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工程测量施工方案(19页)_第1页
某住宅工程测量施工方案(19页)_第2页
某住宅工程测量施工方案(19页)_第3页
某住宅工程测量施工方案(19页)_第4页
某住宅工程测量施工方案(1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住宅工程测量施工方案目 录1、编制依据2、工程特点及测量构架2.1工程特点2.2 测量工作构架图3、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4、测量方法4.1施工测量主要仪器4.2 基础及裙房控制网施工测量4.3 标准层控制网施工测量4.4 高程测量4.5 细部测量5、施工测量措施及记录51测量措施52测量记录6、沉降观测6.1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要素及要求6.2 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6.3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7、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7.1 现场控制桩点的验收7.2 主体结构施工的精度要求附图一:101#102#基础控制网线图附图二:101#主体控制网线图附图三:102#主体控制网线图长沙*小区施工测量专题方案1、编制依

2、据1.1、本工程业主现场控制点位移交数据;1.2、建筑物现场定位总施工放线图;1.3、各建筑物单体设计施工图纸;1.4、现行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工程特点及测量构架2.1、工程特点本工程主体建筑为一座办公楼(101#建筑物)和一座住宅楼(102#建筑物),两座建筑物地下部分联通一体,地下一层,地下室基础平面大致呈“L”型。两座楼的正负零标高分别相当于绝对标高52.15和52.10m,办公楼地上裙房二层,主体十三层;住宅楼地上十六层。建筑总高度分别为49.05m和49.25m。根据该建筑物的特点,测量放线采用以 “内控法为主,外控制为辅”及“整体控制分区

3、自成体系”的方法。2.2、项目技术部下设专职测量小组,测量小组主要由一名施工员、一名测量员及各班组技术人员组成。测量工作构架如下页图所示:3、工作职责与程序要求3.1、测量小组负责接收甲方规划部门给定的现场导线控制点、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建立、楼层控制线和轴线的投测、标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并且还负责对项目测量仪器的管理、日常维护及检测。3.2、施工员根据测量小组给定的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3.3、项目技术部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量监督部与区段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施工员施测的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3.4、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

4、,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项目施工员对施工测量结果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后才能进行上部结构施工。3.5、本工程测量总体采取整体控制,分区校核的原则,测量工作流程如下:复核接收规划局提供的导线控制点、水准点建立施工现场主要控制网及水准基点建立各单元轴线控制网及水准点各楼层轴线投测、标高引测各楼层施工部位放线整理测量成果、报监理公司复核复核复核复核复核4、测量方法4.1施工测量主要仪器序号 型 号 用 途精 度数量 1BTS型全站仪角度、距离及坐标测量1台 2DJD2型经纬仪精密水平角测量2秒1台 3DZS3型水准仪标高测量8mm1台 450m大钢尺水平垂直方向尺寸丈量2把 5小

5、钢尺(5m)小距离丈量20把 6塔尺1把 7线锤吊线10kg1个4.2、基础及裙房控制网施工测量4.2.1、控制网设置原则及方法:因基础及裙房施工阶段施工面积比较大,加之建筑总长度过长,测量工程量比较大。为了保障能为地下室和上部结构施工提供准确的控制轴线和便于复核,结合本工程特点,现将主要控制轴线在原柱基轴线位置偏移一定距离引测出来,控制桩设在施工区外的原始地坪上;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长轴线中部加密设置辅助性控制桩,以满足基础施工测量的需要。工程开工后,测量小组根据业主提供的两个原始点的坐标、高程、总施工放线图及施工图设计的主轴线设置主要控制网。计算并确定出建筑物控制轴线的坐标,用BTS型全站仪的

6、坐标测量模式确定出该建筑物的控制线。考虑到建筑物的形状和轴线尺寸以及控制点之间是否能够通视等情况,控制网采用矩形方格网,组成四周平行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于闭合校核,且控制点之间必须能够通视。控制网用全站仪、激光经纬仪进行投测。地下室底板施工控制网线见附图一。地下室底板施工完后,建立起以控制线、控制线、控制线、控制线和控制线、控制线的矩形控制网线作为101#办公楼主体的控制网线,其中a、b、c、d、e、f为矩形控制网的六个内控制点,101#主体控制网线图见附图二;建立起以控制线和控制线、控制线、控制线、控制线的矩形控制网线作为102#住宅楼的控制网线,其中g、h、j、k、m、n为矩形控制网的六

