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礼学系列课程之二吉礼的基本知识(1)礼学系列课程之二吉礼的基本知识(1)作者:殘石散人(李冠云)整理者:姚近复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年八日己丑 耶稣2015年11月9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五礼”中的“吉礼”。礼记祭统上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凡礼,皆因于祭。祭祀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传统礼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祀”指的就是祭祀,“戎”,是说军事。所以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古籍记载,尧曾命舜修五礼,舜命伯夷典三礼,周官大宗伯掌“天神地祇人鬼之礼”。祭礼,是以祭祀天神、地祗、人鬼三元系列之神为内容的祭祀之礼。古人祭祀
2、为求得吉祥,故而称作吉礼。吉礼,不但是祭祀之礼,更是五礼之冠和五礼的核心,这也可见人们对吉礼之重视。周礼上说“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祇”。最主要的吉礼我们根据课时的顺序大体分为如下几类:1、祀天之礼:圜丘祀天、祀日月星辰司中司命、封禅(封为祭天,禅乃祭地,暂时划归此处)、雩祭等;2、祭地之礼:方丘祭地、社稷之祀、四望山川、祀四方百物等;3、宗庙之祭:古天子宗庙祭祀、后世出现的士庶祠庙祭祀、以及父祖之祭、先师之祭;4、其他之祭。(当然,这个划分法仅仅是为了叙说简单而已,因为这一不是全部,二更不合乎礼制,这个要注意下)我们争取今天说完前两类。在讲祭天之前,我们先说一件和祭天有关的题外话:【非时而祭、违
3、礼乖典】前几日,台湾有人搞了一次所谓的“祭天”,在其他兄弟群看到有讨论其“礼”者。这种事有什么好讨论的呢?呵呵。单说一点,他们的时间和主体都是错的,还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事能叫做“礼”吗?在传统文化概念里,人从始死到下葬叫做“奠”;虞祭之后,才叫做“祭”。朱子仪礼经传集解说“自葬以前,皆谓之奠。其礼甚简,盖哀不能文自虞以后,方谓之祭”。 所以,“定时而祭为祭,非时而祭称奠”。唐贾公彦曰: “非时而祭曰奠,以其不立尸”。虽然在整个丧礼中有祭、奠之别,但是在丧礼之“卒哭”之后也就是“百日卒哭”就已经属于“吉祭”了。所以,礼记檀弓下说:“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这是说,非时而祭,
4、并不是“祭”,而是“奠”。“奠”,则是凶礼才有的。而祭呢?何谓“祭”? 如前所说,“凡礼,皆因于祭。”凡是祭祀,几乎都属于吉礼(当然,丧礼中的“虞祭”除外)。和前几天台湾的那个所谓的“祭天”一样,国内现在的祭孔也称得上是乱象纷纷。孝经广要道章一言以蔽之定义“礼”:“礼者,敬而已矣。”孝经的注疏也说“敬者,礼之本也。”礼的核心和本原第一就是一个“敬”字,无敬则不成礼。礼记曲礼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孔颖达疏说“毋不敬者,人君行礼无有不敬,行五礼皆须敬也。”传统的“五礼”吉、凶、军、宾、嘉,无一不是以敬畏、恭敬、谦卑为出发点。到了朱子则更认为“毋不敬”点明了礼的本原,统领曲礼全篇。这种“非时而
5、祭” 满天飞的乱象,不但失去了最基本的“敬、诚”,更是对神灵的严重亵渎。祭祀的要义在敬诚、在守礼,而不在于大肆喧嚣铺张的所谓“庆典”。因此左传定公十年上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周书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而在论语中孔子也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都点明了祭祀的本意和必要基础。试问,当这种庄严神圣的仪式被其他外来的东西所利用、所玷污的时候,又叫做什么?礼记祭统云:“祭则观其敬而时也。”所谓“时”,即是指祭祀的次数既不能“数”,也不能“疏”,应该恰到好处。正如礼记祭义所说:“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而如何才能
