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_第1页
选择性必修1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_第2页
选择性必修1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_第3页
选择性必修1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_第4页
选择性必修1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5选择性必修I: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理念】历史课程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所属的单元主题是政治体制,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中国从先秦到清初的政治制度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基本都有所涉及,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应该主要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线索及其原因,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学情分析

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如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行省制、内阁制、军机处等,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年级都有学习过,但只是停留在表面,至于演变的线索和变化的原因,还需引导学生对上层建筑的各领域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此外,政治制度比较抽象,应尽量采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学目标】1.运用时空定位,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形势,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史料分析,理解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及其独特性,探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和唯物史观。3

3、.在辩证分析某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缺陷的同时,还要注意其对政治文明演进的影响力,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前后的巨大变化;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难点: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特点、成因及其影响。【教学方法】时空定位,史论结合,辩证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其中前两个子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得出这两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放在每个子目中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君权与相权)的演变”,通过对不同时期宰相制度变

4、化的梳理,深入探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最终得出“人可和,权不可谐”的结论,从而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汉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教学过程】视频导入: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即使战国之后有所弱化,但其承载的华夏之礼,却延绵至今,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奠基(一)自主学习任务一:(回顾高一所学内容)1.夏朝王位继承制的变化及其影响2.商朝内外服制的特点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原因、特点及其评价4.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状况(二)政治智慧分封制:解决权力分配问题,从此天下归周。国家从血缘部落到天下共主。宗法制:解决权力继承问题,从此天下归宗。王权从多子到一子。礼乐制:解决权力认同问

5、题,从此天下归心。统治秩序制度化、和谐化。君权特点:君权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权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国君要征求国人意见;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一)自主学习任务二:(回顾旧知)1.皇帝制度的特点2.三公九卿的职责3.郡县制的特点及其作用4.文书制度的认识(补充材料)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东汉王充论衡(1)条件:郡县制的推行;秦统一后,统一车轨,

6、修驰道,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发达;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以法治国,文书行政管理制度严密。(2)特点: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3)影响: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较高史料价值。(二)政治智慧“大一统”由此而构成了从外到内的 “向中看齐” 与自下而上的 “向上集中”,一个权威衍生出稳定的秩序,国家治理的内聚力、稳定性由此而生。过渡:概念解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表

7、现2.特点:二级制和三级制是主体,沿袭变革是变迁的主线;州的地位由高到低,县最稳定,下稳上动是层级变化的特征;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要因素。过渡:在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地方行政体制也应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的调整之中。调整汉初:“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目的及其后果宋朝:派文臣做知州;通判监督知州;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编选禁军等元朝:行省设置的原因、与郡县制的比较 小结:历代中央政府采取纵向分权、横向分权等办法加强中央集权。在对地方实行分级管理的过程中,构成了从上到下,由中央层层控制的严密的地方统治机构。规律:中央和地方

8、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二)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自主学习任务三:回顾汉至清朝的中央政治制度,并简述相权的变化。2.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及其原因:频繁换相设中朝3.讨论:皇帝能否随心所欲?为什么?例一:唐玄宗712年称帝,是年28岁;740年见到22岁的杨玉环,是年56岁;755年,安禄山反叛,是年71岁;756年仓皇弃京外逃,被逼缢死贵妃,是年72岁;762年病死,是年78岁。例二:明王朝的“断头政治”嘉靖帝为争自己的父亲之地位,与内阁严重不和,导致二十七年中只跟群臣们见过四次面

9、,平均七年出席早朝一次,政务自然不能不荒废。万历帝:试图立宠妃之子,违反“立嫡立长”规则,与大臣们冷战十多年。董仲舒特别提出以灾异作为天意的表现,以灾异来制约皇帝的行为。譬如,风调雨顺之年是皇帝顺应天意的表征,灾异剧变则是皇帝行事有悖天意的预警。因此遇有灾异,皇帝要避正殿、撤、减服,朝会不奏乐,甚至下诏罪己,倾听百官意见,在政策措施上也要采取一些宽刑减赋之举。这从汉时起,直到明清成为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从天人感应之说派生而来的。这种制度也是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这种制度在实践中起着两个作用:一是在灾异之年,人民生活困苦,或惶惶不安之时,可以借此缓和矛盾,安定人心。二是地主阶级也企图通过所谓的上天示警来为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而限制皇帝的权力。小结:“权势不可以借人”“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 韩非子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与相的矛盾不断调整。人可“和”,权是否可“谐”?钱穆先生说,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