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霉产麦角固醇液体培养基筛选_第1页
红曲霉产麦角固醇液体培养基筛选_第2页
红曲霉产麦角固醇液体培养基筛选_第3页
红曲霉产麦角固醇液体培养基筛选_第4页
红曲霉产麦角固醇液体培养基筛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 地 农 业 生 物 学 报2 7 ( 3 ) : 2 4 1 2 4 6 , 2 0 0 8Jou rna lof Moun ta inA gricu ltu reandB io logy红曲霉产麦角固醇液体培养基筛选 3宁玮霁 1 ,谭艾娟 1 33 ,刘爱英 1 ,吕世明 23( 1. 贵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贵州 贵阳550025; 2. 贵州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 , 贵州 贵阳550025 )摘 要 : 对红曲霉 M onascus菌株 - ZZ产麦角固醇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单因子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 ,最佳碳源是 310g / dL 乳糖 ,最佳氮源是 210 g / dL 牛

2、肉膏 ,最佳无机盐为 1100 g / dL 硫酸镁 ; 对碳源 、氮源和无机盐进行正交 优化试验 ,结果显示 ,不同因子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为 :牛肉膏 乳糖 硫酸镁 ;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 :315 g / dL 乳糖 、210g / dL 牛 肉 膏 、 0175 g / dL M gSO4 ; 优 化 后 菌 体 中 麦 角 固 醇 的 含 量 从 61514g / g 提 高 到1 12711g / g,是原有含量的 183 % ;菌体中麦角固醇含量达细胞干重的 1113% 。关键词 : 红曲霉 ;麦角固醇 ;培养基筛选 ;正交优化 ;液体发酵中图分类号 : TQ92517; Q

3、93 - 335文章编号 : 1008 - 0457 ( 2008) 03 - 0241 - 06文献标识码 : AScreen in g the m ed ium in gred ien ts of M on a scu s sp. ZZ ferm en ted ergo stero l3N I N G W e i2ji1 , TAN A i2ju an133 , L I U A i2y ing1 , LU S h i2m ing2 ( 1. In stitu te of L ife S c iences, Gu izhou U n ive rs ity, Gu iy an g, Gu iz

4、h ou 550025, C h in a; 2. In s titu te of A n im a l S c ien ces, Gu izh ou U n ive rs ity, Gu iy a ng, Gu izh ou 550025,C h in a)A b stra c t: The m ed ium ingred ien ts of fe rm en ting e rgo ste ro l by M onascus sp. ZZ we re sc reened by single2fac to r te st. The re su lts we re de te rm ined t

5、ha t the op tim um ca rbon sou rce wa s lac to se 310 g / dL , the op tim um n itrogen sou rce wa s the beef extrac t 210 g / dL , the op tim um m ine ra l sa lt wa s M g SO4 1100 g / dL. The op tim um b ro th of fe rm en ting e rgo ste ro l of M onas2 cus sp. ZZ wa s op tim ized by o rthogona l te

6、st. The re su lt of o rthogona l te st showed tha t the con tribu tion of fac to rs to fe rm en t e rgo ste ro l we re the beef extrac t lac to se M g SO4 , and the op tim um b ro th wa s compo sed of the lac to se 315g / dL , the beef extrac t 210 g / dL , M g SO4 0175 g / dL. The e rgo ste ro l co

7、ncen tra tion in the b iom a ss of M onascus sp. ZZ wa s ra ised from61514g / g to 1 127. 1g / g, the con ten t of e rgo ste ro l wa s 1. 13% d ry we igh t of the b iom a ss.Key word s: M onascus; e rgo ste ro l; sc reen ing of m ed ium; o rthogona l te st; liqu id fe rm en ta tion麦角固醇 ( C2 8 H4 3 O

8、 H ) 又名麦角甾醇 ,化学名 称 为 2 4 - 甲 基 胆 固 醇 - 5 , 7 烯 - 3 - 羟 基 , 是 脂溶性维生素 D2 的前体 ,当受到紫外 线 照 射 时 可 转 化 为 维 生 素 D2 ; 麦 角 甾 醇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医 药 化 工原料 ,可用于“可的松 ”、“黄体酮 ”等药物的生 产 1 。目 前 国 外 主 要 采 用 微 生 物 发 酵 法 生 产 , 所 用 菌 种有酵母菌 、曲霉和青霉 ,其产量可分别达到细胞干重的 2 17 % 、2 10 % 和 1 18 %左右 2 - 3 。国内对于 酵母产麦角 固 醇 的 研 究 始 于 上 个 世 纪