6、做到不烦、不忘呢?这就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度”。而这个“度”,圣人制礼作乐彰彰在兹、礼法礼志彰彰在兹,何劳好事者多此一举?这难道是有人所谓的“因革”吗?什么才叫“因革”? 因者,因袭也;革者,变革也。“礼时为大,但必协诸义”。礼,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因循守旧的,而是可以调整的。但,前提是你必须要“协诸义”!而这种胡来、这种闹剧,“因袭”了什么?遍查历代礼典礼志,可有如此?古人制定的祭祀日期,其内涵和原因又是什么?在后汉书陈王列传中,记录了东汉名臣陈蕃怒斥那个所谓的孝子赵宣可资一阅“蕃大怒曰: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欲数,以其易黩故也。”(这个故事很著名,是一个虚伪的“孝子”的故事,有兴
7、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看。)【东汉山东青州人。东汉的时候强调以孝治天下,奖励有孝行的人。山东青州就出了一个孝子赵宣。他在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不够,还干脆就住在墓道里了,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他因此而名闻天下。后来青州新上任了一个刺史陈蕃,慕名前来拜访,却发现他有5个不到20岁的儿女。陈蕃登时勃然大怒,说你在墓道里都干了些什么?于是立即剥夺了州郡给赵宣的各种荣誉称号,宣布其罪状,并把他囚禁起来,赵宣因此就成了天下的笑柄。(整理者插】)那么历史上是否必须都要在固定的时间去祭祀呢?回答是“不一定”。例如单纯作为对先师孔子的祭祀来说,就有两种情况就不是在固定的时间:一是帝王的“遣官致祭”,也就是说当国家
8、层面有重大事件发生、或帝王为了彰显尊崇先师而又无法亲自成行时,专门派员代表致祭;另一种就是孔氏宗子的“告庙造访”。这是孔氏宗子因故远出归来后而到家庙造访、或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告知祖先的一种家祭活动。这也是儒家“出必告,反必面”的一种具体形式。请注意这个告庙造访是只有孔氏宗子、也就是衍圣公才能具备此资格的。这两种不在固定(或规定)时间内的祭祀,其主体一为帝王,二是孔氏宗子。他人均无此资格,历史传承、由来已久。无论是遣官致祭、还是孔氏宗子的告庙造访,今天打着祭祀旗号所谓“祭祀”的人,几人具备?像前段时间台湾的所谓“祭天”、更有甚者,还有今年国内某地文庙在9.28那天竟然出现了一幕释奠礼和射礼同时举行
9、的这些闹剧!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孔子当年为什么要感喟“礼崩乐坏”?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春秋二百余年“弒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失,皆失其本已。”夫子目睹此乱局,才痛心疾首曰:“鸟兽不可与同群”。礼,有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内涵之别,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礼法和礼义”,也是太史公所说的“失其本已”的“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上说:“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礼法显露于外,容易做、容易学;礼义隐藏乎内,完全本乎内心,而不易为人察觉。荀子有礼论篇,论礼最为详备,有心者察焉。“察其所失,皆失其本已”。失去这个最基本的内涵,
10、这种所谓的“祭祀”,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又叫做什么呢?想必各位自己会作出判断。同时希望诸君不要步其后尘,对于文明要保持一颗最基本的敬畏之心。在下也借此【郑重声明:凡有此举者,不得说在此学礼!】因为这非但是在亵渎神灵、更是为害高贵的中华礼乐文明!实在叫人窒息!礼记祭统云:“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祭祀的仪节、以及祭品与衣冠等等,皆统于心,故心为祭祀之本。否则,没有诚敬,则祭为虚礼,更失去了祭祀的本来意义和目的。“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唯贤者能备,能备然后能祭。”“祭者,教之本也已。”吉礼的本来目的,
