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题目 试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试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 -以新以新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为视角为视角学学 院院 名名 称称 专专 业业 班班 级级 学学 生生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201 年年 6 月月 1 日日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1摘摘 要要论新近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参考前期司法改革的成果,吸收了两个证据规定中有关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定,在法律上搭建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制度框架,对于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具体案例入手,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界定非法证据排
2、除的含义及范围,明确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并对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建议。关键词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刑事诉讼法 修改完善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2 AbstractTheory of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amendment) refer to the previous results of judicial reform, absorbed by two of the rules of evidence about the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rules and the legal instituti
3、onal framework structures, the exclusion of illegal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to perfect our country of the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rul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specific case, analyze the value of the illegal evidence elimination rule, defining the concept and exte
4、nsion of the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explicitly exclude illegal evidence of procedures, and on how to better apply in judicial practice of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rules are proposed. Keywords: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Criminal procedure law Modify the perfect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目目 录录摘要摘要.1ABSTRACT.
5、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引言引言.31.1.非法证据排除的内涵非法证据排除的内涵.41.1 非法证据的界定.41.2 非法证据排除的含义.61.3 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82 2.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现状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现状.122.1 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背景.122.2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内容.132.3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不足.163 3.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193.1 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界定.193.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诉讼程序的设计.22结语结语.2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7致谢致谢辞辞.28附录附录.29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
6、论文1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吕世杰在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提出,非法证据的排除是证据可采性规则中的一个证据排除规则,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用违反法律规定的方法或手段所获得的证据材料是非法的,不具有可采性,不能作为对犯罪人定罪与量刑的依据。这里所称的证据,主要是指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的陈述等言词证据,当然还应该包括书证、物证等实物证据。所谓非法手段,主要是指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非法扣押、非法搜查等其他违法方法。刑事诉讼法第 54 条明确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7、” 。刑事诉讼法第 54 条明确规定“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也应当予以强制性排除。 ”2010 年两高三部颁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作为司法改革的成果第一次在我国系统确立了刑事证据的基本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法官审查、判断、运用证据作出了详细的指导。刑事诉讼法第 43 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方法收集证据。 ”2010 年 7 月 1 日,最高人民法院
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共同制定实施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在非法证据排除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1扩大了非法证据的范围;2规定了控方对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2于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3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为从制度上进一步遏制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取证行为,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彰显程序正义,2012 年 3 月全国人大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内容,并具体设置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排除程序。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3引引 言
