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二路综合运动场项目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总说明_第1页
双凤二路综合运动场项目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总说明_第2页
双凤二路综合运动场项目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总说明_第3页
双凤二路综合运动场项目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总说明_第4页
双凤二路综合运动场项目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双凤二路综合运动场工程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总说明工程概况拟建工程概况双凤二路运动场工程为新建社区配套运动场,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双凤 二路(建设中)北侧,工程西侧为市政道路,北侧、东侧为施工地或空地,工程南侧为民房。场 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拟建场地交通兴旺,区位优势明显。本次基坑支护设计基坑坑顶场平标高按考虑,地卜室基坑底标高为 489.7-490.6m,基坑开挖深度为4.40610m.基坑开挖设计线以结构设计单位提供结构基础图及 开挖图为依据。基坑平安等级为二级。周边环境拟建工程所在的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双凤二路(建设中)北侧。1、基坑东北侧为规划道路,现

2、状为施工区域,基坑开挖上口线距离红线距离最近约7.1m。2,基坑南侧为双凤二路(建设中),基坑开挖上口线局部贴近红线。3、基坑西南侧为施工地,基坑开挖上口线距离红线最近约0.5m。4、基坑北侧为施工地,基坑开挖上口线距离红线最近约0.5m。工程地质概况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场地区域隐覆断裂的活动情况和龙门山、龙泉山构造带的 活动对成都市的影响。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是影响成都盆地区域稳定性的主要断 裂,其性质、延伸方向、发育特征及其具体位置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龙门山构造带和龙 泉山构造带的活动情况看,从获取的成都市区影响最大的场地浅层地震勘探资料,结合钻探资料及其收 集到得

3、附近场地波速测试资料也进一步证实,场地内无断裂通过,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 活动形迹,亦可不考虑隐伏断裂以及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的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苏码头背斜呈N3CTE方向延伸,北在大面铺倾没,南部延仰至黄龙溪。据现 场调绘,本枢纽位于苏码头背斜的南东翼上,距离背斜核部约1.9km,倾向S-E,野外测绘点岩层产状 约为135。/10。,背斜构造对本工程影响较小。苏码头断层是东部边缘构造带中的最主要断层之一,南西起于刘家沟,向北经秦皇寺、冯家花园后 即为第四系所掩盖,全长约30km,断层走向在向家店以南为N35E,倾向南东,倾角21。,秦皇寺马鞍 山一带走

4、向N49OE,倾向南东,倾角19。:向家店走向北38。东,倾向南东,倾角75。据前人资料,该 断层水平断距65540m,垂直断距30210m,断距在南西段变小,以致消失,中段秦皇寺附近最大, 北东段比拟稳定,其断裂规模仍未减小。该断层为区域压扭性逆断层,为非活动性断层,对本工程影响 较小。综上所述,结合本次钻探资料,也进一步证实,场地内无断裂通过,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 新构造活动形迹,属相对稳定地块。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I-20I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5-2015),场地 抗宸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宸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宸加速度值为0.10g。地形地貌

5、拟建双凤二路综合运动场工程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双凤二路(建设中)北侧, 场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拟建场地交通兴旺,区位优势明显。拟建场地暂为空地,场地较为平坦, 勘探钻孔孔口标高为495.05496.37m,相对高差1.32m,场地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I级阶地。 地层结构经钻探揭露本场地的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i)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构成,各地 层岩性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H)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复核。(2)做好坑顶周边硬化及基坑顶部、底部的防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泡对土体产生不利影 响。(3)本方案根据现有基础资料进行设计,开工前

6、应复核基础平面图及基础施工详图,基础 平面或开挖深度与本设计不符时应通知业主及设计单位对本设计进行相应调整后方可进行施工。(4)本基坑支护结构使用期限为1年。(5)未尽事宜,按照规范要求执行。(1-1)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以建筑垃圾、块石及黏性土等回填而成,硬杂质含量约 2035%,回填时间约12年,该层广泛分布整个场地浅层,尚未完成自重固结,为未固结土, 场地内大局部地段分布,层厚0.502.60m。(1-2)素填土:灰色,棕黄色,松散,主要由黏性土及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该层 广泛分布整个场地浅层,该层回填时间约为13年,尚未完成自重固结,为未固结土,厚度1.1 3.2m。(-

