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野外实习报告_第1页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_第2页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_第3页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_第4页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姓名:陈宏学号:2012119020430 班级:城市与环境学院1204班 2014年 10 月 5 日序言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12级全体学生及历史地理双学位专业同学于2013年9月9日在相关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庐山,进行为期5天的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实习地庐山的基本情况如下:1、 地理位置:庐山(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庐山区内,九江县以东,星子县以西,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北麓的星子县、九江县的大部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

2、方公里。 庐山谷歌卫星图,其右(东)为鄱阳湖2、 气象与气候:庐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适,夏季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节令以春迟、夏短、秋早、冬长为特色。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3、 地形地貌: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

3、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庐山多峭壁悬崖,瀑布飞泻,云雾缭绕。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4、 水文状况: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5、 植物与土壤: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6、 人文地理: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

4、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此次实习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地貌、植物、气象、土壤、人文五个部分,庐山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直观的展示了它们在各个领域的独特形态。概述1、 实习目的 (一)总实习目标(1)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合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会走大约30公里左右的山路,十分的累,很多同学也因此受伤,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过,也没有人因此而停留,我们都在坚持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到的,而我们也确实证明只

5、要坚持我们就能够做到。(2)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在做样方和挖土的过程中我们才会清晰地记住各个环节的流程,并且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达到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同时也在合作过程中加强了与同学的交流。(3)增长地理知识与见识,扩宽知识面。比对理论与实际状况的不同与相同。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各科实习目标(1)地貌学实习:观察、比较、分析各种地貌的特征、成因、发育情况等。通过实地考察,对各种地貌有更加理性的认识。调查,探讨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否存在。(2)植物地理学实习: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

6、系。通过对植物群落地带性分布的分析,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土壤地理学实习: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通过调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掌握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理性认识。 (4)气候气象学实习:分析庐山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现象和气候特征,通过对庐山诸多气象景观如云海、瀑布云等的观察分析庐山气候与气象现象的成因及在庐山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前提下,分析庐山山地、水域、城市等因素条件下的小气候现象以及其形成机制。(5) 人文地理学:通过自然、人文景观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审美观,理解庐山独特的旅游资源价值所在。二、实习内容 (一)

7、地貌学实习(1)了解庐山地区的整体地形地貌概况,分析庐山独特地貌的成因。(2)了解牯岭镇具体位置、地形情况、形成机理。 (3) 结合地形及资料和老师讲解分析如琴湖和大、小天池现状、成因。(4) 运用流水地貌知识分析庐山地区的三叠泉、黄龙潭、乌龙潭的形成和演化趋势。观察河流流向及河流地貌发育。重点观察河流袭夺地点的特征,结合地形实际情况分析河流袭夺的形成原因。(5) 综合书本知识和老师讲解,观察冰川学派关于U型谷等冰川地貌的形态。 (二)植物地理学实习(1)沿途观测庐山地区的植被类型、组成。分析植被分层差异。(2)进行植被群落调查,记录植被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优势种等结果

8、。(3)观察不同区域的植物分布情况,分析地形、坡度、坡向、温度、水分对植被的影响。(4)结合具体的区域植被的差异性,分析植物演替过程及趋势以及人为因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三)土壤地理学实习(1)分析庐山地区包括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红壤、黄壤在内的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和特征。(2)实习小组分工进行土壤剖面挖掘,观测并记录土壤的颜色、质地、孔隙度、颗粒大小、干湿度、松紧度、生物数量、侵入体。初步判断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并结合剖面采集点周围植被群落分析该地土壤性状。 (四)气象气候学实习(1)切身感受从庐山山脚九江市到庐山牯岭街过程中气温的变化。(2)结合庐山降水,云雾,湿度等气候现象,分析其形成

9、原因。根据沿途植被树冠判断庐山盛行风向。(3)考察黄龙寺,分析该地特殊地形中的小气候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五)人文地理学实习(1)结合庐山实地情况分析其经济区位和交通条件。(2)通过人文景观如白居易草堂、仙人洞、毛主席故居、美庐别墅、庐山会议旧址、黄龙寺和自然景观如月照松林、如琴湖、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险峰、龙首崖、大天池、剪刀峡的观测考察了解庐山作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圣地的原因所在。(3)根据不同旅游路线的景点分析景观的组合状况、景点质量。(4)实地考察牯岭镇的经济状况,分析庐山人文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三、实习路线9月9日 下午 庐山气象站月照松林实习内容:庐山气候、植被分布及庐