9、 5 0 年 代 。朱 效 刚 等 4 利 用 固 态 发 酵 红 曲 霉 SJ S - 2 0 产 得0 18 %左右的麦角固醇 ; 陈松生等 5 以液体发酵 M on a scu s pu rpu reu s 7 2 1 得到 1 %左 右的 麦角 固 醇 , 且 液体发酵较固体发酵而言周期较短 。笔者 经过 前期 试 验筛 选得 到麦 角固 醇 高产 菌株 M on ascus sp. ZZ, 液 体 发酵 条件 优化 得 到接 种量10 % ;在此基础上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碳源 、氮源 、无机盐对红曲霉菌株中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 ,并进行 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优化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0、 :收稿日期 : 2008 - 03 - 27;修回日期 : 2008 - 04 - 18基金项目 : 贵州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黔科合 GY字 ( 2005 ) 3027 作者简介 : 宁玮霁 ( 1983 - ) ,女 ,贵州贵阳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从事天然活性产物研究 。33 通讯作者 : E2m a il a jtan gzu. edu. cn1材料与方法1 11 材料1 11111 1112菌种红曲霉 M onascus sp. ZZ,采自福建漳州 ,保存于贵州大学真菌研究所 。培养基斜面培养基为 PDA;液体种子培养基为 PSA;基础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 215 g / dL、蛋白胨

11、115 g / dL , pH 值自然 。1 1113 主要药品碱性钾醇用 300 g /L KOH 和 40 %乙醇按体积比 VKOH V乙醇 = 2 1 配制 ;麦角固醇标准品由 Sigm a公司生产 。1 1114 主要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为北京普析通用仪器 TU - 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 12 方法1 1211 菌种准备1 121111 菌种活化方法将接种好的斜面培养基置于 30 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57 d。1 121112 液体 种 子 培 养 方 法将 培 养 好 的 斜 面 孢 子 用 Tw een 80 轻 轻 洗 下 , 无 菌 水 调 整 浓 度 至106个

12、mL- 1 , 250mL 三角 瓶 装 PDA 50mL , 按 10 % 接 种 量 接 入 孢 子 液 , 30 , 200 r /m in 振 荡 培 养 48 50 h。1 121113 基础发酵方法250mL 三角瓶装基础发酵培养基 50mL ,将液体种子按 10 %接种量接入培养基中 , 30 , 200 r /m in培养 5 d,设 3个平行试验 ,测麦角固醇含量 ,取平均值 。1 1212 麦角固醇提取 参照文献 6 方法改进 。1 121211 麦角固醇提取 皂化 萃取法 将全部发酵产物转入离心管内 , 4 000 r /m in 离心至发酵液 澄清 ,取沉淀物于烘箱中

13、40 烘干 3 5 h,称取一定重量 (约 50m g左右 )加入碱性钾醇 20mL , 85 90 水 浴皂化 215 h,冷却至室温 。加入 20mL 乙醚 ,剧烈振荡 15m in,静置 215 h,取乙醚层 ,加入 95 %乙醇定容至50mL , 28115 nm 测吸光度 ,按公式计算 : 麦角固醇 % = ( C V N ) /W 100 % 。1 121212 麦角固醇标准曲线制作 称取麦角固醇 2124m g,用 95 %乙醇定容至 200mL 成为母液 ,配制一 系列浓度梯度溶液 。用 201000 0g /mL 标准样品在 250 400 nm 进行光谱扫描 ,以确定最大吸

14、收值 。在最 大吸收值处测定各管吸光度 ,制作标准曲线 。1 1213 碳源筛选1 121311 不同碳源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将果糖 、乳糖 、大米粉 、蔗糖分别以 215 g / dL 浓度取代基础 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进行单因子筛选试验 ,每种碳源设 3个平行试验 ,取平均值 。1 121312 不同碳源浓度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 将 115 g / dL、210 g / dL、215 g / dL、310 g / dL、315 g / dL 最佳碳源分别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进行浓度筛选试验 ,每个浓度设 3个平行试验 ,取平均值 。1 1214 氮源筛选1 121411 不同氮源对麦角

15、固醇含量的影响将牛肉膏 、酵母膏 、NH4 NO3 、(NH4 ) 2 SO4 分别以 115 g / dL 浓 度分别取代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的蛋白胨进行单因子筛选试验 ,每种氮源设 3个平行试验 ,取平均值 。1 121412 不同氮源浓度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 将 110 g / dL、115 g / dL、210 g / dL、215 g / dL、310 g / dL 最佳氮源分别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蛋白胨进行浓度筛选试验 ,每个浓度设 3个平行试验 ,取平均值 。1 1215 无机盐筛选1 121511 不同无机盐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将 K2 H PO4 、KH2 POM4 、N aH2