7、)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2)粉质粘土:棕褐色,可塑,含少量铁钵质氧化物,切面稍有光泽,摇振反响为弱,干 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粉土,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1.203.20m。(3)中砂:黄褐、青灰等色,松散,稍湿,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其中混有 少量卵石及圆砾,局部地段渐变为细砂,场地内呈透镜体状不规那么分布于卵石层中,场地内局部 地段分布,层厚0.604.60m。(4)卵石层:青灰色灰黄色,稍湿,松散密实,卵石直径25cm,个别大于5cm,亚 圆形,卵石成份多为岩浆岩和沉积岩,中等微风化,局部强风化,细砂、中砂、砾石及粘性土 充填,充填物含量20%50%,局部含

8、少量漂石,卵石层在场地内分布较稳定。根据成都地区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按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将其分为3个亚层:(41)松散卵石:青灰色灰黄色,湿饱和,卵石粒径一般25cm,呈亚圆形。含50% 55%的卵石,充填细砂、砾石和少量粘性土。场地内该层局局部布,N120修正击数一般24击。(4-2)稍密卵石:青灰色灰黄色,饱和,卵石粒径一般36cm,个别约7cm,呈亚圆形。 含55%65%的卵石,充填细砂、砾石和少量粘性土。场地内该层普遍分布,N120修正击数- 般为47击。(4-3)中密卵石:青灰色灰黄色,饱和,卵石粒径一般510cm,个别大于10cm,呈亚 圆形

9、。含65%70%的卵石,充填细砂、砾石和少量粘性土,含个别漂石。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N120 修正击数一般为7I。击。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层。水文地质条件(I)地表水场地内无地表水系。(2)地下水埋贼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填土中的上层滞水、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上层滞水:仅局部地段杂填土中赋存少量的上层滞水,无统一水位,水量小,对基础施工影响较小。 其特点为水量小,动态变化显著,一般不能常年保持有水,无统一水位,易于硫干,主要受大气降水和 生活用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改变而变化。孔隙潜水:为本工程场地的主要地下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以地下径流方式通过 含水层排泄,少部份以蒸发方式排泄,砂卵

10、石层属强透水层,水位随季节性降水变化。(3)地下水位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因素和岩土构成及岩土体透水性能的控制,水 位在雨季和枯水季节变化较大。勘察期间处于平水期,在植物胶回旋勘探孔深度范围内测得地下水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3.70 6.60m,对应高程 490.54492.35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潜水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02.50m,其中12、1、2月为枯水期, 7、8、9月为丰水期。13.4不良地质作用及地下埋藏物拟建场地周边市政道路为西侧的市政道路和南侧的未形成道路,本工程场地内及附近的地下管线主 要为市政道路上、市政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下的自来水管、污水

11、管、雨水管、煤气管、电力、通信电缆、 光纤、交警信号线等。施工前应进行针对地下管线进行详细调查。拟建场地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说明,场地内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勘察报告建议的地基上工程特性指标见表135-1、135-2。表1.3.5”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表层 号土称 岩名重度丫 (kN/nr)压缩 模量 E, (MPa)变形 模量 E. (MPa)抗剪强度承载 力 特征 值 fak (kPa)地基 基床系 数(MN/m3)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 例系数m (MN/m4)粘聚力 Ck (kPa)内摩擦 角仇 ()(1-1)杂填土18.0/

12、48/(1-2)素填土18.5/610/(2)可夔粉质 黏土19.55.5/30 (24)15 (12)140/30(3)中砂19.5/5.5/301002575(4-1)松散卵石20.0/15/2618035100(4-2)稍密卵石21.0/25/3230045150(4-3)中密卵石21.5/35/40500150200表 表 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二次压力注浆建议值表)地层编号及名称kPa)杂填土 (1-1)10素填土 (1-2)15粉质黏土(2)45中砂(3)85松散卵石(4-1)10()稍密卵石(4-2)130中密卵石(4-3)1702.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设计设计依据(I

