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7)——大变革的时代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7)——大变革的时代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7)——大变革的时代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7)——大变革的时代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7)——大变革的时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7)大变革的时代1、下列题目描写的是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是否可能: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45岁后,他卖掉了所在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答案可能;可能;可能;不可能分析:“公元前350年、关中地区”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

2、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所以材料里的这个人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是可能的,这符合“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的规定;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也是可能的,这符合“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的规定;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这也是可能的,因为商鞅变法后,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45岁后,他卖掉了所在土地

3、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依据材料可以知道这个人45岁时,已经是公元前305年,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商鞅变法后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不可能。2、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它”是(      )A大运河 B郑国渠 C六辅渠 D都江堰 答案 D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都江

4、堰。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3、后人写诗“始知事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这是因为李冰A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 C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D进行了变法,推动了历史前进 答案 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都江堰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修建了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

5、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所以此题选B。4、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推动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变的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C奖励耕战D建立县制答案 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推动秦国封建制度形成的措施。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有利于封建制度形成的措施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卖买。因为,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土地,也就掌握了社会的经济命脉。而土地买卖与土地兼并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根本特点。故选A。5、历史巨片大秦帝国

6、描述了秦国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东西对于现在都有借鉴意义,其中描述秦国由弱变强的黑色裂变应该着重描写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合纵连横 C牧野之战 D三家分晋 答案 A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六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重用商鞅,变法图强。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

7、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奖励耕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最终正是由于商鞅在秦国的彻底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6、下图反映商鞅在变法中采取的措施,目的是 (     )A统一政治 B统一度量衡 C加强军事力量 D统一文字 答案 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鞅方升,高2.32厘米,通长18.7厘米,容积202.15毫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可

8、见其目的是为了统一度量工具,所以选B。7、下列关于下图都江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B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 C内江之水通过“飞沙堰”引入支流,灌溉农田 D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案 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内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且在2000年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A、B、D都正确,C向阐述将内江、外江用途颠倒,错误,所以选C。8、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9、(7分)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俢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1分) (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他的观点代表哪家学说?(2分) (3)“外连横而斗诸侯”指的是秦的什么对外政策?六国实行的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又是什么?(2分) (4)商君的变法的哪项措施最能体

10、现材料三中说的“宗室贵戚多怨望”?(1分) (5)商君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得到推广。(2)商鞅  法家(3)连横  合纵(顺序不能颠倒)(4)奖励军功(5)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铁器和牛耕推广的相关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材料二中的“商君佐之”意思是商鞅辅佐秦孝公,

11、所以这里的“商君”指商鞅。根据“内立法度”可知,商鞅的观点代表了法家学说。商鞅变法中的“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都是法家思想的体现。 (3)本题考查的是合纵连横策略的相关内容。“外连横而斗诸侯”指的是秦的“连横”策略,即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六国实行的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又是“合纵”,即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4)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措施。“宗室贵戚多怨望”是指旧奴隶主贵族对商鞅怨恨,原因是公元前356年,秦国实施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5)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战国时期的改革中,

12、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后来秦朝的建立。9、读材料后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二:旧贵族由于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杀害。他虽然遭到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变法是在哪一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分)  (2)这次变法对于秦国有什么意义?(3分)

13、 (3)变法之后,何种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分)答案(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变法的主要内容:1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著名的变法是:商鞅变法;这次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是:1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

14、买卖。2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意义,属于识记内容,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商鞅变法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秦国国君的支持,因此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们知道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所以本题的答案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10、

15、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农具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石斧、石锛是原始人类的农具,青铜农具出现在夏商周时期,六角形铁锄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它们的先后顺序是,故选C。11、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A B C D 答案

16、C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的“咸阳”是当时秦国的国都,时间是公元前340年,此时秦国已经落实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如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因此,富商李有为要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必须弃商务农,努力耕织,上战场杀敌立军功,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故答案选C。12、改革(变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改革(变法)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涵,下列有关对改革(变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是彻底的资产阶

17、级性质的改革 美国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A B C D 答案 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的相关内容。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以不正确,的表述均正确,故选C。13、如图,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 答案 B14、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     

18、         A筒车 B铁农具 C都江堰水利工程 D牛耕图答案 D15、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建立县制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答案 D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故答案选D。16、重大工程的合理规划与建设有

19、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秦国李冰父子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       ,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2)秦始皇为安定北方,维护国家统一而建,象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      。(3)隋朝开凿的       ,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沿岸城镇工商业的发展。(4)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艺术的

20、结晶。答案 (1)都江堰;(2)长城;(3) 大运河;(4)故宫。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重大工程建设的准确识记。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城修建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为抵御匈奴,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修建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运河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

21、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大运河,成为了贯通南北的水路,加强了南方与中原的联系。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故宫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故宫别称是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楼宇8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级建筑群。17、话说大运河:(14分)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

22、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2分)。 (2)(7分)请写出大运河的中心是:     南端是:     北端是:     一位商人沿运河要把货物从南端运到北端去,先后经历的四段运河是:     

23、60;  (3)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2分) (4)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请从历史的角度说出申报的理由。(3分)答案(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分)(2)(7分)北:涿郡,中:洛阳,南:余杭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7分) (3)秦长城、都江堰、灵渠(2分) (4)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大运河是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3分)18、阅读下列材料:(8分)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24、#160;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请回答: (1)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2分) (2)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2分) (3)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4分)答案(8分)(1)改革或变法主张 (2分)(2)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2分)(3)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