10、山整体构造、地质罗盘仪的使用。9月10日望江亭小天池王家坡谷地实习内容:实地了解冰川学地貌及形成原理,小天池小气候原理,王家坡谷底形成。9月11日大月山三叠泉瀑布实习内容:大月山地貌及发育,三叠泉瀑布的形成。9月12日飞来石西谷如琴湖白居易草堂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石门涧实习内容:了解李四光冰川学遗迹,如琴湖治理及生态浮岛的作用,整个西谷走向及河流袭夺过程,庐山旅游状况问卷调查,大天池形成及其水源,龙首崖地质构造。9月13日 庐山会议旧址黄龙寺芦林湖庐山别墅群实习内容:实地了解东谷走向及河流袭夺遗迹,各国别墅的特点9月14日含鄱口五老峰植物园庐山博物馆实习内容:五老峰地质地貌,认识庐山植物园植物分

11、述一、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庐山是一座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晚白垩纪在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形成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至古近纪、新近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才形成了雄伟峻峭的庐山断块山。300万年之后的第四纪大冰期来临之时,庐山曾产生过4次冰期,此种海洋性山麓冰川的刨蚀作用特别强烈,在高大的断块山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刃脊、冰斗、冰窖、U谷、角峰等。1万年以来的冰后期,由于庐山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在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下,对断块山构造地貌及冰蚀地貌进行着强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断层崖,冰川刃脊变成了险峻的奇峰巉

12、岩,U谷形成新的峰谷与峡谷,悬崖峭壁林立,异常雄伟壮观,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础。(二)实习内容 1、构造地貌庐山山体的构造地貌,总体上为次生构造地貌。按构造地貌空间类型和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等级:断块山、褶曲构造地貌、断层谷地貌、节理构造地貌。 (1)断块山 从整体上看,庐山是一个地垒式的断块山。庐山的东南侧为温泉大断裂,西北侧为莲花洞大断裂,此二者构成庐山的两条边界大断裂。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着两条边界断裂大量上升。山体受两侧大断裂控制,总体呈东北-西南延伸,与大断裂走向一致。由于边界断裂分别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收敛,因此,庐山山体在平面上中间宽两头尖的肾形。两条边界大断裂均表现为正断

13、层,庐山主体以山体一侧为下盘相对上升,从而形成地垒式断块山,边界大断裂附近则形成陡峭的山崖(断层崖)陡坡。 庐山山体抬升量以中部为最,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递减。庐山的断层崖,因遭长期的剥蚀侵蚀和山间河流的切割,已面目全非,只有局部还保留少量的断层三角面,大部分是离开断层线一定距离的陡坡山体。(2)褶曲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主要发育于庐山北部,庐山北部的地貌形态主要受复背斜构造控制,形成三个背斜两个向斜,从西北往东南分别为虎背岭背斜、东谷向斜、大月山背斜、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等褶曲构造。受“三背两向”构造的控制,加之地层间岩性变化造成差异,侵蚀发育了多条近于平行、顺北东-南西方向延伸的次成山岭和

14、次成谷地,从而形成了庐山北部“岭空相间、平行展布”的地貌特征。主要类型有背斜山(如大月山背斜)与单斜山(如牯牛岭)、向斜谷(如青莲寺谷地)、次成山与次成谷。 庐山北部地质地貌剖面图 (3)断层谷地貌庐山沟谷主要有三种形成模式:向斜形成的向斜谷;岩性软弱易侵蚀形成的沟谷;沿断裂、节理密集带侵蚀形成的沟谷。庐山的主要断层谷有:庐山垄谷地(受北东向庐山垄断裂控制)、青莲寺、剪刀峡(受剪刀峡断裂控制)、白鹤涧(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控制)。 (4)节理构造地貌节理构造地貌的发育主要受不同节理组合和构造部位控制。在这儿主要用几个实例进行说明:仙人洞:背斜核部发育纵向节理和X节理,节理切裂近水平的硬岩层,局部发

