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PAGE47 / NUMPAGES50 . 灌阳县城郊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系 院: 地球科学学院 班 级:资勘09-1班 姓 名: 兴洲 学 号: 3090101112 指导老师: 付 伟 日 期: 2011年11月5日目录TOC o 1-2 u第一章绪论 PAGEREF _Toc308215731 h 1第一节实习目的 PAGEREF _Toc308215732 h 1第二节实习任务与要求 PAGEREF _Toc308215733 h 1第三节实习区地理概况 PAGEREF _Toc308215734 h 2第四节工作概况 PAGEREF _Toc308215735 h 3第五节前
2、人研究成果 PAGEREF _Toc308215736 h 6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PAGEREF _Toc308215737 h 7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PAGEREF _Toc308215738 h 7第二节区域地层 PAGEREF _Toc308215739 h 7第三节区域构造 PAGEREF _Toc308215740 h 11第四节区域岩浆岩 PAGEREF _Toc308215741 h 14第五节区域矿产 PAGEREF _Toc308215742 h 17第三章测区地质特征 PAGEREF _Toc308215743 h 19第一节测区地层 PAGEREF _Toc3082157
3、44 h 19第二节测区构造 PAGEREF _Toc308215745 h 22第四章基于3S的地质填图方法 PAGEREF _Toc308215746 h 30第一节基础底图的数字化 PAGEREF _Toc308215747 h 30第二节地质数据的采集、处理与最终成图 PAGEREF _Toc308215748 h 32第三节 RS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PAGEREF _Toc308215749 h 38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PAGEREF _Toc308215750 h 42第一节沉积发展史 PAGEREF _Toc308215751 h 42第二节构造发展史 PAGEREF _Toc30
4、8215752 h 43第三节生物发展史 PAGEREF _Toc308215753 h 44第七章结束语 PAGEREF _Toc308215754 h 45附表附表一 戴家塘观测点节理测量记录表47附表二 实测剖面记录表48附表三 GPS点性描述记录表49附图版附图一 灌阳上泥盆统实测地层剖面图(1:1000)附图二 灌阳戴家塘节理走向玫瑰花图附图三 灌阳地区区域地质纲要图(1:10000)附图四 灌阳地区区域地层柱状剖面图(1:5000)附图五 灌阳县城郊数字化地形地质图(1:10000)绪论第一节 实习目的(一)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是地矿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让学生能够
5、将理论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会并掌握地层剖面的测量、地层划分、三大岩类特征与各类构造现象的野外观察方法与技巧;(三)将新的3S数字填图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地质填图的各个环节训练,明白3S数字填图方法在分析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填制地质图工作中的优势,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做到室室外工作相结合;(四)加强填图工作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二节 实习任务与要求(一)野外踏勘: 熟悉踏勘路线,通过踏勘掌握整个灌阳地区的区域概况;学会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记录容、罗盘和地形图
6、的使用、信手剖面图和素描图的做法;掌握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矿产的大致情况、岩浆岩与围岩的三种接触(侵入接触、沉积接触和断层接触)关系;学习使用GPS的基本知识与定点;能熟练地分辨不同区域的各种岩性和构造;了解测区地形、交通、气候、生活和工作条件以与掌握踏勘路线的选择和踏勘方法,学习对路线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此次实习的踏勘路线主要是:1.九牛河油麻石仁义桥,目的任务:观察海洋山花岗岩体(3)的野外岩性特征;观察海洋山花岗岩体(3)与下泥盆统地层(D1)的沉积接触关系;观察下中泥盆统地层(D1)与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的沉积岩岩石学特征;观察沿路地层格架,大致了
7、解灌阳复式向斜西翼情况,绘制1:10000信手剖面图。2.仁义桥家池家坝,目的任务:中泥盆统棋子桥组(D2q)、上泥盆统佘田桥组(D3s)与上泥盆统锡矿山组(D3x)地层格架与沉积岩石学特征;接前一踏勘路线,继续观察灌阳复式向斜西翼沿路地层格架,绘制1:10000信手剖面图。3.盘西村下车田灌江,目的任务:观察上奥统(O3)与下泥盆统(D1)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观察灌阳复式向斜东翼下中泥盆统地层格架与岩性特征,绘制1:10000信手剖面图。4.都庞岭林场部水电站林场北西700m桥头,目的任务:观察都庞岭花岗岩(52)东体的岩性特征;观察都庞岭花岗岩(52)东体与寒武系()侵入接触与断层接触关系
8、;观察寒武系()的板理、劈理与层理关系。5.西山坪电视塔,目的任务:测区路线踏勘,观察测区地层格架、各类地层岩性特征、分层标志与构造现象。(二)实测地质剖面:实测地层剖面的选择、测量;标志层的确定;地层的划分、对比;地层界面的特征与填图单位的确定;岩石(化石)的识别和鉴定;样品和标本的采集;地层厚度的计算;地层剖面资料的整理与剖面图和综合柱状图的编制等方法;了解沉积旋回、岩相古地理特征。(三)野外填图:观察点和观察路线的布置原则与方法;观察点的记录、标定与地质接线的勾绘方法;认识各种构造现象的观测、描述、形成机制分析与相互关系;野外资料整理和实际材料图的编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对测区地
