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液循环特点和活动调节 心脏、血管及存在于其中的血液组成机体的心血管系统。心脏像泵一样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血液循环的功能:1.参与新陈代谢2.实现体液调节3.维持稳态4.免疫功能 “生命不息,循环不止” 教学大纲1.掌握 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肺循环的特点和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2.熟悉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 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微循环的血
2、流动力学。一、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一)概念:心脏的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一个心动周期。(二)时程:T1/f60s/750.8s (通常以心率75次/分为例)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房缩 0.1s 房舒 0.7s 室缩 0.3s室舒 0.5s (三)特点: 舒张期时间 收缩期时间 全心舒张期利于心肌休息和心室充盈 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0.351.15 1.5 0.8150 0.40.300.500.250.15心舒期心舒期充盈 休息心衰(四)心率: 概念:每分钟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 正常变异: 年龄: 性别: 体质: 兴奋状态:成人(60100
3、 次/分)平均75 次/分女男 弱强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体温每1心率10次/分(一)心室的泵血1.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2.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心 室 泵 血 机 制(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造成室内压变化,产生心房-心室及心室-主动脉间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流动的主要 动力;瓣膜的启闭保证了血液的单向 流动。 心 室 泵 血 机 制(二)左、右心室的泵血过程相同,但左心室内压力变化大,右心室内压力变化小。左、右心室搏出量相等。心脏的射血过程中,心室活动占主导。心房起初级泵的作用,利于心脏射血和静脉血回流。
4、心室容积最小: 减慢射血期末心室容积最大: 心房收缩期末主动脉压最低: 等容收缩期末 主动脉压最高: 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最高: 快速射血期末心动周期中多数只能闻及第一和第二心音。三、心音:心音是由心脏收缩、瓣膜启闭、血液速度改变形成的涡流、血液撞击心血管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 心音的产生及意义四、心输出量与心脏做功 :(一)心脏搏出的血量1.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入动脉的血量(7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EF) 6080ml120130ml 5565 意义:评价心室泵血功能更准确,能早期发现泵血异常。 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与心指数:每
5、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2意 义: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二)心脏作功量 外功(机械功):心脏收缩不仅射出一定量的血液,而且使这部分血液具有较高的压强能和较快的流速。 内功(消耗能量):主动转运、肌肉收缩、维持张力、克服黏滞阻力。 因此,用心脏作功量要比单纯用心输出量评定心泵血功能更全面。 每搏功: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外功。 每分功=每搏功 心 率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输出量 心率搏出量(一)心率 心输出量心率搏出量 4010次/分:心输出量 10次/分 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搏出量心输出量。 4
6、0次/分 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达极限而心率太慢心输出量。 注:1.搏出量在恒定的条件下,心率是调节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2.一定范围内,心率可使心输出量。(二)搏出量的调节心输出量 搏出量心率 1.前负荷: 心舒末期容量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搏出量 等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前负荷、 后负荷、 心缩力异长调节机制:(Starling机制) 心肌收缩强度随初长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称心肌细胞的异长调节机制。左室舒张末期压(mmHg)影响前负荷的因素:心室舒张末期充盈血量 静脉回心血量 (主要因素)心室充盈时间静脉回流速度 射血后心室内的剩余血量:心肌收缩力心室顺应性心室舒张功能心包
