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1页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2页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3页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4页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1汉初的“_”:采取_政策,推动国力恢复与强盛,逐步不适应社会发展。2汉武帝的“积极有为”:适应了加强_、巩固统一的需要。答案:一、1无为而治休养生息2中央集权【问题导思1】汉初儒家思想不受重视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初尚未复苏。(2)儒家思想没有强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3)秦末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无为”思想更有利于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统治秩序。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1思想来源:以_思想为基

2、础,糅合道家、_、阴阳五行家思想而形成。2主要内容。(1)提出“春秋_”和“_,独尊儒术”。(2)宣扬“_”,并提出“天人合一”和“_”。(3)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答案:二、1儒家法家2(1)大一统罢黜百家(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3)三纲五常【问题导思2】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学以适应时代需要的?提示:针对当时的王国问题和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而提出“三纲五常”。【预习检测1】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下列思想内

3、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 D春秋大一统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这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故选B项。答案:B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正统) 1.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政治方面。重用儒者参与国政。儒家学说作为政府选拔人才、_的主要标准。(2)教育方面。将儒家经典“_”规定为教科书。在中央兴办_,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2)儒家思想逐渐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答案:三、1(1)任官授爵(2)五经太学2(1)正统思想【问题导思3】汉代儒

4、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提示:经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行尊儒措施,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问题导思4】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的实质是相同的,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并阐述理由。提示:有道理。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预习检测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5、”“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学功利化 B儒学思辨化C儒学理论化 D儒学宗教化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说明儒家学者地位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用,因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故A项正确。答案:A1.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C2(2015·云南学业水平考试)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孔子开创

6、私人讲学之风 B汉武帝创设太学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D明朝八股取士答案:B3“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为此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C“仁政”思想 D“三纲五常”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关键词为“统一”,体现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只有A项吻合。B、D两项是董仲舒思想,但与“大一统”无关;C项则是孟子的主张。答案:A4(2015·乐山一模)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孔子、董仲舒 B韩非子、董仲舒C荀子、孟子 D商鞅、孟子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

7、合所学可知: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董仲舒新儒学吸收法家思想,体现外儒内法特点,故B项正确。 答案:B5(2015·华师附中高二期末考)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这一学说是()A阴阳五行学说 B大一统学说C仁政学说 D天人感应学说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从材料“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说明天人之间相互感应,故D项正确。答案:D6(2014·泉州质检)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

8、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表明他的思想()A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学 B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C突出人伦道德观念 D顺应“三教合一”潮流解析:董仲舒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道”“法度”表明董仲舒的思想融合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故B项正确;题目主要突出的是“道出于天”“教化”和“法度”,故C项错误;“三教合一”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两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

9、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了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问题:(1)判断材料一中图一的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贡献有哪些?(2)材料一中图二历史人物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创新发展?(3)赏识图二中人物时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又有何共同点?答案:(1)人物:孔子。贡献:思想上,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民”;教育上,首创私人办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文化典籍上,编辑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被称为“六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2)创新发展: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的主张;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学说;提出封建的“三纲五常”学说。(3)不同点: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同点:都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2015·厦门期末质检) “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 B老子C韩非子 D董仲舒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迁移运用能力。根据材料“天上与人间的平行”“好皇帝带来和平和丰收”“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可知这一理论强调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最早完

11、整阐述天人感应理论的是董仲舒新儒学,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4·潍坊期末考)“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A孟子“仁政”学说 B荀子礼法并施主张C韩非法家思想 D董仲舒新儒学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中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特点,董仲舒吸收先秦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适应了国家大一统的政治需要,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3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解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神学化”。答案:B4(2015·广东七校联考)“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统一思想”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统一思想”巩固了中央集权C“一种书”指儒家经典D“利禄”指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获得正统地位, A项正确;思想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的统一, B项正确;“一种书”指的是统一的思想,即儒家思想,C项正确;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是在隋唐时期才

13、出现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5(2015·广东四校期末联考)有学者指出,除秦律外,历史上的法典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学者是想说明()A儒学的正统地位 B儒学的包容性C儒学的积极作用 D儒学的局限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体现了儒学与政治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儒学在政治上的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包容性”,故B项错误;儒学的积极作用不只在法律方面,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儒学的局限性,故D项错误。 答案:A6(2015·珠海摸底考)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14、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说明官员身份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是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故B项正确。答案:B7(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与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是对他们生活时代所提出的挑战的回应。马国华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

15、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三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作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

16、舒的“生活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并以此说明两位思想家做出的“回应”。(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软实力”的认识。答案:(1)挑战:春秋末年: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或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汉武帝时期:皇权受到威胁;小农破产。回应:孔子提出“以德治民”“克己复礼”等;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2)原因: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其内容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即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薄弱);内涵中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3)认识:“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传统文化为吸引力的一种文化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今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