9、言赵作海案赵作海案-刑讯逼供致冤假错案刑讯逼供致冤假错案1998 年 2 月 15 日,柘城县赵楼村村民赵作亮报案称,叔父赵振晌失踪达四个多月。他怀疑已被同村的赵作海杀害。随后,柘城县公安局刑警队将赵作海作为重点嫌疑人,关押审讯 20 多天后释放。1999 年 5 月 8 日,该村一座水井发现一具无头、无四肢男尸,被村民怀疑是失踪的赵振晌。赵作海再次被柘城县警方抓捕,并被羁押三年多。庭审时,赵作海和他的辩护律师都否认了杀人一事。但法院以赵作海曾在公安部门做了九次认罪笔录为由驳回。2002 年 12 月,商丘市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决赵作海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赵作海并未上诉,开始了
10、漫漫囹圄生涯。2010 年 5 月 8 日,河南省高院再审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同时启动国家赔偿程序和责任追究机制。四天后,河南高院宣布给予赵作海国家赔偿及生活困难补助共计 65 万元。赵作海当年之所以违心认罪,完全是被刑讯逼供、屈打成招。5 月 11 日,赵作海向媒体讲述了在柘城县公安局刑警队受到的非人折磨:办案警察对他拳打脚踢,用擀面杖一样的小棍敲脑袋,敲得他发晕;还在他头上放鞭炮,把他铐在板凳上,30 多天不让睡觉。 “当时打得我真是,活着不如死,叫我咋说我咋说。 ”在 2005 年湖北佘祥林案件之后,华东政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游伟教授说:“现有司法运转机制不变,证据规则不变,导致冤案
11、的体制瓶颈终归难以突破” 。然而,赵作海案和当年的佘祥林案如出一辙的又重演了一遍,一系列离奇的冤假错案将中国刑事诉讼制度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陷展露无遗。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41.1.非法证据排除的内涵非法证据排除的内涵证据法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基础与核心,其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对非法取得的供述与非法搜查和扣押取得的。1.11.1 非法证据的界定非法证据的界定在我国诉讼法学界,对刑事非法证据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说认为,刑事非法证据之所以不合法,是因为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主体、收集方法及证据的形式这三个方面或其中之一不合法而造成的。1据此,
12、非法证据应包括以下类型:第一,非法定主体取得的证据。取证主体违法有两种情形:其一,不具有取证主体资格的人员取证。按照我国传统证据法理论,收集、获取证据的主体限于法定司法人员(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 ,其他主体皆不具有取证主体资格,其所获取的证据视为非法证据,不具有证据能力。其二,本为法定的取证主体,因违背回避、管辖制度的相关规定取证而成为不合法主体。这种情形下,虽然参与调查取证的侦查、检察人员等本为合法的取证权主体,但符合法定的回避或法定的无管辖条件,对该案件已无合法的调查取证权,因此,在形式上仍表现为无取证权而取证。第二,非法定形式的证据。证据形式不合法,也存在两种情形:其一,所获证
13、据不在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之内。其二,所获证据在形式上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特别要求。例如,作为证据的鉴定结论,没有鉴定人签字盖章等。1 楼伯坤、朱 霞:“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选择原则与适用” ,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 年 3 月,第 27 卷第 2 期。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5第三,非法定方法取得之证据。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取证方法违法,存在两种情形:其一,取证手段或取证程序违法,即以法律明确禁止的手段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所获取之证据。其二,以“非法定侦查手段”取证,指的是侦查机关以法律未明文授权之侦查手段所获取的证据,其特征是法律无此规定但仍依此取证。狭义说则认为,刑事非法证据是
14、由于法定人员违反法定程序,用不正当方法收集证据材料,而致证据不合法。据此,非法证据只是非法定方法取得之证据,不包括非法定主体取得之证据和非法定形式之证据。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设定的目的来看,采用广义说较为妥当。其一,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即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1根据这一观点,证据合法性涵括了取证主体合法、取证程序合法以及证据形式合法等三项要素。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项要素的证据才是合法证据,方具可采性。反之,若任一要素缺席,则所获证据皆
15、不具有合法性,而为非法证据。其二,持狭义说者担忧广义论将导致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对象和范围的不当扩张,打破刑事诉讼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的价值平衡,制约刑事诉讼惩罚和打击犯罪功能的发挥。这一担忧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非法证据的范围和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根据证据的非法属性对案件事实真实性的影响力,司法实践中并不会将所有的非法证据都排除。那些虽有非法性,但可以通过补正或解释弥补其不合法性,并对案件事实影响不大的,往往是不被排除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 ,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74 页。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6的。因此,不能因为那些非法证据没有被排除而否定其非法性,对
16、非法证据的概念应从广义上来界定。1.21.2 非法证据排除的含义非法证据排除的含义非法证据的排除,是证据可采性规则中的一个证据排除规则,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用违反法律规定的方法或手段所获得的证据材料是非法的,不具有可采性,不能作为对犯罪人定罪与量刑的依据。这里所称的证据,主要是指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的陈述等言词证据,当然还应该包括书证、物证等实物证据。所谓非法手段,主要是指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非法扣押、非法搜查等其他违法方法。11.2.11.2.1 绝对排除非法言词证据绝对排除非法言词证据非法言词证据包括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
