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微课教学设计_第1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微课教学设计_第2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微课教学设计_第3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微课教学设计_第4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微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饮湖上初晴后雨微课教学设计这是饮湖上初晴后雨微课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微课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1、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

2、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2、读懂诗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

3、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2、总结: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六、作业:(任选一题)1、做一张苏轼的诗词手抄报。或有关西湖的诗词手抄报。2、写一篇学习本课的感想。饮湖上初晴后雨微课教学设计第2篇课前准备:古诗对对碰游戏:可以学着

4、诗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去吟诵,看谁最有感觉。一、创设情境导入:1、配乐陆续出示不同的西湖风景图,感受美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2、出示罗曼罗兰的话: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1)指名读(2)谈感受师:能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3)齐读3、师:宋代大诗人苏轼,他就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当年他游览西湖时,就被他的美所深深打动,不禁饮酒作诗,写下了这首我们很熟悉的诗。4、出示古诗,学生跟读5、喜欢这首诗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湖,细细去品位这首诗,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美。二、初读1、自由读师:自己先练练,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并注意诗的节

5、奏。2、反馈读(1)四人开火车纠音(预设没读好: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并注意这个词。)(2)这首诗有两个词特别难度,再试试:“潋滟”、“浓妆淡抹”(潋滟:回到诗句中再读读。)(3)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评: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4)齐读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3、解诗题:古诗写到这儿,现在你们知道了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吗?(1)指名说(2)还有呢“饮”。饮就是喝酒呢(3)指名读、齐读三、研读1、师:有味道吗?还想读吗?那就再去读读吧。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2、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进行交流。3、反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要想把你

6、的话说得更好,你可以看看注释。4、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指明说。(谁还有补充)(1)体会得这么好,你是从诗中的哪个词体会到的?读(2)让我们去晴天的西湖去看看吧。(出示阳光下的西湖图片)(3)如果这时你就置身其中,你最想说什么?(4)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自己先练练(5)指导朗读。师:你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了,潋滟这个词读得真好。(点:潋滟)师:读得真好,晴天的西湖就是这么美。(点:晴)师小结:看,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多么光彩夺目呀。(4)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5、学习:山色空蒙雨亦晴过渡: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天空忽然飘起了蒙蒙细雨。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7、。(配乐遐想)(1)指名说。(2)你讲得这么好,你是从哪个词读懂的山色空蒙(3)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4)这份奇妙的.美只有在雨天才会出现。(看课件)(5)指名读师范读齐读6、师引:无论是晴天的水光潋滟,还是雨中的山色空蒙,西湖就是这样的美,这美让无数人流连忘返齐读1、2句,引读3、4句。7、学习3、4句(1)同桌练练这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指名读(2)西施什么美?(3)师补充,在人杰地灵的江浙一带,出现过像西施这样的美女(出世图)淡妆时犹如出水芙蓉,浓抹时更是风姿卓越。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让我们感受到她独特的美。正所谓淡装浓抹总相宜。(4)指名读3、4句(5)那么西湖呢?(那么

8、西湖呢?联系前两句说说看)。指名读齐读8、齐读3、4句师: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美,正如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美不胜收啊!师:西湖的这份美让苏轼陶醉其中,心驰神往。9、齐读古诗师:苏轼用眼睛发现了美,用心灵感受了美,更用这首流芳千古的名诗记录了美师:这份美令古今中外多少游人为之沉醉,流连往返哪。10、齐背古诗。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诗美美地背诵出来吧。1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1)指名说(2)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自由读,说说都是西湖什么时候的美景(3)指名说,读诗句。(4)联系饮湖上初晴后时的西湖风光。对比彼此间的不同。齐读古诗评价:夏天的西湖就是这般色

9、彩艳丽,风光无限啊。雷雨中的西湖是这样的气势磅礴,别具风味。(5)面对这样的西湖,诗人不禁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6)师小结: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看西湖,都有不同的景致,这些景色虽看似平常,但诗人却有心捕捉,可见(再次出示罗曼罗兰的话)齐读四、课堂练笔1、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何时,无论何处,西湖的美都是那么另人惊叹。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和诗人一样对西湖欣赏一番,抒情一番呢?那就用你最美的语言把这份感受写下来吗?2、师小结:西湖不仅拥有迷人的风光,它还有着悠久的文化和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你想知道吗?课后去找找吧。饮湖上

10、初晴后雨微课教学设计第3篇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释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3. 奇:奇妙。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翻译晴天,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光粼粼,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奇妙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都是那么的适宜,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饮湖上初晴后雨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刚好从一场小病中康复,在湖上共饮美酒、共赏美景这首诗写于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

11、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到熙宁七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到1074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最愉悦的回忆之一了。熙宁六年,也就是公元1073年的初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刚好从一场小病中康复,苏轼的好朋友杭州知州陈襄就盛情邀请苏轼一同前往城外去踏青散心。恰好有人送来了上好的官酒,苏轼就提出不如前往西湖吧。两人就在湖上共饮美酒、共赏美景。刚开始的时候天气还是非常晴朗的。景色宜人,但没过多久就突然下起雨来了,若换了别人也许就会扫兴而归,苏轼却不同,雨中的西湖同样让他赞赏不已,于是便有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两首诗歌。我们在这里赏读的就是广为流传的第二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

12、亦奇潋滟和空蒙描绘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动变幻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晴雨两种不同风光的描写。“潋滟”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而“空蒙”则是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西湖是三面环山的,一水绕城。面对西湖美景,苏轼没有展开穷形尽相的描摹,而是选取了水与山这两个最为平常、但同时又是最为经典的代表。而在写水与写山的时候,苏轼又侧重在水光和山色上。光与色是流动的,是不可琢磨的,是变幻迷离的,他们比实体更不容易描摹。潋滟和空蒙两个绝妙的形容词,恰好描绘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动变幻,不但给人带来整体的印象,并且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人喻物,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比喻方式西湖就好比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那

13、样,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善用比喻是苏轼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比喻的精彩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几个层次来加以体会。首先,我们来看比喻本身,它是以人喻物,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比喻方式,古人在打比方的时候,往往是以物来喻人的,而苏轼这两句诗却不同,是以人来比喻物,把西湖比作西施也就是西子,这确实是比较新奇的一种联想方式。其次,我们再来看这个比喻的效果,由于是用人来比喻物的,所以在艺术效果上也带来了独特之处。人们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目的是使所描写的对象变得更加形象可感。“欲把西湖比西子”,却恰好相反,它是把实体的事物比喻成一个较为抽象的对象,也就是西施。为何说西施是较为抽象的对象,因为我们虽然知道西施是个美人,然而西施究竟长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