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_第1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_第2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_第3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_第4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这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出了晴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则描绘出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紧接着诗人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这个比喻既传神又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2、并且得到了后世的公认,因此“西湖”又称“西子湖”。【学生情况分析】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已积累的古诗较多,但对于古诗的理解比较肤浅。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一、具体目标:1.正确认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自然成诵。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

3、情境,以读为主,读中悟情。3.感受诗人眼中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4.通过诗文对比,体会诗文的写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尝试运用。二、 教学重点:理解“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三、教学难点:通过诗文对比,体会诗文的写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教学理念】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

4、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切入,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都到过哪些地方?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学生回答 师:老师发现每一次旅游,每一次亲近大自然都能给同学们带来一种愉悦的心情,一份特别的收获。所以老师今天想再次带领同学们去领略一处与水有关的,人人都为之向往的旅游胜地 杭州西湖。2.欣赏画面、谈感受。 师:一起来谈谈感受吧。 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被这种美景所吸引的绝不只是你们这群可爱的孩子们,诗人苏轼对西湖更是情有独钟,接下来让我们先来走进诗人苏轼3

5、.了解诗人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生:回答师:没错,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曾两次在西湖为官,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4.读懂课题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课题,看看从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生答师:了解了题目的含义,相信同学们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再来读。 师:美景看不够,好诗读不够,下面就让我们快速的打开课本,自由的读一读吧。二、初读诗歌,读通诗句,读出韵味。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 3.指名读 4.男女生Pk 5.齐读三、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1.查字典初步理解“潋滟” 、“空濛”等重难

6、点词语 2.小组合作,理解诗文。 3.指出不理解的字词。师:这些问题老师都一一记下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首诗。 四、品读诗文、走进诗境,升华情感“诗人在西湖上饮酒,一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接下来让我们结合画面再次走进晴天的西湖”1.欣赏画面,谈感受(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2.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师:晴天的西湖除了眼前之景,还可能会有什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呢? 师总结:晴天的西湖星光闪耀,游人嬉戏,天鹅缠绵。渔人划着小船游荡在这青山碧水之间是何等的惬意与幸福,难怪诗人对晴天的西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引出:水光潋滟晴方好)3.共同探讨诗文中“方”字的解释师:同学们晴天的西湖在诗人眼中美

7、的正好,美得恰到好处。结合画面,品读诗句。读出晴天的西湖“恰到好处” 的美。 “诗人正沉浸在晴天的美景之中时,天空却突然间下起了雨,雨中的西湖又会给我们带入怎样的.境界呢?”1.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激情描述雨中西湖美景, 师:夏季的天正如三岁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一片艳阳天,突然间云遮住了月,天空突然暗了下来,紧接着一场细雨飘然而至,远远望去,湖面上瞬间多了无数条从天而降的细雨珠帘。远处的树,远处的山,远处的万物都笼罩在这云雾之中,迷迷蒙蒙,若隐若现。当学生的脑海中对这种情境已经有了一种朦胧的感知后,再出示画面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告诉老师“山色空濛”就是一幅怎样

8、的画面? 教师在这一环节学生表述“山色空濛”的理解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喻说感觉雨中的西湖很神奇或是恰似仙境一般。3师总结:恰似仙境一般的美难怪诗人对雨天的西湖有了这样的评价 (引出:山色空濛雨亦奇) 4.晴天的西湖美的恰到好处、雨天的西湖也和神奇,我们应该怎样通过朗读把这不同的意境美读出来呢,自己体会着读一读吧?5.师:晴天的西湖阳光照在湖面上,远远望去湖面上正如一粒粒金子在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这种美美的恰到好处。女生读师:雨天的西湖云雾缭绕迷迷蒙蒙的样子更加神奇。这种美美的恰似仙境 男生读。同学们:此情此境不禁让作者想到了一个人,是谁呀同学们?西子”(引出:欲把西湖比西子)1.

9、介绍西施2.比较西湖与西施的相同之处,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妙笔驻就了这个传世的比喻。 “同学们,西湖很美,那么在作者眼中什么时候的西湖最美呢”(引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理解:“总相宜”(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3.思考:什么时候的西湖是一种淡雅的美,什么时候的西湖有着浓艳之美。 师:西湖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它总是那么美那么合适。(板书:总相宜)总体回顾诗文:1.使人在西湖上饮着酒,有幸欣赏到了这一晴一雨的动人美景,完全陶醉其中,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2.教师分句解释解释,学生分别激情朗读每