17、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刑事诉讼法第 54 条明确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这与 2010 年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第 1 条、第 2 条形成呼应,两者共同确立了言词证据的排除范围: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及被害人陈述。其中,除对于刑讯逼供所获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采取坚决排除的立法以外,将非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也纳入排除的范围之中,体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司法领域内的创新。“刑讯逼供”是指使用肉刑获取口供的行为,而“刑讯逼供等”则等同于酷刑的概念,是指
18、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使当事人在肉体或精神上1吕世杰,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A),D925.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7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而不得不供述的行为,除使用肉刑、伤害身体的刑讯逼供行为外, “等”包括了虐待(冻、饿、晒、 ) 、疲劳(熬) 、服用药物、威胁、折磨、引诱、欺骗、催眠等违法程度和强迫程度与刑讯逼供相当的使当事人违背自由意志作出供述的行为。“威胁、引诱和欺骗”等非法方法的理解。1979 年和 1996 年刑事诉讼法除刑讯逼供外特别强调威胁、引诱和欺骗三类非法取证手段,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要求也出现一些变化,论文认为,刑事诉讼法不宜笼统
19、地作出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规定,这样可能会导致司法实务人员难以理解和把握立法的原意。因此对于新法第 50 条应当结合新法第 54 条加以理解,对于通过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的证据,只有在情节严重且严重影响司法公正时才应排除。1.2.21.2.2 裁量排除非法实物证据裁量排除非法实物证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也应当予以强制性排除。根据立法规定,非法实物证据要被排除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收集证据的程序违法;第二这种程序违法非常严重以至于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第
20、三这种程序违法不能被补正或不能被合理解释。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排除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可见,我国对实物证据的排除有严格的限制,不轻易将其排除在证据锁链之外。对于那些取得行为虽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但情节较为轻微的,自行裁量是否应予以排除或要求侦查机关作出合理的说明、补正。这时法律赋予法庭一定自由裁量的余地,对于法庭认为解释合理或不会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方式收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8集的物证或书证可以决定不予排除。之所以做这样的规定,主要是因为取证程序违法一般不会改变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的客观内容,也不影响证据的可信性,而且考虑到我国司法实践中实物证据比较稀缺,故没有采取绝对排除的方式,而是
21、交由审判人员自由裁量。1.2.31.2.3 毒树之果毒树之果“毒树之果”指的是以违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为线索而获取的其他证据材料。我国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没有涉及“毒树之果”的排除问题,学术界及司法界对该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来看,有关此类证据的排除做法不一,有“砍树食果”者,亦有“砍树弃果”者。论文对“毒树之果”持肯定态度,因为“毒树之果”虽是根据非法证据所提供的线索而获得的证据,但它本身取得的手段是合法的,考虑到查明事实真相的需要,对它不予排除具有现实合理性。11.31.3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1.3.1 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几种学术观点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几种学术观
22、点(1)效力分层说。即将非法证据分成不同的效力层次,并按效力层次规定各自的排除范围和排除方法。如陈瑞华教授就认为,应将非法证据区分为三种:一是违反宪法的证据,二是一般的非法证据,三是技术性的非法证据。 “违反宪法的证据”是指通过明显侵犯公民的宪法性权利而获取的非法证据,如刑讯逼供、以肉体或精神折磨等方式获取的证据侵犯了公民的健康、生命权,未经任何合法授权而实施的搜查、扣押、窃听等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自由、隐私等实体权利。绝对排除这种行为获取的非法实1李小燕:从新刑事诉讼法的视角谈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 ,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 2012年第5期.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9物证据,没有裁量的余
23、地。 “一般的非法证据”主要是指侦查人员的行为没有明显违反宪法,但侵害了公民的一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力,构成了一般意义上的违法取证行为,如侦查人员通过一般的违法搜查、扣押、查询冻结等行为所取得证据。对此类证据,应建立自由裁量的排除规则,由司法裁判者根据这种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危害后果作出排除、不排除、部分排除或部分不排除的结论。 “技术性的非法证据”是指侦查人员以没有侵害任何一方权益的违法行为所获取的证据。如侦查人员对犯罪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时没有让见证人到场,询问证人时没有让证人签名,扣押物证、书证没有开列有关的清单。这些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没有明显侵犯任何一方的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可以被
24、视为技术性的违法行为,由此获得证据属于技术性的非法证据。这种证据原则上不必为裁判者所排除,其证据的可采性不会因其技术性的违法而受到影响。1(2)标准说。即按照不同的标准确定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如宋英辉教授就认为,基于不同的利益衡量,对非法证据的排除,大体有以下标准:一是以是否影响证据真实性为标准,影响证据真实性的,予以排除,否则可以采纳;二是以违法程度和侵犯公民权益性质为标准,严重违法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以轻微违法、非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方式取得的证据则可以采纳。他认为,在实践中,有些证据虽然在收集程序、方式上有一定的瑕疵,但并不影响证据的真实性。对于这类证据,通过有关办案人员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