9、质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四)岩石、矿物的观察:了解构成不同区域的不同岩石,区分各种不同或相似岩石,掌握不同区域的分界岩石特点,并观察岩石中所含的主要矿物,学会肉眼和放大镜分辨矿物,并收集主要的岩石与矿物为标本。(五)资料综合整理、编写实习报告:对地质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学会根据地质发展史的分析方法,学会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以与地质制图能力和科学的表达能力。第三节 实习区地理概况灌阳实习区(图1-1红色矩形区域)围主要为灌阳县城郊,位于壮族自治区北东边缘,地处东经1110711110,北纬25282531,属灌阳县管辖。实习区距湘桂铁路的全州站、站分别为60 km和159 km。灌(阳)百
10、(里)二级公路自北向过灌阳,向北经全州县石塘镇在兴安县百里村与322国道相接可达;向南经过栗木镇在阳朔县城与321国道相连可抵。灌阳镇到各实习均有乡,村公路通行,交通比较方便。 灌阳县东有都庞岭,西有海洋山,山势层层降落,到测区构成南北延伸的低山地貌。最高天花板海拔630.3m,最低灌江约240.0m,相对高差约390.0m。本区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9C,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552mm。境主要河流为湘域支流灌江,自南向北流经实习区东岸。粮食以水稻为主,副产小麦,红薯;经济作物有油茶、花生、板栗,盛产枣子,雪梨,尤以蜜枣闻名;木材较丰富,以松,杉为主。灌阳镇人
11、口约20000人 ,以汉族为主,兼有壮、瑶,生活习惯基本一样。 图1-1实习工作区位置图第四节 工作概况(一)工作概况与日程安排:本次野外填图实习工作从10月8日开始,10月21号回校,历时14天(表1-1)。本次实习包括地质图的矢量化、野外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整理数据绘图,编写实习报告等几部分。在学校我们用7天的时间进行准备,把灌阳地区地质图进行矢量化。野外实习的前四天,我们进行了野外踏勘,其中路线包括:九牛河油麻石仁义桥;仁义桥家池家坝;盘西村下车田灌江;都庞岭林场部水电站-林场北西700m桥头;西山坪电视塔。接下来进行了接官亭410.3高地上泥盆统的实测剖面,并通过对该段地层进行分
12、层绘制实测剖面以与柱状图。之后由我们独立完成对整个填图区域的地质填图,我们找到不同地层的分界处,我们利用GPS定点,并在地质图上绘图。室工作包括数据的处理与记录本的整理以与主要地质图的绘画和实习报告的编写。 表1-1:灌阳填图实习日程安排表日期时间工作任务2011.10.3-10.7五天实习准备,矢量化地形图,并熟悉MapGIS软件操作;收集灌阳资料、文献 2011.10.8全天上午3-5节实习队全体师生实习动员会议:宣布实习计划、人员分组、安全事项分小组进行灌阳1:10000地形图矢量化领用和购买实习用品、各人准备物品讲课1:“灌阳地区地质概况”与与学生交流2011.10.98:20-灌阳(
13、8:20装完行出发)2011.10.10全天野外踏勘(路线:九牛河油麻石仁义桥)2011.10.11全天野外踏勘(路线:仁义桥家池家坝)2011.10.12上午野外踏勘(路线:都庞岭林场部水电站林场北西700m桥头)下午野外踏勘(路线:盘西村下车田灌江)2011.10.13白天填图区野外踏勘(路线:住地罗家坪西山坪住地)晚上实测剖面分工2011.10.14白天实测地层剖面(接官亭410.3高地上泥盆统地层实测剖面)晚上讲课2:实测地质剖面方法和成图2011.10.15上午整理踏勘资料下午踏勘阶段容考试(15:00-17:00)晚上讲课3:地质填图方法讲课4:数据下载与格式转换讲课5:MapGI
14、S中GPS点投影与野外记录输入2011.10.16全天各小组自行处理实测剖面数据与草图编制2011.10.17全天教师指导与学生半独立野外填图晚上讲课6:用MapGIS软件结合RS影像计算机辅助填图2011.10.18全天学生独立野外地质填图(分小组进行),晚上输入当天数据填图2011.10.19全天学生独立野外地质填图(分小组进行),晚上输入当天数据填图2011.10.20白天学生独立野外地质填图(分小组进行)晚上输入当天数据填图讲课7:灌阳地区地质发展史讲课8:综合地形图、地层柱状图的制作、实习报告的编写方法2011.10.21上午班级为单位测量戴家塘节理产状地质填图野外考核(8:00-1
15、1:00)下午13:00返回学校(灌阳) 2011.10.22-11.1121天室资料综合整理与编写地质报告(二)工作质量评价:(1)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路线踏勘,认识了灌阳地区的主要地层以与其岩石特征,初步建立了灌阳复式向斜的概念和熟悉了该区域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野外记录基本符合要求;(2)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了接官亭410.3高地上泥盆统地层剖面的测量工作,学会了地质剖面的选择、实测、数据处理和制图等工作方法,地层分界基本准确,数据表记录和野外图件基本一致,完成情况较好;(3)小组自主完成了测区的地质填图工作,熟悉 3S填图方法,掌握了地形识别、岩性与地质构造的识别与定点描述等野外工作
16、方法,工作量符合要求,地层界线划分基本准确。(4)个人完成了实习数据处理、图件整理与报告的编写,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完成情况较好,具体完成量(表1-2)。表1-2:工作量完成表项目单位数量工作日天40踏勘路线条7示意图和素描图幅10实测剖面图幅1地质图幅1信手剖面图幅3节理统计条120GPS点个100填图面积平方公里4Gps点密度个/平方米约1个/200200地层柱状图幅1地质纲要图幅1节理玫瑰花图幅1第五节 前人研究成果灌阳区地层曾经历过剧烈构造运动,造成其地质概况复杂而全面,因此具有很好的探索和研究价值。对实习区在的灌阳与周边地区的地质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四光、文佑等对本区进行
