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硕士学位论文技术哲学视野下的苏联工业化问题研究张引燕山大学2011年5月国内图书分类号:B031 国际图书分类号:100哲学硕士学位论文技术哲学视野下的苏联工业化问题研究生师别业位位昭网专单g路科在行硕导申学所授张引万长松教授 哲学硕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法学院燕山大学Classified Index: B031U.D.C.: 100Dissertation fbr the Master Degree in PhilosophyThe Study on the issues of the Sovietindustrialization under the view ofphilosophy o
2、f technologyZhang YinProf. Wan Changsong Master of Philosophy Marxist Philosophy Yanshan UniversityCandidate:Supervisor: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Speciality:University: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技术哲学视野下的苏联工 业化问题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燕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 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
3、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字日期: 年 月 日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苏联工业化问题研究系本人在燕山大学攻读硕士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燕山大学 所有,本人如需发表将署名燕山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及相关人员。本人完全 了解燕山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燕山大学,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导师签名:日期:年 月曰保密口,在 本
4、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口。(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作者签名:日期:年 月曰摘要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本文尝试从技术哲 学的角度对苏联工业化的源起、斯大林时期工业化的进程再到后斯大林时期 工业化的深化进行理论思考,试图在苏联技术哲学和苏联工业化之间找出某 些必然联系,得出的若干结论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 教训。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了苏联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以及如何开始对技 术进行哲学反思的。首先对俄国的近代工业发展有个整体上的把握。第二章 通过对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建立与苏联技术哲学的复杂关系,揭示 出了列宁、斯大林的技术哲学思
5、想是对马克思工业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 指出了斯大林工业化思想的理论缺陷。第三章把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工业化 的深化和苏联技术哲学的发展以及二者关系为对象,指出苏联技术哲学与其 工业化道路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关系。但二者又不具有同步性,当工 业化进程遭遇到瓶颈时,技术哲学却可以超越工业化的羁绊而继续向前发 展。苏联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克服其发展的不平衡 性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对我国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深刻启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一是克服了狭义的苏联工业化研究,少有从技 术哲学的角度对其工业化道路进行研究;二是从历史的角度把苏联工业化问 题扩大
6、到整个苏联时期乃至沙皇俄国时期,从而能够从更加广阔的背景下研 究苏联工业化的前因后果;三是从逻辑的角度对苏联技术哲学与工业化道路 的复杂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为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找出值得借鉴的理论上 和实践上的参照。关键词 苏联;技术哲学;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干预;新型工业化Abstract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oviet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ifs industrialization is very complicated, the paper attempts to think theoretically the origi
7、n of Soviet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period of Stalin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last period of Stalin from the point of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tries to find out some inevitable relation between the Soviet philosophy of techn
8、ology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n provide some useful experience and methods fbr the road to new industrialization of our country.This paper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stat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Soviet industrialization and how to begin the philosophic