11、就是教育后人。祭祀,就是一种示范社会和后人的一种特殊仪式。这是先民们在制定祭祀之礼时的原始出发点和本源。唯有贤者的祭祀,神灵才会“受其福”。反之呢?呵呵,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在上周一的礼学课我们曾说过,韩愈在解释孔子作春秋时说,孔子实则是以“礼”,来“严夷夏之防”的。“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之大旨,主要就是给后人展示了一个礼与非礼、文明与野蛮、正当与僣伪的态度(或标准)。中原(华夏)诸侯为夷狄所化,原有的先进文明丧失,乃至于率兽食人,则是夷狄,就再无资格参与中原诸侯的盟会和统驭疆垂;反之,夷狄若向慕华夏(中原)文化,渐至于与中原诸侯无异,则就是华夏。此种文化论,乃吾国文化之要义、春秋之
12、大旨。后世程子踵武前人之说,发微大义:“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程子以禽兽、夷狄、华夏为三大层级,以有礼无礼、文明野蛮加以区分,至为精辟,深谙春秋之神髓。是故,程子曰:“春秋之法极谨严者,华夷之辨尤切切也!”学习儒学、礼学,我希望诸君能够首先记住这一点。这是一个最原则和最基本的问题!尤其重要。当然,这些话,现在是得罪人的。无奈。扯远了,以下正式谈吉礼的“祀天之礼”:在介绍圜丘祀天之前,先来看两个概念“郊社”和“郊望”:【郊社】郊,是冬至到南郊外祭天。社,夏至到北郊外祭地。郊社指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书经·泰誓下:“
13、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郊社,亦称为“郊祀”。【郊望】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的典礼。也就是古帝王祭天与日月星辰山川之礼。郊,即“祀上帝于郊也。望谓望山川而祭之也。”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是说的夏至。但是其后文又说“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三国时著名经学家王肃解释说这是冬至日。冬至日在夏历的十一月,正好是周历的正月。关于这个话题,古人有些争论。郊祭的月份由于历法的不同而不同,其日期却是多用“辛”日。“郊社”和“郊望”这两个词汇其实说了几种不同的祭祀。“郊”,指的就是祭天地。古天子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郊祀祭天是中国
14、古代国家宗教的中心,帝王通过"绝地天通",获得沟通神圣世界与世俗国家的独占权,以之作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和终极来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古代只有天子才能举行祭天,诸侯只能祭其封国境内的名山大川。然而鲁国却也有过郊祭!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鲁郊何以非礼?天子祭天,诸侯祭土。”但是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却说:“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据此,有人说孔子批评“礼崩乐坏,是指的鲁国王室的僭越礼制。这一点,历代的经学大师们也有所争论。但有一点却是不存在争议的,就是孔子批评那个著名的季氏举行的旅祭(祭泰山)。这一点要区别清楚。(一)祀天之礼1、圜丘祀天中国
15、传统礼制简单来说一般有大祀、中祀、小祀之别。祭天大祀,古来有之,且历来都是位居第一,历代帝王也均把祭祀天地列为头等大事。根据古文献的记载,早在虞舜、夏禹时就已有祭天的典礼,称之为 “类”。如: 书尧典下上有“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诗大雅皇矣上也有“是类是禡,是致是附。”的说法。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昊天上帝是华夏先民信仰体系里最为尊贵、最有威权的主宰神,人间的帝王只能是上天之子。孔子说:“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因此,祀天之礼是古代最为隆重和最为庄严的典礼,而没有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说:“冬日至,于地上