17、过概略的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较系统进行面上地质工作是地质局区测队(1974年)开展的1:20000道县辐区调工作,通过工作初步建立了实习区的地层系统,提交了相应的地质图和矿产图等成果。其后,壮族自治区第一地质队(1988年,1955年)先后完成了都庞岭地区和海洋山地区1:50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分别提交了相应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此外,广矿局遥感地质站(1990年)和第二水文队(1991年)在本区还开展了航磁、重力和遥感等研究,编制了1:500000卫星遥感线、环形影响解释图、1:500000航磁T剖面平面图、布伽重力异常图、航空放射性伽玛等值线图等,为实习区区域地质构造、深部地
18、质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资料。理工大学(原冶金地质学院)自1985年把本区作为填图实习和科研基地以来,对本区进行了11万地质填图,一批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对测区的地层、古生物、构造、岩浆岩等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同时还不断探讨和改进地质填图教学实习考核方法,完善教学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改善实习基地的生活条件。为了适应21世纪地质填图教学数字化的发展,从2001年开始,理工大学在该基地进行了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改革与时间研究,先已经基本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面向教学的基于3S技术数字化地质填图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应用效果。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本区构造
19、位置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北沿与湘桂经向带的叠加复合部位(四光)或处于华南褶皱系赣湘桂粤褶皱带(黄汲清,1979)。区域上位于白水灌阳复向斜的近南端。灌阳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湘桂粤北的海西印支坳陷(大学地质系,1981)。按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82年)划分,实习区属南华地台上的桂中桂东台陷中的桂东北凹陷的四级构造单元“海洋山断褶带”。 第二节 区域地层灌阳实习区域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分布广泛。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奥系(O)、泥盆系(D)、石炭系(C)、白垩系(K)与第四系(Q),其中以奥系和泥盆系最为发育。寒武系()和奥系(O)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的复理石碎屑岩建造,经加里东运
20、动岩石均遭受浅变质,并构成地槽皱基底,测区外围可见奥系(O)与下泥盆统(D1)的不整合接触(图2-1);泥盆系(D)和石炭系(C)以碳酸盐岩与碎石岩为主的连续沉积,属地台阶段的盖层沉积;白垩系(k)是陆相红盆沉积,按国达(1959年)观点系地洼阶段之产物。其特征见(附图四:灌阳地区区域地层柱状图)。 以下分别对此次实习区的未测区地层与其各类构造按地层由老到新进行描述。寒武系()该套地层在此次实习中于都庞岭林场部广泛发育,主要观察容为以其作为围岩与都庞岭东体燕山期花岗岩基底的侵入与断层接触关系。主体岩性变质砂板岩(图2-1),在都庞岭东体花岗岩侵入接触面处出现较大围的角岩化,为受热蚀变的结果。在
21、与都庞岭东体花岗岩断层接触带上发育断层,致使带岩石较破碎。另外,在实习中还于都庞岭林场北西约700m桥头进行了寒武系()板岩面状构造观察,劈理较发育,主要有4组,产状与每米条数分别为11543,约15条/m;28040,约15条/m;1557,约10条/m;20063,约10条/m。板理面与层面近于平行,为板岩形成的挤压方向与层面形成方向一致造成,板理面产状11578,层里面产状12964。图2-1 寒武系变质砂板岩 图2-2 上奥统砂岩与板岩互层 (右手边278) (右手边261)上奥统(O3)该套地层于下车田北向约600m处可见其与下泥盆统(D1)角度不整合接触(图2-3)。该处以东为上奥
22、统(O3)板岩与变质砂岩互层,为一套浅变质岩,板岩呈灰绿色,具板理,因含片状矿物造成;变质砂岩呈紫红色,产状10530。以西为下泥盆统(D1)紫红色石英砂岩,产状23037。下泥盆统(D1)覆盖于上奥统(O3)之上,中间缺失志留系(S)地层,分界线向西倾,于下泥盆统(D1)底部可见一组颗粒较大(5cm-20cm不等)的底砾岩。剪节理发育,顶部可见第四系(Q)覆盖的土壤、粘土矿物。图2-3 上奥统与下泥盆统角度不整合剖面图下泥盆统(D1)该套地层在此次实习中分别在九牛河油麻石与下车田可见,主体岩性为紫红色石英砂岩,具羽饰纹(图2-4)。观察容分别为于九牛河油麻石与海洋山花岗岩体(3)沉积接触与与
23、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分界,以此分析其地质发展历史为海侵运动由浅变深的结果,表现为花岗岩的石英颗粒冲刷入海沉积,并随着地层下降,由海水较浅的氧化环境沉积成紫红色石英砂岩到海水较深的还原环境沉积成灰绿色石英砂岩的转变;于下车田北东向约600m处与上奥统(O3)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另还可见其中发育劈理折射,指示岩层的硬度不一致。 图2-4 下泥盆统紫红色石英砂岩 图2-5 下泥盆统(紫红)与中泥盆统 与其羽饰纹 跳马涧组(灰绿)石英砂岩分界颜色变化(右手边110) 指示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右手边330)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该套地层在此次实习中分别在九牛河油麻石以东约800m与下车田以西约2
