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_第1页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_第2页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_第3页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_第4页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对唯物史观的争论及四、对唯物史观的争论及其当代价值其当代价值(一)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一)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取得了人类文化思想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应运用它的基本原理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揭示了它的普遍发展规律,从而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因此,这一伟大科学发现不仅使他们实现了哲学领域中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说,唯物史观的发现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大的革命意义。使马

2、克思恩格斯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其他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划清了原则界限,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一道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基础。 从哲学来说,发现唯物史观的伟大革命意义就在于: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克服了历史上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以近乎完美的形式修补好了唯物主义整个大厦的上层,从而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除出去。 从政治经济学来说,唯物史观的发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牢固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基础,使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3、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开辟了道路,而且还孕育了剩余价值论的思想,从而为完成第二个伟大发现奠定了基础。(二)对唯物史观的争论(二)对唯物史观的争论 伯恩施坦(1850-1932)民主社会主义代表人物 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针对马克思主义将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提出了阶级合作的观点。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更生能力,不需要靠暴力摧毁。他不同意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并非只能成为社会阶层压迫的工具,而是可以超越阶层的全社会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1. 把历史唯物主义比作宗教的教义,歪曲地解释了马克思在序言中对唯物史观的表述,并试图用一种折衷主义的庸俗唯物论取代马克思的

4、唯物论。主张点点滴滴的社会改良,迁就眼前的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演变的基本特点,为谋求一时的实际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实质。伯恩施坦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不是个别人的过错和叛变,而是资本主义数十年和平发展的产物。马克斯韦伯(1864-1920)对唯物史观方法论的批判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唯物史观在其论证方法和论证依据上都存在问题,这种唯物主义从方法论上看作是一种单一因果论,从内容看则是一种经济唯物主义。2. 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批判 无产阶级专政是要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它关系到社会制度本身的根本性质,而绝不是一种过渡形式。

5、首先,他不认为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打碎是可行的。其次,韦伯认为无产阶级专政解决不了专家治国的问题。3. 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 韦伯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最后难免也会变成理性的官僚主义,这里面除了制度方面即官僚科层制的问题,在意识形态方面就是正当性的问题。他认为,尽管无产阶级专政在表面上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完全抛弃了资产阶级的一切机构和体制,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试图建设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但在正当性上,并没有看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区别。吉登斯(1938- ) 出于论战需要,马克思立足社会关系维度展开的意识形态批判首先把重点放在基本经济事实,恩格斯认为这同时也是他和马克思的共同

6、过错,即“为了内容方面而忽略了形式方面”,是故“形式”方面构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重要理论生长点。 1.立足“生产关系”维度,吉登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进行了诠释并展开批判。在吉登斯看来,马克思具有将社会关系化约为生产关系的倾向,这种化约逻辑既具内在的理论缺陷,又遭遇现实的责难。 2.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重构社会关系分析框架的成果。他试图提出形塑社会关系的可能方式,从形式上克服所谓的马克思的化约逻辑。其理论假设以日常生活作为主要的分析领域,并带有浓厚的社会心理学色彩。 3.吉登斯进一步对现代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做出了实证分析和理论提升。基于“知识”视角,吉登斯从“形式”方面不仅对意识形态进行了解蔽,而且揭示了社会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同构理路,即借助常识常规,人们可以保持社会关系的延续,获得心理安全;而意识形态动员的目的是维护已有的社会关系。因此吉登斯指出,最为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正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常识常规基础之上。(三)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三)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 唯物史观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更是人们理解、评价和改造社会现实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