15、生岩块崩落而在陡坡上形成凸出的岩块以及凹陷的“洞”或“穴”;芦林湖:在背斜的某些部位,因纵张节理发育密集,尽管有坚硬岩层保护,也会被不断剥蚀侵蚀形成地形倒置;三叠泉:受横向节理密集带控制而发育形成的大型峡谷;庐山三叠泉锦绣谷:沿虎背岭背斜核部斜交节理形成。 2、流水地貌庐山自第三纪形成夷平面及之后被新构造运动切割抬升以来,遭受了长期的流水作用,山上、山间、山麓不同地带形成了不同的流水地貌类型和特征。庐山的河流地貌保留了许多河流演化、构造抬升的信息,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其它地区的流水地貌特征。(1)宽谷与峡谷由山上到山下,庐山的河谷形态各异。就庐山本身的河谷而言,可分为四段:上段表现为宽谷,中段为宽

16、谷中套有谷中谷,下段表现为峡谷,出山麓段大部分为深宽谷,个别为峡谷。上段与中段之间形成裂点。宽谷:谷底宽浅谷坡平缓,与地层或走向线一致,谷地里普遍覆盖第四纪堆积物,代表了河流谷地发育的老年阶段,属抬升前的老谷地。西谷是典型的宽谷,位于河流上游,中、下段与上段不同,老谷覆盖有棕红色堆积物,老谷受侵蚀切割后出现的一级平台或谷阶,表面主要残留棕红色堆积物,而谷坡上的同级平台,除上部保存有棕红色堆积物外,表层还覆盖来自谷地两坡的棕黄色堆积物。庐山上的宽谷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谷底形态虽受到抬升后改造,但基本保持了原先老谷底的骨架。谷中谷:宽谷中发育有“V”型谷地。河底底部纵剖面上两者相接处便是朔

17、源侵蚀的旋回裂点,代表了山体第一次抬升后河谷朔源侵蚀切割山体的最高、最内部位;在裂点下的河谷纵剖面上,两者的交汇处便形成谷肩。随着“V”型谷河床和下切谷坡的不断侵蚀后退,谷肩后的老谷地平台不断缩小,最终消失形成单一的峡谷,代表河流幼年向青年发育的过程。如东谷庐山大厦处的谷中谷。峡谷:横剖面呈“V型,谷地深切,谷坡陡峭,有的呈阶梯状,发育多级裂点和瀑布,为青年河谷发育阶段。如庐山西侧的石门涧谷地,部分河段河流迂回曲折,成为深切河流,刻入基岩300至600米,在四、五公里距离内降800余米,沿途有黄龙潭、乌龙潭、石门涧谷地。庐山东侧的三叠泉峡谷,谷壁悬崖直立,深切300-600米,形成三叠泉,因受

18、岩层水平层理和垂直节理的影响,分三级跌水形成为三叠瀑布,总高度约300米。牯岭窑洼下面的剪刀峡峡谷,至峡口下降约700米。许多峡谷沿着南东-北西向的断层或节理密集带发育,横切地层,固与上游宽谷呈直角相交。如东谷宽谷向西南延伸,至乌龙潭则向西北至其下西北向的石门涧峡谷;青莲寺宽谷向东北延伸,至三叠泉以后则向东南,等等。裂点:庐山的河流裂点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旋回裂点,二是构造裂点,三是岩性裂点。(2)河流地貌与河流袭夺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层和向斜构造发育,其流向以日照峰为分水岭,其东流向东北,其西流向西南,少数是横切构造发育的较新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19、。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与常态河谷不同,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反而是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并与向斜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谷宽而浅。峡谷 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时,河流侵蚀复活,河谷下游的河床首先遭到强烈下切而成峡谷。峡谷谷坡陡峭或呈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如锦绣峡谷。宽谷和峡谷之间出现大裂点,表示第四纪庐山上升,河流重新下切和溯源侵蚀到达之处,是 河流袭夺而成,共有三处:锦绣谷袭夺西谷: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 锦绣谷袭夺。 三叠泉河袭夺七里冲:

20、原来的七里冲向北东流, 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三叠泉河袭夺, 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七里冲上溯了 2km 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 150300 多 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绣谷。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 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改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为: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 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或南 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所以不论下切或溯源侵蚀的速度均大于老 河流,因此袭夺了东北流或西南流