24、00处可见,主体岩性为灰绿色石英砂岩,于岩层面上可见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图2-6 中泥盆统跳马涧组波痕 图2-7 中泥盆统跳马涧组上部赤铁 (右手边292) 矿夹层(右手边110)还发育有波痕(图2-6),指示滨海相。观察容为与下泥盆统(D1)分界指示沉积环境、其上部夹有的赤铁矿层(图2-7)与仁义桥边其上部发育的三条阶梯状正断层(图2-8)。图2-8 中泥盆统跳马涧组上部阶梯状正断层素描图中泥盆统棋子桥组(D2q)该套地层在此次实习中分别在仁义村以北约500m处与下车田以西约500m处可见,主体岩性为生物碎屑白云岩(图2-9)。观察容为其沉积岩石学特征:灰黑色,中厚层状,风化面可见刀砍纹。
25、岩石断面粗糙,呈砂糖状,生物碎屑发育,有层孔虫珊瑚等生物化石。产状11329。此外,于仁义村北约500m处还可见发育一角砾岩带发育,切断地层,可能原因有:断层发育造成,呈线性发育,近东西向,被方解石胶体后期胶结,从颜色判断,深浅颜色分隔,可认为至少有两期的活动。原生溶洞坍塌,岩石被后期方解石胶体胶结。图2-9 中泥盆统棋子桥组生物碎屑白云岩(右手边130)第三节 区域构造地壳发展阶段构造层地层与厚度/m沉积相建造与沉积接触关系构造运动名称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主要矿产地洼喜山第四系0-42陆河流相,洞穴相松散沉积角度不整合陆盆山麓相,湖泊相红色碎屑岩建造 角度不整合浅海台地相炭酸岩建造与滨海
26、陆屑滩相泥岩,泥灰岩燕山地壳抬升,河床阶地形成砂金、土、瓷土燕山白垩系0.3-564盆地形成。继承性断褶升降都庞岭东体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钨、锡、铜、萤石准台地印支石炭系932-11712印支隔槽式褶皱断裂发育都庞岭东体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轻变质作用铁、煤、石泥盆系1520-2595浅海台地相碳酸岩建造,滨海陆屑滩相碎屑岩建造角度不整合深海,半深海槽盆含硅质岩,碎屑岩复理石地槽加里东奥系1324-1950加里东多级别复试背、向斜褶皱呈紧密线状,断裂发育海洋山岩体、都庞岭西体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浅变质作用钾长石、金寒武系916-1478表2-1 各构造发展阶段的主要地质构造根据区地层沉积角度不整合接触
27、关系,结合不同时代沉积岩岩性、沉积建造、地质构造、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等特点分析,实习区所在的灌阳地区经历了地槽准地台地洼的地壳构造发展阶段;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喜山4期构造运动,对应可划分出4个构造层。受上述4期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建造和改造各具特点(表2-1)所列。(,佐海等基于3S技术数字化地质填图新方法,以下资料多参考该指导书)。在区域上和测区,构造均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褶皱与断裂均较发育。节理和劈理非常典型,主要构造线方向呈北向,次有北西向,东西向和南北向。(一)褶皱:区域褶皱构造发育,形态多样。不同时期的褶皱具有不同的规模和特点。其中,加里动期基底褶皱构造最为强烈,形成了以褶皱轴
28、向为北东向、北北东向紧闭复式褶皱,且显示了背斜向北东倾伏,向斜向南西仰起的特征;印支期盖层褶皱轴向为近南北展布的宽缓褶皱构造;燕山、喜山期褶皱近于零星分布,形迹不明显。实习测区位于灌阳复式向斜的近核部,次级褶皱非常发育,在测区围,由西向东主要有西山坪背斜、农机校向斜、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坪背斜、410.3向斜等,区域西翼还有一天花板向斜(图2-10)。 图2-10 灌阳复式向斜信手剖面图(二)断层区域断层按主要构造线的展布、规模大小等特征,可归并为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和东西向4组。其中,北东向断层切断了燕山期的花岗岩,并控制白垩系、泥盆系盆地的形成,具长期活动特征;南向断层多平行于复向斜
29、轴向延伸,属于先压后的纵断层;北西向断层主要以新圩断层为代表,他切断了基底和盖层褶皱,形成印支运动以后,多为右旋平移-逆断层。在测区可见近东西走向F1、F3、F5、F2三条平移断层,近南北走向F4、F6、F8、F10表现为先逆后正再平移性质的四条断层,在测区外围于仁义桥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地层中可见三条阶梯状正断层(图2-9)。(三)节理本区的节理具有类型复杂,性质多样,多期叠加的特点。按节理走向与对应的褶皱枢纽关系,可以分为纵节理、横节理和斜节理。按节理的力学性质分剪节理、节理以与复合型节理。按形成时期可分印支期褶皱前的X剪节理与节理, 印支期褶皱后的X剪节理与节理以与燕山期的X剪节理
30、和节理。它们之间的区分除了根据一般规律进行分期配套加以区分之外,印支期褶皱前的节理的产状与地层层面垂直或近于垂直,印支期褶皱后的节理一般与层面斜交或平行,而燕山期的节理与层面斜交,且与地面垂直或近于垂直。其中雁列节理和雁列脉在测区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常发育。缝合线构造:它是碳酸盐岩中一种常见的与节理近似的小型构造,裂缝界面多呈锯齿状、波状和柱状,并常充填有不溶残余物质(主要为钙质、铁锰质、炭质与粘土等)。按形成条件可分三种类型,即沉积型(原生)、构造型(次生)和叠加改造型(少游,1992)。缝合线构造在黄泥田北东侧约110m可见于下泥盆统佘田桥组(D3s)泥晶灰岩粒序层理中发育(图2-11),属于
31、沉积型缝合线。图2-11 缝合线构造(红色线条)与粒序层理(右手边136)(四)劈理区域劈理非常发育,按传统分类分为破劈理、流劈理和滑劈理;按结构分类本区主要见有板劈理、间隔劈理和褶劈理。破劈理或间隔劈理主要发育在上泥盆统(D3)和下石炭统(C1)泥晶灰岩和泥岩中,镜下未见矿物定向排列。流劈理一方面多见于中泥盆统(D2)与下泥盆统(D1)的泥质砂岩中,在镜下在石英普遍见颗粒拉长、波状消光、定向排列明显,在结构上属间隔劈理;另一方面,在可劈性,使岩石劈裂成平整的石板,在显微尺度下,层状硅酸盐矿物呈强烈定向排列,板劈理与层面一般均有一定的交角。滑劈理或褶劈理主要见于寒武系()和奥系(O)的板岩中,
32、可见以一定的间隔(0.51cm)切过先存在的板理,使早期的连续劈理发生挠曲或微细褶皱。在泥盆系(D)中局部可见到折劈理(或扭折),其规模较大,不密集,也属劈理的二次变形,有人认为,这是褶劈理图2-12 下泥盆统地层劈理折射发育压早期之产物。扭折带近南北延伸,属正断层性质,可能是燕山期南北挤的结果。 按劈理与褶皱的关系分,有层间劈理和轴面劈理。它们的大致区别是层间劈理发育在褶皱的翼部,轴面劈理发育在近轴部;因本区的褶皱属于开阔型褶皱,因此,层间劈理与层面夹角一般较小,而轴面劈理与层面的夹角一般较大;层间劈理不穿层,通过不同的岩层时可发生折射现象(图2-12)而轴面劈理可穿层在通过不同的岩层时可构