9、al reflection on the technology. Firstly, I have a whole grasp of the modern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Russia, and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was generated from the historical change process of the agricultural country to industrialized country .The second chapter reveals that the Lenins and Stalins
10、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from the thought of Marx industrialization,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hought of Stal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result of its adverse consequences through the complex relation betwee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viet industrialization mode
11、in the period of Stalin and its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The third chapter researches the object of the deepening of the Soviet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last period of Stal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viet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the relation of them, indicates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12、 Soviet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is complementary, influence and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coexistence and co-prosperity, but both of them also do not have synchronicity, whe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meet the bottleneck,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can transc
13、end fetter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forwards. The mode of the Soviet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has profound influence fbrour country which overcomes the im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the irrational industry structure and accelera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14、 profound inspiration fbr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of our country.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that: firstly, it overcomes the research on the Soviet industrialization in a narrow sense, which just evaluates the industrialization from its historical, social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There
15、is little research on its industrialization from the point of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Secondly, it extends the Soviet industrialization problem to the whole period of Soviet even the period of Czarist Russia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 that we can research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the S
16、oviet industrialization from the broader background and give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to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 Third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oviet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problems from the logical perspective, and then seeks out some usefully theoretical and
17、practical insights to the road to new industrialization of our country fbr reference.Keywords the Soviet Union;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State intervention; New industrialization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13 o Current Document 摘要I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
18、t AbstractII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导论1 HYPERLINK l bookmark25 o Current Document 0.1研究的意义1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0.1.1研究的理论意义1 HYPERLINK l bookmark31 o Current Document 0.1.2研究的实践意义2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0.2国内外研究现状3 HYPERLINK l bookmark37