16、PO4 、CaC l2 、M gSO4 、FeSO4分 别按 110 g / dL 添加到基础培养基中进行无机盐试验 ,每种无机盐设 3个平行试验 ,取平均值 。1 121512 不同无机盐浓度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 将 015g / dL、0175g / dL、110g / dL、1125g / dL、115g / dL 最佳无机盐分别添加到基础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无机盐浓度影响试验 ,每个浓度设 3个平行试验 ,取平均值 。第 3 期宁玮霁 ,等 :红曲霉产麦角固醇液体培养基筛选2431 1216 正交试验每组设 3个平行试验 ,取平均值 。将筛选出来的碳源 、氮源 、无机盐进行正交优化试验 ,

17、按三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 ,用比较极差的方法进行最佳培养基配方的筛选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稳 定性试验 (见表 1 ) 。3表 1 L9 ( 3 )正交设计因素水平3Ta b11L9 ( 3 ) le ve l o f o rtho go n a l de s ig n fa c to r水 平碳 源氮 源无 机 盐123最佳碳源 215 g / dL最佳碳源 310 g / dL最佳碳源 315 g / dL最佳氮源 115 g / dL最佳氮源 210 g / dL最佳氮源 215 g / dL最佳无机盐 0175 g / dL最佳无机盐 1100 g / dL最佳无机盐 1125 g /

18、 dL2结果与分析2 11 麦角固醇标准曲线2 1111 麦角固醇光谱扫描结果光谱扫描的结果中 ,麦角固醇标准品呈现3 个吸收峰 , 2 个较小的吸收峰中间有一个最大 吸 收峰 , 其 中最 大吸 收峰 为 28115 nm , 符 合麦 角固 醇最 大理 论 吸收 值的 范围 280 282 nm。所以试验在 28115 nm 波长下测定麦角固醇的含量 。2 1112 麦角固醇标准曲线配制不同浓度的 10 个标准样品 ,在 28115 nm 下测定吸收值 ,作麦角固醇标 准曲线 ,结果见图 2。在图 2 的标准曲线中 , 回归方程 : 吸光度 = 01025 7 C + 01013 5 ,

19、相 关系 数 : R2 =01999 7。方程表明 ,麦角固醇在 121210918g /mL 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可以用来检测样品中的麦角固醇含量 。2 1113 基础发酵菌体中麦角固醇的含量为 61514g / g。2 12 不同碳源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从表 2可见 ,当乳糖为碳源时 ,麦角固醇含量最高 ,菌体含 92411g / g麦角固醇 ,因此在上述 5种碳源 中乳糖为最佳碳源 。2 13 不同浓度乳糖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从表 3可见 ,随乳糖浓度升高 ,麦角固醇的含量逐渐升高 。当乳糖为 310 g / dL 时 ,菌体中所含的麦角 固醇达到最大值 ( 1 0241

20、1g / g) ,之后有降低趋势 ,这和菌体中麦角固醇富集产生对合成过程中 HM G - CoA 还原酶的抑制有关 ,也和菌体中和乳糖分解代谢相关的酶趋于饱和不再结合底物有关 。表 2 不同碳源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表 3 不同浓度乳糖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Ta b13 E ffe c t o f la c to se co n c e n tra tio n o n the co n te n t o f e rgo s te ro lTa b12E ffe c t o f ca rbo n so u rc e s o n theco n te n t o f e rgo s te ro l麦角

21、固醇含量 (g / g)乳糖浓度 ( g / dL )生物量 ( g)麦角固醇含量 (g / g)碳 源生物量 ( g)1152102153107971690818922141 024110110011601180122大米粉417148011758514924116101901990139019801170144果蔗乳糖糖糖葡萄糖 315 1 01411 0114 2 14 不同氮源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从表 4可见 ,不同氮源对菌体中麦角固醇的含量影响更为明显 。在 5种氮源中 ,牛肉膏最有利于菌体 产生麦角固醇 ,菌体中麦角固醇可达 1 12818g / g,因此 ,牛肉膏为最佳氮源 。2