33、成扇形或反扇形(本区主要为正扇形)的劈理扇。第四节 区域岩浆岩实习区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实习区的东西两侧,构成东西两个花岗岩带。东带为都庞岭岩体,西体为海洋山岩体。两者均呈北向延展,从南西向北东岩浆活动时代由老到新,由加里东期到燕山期。(一)海洋花岗岩山岩体(3)(图2-14)岩体分布于灌阳县西山乡五马山至新圩乡下棚一带,平面上呈椭圆状出露,出露面积380 km2,为岩基。岩体侵位于海洋山背斜核部,长轴方向与加里东期构造线方向大体一致。岩体西侧侵位与奥系(O),东部与南部被泥盆系(D)沉积不整合覆盖,同位素年龄值(锆石207Pb206Pb法)为481Ma513Ma,为加里东
34、期入侵。岩石呈灰白色,块状构造,细中粒、似斑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40%),正长石(20%),石英(30%),黑云母(10%)等,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少量斜长石,局部出现石英,粒径约1cm3cm,含量约20%;基质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野外岩性定名:细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另外九牛河油麻石海洋山花岗岩(3)与围岩下泥盆统(D1)之间应为沉积接触关系(图2-13),证据如下:1、下部基岩顶部可见凹凸不平的花岗岩风化壳;2、由下部基岩至上伏围岩可见从花岗岩花岗质碎屑岩下泥盆统(D1)紫红色石英砂岩的沉积序列; 3、基岩顶部未见发育冷凝边,为风化剥蚀后的结果;4、
35、于分界面处可见部分花岗岩枝脉被上伏围岩切断。图2-13 海洋山花岗岩与下泥盆统地层沉积接触关系图2-14 海洋山花岗岩体岩性特征 图2-15 都庞岭花岗岩(右手边12)(二)、都庞岭岩体(52)(图2-15)都庞岭岩体由西体和东体(52)组成,此次实习仅见东体。都庞岭东体(52)主要为细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体沿湘桂交界的都庞岭主脊出露于灌阳县红旗乡古怪冲到黄关镇南竹河一带,面积约为170 km2,平面上岩体呈北北东向南南西向延展,略似北宽南窄的直角三角形,为岩基。岩体侵入下古生界与都庞岭西体加里东期花岗岩,铀铅法测定岩体两个锆石样的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169Ma和174Ma(壮族自治区第一
36、地质队,1988年),为燕山期侵入体。岩石呈灰白色,块状构造,细中粗粒似斑状结构。主要成分为斜长石(40%),正长石(20%),石英(15%),黑云母(15%),为斑晶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与石英组成,粒径约1-2cm,斑晶含量约为20%。基质粒径14mm,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都庞岭林场背后分别于路边与西北向约100m河谷见到东体(52)与寒武系()侵入接触(图2-16、18)与断层接触(图2-17、19)。 判别侵入接触的依据有:1、有凸凹不平的侵入接触面;2、接触面附近围岩有热蚀变(角岩化)现象;3、基岩顶部冷凝边,围岩底部可见烘烤边;4、基岩切断上伏围岩层理。判别断层
37、接触的依据有:1、自东向西出现从花岗岩碎裂花岗岩与角砾角砾岩围岩的岩性序列;2、断层发育,于断层带附近围岩可见一系列牵引褶皱,变形程度较大;3、围岩底部未见烘烤边,基岩顶部未见冷凝边。图2-16 都庞岭岩体与寒武系侵入接触 图2-17 都庞岭岩体与寒武系断层接(右手280) 触围岩牵引褶皱(右手边150)图2-18 都庞岭岩体与寒武系侵入接触关系剖面图图2-19 都庞岭岩体与寒武系断层接触关系剖面图第五节 区域矿产灌阳县矿产资源丰富,至2000年底已发现的煤、铁、铅、锌、锑、钨、锡、饰面石灰石、矿泉水、建筑用砂、水晶、粘土等矿产26种,矿产地112处,查明具有资源储量的有锑矿、锡矿、萤石和水晶
38、矿4种。主要金属矿产资源为钨锡矿和锑矿,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为石灰石,优势矿产资源为饰面石灰岩、矿泉水和建筑用河砂。潜在优势资源为水泥(建筑)有石灰岩和石英岩(硅石)。(1)石灰岩:广泛分布于新圩、水车、新街、黄关等乡镇,有矿点或矿化点22处。绝大部分矿点的石灰岩层分布稳定,连续性好,质量上乘,潜在资源量大,均已开采用于水泥、建筑用石或烧制石灰,是灌阳县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2)饰面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文市镇的岩头坝和寨子山一带,有矿点5处。石灰岩层产于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分布面积约为6Km2,厚约600800m,潜在资源储量约为4亿吨,岩性为浅灰色或深灰色石灰岩,已大规模开采,用于城市道
39、路或房屋作饰面材料,是灌阳县优势矿产资源。(3)建筑用砂:主要分布于灌江河流的车田至合成河段、会湘至昭仪河段与西山河至黄关河段,有矿点4 处。因灌阳镇以南的灌江支流流经都庞岭和海洋山两大花岗岩体,堆积丰富的优质石英砂于河床中,成为灌阳县优质矿产资源。(4)锑矿:有家岭小型矿床和觅水冲锑矿点各1处。家岭锑矿已祥查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锑7856t,其中储量为289t,基础储量为597t,资源量为7269t。(5)钨锡矿:较集中分布于灌阳镇东部古怪冲、西部射羊青至小茶源,西山乡西部茶湾至灵地与黄关镇东部猫儿石至雷打石一带,有小型原生锡矿床1处,砂锡矿点3处,钨矿点20处,钨锡、钨锑、钨铋、钨钼矿点共8处
40、,古怪冲锡矿已作过普查工作,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锡1743t,其余矿点均为预查。(6)石英岩:有矿点2处,主要分布于黄关镇东部瑶狮涧一带,工作程度为预查,未计算资源储量。矿点位于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带上,断裂带形成宽数米、长54Km的硅化带。硅化带中常见大量石英岩,资源量丰富,是灌阳县潜在的优势资源。第三章 测区地质特征本次实习测区东到灌阳县城,西到西山坪背斜,北到九牛河,南到县农机学校。测区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分布广泛。主要出露有泥盆系(D)、石炭系(C)、白垩系(K)与第四系(Q)。其中以泥盆系(D)最为发育,泥盆系(D)以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为主的连续沉积,属地台阶段的盖层沉积;白垩系(K)是陆相
