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平均数的再认识 北师大版_第1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平均数的再认识 北师大版_第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平均数的再认识 北师大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均数的再认识1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浸透统计初步思想。2学情分析有关平均数的知识,以前是把它当作一种典型应用题来教学的,即所谓求平均数应用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给出假设干个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并且把数据的复杂程度和学生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作为教学重点。但我从教学与生活实际意义的联系,数学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来看,教学中更应该强调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意义,特征的把握,注意、重其对统计含义理解,让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

2、中正确运用它去解决问题。3重点难点灵敏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主题探究师:同学们,我们班新组建的两支篮球红队和蓝队。他们进行了一次投蓝比赛,你们想看看他们的成绩吗?师:下面是他们投蓝的成绩统计图出示统计图。师: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哪个队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胜利?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用平均数来比较活动2【活动】自主探究师: 我们在三年级学习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有关平均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师:你会计算他们两个队的平均成绩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吧。师:谁来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展示给大家。生:汇报并展

3、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移多补少法在白板上演示。师适时出示平均数的常用计算方法:1移多补少法2先合后分法:蓝队4+7+5+4+55=5 红队7+3+5+94=6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师:通过刚才计算平均数,我们知道是哪个队赢得了比赛?生:红队师:对于它们的平均成绩,你是怎么看的?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理解:1平均数表示的意义,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集中趋势2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字3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师:我们又学习了平均数的新知识,来看看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吧。生: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师:对于刚才的比赛,蓝队心里并不服气,他们又要求红队的一位同学进行了投篮

4、,大家猜猜有了这位队员的参加,红队的平均成绩会有变化吗?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生:猜测,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引导,并让学生计算参加后的平均成绩:1假如这位同学的成绩是1,红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2假如这位同学超常发挥,成绩是11,红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师:为什么一位同学的成绩就影响了整个红队的平均成绩呢?从中我们发现平均数有什么特点?生:平均数很灵敏,任何一个数有变化,都可能引起平均数的变化。生: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假如某个数字特别大,就会使平均数变大;假如某个数字特别小,就会使平均数变小。师:所以有时候我们有时候为了合理,要去掉一组数据中的极端数据,使平均数更加具有代表性。师:我们再看一个有关

5、的实例:出示练习题2,生:自己完成后汇报。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老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师:假如参加一位

6、同学的成绩后,平均数没有变,你觉得可能吗?那位同学的成绩可能是多少?这位同学的成绩和平均数表示的意义一样吗?生:谈自己的想法。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老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老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老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活动4【练习】运用探究师:下面

7、老师有几个有关平均数的问题,请大家判断一下,并说说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出示辨析题生:进行判断,并说明自己是如何想的。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老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老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老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师: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有关平均数的知识,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