13、)业主提供的相关图纸;(2)双凤二路综合运动场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业主提供:(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16);(5)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I11-2016);(6)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OO3-2O21);(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8)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平安技术规范(DB51/T5O72-2O1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版);(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14、500072011):(11)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平安技术规范(JGJ311-2013):12)危险性较大的分局部项工程平安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基坑支护方案选择分析根据场地的环境特点,本工程基坑支护主要采用“土钉墙+单排桩+放坡网喷,的支护方案。设计计算参数取值(1)设计参数基坑坑壁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参数参考表L3.5-1和135-2采用。(2)基坑支护高度基坑支护高度按考虑;(3)附加荷载取值基坑周边荷我:基坑顶部2m范围外均布荷载10kPa,坑顶2m范围内禁止任何堆载,道路 荷我取20kPa,既有建筑物荷我取15kPa/层。(4)护壁使用年限根据本基坑功能、性质及工程总进度计划,本基

15、坑护壁设计使用年限为基坑开挖至基底标 高(竣工交验后)使用期1年。(5)喷射混凝土标号:C20;(6)材料钢筋:e-HPB300,三级钢:业一HRB400。(7) 7度抗震设防,基坑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基坑工程平安等级为二级。设计计算计算采用“理正深基坑辅助设计软件F-SPW7.0PB5”,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方案设计。计算结果详见附件。支护结构体系上的作用及作用组合确定(I)基坑稳定性验第:的荷我效应组合,按承教能力极限状态下荷我效应的标准组合,抗力 限值采用平安系数表达的设计限值:(2)基坑支护结构构件承我力计算的荷载效应组合,按承我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 本准组合,作用分项系数为1.

16、25,抗力限值采用结构设计限值:(3)基坑支护结构构件、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面沉降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的荷载效应 组合,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抗力限值为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面沉降的 限值。2.4基坑支护设计简述支护方案选择根据场地的环境特点,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单排桩的方案:(l)AB段:基坑开挖深度为4.40m-5.70m,采用单排桩支护,桩径1.0m,冠梁尺寸为1.0X0.6m, 桩间距为2.0m,桩长为8.6m-9.5m (含冠梁),嵌固长度为5.70m。桩顶放坡1.5m,坡率1:1.0,平台宽 0.5 m o(2)BC段:基坑开挖深度为4.40-6.10m,采用放坡网喷

17、支护,坡率为1:1.5。CD段:基坑开挖深度为5.50m,采用土钉墙支护,坡率为1:1.0。(4)DA段:基坑开挖深度为5.60m,采用单排桩支护,桩径1.0m,冠梁尺寸为1.0 x0.6m,桩间距 为2.0m,桩长为9.8m (含冠梁),嵌固长度为5.7m。桩顶放坡L5m,坡率):1.0,平台宽0.5m。(5)基坑内集水坑基坑及坑中坑段:采用放坡网喷支护,坡率为1:0.75上1.0。分项工程说明土钉墙土钉水平间距何m,竖向间距1.3m,第一排土钉距离地面距离1.0m, 土钉墙支护挂钢筋网,钢 筋网双向e8250 x250mm,钢筋网片坡顶翻边宽度1000mm,喷射厚80mme20细石混凝土进

18、行支护,应 及时支护,防止边坡土垮塌。2)钢筋网上铺设如16加强钢筋,横竖间距同土钉间距,并与土钉端部进行焊接。3)坡面设置泄水孔,矩形布置,间距1500 x1500mm,采用050排水管,进水口采用土工布包裹,最 低一排泄水孔高出基底500mm。4)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水泥浆的水灰比宜取0.50.6,注浆压力不宜小于0.6MPa.应在注浆至钢管 周围出现返浆后停止注浆:当不出现返浆时,可采用间歇注浆的方法。5)地面采用C20混凝土进行地面硬化厚50mm,坡度5%。6)沿基坑顶部和底局部别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做好雨水防护措施,保持基坑四周排水通畅:(2)放坡网喷I)坡面挂双向钢筋网68250

