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聚后活性高分子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全面研究_第1页
注聚后活性高分子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全面研究_第2页
注聚后活性高分子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全面研究_第3页
注聚后活性高分子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全面研究_第4页
注聚后活性高分子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全面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注聚后活性高分子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全面研究汇 报 提 纲 二、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 三、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五、结论与认识 四、乳状液破乳研究 化学驱项目35个,投入储量35560万吨,累增油1368万吨聚合物驱28个,动用储量33693万吨,注聚结束项目5个,转后续水驱12个十五前353十五758十一五257 孤岛、孤东、胜坨油田提高采收率潜力聚驱后剩余储量占总储量近60%,其中可动储量约占40%,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前景广阔。聚合物驱(11)10261万吨占聚合物驱现状注聚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主要途径E = EVEDE 原油采收率,%;EV宏观波及

2、效率,%ED微观驱油效率,%深部调剖弱凝胶驱复合驱表面活性剂驱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依靠进一步提高波及体积来提高采收率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天津大学等微凝胶驱分子量更高的聚合物驱加入交联剂增加体系的粘度以及在地层中的滞留能力胜利油田交联聚合物驱对地层充分调剖,充分提高波及系数石油大学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等深部调剖技术在洗油能力上有所欠缺絮凝剂:钠土(YG340-1)固定剂:无机型(YG104)有机铬交联剂石油大学胜利油田等聚合物絮凝技术或固定技术 因此非常需要研制开发一种既能扩大波及体积又能提高洗油效率的新型驱油体系活性高分子体系激化原油中的“本源”微生物,产生气体、有机酸、表面活性剂以降低油水界面张

3、力胜利油田大港油田港西四区等微生物驱不能起到扩大波及体积作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中科院渗流力学研究所等表面活性剂驱存在不足作用机理研究机构名称注聚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为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探索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汇 报 提 纲 二、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 三、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五、结论与认识 四、乳状液破乳研究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四、活性高分子物模驱油试验研究一、试验油藏条件的选取二、活性高分子体系研制三、活性高分子性能研究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单元原始温度 渗透率10-3m2渗透率变异系数地层粘度 mPa.s目前矿化度 mg/L目

4、前Ca2+Mg2+ mg/L一类孤岛中一区Ng37018100.5448.2 664385孤岛中二南中6229500.65855656120.8孤东八区3-46916730.764.96271 162 孤东八区5-67014500.751.86271 162 孤岛中一区Ng3-67010240.64347640148飞雁滩6365610.6454.74780119二类孤岛中一区Ng47018100.63848.2 664385孤岛中一区Ng5-6及Ng37011500.6320-80637567孤岛中二中7022600.6746803121孤岛西区南部g3-67015200.649469261

5、41孤东七区西52+3南部69 1944 0.641445492 孤岛西区Ng42-626915200.62956473135孤东七区中4-66818000.567.86524167 胜一区8079500.7310-4012401196孤岛南区701650.50.58330-1157412100三类孤东七区西52+3南部69 1944 0.641445492孤东七区西54-6170 2931 0.7455315151聚驱后油藏参数汇总表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孤岛油田中一区Ng5地质概况 含油面积2 地质储量104t 平均渗透率m2有效厚度7.5 m 累采油104t 采出程度% 油层温

6、度70地层水矿化度6500mg/L 地下原油粘度13710井区活性高分子试验区井位图该块在聚驱后具有代表性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四、活性高分子物模驱油试验研究一、试验油藏条件的选取二、活性高分子体系研制三、活性高分子性能研究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是一种新型结构的多元接枝共聚物产品侧基引入非极性基团 高增粘性引入孪连季铵盐 改变润湿性、抗生物降解引入磺酸盐、苯环 提高耐温、耐盐性引入羧酸盐 调节活性改性非极性基团 提高抗氧性引入聚氧乙烯EO链 提高溶解性以普通聚丙烯酰胺碳氢链为骨架在其分子链侧基上接枝共聚活性单体和功能基团形成带有大量活性基团的碳氢链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

7、系研究4、合成的活性高分子样品代号样品类型外观分子量万固含量性质活性高分子封堵型白色粉末100090.63%堵水活性高分子聚表剂型白色粉末20091.14%高活性活性高分子胶束型白色粉末10088%高活性活性高分子分散型棕褐色片状12100%稠油降粘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四、活性高分子物模驱油试验研究一、试验油藏条件的选取二、活性高分子体系研制三、活性高分子性能研究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型高分子增粘性封堵型活性高分子相同浓度条件下粘度是普通聚合物的20倍。活性高分子与常规聚合物粘浓对比曲线(70)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型高分子体相粘弹性溶液浓度 mg/L G 弹性

8、模量 mPa 相位角 1500 (型高分子)1176.631.371500(恒聚)46243.2具有较好的弹性特征,增加了封堵作用的持久性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型高分子界面粘弹性随着时间的增加, 型高分子的界面弹性模量、动态表面张力趋于平稳,说明界面、表面膜比较稳固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型高分子耐温性型活性高分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粘度呈上升趋势与常规聚丙烯酰胺不同,主要与加入的耐温功能基团有关活性高分子体系粘温曲线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型高分子流变、剪切恢复性具有明显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征,易于注入体系触变环面积小,剪切后可部分恢复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