7、腔内压力2.后负荷: 动脉血压临床:动脉血压持续心肌肥厚泵血功能搏出量射血期射血速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后负荷(一定范围内)搏出量恢复正常异长自身调节前负荷剩余量回流量不变3.心肌收缩能力 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来调节泵血功能的机制。左室舒张末期压(mmHg) 活化的横桥数、ATP酶的活性和细胞内Ca2+浓度是影响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意义:能对剧烈的、持续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节作用。等长自身调节:(神经、体液、药物)收缩能力:NE受体cAMPCa2+通道开放几率+开放时间 Ca2+i心缩力。收缩能力:AChM受体抑Ca2+通道+激活K+通
8、道 AP的2、3期缩短 Ca2+内流心缩力。甲状腺激素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ATP酶的活性,使收缩能力增强。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和力。六、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一)搏出量贮备 1.舒张期贮备:最大舒张时舒张末期容积与安静状态下舒张末期容积之差。轻度储备作用。 2.收缩期贮备:安静状态下收缩末期容积与最大收缩时余血量之差。是提高心输出量的重要途径。(二)心率贮备:提高心输出量的重要途径,可增加2倍;七、心功能评价:(一)从心室压力变化评价心功能心导管术:导管从周围血管插入,送至心腔及各处大 血管的技术。心导管检查是评价心室功能的金标准。 2.心脏
9、舒张功能评价: -dP/dtmax 1.心脏射血功能评价: 搏出量、射血分数、每博功 心输出量、心指数、每分功 dP/dtmax(二)从心室容积变化评价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舒张功能最常用的方法。 1.心室收缩功能评价:LVDd、LVDs、EDV、ESV、LVEF、LVFs;dV/dt、dD/dt 2.心室舒张功能评价: -dV/dt(三)压力-容积环评价心功能 舒张功能障碍:环向上、向左偏移 第二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类型:根据电生理特性:工作细胞 (working cell):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无自律性,如心房肌和心室肌。自律细胞 (rhythmic cell
10、):有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无收缩性,如窦房结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根据动作电位去极化的速度: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由Na+通道介导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与Ca2+通道的激活有关 心肌细胞综合分类: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1静息电位形成机制:(1)幅度:心房肌-80mV;心室肌-90mV (2)机制: K+ 通过内向整流钾通道(IK1)引起的K+的平衡电位。 条件: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K+i K+o351 Na+i Na+o 膜通透性具选择性:K+/Na+100/1 结果: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到K+平衡电位。 非门控通道,不受电
11、压和化学物质控制,但受膜电位的影响。通道随着膜去极化的发生开放的频率下降。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0期:刺激RP阈电位激活快Na+通道Na+再生式内流Na+平衡电位(0期)快Na+通道:激活失活快,持续1-ms,特异性强(只对Na+通透),阻断剂(TTX),激活剂(苯妥因钠)。 快反应细胞 快反应动作电位 0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1期:快Na+通道失活+激活Ito通道K+一过性外流 快速复极化(1期)Ito通道: Ito的离子成分为K+,可被K+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4-氨基吡啶)阻断1期Na+K+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2期:O期去极达-40mV时已激活慢Ca2+通道+激活IK 通道C
12、a2+缓慢内流 与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2期=平台期)2期Na+K+Ca2+K+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慢Ca2+通道:激活与失活比Na+通道慢,特异性不高:Ca2+ (53%)、Na+(27%)、K+ (20%)都通透,阻断剂:Mn2+和多种Ca2+阻断剂(维拉帕米)。 4期:因膜内Na+和Ca2+ 升高,而膜外K+升高激活离子泵泵出Na+和Ca2+,泵入K+恢复正常离子分布。3期3期:慢Ca2+通道失活+IK 通道通透性K+再生式外流快速复极化至RP水平(3期)Na+K+Ca2+K+K+泵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泵 3.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态相似。 IK1通道密度低