21、向的古老河流。 3、冰川地貌关于庐山存在冰川地貌的看法, 1947年李四光先生在专著冰期之庐山一书中提出,庐山在第四纪更新世曾经出现过三次冰期。它们是:鄱阳期、大姑期和庐山期,证据是:冰蚀地貌 冰斗:如大坳冰斗、五乳寺冰斗、鼓子寨冰斗等。 U形谷:如大校场、王家坡、七里冲冰川谷。 羊背石:如白石嘴的羊背石。 冰窖:如东谷、西谷、天花井、窑洼等。冰碛地貌 终碛垄:在山下东侧的高垅、新桥一带;在山上的王家坡、莲花寺谷内。 侧碛:如裁缝岭侧碛。 漂砾:如西谷中的“飞来石“等。 但近 20 多年来, 我国许多学者对庐山是否出现过冰川及冰川地貌等问题, 提出不少质疑。 例如关于冰斗与冰蚀盆地的区别,冰川

22、谷与向斜谷和次成谷的区别,冰碛地貌与泥石流、洪 积地貌的区别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应用地质、地貌学方法分析以外,还需与古气候 学及古植物学的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冰桌(位于西谷,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冰川学的证据)二、植物地理实习 庐山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类型,植被垂直分布比较明显。主要植被类型有:(1) 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700m以下,由于人类活动频繁,破坏十分严重,目前仅在秀峰寺、观音桥、石门涧、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2)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一1000m;(3) 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海拔1300m以上,往往为

23、次生灌丛和山地草甸所占据。庐山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初步统计出,本区分布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004种,隶属于843属187科,其中获类植物39科84属255种,种子植物148科759属1 759种。本区分布有丰富的第三纪古热带区系的残遗成分,并且为不少热带区系成分(如鳝藤(Anodendron),瓜馥木属(Fissistigma),山龙眼属(Helicia)等分布的北缘,表明本区系具有深远的古热带亲缘关系。 (一)实习要求1、掌握庐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地带性植被,了解山地植被的演替现象,通过观察庐山不同区域的植被,了解植被与环境的关系;2、学会采集植物标本以及在野外进行样方调查的方法;3、

24、认识20种植物。 (二)庐山植物地理调查使用的仪器工具皮尺、手持GPS、海拔仪、气压仪、地质罗盘、工兵铲、 (三)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路线调查 1、月照松林月照松林在牯牛岭脊背间,倚靠东西两谷高处,由街心公园延绵到林间小道,便达此处。这里盘 岩悬露,纵横叠置,嶙峋怪特,上下左右全是松树,夺空拔起,宛如一支浩瀚天兵集结,翠影婆娑,石壁上有陈三立题的“虎守松门”和“松涛虎啸”等石刻,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里是观赏皓月的胜地。 2、如琴湖如琴湖,建于1961年,面积约110000平方米,蓄水量约1000000立方米。因湖面形如小提琴,故名。湖座落西谷,峰岭围抱,森林蓊蔚,环境幽雅。湖心立岛,岛内有许多人

25、工饲养的孔雀,所以名为孔雀岛,曲桥连接,上缀水榭,形成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临立岛上纵览四周妙处横生。 如琴湖水环境修复技术生态浮岛生态浮岛又称“植物浮岛湿地”,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氮、磷含量的人工浮岛。此次实习中,在如琴湖中分布有生态浮岛。(1)生态浮岛构成:生态浮床由浮床载体和浮床植物组成。浮床载体主要由环保、材质轻的物质组成;目前用于生态浮床的植物主要有水生美人蕉、菖蒲、芦苇、水花生、千屈菜、风车草及蓼科植物,有向种植湿生灌木及经济作物(如空心菜及花卉)发展。(2)生态浮岛的作用:净化水体; 供观赏,美化环境; 种植经济作物,产生经济效益; 为鱼

26、类及水禽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3、大月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最高达1451米,长1000米,向东北和西南倾斜,两端窄而低,中间宽而高,由南沱组片麻状含砾石英岩偶夹石英片岩组成,岩性坚硬,山体高大雄伟。 4、五老峰五老峰(如图六)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 5、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占地300公顷,有3400余种植物,飞翠溢绿,郁郁葱葱。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