16、之圜丘;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祭天之坛称圜丘,其象征天圜。易经“说卦”云:“乾为天,为圜。”说文解字上说:“圜者,天体也。”其注称:“体者,道体,非形体也”。“昊天上帝”是华夏先民话语中自然和下国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尊贵。到了周代,周王是作为天帝之子的身份在人间统治万民的,所以称为“天子”。周天子也要象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天帝,祀天就是对天帝的侍奉、享献的仪式。东汉著名经学家何休 注云:“郊者,所以祭天也。天子所祭,莫重于郊。”“圜丘祀天”和“方丘祭地”,因都在郊外举行,故而又称为“郊祀”。在周礼中也有记载,祀天用的圜丘应建于国都南郊,于每年冬至日在此举行祀天大典,因为行礼在郊外,故谓之“郊”
17、。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对空而祭,此曰“露祭”。 在朱子语类中,“朱子曰:故者祭天于环丘,扫地而行事,器用陶匏,牲用犊,其礼极简。圣人之意,以为未足以尽其意之委曲,故于季秋之月有大享之礼焉”。祭天陈设讲究,规矩严明。在圜丘坛共设七组神位,每组神位都用天青色缎子搭成临时的神幄。冬至日祭祀,天子外着大裘,内穿衮服,袍上绣有日月星辰,仿效天的样子。头戴旒冕,垂着玉璪十二旒,以象征一年十二月之数。腰插大圭,手持镇圭,于圜丘面西而立。郊祀的时间为日出前七刻,俟鼓乐作,天帝临坛受祭,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太牢(纯色的牛),将其宰杀后,和其他的祭品如玉璧、玉圭、缯帛等一起堆放在柴火上。天子亲自点燃,
18、使烟气升腾于天,以完成祭品和天帝的沟通。此谓之“禋祀”,也叫“燔燎”。 (礼记祭法:“燔柴於泰坛,祭天也。”孔颖达 疏:“谓积薪於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於天也”;又,礼记郊特牲:“天神在上,非燔柴不足以达之。”)然后,扮作天帝化身的“尸”, 登上圜丘,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天子先向“尸”敬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酒,称为“五齐”(亦作“五齏”。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合称“五齐”。后亦泛指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緹齐,五曰沉齐。)献酒过程中,再穿插献上全牲、太羹、鉶羹、黍稷等祭品。“尸”也用三种酒答谢祭祀者,称为“酢”。然后,天子与舞队同
19、舞“云门之舞” ,答谢天帝。最后,与祭者分享祭祀用的酒醴,并由“尸”赐福于天子,称为“嘏”,也叫“饮福”。天子将祭祀用的牺牲之肉,分赐给与祭人员,称为“赐胙”。这里需要解释几个概念。一个是“礼玉六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以苍璧礼天”,那是因为天是圆的,又是苍色(青色)的缘故;“以黄琮礼地”,那是因为地是黄而方的。祭祀天地四方的礼玉“六器”:即璧、琮、圭、璋、璜、琥,亦称之为 “六礼”或“六瑞”。礼玉六器是古人在郊祀天地时的重要礼器。另一个是
20、“郊丘之辩”: 郊,指郊天礼。丘,指圜丘祀天礼。所谓“郊丘之辨”, 这是郑玄和王肃两派的观点争论。主要包括以下问题:郊天与圜丘祀天是不是一回事,西周时期究竟有没有所谓圜丘祀天之礼,郊天礼是否一定在国郊举行,对于郊天的“郊”字的含义究竟应当怎样理解,以及举行郊天礼是否筑坛,等等。简单来说,郑玄认为郊天礼与圜丘祀天礼不是一回事;而王肃则认为二者实际是一回事。这个问题的争论,始于郑玄和王肃两家,实际也是郑王之辩,这个争论对后世影响颇大,一直延续到清末。还有一个就是“上帝”和“天”的关系:汉郑玄说:“上帝者,天之别名也,神无二主”。但朱子的解释是:“或问: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
21、配上帝。帝即是天,天即是帝,却分祭,何也?曰:为坛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下而以神祇祭之,故谓之帝。”这个问题和“郊丘之辩”多少有些类似。在这里,我们简单一提,就不再深入涉及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明史记载了洪武元年李善长等奉敕撰进的郊祀议:“王者事天明,事地察,故冬至报天,夏至报地,所以顺阴阳之义也。祭天于南郊之圜丘,祭地于北郊之方泽,所以顺阴阳之位也。”周代的祭天程序,基本为后世所继承。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后世以神主取代了周代由活人装扮的“尸”。 汉武帝时,行三年一郊之礼,即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唐代祀天一年四次;明洪武十年,明太祖在