19、x250mm,护坡面喷射C20混凝土厚80mm。2)坡面铺设主筋16,主筋横竖间距1500mm。3)坡面设置泄水孔,矩形布置,间距1500 x1500mm,采用050排水管,进水口采用土工布包 裹,最低一排泄水孔高出基底500mm。4)基坑顶部进行翻边1000mm,地面采用C20混凝土进行地面硬化厚50mm,坡度5%。5)沿基坑顶部和底局部别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做好雨水防护措施,保持基坑四周排水通 畅:(3)支护桩1)支护桩采用旋挖成孔形式。2)桩芯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水下。3)主筋采用机械套筒连接,不得采用对焊连接。4)具体详见各支护段详图。(4)冠梁1)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保护

20、层厚度40mm,桩主筋锚入冠梁不小于35d。2)施工缝不应设置在转角及其附近15m范围,不同标高冠梁连接处采用顺接,冠梁不断开。3)主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5出或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10d:或采用绑扎搭接,搭 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5)桩间土支护1)桩间上而层喷射混凝上厚80mm。2)桩间土挂钢筋网,钢筋网双向悌200,喷射C20混凝土进行支护,桩间支护竖向按1.0m 布设加强筋,加强筋曲161000,与护壁桩通过植筋相连接,植筋深度不小于160mm。桩间土 开挖后应及时支护,防止桩间及边坡土垮塌。3)桩间护壁面层须设置泄水孔,竖向间距2.0m,水平间距同桩间距。(6)土石方开挖及im填要

21、求I)土石方开挖不得碰撞基坑支护结构,不得造成边坡垮塌;开挖中考虑边坡的稳定性,在施工中 注意保护,防止碰撞。土石方开挖应严格执行分层开挖的原那么。每层开挖深度应控制在2m以下。3)上一层护壁完成后方能开挖下二层土方。4) .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间的肥槽应及时回填密实。5)基坑开挖前需仔细核对建筑基础结构图及开挖图等,如发现开挖深度等与设计不符时需及时通 知设计单位核实调整。6)基坑工程完成使用寿命后,应及时回填。(7)对周边环境的控制要求1)开挖上口线超过红线的局部区域,应征得产权单位同意方可施工。2)基坑顶部道路及堆载区边线距离基坑边坡上口线不得少于2m,常规荷载或堆载不得超过lOkPa。

22、施工时需注意坡顶荷载对基坑的影响,严禁超载。3)坑顶位移最大值为30mm,每天开展不得超过3mm,地面沉降最大值30mm,每天开展不得超过 3 mm。4)如发现坑顶位移变形过大,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加固处理设计。降水方案设计基坑降水方案I、本工程沿基坑周边共布置降水井13口,降水井成孔直径6(X)n】m,井管内径300mm,水泵流量不 小于20niVh,扬程不小于30m,水泵功率不小于4kW。井深I7.5ni,井间距25.0m。2、降水井位置可适当微调以避开冠梁或其它地下设施,地表布置排水沟,坑内辅以明排。降水时 须注意含砂率的控制,含砂率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不能大于1/100000。3、降

23、水设计采取动态设计,施工期间需根据地下水位监测情况实时了解地下水位埋深及变化情况, 当基坑周边降水井降水不能完全满足基坑开挖要求时可增设降水井进行降水,同时可在基坑内临 电梯坑等坑中坑范围增加二次降水措施,即在每处坑中坑附近各设置.23口深度15m降水井(在 基坑开挖至地下室底板面标高后施工),二次降水井设置位置及数量根据基础图及实际地下水位 监测情况确定,确保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底标高以下50cm。4、降水井抽取的地下水、排水沟汇集的雨水、地下水经沉淀池三级沉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 道。基坑排水方案考虑基坑内明排水方案,坑底设置集水井和沉砂池等,集水坑间距约50m。基坑边坡坡顶、 坡底设置截、排水沟

24、,尺寸见剖面图。监测设计监测目的(1)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2)保证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平安,保障基坑周边内外环境的平安。(3)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提供工程经验。监测设计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2)建筑地菸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I6)。(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I2) o(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6)木工程的重要性和周边环境条件。.监测工程(I)边坡顶位移和沉降。(2)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建筑沉降和倾斜、地下管网设施沉降