13、,静息电位值小。Ito通道发达,无明显2期变化。存在IK-Ach通道,复极速度加快,动作电位时程短(150 200ms),可出现超极化。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1.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2.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1.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 (1)电位特征: RP:不稳定,能自动去极化。(最大舒张电位) AP:分0,3,4三个时期,无1期和2期。0期:去极化速度慢、幅 度低、时程长。最大复极电位:70mv。阈电位:40mv.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故自律性高。(2)电位形成机制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慢钙通道(Ica-L型)Ca2
14、+内流Ca2+Ca2+0期阈电位零电位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 + 激活钾 通道(IK) Ca2+内流+ K+外流 K+Ca2+3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4期:K+递减性外流 + Na+递增性内流(If)+ Ca2+内流(Ica-T型钙通道激活)自动去极化K+具“自我”启动 “自我”发展 “自我”终止的离子流现象。Na+Ca2+4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因钾通道的失活K+呈递减性外流)形成机制: 0、1、2、3期: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 4期:为递增性Na+为主的内向离子流(If)+ 递减性外向K+电流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特点:(1)0期去极化速度快。(2)
15、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更大。(IK1通道密度高)(3)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故自律性低。(3)动作电位时程最长。2.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三种心肌细胞AP及其机制比较 窦房结 心室肌 浦肯野细胞0期 -400mV -9030mV -5030mV 去极较慢 去极非常快 去极非常快 (慢Ca2+通道开放) (快Na+通道内流) (快Na+通道内流)1期 +300mV 快速复极初期 同心室肌细胞 (K+经Ito通道外流) 2期 0mV 平台期 同心室肌细胞 (K+外流Ca2+内流) 3期 0-70mV 0-90mV 复极 快速复极末期 同心室肌细胞 (K+外流) (K+外
16、流) 4期 -70-40mV -90mV -90-50mV 自动去极化 静息期 自动去极化 (K+外流进行性衰减) (K+平衡电位) (Na+经If通道内流) 快、慢反应心肌细胞AP的特征比较 快反应AP 慢反应APAP波形分5个期: AP波形分3个期: 0、1、2、3、4期 0、3、4期电位幅度高 电位幅度低0期去极速度快 0期去极速度慢0期主要与Na+内流有关 0期主要与Ca2+内流有关具有快、慢通道 只有慢通道(以快通道为主)RP大:-85mv-90mv RP小:-60mv-70mvRp稳定(普通心肌细胞)Rp不稳定(自律细胞) 不稳定(自律细胞)通道阻断剂:河豚毒 通道阻断剂:Mn2+
17、、异搏定二、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一)兴奋性 概念: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每次兴奋,其膜通道存在备用状态、激活、失活三种功能状态;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静息(备用)(关)激活(开)失活(关)复活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 制 新AP产生能力有效不应期 去极相复极相-60mV 不能产生 绝对不应期: Na+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 Na+通道 -60mV 刚开始复活 相对不应期 Na+通道 能产生(但0期 -80mV 大部复活 幅度、传导、时程 超 常 期
18、Na+通道基本 等较正常小) -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 同相对不应期 2.影响兴奋性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 RP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2)阈电位水平 (为少见的原因)上移RP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下移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3)Na+通道的性状 Na+通道所处的机能状态,是决定兴奋性正常、低下和丧失的主要因素,而通道处于何种状态则取决于当时的膜电位以及有关的时间进程。完全备用 失 活 刚复活 渐复活 基本备用 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3.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生理与临床意
19、义: 有效不应期与强直收缩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二)自律性概念 心肌组织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仍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1.自律性产生的基础:4期自动去极化是产生自律性的基础快反应自律细胞:递增性Na+内流(If)+ 递减性K+外流自动去极化。慢反应自律细胞:K+递减性外流 + Na+递增性内流(If)+ Ca2+内流(Ica-T型钙通道激活)自动去极化分析:自律细胞4期的缓慢自动去极速率的不同,各部位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高低不一: 窦房结