41、红盆沉积。测区断层、褶皱、劈理、节理等构造现象明显,主要断层有:近南北向的F2、F4、F6、F8、F10断层,近东西向的F1、F3、F5断层。主要褶皱(自西向东)有西山坪背斜、农机校向斜、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高地向斜。节理主要发育在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2)泥质页岩中,于戴家塘较为明显。第一节 测区地层测区出露的地层从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Q)、白垩系(K)、下石炭统岩关组(C1y)、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与上泥盆统佘田桥组(D3s)。其中以上泥盆系(D3)最为发育。各地层岩性特征如下:第四系(
42、Q):残坡积、冲积亚粘土、粉砂、砂、砾石层。白垩系(K):白垩系(K)在测区出露面积很小,仅在电视塔西面的山脚与其西北向对面的小山坡上见到。该地层主要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砂岩,覆盖于锡矿山组下段(D3x1)之上。两者为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可见底砾岩,底砾岩磨圆度差,棱角状或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被红白两色方解石脉胶结。露头可清晰地观察到岩石被红色条带物质充填,可断定此沉积环境为氧化环境,属粗碎屑海陆相红盆沉积。下石炭统的岩关组(C1y):地层主要出露在我们实习区中各向斜的核部,测区于恶猫岭向斜最为常见,分上下部,测区主要可见下部。其下部地层岩性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砂屑灰岩与泥晶粉屑灰岩,底部为黑
43、灰色厚层状含白云化砂屑灰岩,含泡沫沟珊瑚(Cystophrentis),笛管珊瑚(Syringopora)。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该地层出露面积较广,露头岩性简单而明显,该地层主要是灰白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含多沟珊瑚(Zaphrentis),穹房贝(Camarotoechia),弓石燕(Cyrtodpirifer)等生物化石(图3-1)。测区近南北向的断层几乎都发育于该地层中,说明该地层的岩石脆性较大。图3-1 上泥盆统邵东组岩层生物化石 图3-2 扁豆灰岩 (右手边92)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该地层为本次实习的主要观测地层, 其在测区出露较为完好,出露面积较广,出露岩石岩性
44、特征明显。该地层主体是土黄色薄中层状泥岩、泥质页岩;顶部是灰色薄中层状扁豆灰岩(图3-2)与“豆腐脑”灰岩(泥晶灰岩,颜色较洁白)。因为该地层主体为泥岩、泥质页岩,导致风化土壤层较厚,以至于在该地层中长着高大茂盛的松树林(图3-3),与其它地层区分明显。泥灰岩与页岩中产介形类与植物碎片。图3-3 指导老师带领实习队伍穿梭于王塘D3x2松树林中上泥盆统锡矿山组(D3x1):底部为土黄浅灰色、薄中层状的泥灰岩。中部主体为灰黑色厚层状、条带癞痢状白云质灰岩。导致这样的原因是白云岩风化时,白云岩的抗风化能力比灰岩的强从而表现为稀疏(浓密)条带癞痢状(图3-4),因此中部常见条带浓密癞痢状白云质灰岩与条
45、带稀疏癞痢状白云质灰岩互层。靠近顶部,白云质灰岩中亦夹有少量因富含硅质结核与硅质条带形成的含燧石的癞痢状白云质灰岩。顶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上泥盆统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与佘田桥组(D3s)以前者底部泥灰岩的出现和后者图3-4 D3x1癞痢状白云质灰岩(右手边110) 顶部白云岩的结束为分层标志。二者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关系。上泥盆系统佘田桥组(D3s):该地层主体为灰白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为测区的最老地层。上部夹纹层状灰岩与白云岩、且粒序层理,鸟眼构造与交错层理发育;其中部和顶部各含一层灰黑色中厚层状白云岩,且顶部白云岩为佘天桥组与锡矿山组下段的分层标志;下部泥晶灰岩中夹薄层状层
46、孔虫灰岩,硅质结核发育且具粒序层理(图3-5 粒序层理野外照片可见 图2-3)。硅质结核粒径2-20cm不等,为硅藻、放射虫等硅质生物形成,呈扁圆状,长径指示层面方向;图3-5 上泥盆系统佘田桥组粒序层理与硅质结核素描图粒序层理颗粒呈分层状,每层一组正粒序为一个旋回,每个旋回厚度3 cm,指示水动力环境较动荡。在地质填图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地层的分界标志才能对地层进行划分,因此地层分界标志是实习过程中的重点容,也是了解测区沉积发展史、构造发展史地质证明。测区各地层的分界标志详见表3-1。表3-1 测区地层分界标志地层代号地层分界标志Q主要为残积坡粘土,砂、砾石。K主要为紫红色砂岩与下覆地层呈角
47、度不整合接触。C1y泥晶灰岩为主,与D3sh为连续沉积,以底部中三层癞痢状白云质灰岩出现为分界标志。D3sh以泥晶灰岩沉积为主,底部分界标志为D3x2扁豆灰岩的出现。D3x2以泥岩、页岩为主,底部分界标志为泥灰岩的出现。D3x1主要岩性为癞痢状白云质灰岩,与D3s分界标志为底部泥灰岩的结束与白云岩的出现。D3s主体为泥晶灰岩,中间和顶部各夹一层白云岩。底部以白云岩结束和泥晶灰岩出现为分界标志在本次实习的填图区,我们大组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在接官亭410.3高地对地层进行了实测。实测的数据记录表和实测地层剖面图见附表二和附图一。根据实测剖面的数据可知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的厚度约284.
