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_第1页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_第2页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_第3页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_第4页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比照研究【摘要】: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比照语言学、语用学和翻译学的根本原理,就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进展比照研究。笔者从哲学语言学的角度,在论文中首次提出并阐释了自己构建的语言认知观、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认知语义观、多级语言符号系统说和交际翻译观,这五个论点是我们进展英汉文化语义比照研究的哲学根底(请参阅论文所附32个图表清单)。笔者设想的英汉比照文化语义学是词汇层次的英汉比照文化语义学。我们认为词语的文化语义是主客观互动的产物,是不同民族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成果和文化心理在语言中符号化、外在化的结果。从方法论上,笔者主从客观现实语言认知媒介主观心理感知这三者之间的互动中去研究词语

2、的文化语义。我们认为语言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语言符号系统本身、语言使用者民族文化精神三者长期互动的结果。本文探讨了词语文化语义的定义、三个研究原则、四个特征、五种分类和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四种照应模式和翻译方法,分析了英汉文化语义形成的五个原因,然后总结了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研究意义,从而建立了英汉比照文化语义学的根本理论框架。本文重点探讨了一个民族的哲学元典精神哲学观民族文化精神思维模式语言特征交际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第一章“绪论“首先探讨了语言认知观的含义,我们认为语言学是一门人文科学,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局部,语言是一个民族观察、认识和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语言既是一个民族在的文化

3、精神外在化的呈现方式,又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进入人类认知视域的有效通道,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语言符号系统本身外在的客观认识对象语言使用者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的人文属性就是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映,一个民族的语言在整体上映射着本民族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本着平衡性、动态性、整体性等三个原则对语一言的多维属性进展研究。其次,我们对文化的定义进展了梳理和重新界定,认为文化就是人类心智的对象化和外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和积淀,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分析了文化的三个分层(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和六个特征(时空性、互动性、载体性、对象性、动态性、外显性

4、)。第三,我们分析了思维能力、思维媒介、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四者之间的差异和辩证关系,探讨了萨王尔一沃尔夫假说的学术渊源及认识价值,然后我们分析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剖析了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元典精神哲学观思维模式语言特征交际模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影响,并在语言认知观的根底上构建了语言一文化互动认识论。本章还对词语文化语义进展界定,分析了词语文化语义的四个特征(民族性、时一代性、隐含性、关联性),总结了词语文化语义的研究三个原则(共时和历时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研究目的,阐释了英汉比照文化语义学的根本研究思路。语言一文化互动认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主要媒介和人类文化的有

5、效载体,语义是形式和容、主观和客观互动的产物,一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和语义特点是该语言使用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认知心理外在化的结果。从文化的角度去观照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编码符号系统,文化则是语言的深层构建机制和模塑工具,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制约着一个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开展轨迹(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个民族的哲学元典精神),语言的人文特性是这个语言使用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语言系统组织规律二者长期互动的演化结果,所以研究一种语言必须首先了解这种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民族文化精神尤其是其中的哲学元典精神。另一方面,从语言的角度去观照文化,语一言是构成文化大系统中比拟有影响的根底子系统,语言是

6、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语言的形式组织规律和语义特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在语言系统的编码方式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认知方式,语言的人文属性就是一个民族的认知属性。哲学元典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和原动力,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哲学元典精神(的道和西方的Logos)孕育了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哲学观和民族文化精神,的道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又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而西方的Logos孕育了西方民族的主客二分的哲学观,主客二分的哲学观又孕育了西方民族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然后它们又进一步塑造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法形态特点、文字体系和蕴动力机制,民

7、族文化精神、思维模式、语言特征和交际模式四者相互影响,它们是语言研究中四个有机的环节,缺一不可。第二章文献综述局部探讨了词语文化语义的本质和形成的哲学根底,笔者分析了西方语言哲学中七种意义理论(指称论、观念论、用法论、关系论、行为论、因果论和概念论等)的得失,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认知语义观:本文认为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容的统一,词语的文化语义是认识主体的人和客观世界之间互动的产物,是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通过语一言这个认知符号外在化后所形成的结果。文化语义研究“【关键词】:文化语义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比照文化语义学多级语言符号系统说交际翻译观语用认知功能研究【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大学【

8、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5【】:H030【目录】:第一章:绪论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27-1021.1.语言认知观的本质27-431.1.1.经典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质的思考27-291.1.2.当代语言学家对语言人文属性的思考29-321.1.3.语言认知观32-371.1.4.语言的多维属性37-411.1.5.语言研究的整体原则、动态原则和平衡原则41-431.2.对文化的本质认识43-511.2.1.文化的词源含义43-441.2.2.文化学家对文化的定义44-451.2.3.本文对文化的定义45-461.2.4.文化的特征46-491.2.5.文化要素的分层49-511.3

9、.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51-781.3.1.思维能力、心维模式、思维媒介和思维方法51-561.3.2.萨丕尔沃尔夫假说56-651.3.3.语言与思维、文化的互动关系65-711.3.4.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71-781.4.木文的研究对象:词语文化语义78-911.4.1.词语的界定78-791.4.2.词语文化语义的界定79-831.4.3.词语文化意义的特征:民族性、时代性、隐含性、关联性83-911.5.本文研究围、方法和目标91-1021.5.1.研究围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91-941.5.2.研究目标94-961.5.3.文化语义的研究方法96-102第二章:文献综述:语言哲学中的

10、意义研究102-1772.1.意义本质的哲学思考102-1172.1.1.西方意义理论的哲学根底102-1112.1.2.本文对词语文化意义本质的哲学思考111-1172.2.二十世纪西方语言哲学中的语义研究117-1442.2.1.同质的自足的构造系统vs异质的有序的符号系统117-1272.2.2.生物机能说vs社会行为说127-1352.2.3.形式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135-1442.3.国文献综述:中国文化语言学、国俗语义学、英汉比照语言学144-1772.3.1.继承和创新结合:中国的文化语言学研究145-1552.3.2.概念意义与引申意义兼顾:中国国俗语义学研究155-1662.