22、南京南郊建大祀殿,以圆形大屋覆盖于祭坛之上,以此合祀天地。并更定祭祀时间为每年孟春正月。明太祖的合祀天地,是中国历史上的礼制大变革。但有意思的是,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中有一本姜氏秘史记载了建文帝改制时将天地重新分开祭祀:“(二年)十月壬辰朔,改天坛祠祭署为郊祀祠祭署,山川坛祠祭署为籍田署祠祭署,泗州祠祭署为泗滨祠祭署,宿州祠祭署为新丰祠祭署。”建文帝重新改定祭祀制度,乃是从传统周礼出发,所作出的更易,有着拨乱反正的意义改定其祖父于礼典的种种自出机杼、自我作古。建文改制乃是一次有系统、大规模的更化运动,天地重新分祭仅其一耳。但朱棣篡位成功后,借口建文改制变乱朱元璋祖制,将建文年间的所有改制成果
23、统统取消,重新回复到洪武制度,于是天地合祀得以继续。永乐十八年(1420),朱棣迁都北京,按南京旧制建北京天地坛,即今天的天坛,史书对当时天地坛的建制有详尽的记载,“天地坛在正阳门之南左,缭以垣墙,周回十里,中为大祀殿;丹墀东西四坛,以祀日月星辰。大祀殿门外,东西列十二坛,以祀岳、镇、海、渎、山川、太岁、风、云、雷、雨、历代帝王、天下神祗。东坛末为具服殿,西南为斋宫,西南隅为神乐观、牺牲所”。 (嘉靖二十四年拆大祀殿改建大享殿,清乾隆十七年,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嘉靖九年正月,依然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给事中夏言奏请更定郊祀。四月,廷臣集议郊祀典礼。大学士张璁杂引五经及诸史,撰郊祀考
24、议,力言合祀之非,分祀之是。五月,世宗命建圜丘于南郊,其北为皇穹宇;建方丘于北郊,其南为皇祗室;作朝日坛于东郊,西郊建夕月坛。七月,命立帝王庙于京师。十一月,世宗祀昊天上帝于南郊,奉太祖西向配。礼成,次日布诏天下,恩赐百官,宽恤小民,大赦狱囚。明嘉靖九年的更定祀典,从此遂为后世所继承。根据文献的记载,明清时期的祀天典礼的大致程序包括从祭典前的“择吉日”、“题请”、“涤牲”、“省牲”、“演礼”、“斋戒”、“上香”、“视笾豆”、“视牲”、“行礼”、“庆成”等多项仪程,到正式祭祀时的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等九个步骤,过程繁复,礼仪考究。中国历史上严格意
25、义的最后一次祭天典礼,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至节举行的,祭天之后时间不久,清德宗“崩逝”。( 而1914年的冬至节,袁世凯也在北京天坛举行过所谓的祭天典礼。由于袁氏窃柄改制,严格起见并不能谓之“礼”。另:1914年中华民国政事堂礼制馆曾颁布祭祀冠服制, 印制 祀天通礼、祀孔典礼、祭祀冠服图 等四种。)2、祀日月星辰司中司命 周礼说“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太阳和月亮,古人分别称之为“大明之神”、“夜明之神”,这是古人祭祀的重要神祇。古天子祭日于“坛”,祭月于“坎” 。日坛称为“大明”,月坛称为“夜明”,春分之朝,祭日于
26、东郊;秋风之夕,祭月于西郊。除了这两天的日月正祭之外,祀天地之时,也常以日月从祀。明代在北京朝阳门外建日坛,在阜成门外建月坛。其礼制规定,每逢天干为甲、丙、戊、庚、壬之年,皇帝要亲至日坛祭日,其余年份则由文臣代祭;每逢地支为丑、辰、未、戌之年,皇帝要亲至月坛祭月,其余年份则由武臣代祀。 星辰主要是指“五纬”(金木水火土)、“十二辰”、“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自西向东分别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
27、师”。除了日月星辰,还有祭祀的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司民、司禄、寿星、灵星、房星、农星、太岁、风伯、云神、雷公等一些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列星。祭日月星辰以“实柴”之祀,祭有司列星以“槱燎”之祀。实柴之祀槱燎之祀,也是一种通过燃烧堆积薪柴的仪式,使烟气上闻于天神。其与祭天的“燔燎”主要区别就是,前者用玉帛全牲,而“实柴”则是仅有帛没有玉,牲体也是节解之后的;“槱(yu)燎”则只有节解的牲体。3、封禅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开篇就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封为祭天,禅乃祭地,上古之时的封禅地点并非专指泰山。