22、 15 不同浓度牛肉膏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从表 5可见 ,随着牛肉膏浓度的增加 ,菌体中麦角固醇的含量随之增高 。当牛肉膏浓度为 210 g / dL时 ,达到高峰值 ( 1 35111g / g) ,以后 ,麦角固醇的含量随之降低 。这与麦角固醇的产物抑制有关 ,因此 ,210 g / dL牛肉膏有利于麦角固醇的产生 。表 4 不同氮源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表 5 不同浓度牛肉膏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Ta b15 E ffe c t o f b e e f e x tra c t co nc e n tra tio n o n the co n te n t o f e rgo s te ro

23、lTa b14E ffe c t o f n itro g e n so u rce s o n theco n te n t o f e rgo s te ro l麦角固醇含量 (g / g)牛肉膏浓度 ( g / dL )生物量 ( g)氮 源麦角固醇含量 (g / g)生物量 ( g)1101152102151 071191 123101 351111 109140132014801550142酵母膏牛肉膏 蛋白胨N aNO3739141 1281861115362170199014701421175 310 97019 0131 (NH4 ) 2 SO 4 94218 0158 2 1

24、6 不同无机盐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从表 6可见 , 6种无机盐中 ,能释放出 H + 的无机盐都有利于菌体生物量的增加 ,这和红曲霉是一种嗜酸2 +性真菌有关 。试验中的无机盐均有利于麦角固醇的产生 ,其中 M gSO4 效果最好 。这与 M g 是大多数还原酶的辅酶 ,因而能增强麦角固醇合成代谢中的多种还原酶活性有关 。因此 ,选择 M gSO4 为最佳无机盐 。2 17 不同浓度 M gSO 4 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从表 7可见 ,随着 M gSO4 浓度的增加 ,麦角固醇的含量和菌体生物量也不断增加 。在 M gSO4 浓度为1100 g / dL 时达到最大值 ( 95719g / g

25、) ,之后 ,麦角固醇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因此 , 1100 g / dL M gSO4有利于 麦角固醇的产生 。单因子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最佳碳源为乳糖 、最佳氮源为牛肉膏 、最佳无机盐为 M gSO4 。表 7 不同浓度 M g SO 4 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Ta b17 E ffe c t o f M gSO 4 co nc e n tra tio n o n the co n te n t o f e rgo s te ro l表 6Ta b16不同无机盐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E ffe c t o f d iffe re n t ino rga n ic sa lt o n the c

26、o n te n t o f e rgo s te ro l无 机 盐麦角固醇含量 (g / g)生物量 ( g)M gSO4 浓度 ( g / dL )麦角固醇含量 (g / g)生物量 ( g)K2 H PO4KH2 PO4N aH2 PO4CaC l2M gSO4FeSO48151678614864128301195714813141105110011210138015501980150017511001125761148651895719849140142014601500165 1150 76113 0121 第 3 期宁玮霁 ,等 :红曲霉产麦角固醇液体培养基筛选2452 18 正

27、交试验从表 8的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可见 ,牛肉膏对麦角固醇含量产生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乳糖 , M gSO4对麦角固醇产生影响最小 ;经方差检验发现 ,各个因素对麦角固醇在菌体中含量的影响显著 ,其主次为 :牛 肉膏 乳糖 M gSO4 ; 2种数据检验得到的结果一致 。因此 ,优化后培养基配方为 : 315 g / dL 乳糖 、210 g / dL 牛肉膏 、0175 g / dL M gSO4 ,自然 pH 值 。表 8 正交试验结果及极差分析Ta b18O rtho go na l te s t re su lts a nd ra ng e a na ly s is麦 角 固 醇 含

28、 量 (g / g)试 验 号碳 源氮 源无 机 盐123456789 R SS M SF1112223332 265182 902162 867186361885 446120742 72311036113431231231232 370153 283152 382119121985 233157242 61617866121932132313122 877192 693142 464184131135 439104517 7191523611033655199701363916924121 0341894316790141 2781479819用优化后培养基配方进行 3次重复试验 ,得到较

29、为稳定的结果 (见表 9 ) 。表 9 正交稳定性试验讨论3Ta b19 O rtho go na l s ta b ility te s t试验号麦角固醇含量 (g / g)生物量 ( g)3 11 因为有机氮源不仅仅提供培养基中氮元素 ,其氨基酸碳 骨 架 也 能 以 乙 酰 Co - A、 - 酮 戊 二 酸 、琥珀酰 Co - A 等形式进入碳素循环 , 所以 , 有 机氮源同时可以提供碳素和氮素 ,因此在液体发酵123平均值1 125131 184141 071181 127110181018001790180培养基中添加氮源能促使菌体进一步生长 。经过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 ,发现不