27、裸子植物丰富,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杜鹃花种类繁多,这个是庐山植物园的两大特点。 庐山植物园辟有松柏园、国际友谊杜鹃园、温室区、草花区、树木区等。自1934年建立以来,从国内外相继引种3千余种植物,现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园家近300个单位建立了种籽交换等关系,使庐山植物增添了许多外来成分,总数达到3000余种。在植物园中我们参观了很多很多植物室,也认识了很多植物,以下50中就是我们在植物园中所见的,就其名称、科属、分布及其用途做了简单的归纳介绍:序号名称科属分布用途1水杉衫科水杉属川、鄂、湘边境地带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造林

28、树种2金松衫科金松属原产日本。中国青岛、庐山、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有栽培庭园树,木材供建筑3东北红豆杉红豆杉科黑龙江、吉林、辽宁建材用、药用4南洋松南洋杉科 南洋杉属 原产澳大利亚诺和克岛园林观赏、盆栽5云片柏柏科扁柏属长江流域观赏6罗汉柏柏科罗汉柏属原产日本本州及九州,我国青岛、庐山、井冈山等地有引种盆景及园林景观7日本香柏柏科江西、南京、上海、湖南等地有引种栽培建材、香料、庭园观赏8冷杉松科冷杉属欧洲、亚洲、北美洲、中美洲及非洲树脂可作交接剂、建材、庭园观赏9花旗松松科黄衫属原产美国太平洋沿岸,我国庐山、北京等地有栽培建材、木地板、庭园观赏10金钱松松科金钱松属江苏、安徽、浙江、福建

29、、江西、湖南、四川、湖北、河南庭园树种,我国特有树种11黄衫松科间断分布于中国与北美渐危种12铁杉松科铁杉属江苏、安马关、麻栗坡、昌化、黄山、武夷山、武功山、莽山、乳源、兴安可用于营造风景林及作孤植树13云杉松科云杉属青海东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与南部、到四川西部一带园林树种14伯乐树伯乐树科伯乐树属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珙桐紫树科珙桐属产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北部珍贵观赏树种16连香树连香树科连香树属皖、浙、赣、鄂、川、陕、甘、豫及晋东南地区具有科研、观赏、药用及经济价值17银鹊树省沽油科银鹊树属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贵州我

30、国特有古老树种,园林绿化树种,可作家具、板料18香果树茜草科分布于中国西南至东部中国特有单种属珍惜树种,根、树皮药用19洒金桃叶珊瑚山茱萸科桃叶珊瑚属原产中国台湾及日本盆栽、园林观赏20猴头杜鹃杜鹃花科杜鹃属产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湖南南部、广东及广西观赏五、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 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山地针叶林。1、 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31、。 2、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900米(西北坡)或1000米(东南坡)之间,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林。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3、落叶阔叶林:东南坡大致在1000米1300米之间,西北坡则在900米1250米左右,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

32、前大片成林不多。 4、山地针叶林:分布在海拔1250米或1300米以上。这里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六、日本扁柏林一带植物种类识别,群落演替,生态特征分析此处的“林窗效应”特别明显,植物自身也有明显的“自疏”现象,乔木因水分阳光充足而生长高大,密度大使得上面相对纤细的树木也枯死了,而底下的小木则由于各种生长因素的不足液导致枯木而死,因此地面上是一片荒芜裸露。东谷谷地日本扁柏林植物群落调查表时间:2013.9.7 地点:东谷谷地日本扁柏林方位:293338N,115185E 样地:10m10m(乔木调查)海拔:919

33、米 气压:907百帕 天气状况:小雨时间:2013.9.7 地点:东谷谷地日本扁柏林 (乔木调查)植物名称高度(m)枝下高(m)胸径(cm)冠型冠幅(m)生活力日本扁柏151330三角形2.0*1.0较好日本扁柏141225扇形1.0*0.8较差日本扁柏15.51326椭圆3.0*2.0较好日本扁柏151028长方形4.0*1.5好日本扁柏13.51035三角形3.0*1.5好样地:10m10m(灌木调查)编号植物单株/丛状高度(米)生长状况盖度(平方米)株数物候期枝下高(米)1柳杉丛状2.2无病虫害1.31.04盛叶期0.032扁柏丛状2.3光照不足1.40.95盛叶期0.073丛状2.6有