10、句诗文。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喜爱西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带着感情全体朗读诗文。 五、诗文链接,读写延伸。1.出示另一首诗文红白莲 师: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文让我们陶醉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 的意境之中,像这样赞颂西湖胜景的诗文有很多,今天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首 “杨万里”的红白莲我们一起读一读。 2.简单理解诗文。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0下载券 16人已下载?下载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我要定制简历师:“红白莲”从题目中大家不难看出这首诗写的是西湖的 师:诗人走进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一起读(红白莲花开共塘) 师:“开共塘”是什么意思 生答师:同学们,“红白莲花

11、开共塘”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发挥你的想象,形象的和大家说一说? 生答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红色和白色的莲花各一枝)师总结:就这样无穷无尽的红色和白色的莲花亭亭玉立在西湖之中,竞相开放。 这本是两种不同的美,却使诗人由衷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两般颜色一般香)师: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一句诗。师:同学们“两般颜色”分别指 生答:红色和白色的莲花师:没错,这红色和白色的莲花在诗人眼中一样的 生与师一起答 :漂亮!一样的清香。 师:莲花竞相开放在西湖之中并不是想与谁争芳斗艳,它们只是想把美和清香带给人们。纯洁、脱俗这就是“莲”这满塘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不禁让诗人想到了。想到了谁?一起说 (

12、汉殿三千女)师简介(汉殿三千女) 生对比相同之处。生:1.很美, 2.很多师:你们真是各个好眼力!同学们莲花有“红色和白色”之分,这“三千”佳丽之中亦有“淡妆和浓抹”之别 在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说,直接代过第四句诗,对第四句诗不再做解释。 师:可爱的孩子们谁来告诉老师淡雅的妆容,和浓艳之美分别对应的是哪种荷花呢? 生答:师:对不对呀!同学们红白莲这首诗你理解了吗?好!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对比分析一下饮湖上初晴后雨和红白莲在写作方法上有何相同之处呢?2.对比分析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李老师:接下来的环节我不清楚你想让我如何拓展写作,所以没再往下设计。对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

13、设计实在是没有时间所以简单写的,有可能表达的不太清楚,您多包涵吧。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读“亦、妆”两个生字,借助有关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背诵。3、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感受西湖之美。4、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 认读了“亦、妆”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2、 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1、 体会诗的意境。2、 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1、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课

14、件播放西湖的美丽图片)2、 观赏了西湖的美景,请说说西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有什么感受?3、 导入课题: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宋代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4、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二、 自主读诗,领会诗意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4

15、、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出示课件)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师随机点拨。三、品读诗句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句子)(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欣赏课件)生说画面。(3)引导生用别的词来表现(波光粼粼、银光闪闪等)(4)夏日,如果你和诗人来到西湖荡舟游玩,除了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

16、,还会看到什么?引导生说句子。(鱼,荷花等)(5)看到这么美的湖光山色,你想怎么夸晴天的西湖?诗中用了哪个字概括?板书晴好(6)假如你此时泛舟湖上,你的心情怎样?想象画面把这种感觉带进诗里读出来。(抽生读|、齐读等)2、感受雨中西湖的神奇过渡:正当诗人被西湖晴天的美景深深吸引的时候,这时下起了蒙蒙细雨,哪句雨了雨天的景色(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1) 生理解“亦、奇”的意思。板书雨奇(2) 理解“空蒙”。西湖的群山在云雾迷茫时,又会是怎样?让我们来欣赏一下。(3)生用完整的句子谈画面。(下起了雨,西湖的群山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如同神话中的仙境,好象批上一层薄薄的轻纱。生读出想象的画面师适时指

17、导。)(4)师引读诗句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柔美了,诗人不禁吟诵:生接读。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花更鲜艳了,诗人不禁赞叹:生接读。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娇嫩了,诗人不禁感叹:生接读。小结:西湖晴天的景色恰恰好,雨天的景色也很奇特。如此美景难怪诗人心情大好。男生阳光、开朗读晴天的诗句,女生柔情似水读雨天的诗句。(5)练习说比喻句。这么迷离的西湖,你想把她比作什么?用“好像、仿佛、如同”等说一说。四、揣摩语言,感悟诗情。1、诗人把西湖比作什么?请齐读后两句。(课件出示后两句)2、介绍西子。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出示课件)所以今天很多人把西湖又叫做西子湖或西子姑娘。3、淡妆指的西湖什么

18、时候的景色,那浓抹又是什么时候?淡妆或浓抹适合西子姑娘吗?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总相宜是什么意思?4、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略施粉黛还是浓妆艳抹都是那么楚楚动人,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春天还是秋天都如此神齐美丽,所以诗人如此感叹,生接。五、诵读古诗,升华感情。1、让我们和苏轼一起坐在船上,快乐的感受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古诗。2、同学们,读诗就是和诗人一起体验,一块创作,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醉意,读。3、练背。赞美西湖的诗句不胜枚局,但是苏轼对西湖的赞美是无人能比的,让我们把着千古名句永远记在心间吧。请同学们齐背古诗。六、拓展阅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七

