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诊断性练习试卷_第1页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诊断性练习试卷_第2页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诊断性练习试卷_第3页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诊断性练习试卷_第4页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诊断性练习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诊断性练习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龟裂(jn) 怯懦(nu) 烙印(lo) 藏污纳垢(gu)B纤维(xin) 诡谲(j) 间或(jin) 忍俊不禁(jn)C校对(jio) 恐吓(h) 侥幸(jio) 锋芒毕露(I)D渊博(yun) 黄晕(yn) 玄虚(xun) 抽丝剥茧(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踌躇 追朔 望眼欲穿 不屑置辩B寂寥 狡黠 自暴自弃 风云变换C隐匿 濡养 身临其境 分崩离析D顷刻 惊骇 扭捏做态 不修边幅3下面文段

2、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已经得到的,他一个劲儿地得到,;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A新颖 可叹 效果 多多益善B崭新 可悲 效应 多多益善C崭新 可叹 效应 贪得无厌D新颖 可悲 效果 贪得无厌4下列属于成分残缺语病的一项是() A政府应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人群加强监测,切实防止不再返贫。B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处,只要找到年轻人喜欢的

3、方式,他们才能体会到戏曲之美。C近日,受持续阴雨雪天气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使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显著降低。D为确保森林防火工作更加高效准确的目的,丽江市建立了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项目。5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延河滚滚喊“前进”!ABCD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句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B新闻特写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

4、全过程,消息则主要描写新闻事件中的片段。C陈涉世家选自纪传体史书史记,其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D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7根据提示填空。(1)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4)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5)郦道元三峡中“ , ”两句,以乘快马、衡风飞行作比,表现了夏季三峡水流的湍急。(6)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心。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2份)8学习与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5、一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里的2022年云南主要发展目标顺应了全省人民追求幸福的期盼。报告部署了2022年的10项重点工作,涉及就业、教育、健康、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对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创云南美好未来意义重大。材料二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生保障,千方百计扩大民生福祉,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让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据统计,全市五年累计投入财政民生资金121亿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就业形势持续稳定、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一项项具体而微的利民举措,一个个可感可触的生活改变,让开远人在不断加速的现代

6、化进程中感受到“幸福加码”。材料三如下图。(1)请对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做简要概括。(不超过50字)(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说说材料三这幅漫画反映的现象。名著阅读材料链接“为什么不去卖了它们,再买上一辆车呢?”他几乎要跳起来了!可是他没动,好像因为先前没想到这样最自然最省事的办法而觉得应当惭愧似的。喜悦胜过了惭愧,他打定了主意:刚才不是听到鸡鸣么?即使鸡有时候在夜间一两点钟就打鸣,反正离天亮也不甚远了。有鸡鸣就必有村庄,说不定也许是北辛安吧?那里有养骆驼的,他得赶快的走,能在天亮的时候赶到,把骆驼出了手,他可以一进城就买上一辆车。兵荒马乱的期间,车必定便宜一些;他只顾了想买车,

7、好似卖骆驼是件毫无困难的事。9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后来,他把骆驼卖了 块钱。10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的命运最终走向了毁灭。从全书看,你认为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1临写与鉴赏(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2)张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工诗书,晓精楷法,尤以草书知名。其草书逸势奇状、连绵萦绕,变前人草法,自创新格,被誉为“草圣”。下列属于张旭作品的是 三、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2诗歌颔联从哪

8、两个角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请简要分析。13本诗结尾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就镜,谓其要日“我软与域北徐公头”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要私臣,臣之要畏臣,臣之客欲

9、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鲁武公以括与戏见王,王立戏,樊仲山父谏曰:“不可立也!不顺必犯,犯王命必诛,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也。今天子立诸侯而建其少,是教逆也。若鲁从之而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若不从而诛之,是自诛

10、王命也。是事也,诛亦失,不诛亦失,天子其图之!”王卒立之。鲁侯归而卒,及鲁人杀懿公而立伯御(选自国语周语)注释括与戏:长子括和次子戏。王:周宣王。顺:合理的。图:处置。懿公:公子戏继位后,是为鲁懿公。伯御:公子括之子。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孰视之孰: 时时而间进间: 是事也是: 王卒立之卒: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顺必犯,犯王命必诛,故出令不可不顺也。16结合甲乙两文,说说齐威王和周宣王有何不同。17甲文描写邹忌与妻、妾、客之间的三问三答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好雨时节 润物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1、。”初春的细雨总会带来绿意朦胧的记忆。“雨水”的到来是一个预告。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正值“数九”中“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时节。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雨水也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就是说,春天离不开水的滋润,雨水节气前后,草木萌动,雪渐少,雨渐多,春天就来了。雨水时节,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摄氏度以上,黄淮平原平均气温已达3摄氏度,江南地区平均气温在5摄氏度左右,华南地区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侵骨的

12、天气渐渐消失,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正向人们走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春天的“第二乐章”已经奏响,春日的气息愈来愈浓。“春雨贵如油。”雨水前后,冬小麦、油菜普遍返青,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适当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对于农业农事来说,雨水时节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如果早春缺乏降水,雨水前后就要及时给作物进行春灌补充水分。春灌提倡早春灌,有利于及早缓和旱象,满足冬小麦、油菜返青时对水肥的需求。在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工作