19、o Current Document 0.3研究方法和创新点6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第1章苏联工业化的源起与苏联技术哲学的萌芽8 HYPERLINK l bookmark43 o Current Document 1.1苏联工业化的社会历史背景8 HYPERLINK l bookmark46 o Current Document 1.1.1彼得大帝开辟了俄国近代工业化的先河8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1.1.2十月革命以前俄国的技术和工业基础10 HYPERLINK l
20、bookmark57 o Current Document 1.2俄国技术哲学的萌芽11 HYPERLINK l bookmark60 o Current Document 1.2.1彼得大帝的“技术强国”思想及其实施11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1.2.2俄国近代工业化呼唤对技术进行哲学思考13 HYPERLINK l bookmark69 o Current Document 1.2.3技术哲学家恩格迈尔的技术哲学思想14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1.3本章小结17 HY
21、PERLINK l bookmark79 o Current Document 第2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和苏联技术哲学的产生18 HYPERLINK l bookmark82 o Current Document 2.1列宁对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最初探索18 HYPERLINK l bookmark85 o Current Document 2.1.1列宁对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最初探索18 HYPERLINK l bookmark94 o Current Document 2.1.2列宁对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202.2苏联工业化方针的提出与实践212.2.1斯大林对苏联工业化方针的概
22、括21 HYPERLINK l bookmark101 o Current Document 2.2.2苏联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23 HYPERLINK l bookmark106 o Current Document 2.3苏联工业化方针深层原因一一苏联技术哲学25 HYPERLINK l bookmark109 o Current Document 2.3.1技术决定论与“技术决定一切” 口号25 HYPERLINK l bookmark114 o Current Document 2.3.2技术统治论与“干部决定一切” 口号26 HYPERLINK l bookmark119 o
23、Current Document 2.3.3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的复杂关系27 HYPERLINK l bookmark122 o Current Document 2.4本章小结30 HYPERLINK l bookmark125 o Current Document 第3章苏联工业化的发展与苏联技术哲学的成熟31 HYPERLINK l bookmark128 o Current Document 3.1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曲折发展31 HYPERLINK l bookmark131 o Current Document 3.1.1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成就与不足31 HYPERLIN
24、K l bookmark134 o Current Document 3.1.2技术手段论走向僵化的苏联技术哲学32 HYPERLINK l bookmark137 o Current Document 3.2苏联技术哲学对其工业化模式的超越33 HYPERLINK l bookmark140 o Current Document 3.2.1科学技术革命论一一面向现代科技革命的技术哲学33 HYPERLINK l bookmark143 o Current Document 3.2.2技术价值论一一面向人的价值的技术哲学34 HYPERLINK l bookmark146 o Current
25、Document 3.3苏联工业化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启示35 HYPERLINK l bookmark149 o Current Document 3.3.1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反思35 HYPERLINK l bookmark154 o Current Document 3.3.2我国两次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热潮38 HYPERLINK l bookmark157 o Current Document 3.3.3国家干预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的作用39 HYPERLINK l bookmark160 o Current Document 3.3.4自然辩证法工作者要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发挥
26、作用41 HYPERLINK l bookmark163 o Current Document 3.4本章小结42 HYPERLINK l bookmark166 o Current Document 结 论44 HYPERLINK l bookmark169 o Current Document 参考文献46 HYPERLINK l bookmark174 o Current Document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49 HYPERLINK l bookmark177 o Current Document 致谢50 HYPERLINK l bookmark180 o Cur