28、刘师培在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一文中说:“封禅之礼,见于随:随曰王用享于西山;见于升:升曰王用享于岐山。”根据刘师培的解释,这里的西山和岐山,就是上古之君举行封禅之地,而易之升卦,更是文王受命封禅之礼。封禅固定在泰山,应该是战国之时。东方主生,乃万物之始、阴阳交替之要。泰山,亦曰岱宗。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在汉书张晏之注中,也解释了何以非到泰山封禅的原因: “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汉刘向撰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
29、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封与禅之中,天为阳,地为阴,故而“封”重于“禅”。根据文献来看,行禅的地方历代不一,但最多的当是位于泰山东南四十多公里的梁父山。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说:“封泰山禅梁父者有七十二家”。秦皇以前的封禅虽有其说,未见其仪。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有文字记录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狩郡县,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秦皇自定封禅仪式,由泰山南坡至山顶,立石颂德,然后由北坡下山,禅于梁父。汉武帝的封禅,也是其自定仪轨:先至梁父行禅,再至泰山之东山脚下社坛祭天,尔后再至泰山之巅行封。次日由泰山北坡下山,至肃然山再次祭地。“天子皆亲拜见,
30、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飞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祠。兕牛象犀之属不用。(汉书郊祀志)”封禅之后,下诏改元曰元封。汉武之后的封禅,基本与汉武类同。南宋以后,封禅基本与郊祀天地合而为一,封与禅也一并进行。4、雩祭 礼记月令上说:“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乃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夫雩,古以有之。故礼曰:雩祭,祭水旱也。郑玄说:“雩,旱祭也。天子于上帝,诸侯以下于上公之神。”郑玄解释说:“阳气盛而恒旱。山川百原,能兴云致雨者也。众水所出为百原,必先祭其本。雩,吁嗟 求雨之祭也。雩帝,谓为坛南郊之
31、旁,祭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自鼗鼙至柷敔为盛乐,他雩用歌舞而已。百辟卿士,古者上公以下,谓勾龙、后稷之类也。春秋传曰龙见而雩,雩之正当以四月。”就连和郑玄唱对台戏的王肃也解释说:“大雩,求雨之祭也。传曰龙见而雩,谓四月也。若五月六月大旱,亦用雩,礼于五月著雩义也。”雩祭是一种祈祷丰收的古代祭祀活动,分为“常雩”和“因旱而雩”两种。常雩是固定的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也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祭祀。所以左传上说“春二月雩,秋八月亦雩。春祈谷雨,秋祈谷实。”常雩的时间,左传上有“龙见而雩”说。(注意上面我们引文历法的不同,要区别夏商周历法的区别:夏历建寅孟春之月,以阴历正月为岁首;商历建丑季冬之月,以
32、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周历建子仲冬之月,以阴历十一月为岁首。)所谓“龙见”,是指苍龙七宿在建巳之月(夏历四月)昏时出现在东方,此时万物始盛,急需雨水,故每年此时有雩祭;“因旱而雩”是指因旱灾而临时增加的雩祭,多在夏、秋两季,冬天已是农闲,无旱灾之虞,故而谷梁传说“冬无为雩也”。雩祭之礼,天子、诸侯都有,天子雩于天,称“大雩”;诸侯雩于境内山川,称为“雩”。郑玄说“雩坛在南郊坛之旁,而不辨东西”。这就是说大雩在南郊之旁筑坛。雩祭的对象,除上天外,还有“山川百源”(礼记月令),即地面上所有的水源。论语上说的“暮春之初,冠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里的“风乎舞雩”,就