11、3.3.描写与解释并重:中国英汉比照语言学研究166-177第三章:语言的语用认知功能研究177-2453.1.文化比照:东西方文明的主要差异177-1913.1.1.陆农业文化与海洋商业文化178-1813.1.2.伦理道德文化与科技理性文化181-1843.1.3.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人主义文化184-1893.1.4.中西文化的比照原则与交融互摄189-1913.2.语音的语用认知功能研究191-2083.2.1.语音与语境192-1953.2.2.语音与审美195-2003.2.3.语音与语法200-2033.2.4.语音与民族文化心理203-2083.2.5.结论2083.3.语言字符的

12、语用认知研究208-2283.3.1.语言字符的审美愉悦功能210-2133.3.2.语言字符的信息压缩功能213-2163.3.3.语言字符的文化承载功能216-2263.3.4.语言字符的语用交际功能226-2273.3.5.结论227-2283.4.英汉语法的形合意合特征的语用认知研究228-2453.4.1.形合与意合的定义2283.4.2.国外学者对英汉语语法意合和形合特征的比照研究228-2353.4.3.国学者对汉语语法意合特征的研究235-2373.4.4.英汉语法的意合特征与形合特征比照237-2403.4.5.英汉语法的形态特征与民族文化240-2443.4.6.结论244

13、-245第四章:词语文化语义的类型研究245-3364.1.多级语言符号系统下的概念意义研究245-2754.1.1.概念意义和语符意义245-2514.1.2.词语的多级符号系统与词义的理据性251-2564.1.3.词语的部符号系统与词义的理据性256-2694.1.4.词语的外部符号系统与词义的理据性269-2754.2.历史沿革意义个案研究:“望夫石“主题的阐释和翻译275-2864.2.1.“望夫石“两种译文述评275-2774.2.2.语境、关联与翻译277-2824.2.3.典故探源与主题定位282-2834.2.4.透彻的理解与准确的翻译283-2864.3.跨文化传播中的语境

14、意义研究286-3014.3.1.语境分类286-2874.3.2.语境与文化语义的闸释287-2934.3.3.语境和词语文化语义的翻译293-3014.4.隐喻视野中的联想意义研究301-3144.4.1.比喻和隐喻的关系301-3024.4.2.比喻意义302-3074.4.3.情感意义307-3104.4.4.修辞意义310-3144.5.精神视野下的习语意义研究314-3364.5.1.习语的定义314-3154.5.2.英汉习语与的自然观比照315-3224.5.3.英汉习语与的人神观比照322-3304.5.4.英汉习语与的人性观比照330-336第五章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照应模式研

15、究336-3935.1.词汇联想对应:词汇字面意义不同,文化语义一样337-3475.1.1.黄色与BLUE文化语义比照338-3445.1.2.紫色与SCARLET(猩红色)文化语义比照344-3455.1.3.黄色与GREEN文化语义比照345-3475.2.词汇联想重合:词汇字面意义一样,文化语义一致347-3565.2.1.黄色与YELLOW文化语义比照349-3515.2.2.红色与RED文化语义比照351-3535.2.3.黑色与BLACK的文化语义比照353-3565.3.词汇联想碰撞:字面意义一样,文化语义不同356-3655.3.1.红色与RED文化语义比照357-3605.

16、3.2.黄色与YELLOW文化语义比照360-3615.3.3.白色与WHITE文化语义比照361-3645.3.4.黑色与BLACK文化语义比照364-3655.4.词汇联想空缺:字面意义对应,文化语义空缺365-3735.4.1.绿色与GREEN文化语义比照367-3695.4.2.红色与RED文化语义比照369-3705.4.3棕色与BROWN文化语义比照3705.4.4.青色与BLUE、BLACK文化语义比照370-3735.5.色彩词语文化语义比照研究的启示373-3835.5.1.文化语义的共性和个性373-3775.5.2.英汉语义的相互渗透377-3805.5.3.认知原型与文

17、化语义引申380-3835.6.词语文化意义的翻译方法383-3935.6.1.词汇联想重合与零位补偿383-3855.6.2.词汇联想对应与换位补偿385-3885.6.3.词汇联想空缺与空位补偿388-3915.6.4.词汇联想碰撞与越位补偿391-393第六章: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成因研究393-4186.1.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不同: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393-4036.1.1.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涵393-3966.1.2.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悟性思维396-4006.1.3.西方民族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与理性思维400-4036.2.英汉两个民族的审美心理不同403-4106.2.1.审美活动与民族心理403-4046.2.2.比类取象的形象思维与形式分析的理性思维404-4056.2.3.拟人化的审美主体道德投射与拟物化的审美主体理性观照405-4106.3.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学传统不同410-4136.4.英汉两个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不同413-4156.5.英汉两个民族的语言系统不同415-418第七章文化语义的研究意义4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