34、病虫害2.82.52盛叶期0.044老鼠矢单株2.6有病虫害1.61.11盛叶期0.025丛状1.6优0.60.5盛叶期6化香单株1.4差10.9无叶期7丛状1.2良11盛叶期8丛状1.4中0.950.4生长期坡向:西北304 样地面积:1m*1m 群落类型:草本植物 植物名称株数单从株盖度(%)生活型小叶片(长*宽)cm群聚度物候期生长状况植株高度cm侧柏幼芽2单5灌木3*2低幼芽期良70淡竹叶63丛80一年生草本22.5*3高盛果期优101肾蕨3单10一年生草本3.1*1.1低盛果期良28.5荩草21丛30一年生草本5*1低盛果期良34黄檀幼芽1单5灌木4*1.5低幼芽期良183、五老峰一

35、带植物种类识别,群落演替,生态特征分析 五老峰位于庐山的东南侧,为庐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垂直节理发育,绵延数里,形成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连的五个雄奇的峰岭。五座主峰俨若五老并坐,故名五老峰。其东南坡绝壁千仞陡不可攀,而西北坡平缓可沿小道攀援。表三:五老峰植物群落调查表时间:2013.9.9 地点:五老峰(乔木调查)方位:2932872N,1160592E 样地:10m10m海拔:1296米 气压:873.5百帕 天气状况:阴天时间:2013.9.9 地点:五老峰(乔木调查)植物名称高度(m)枝下高(m)胸径(cm)冠型冠幅(m)生活力黄山松10625菱形4.0*2

36、.0好黄山松12721三角形3.0*1.0一般黄山松11626扇形5.0*4.0较好黄山松7614椭圆1.0*0.5差黄山松6无17无无枯死时间:2013.9.9 地点:五老峰(灌木调查)编号植物单株/丛状高度(米)生长状况盖度(平方米)株数物候期枝下高(米)1杜鹃丛状3.2有病虫害1.12.34盛叶期0.072丛状1.2有严重病虫害0.81.38盛叶期0.013丛状2.1有严重病虫害2.12.75盛叶期0.044灯台树单株1.4有严重病虫害1.21.41盛叶期0.075毛栗丛状2.1有病虫害1.52.53盛叶期0.03时间:2013.9.9 地点:五老峰(草本调查)植物名称株数单从株盖度(%

37、)生活型小叶片(长*宽)cm群聚度物候期生长状况植株高度cm淡竹叶60丛80一年生草本33*3高盛果期优100肾蕨5单5一年生草本5*1低盛果期良30荩草15丛20一年生草本3*1低盛果期良20三、土壤地理实习 一、庐山地区土壤概况 庐山地区在气候上,基带属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的特征。本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特色,同时,山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差异,并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的特征。因此,就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类型而言,庐山属于湿润型。庐山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 A、红壤,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山体外围平原地区; B、黄壤及山地黄

38、壤,黄壤发育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山地黄壤分布在9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C、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D.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E.山地沼泽土,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例如仰天坪、大校场一带;F.浅色草甸土,分布在江河、湖泊低平地段,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或湖积物,植被为草甸;G.水稻土,在山麓、岗丘和江、湖平原有分布,它是由自然土壤经人工耕种而成。 二、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庐山土壤的垂直结构类型比较简

39、单,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如图) 庐山土壤垂直分布图 1) 400米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属中亚热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草类,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2) 400-900(800)米,气候湿润暖热,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杉木等,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3) 海拔900(800)1100(1200)米,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着具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山地黄棕壤;4) 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灌丛,分布着山地棕壤;5) 山顶由于气温低,风速大,木本植被

40、少,多灌丛,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排水不良,生长喜湿植物,形成山地沼泽土。三、庐山土壤实习的剖面及其分析 1、大月山水库 大月山地理位置为2956307N,1159836E,海拔为1207m,气压880.2百帕,水位不高,水源主要是地表汇流,水质清澈见底,呈蓝绿色,水体中含有较多矿物质,在附近采的土样情况为: 时间:2019.9.11地点:大月山水库 地理位置:(1155845E,29348N) 海拔:1187m 气压:878hPa 坡向:西北 308层 次代 号深 度(cm)颜 色质 地结 构孔 隙湿度松紧度10-10黑色壤质粘土细粒状细 小潮润很松210-20灰棕色壤