9、的活性体系研究型高分子热稳定性70放置时,高分子粘度开始有一定上升而后缓慢下降,120天后粘度保留率大于85%浓度mg/L放置不同时间后粘度mPa.s 1d3d7d15d30d60d90d120d15003103213423523393183012722000620650665671652635610558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型、 型高分子吸附特性评价型吸附前表面张力 固液比 r 1:101:31:12:1石英砂表面张力65.2866.5071.5373.79吸附量0.5760.6060.7270.782地层砂表面张力71.0276.6879.7582.15吸附量0.7150.85

10、20.9260.984型活性高分子吸附量 型活性高分子在地层砂上吸附量高于石英砂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型、 型高分子吸附特性评价型吸附前表面张力 固液比 r 1:101:31:12:1石英砂表面张力42.2342.8552.0054.63吸附量0.3610.3810.6760.761地层砂表面张力43.0744.7051.8755.23吸附量0.3890.4410.6720.781型活性高分子吸附量 在相同条件下, 型活性高分子的吸附量明显小于型型可以通过吸附,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起到封堵的作用 型吸附少,利于保持前缘浓度与原油相互作用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高效乳化性A B

11、 C1 C2A B C1 C26h后体系溶油效果10d后体系溶油效果不同体系的分水率活性高分子体系基本不分层,恒聚15min 后分层大于95%,二元体系55min 后分层逐步加剧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四、活性高分子物模驱油试验研究一、试验油藏条件的选取二、活性高分子体系研制三、活性高分子性能研究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1、聚驱后不同采出程度下提高采收率对比聚合物驱后采出程度,%活性高分子驱后采出程度,%活性高分子驱提高采收率,%40.358.518.249.565.215.760.872.311.5聚驱后活性高分子驱提高采收率10%聚驱后采出程度越高,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越

12、小聚合物驱聚合物驱聚合物驱活性高分子驱40.3%49.5%60.8%72.3%65.2%58.5% 不同采出程度下活性高分子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对比实验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2、聚驱后注入活性高分子驱油聚合物驱后注入活性高分子溶液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3.42%,含水由95%下降到80%,驱油效果显著。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3、聚驱后+活性高分子驱油聚驱后注入I型、II型活性聚合物采收率提高,含水由95%下降到74%,驱油效果明显。 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4、水驱后活性高分子驱油注型活性高分子采收率提高34.56%,含水率由98% 最低降低为40%,注入型采收率又提高5

13、%。采收率共提高39.56%。汇 报 提 纲 二、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 三、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五、结论与认识 四、乳状液破乳研究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1、活性高分子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原理封堵作用吸附、高粘度、润湿反转高乳化性混相,原油易于流动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提高采收率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高粘度、吸附在砂岩表面形成封堵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2、封堵作用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润湿反转作用接触角地层砂100521滴油69.9822.622滴油46.2218.92高分子在地层砂表面的润湿角90,成为水流动的阻力提高

14、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恒聚 活性高分子 二元复合体系活性高分子乳化原油能力最强高效乳化作用机理高效乳化性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1500mg/L 粒径(1314nm)(Zeta电位仪测试)形成乳状液粒径变大,证明活性高分子与原油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稳定性增强100mg/L 粒径(166.5nm)100mg/L:孤岛原油1:1粒径(358.8nm)高效乳化作用机理高效乳化性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簇状残余油盲状残余油角隅残余油亲油岩石表面的油膜状残余油活性高分子体系适于的剩余油模式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长岩心双管并联研究活性高分子在多孔介质中运移规律水驱后,注入型

15、0.5 PV、型1.0 PV,不同取样点取样,测定取出样品粘度,验证、运移规律差异I型高分子染成深蓝色II型高分子染成黄色后续注入水染成绿色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I型主要吸附在高渗层,对地渗层有污染建议现场实施时,注入I高分子应卡封低渗层注入II高分子,笼统注入利用充分发挥I、II型高分子的作用,最大限度第提高采收率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I高分子主要吸附在砂岩表面,未产出II高分子在多孔介质中经过剪切等作用,粘度降低随着推进前缘的运移,II高分子的粘度下降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低渗管由于I高分子封堵,加上渗透率低,对II高分子剪切作用更明显,粘度更低提高采收率机理

16、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注入型0.5PV注入型活性高分子1PV高渗管取样低渗管憋压取样后续水驱2PV注入过程中,压力抬升,注入无问题后续水驱阶段压力仍保持一定压力水平,说明I高分子封堵作用较强汇 报 提 纲 二、适于胜利油藏条件的活性体系研究 三、提高采收率机理及体系运移规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五、结论与认识 四、乳状液破乳研究1、破乳剂研制方案稳定性较好,在70时油液比位2:1时放置一个月不分层 具有大量活性吸附腔,将油滴包在其中破乳的关键加入一种破坏吸附腔结构的分子加入一种低聚合的阳离子聚合物 活性吸附腔由活性高分子链上的阴阳离子形成的弱相互作用形成破乳1、破乳剂研制方案(O/W)型乳状液为减少原油损失,保护环境及减轻污水处理的负担,要求原油破乳后出水清、油水界面齐。向破乳剂中复配进清水剂组分。聚醚类破乳剂。某些以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的PO、EO两嵌段聚醚具有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