25、释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其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收集程序、方式有瑕疵的物证、书证;第二,收集程序、方式有瑕疵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第三,收集程序、方式有瑕疵的讯问笔录;第四,1 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 2008 年版,第 363-364 页。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10收集程序、方式有瑕疵的辩认结果。11.3.2 域外非法证据排除范围比较域外非法证据排除范围比较。世界各国由于受本国司法传统、司法观念、诉讼模式、犯罪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价值权衡及选择顺序上的不同,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并不一致。(1)英美法系主要国家非法证据排除的范
26、围。在美国,非法证据排除的对象不仅包括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而且包括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同时,根据美国的“毒树之果”理论,非法证据衍生的证据也在排除之列。不过,近几十年间,为了有效地开展对严重犯罪的打击,对非法证据衍生材料的排除也作了一些限制,其中包括稀释原则2、必然发现原则3、独立来源原则4、中断原则5等四个例外。在英国,非法的言词证据被绝对排除,但对实物证据一般不排除。警察机关不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并非导致证据的自动排除,而只是使得审判法官对是否排除可进行自由裁量。普通法中的自由裁量权的原则是:如果采纳某一证据不公正的程度超过了该证据的证明价值,则该证据不能被采纳。6(2)大陆法系主要国家非
27、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在德国,对于非法获取的言词证据绝对给予排除。对非法获取的物证是否排除未作立法规定,目前主流的观点是实行“个案处理” ,不因取得证据过程中的错误自动排1 宋英辉、王贞会: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适用 , 法学杂志2010 年第7 期。2 指毒果与毒树之间因存在多个取证行为,使毒果的毒素被稀释,因此可以使用的例外。3 指如果由非法行为所派生的证据能够被证明通过其他合法的途径也必然会被发现,就不适用毒树之果理论。4 指如果证据的获得有两个以上的独立来源,而仅仅其中一个来源为非法行为,且同一事实可以通过其他合法途径独立取得的,不应再适用毒树之果理论。5 指原先的不法行为与最后发现的证
28、据之间介入了其他独立因素,足以使原来不法的瑕疵被修复,则该证据可以例外地被允许使用。6 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 2002 年版,第 176-177 页。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11除证据,而是在个案中对不同的利益进行分析,以决定是否使用相关证据。1在日本,法律明文规定不得采纳非法取得的口供为证据。而对违法收集的实物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没有直接规定。日本最高院曾经指出“即使扣押的程序违法,但并不能改变物品本身的性质和形态也没有改变其证据的价值。因此,根据法院的自由心证判断根据证据是否能够认定犯罪,是法院的专属权限” ,因而承认这种证据的证据能力。但是受美国法律发
29、展的刺激,日本学界认为应当进一步重视程序,排除非法收集的证据。最高法院于 1978 年指出,在扣押证据物等程序上有“重大违法” , “从阻止将来的违法侦查的角度看是不当的” ,应该否定该证据的证据能力。21 德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 ,岳礼玲、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 2004 年版,第 195 页。2 日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下) ,张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23-124 页。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122.2.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现状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现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诉讼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我国要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仅要
30、进行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等价值权衡,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的法治环境、司法资源及司法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2.12.1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背景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背景2.1.12.1.1 修法前立法规定的缺陷为修法提供了契机修法前立法规定的缺陷为修法提供了契机关于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我国修改前的刑事诉讼法第 43 条规定: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刑诉解释第 61 条规定:严禁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
31、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高检规则中也有与之相类似的规定。以上列举的法律法规都仅仅是规定证据严禁使用非法的手段进行收集,但都未规定其程序性制裁的内容。也就是说,由于法律没有规定非法证据必须予以排除,立法规定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2.1.22.1.2 学术理论的研讨为修法作出了良好铺垫学术理论的研讨为修法作出了良好铺垫证据制度是刑事制度中的重点难点,学术界对证据制度的研究相当重视,对证据方面的问题包括非法证据排除也都有比较深入的探讨,对排除证据的范围、举证责任的分配、排除程序的设置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虽然
32、部分问题尚未形成定论,但学术讨论中的百家争鸣恰恰有助于我们厘清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概念、规则和制度,而且经过时间的积淀,其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13中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已经直接影响了此次修法。2.1.32.1.3 司法实践的需要加速了修法的进程司法实践的需要加速了修法的进程证据作为实体裁判和诉讼程序的连接点,对刑事案件的正确定罪量刑有关键作用。但在司法实务层面,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关于证据的规定比较原则,已经很难满足实践需要。这主要表现在审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法律作出明确规定,例如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问题。证据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与诉讼程序的不匹配、