7、个内控制点,102#主体控制网线图见附图三。高程水准点利用甲方提供的已知高程水准点。在施测前对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数据进行严格的复查,应用往返闭合导线测量法进行校核,再将已知高程引测到场地内。进行引测时,保持前后视线基本等长。高程控制点设置不少于四个,分别位于施工区四周或中部不被扰动的地方。本工程办公室活动板房上及塔吊底座节上各设两个高程控制点。(控制点的具体设置地点见附图所示)4.2.2、控制桩点的设置方式:所有位于基坑四周原始土层上的控制桩点(含轴网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均为砼墩埋地设置,砼墩截面为600600,深度不小于1000,做法如右图;桩面上用红油漆对桩号、轴线及高程等进行标示。若控制

8、桩位于完整的基岩上,则可直接将控制点设在基岩面上。控制桩点设置完成后必须在桩的周围设置可靠、醒目的钢管围护设施,对控制桩进行保护,不得碰撞和被重物或汽车等碾压。4.2.3、基础、裙房施工测量方法:基础施工时,由于控制网点均设在基坑四周原始地面上,所以可以用激光经纬仪结合50m钢卷尺根据施工图设计对主要控制网进行加密,投测出基础各轴线,然后根据设计截面对各构件进行放线;用S3水准仪结合五米塔尺直接进行高程引测。裙房结构施工时,轴线引测采用内外双控法,在地面设定内控点(内控点的设置位置结合其上部塔楼的位置确定,一般宜设置在塔楼内部四周角点附近,且相互垂直并尽可能设在控制线上),然后用激光铅垂仪或线

9、锤进行引测,并且采用外部控制网进行校核。因基础施工阶段控制桩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响移位,故在每次进行轴线投测前必须先对控制桩有无移位现象进行闭合校核后才能施测。4.3、标准层控制网施工测量4.3.1、标准层施工时的控制网设定方式:由于建筑物塔楼高度比较高而单层建筑面积相对较小,塔楼施工时为了确保结构轴线和垂直度的控制精度,标准层施工轴线测量主要采取内控轴线点进行传递和引测,采用外控轴线进行复核。内控轴线点的设置同基础及裙房内控点的设置方法和原则,外轴线控制点依据塔楼坐标系与下部基础及裙房坐标系的相互位置关系,将塔楼坐标系控制网点(框架梁柱中轴线外沿20m左右)设置在相应裙房的屋面上或周

10、围坚硬地基上,再用钢钉(钎)配合红色油漆进行标示并在其四周进行砌砖围护。具体复核时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塔楼梁柱中轴线的外延控制点位上,通过激光经纬仪在塔楼四周所有阳角处剪力墙、柱上逐层投测出墙柱中轴线,然后通过下层控制轴线来逐层复核上层模板尺寸与垂直度,最终保证整体塔楼的垂直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为后续外墙装饰创造有利条件。为了控制好电梯井的大小及井身的垂直度,分出每个电梯井的四边中心线,用红色油漆做明显的标志,并且该中心线直接用重锤往上引测。在一层柱子上,标识轴线、+1.000m标高线。根据控制线与轴线的关系,施测出建筑物的纵、横向轴线,用墨斗弹出,并用红色油漆作醒目标志,同时用红色油漆喷绘上

11、轴线符号。+1.000m标高线沿建筑物外周边一圈用墨斗弹出,并在边柱外侧用红色油漆喷绘上“+1.000m”标志。4.3.2、内控制线的引测:各单体塔楼结构施工时,随着结构不断增高,要逐层向上投测轴线,尤其是高层结构四周控制轴线和电梯井控制轴线的引测,直接影响结构和电梯的竖向偏差。根据工程的的实际情况,采用在建筑物底层设立12个(101#、102#楼各6个)固定轴线内控制点,点与点的连线宜与建筑轴线平行,具体设置办法为先预埋铁板,再在铁板上做上标记。垂直引测沿建筑物竖向相同部位的楼面留设150150mm方形孔(孔洞内不准有模板、立杆、背枋之类的障碍物),作为投测点用。每次只利用这几点向上引测各层

12、轴线,直至到顶楼。轴线投测时,将激光铅垂仪架设在内控点位上进行转点,或用10公斤线锤吊线进行内控制点上传,并在孔洞四周楼面上弹出相交于内控制点的两墨线,然后用J2经纬仪、钢尺对所转点进行复核;经复核闭合后才能进行控制线及轴线的投测。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塔楼结构每施工3层测量组应对垂直度、水平控制线进行一次校核。4.4、高程测量4.4.1、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S3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在首层施工完后,将+1.000m标高线引至外壁无遮挡的柱身上,并用红色油漆作出明显标志,随结构上升,测量员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构件上。4.4.2、地上