41、质粘土细粒状细 小湿润松320-30褐 色粉砂质粘土粒状小润紧 可看出该地土类为山地棕壤;土纲为淋溶土刚;亚纲为温湿淋溶土亚纲;亚类为山地棕壤:土属为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棕壤土属;土种为厚层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棕壤土种。2、五老峰层 次代 号深 度(cm)颜 色质 地结 构孔 隙湿度松紧度10-10黑色壤质粘土细粒状细 小湿松210-20灰棕色粉砂质粘土粒状细 小潮润较松320-30黄 色粉砂质粘土小块状小湿润紧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

42、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 在此处采图样具体情况为:时间:2014.9.12地点:五老峰地理位置:(116034E,293253N) 海拔:1226m气压:874hPa 坡向:西北 296四、庐山气象实习报告(一)庐山气象概述庐山是一座中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区域,其气候状况,受大范围气候制约, 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与山下同纬度九江、星子平原地区相比,又具有东亚季风控制下的独特山地小气候特色。并在不同地形中受特殊地形等自然因素对气候的反馈作用,表现出不同微气候特点。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

43、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气象总体特征根据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区域特征,共可划分6种气候类型,分别1、东亚季风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受到东亚大气环流以及东部海域气流影响和控制,冬季低温、寒冷、干燥、少雨,夏季高温、湿润、多雨。 2、山地气候 庐山平均海拔1000m左右,从山麓到山顶,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大,各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形成在东亚季风气候下控制,由600-800m以下中亚热带,渐变成900-1100m以下山地暖温带气候,900-1100m以上山地温带气候,三个不同气候带组成的山地垂

44、直气候带谱。山地气候主要表现在辐射、气温、降水、云雾、湿度、风等气候要素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 3、谷地气候 庐山山地中的谷地,受周围山地的阻挡,谷内气流很难与其上自然大气交换,因此谷内气温较同海拔其他地方高,晚上冷空气下滑,气温又较同海拔其他地方低,谷地气温日变化、日较差大。例如,在黄龙寺一带本应为山地暖温带,却形成了中亚热带气候。4、城市气候 位于庐山西北坡的九江市受到城市格局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城市气候,比较典型的城市热岛现象,冬夏气温比平原其他地方高。 5、水域气候 坐落于鄱阳湖边的星子县受到了水域对其气候的明显调节作用,出现了水域小气候现象。因此,星子夏季(迎风面)气温增高不明显,冬

45、季(背风面)受山地作用,出现明显的焚风效应和水域的双重影响,本因增高的气温不明显 6、其他气候(沙山气候)沙山位于庐山东南麓鄱阳湖岸边的沙山,处于中亚热带气候带。本应郁郁葱葱,却为一片沙山、沙丘、沙滩。沙山处终年以偏北风为主,大风5080天(4-6级),3340天(8级以上)。沙山处年均温较星子县高,七月平均气温最高可达55,甚至更高绝对气温差异变化大。 总体来说,庐山气候的分布特征是多种气候类型集聚一地,并存在明显的垂直带与水平气候带特征(主要包括热量、水分等)的差异。 (三)庐山气候形成因子分析1954年底,江西省气象部门在牯牛岭最高点(1165米)设立气象观测站,进行系统的 气象观测,记

46、录有完整的气象观测资料,为研究庐山气候提供了科学的基本数据。1956年,中国科学院在庐山设立了云雾研究所。综合来看,庐山气候的形成有多方面的作用因素: 1、 气温 气温高低与大区域地理纬度、海陆分布与海拔高度及局部地形有密切联系。盛夏季节,常因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长江流域河谷、盆地出现酷暑天气,一般以气温 超过35为炎热天气。据多年统计资料,武汉炎热日数平均每年有22天,南京17.1天,九江为25天,安庆为21.8天。在这期间,上述各地早晚气温可达2830作业,早餐室内气温反比室内高,极端最高气温在40上下,例如武汉为41.3,南京41.7,九江40.2,加以河流众多,河谷空气密度大,相对湿度