33、不协调已成为司法改革继续推进的阻力。2.2.1.1.4 4 司法改革的成果为修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法改革的成果为修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 年两高三部颁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以下简称“两个证据规定” )作为司法改革的成果第一次在我国系统确立了刑事证据的基本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法官审查、判断、运用证据作出了详细的指导。此次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采纳了“两个证据规定”中的重要内容,在已有规定的基础上丰富了证据种类,明确了相关材料的证据资格,确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配套制度。2.22.2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
34、度的内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内容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明确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在刑事诉讼法第 43 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方法收集证据。 ”该条款规定了严禁非法取证,但是对于非法取证的证据能否予以排除却并未明确规定,相反在第 42 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从某种角度而言,肯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14定了非法取证行为所获得的证据,从而导致了司法实践中非法取证行为的存在。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加以补充和完善。最高人民法
35、院于 1998 年 6 月通过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61 条明确规定:“严禁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事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于 1999 年 1 月实施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5 条也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 ”但是,在该条同时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中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的,应当提出
36、纠正意见,同时应当要求侦查机关另行指派侦查人员重新调查取证,侦查机关另行指派侦查人员重新调查取证的,可以依法退回补充侦查” ,表明了对于非法获得的言词证据并未从程序上予以绝对排除,还可以通过补正的方式得以合法化。从上述规定可看出,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已初步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仅是对于非法收集的言词证据作出了排除的规定,但是对于非法收集的实物证据未作规定,而且对于从程序方面如何排除非法证据也未有明确的规定,从严格意义而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未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2010 年 7 月 1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共同制定实施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
37、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在非法证据排除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15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扩大了非法证据的范围。原来的司法解释规定的非法证据主要是非法言词证据,现司法解释扩大到了非法实物证据并对如何排除进行了明确。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对于非法言词证据即“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在经依法确认后,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明确了非法言词证据的绝对排除。另外对于非法实物证据及其排除也作了明确规定,在第 14 条规定“物证、书证的取得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
38、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规定了控方对于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原来的司法解释并未规定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导致在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非法证据的问题时,常常受到举证的困扰。现司法解释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仅要求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者证据,但是在第11 条明确规定:“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公诉人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公诉机关对于被告人的庭前供述的合法性要承担证明责任,在不举证,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情况下,
39、则应当承担不能以该证据证明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法律后果和责任。3、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原来的司法解释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均未作出明确规定,现司法解释规定了完整的程序,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1)程序启动。被告人及其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16辩护人有权提出其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意见,并提供相关的线索或者证据。 (2)法庭初步调查。法庭对于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没有疑问的,可以直接对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对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则由公诉人对取证的合法性举证。 (3)控方证明。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