20、-房室结-浦氏纤维(90-100次/分)(40-60次/分) (20-40次/分) 心肌自律性与心率的关系是:节律高者控制节律低者:节律高者具有抢先占领(抢先达到阈电位产生AP)和超速驱动压抑(抢先夺获压抑节律低者的“被动”节律性兴奋 )的机制。抢先占领超速抑制机制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a.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小距阈电位近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时间短自律性高。b.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大距阈电位远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时间长自律性低。a.自动去极化速快达到阈电位的时间短自律性高。b.自动去极化速慢达到阈电位的时间长自律性低。阈电位水平在上述因素不变的前提下:阈电位
21、水平下移(图中TP1) 上移(图中TP2) 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 距离近 距离远 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时间短 时间长 自律性高 自律性低 (三)传导性 1.定义: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 2.传导原理:局部电流 3.传导过程:窦房结 心房肌(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 房室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4.传导速度:浦氏纤维(4m/s) 束支(2m/s) 心室肌(1m/s) 心房肌(0.4m/s) 结区(0.02m/s)5.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0.06s) (0.1s) (0.06s) 浦氏纤维最快左、右室内快同步收缩,利射血。 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利房排空、室充盈。
22、 房室交界是传导必经之路,易出现传导阻滞(房室阻滞)。6.传导特点:7.影响传导的因素:细胞的直径直径粗大胞内电阻小传导速度快直径细小胞内电阻大传导速度慢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0期速度 与邻旁间 产生局 膜电位距 新AP 传导 0期幅度的电位差部电流阈电位产生速度 快 高 大 大 近 易 快 慢 低 小 小 远 不易 慢膜电位水平: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受兴奋前膜电位水平影响 膜电位水平 Na+通道利用率 0期去极化的速度 RP 减小 减慢RP 最佳 最快RP 达极限 不增加邻旁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是沿着细胞膜的兴奋扩散的过程,只有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正常,兴奋才能正
23、常地传导通过。 (0期慢、小) 减慢处相对不应期 部分失活状态处绝对不应期 失活状态 阻滞邻近部位膜兴奋性Na+通道状态 传导性 (四)收缩性 心肌收缩是在肌膜AP触发下,发生兴奋-收缩耦联,引起肌丝滑行实现的。 1.心肌收缩的特点: 同步收缩全或无式的收缩 心肌细胞之间存在缝隙连接,兴奋可在细胞间迅速传播,使心房肌或心室肌细胞几乎同步发生收缩。 不发生强直收缩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任何刺激落在此期内,心肌都不会发生兴奋反应。 当刺激频率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后,最多引起期前收缩,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对Ca2+o有明显的依赖性心肌细胞的肌质网很不发达,容积较小,贮C
24、a2+量比骨骼肌少。心肌细胞收缩所需Ca2+除从终池释放外,还需由细胞外液Ca2+内流补充,故心肌收缩对Ca2+o依赖性较大。2.影响心肌收缩的因素: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细胞外Ca2+浓度;运动、药物等。3.心力衰竭: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肌细胞的绝对数量下降;细胞自身收缩能力降低。三、心电图:ECG: 将引导电极置于身体一定部位,记录整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曲线。 心电图各导联的连接及正常图形aVLaVRAvf1.标准导联与加压肢体导联V1V2V3V4V52.胸导联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名 称 时间(S) 幅度(mV) 意 义 P波 0.11 0.25 两心房兴奋 Q波 室中隔兴奋
25、 R波 2.0 心尖+侧壁肌兴奋 S波 心室后基底部兴奋 T波 1.5 两心室复极化过程P-R间期0.20 兴奋:房室的时间S-T段 0.15 心室肌的AP处于平台期Q-T间期 0.4 心室去极化+复极化的时间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动作电位 心电图细胞内 细胞外单个细胞 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细胞膜内外电位差 体表两电极间电位差电位幅度大(可100mV) 幅度小(数mV) 第三节 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大A:具有弹性和可扩性 2.中A:分配血管 3.小(微)A:半径小、阻力大 Cap.前阻力血管 4.Cap.:薄、透性好 5.小(微)V: :容纳循环血量60-70% 7.
