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案第一第二课时_第1页
长恨歌教案第一第二课时_第2页
长恨歌教案第一第二课时_第3页
长恨歌教案第一第二课时_第4页
长恨歌教案第一第二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恨歌教案第一第二课时这是长恨歌教案第一第二课时,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长恨歌教案第一第二课时第1篇、导入: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恨歌。、背朗精彩片段。、问题探讨(学生自由讨论)1、通过分析长恨,讨论诗歌的主题发问: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那么

2、“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生甲:“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生甲: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生乙: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生丙: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

3、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1) 讽喻说。(2) 爱情说。(3) 双重主题说。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此为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均可)2、你怎样评价李隆基?怎样评价杨玉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所谓的幸福了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爱情?唐朝的衰退杨玉环该不该负责任?长恨歌教案第一第二课时第2篇教学目标:1、了解长恨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2、品味作者的语言,掌握诗歌抒情所用的表达技巧教学重点:品味作者的语言,掌握诗歌抒情所用的表达技巧一、导入常言道几

4、曾见帝王天子有真情,至高无上的权利与纯真无暇的爱情往往不能两全,可又谁知真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奇迹呢?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可以说是爱情经典长廊里的一个奇迹。上一节课主要从整体赏析了长恨歌的思想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长恨歌,感受这篇千古绝唱的艺术魅力。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怎样表现长恨的主题?(1)请阅读诗歌第二部分,找出表现唐玄宗之长恨的句子,并细细品味。(2)分析这些句子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运用什么表达技巧来表现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长恨。2、学生展示,教师补充点拨: 唐玄宗之长恨: (1)赐死贵妃时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2)入蜀道上的思念:奔蜀途中秋景凄凉,

5、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 在行宫,以富有特征的事物月色和铃声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借景抒情(3)还京路上的思念:旧地重经, 玉颜不见 ,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叙事见情(4)回京后的思念之苦:玄宗返回长安后, 景物依旧,人却不在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黄昏黎明,春风秋雨,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苦苦的思恋,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触景生

6、情总结: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三、自主学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写道士帮助玄宗寻找杨妃,两人在仙界重逢,诗歌是怎样表现杨贵妃的长恨的?学生展示:教师总结补充: 杨贵妃之长恨:“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以“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来使

7、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以行写情,叙事见情“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显示出她的焦急与迫切以行写情,叙事见情“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传导出她内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等等的百般感触。 比较比喻的运用,充分描写杨的外在形态,借以展现其内心情感。以形写情,描写见情“含情凝睇谢君王?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玉环送钗,天人永隔。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玄宗的思念,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四、艺术技巧总结教师在学生分析基础上总结:在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之

8、后,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长恨歌艺术成就很高,达到了八面玲珑的地步,古往今来的人都肯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它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除了精巧的构思,曲折动人的情节,缠绵悱恻的感情,恐怕还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本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1、叙事、写景、抒情结合。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三者相互结合、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充分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共同为表现主旨、刻画人物而服务。(注: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景情关系是高考古诗鉴赏的高频考点)2、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富于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写道士

9、招魂、死而成仙的奇迹,提出天上人间会相见的爱情预约,带有戏剧和神话色彩,对明清传奇影响很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风格, 给我们一点点慰藉,让我们在为他们的爱情扼腕叹息的同时,也相信爱情的珍贵和美丽。五、拓展延伸高考链接宋朝诗人贺铸的鹧鸪天是历代悼亡诗之最,它和苏轼的江城子并称为“悼亡词双壁”。请分析贺铸的鹧鸪天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的鹧鸪天词内隐、惜墨如金、潜沉曲致。贺词于平静的笔端之下饱含对妻子的深情。词作由物及人,缘物生情,由“阊门”之存想到爱妻之

10、失,这个昔日夫妻恩爱生活的见证物,而今成了引发词人相思哀情的媒介。“同来何事不同归?”看似平静出之,实则是词人感情的强烈迸发,是血与泪的呐喊。读到它,我们仿佛看见词人撕心裂肺地向茫茫苍天呐喊“还我妻子”。这声音,喊出了失妻的万般凄楚。“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目睹梧桐,眼看鸳鸯,心中涌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妻哀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真切地刻划出词人翻江倒海的内心:南窗雨让人饱尝淋雨之苦与孤寂凄凉,南窗雨让人怅然于挑灯补衣恩爱体贴之一去不返,极曲致地传达出对妻子的挚爱。六、课后作业总结归纳长恨歌在写人、抒情、表现主题时还用到了其它哪些表达技

11、巧,并简单赏析。长恨歌教案第一第二课时第3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感受事故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二、教学重难点和课时安排1、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2、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3、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导入1、播放历史舞剧长恨歌片段2、请学生介绍作

12、者白居易,回顾琵琶行中的名句3、检查预习,幻灯片显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正、强调。、创作背景: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

13、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播放背景音乐。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教师点拨。第一部分, “三千宠爱在一身”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

14、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第二部分: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无奈。爱美人失去江

15、山,但是,失去江山也难舍美人。自“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断肠声”,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李隆基陷入怀念和哀伤不能自拔。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第三部分:此段写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爱悠悠,恨悠悠”。由此也说明皇帝

16、不单是重色,更是一个至诚的情种。至诚才有长恨。多角度的反复描写强化着爱,也突出了恨。(问题:本段是从哪些角度表现李隆基的思念之情的?从情景:物是人非、从时间:历久弥新、从心情:“度日如年”)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17、。第四部分:把爱由人间写到天上,人鬼情未了。如果说前一段写的是“昭阳殿里恩爱绝”(皇帝),这一段写的是“蓬莱宫中日月长”(贵妃)。寻觅是思念,是牵挂,有点“你在他乡还好吗”的味道。(问题:为什么要从人间写到仙境)。“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感动道士,道士寻找到玉环魂魄,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

18、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导入: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恨歌。、背朗精彩片段。、问题探讨(学生自由讨论)1、通过分析长恨,讨论诗歌的主题发问: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

19、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那么“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生甲:“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生甲: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生乙: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生丙: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

20、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1) 讽喻说。(2) 爱情说。(3) 双重主题说。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此为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均可)2、你怎样评价李隆基?怎样评价杨玉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所谓的幸福了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爱情?唐朝的衰退杨玉环该不该负责任?长恨歌教案第一第二课时第4篇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

21、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第四部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第二课时五、写作背景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曾经是开创开元盛世的

22、一代明君,但是,他与杨贵妃沉迷爱河不仅葬送了自己甜蜜的生活,而且也给大唐帝国带来空前的政治危机。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

23、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创作缘起: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应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取入第四等,被任为位于长安西南的周至县县尉。这年冬天,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暇游,谈及李、杨之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

24、,“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陈鸿也在长恨歌传中言及此诗的缘起:“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六、主题探究1、通过分析长恨,讨论诗歌的主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有人认为:“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有人认为: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有人认为: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有人认为: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