40、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出庭作证。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的,提请法庭通知讯问人员出庭作证,对该供述取得的合法性予以证明。(4)双方质证。公诉人举证后,控辩双方可以就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取得是否合法的问题进行质证、辩论。 (5)法庭处理。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问题作出裁定:如公诉人的证明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能够排除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属非法取得的,法庭确认该供述的合法性,准许当庭宣读、质证;否则,法庭对该供述予以排除,不作为定案的根据。从上述非法证据排除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内容来看,对于原来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的非法证据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解决了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排除非法证据程序和举证责任
41、规则等重大问题,正式确立了我国刑事诉讼的非法证据的规则,对于我国刑事诉讼的非法证据排除的司法实践和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确立有着重要意义。2.32.3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不足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不足2010 年 7 月 1 日实施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我国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方面的巨大进步,必将有力了促使更多的非法证据得以排除,从而促使冤假错案的进一步减少,但是我们还应看到该司法解释的规定仍有不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外的配套措施仍有缺陷。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17主要有以下问题:一、立法规定过于简单、狭隘刑诉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虽然对证据的收集程序作了要求,但是我国
42、刑事诉讼法典没有专门就排除非法证据程序作出具体设计。具体而言,其对于违法收集证据的效力并未作出具体规定,尽管对于刑讯逼供等进行了列举规定,但是此简单规定不会对非法证据的效力产生任何影响。虽然后来有关司法解释对此立法不足进行了一定的修补,对于非法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的效力作了否定性规定。如: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但是对于具体何谓非法证据、具体范围如何界定并没有细化规定,仅对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作了简单的规定,而对非法
43、取得的实物证据排除没有作任何规定。而从查明事实真相和维护公民合法权利的角度,非法证据不该仅仅限于非法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的效力,非法收集的物证同样可能会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故此,这种狭隘的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立法规定不利于有效发挥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设计宗旨。二、司法具体操作设计的缺失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但立法范围界定不明确,而且在具体诉讼程序操作上的规定也几乎为零,导致证据排除规则仅仅作为条文存在而没有实施性,这将影响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司法应用以及制度功能的发挥。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18首先,非法证据排除的诉求具体是哪些人具有提出资格,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请求的
44、时限等都未作具体规定。其次,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排除提出途径如何,由于我国法律规定对于被告人的辩护权的保障只是在法院审判阶段,而审前的诉讼中非法证据运用则会因辩护权的缺失而给当事人带来难以预防的灾难。再次,谁负责具体的非法证据举证责任?法律并没有对此证明责任作出特别规定,当事人很难在自身被控制的情况下或者证人举证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完成证据的非法性证明。此外,刑事强制措施具有很强的惩罚性,而法律、司法解释在审前刑事强制措施的运用中并没有建立非法证据的识别机制,这样就使得何谓非法证据无法在审前依法明确界定,因而关于案件中的有关证据的运用以及非法证据的排除等法律规定都难以落实,很容易造成错误逮捕、错
45、误起诉。由此可见,要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实行,这个规则必须有相应的操作程序,必须实现设计排除规则的审理等相关程序。否则,即使法律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也会落空。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193.3.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通过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分析可知,虽然目前立法上已经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出一些规定,但由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设计的不甚合理,加之配套机制的缺失,收效甚微。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制度现状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和不足,不仅要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要丰富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体系、立法规定以及程序设计,通过利用精确、具体
46、、科学的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保障人权、惩罚犯罪、程序公正、实体正义等价值冲突间的利益平衡,追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实体正义与程序公正的需求。因此,针对制度中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论文将选取其中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分析。13.13.1 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界定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界定我国法律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十分简单,仅对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作了简单的规定,而对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排除没有作任何规定,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规定的过于狭窄。3.1.13.1.1 关于非法获取的言词证据的排除问题关于非法获取的言词证据的排除问题我国刑事司法所确立的只是言词证据收集程序和不合法方法的排除,这样的规定过于简单。即使是言词证