27、rent Document 作者简介51导论0.1研究的意义0.1.1研究的理论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苏联同我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以马克思主 义为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对于苏联技术哲学的研究也就具有了重要 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对于苏联技术哲学的研究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 展提供新的素材和课题,另一方面,对于苏联技术哲学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工 业化道路发展提供经验教训。对于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之间的复杂 关系的研究无疑是揭示其工业化产生的根本动因的最佳途径,马克思在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 神秘主义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
28、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 决。因为工业化道路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苏联工业化政策的对错,尽管苏联 技术哲学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起主导作用,但是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仍然是 必要的,因为苏联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些政策间接的受到技术哲学的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技术哲学的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凸显出来,站 在技术哲学的高度,探索工业化发展的规律,这正是技术哲学的价值诉求。 我国现阶段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 的不同,西方的工业化发展的理论并不适合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对于苏联的 工业化发展当中的经验教训的吸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苏联技术哲学的历 史演变是与苏联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及其社会矛盾的
29、发展密切相关的。西方许 多学者的研究在细节上是深入的,但是在总体上是十分肤浅的,甚至是庸俗 的。例如,一些人把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针的选择简单归结于苏联共 产党的政治目标,甚至归结于某一政治领袖的政治企图和性格特点,这种庸 俗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必须回到唯物史观,苏联之所以选 择这一工业化方针,是与其对马克思两大部类生产理论的误解和长期奉行 “技术手段论”的技术哲学分不开的。目前,技术哲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 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领域,对于有着深厚技术哲学研究基础的苏联技术哲学 的研究对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展必
30、然有重大的借鉴意义。0.1.2研究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是有其内在规律性 的,研究苏联的工业化正是为了通过考察苏联广义上的工业化发展70年的 历程,寻找其内部的必然性和偶然因素,尤其是通过对其产生了影响的技术 哲学的考察,从而对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提供经验教训。第一、如何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又好又快地实现社会主义工 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方针是苏联在当时情况下唯一正确的选择, 而且对于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包括中国)而言,在工业化初期往 往也很难避免。但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为了实现
31、工业化而脱离了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的根本目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甚至为增长而增长,不惜以牺牲人民利 益为代价,那就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第二、如何实现速度与效益、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 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为了赶超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党和政府不断追求建设的 高速度,但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高速度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许多高 指标不仅无法完成,而且助长了浮夸、冒进和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长期忽 视人民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所谓高指标,影响和动摇了 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仰,最终动摇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苏联 工业化的惨痛教训一再警示我们要坚持走一条可持
32、续的、平衡发展的新型工 业化道路。第三、如何处理好政治路线斗争与学术观点争鸣的关系,如何使技术哲 学更好地“为国服务。怎样处理好政治与学术、领导人与哲学家的关系是 苏联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由于斯大林工业化模式的最终胜利,使苏联技术 哲学从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强烈的意识形态烙印,表现在苏联技术哲学著作 中,就是到处充斥着历次党代会文件的官话套话,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苏斯洛夫、柯西金等人的阿谀奉承,偶见西方技术哲学也是作为批判对象而 提及的,鲜有创新。正确看待和处理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之间的关 系,为中国技术哲学更好地“为国服务、为建设新型工业化社会服务提供 了经验和教训。0.2国内外研
