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_第1页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_第2页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_第3页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_第4页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工会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是弘扬工人阶级先进性,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必然体现,也是党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确保工人阶级队伍团结统一。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工人阶级凝聚起来的强大整体力量。要根据上海职工队伍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既要加大传统产业领域的工会工作,还要不断加大在新兴产业领域及外资、私营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中组建工会、发展会员的力度,把工会工作覆盖到各个产业领域,壮大工人阶级队伍。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

2、和社会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矛盾已成为最常见的社会矛盾之一。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当前,要进一步建立多层次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工会与同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要抓住工资协商这个重点,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优化职工和企业自主协商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机制;要加大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保护责任及女职工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建制力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衔接配套的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的机制。大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创造活力。近年来,职工队伍素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工群众的学习热情很高,队

3、伍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技术工人总量较少、结构不合理、技术门类不齐等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为此,工会组织要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在职工群众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机制;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全面提高广大职工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营造鼓励创造、尊重创造、保护创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拓宽民主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工会必须切实承担引导广大职工有序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责任。要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深化厂务公开,推进职代会制度的发展创新,探索多种所有制企事业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把工人阶

4、级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工会要充分发挥直接联系职工群众的独特优势,及时、准确地表达职工群众的诉求、愿望,帮助党和政府真切地了解职工群众的愿望,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更能体现群众要求,更能切合群众实际。切实关注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有序。当前,工会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健全促进再就业援助体系;深化帮困送温暖工程,形成“四季如春”的长效机制;健全职工互助互济补充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多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党的关怀、工会组织的关心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要积极代表职工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充分关心困难职工群众的劳动经济利益,促进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等公平有序。党完成

5、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党始终如一地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上海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工人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几重压迫下,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异军突起,以独立姿态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在党的教育引导下,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日益提高,表现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工人阶级的

6、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工人阶级由旧社会被统治、被奴役的阶级变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和主人,是党紧紧依靠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上海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能够担负起建设新上海的重任。解放之初的上海,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面对种种困难,上海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克服自身生活上的困难,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勇敢地承担起反封锁、反轰炸、恢复经济、稳定秩序、建设新上海的历史重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上海工人阶级发扬主人翁精神,满腔热情地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推进改革,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发挥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在改革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关系重组、利益

7、格局变化等种种原因,出现了企业人员下岗、分配差距拉大、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一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但是,上海工人阶级以高度的政治觉悟,承担起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重任,承受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可能付出的代价,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列。他们用创造性的劳动,铸就了上海迈向“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历史丰碑。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上海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工人阶级不愧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是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证明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完成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进一步体现工人阶级先进性进一步体现上海工人阶级先进性,是上海

8、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一、经济全球化要求上海工人阶级具有更宽阔的世界眼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离开世界而孤立发展。上海工人阶级要适应时代发展,必须了解世界,迅速把握世界发展的信息和趋向,具有在世界市场竞争的能力。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态势要求上海工人阶级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上海工人阶级要在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中大显身手,就必须提高知识文化素养,增强技术本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人格代表,继续保持先进性。三、社会利益多元化要求上海工人阶级继续发扬“讲大局、讲奉献”的精神。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条件下,工人阶级能否继续发扬传统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一个新的课题。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新

9、环境,一方面要求上海工人阶级利用技术优势,通过实际贡献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也要求工人阶级在利益分化的社会环境中讲谦让、讲贡献。四、建设和谐社会要求上海工人阶级把自身塑造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公民。工人阶级是上海城市人口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上海工人阶级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既能维护自己的权利,又能履行自己的义务;既要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又能讲规则和秩序;既要讲个人利益,又要讲集体利益;既要讲眼前利益,又要讲长远利益;既要讲公正公平,又要讲充满活力;既要讲当代人的发展,又要讲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公民。历史,这样被我们铭记解放日报与上海工人运动有着源远流