47、据本身,它的内部相关联的言词证据种类、言词证据来源等各种不合法因素也都无具体规定。(1)现有法律规定,非法获取的口供、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不能作为证据。论文认为,除了非法获取的口供、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不能作为证据外,通过非法方式获取的言词证据为线索而取得的言词证据1 孔令歆,孔繁娜:“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 ,载保定学院学报2010 年 7 月,第 23 卷第 4 期。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20也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是论文建议可以参照日本、德国的做法,如果供述确实是在没有施压的情况下作出的自愿性供述,那么可以作为证据,当然要以供述是否自愿,是否遭到施压为衡量关键。1因为这种
48、情况下尽管是违反程序规定,但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证人、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并不构成什么影响,而且是自愿性的供述。但同时存在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举证没有进行施压,由谁举证,这都值得进一步地探讨和完善。(2)在我国目前的证据法定原则下,与法定证据种类不相符合的言词资料是不能当做证据来采信的,进而采证主体及其言词证据出具主体的资格也是法定的,那么由此推定不具备证据证明法律资格的主体所提供的鉴定结论和缺乏证人资格的主体所作的陈述都是不能作为证据采信的。这些法律规定上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论文建议,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外延应尽量扩大,尽量把非法定言词证据种类与来源不合法的证据列入排除之
49、内。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规则应充分反映这些非法证据内容,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相关争议与错误运用。3.1.23.1.2 关于非法获取的实物证据的排除问题关于非法获取的实物证据的排除问题我国刑诉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都对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没有规定,其中包括由非法方式获取的证据为线索而取得的实物证据(俗称“毒树之果”) 。这种做法不仅对司法官员的非法实物证据采集行为进行抑制,而且对法律规范完整性和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的保障也是十分不利的。论文认为,对待非法获取的实物证据也应分为几种情况:1左卫民、刘涛:“非法证据规则的确立与完善” ,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5卷,第12一14页。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21(
50、1)在确立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规则的同时设置例外规定。对侦查机关非法搜查、扣押的证据,应该原则上予以排除。相对于人权保障的趋势来说,此乃潮流必然趋势,当然不可逆潮流而上,所以必须建立起非法搜查、扣押实物证据的排除规则。但为了控制犯罪,实现社会安定的需要,还是有必要设立例外情形,以尽量达到排除规则制度下公共安全与个人权利保障间能实现统一,符合社会正义之诉讼的要旨。基于此,综合各种考量,例外情形应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被告人的行为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利益的刑事案件。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角度考量的,考虑到调查收集证据的手段合法与否是对实物证据本身的真实性没有决定性影响的,而排除这些证据是有危及国家安
51、全、统一或重大公共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的,从其保护的利益大小角度考量,被告人个人“利益”必须让位于公共利益,所以此时哪怕是非法获得,也不应该排除。第二,特殊情况下,虽然未履行某种法律手续但不涉及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或者说对公民人身权利侵害显著轻微,并且在事后能通过补办手续使证据形式上合法的。如违反回避程序取得的证据,排除这种非法证据之后,侦查机关的再一次调查收集的行为就属于“重复劳动” ,不但有损于效率,而且对保护被告人合法权益也没有切实的意义。第三,证据材料可作为无罪或罪轻辩护证据的,从保护人权利益的角度考量也不应排除。第四,相对人申请采用的,并以侵犯相对人权利的方法取得的实物证据,不应该排除
52、。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22第五,还有其他一些例外的情况,例如最终或必然发现、善意搜查等,都可以考虑予以不排除的制度设计。1(2)关于言词证据引出的实物证据,即“毒树之果”问题。这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砍树弃果” ,它的价值取向是保护被告人的利益优于惩罚犯罪;另一种是“砍树食果” ,它的价值取向是惩罚犯罪优先于保护被告人的利益。这两种观点要么是肯定一切,要么是否定一切,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而且过于极端。纵观各国立法司法实践,除了美国,英国等多数国家都采取了“食用毒树之果”的做法。2论文认为,因为根据我国目前的侦查技术手段、社会治安现状以及公众对打击犯罪、维护生活安宁的种种期望,短期内要求立法
53、规定强制排除“毒树之果”也是不现实的。如果将证据排除的范围扩大到“毒树之果” ,不但可能会导致审判中可以利用的证据大量减少,同时也不利于刑事诉讼的进行。所以建议依据非法言词证据而获得的实物证据作为定案依据,但如果是严重影响司法公正或者严重侵害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情况,则可作为例外,即此时“毒树之果”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3.23.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诉讼程序的设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诉讼程序的设计在我国,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排除非法证据的立法规定,但是过于粗糙的制度规定,使此制度的设计流于空谈,没有实施性,无法落到实处。这将严重影响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司法应用以及制度功能的发
54、挥。下面论文将着重对目前诉讼程序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 刘向阳、迟军:“论非法证据的效力及排除规则” ,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0月30日。2 林辉煌:“论证据排除:美国法之理论与实务” ,台北: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23一、非法证据排除请求主体和请求时限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只有那些法定权利被侵犯的实际受害者才可有资格主张非法证据排除的请求。而排除请求一般是由被告人提出,但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也有权提出。而且排除申请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申请,法院可不主动就证据是否属非法证据进行调查。二、非法证据排除途径的设计要使非法证据