26、短路血管弹性贮器血管Cap.后阻力血管物质交换血管容量血管 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具有弹性和可扩张性意义:使收缩压不至于过高使舒张压不至于过低使心脏间断的射血变成 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流。二、血流动力学基本概念及生理意义: (一)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R=8L/r4(二)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1.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血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血流阻力成反比。 Q(P1-P2)/R 2.血流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三)血压 1.概念: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分为动、静脉血压和毛细血管血压。 2.特点:存在压力差:
27、PA Pcap. PVPA的周期性变化:心缩期,心舒期血液从大动脉流向心房的过程中,血压逐渐下降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一)动脉血压 1.正常值与测量 :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主动脉血压在心室收缩中期达到的最高值。100120mmHg(13.316.0Kpa)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DP):在心舒末期主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6080mmHg(8.010.6Kpa) 脉搏压:SP-DP3040mmHg(4.05.3Kpa) 平均动脉压:DP + 脉压/3 (100mmHg) 2.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 决定因素心脏
28、射血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动脉血压影响因素(1)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管壁侧压力 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舒末期A血量(不明显) DP(不明显)SP(明显)血流加速DP(明显)SP(不明显)血流加速搏出量不变(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4)大动脉弹性 SP(明显)DP脉压(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 血压(显著) 过敏休克血管容积回心血量血压DP(明显)管壁侧压力体循环平均压变血压变 血流加速SP(不明显)(二)动脉脉搏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
29、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 1.分类:(1)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当心脏射血功能降低,静脉回流降低时,血液将留滞在外周静脉,静脉压升高。(2)中心静脉压: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为412cmH2O。 2.特点:近心端低,远心端高: 下腔V: 34mmmHg()小 V:1520mmHg()右 房: 0 易受重力影响(二)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1.静脉回流: V回流取决于: 外周V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大多 V血流阻力:占总循环阻力的15% 在血流阻力中的作用很小小少(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V回流量 如:循环血量、血管容量V回流量(2)心缩力射
30、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2.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V回流量抽吸颈V怒张、肝大、下肢肿V回流量中心V压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 (心衰)(3)体位 直立下肢V回心量(约多容纳500ml) (头部回流下肢回流)立位迅速转为卧位总V回心量(头部回流下肢回流)卧位迅速转为立位总V回心量卧位下肢V回心量直立(4)骨骼肌的挤压: 肌缩挤压VV血回流 + V瓣膜的防倒流。 例如:长期站立 + V瓣膜的损伤下肢V曲张。立正久站下肢V回心量+ 精神紧张虚脱。 (5)呼吸运动:右室心输出量V回心量心房与V压差心房 + 大V扩张胸 内 负 压 胸 廓 吸 气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影 响 因 素 静脉回流量体循环平均压
31、 心缩力(心泵) 骨骼肌收缩(肌泵) 呼吸运动(呼吸泵)吸气相 呼气相体位:卧立 (头部回流下肢回流)立卧 (头部回流下肢回流)五、微循环(一)组成及功能微A:总闸门后微A:分闸Cap.前括约肌:分闸真Cap.:交换血管通血Cap.:直捷通路A-V吻合支:调节体温微V:Cap.后阻力血管Cap.前阻力血管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名称 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 作用迂回通路 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 血流缓慢 物质交换 直捷通路 微A后微A通血Cap. A-V短路真Cap.网微V 主要场所微V血流速较快 利血回流微AA-V吻合支微V 随温度变化 调节体温(二)微循环的特点与调节局部代谢产物组织胺,