33、是指鲁国求雨的雩祭坛。以上,说的都是吉礼的祀天之礼,下面我们再说下吉礼的“祭地之礼:(二)祭地之礼“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土地,自古就是华夏先民们的生命线之所在。有土则有民,无土则民失。大学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土地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古人对于地祇的祭祀,和祀天一样极其重要,且充满了神圣之感。1、方丘祭地 “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地属阴,阴属北方之性。而天圆地方,故以方丘象征大地。水泽,是指以水环绕;方丘,则指方形祭坛,水泽、方丘,象征四海环绕大地。地坛,又称方泽坛。方泽,亦作方丘,因为坛设于泽中,故名。广雅释天
34、:“圆丘大坛,祭天也;方泽大折,祭地也。”对地祇的正祭,就是方丘祭地。冬至一阳始生,夏至一阴始生。取其义,祭地的时间是每年的夏至日。各位请分清楚这个祭天祭地的几个不同:时间上一个冬至、一个夏至;地点上一个南郊、一个北郊。礼记郊特牲中说:“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史记封禅书上说:“周官曰,冬日至,祀天於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祭地的乐舞根据周礼春官大司乐所说应该是“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后世文献所见的祭地礼仪,应源自太史公司马迁之父、西汉太史令司马谈和祠官宽舒的建议,“于泽中方丘为五坛,坛一黄犊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
35、”在汾阴立后土祠。后土祠,按照汉书郊祀志的解释,就是“泽中方丘也”。和祭天一样,礼记上的记载,郊祭前先要选用龟卜决定郊祭,必须先受命于太祖之庙,然后再去周文王的庙里问卜。这是尊重父祖意见的意思。卜辞所决定的,就是其父祖的命令。其仪式也基本于祭天同,依次为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读祝、亚献、终献、受福胙、彻馔、送神、望瘗、礼成。和圜丘祀天所区别的是,由于天在上,所以用燔燎(禋祀)之礼;而地在下,则用血祭“瘗(yi)埋”之礼。就是用牺牲的血及其他祭品浇灌、瘗埋于地,使其下达,及于地神,供神祇享用。明清北京地坛的皇地祇室,就是收藏皇地祇及从祀诸神木主的地方。均在每年夏至日祭祀。2、社稷之祀
36、0;周礼春官小宗伯说:“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周礼冬官考工记也说,“匠人营国,左祖右社。”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建国以社稷为先,土地和粮食,更关乎着国家的安危。于是“社稷”也成为国家的代称和象征,故而常见古人以“宗庙社稷”连用。中庸有云“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揭橥了宗庙在国家礼制上的基础性作用。从古文献上来看,凡一个朝代建立,要筑社稷坛;反之,一个朝代灭亡其社稷坛亦将遭到破坏和废弃。礼记郊特牲上说“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亳社北牖,使阴明也。”因此,亡国之社,必加以上盖下柴,使它得不到阳光。所以殷商灭亡,其所留亳
37、社,只在北面给它开个小窗户用来透明。这正是所谓“宗庙(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因而,社稷坛建置的改变,也对应了国家的兴亡。礼记祭法说:“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候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西周时候,掌管国家祭祀的大宗伯有祭社稷的专门职属,又有小宗伯负责社稷坛的建立。按照周礼上的记载,社稷坛要用五色土铺垫。土色随其方位,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以象征五方和国家所有领土。天子分封诸侯时,要按照诸侯所在的方位,取一撮相应方向的色土赐给诸侯。受封诸侯将此土带回,置于其封地社稷坛中,象征统一国家的一组成部分。古代本是社坛、稷坛各居其