33、究现状在2002年、2003年万长松教授与陈凡教授合作撰写的关于苏俄技术哲 学的文章苏俄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俄罗斯工程的技术哲学之评 析发表。前一篇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把苏联技术哲学的发展分为了三个时 期:萌芽起步时期,稳定发展时期和走向多元时期,并且对每一历史时期的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历史地位进行了评述。另一篇文章是从逻辑的角度, 对俄罗斯工程学的技术哲学的主要问题,比如什么是技术和技术哲学、科学 和技术的关系、技术科学的基础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一时期的 重要文章还有白夜昕与陈凡教授合作撰写的论俄罗斯技术哲学的多元主义 导向。2004年,万长松教授完成了俄罗斯技术哲学研究一书
34、,该书是 对苏联技术哲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书中 对苏联技术哲学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进行了阐述,并且对苏联时 期的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主要贡献和理论缺陷进行了研究和评述,同时对 苏联解体后技术哲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该书从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的的 方法原则、技术本体论、技术认识论、技术价值论以及技术伦理学也进行了 深入的阐述,总体上对苏联技术哲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填补了国内对于苏 联技术哲学研究的很多空白。该书也被收入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第二 辑。白夜昕先后发表了论前苏联一俄罗斯技术观的历史演变(2006年), 苏联时期的技术统治论(2008年),论技术哲
35、学的意识形态特征一以苏 联俄罗斯技术哲学为个案(2009年),这些文章对苏联时期技术哲学的研究 领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技术的本性和本质进行了研究。对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成就,学术界认为原因是多方 面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林建华在2004年发表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期 提出的两个口号论析文章指出,首先,苏联党和政府对工业化的领导是可 靠的政治保障;其次,苏联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技术和人才的作用,先后提出 “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在金国掀起学技术的热潮,提 高了广大十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李燕在2007年发表了苏联斯 达汉诺夫运动的历史作用与教训,文章认为,开展群众
36、性的社会主义生产 竞赛运动(斯达汉诺夫运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汤德森于2006 年发表苏联国家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教训指出,为了实现工业化, 苏联人民不仅“勒紧了裤腰带,而且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工业化建设, 这种热情成为工业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同时,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尤其是农 业对工业化建设的强有力支援是工业化迅速实现的坚强后盾。顾玉兰教授于 2005年发表苏联工业化的代价及原因分析,文章指出苏联工业化发展的 问题:第一,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第二,从 农业中抽取的工业发展资金过多。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损害了农民的利 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妨碍了农业
37、发展,从而直接影响到工业和国民经 济的发展。但从上述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苏联技术哲学和苏联工业化的学者“各司其职,很少有人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去探索工业化道路的深层原因, 去研究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之间的复杂关系。武力、高伯文合作发 表试论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实践与发展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 工业化的理论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分析,马恩通过对工业化与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矛盾的分析,推导出工业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 代。马克思主义的工业化理论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工业化方 面。而列宁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优先发展 重工业、工业化以建立单一公有制和
38、计划经济为保障等特征的斯大林关于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理论,不仅对苏联,也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还指出在中国,毛泽东虽然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弊端,积极探索中国自己 的工业化道路,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思想,但仍然没有突破苏联模式。以邓 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了全新的探索,提出 了在经济市场化中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等一系列新的思想,极大地推进了我 国工业化的进程。在国外,西方学者对于苏联的研究似乎仅仅为了社会主义唱挽歌,这当 然是典型的西方式的偏见。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美国学者格雷厄姆曾经提出研究苏联科学的三重日的:(1)更好地了解 苏联;(2)更好地了解