32、Po2 后微A和Cap.前括约肌舒张真Cap.开放血流量及流速 后微A和Cap.前括约肌收缩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Po2 真Cap.关闭血流量及流速 缩血管物质舒血管物质1.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有效滤过压0 生成有效滤过压0 回流六、组织液的生成:(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主要因素 生成量 例 症毛细血管压 炎症、充血性心功 不全等所致的水肿血浆胶体 营养不良、肾炎等渗透压 血浆蛋白所致水肿 淋巴 丝虫病、癌症等回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毛细血管 烫伤、细菌感染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肿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满
33、足机体各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血液需求。2.维持血压、血流量的相对稳定。意义:一、神 经 调 节:心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N支配和作用 心脏的N支配 心交感N 心迷走N 起源 分布 递质 受体 影响阻断剂脊髓胸段T1T5 延髓的迷走神经侧角神经元 背核和疑核 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 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束支、 左:房室交界、心房肌 房室肌后壁 房室肌少量NE Ach1 心得安 阿托品Ca2+通透性 Ca2+通透性、K+通透性交感N和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 生理作用 心交感N 心迷走N 变 时 4期Ca2+内流自动去极速 3期K+外流 最大复极电位(自律性) 4期Ca2+内流自动去极速 (正变时
34、) 自律性 (负变时) 自律性变兴奋 阈电位Na+ Ca2+通道激活率 期K+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兴奋性) (正变兴奋)兴奋性 (负变兴奋) 兴奋性变 力 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 期K+外流3期复极化速(收缩性) 生成 AP时程(2期) Ca2+内流(正变力) (负变力) 收缩力 收缩力 (等长自身调节)变传导 0期Ca2+、Na+内流 0 期 0期Ca2+内流 0 期(传导性) 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 (正变传导) (负变传导) 传导性 传导性2.血管的N支配与生理作用缩血管N(=交感缩血管N) 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T1L23侧角) 分布:绝大多数血管(几乎所有血管平滑肌都
35、受交感缩血管N支配,绝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N的单一支配)。 递质:NE 受体: 作用:受体血管缩 特点:调节血压作用大 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 紧张性血管缩,紧张性血管舒舒血管N 交感舒血管N 副交感舒血管N中枢 皮质运动区 脑干副交感核 分布 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 递质 Ach Ach受体 作用 血管舒张 血管舒张特点 不参与血压调节 不参与血压调节 平时无作用 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与情绪、运动有关外生殖器血管(二)心 血 管 中 枢延 下丘脑、髓 大脑边缘系统以 大脑新皮层运动区上 小脑顶核. 缩血管中枢延 (头端腹外侧-RVLM) 心交感中枢 (尾端腹外侧)髓 心迷走中枢(迷走背
36、核、疑核) 1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1)压力感受器 部位:颈A窦和主A弓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机械牵张刺激血压的变化。(三)心血管反射 其传入冲动先到达孤束核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 窦N(加入舌咽N) 弓N(加入迷走N)(2)传入神经(3)中枢联系(4) 反射效应血压突然压力感受器受到牵拉兴奋性窦、弓N孤 束 核缩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N(-)心交感N(-)心迷走N(+)阻力血管舒容量血管舒心 脏 活 动外周阻力V回流量心输出量血压 窦内压与动脉血压的关系(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窦内压在平均动脉压(100mmHg)水平范围变动时,
37、反射最敏感,纠偏能力最强。调定点高血压者曲线右移,表现为调定点上移(5)反射特点: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具双向性作用: BpBp, BpBp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敏感性是: :Bp的阶梯突变敏感性缓慢持续的变化。 :最适调节范围:窦内压80160 mmHg ;在平均动脉压水平(100 mmHg )左右变动时,最为敏感。在高血压情况下,其工作范围可重调定血压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压力感受性反射(负反馈调节)2.心肺感受器反射:机械牵张:血压、血容量化学物质:NP 、 PG、缓激肽、药物(藜芦碱)心肺感受器兴奋迷走N交感紧张 迷走紧张心率 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 压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PO2