38、所,后世则合而为一。社坛上树立一个象征神位的“主”,也称“田主”, 四周遍植树木,即“社树”。据文献记载,夏代植松,商代植柏,周代植栗,(论语八佾里宰我告诉鲁哀公“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后世,以木牌代替社主,也有用石条制作的记录。唐代以后,社稷坛制度逐步稳定下来,社主多用石条;明太祖将社坛稷坛合而为一,现北京的社稷坛是明永乐年所首建。古代国家层面的社稷祭祀,礼用太牢。其正祭有二:仲春的 “春祈”, 祈祷人寿年丰,祈求社稷神对一年五谷丰登的恩赐;仲秋的“秋报”,秋收完毕,报祀社神,对神灵的感恩报谢。社稷之祀的时间,根据文献来看,历史上并不固定。礼记郊特
39、性云:“社祭土而主阴气也日用甲,用日之始也。”甲为天干之首,故取春分前后之三甲日举行社祭。但是书经马诰中则说:“越翌日戊午,及社于新邑”。这里记载的是戊日,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以社祭土,土畏木。甲日属木,木克土,所以周人并不用甲日。在礼记月令中就取召诰之义,说:“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仲春之月就是农历二月。元日,接近春分前后之戊日。戊日属土,正合祭祀土神,所以后世基本沿用立春五戊为社日。这个习俗,应该现在南方比北方保存的要好。明清两代对社稷坛正祭的时间规定是每年春秋二仲月之上戊日,皇帝为主祭;地方府、州、县亦各有社稷坛,这一天,地方的祭祀也要同时进行,但礼用少牢,其主祭为地方官。这里有一
40、份明清时期地方社稷祭祀的祭物及拜位图3、四望山川 “以貍沈祭山林川泽”。四望山川是祭祀天下名山大川之神,至山川之境而祭之,曰祭;远望而祭之,曰望。清代著名经学家江永周礼疑义举要考证“望”祭说:“五岳、四镇、四渎、四海,兆各因其方,祭则设表位,合于一坛而祭之。”则是在坛上进行“望”祭。由于山上和坛上都处于高处,而登高必能望远,所以广雅释天云:“望者,遥祭之名。古代望祭的正祭在都城的四郊,四郊各封土设坛,登坛以祭相应方位的神祇。礼记王制上说:“柴而望祀山川。”古天子除了四郊的正祭,每当国家有军事行动,也要预先进行望祭。称为“前祝”;战争获胜后,燔柴以望,称作“告成”。国家若有凶灾变异,还
41、要进行望祭,天子向受灾方向行礼祷告,祈求神祇的佑护。周礼地官牧人:“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 郑玄注: “望,祀五岳四镇四渎也。”根据周礼的记载,王郊祭之后,还要望祭五岳、四渎、四镇。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渎:长江、黄河、淮水、济水;四镇:扬州会稽山、青州沂山、幽州医无闾、冀州镇山。祭山林以“貍”(即“埋”),祭川泽以“沈”(即“沉”)。就是把牺牲玉帛埋入土中、或沉入水中,以表达对神祇的虔敬之心。望祭的乐舞等级根据周礼所说则是“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宋人胡寅说“天子祀七庙,郊上帝,望于山川,而遍于群神。群神谓何等也?日月、星辰、风雨之属,则从类於上帝矣;林麓、邱陵、水泽之属,则包举於山川矣”。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正规商铺买卖双方产权转移合同3篇
- 2024承包荒山合同范本
- 2024标准商品购买意向协议模板版B版
- 花卉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产业园入驻企业及产业园区环境监测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出纳员职业担保责任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科技园区实验场地租赁及知识产权保护协议3篇
- 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世纪人力资源管理》课件
- 班级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方案计划
- 超常儿童的教育(特殊儿童教育课件)
- 新时代高职英语(基础模块)Unit1
- 注册电气工程师公共基础高数辅导课件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
- 车辆维修技术方案
- 土方劳务分包合同中铁十一局
- 中考古诗词鉴赏情感篇(田霞)课件
- 卵巢癌诊断和治疗课件
- 物业公司内部承包协议(挂靠协议)
- 输煤系统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