。D、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纪传体史

60、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同步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8题:左师公曰:“老哦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执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使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