39、科学;(3)更好地了解工业化国家所面对的共同课题。 格雷厄姆还出版了苏联的科学、哲学和人的行为的科学一书。但正如斯 焦宾在该书的俄文版序言里所指出:“六十至七十年代,在苏联哲学中对科 学认识论、科学逻辑、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史的交叉领域集中进行了研究, 显然这一时期所探讨的许多思想在西方还鲜为人知。在俄罗斯国内,经历 了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的混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日趋稳定后,学术界 也全面复苏,技术哲学也摘下了唯心主义的帽子,1996年由斯焦宾、高罗 霍夫、罗佐夫三人合著的技术哲学和1997年由罗任、高罗霍夫、阿列 克谢耶娃和阿兰索合著的技术哲学:历史与现实成为从苏联时期直至解 体后的俄罗斯近百
40、年的时间内以综述方式论述技术哲学的最早的也是最重 要的两本文献。其中技术哲学一书关于技术的定义已经非常准确。1998 年高罗霍夫出版了技术哲学引论,另外斯焦宾、奥伊则尔曼等人依旧在 历史唯物主义的领域内对马克思技术哲学进行研究,吸收俄罗斯学术的经 验,无疑是对于我国的技术哲学研究大有益处的在俄罗斯国内反思苏联工业化道路的著作并不多见,俄罗斯的B.C.列利 丘克(B.C.JIejibHyK)教授的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是唯一一本 论述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书。这本书是苏联历史学家在苏联体制下用苏联语言 论述苏联工业化问题的著作。他认为:首先,工人阶级的建设热情和创造活 动是苏联工业化的重要推动
41、力,而这种推动力又是和技术革命的发展有机地 交织在一起的。其次,技术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苏联工业化 的主线。第三,苏联工业化过程和实行计划经济的过程是统一在一起的,随 着工业化的深入,国家的干预必然随之加强。由于这本书是在苏联时期写的, 因此,B.C.列利丘克本人在对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批判方面并没有超越他的苏 联同行们。这是他本人的局限,也是历史的局限。美国著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斯蒂芬F 科恩的苏联经验重探一一1917 年以来的政治和历史一书则是以一种极其矛盾的心情看待苏联工业化的。 他借用一个苏联式的比喻把历史上的斯大林模式看成是一座双峰并峙紧密 相连的大山:既有国家成就的高峰,又有
42、血腥罪恶的高峰。一方面,苏联的 工业化成就是无法一笔勾消的。在工业化的头10年,就把一个十分落后的、 以农立国的、文盲众多的社会改造成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都市化的和有文 化的社会;在工业化的第二个10年,苏联人不仅摧毁了强大的德国入侵者, 而且它对击败法西斯主义所作的贡献大于任何其他国家O甚至连一些曾经受 迫害的不同政见者也会说:“斯大林时期在历史上有其合法的位置,对此我 并不否认。但是,这一时期的罪恶也同样是登峰造极的。斯大林的肃反政 策造成了苏联国内的大屠杀大破坏,这套残酷的制度一直继续到斯大林去 世。从上述研究也可以看出,西方学者(包括俄罗斯学者在内)也没有把苏联 的工业化问题和苏联技术
43、哲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在深挖苏联工业化方针的 理论根源方面尚显不足,在研究视角方面也缺乏新意。0.3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从文章的构思和写作过程来看,本文贯彻了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对苏联技术哲学进行了梳理,对工业化发生的条件和进程进行了论述。用比 较分析的方法,对苏联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探讨,总结苏联工业化理论对我国 工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从具体的研究过程来看,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精读 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在对经典原著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把抽象 的理论用于指导具体工业实践。本文的创新点首先是,从国内外对苏联工业化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对苏 联工业化探析更为注重的是走一条怎样的道路以及如何走的问题
44、,而从苏联 技术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则是很少的,因此对苏联工业化问题进行技术哲学研 究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其次,对苏联技术哲学的兴起与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形成之间若即若离的 关系进行了客观分析。既避免了把二者简单等同起来并把前者作为后者指导 思想的简单化做法,又反对把二者看作毫不相关形同陌路的形而上学做法, 而是抽丝剥茧地理出二者之间间接地、内在的联系。再次,重温苏联工业化过程,寻找苏联工业化理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 苏联的工业化进行技术哲学角度的解读与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十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业化理 论,指导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1章 苏联工业化的源起
45、与苏联技术哲学的萌芽苏联工业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那时正值彼得大帝的统治时 期,彼得大帝开辟了俄国近代工业化的先河。从表面上看俄国的工业化开始 于军事战争的需要,但其根本的源起却与彼得大帝的技术强国思想是分不开 的,而军事原因仅仅是一根导火索或者是彼得的改革成绩,却不是最主要的 因素。1.1苏联工业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从16世纪中叶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到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 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此同时,欧洲的许多国家也正是在此时 诞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手工业和农业上的技术得到重大的改进,使社 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但相对于其它国家的发展,沙皇俄国却仍然处于封 建社会的
46、农奴制时期,其手工业和农业都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到17世纪末, 许多的工业品和军需品都还要从英国荷兰等国家进口,正是由于生产力的落 后状态,使俄国在经济上远远的落后于其他欧洲各国。在科学、教育、文化 等方面也如同生产方式的落后一样,同样处于落后的状态。例如,在当时的 俄国文盲非常的多,这其中甚至包括很多贵族,因为全国没有一所学校。由 此可见,沙皇俄国的落后是属于整体上的落后,而不是仅仅某一方面的落后, 正如苏联学者列利丘克所说:“彼得大帝以前的俄国只有唯一的保守性占统 治地位,没有任何历史进步;俄国人在静止的亚洲式的愚昧中饱食终日,没 有文化生活;在传统的俄国那不可能有什么独特的民族精神,而仅仅