47、高,异常闷热。庐山正处于我国夏热中心之一的长江中下游河谷与鄱阳湖盆地之间,却与上述各地形成鲜明对照:山上7月平均气温比山下九江、星子低7。山上牯岭早晚气温只有20作业,很少超过25,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同时,还犹豫山上空气密度较小,空气与地面热量交换过程较快,云雾多,植被茂盛以及环绕庐山的长江、鄱阳湖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冷却功能的水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庐山的气候显得凉爽宜人,成为避暑胜地。九江与庐山牯岭夏天最高气温的巨大温差除了海拔高度外,与九江处于东南季风控制下的庐山背风坡形成的“焚风效应”及九江市的“人工热岛”效应有一定关系。由此可见,山地气温的变化要比平原地区为复杂,而这种情况对山地

48、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都有某种程度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上也有一定的意义。 2、 降水与湿度 庐山襟三江而带五湖的特殊地理位置,价值来自东部的大量潮湿气流遇山地抬升成云致 雨,故庐山常年烟雨蒙蒙。多年平均降水量达2118.2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达190.4天(图2)。据资料显示,庐山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前后,原因是在北纬270-340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的缘故。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雨量充沛、降水多、连续性强,还会出现阵雨和雷雨,且常出现大雨或暴雨。例如,1975年第4号(7504号)台风登陆,庐山这个台风暴雨中心,8月12日至18日共7天,降水总量1051毫米,相当庐山多年平均降水量的

49、52%,最大强度480毫米/24小时。山下九江的最大降水强度维209.6毫米/24小时(1969年6月24日);山下星子的最大降水强度为235毫米/24小时,(1967年6月19日)。可见,山地的降水强度要比山下平原大的多,显示出地形对降水分布和强度的影响。另外,梅雨季节相对湿度大、云多、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7月上旬后,随着太平洋高压进一步北移,雨带中心北移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进入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干燥而晴热的盛夏,庐山地区的降水量日渐减少,常有对流性热雷雨和冷锋雨出现,降水时间较短。至9月下旬后,则进入一年中的相对枯水季节。 庐山的云雾主要有两种成因。一是,主要由于地形原因形成。春末夏

50、初,每年3-6月中旬前后,庐山先后受华南准静止锋、梅雨锋的影响,空气水汽含量显著增多,潮湿的气流循一系列峡谷或谷地抬升,并伸入到山体内部形成浓雾和云海,山上为云雾所笼罩,云雾线的高度较低,大致在600-700米。二是,系统性天气,尤其是在静止锋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层状云系。云层高度在800-1000米。当云层薄,云层高度只有数百米时,则山地上部在云层之上,山上出现晴天,山下呈现阴天。此时,在仙人洞、小天池、含鄱口一带可以观赏翻滚的云海。3、垂直气候带 一般规律,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增长而增多,气温与降水及其相互结合情况,表征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对山地来说,水热状况随高度

51、的变化必然导致气候上的差异,从而形成垂直气候带。气候的冷与暖,通过气温高低来说明,气候的干与湿,以水分多少来反映,地表热量与水分分异,形成水分气候一一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等等。对山地而言,热量的垂直分异状况,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及其相对高度,即纬度愈低,相对高度愈大,热量的垂直分异愈显著。 (四)庐山地区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庐山独特的气候条件保证了庐山牯岭镇的正常生活所需,同时也为庐山的旅游开发建设 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就目前情况,庐山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至善至美的利用。经过虽然为期不长的5天实习考察,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庐山的资源还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开发。1、 水资源的利用由于庐山牯岭地区降水丰富,相对于蒸发量而言几乎各月都有结余, 所以使庐山水库大量储水成为了可能,保证了居民和游客的生活用水等。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水体受到的污染还是不容小觑,应注意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2、特殊景观的持续开发庐山较低的气温有利与水汽的凝结,形成了壮观的云海和云 雾,1000m以上的庐山经常突兀于云雾、云层之上,云海或波浪翻滚,或顺着斜坡迅猛下滑形成云瀑布,这一奇特景观需充分开发。 3、新兴旅游和度假的发展庐山山体由于海拔高,夏季凉爽,7月的平均气温比山下低7度,宜人的天气给酷暑难当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