25、和位移。(3)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监测点的布置和设置要求(I)监测点布置基坑边坡顶部布置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沿着基坑周边布置,水平监测点和竖向位移监测点为共用 点,间距20m,数目16个。同时增加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共计4个。监测点布置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2)监测点布置要求1)平面及高程基准点布置在现场布设3个平面基准点和4个水准基准点。基准点布设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布设位置 应考虑在建筑物变形区以外、不受施工破坏的稳固地方。2)基坑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布置a基坑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基坑变形特征的地方,按照设计要求布置。观测点 直接埋设专门加工的全站仪棱镜支架,以消除水

26、平位移观测时的对中误差。b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埋设规格按规范执行。(3)地面沉降监测点布置在道路边缘地卜管线埋设区域。采用预制的混凝土方桩,桩顶有刻画十字的钢筋露出桩顶23m埋入深度不小于1.0m,桩周填土夯实,顶部30cm采用M10砂浆或C15混凝土浇筑至自然地面。(4)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1)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地方。2)垂直位移观测点埋设规格按规范执行。采用在距地面0.3m0.5m建筑墙体上钻孔打入膨胀螺钉,打入深度810cm。(5)地下水位监测在降水井内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地下水位上升幅度,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和支护结 构的稳定性。位移及沉降观测周期1、

27、进场的准备阶段设置变形监测点,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设置应力监测仪器。施工降水井 时完成沉降监测点的初测:应力监测仪器在安装前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初始数据的采集,埋设完 成后立即进行数据的采集。2、基坑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土方开挖前每周测量一次,土方采用分层开挖,每层土方开挖 过程中每天监测一次,稳定后每3天监测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如开挖速度过快、超挖、降雨量 较大、周边地面荷载突然猛增等应每天观测1次。3、开挖至基底后1周内每天监测一次,稳定后一个月内每周监测一次,以后无异常每月监测 一次,直至地下室与基坑之间土方回填完成。监测精度要求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和建筑物平安设防要求,建筑沉降测量等级选为

28、二等,沉降监 测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5mm,相邻变形监测点高差中误差不大于监测资料要求变形监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担任,监测单位应按照上述原那么 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编制详细的专项变形监测技术方案。监测资料应当天整理,形成报告,最后形成汇总报告的。监测资料内容包括:水平位移观测主要提交:观测点平面布置图,水平位移纵、横断面图,水平位移观测 成果表。沉降观测主要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其沉降展开图,v-1-s(沉降速率、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成果表,地下水位一时间关系曲线。钢筋应力监测:钢筋应力监

29、测成果表,钢筋应力一时间(基坑工况)关系曲线。监测资料应在第二天反响到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特殊情况应当场反响监测结果。涉及危大工程重点环节分析及应急处置措施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管理各个环节只要一个环节上出现失误就有可 能导致基坑事故,因此针对基坑工程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要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基坑开挖施工风险源提示及平安措施本次基坑开挖施工风险源及对应的平安预防措施见表表基坑开挖施工风险源及对应的平安预防措施风险名称主要风险源平安预防措施支护结构相关风 险1、未按照工况进行土方开挖、超挖,导致支护 结构变形过大,甚至坑壁失稳;2、地面超载引起挡土结构上侧压力增大:3、基本

30、暴露时间太长,坑底回弗引起支护结构 失稳;4、施工机械碰撞支护结构1、合理编制专项施工方案:2、建立平安责任制:3、各项工程注意相互间的平安距离,专人指挥;4、基坑周边专人巡检;基坑排水不畅导 致风险.排水通道不畅导致基坑内和侧壁外的土体:.泡水,易流动,抗剪强度降低而极易破坏:.暴雨等意外,基坑灌水,排水不畅:.施工信息化程度低,未及时发现险情;.基坑进水浸泡坑底及结构,后快速抽干导致坑 内外水位差剧变,土压力改变,使结构失去平 衡甚至破坏。.事先做好防水工作,防止基坑灌水:.一旦进水,在坑内快速排水时要做好一定 的保护措施,防治土压力改变过快、过大;.设置有效的排水通道,保证基坑内和坑边