47、有 野蛮性。”面对处在落后状态的俄国,具有改革思维的彼得大帝登上了历史 舞台。1.1.1彼得大帝开辟了俄国近代工业化的先河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与西欧的贸易往来也开始逐渐增多。西 欧先进的生产方式与军事技术也被俄国人所知晓。经历了曲折的政治斗争登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5 上沙皇宝座的彼得一世深刻地意识到要改变俄国落后的现状,必然要接受西 方的科学技术,而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在17世纪初波兰瑞典对俄 国的武装进攻,瑞典侵占了俄国西北部,而波兰则占领了莫斯科。彼得一世 认识到俄国战败的重要原因是军事技术的落后,于是彼得大帝亲自随使团出 访
48、西欧。彼得一世顺应了历史潮流,同时沙俄也为彼得一世的改革准备好了 社会条件。苏联学者马夫罗金认为,多少世纪以来俄罗斯人民一直在积累看 经验。同时,他还指出:17世纪是俄国同西欧建立经常往来的时代,是俄 国同西欧比过去更紧密的贸易和外交关系,联系起来的时代,是俄国利用西 欧技术和科学,接受它的文化和教育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沙俄为了 能与在邻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为了争取自己祖国独立地位,他们必须要掌 握比邻国更先进的军事技术。国内有学者认为“俄国的近代科学技术缘起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为 了满足俄国工业的发展,以及保障俄国的在外交上的地位,他们积极地寻找 出海口,并且与土耳其进行了两次战争,但
49、都由于当时俄国海军的实力不强 而失败。由于彼得曾亲自去西欧学习,考察了瑞典的防御措施,在哥尼斯堡 全面的研究了炮共术,在德国学习了德国人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还有其 他的多种技术,并且在英国考察了议会制度。接下来沙皇又开始准备与瑞典 争夺波罗的海的战争了。马克思在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中提到:“他第 一次对土耳其作战的目的是为了征服亚速海。但“无论亚速海,黑海或黑 海都不能为彼得打开这条直接通往欧洲的通道。”马克思认为彼得与土耳其 作战“只不过是对瑞典的序幕,彼得大帝则不得不使俄国文明化,他一 把波罗的海摄取到手,就立即掌握了实现这一过程所必需的手段。由此可 见,马克思对彼得大帝积极寻找出海口的做
50、法给予了积极地评价。而在纳尔 瓦战役的失败,让彼得真正的认识到没有战争所必需的国家工业是无法战胜 强大的瑞典的。万长松.俄罗斯技术哲学研究.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17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3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彼得一世开始了对于俄国的改革,改革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战争的失败, 但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争夺波罗的海,为发展壮大俄国的工商业寻找出海口。 彼得已经决心开始对落后的俄国进行全面的改革,这不仅涉及到工商业,还 包括了政治和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他主张俄国
51、要全面欧洲化,由于彼得 曾经在战争中失败,所以对于军事的改革特别重视,而战争是要消耗大量的 财力的,所以这个时期俄国的赋税也是很高的。通过改革,俄国的军事技术 得到了良好的装备,与此同时,彼得也非常注重军事人才的培养,在1701 年建立了莫斯科航海学校,后来又相继建立了军事工程学校,彼得的改革获 得了成功,这表现在波尔塔瓦战役中的胜利并且还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综 上所述,战争中俄国对于军事技术的需求,促进了彼得大帝对于工业的发展 所做出的一切,并且正是借助军事工业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由此,可以看 出是彼得大帝开创了俄国工业化的先河。1.1.2十月革命以前俄国的技术和工业基础俄国的工业发展道路是
52、曲折的,这与很多国家一样,有过辉煌也有过 低潮,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经济就处于这样的低潮,经济发展十分落后,首 先,资本主义虽有了一定发展,但经济发展仍然相对落后。20世纪初,虽 然俄国巳经成为号称世界第五大工业国家。但是,它与美国、德国、英国和 法国这些国家相比,无论是从工业技术水平、工业规模,还是工业生产产量 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中等的发展水平资本主义 国家。其中,半数以上的大工业部门集中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也就是彼得格 勒)两大城市。从国家的经济格局来说,工业产值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 %左右。按人均计算,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英国的1/6, 德
53、国的1/8,法国的1/4,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国民经济中仍 然存在着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以及 封建剥削形式,严重约束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其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严 重依赖外国资本。据统计,1900年俄国全部股份资本的47%以上都是外国 资本。其中,电气工业总资本的90%由外国控制着。1901年时,西欧资本 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的总投资达到十亿卢布,几乎控制了俄国所有最重要的 工业和金融业。同时,由于政府财政经常赤字,沙皇政府又不得不向外国大 举借债。1903年,沙皇政府举借外债超过30亿卢布,1914年则高达60亿 卢布,从而使俄国的经济发展背上了沉
54、重的包袱。十月革命前工业发展情况是:“工业产品只占国家全部产品的1/3,农业 产品则占国家全部产品的2/3o 1914年沙俄的工业产品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 2.46%。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当时俄国的工业产品产量和落后的西班牙不 相上下。俄国不仅在经济技术上要依赖于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 要从国外输入大量的机械设备等。十月革命前,俄国的技术和工业基础基本上处于首废待兴的状态,要想 使俄国的工业得到发展,需要对国民经济的多个部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而要实现的改革不仅需要坚定地政策支持,也需要有能够转变技术观念的技 术哲学思想的启蒙。1.2俄国技术哲学的萌芽与欧洲的其他国家相比,俄国的科学和
