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_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_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_第3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_第4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导学案班级: 组别: 姓名: 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审美鉴赏与创造: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1.根据上下文来推

2、断词句义;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3.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一、 了解孔子: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

3、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 三、 重点字: 拼音俟,音s 莫,音m 甫,音f 哂,音 shn 相,音 xing 铿,音kng 沂,音 y 喟,音 ku 雩,音y 冠,音gun 摄:课文注释说“夹、迫近”,二者意义差别较大,不宜并选。 亦:副词,这里有“只是”、“不过是”的意思。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毋,不要。以,认为。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4、”,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 如,如果。或,有人。尔,你们 则何以哉: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 用。 四、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掌握重点知识: (一)、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 1、 不吾知也 2、 毋吾以也 3、 则何以哉? 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 1、 微斯人,吾谁与归? 2、 忌不自信。 3、 何厌之有? 4、 何陋之有? 5、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6、 唯利是图 寻找规律和方法 : 1、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

5、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 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 (二)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1、 吾一日长乎尔 2、 乎大国之间 3、 异乎三子者之撰 4、 浴乎沂,风乎舞雩 这四个句子中的“乎”都相当于“于”,可翻译成比、在。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尔”的用法 1、 子路率尔而对曰 2、 鼓瑟希,铿尔 这两个句子中的“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相当于“然” 3、尔何如?尔:代词,你 (四)、翻译学过的句子,注意“如”的用法 1、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 2、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3、 宗庙之事,如会

6、同。或者 (五)、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 1、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2、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复习学过的知识 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 2、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 (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 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与:同意 2、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 与:语气助词 复习学过的知识: 1、 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2、 遂与外人隔绝 与:和 3、生三人,公与之母 与:给予 (七)、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 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 2、鼓瑟希,铿尔

7、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3、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4、浴乎沂,风乎舞雩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练习:指名学生口头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关键词。 1、 居则曰:“不吾知也。” 2、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3、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5、 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6、 何伤乎? 7、 吾与点也。 8、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一、自主学习: 1、 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 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明确:1、 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 2、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8、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二、探究学习: (1) 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2) 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 (3) 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4)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明确: 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2、 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

9、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3、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 4、首先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也是国家,既然如此,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愿为小相”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

10、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 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 由此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了为谁?”曰:“为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辟人之士,岂若从

11、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抚然曰:“鸟兽不可与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子路问津 路口B而谁以易之 替换C耰而不辍 停止D植其杖而芸 通“耘”,播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者,隐士,隐居不仕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超凡的才德学识。B子路,名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十哲”之一。C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

12、尊称,犹今之所谓“先生”“老师”,此处指孔子。D四体,人的四肢。五谷,五种谷物,常指稻、稷、麦、菽、麻,后来也泛指谷物.3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执舆者为谁 译文:那个拉着车的人是谁B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译文: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C子路以告孔子 译文:子路就告诉了孔子D复往,则亡 译文: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走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13、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

14、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B舍瑟而作 舍:放下C吾与点也 与:和,跟D其言不让 让:谦让5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B则何以(凭)哉C为国以(用)礼,其言不让D加之以(把)师旅6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7下列对子路“率尔而对曰”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不可待,不假思

15、索B胸无城府,急躁自负C刚直爽快,不说假话D缺少思想,鲁莽草率8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如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9下列对曾皙所描绘的春景图的评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情于景,以景抒情B春光明媚,惠风和畅C治世风景,康乐蓝图D大国风情,盛世缩影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

16、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项,“津:路口”错误,应该为“津:渡口”。B项,“易:替换”错误,应该为“易:改变”。C项,正确。D项,“芸:通耘,播种”错误,应该为“芸:通耘,除草”。故选C。2【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子路,名子路,字仲由”错误,子路,名仲由,字子路。B错误。故选B。3【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

17、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C项,“子路就告诉了孔子”错误,“以”字后省略“之”,应译为:子路把这个经过告诉了孔子。C错误。故选C。【参考翻译】在路上遇见长沮、桀溺两人并肩耕田,孔子以为他们是隐士,就叫子路前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长沮说:“那个拉着马缰的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吧?”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桀溺又问子路:“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

18、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到处都在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况且你与跟着那逃避暴乱臣的人四处奔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呢?”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耕田。子路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说:“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有一天,子路一个人行走的时候,路遇一位肩扛除草工具的老人。子路问他:“您看见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勤劳,五谷分辨不清,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会知道?”说完就挂着拐杖拔草去了。事后子路把这些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子路再到那里看看,老人已经走了。二、4【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C项,与:赞成。故选C。5【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B项,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