48、6m,以白云质灰岩沉积为主,其底部为土黄灰白色薄层状泥灰岩,顶部是灰黑色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癞痢状白云质灰岩夹灰白色泥晶灰岩;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的厚度约52.3 m,以泥岩、页岩沉积为主,顶部含有灰白色薄中层状扁豆状灰岩。第二节 测区构造本测区为于灌阳复式向斜的核部,以次级褶皱为主,同时,断层、节理、劈理等也十分发育。测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图3-4)。图3-4 灌阳区域地质纲要图(详见附图3)(一)、褶皱本测区发育的褶皱主要有西山坪背斜、农机校向斜、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高地向斜。为灌阳复式向斜核部的发育的褶皱,这些褶皱具有以下特征:均为近南北向延伸的平行褶皱。
49、2、 规模大小不等。长一般为10007000m,宽一般为100700m,长度与宽度之比在3:110:1之间,属短轴褶皱。3、 根据两翼优选产状、轴面产状、枢纽变化,根据三角位态投影图的作图,该区的褶皱主要为直立水平褶皱,次为斜歪水平褶皱,个别为直立倾伏褶皱或倒转褶皱。4、翼间角为100左右,多为开阔褶皱。5、 通过正交剖面测量,对褶皱岩层作等倾斜线图,该区褶皱属于J.G.Ramsay Ic和J.G.Ramsay Ib类型。6、 根据轴向与主压应力方位计算,结合区域应力场,本区褶皱是印支运动受近东西方向水平挤压的产物,且具多期活动性,皆经历先压后的构造应力。由于农机校向斜未作观测记录,故以下仅详
50、述西山坪背斜、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和410.3高地向斜的褶皱形态特征(图3-5)。图3-5 电视塔王塘信手剖面示意图西山坪背斜西山坪背斜位于测区南西角,填图过程中未追其边界位置,故填图与纲要图中未作此背斜。于435.2高地南坡向北端看可观测其露天剖面,仅见发育于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泥晶灰岩中,近南北向,枢纽向北扬起,东西两翼产状近于一致,西翼稍缓,翼间角大于120,轴面近于直立,为直立开阔倾伏褶皱。王塘背斜枢纽近南北向,向南倾斜,延长约2500m,宽约700m。核部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的地层,两翼地层为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和上泥盆统邵东组(D
51、3sh)。王塘背斜东翼由于受F4断层的影响而向西倾,为一倒转背斜。恶猫岭向斜 枢纽近南北向,向北倾伏,轴面近于直立。延长约1800m,宽约500m,核部地层为下石炭统岩关组(C1y)砂屑灰岩,两翼为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泥晶灰岩,两翼产状近于一致,为开阔褶皱。罗家坪背斜罗家坪背斜(图3-6、3-7)位于图3-6罗家坪背斜 (右手边277)测区中部,轴向近南北向,测区延长约1200m,宽约400m。核部地层为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浅灰色泥岩、泥质页岩。两翼地层为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转折端呈圆弧形,两翼产状近于相等,西翼稍缓。核部东侧被一向西倾伏断层F6(
52、主要表现正断层性质)切过,导致东翼地层向上错动。褶皱轴面劈理发育,呈扇形。图3-7 罗家坪山北面野外素描图410.3高地向斜410.3高地向斜位于测区最东边,近南北向,由于风化剥蚀,东翼被剥蚀缺失上部,西翼被南北向两断层F6、F8错断。枢纽向南倾伏,轴面近直立,两翼产状变化不大,翼间角大于120,属直立开阔倾伏褶皱。延长约1200m,宽约500m。核部地层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泥晶灰岩,两翼为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泥岩、泥质页岩。东翼产状为:25566,西翼产状为:9658。 (二)、断层测区断层发育,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断层:第一种是南北向的纵向断层,有F2、F4、F6、F8、F1
53、0五条断层,规模最大,平行于褶皱轴向,且多位于褶皱近核部并几乎都发育于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灰白色的泥晶灰岩中,多为印支期和燕山期相继活动先逆后正再平移的断层;第二种是平移断层,分别为F1、F3、F5,其中F1、F3为右行平移断层,F5较为复杂,西侧为左行平移,东侧为右行平移,说明经历多期平移的影响;本区断层为脆性断裂,其断层带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或胶结,常构成方解石脉与方解石胶结的角砾状构造;发育在碳酸岩地层中的断层,因其愈合力强,断层的断距均不大,并都具有多期活动性质。下面详述测区的几个主要断层:F4断层:F4断层发育于王塘背斜东翼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地层中,南起于水泥厂西312
54、.0高地,止于恶猫岭北山脚(图3-8),断面凸凹不平,断面向西倾,产状为27545,断层面可见擦痕、阶步,擦痕近水平(图3-7);有擦痕、阶步可判断该断层具有正平移性质。断层带宽3-4m,带为构造角砾岩和方解石脉填充。角砾为灰岩和红色方解石,胶结物为红白两色方解石,方解石结晶颗粒较大。红色方解石大多被切割,表明断层经过多期活动,主要 图3-7 F4断层阶步与擦痕(右手70)表现为先逆后正再平移的活动性质。图3-8 恶猫岭北山腰上F4断层面(人物右方) (右手边315)F6断层:F6断层发育于罗家坪背斜的东翼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地层中,近南北向延伸,旁切过罗家坪背斜东翼,穿过“花生壳”山,
55、到410.3高地西侧一山洞中与F8交汇基本结束,产状27568。在“花生壳”侧可见F6断裂通过。该点可见一组近直立的断层面,断层面向西倾,倾角近直立,断层面参差不平,断层两盘产状不一致,东盘岩层近水平,西盘岩层近于直立,带发育有成分为灰岩的角砾岩,灰岩含量70%,角砾岩被白色方解石脉等钙质胶结。F8断层:F8断层发育于上泥盆统邵东组泥晶灰岩中,起于戴家塘水井附近,过花生壳山近鞍部,终止于410.3高地西北侧。于410.3高地西侧一山洞中与F6交汇。在348.0高地北东侧溶洞中可见F8断裂面,断裂面成舒缓波状,产状25766,断裂带宽为2m,带发育有方解石脉和断层角砾岩,角砾大小不一,说明F8断