31、不会受水浸泡;.加强信息化施工。周边道路沉陷、 开裂,坡体垮塌.基坑施工振动或者机械作用导致周边土体的 扰动,应力变化:.开挖漏水导致周边地层失陷引起道路开裂;.坑内滑坡导致周边塌陷影响道路使用.重型机械的碾压破坏.坑外地表沉降、开裂,坡体垮塌。.充分掌握周边道路使用现状,做好加固预 防;.在基坑施工时做好周围变形监测,及时处 理险情;.围护结构施工要严格,防止漏水.坑内放坡开挖要做好支护,防止坑内滑 坡;.做好周边道路、坡体沉降、垮塌的监测, 有风险处理。建/构筑物、管线 沉陷、开裂.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导致周围建筑物变形 或破坏;.坑内滑坡导致周边塌陷;.未详细了解周边建筑物、管线情况,开

32、 挖不当。.合理的、有层次的施工:.坑内开挖要做好支护,防止坑内滑坡;3做好周边建筑物沉降的监测,有风险及时 修正;做好第三方房屋检测,调查管线的 分布,采取有效的围护措施。基坑失稳紧急预案基坑开挖后土体和地下水的自然平衡状态将发生变化,在加强基坑开挖内部监测、做好信息 化施工的同时,还应做好平安应急预案和应急抢险准备。本基坑的平安应急预案和应急抢险准备 至少包括以下内容:(I)基坑上边坡出现裂缝、变形过大、支护结构失稳的应急措施边坡开挖和使用期间,因地面超载、水体渗透等引起支护结构受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支护 结构出现裂缝、变形过大、失稳等现象,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I)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在边

33、坡底范围内,采用堆置土、砂袋、堆石、砌体等压载的方法 以增加边坡支护体系抗滑,维持边坡稳定,必要时在坡脚增设竖向型钢,型钢长9.0m1.0m。2)坡顶主动区减载:坡顶减载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清除边坡周边地面堆置的砂石建筑材料 及施工设施等以减轻地面荷载;二是可根据出现险情程度和需要,进一步降低边坡顶面高程,挖 除边坡顶面一定厚度的土层以减少坡体自重土体的重量,降低坡体滑动力而提高边坡稳定系数:3)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4)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5)对险情段加强监测;6)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响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施工的现状工况验算(2)支护结构变形过大的应急措施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和土

34、方开挖过程中,由于破坏了土层原有的应力平衡,坡面必将发生变形,直到 到达新的平衡。为保证基坑边坡的平安,需要在边坡四周设置监测点,对坡面位移进行监测,同时在整 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基坑周边地面和道路定期进行巡视。支护结构最大变形量不得超过监测报警值, 当发现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时、明显倾斜时,应采取如下的应急措施:1)可在坑底与坑壁之间加设斜抛撑,斜撑构建可采用钢管或H型钢:2)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变形速率持续增加时,应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前兆,立即用砂包或其 他材料回填基坑,待基坑整体稳定后再做妥善处理。(3)周边道路沉降过大应急措施假设在支护施工,周边道路的沉降超出报警值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

35、)观察周边道路有无裂缝发生,假设有及时将裂缝采用水泥浆封闭。2)应分析原因,假设由于坡体变形过大引起的地层损失性沉降,应加强坡体变形控制,及时控制住 基坑坡体变形。(4)单点暴雨应急措施1)常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及天气趋势分析,随时掌握气象信息,掌握暴雨的持续时间及降雨量:2)充分了解场地周边地形、地势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资料,对可能形成洼地的区域事先整 平,对地表水渗入可能影响基坑稳定的,应事先进行密封防雨处理:3)暴雨来临前,对基坑边进行一次查看,对来不及处理的可能会因暴雨或地表积水渗入而影响基 坑稳定的区域,先用薄膜进行覆盖:4)暴雨过后,第一时间疏通排水系统,开挖临时排水沟,疏干地表积水:5)如裂缝上口开成“V”形槽,应往内曜注水泥浆封填;6)随时进行基坑位移、沉降观测,对产生的裂缝及时进行封堵。质量的检测和验收质量的检测和验收按照设计和建筑基坑支护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