30、同氮源对菌体中麦角固醇的含量影响最大 ,说明氮源在菌体生长发育和麦角固醇合成代谢中有着重要作用 。3 12 通过培养基的优化使得菌株 - ZZ的生物量从优化前的 014 g提高到 018 g;麦角固醇的含量从优化前 的 61514g / g提高到 1 12711g / g,是原有含量的 183 % ; 菌体中麦角固醇含量达细胞干重的 11127 % , 符 合课题“新型三高一低 优质红曲产品研发 ”(即高莫纳可林 、高麦角固醇 、高色价和低橘霉素 )的要求 , 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3 13 有研究表明 ,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分 ,其在确保膜结构的完整性 、与膜结合酶的活性 、膜

31、的流动性 、细胞活力及物质运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7 。一旦麦角甾醇缺乏 ,必将引起真菌细胞膜功能异常 ,甚至发生细胞破裂 8 - 9 。真菌中甾醇必须保持一定水平才能起到生理作用 ,细胞中过量甾醇在甾醇 酰基转移酶作用下酯化为甾醇酯储存在胞液内 ,也就是说 ,甾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关系到菌体细胞中麦角 固醇含量的提高 。何秀萍等 10 通过克隆甾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并构建质粒 ,质粒中的基因在菌体中得到了表达 ,使细胞内甾醇酯化水平升高 ,致使细胞麦角固醇含量的提高 。这为今后的红曲霉菌株 - ZZ的研究 方向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参考文献 : 1 邓玉清 ,王 纪 , 虞 龙. 微生物麦角甾醇的研

32、究进展 J . 微生物学杂志 , 2001, 21 ( 3) : 45 - 47. 2 杨 婉 ,梁如玉. 麦角固醇高产酵母菌的快速筛选方法 J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15 ( 3) : 304 - 306. 3 许旭萍 ,李慧珍 ,余晨兴 ,等. 麦角固醇产生菌 Toru llopsis fam a ta 优化发酵条件的研究 J . 生物学杂志 , 2002 , 18 ( 2 ) :15 - 17. 4 朱效刚 ,许赣荣 ,李颖茵 ,等. 红曲菌固态发酵产麦角甾醇工艺条件的优化 J .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05 , 26 ( 2 ) : 72 - 75. 5 陈松生 ,毛

33、 宁 ,陈哲超 ,等. 红曲霉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红曲霉菌株产生麦角固醇的研究 J . 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5 , 11 ( 1 ) : 79 - 84. 6 宋文霞 ,于雪云 ,关凤梅 ,等. 酵母中麦角固醇含量测定的研究 J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5 ( 4) : 86 - 88. 7 何秀萍 ,郭雪娜 ,张博润 ,等. 甾醇酰基转移酶基因高表达对酵母菌麦角甾醇合成的影响 J . 微生物学报 , 2004, 44 ( 1 ) :68 - 71. 8 徐向前 ,洪文荣 ,陈代杰. 黑麦麦角菌产生麦角甾醇的研究 J . 中国抗生素杂志 ,

34、 2006 , 31 ( 6 ) : 379 - 381. 9 甘 亚 ,吕 宁.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J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 1998 , 19 ( 6 ) : 460. 10 何秀萍 ,张博润 ,微生物麦角固醇的研究进展 J . 微生物学通报 , 1998, 25 ( 3) : 166 - 169. 11 惠丰立 , 魏明卉 ,褚学英. 产麦角固醇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J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2004 , 35 ( 3 ) : 138 - 140.(上接第 23 2 页 )参考文献 : 1 程永安. 辣椒无公害生产技术 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3:

35、3 - 4. 2 杨 红 ,姜 虹 ,余文忠 ,等. 不同成熟度的椒果对辣椒种子孕性影响的研究 J . 种子 , 2006 , 25 ( 10 ) : 64 - 65. 3 邹学校 ,马艳青 , 戴雄泽 , 等. 湖南辣椒地方品种资源的因子分 析及数量分类 J . 植 物 遗 传 资 源 学 报 , 2005 , 6 ( 1 ) :37 - 42. 4 王 玲 ,郑金 贵 , 赖 钟 雄 , 等. 辣 椒 遗 传 多 样 性 的 RA PD 分 析 J . 福 建 农 林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3, 32 ( 2 ) :213 - 216. 5 罗玉娣 ,李建国 ,李明芳. 用 SSR 标记分析辣椒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J . 生物技术通报 , 2006 (增刊 ) : 337 - 341. 6 L I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