55、技术无疑是非常落后的,如何改 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是统治者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随 着俄国的技术哲学在19世纪产生了萌芽并且对俄国的工业化产生了一定影 响,俄国的技术开始摆脱落后的状态。1.2.1彼得大帝的“技术强国”思想及其实施彼得大帝的技术强国思想主要是起源于军事战争的需要,彼得大帝领导 的沙皇俄国在争夺出海口的战争中失败,这使得彼得开始反思战争失败的原 因,因为无论是与土耳其还是瑞典的战争中,海军实力的薄弱以及没有强大 的军事工业为军队做补给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彼得提出了要将俄 国欧洲化的口号。在18世纪初,人们对于技术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认识,俄 国技术协会也只是在1
56、866年才第一次在圣彼得堡成立。而彼得的技术强国 思想主要就是通过对当时俄国海军的建设以及军事工业的发展壮大中体现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6 出来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彼得大帝的技术强国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对外战 争的失败中得到的实际的认识。正是由于彼得的远见卓识的看到出海口对于 深居内陆俄国的重要,有了对于占领出海口的决心,才有了后来对土耳其和 瑞典的战争中的胜利,彼得发动的战争不是单纯的为了领土的扩大和野蛮的 掠夺为目的,而是因为他看到了出海口是落后的俄国与先进欧洲联系的通 道,是将俄国通向文明化的通道,马克思认为是彼得获得了实现了这一目标,
57、“所必需的手段。正如彼得大帝传的作者马夫罗金所描绘的:“彼得 属于那种遭到失败后不张皇失措,反而变得有进取心更加积极地人。战争 的失败并没有使彼得屈服,而正因为这种进取心彼得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 在战争中彼得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作战经验,通过这些经验彼得认识到军队装 备的重要性,这些宝贵的认识为俄国的改革明确了方向,初步形成了他的技 术强国思想。在纳尔瓦之战后,俄国的改革便开始了,改革首先遇到了经费问题,于 是政府决定增加税收,这些税收者包括农民和市民家庭,这一时期的税是非 常重的,一切都要收税。在这种沙皇俄国的君主专制下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 农民不仅要缴纳无力承担的赋税,他们还要去建设工厂,造船
58、厂,铺设道路, 开挖沟渠等徭役,然而改革的目的和侧重点毕竟是在军事方面,而在其他方 面的改革多是在围绕军事改革而展开的,为了建立一支可以与强大的瑞典海 军抗衡的有实力的俄国海军,彼得对军事工业,军事人才培养、以及服共役 制度进行了改革,但这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彼得对于军事工业的改革。首 先发展起来的是冶铁和武器工业。在尼基塔一杰米多夫的提议下,乌拉尔成 为了俄国的冶铁工业的中心,不久之后,乌拉尔地区的工业就开始生产出了 能够铸造武器的铁,并开始生产和锻造各种武器:包括大炮、炮弹、榴弹、 火枪、军刀、刺刀等,这些都是在战争中经常用到的武器。1702年铸造师 奇迹般的用乌拉尔生产的铁铸造了第一门大
59、炮。这些成就是俄国军队获得了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6B.B.马夫罗金.彼得大帝传.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1 在某些方面强于瑞典军队的优良武器,有了先进的军事工业做保证,使得彼 得这样的军事天才有了更多的发挥的余地,在大炮的使用和各个兵种的战术 配合上,彼得同样也进行了改革,使火炮这项先进的军事技术的威力发挥到 了最大的程度。后来在波尔塔瓦之战战胜瑞典。胜利的原因一方面是俄国军 队的武器装备即军事技术的提升,这也是取胜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 这些装备上的使用被彼得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作用。除了卓有成效的军事改革外,彼得对于文化教育和经济也进行了改革。“
60、他认识到国家盛衰与教育密切相关。要掌握新式武器,发展造船工业,开 采矿产等,都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专门的技术。正因为对于教育的重视, 此时又陆续创办了一批航海学校、军事工程学校。但由于政治体制依然处于 封建君主制的俄国,能够受到高等教育的也仅仅是贵族。因为沙皇是属于贵 族的,而不是站在商人和农民一边。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彼得比其他的贵族眼 界开阔得多,他看到了工商业对于强盛的重要性,于是彼得下令推行重商主 义政策。通过开办各种类型的手工工场,发展出口商品生产,扩大对外贸易, 积累资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政府除了建立官营的手工工场外,还采取了 鼓励私人开办工厂的手段等等。到1725年俄国手工工场由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信号课程设计
- 教育公司做课程设计
-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配套练习专题04 物态变化(测试)(含答案)
- 2024年建筑项目合作协议范本版
- 2024年专业印刷服务协议模板版
- 校医室工作制度
- 中职会计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 分包工程质量保证协议书
-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10月期中考试含答案
- 实验小学线上教学实施方案
- 小学英语人教PEP版6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
- 评茶员(高级)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资产评估真题
- 《北京市社会保险单位信息变更登记表》
- 环保监测设备接入与管理服务协议书
- 教育局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A)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知识专题培训
-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往事依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