25、建国家(4分)19、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请你判断下面的搭配正确的是孔子儒家 庄子道家 韩非子法家 老子墨家A B C D 答案 D分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集大成者;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故选 D。20、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主张中最能体现这一传统思想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兼爱”与“非攻” C“民贵”“君轻” D“道法自然” 答案 B分析:墨子主张中最能体现追求与建立

26、和谐、稳定的社会的思想是“兼爱”与“非攻”,故选B。21、思想解放是社会改革开放的先导,先进的思想推动社会进步,落后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提前括号内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并加以改正。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这一治国主张代表了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的观点。【 】改正: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中共七大上成为党的思想。【 】改正:(3)著有农政全书,提出农业是立国之本主张的人是贾思勰。【 】改正: (4)“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是足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27、这句话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改正:答案(1)错     将“纵横家”改为“法家”(2)错    将“邓小平理论”改为“毛泽东思想”或将“七大”改为“十五大”(3)错   将“贾思勰”改为“徐光启”(4)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商鞅的变法思想体现了诸子百家中法家的思想,其变法内容中如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建立县制等都体现出中央集权的思想。故应将纵横家改为法家。 (2)本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正。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992年的中

28、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定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3)贾思勰的著作为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农政全书的作者为我国明朝时期的徐光启。 (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故本题是正确的。22、下列人物图像所反映的主题       商鞅            孝文帝  

29、0;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A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科技改变生活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 D战争与和平答案 C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商鞅进行了商鞅变法,孝文帝掀起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开启了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天皇在日本发动了明治维新,四人的共同地方都在于发起或组织了本国或本时期的社会改革运动,所以选C23、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探索任务:步骤一 走近历史,欣赏“和谐”篇章 (1)列举古代中国出现的“治世”和

30、“盛世”。(至少两例)(2分) (2)“人和自然”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基础。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是指           ,他修建的          是“人与自然”结合最好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2分) (3)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精髓。写出下表中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思想家。(3分)思想言论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兼爱

31、”“非攻” “仁政”“民贵君轻” 思想家       步骤二 体验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结合上面三幅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存在哪些不和谐的问题?(2分) (5)“战争”是影响世界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空前浩劫,请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战后各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3分) 步骤三 感悟历史,描绘“和谐”人生 (6)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不和谐问题。对此应该如何做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和谐,谈谈你的设想。

32、(1分) 答案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写出一个1分,写出任意两个都得2分)(2)李冰(1分)都江堰(1分)孔子(1分)墨子(1分)孟子(1分)环境污染、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答出两个得1分,答出3个及3个以上给2分)(5)共同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分)世界格局: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制)(1分) (6)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国际合作等。(1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出现的“治世”和“盛世”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33、古代中国出现的“治世”和“盛世”局面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第(2)问,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人和自然”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基础。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是指李冰,他修建的都江堰是“人与自然”结合最好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指的是孔子的思想言论;材料中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指的是墨子的思想言论;材料中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指的是孟子的思想言论。第(4)问,主要考查学

34、生对世界存在的不和谐的问题的准确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的“ 日本福岛核泄漏、利比亚局势、美国9·11事件”这些事件都属于环境污染、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破坏世界和谐的问题。第(5)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认识,第一问,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空前浩劫,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第(6)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题主要讨论的是建立和谐社会中面临着许多不和谐问题的状况。建立和谐

35、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国际合作等。2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永恒主题。          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又称“百日维新”,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6、60;     (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7、60;      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摆脱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答案 商鞅;戊戌变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上的著名改革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并

38、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摆脱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5、“图像是可视的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土地改革 答案 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徙木为信的故事。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把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国都之南门,然后宣布能将此木徙置北门者赐10金。搬动一根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门,即赏50金,以示不欺。于是商鞅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这是商鞅为了取信于民而采取的措施,表明其

39、变法的决心。故答案选B。26、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在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改革相伴而生。改革会动一些人的“奶酪”。战国时期,秦固的一次变法规定:废除贵族世袭制,贵族没有立军功者,剥夺其爵位。此举触动了贵族的利益。 (1)写出这次变法的名称。(2分) 改革要有大无畏的勇气。1898年9月,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被杀害酋宣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2)你认为谭嗣同的血有没有自流?请说明理由。(3分)改革往往由问题倒遁两产生。20世纪30年代初,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奉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理念,造成美国经济持续恶

40、化。为了让美国走出困境,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积极推行新政。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存在问题新政措施新政的特点企业大幅削减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工人大量失业,有些地区失业率高速80。                                  

41、    城市里应得救济的人只有25获得某种形式的救助。建立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答案 (1)商鞅变法。(2)表明观点,理由与观点相符即可。如:没有白流,因为变法虽然失败,但它让当时国人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或白流,因为变法最终失败,并没有实现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 (3)新政措施:政府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企业必须要遵守;国家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承建许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业者。新政的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准确认识,材料中

42、“战国时期”“ 秦固的一次变法”“ 废除贵族世袭制,贵族没有立军功者,剥夺其爵位。此举触动了贵族的利益”等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谭嗣同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的观点评论性试题,解答时需要从多方面论述,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其次需要结合史实分析归纳,如可以赞同没有白流,因为变法虽然失败,但它让当时国人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另外也可以赞同白流,因为变法最终失败,并没有实现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

43、是准确分析“存在问题”部分,“企业大幅削减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工人大量失业,有些地区失业率高速80。”反映了工资、工作时间、事业等问题,为此罗斯福新政规定了政府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企业必须要遵守;国家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承建许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业者;特点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归纳,即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7、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获得奖励的是 书读得好的人 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仗打得好的人 生意做得好的人A B C D 答案 B28、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    B    c    D答案 C29、阅读材料后:(计9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