19、、作业: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提示自学古诗方法。一读通、二明意、三悟情。八、读本单元导语,培养生的爱国情感。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晴方好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第3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认识西湖自然的美;深入品味,感受诗人奇妙的观察、想象和贴切的比喻;学习环境不同景物也不同的写法。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2、准备课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旧导入,了解西湖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了解西湖吗?请你们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西湖美景好吗?(请生谈谈自己眼中的西

20、湖)听了你的描述,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中都充满了对西湖的向往,那么好吧,下面我就带你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西湖照片,相机介绍西湖景色。)2、师: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请生谈感受)宋朝大诗人苏轼, 1071年至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的时候,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歌,西湖也叫西子湖,提起这个名字的来历,它是和苏轼的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歌有关系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题)3、认识诗人: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苏轼知多少?(生交流汇报)(课件出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又名苏东坡,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21、,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4、我想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诗题(请三四个生读),通过题目,你了解了一些什么?生1:这首诗是诗人在湖上饮酒时作的。师:这做湖就是指“西湖”。你还了解了一些什么?生2:饮酒时先是晴天,后来下了雨。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1、(课件出示诗文)下面请同学们听范读,注意他读得节奏。(生交流汇报节奏,43、43、25、43)自由朗读,读出节奏。(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2、读懂诗意。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诗歌,看看从诗句中你读懂了什么?附注释(课件出示):潋滟:与

22、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好。 亦:也。 西子:西施。3、谁来分享一下,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师总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饮酒,开始天气还是晴朗的,不大的功夫,竟阴了天,下起了雨,这样,饮酒还没有完,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它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变化万千又显出它另外的一番奇妙的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潋滟的水光是她浓艳的脂粉,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那天生的丽质

23、和迷人的神韵。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1、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理解,想象当时的情景,带着诗人的情感再次读读诗句,仔细地品味诗人所描写的景和抒发的情。2、师相机点拨:(1)学习前两句: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诗人描写了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生:晴天时和雨天时的景色。)那么在不同环境下的西湖的景色又有什么不同呢?(生:晴天像浓妆,雨天像淡抹。生自由谈感受)诗人是怎么描写的?(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引导学生用诗句回答)诗人又是怎样评价这些景物的?(生:睛方好,雨亦奇。相机板书)你从中这六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生:西湖真是美呀,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那么迷人。(自由发挥,抒发对西湖美的赞赏)你能加上

24、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美丽景色吗?生自由发挥引导品味诗韵: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出西湖山光水色的美,晴天阳光明媚、波光粼粼,雨天气宇纷飞,山色朦胧,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的景色都是那样的美妙,各具情态,诗人写得具体,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性,所以后来有人再评说,说从古到今多少描写西湖的诗,全被这两句给包含进去了,可见这两句写得是多么的美。师:请同学们美美地读读这两句吧!生齐读。相机点评:这两句要读得美,就要读得慢,要有停顿,给人以回味的余地,尤其是“晴方好,雨亦奇”要读得重一些,要读出赞美的情感。指导朗读:诗之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诗之美,美

25、在诗情画意,精练的14个字让我们欣赏到西湖极致的美,就请大家伴着优美的音乐,自由再读读这两句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谁想来读读?(比赛读)师引读:初上西湖,晴空万里,波光粼粼,在苏轼眼中显得那样美丽,于是不由得发出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生齐读)南方的天总会下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濛雨亦奇生齐读)谁再来试试?(2)学习后两句:师引:这样生动迷人的西湖,请你用上自己觉得最美的语言来描绘一下她的美?引导生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西湖大家不约而同地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看

26、来你们和诗人都有同感,那么诗人把西湖比作了什么?生:比作了西子,也就是西施。课件出示介绍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历代美女之最。她是春秋末期越国人,姓施,名夷光,世居苎萝山苎萝村。苎萝山现属绍兴诸暨市城关镇。苎萝有东、西两村,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为什么这样比喻?生自由谈看法,通过西施和西湖的对比,体会西湖的美。引导品味诗韵:诗人认为天地之间,人类最具有灵气,人类之中西施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诗人通过奇妙的想象,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西施的美是一种自然的美,不管怎么打扮,都是那么美,而西湖的美也是如此,无论气候怎么样变化,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说它和西施一样,同样是天下的灵与美的极致,何况又经过或谈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生:喜欢西湖,赞美西湖的美。学到这,你还觉得苏轼对于杭州,对于西湖的感情单单用一个 “喜爱”就能概括得了吗?该用什么词来描述会更准确?生:热爱、崇尚。师总结:是的,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正是要赞美西湖那自然的,不靠人功雕琢的美,表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