13、主体施工时,测量组先将高程控制点引测至边柱柱身或电梯井壁上,高程传递时,沿着边柱或电梯井壁向上竖直进行,至少采用四处向上传递,以便各层使用和相互校核。测法是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1.000m水平线各自向上传递,测出相同的起始高程线,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投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水平线以作校核,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且居中。在每楼层内墙体立面上用墨斗弹出相对该楼层结构面+1.000m标高线,并在边柱外侧及内墙体立面上用红色油漆喷绘上“+1.000m”标志。4.5、细部测量梁柱边线、控制线的测量:每楼层施工前,测量组将控制线、主要轴线施测

14、完成后,施工员着手依据控制线、轴线对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引测。所有墙柱放出边线和距边线200mm宽的控制线,墙柱边线作为焊接导墙筋的依据,控制线作为校核模板、验收模板的依据。对于大面积浇筑楼板砼时,为控制住楼板的水平,应采取在柱、墙立筋上或在梁板内插上钢筋头,使用水准仪测出楼面高度,并做统一记号,在浇注砼前,给砼施工班组进行交底,将板面高度控制在一个水平面上。5 、施工测量措施及记录51测量措施5.1.1、建立由施工员、测量员及各班组技术员组成的测量小组;5.1.2、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由专门检测单位进行仪器、尺子校正;5.1.3、测量仪器的控制、保养严格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5.1.4、建立

15、测量复核制度,每次测设完毕后,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及时进行复核,发现偏差应立即纠正。52测量记录5.2.1、每次测量均需完整的详细的记录,作为主要的技术资料进行归档保管;5.2.2、工程竣工后,汇总施测的所有成果资料,并按比例汇编竣工总平面图。6、沉降观测6.1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要素及要求:6.1.1、仪器设备精度、人员素质: 本工程沉降观测精度要求比较高,为了能够精确地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的测量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我们在沉降观测中将使用S3级的水准仪,水准尺也应用受环境影响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因瓦水准尺。同时观测的人员也是由从事多年

16、测量工作的专职测量员组成的测量小组。6.1.2、观测时间: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完整的数据。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和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和规律。由于本工程设计对沉降观测有一定的要求,故沉降观测是本工程施工重点之一。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沉降观测周期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为一个观测周期,每次观测均为楼层砼浇筑完后第三天进行,第一次观测时间为第二层楼面砼浇完后第三天;装饰阶段为每月一次,竣工后半年一次,一年后一年一次,连续观测三年。6.1.3、观测点: 为了能够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

17、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且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要对称,相邻之间间距以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由于本工程设计上无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所以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将在图纸会审阶段,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后确定。6.1.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应遵循“五定”的原则: 6.1.4.1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6.1.4.2 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6.1.4.3 观测人员要稳定;6.1.4.4 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6.1.4.5 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

18、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6.1.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须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进行校验。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6.1.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由于本工程沉降观测采用一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进行监测。6.1.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6.2、具

19、体施测程序及步骤:建立水准控制网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沉降观测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统计表汇总、绘出沉降曲线图。6.2.1、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现场基础及裙房施工设置的水准控制网点,对各栋建筑单元周围布置2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各水准点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一等水准测量的要求。6.2.2、观测路线及观测点位的埋设: 由场区内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布沉降观测点,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

20、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进行。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先将带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不锈钢观测点。(如右图)6.2.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本工程只有一层地下室,首次观测应自第二层楼面砼浇完后第三天进行,在首层的纵横轴线上按设计好的位置埋埋设永久沉降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具体做法同上图示),等沉降观测点稳固好后,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观测用以比较

21、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S3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进行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监理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6.2.4、沉降数据计算: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C=Hh,I-Hn,I-1。N表示某个观测点,I表示观测周期数(I=1,2,3)且HI=H0累计沉降量:C=C(n),n表示观测点号。6.2.5、统

22、计表绘点: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边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测量人员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总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总工程师还应及时与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6.3、观测中的注意事项:6.3.1 严格

23、按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施测。6.3.2 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6.3.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6.3.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6.3.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3.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6.3.7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6.3.8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6.3.9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平均沉降量超过规范要求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1楼层标高1064其它可参考内容: 基准点的布设及做法: 根据现场情况,在场区内设四个基准点。将2000mm长25钢筋打入地中,在钢筋上端用C20混凝土浇400400300混凝土墩,钢筋头露出混凝土面1020mm,在钢筋顶端焊不易锈蚀的铜帽,铜帽露出混凝土面2030mm,在基准点周围作300300200池并加盖保护。待基准点稳定后,引测四个点的原始高程,并进行闭合平差,作好记录。观测点的布设 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布设沉降观测点和测量方案,报结构工程师审核,按结构工程师审核的方案布设沉降观测点和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点的做法沉降观测点用16圆钢做成。将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