38、H+ PCO2 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窦、迷走N孤 束 核呼吸中枢(+)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 压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特点: 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敏感性是: 对PO2H+PCO2(尤其PO2)敏感;平时不起明显调节作用,当低氧、窒息、酸中毒、Bp过低(即窦弓反射反应降低时)时才起作用。 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对Bp的调节作用 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种移缓济急的应急反应(即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动脉血压水重吸收动脉血压二、体 液 调 节:(一)全身性体液调节因素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循环血量等适宜刺激A:不具有活性A:主要A:A 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39、上腺素 肾上腺素(E) 去甲肾上腺素(NE)来 源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髓质、交感N节后纤维 共 性 兴奋 、受体,强心、缩血管、Bp、平滑肌舒张、 升血糖、升血脂、耗氧量、产热个 性 强心剂 升压剂 心脏 结合1受体 结合1受体 正变时、正变力、正变传导作用 但在体心率 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SP (窦弓反射效应所致) 血管 结合 、 2受体 结合受体 皮肤、内脏血管缩 除冠脉外全身各器官血管缩 骨骼肌、心、肝血管舒 外周阻力、DP 3.血管升压素(VP)=(抗利尿素 ADH)适宜刺激: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血浆晶渗压血容量Bp渗透压感受器+容量感受器-压力感受器-(+)血管升压素(VP)下丘脑-
40、垂体束垂体后叶血管收缩、抗利尿效应(+)(+)来 源:4.心房钠尿肽(ANP)适宜刺激: 来源: 作用: 心血管活动心率、每搏出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 水、盐重吸收 细胞外液量 抑制ADH的释放BP血容量心 房 肌合成释放心 房 钠 尿 肽5.其他血管活性多肽:(1)肾上腺髓质素:强而持久的降压作用。(2)尾加压素: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3)阿片肽:有中枢和外周降压两种机制。(4)降钙素相关基因肽:最强烈的舒血管物质。5.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1)舒血管物质 前列环素(PGI2): 内皮舒张因子(EDRF) NO:(2)缩血管物质 内皮缩血管因子(EDCF):有多种,其中内皮素是最强烈的缩
41、血管物质之一。(二)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 1.激肽系统 种类:缓激肽、血管舒张素 2.组胺 刺激:当组织受到损伤或发生炎症和过敏反应时, 会刺激肥大细胞产生组织胺。 三、自 身 调 节:(一)肌源性自身调节(紧张性收缩活动) 1.灌注压 肌源性活动 血流量 2.灌注压 肌源性活动 血流量(二)代谢性自身调节O2、代谢产物局部血管舒张 O2、代谢产物局部血管收缩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y第五节 器官循环一、冠脉循环(Coronary circulation)(一)冠脉循环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途径短,流速快,压力高,血流量大。 2.小分支呈直角从主支
42、发出,从心外膜垂直进入心肌深层心肌收缩易受到压迫血流量有明显时相性:心舒期心缩期血流量取决DP的高低与舒张期的长短。 3.末梢分支吻合虽多但较细(有效功能吻合支少)异常时代偿能力差:突然梗阻时不易建立侧支循环,导致心肌梗死。 4.摄氧率高,耗氧量大,应急时靠增加血流量弥补氧供,该特点决定了心肌对低氧与缺血非常敏感。 5.代谢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作用。(二)冠脉血流量的调节1.神经调节:(整体安静时,神经因素对冠脉的舒缩影响不大)(1) 交感N+NE 冠脉受体 冠脉收缩 冠脉收缩心肌M受体冠脉舒张心肌1受体心肌正变时正变力正变传导耗氧量代谢产物注:交感N的直接收缩作用被继发性舒张作用所掩盖。(2) 迷走N+ACh 冠脉M受体 冠脉舒张心肌负变时负变力负变传导耗氧量代谢产物注:迷走N的直接舒张作用被继发性收缩作用所掩盖。2.心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常州消防设施维保协议参考格式版
- 2024年幼儿园股东权益保障协议版B版
- 2024年原创画家授权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双方知识产权保护与保密合作协议
- 2024年女方权益保障离婚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专业离婚合同书模板版
- 2024年外汇资金借贷协议示例版B版
- 2024年品牌授权使用及分销协议
- 2024年夫妻婚内离婚合同规范化样本版B版
- 2024年医疗设备交易协议样本一
- 2024年糖尿病指南解读
- 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分享课件
-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班会
- 研发项目管理培训课件讲解
- 《环境微生物学》本科题集
- 国家太空安全
- 仓库年终安全培训
- 湘豫名校联考2024年11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 语文试卷(含答案)
- 中国火车发展历程课件-中国火车发展史
- 2024至2030年中国6N高纯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10.1 爱护身体(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