10、长的关系。每一次高潮迭起的工人运动,每一回工会组织格局的重大变革,每一个从工人阶级队伍中诞生的先进人物都毫无例外地进入了解放日报的视野。展示工运见证时代发展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典型、模范来引领,英雄主义也能成为一种时尚。解放日报巨大的影响力,正是承载这一历史使命的最佳平台。解放初期,解放日报锁定连连突破生产定额的陆阿狗、纺织操作能手黄宝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放日报推出电光源专家蔡祖泉、百折不挠攻尖端的王林鹤、要让“鸡毛飞上天”的民办小学校长吴佩芳、攻克断手再植难题的陈中伟;进入新时期,从专家型工人李斌到90年代的雷锋徐虎,从发明家包起帆到创立服务品牌的王震,解放日报率先推出的一个个时代模范,鼓

11、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立足现实构建和谐社会进入新时期,工人阶级不仅在经济建设领域硕果累累,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也是成绩斐然。解放日报立足现实,全面展现工人阶级的全新精神状态。解放日报聚焦提高职工素质。系列报道了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职工队伍知识化建设,还积极搭建对话平台,与上海总工会联合成功地举办相关论坛,围绕职工队伍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展开前瞻性的理论思考和探讨。解放日报紧扣民心工程。关于送温暖工程的系列报道,传递了各级政府和工会对老劳动模范、困难群众的关爱,也使“送温暖工程”成为一种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的工程。进入新世纪,解放日报继续站在引导时代精神的前沿。深入解读科学发展观,将职工在“科教兴市”

12、中取得的成就一一呈现。历史就这样被我们铭记着。如果说,城市的今天是美丽的,那么创造这些历史的人物也是美丽的;如果说,这座城市是壮观的,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同样也是壮观的。依靠工人阶级构建和谐社会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执政的最重要的阶级基础,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工人阶级的主体性参与。首先,工人阶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其它新兴社会阶层一起,构成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群体。工人阶级在人数规模、领域分布、经济贡献、政治地位、社会作用等方面都要超出其它类别的社会群体,成为我国社会结构的主体部分。工人阶级的这一现实地位,决定了它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主体性影

13、响。其次,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逐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关系格局,出现了一批相对独立的、有明显差别的利益群体,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工人、失业群体等。这些利益群体又可分成不同层次和结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阶层群体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不一致、不协调、不和谐的因素。处理和协调工人阶级内部阶层群体各类利益关系,以及工人阶级与其它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第三,工人阶级知识化、技术化的发展趋势,将整体性地提升工人阶级的基本素质,推动整个阶级走向社会的中间层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切入点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首先应表现为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新

14、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可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1、从认识上高度重视劳动关系问题。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只有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整合各方面力量,才能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2、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社会可承受程度”问题。要在重大政策措施出台之前,认真分析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职工的承受程度。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社会可承受程度的指标体系、分析框架和监测办法。3、从立法上加强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和规范。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劳资冲突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与新的社会矛盾,劳动法迫切需要作出相应的修改。4、从机制体制上协调劳动关系

15、与社会利益关系。包括:民意表达机制,落实群众言论权;民事公开机制,落实群众的知情权;民主参与机制,落实群众的参与权;民情处理机制,等等。5、从力量上注意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随着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改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迫切需要工会等群众组织进一步发挥在联系党与群众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方面的表达与维护作用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6、从劳动标准上注意借鉴吸收国际化经验。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SA8000标准(社会责任8000标准)、全球协议等在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工利益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可将上述标准中的有益和先进部分吸收进来,完善我国的劳动标准,严格执

16、行,更好地维护劳资双方的正当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化。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党拥有巩固的领导地位;二是党全面整合与协调社会的能力。在新时期,工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一、工会是新时期党巩固阶级基础的重要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工人群众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传统的依靠行政纽带来联系党与工人群众的方式已不再有效,这要求党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通过工会保持党与阶级基础的关系,整合多样化就业结构的工人群体,维护职工的权利。二、工会是新时期协调劳资关系的重要工作平台。市场经济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其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会引发大量的劳资问题。在转型期间,需要具备劳资双方的缓冲机制,缓解劳资纠纷。工会在调解劳资关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