55、排除制度得以落实、实行,必须有相应的排除提出途径程序;在审判之前还应有一系列审前程序。美国的刑诉中就设计了开庭审判前的一些审前程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的提出途径,通过这些活动,嫌疑人、被告人和律师可以了解侦查机关和控诉人所掌握并准备在法庭审判时使用的证据,如此才可为被告方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的异议提供可能。例如美国法律规定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由被告人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异议,由法院主持听审,被告人答辩的程序。相比较而言,在我国此类程序是没有的,即开庭审判前缺乏对于排除非法证据的听审程序,而且在开庭审判中,也没有明确立法规定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这种证据展示制度的缺失就使得在庭审前被告方无法完全了解控诉方
56、所掌握的证据,也不知道控诉方庭审时将使用的证据,进而被告也就无法及时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也就不能保障被告人的权益。此外,即使被告人提出某个物证是非法所得或口供是刑讯逼供所得,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是“翻供” ,一般来说,法院可以置之不理,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现在几乎很少有排除非常证据的案件,尽管立法上已经对此制度进行了规定。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24我国目前的刑事司法中讯问时律师不能在场,而且审前没有证据展示制度。在法庭审理之前,被告方并不完全了解控诉方所掌握的证据,也不知道控诉方在法庭审理时将使用何种证据,这样,被告方就无法提出关于非法证据的排除的请求: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前提则需要被告方事先
57、了解公诉方所掌握和准备使用的证据,以便准备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要求。因此,如果需要在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先使被告方有能够了解指控证据的机会。所以论文建议诉讼制度上细化操作规则,制度上确保被告人有途径事先了解公诉方所掌控和准备的证据,为及时提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前提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设计一些相关审前程序,为被告人排除证据提供途径。三、举证责任的承担按照举证责任承担原则,谁主张谁举证,依照此原则,如果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作为提出被告人有罪的积极诉讼请求的一方,必须要同时提供充足的事实对此积极诉求加以论汪,而被告人对证据非法的异议,则无需承担最终的证明责任。但是一般来说,证明责任分担的制度构建
58、时,很大程度上需要考虑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出于对追求纠纷解决的便利性、迅速性的要求,制度上一般会设计诉讼中举证能力较强的一方承担较多的证明责任,反之证明责任相对较小。而国家对于侦查机关赋予的诸如讯问、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等侦查手段会使检方处于较为强势的状态,相对而言被告人则处于弱势,一般证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将会处于很难举证的境地,很多人通常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即使有辩护律师协助也很难在特殊情况下将非法取证过程记录下来,而往往参与讯问的侦查人员也会相互包庇,进而对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25非法讯问行为矢口否认,这也是为什么刑讯逼供等司法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这种力量的悬殊差距也就决
59、定了侦查机关需要承担证明自身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因此,应主张举证责任的倒置,也即由侦查机关为其获得的证据负担合法取得的举证责任,这样既便利又合理。具体操作上建议可借鉴外国立法,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明确规定当被告方基于一定的理由对控方证据的合法性提出异议时,控方必须承担其证据合法取得的证明责任。第二,被告人在提出排除请求的证据异议时,应当附有相关的事实依据,但在证明标准上只要达到“高度盖然性”即可,即只要使取证行为的合法性“有合理的怀疑”即可,比如。被告方提出口供笔录中前后不一致等;然后由侦查机关提供反证,证明标准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1第三如果控诉方无力达到,一律推定该
60、证据为非法证据并予以排除。在其他方面,例如在审前刑事强制措施的运用中建立非法证据的识别机制,这样既可使非法证据可以准确地在审前予以依法明确界定,更有利于法律关于案件中的有关证据的运用以及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定的真正落实。综上所述,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尽快完善其理论体系及立法司法相关规定,以促进人权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司法为民,实现依法治国的终极目标。1 董华、范跃:“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我国的创立” ,见证据学论坛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4卷。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26结结 语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对于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约束司法机关的诉讼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馆策展人招聘协议
- 国际文化园精装房施工合同
- 酒店兼职厨师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兰州租赁合同范本(含租赁物使用监督)3篇
- 2024年度电子元器件展览会策划与实施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智慧城市债券担保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辣椒干购买合同
- 2024年购房中介服务全条款合同
- 2025版企业办公耗材一站式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锅炉安装与远程监控维护服务合同
- SFC15(发送)和SFC14(接收)组态步骤
- 旅行社公司章程53410
-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PPT
- 起世经白话解-
-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操作规程完整
- 颌下腺囊肿摘除手术
- 五金件成品检验报告
- CDN基础介绍PPT课件
- SPC八大控制图自动生成器v1.01
- 复晶砂、粉在硅溶胶精密铸造面层制壳中的应用
-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确认和验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