56、裂经过多其次运动形成的,表现为先逆后正再平移的多期活动性质。 图3-9 410.3高地西北侧F8终点处角砾岩与方解石脉充填F10断层:断层位于348.0高地东侧约100m出露,近南北走向,延伸不远,约250m长,发育于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起点处可见明显断层面,断裂面凸凹不平,断裂带发育有方解石脉,并发育有角砾岩,角砾大小不一,由方解石与灰岩碎块组成,间隙被后期方解石脉胶结同样表现为先逆后正再平移的多期活动性质。F1断层:此断层位于电视塔以北的沟谷位置,将佘田桥组(D3s)与锡矿山组下段(D3x1)的地层分界线错断,错动标志明显可见,断距为约20m,走向近东西向,断层带可见红白两色方解石
57、脉,表明最少两期方解石脉充填,为平移右行断层。于F1断层西侧端点图3-10 F1西侧端点方解石坑处还可见一方解石坑(图3-10),指示断层的通过。 F3断层:此断层位于F1、F5断层之间的近山头上,近东西向,断层带可见红白两色方解石充填,表明最少两期方解石脉充填,角砾岩发育,为次棱角、棱角状。该断层为剪性,平移为主,把上泥盆统佘田桥组(D3s)白云岩和锡矿山组上段(D3x1)分界线向右平移,平移短距约20m,形成负地貌。F5断层:此断层发育于电视塔以北约200m的小路上,长约700m,宽3m左右,近东西向。断层切穿自东向西先后切穿上泥盆统佘田桥组(D3s)与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上
58、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与上段(D3x2)、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与上泥盆统邵东组(D3sh)的分界线,露头上可见佘天桥组顶部白云岩与锡矿山组下段底部泥灰岩截交,表现为右平移性质,但于西侧可观察为左平移性质,平移断距皆约15m,表明该平移断层的多期活动性质。倾向不明,断裂面凸凹不平,断裂带可见白色方解石脉与角砾岩。 (三)、节理 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也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本区的节理具有类型复杂,性质多样,多期叠加的特点。按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的关系,可分为:纵节理、横节理和斜节理,按节理的力学性质分剪节理、节理以与复合型节理;按形成时期可以分
59、为印支期褶皱前的X剪节理与节理、印支期褶皱后的X剪节理与节理。它们之间的区分除了根据一般规律进行分期配套加以区分外,印支期褶皱前的节理产状多与地层层面垂直或近于垂直,印支期褶皱后的节理一般与层面斜交或平行,而燕山期的节理与层面斜交,且与地面垂直或近于垂直。节理的研究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节理的存在为矿液上升、分散、渗透提供了构造条件,因此,一些矿区中矿脉的形状、产状和分布与该区节理的性质、产状和分布有密切关系。节理也是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运移通道和储藏场所。节理发育的密度和开启性,不仅影响石油和地下水的渗透,也影响着岩石和岩层的含油性和含水性,并直接影响油井的采油率和水井的涌水
60、量。大量发育的节理常常引起水库的渗透和岩体的不稳定,为水库和大坝等工程带来隐患。节理的性质、产状和分布规律与褶皱、断层区域构造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所以节理的研究在认识和阐明区域地质构造以与其形成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次填图实习我们对戴家塘东面的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泥质页岩进行了节理统计,共测量了120组理产状,其节理玫瑰花图(图3-11)。由节理玫瑰花图可知,测区岩层节理走向主要为近南北向(1520),说明测区地层所受构造力主要为近东西向的构造力,由此形成了测区轴向近南北向的次级褶皱和走向近南北向的断裂带。图3-11 灌阳戴家塘节理走向玫瑰花图(详见附图2)(四)、劈理测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手机维修教程》课件
- 铁路桥隧无损检测任务二无损检测基本理论课件
- 铁道机车专业教学郑州铁路课件
- 铁路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讲师刘新强课件
- 铁路工程安全技术石家庄铁路21课件
- 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单元集装箱运输作业流程课件
- 2025年吉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考试题库
- 合同纠纷处理办法
- 个人终止租房合同协议书范本
- 版体育场地使用权租赁合同
- 湖北公务员面试模拟28
- 拆除电厂工厂合同模板
- 穴位注射疗法
- 河南省2018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出版业数字出版内容策划与多媒体融合试题考核试卷
- 股东借款转为实收资本协议书
- GB/T 25052-2024连续热浸镀层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人造草坪采购铺设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国乙醛产业发展方向及供需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弱电智能化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含答案)
- Unit 4 Adversity and Courage Reading and Thinking A Successful Failure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