13、,以防春雨过多,导致农作物湿害烂根。而在华南地区,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则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此外,雨水时节是全年寒潮出现较多的时候,天气忽冷忽热,对已萌动或者返青生长的农作物危害极大,要时刻注意做好农作物防寒防冻工作。雨水之后,北半球日照时间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但冷空气并不是一退千里的。它与活跃起来的暖湿气流频繁较量,出现乍暖还寒的现象。气温的多变容易引起感冒发烧等呼吸系统疾病,温度骤降也会让老年人多有不适,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患者更是不利。在这一时间段里还是要注意保暖,防备“倒春寒”的突袭。春天来临,气温升高,人体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渐渐张开,血液循

14、环加快,供给大脑的血液就相对减少了,加上昼夜时长的变化和周围舒适的气温,都会让人困倦,昏昏欲睡。雨水时节,要想克服春困,就要合理安排作息,适度参加户外锻炼。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春季肝火旺,易伤脾,平日应注意内调肝气,外清湿邪,以利养脾。三餐要保持五味不偏,少食辛辣生冷,忌偏食暴食,宜多吃山药、百合、胡萝卜、豆芽等健脾和胃的食物。(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18日,有删改)18雨水这一节气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19雨水节气里,人们应该怎样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20文章开头引用诗句,有何作用?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题。青豆荚,终于熟了申宝珠那一年,高考成绩出来了,他因为差录取分数线3分而

15、名落孙山。他垂头丧气地从学校回来,脸上整整一个星期没有一丝笑容。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电视,一看一整天,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了,就把自己重新丢回床上。父亲总是不时来敲门,讨好似的劝他出去逛一逛,而他只是冷淡地回一句:“别管我!”有一天,房间的门被“啪啪啪”拍得山响,应该是外面的人用拳头敲的。打开门,只见父亲喘着粗气说:“娃,田里的绿豆熟了,往后几天都是艳阳天,再不摘,这些成熟的豆英就会炸裂在地里。”他一听,赶紧起床,跟着父亲走向自家的庄稼地。晨光熹微,早起的人们偶尔与他擦肩而过,一股蓬勃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而人们并没在意他,更没有问起他高考的事。高考失利,他是那么害怕面对亲朋,可原来都只是自己内心想

16、得太多。他家的绿豆田,足足有一亩地大。他走近一看,一条条豆荚果真像父亲所说的,成熟得只要与一个大太阳会面,就会炸裂在田里。他跟在父亲身后,一边摘一边接受凉风的吹拂。豆英虽然已大片成熟,但叶下仍然有一些青涩的。它们耷拉着脑袋,就像高考落榜的他,萎靡不振。他摘下一个尚未成熟的豆英,想剥开外壳取出里面的豆粒。但它的外壳紧紧闭合着,没有一丝空隙,他一时竟没能剥开。那一刻,他心生感慨:豆荚想要成熟,需要积蓄多少生命的能量啊!可惜,这样一个没有成熟的豆荚,白白浪费了一场生命。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他发现父亲不单采摘成熟的豆英,连没有成熟的豆英也会一起采摘。“摘这些没熟的豆英有什么用?”他疑惑地问。听他终于

17、开口说话了,父亲开心地告诉他:“每年绿豆结英后,有的成熟早,有的成熟晚。把没有成熟的青豆英摘回家晾晒,这些青涩的豆英,也会成熟。”田间徐行,浓郁苍翠,涨满眼帘。“储存阳光,必有远芳。心中有暖,又何惧人生落榜?”他心里涌出诗一样的句子。那一刻他感觉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高考落榜的他,不就是一颗没有成熟的青豆荚吗?那些被摘回家的青豆英,真的在热烈的阳光下绽开了笑脸,变得成熟了。而他,也终于鼓起勇气,走进学校复读。他相信父亲的话:只要储备了成长的能量,青涩的豆英也会成熟。第二年,他考上了一所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喜极而泣。他明白,自己就像那田里的青豆英,虽迟了点,但终于成熟了。(选自意林少年版

18、2021年第22期,有删改)21请简析“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了,就把自己重新丢回床上”一句中“丢”字的表达效果。22结合文章内容,对文中画线句子“那些被摘回家的青豆荚,真的在热烈的阳光下绽开了笑脸,变得成熟了”做简要赏析。2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题目“青豆荚,终于熟了”的含义。24文章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四、作文(50分)26请以“与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答案解析

19、部分1【答案】B2【答案】C3【答案】B4【答案】C5【答案】D6【答案】B7【答案】(1)山重水复疑无路(2)晓驾炭车辗冰辙(3)留取丹心照汗青(4)起舞弄清影(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8【答案】(1)云南省各级政府重视民生事业建设,持续扩大民生福祉,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这幅漫画反映出一些企业以种种借口随意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给予农民工不公平待遇的现象。 【答案】9祥子;三十五10旧中国的黑暗及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 11【答案】(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B【答案】12颔联从听觉、视觉(或“声、色)两个角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角声”本就悲凉,在秋天里回荡,更显悲壮“燕脂”“夜紫”从视觉(或“色”)的角度来烘托,战场上鲜血遍染,在夜色下呈现出暗紫色,给人以悲壮之感。 13诗歌结尾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契合古人“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含蓄地点出诗歌的主旨,表现出将士们的忘身报国之情。 【答案】14同“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