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考点分析(李世玲)_第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考点分析(李世玲)_第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考点分析(李世玲)_第3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考点分析(李世玲)_第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考点分析(李世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18 / NUMPAGES18小学六年级语文考点分析基础知识与运用拼音(注意按音序给凌乱的字或著名作家名字排序)查字典的方法古诗词填空(朝代、作者)歇后语、对联、名言警句生字词的默写钢笔书写句子阅读(一)课阅读好篇课文填空,问题解答。(以填空为主)句子,扩句,缩句,改错字,语法修辞,关联词语的运用。古文,带点字的解释。(二)课外阅读形式: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写作(记叙文为主,两题选一写作)命题作文给材料,半命题作文基础知识与运用(一)拼音1、按拼音字母表的顺序对凌乱的拼音字母进行正确的排序。(注意按音序给凌乱的字或著名作家名字排序)2、拼音字母的大小写转换。3、前鼻音、后鼻音字的区

2、分。4、翘舌音、平舌音字的区分。5、按音序查字法准确地查出给定的字。6、正确对给定的字标调。7、16个整体认读音节。 8、看拼音写词语或句子。(二)查字典方法1、一种是音序查字法。开,读音kai 。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k,再查kai. (表示时必须用大写字母表示)2、 另一种是部首查字法。先查字的部首,再查部首外 的笔画是几画 。 (1)从字的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和外面找部首。 多数字的部首比较明显,很容易找到。但是,如果有的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首时,又该怎样取这个字的部首呢?这时确定汉字部首的一般规律是: 左右都是部首的,取左不取右,如“冽”; 上下都是部首的,取上不取下,如“盒”; 外都是

3、部首的,取外不取,如“闷”。(2)从字的中间找部首。有些字看上去似乎没有部首,其实,部首躲藏在字的中间, 不太明显,要动些脑筋,仔细地把它找出来。比如“央”、 “夫”,这两个字的部首都在中间,是“大”字部。(3)查独体字的办法。 用部首法查独体字时要记住:独体字查起笔,难字查索引。 什么叫“起笔部首”呢?就是以一个字的第一笔(起笔) 的笔画来归部首。例如:凡第一笔是“、”的就归入“、” 部等等。 起笔笔画共有五种:“、”“”“/”“一”“乙”。 (三)古诗词填充(朝代、作者) 熟记朝代、作者、诗句、 句子解释、解释古文中带点的字词) (四)歇后语、对联、名言警句。(一般出于注意日积月累、知识方

4、面的容,这些容需要能背诵、能默写、会理解) (五)刚笔字的书写不能将字写错 字不能超出格子 二、阅读考察知识点:(一)根据课文容填空(容是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二)句式(扩句、缩句;句子的类型:述句、 反问句、感叹句、疑问句的改写;把字句、 被字句;关联词语;修改病句;改正错别字)。1、 缩句、扩句 缩句: 即去掉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保留使句子的意思完整的主要部分。 主要删“的、地”前面的和“得”后面的成分或数 量词。 扩句: 加“的、地”前面的和“得”后面的成分或 数量词。 2、句子的类型: (1)反问句改成述句。 方法:A、反问成分的变换:如果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不、没、无、未),

5、在改成述句时要去掉否定词,如果没有否定词就要加上否定词。 B、问号改为句号。 C、读改好的述句,要求句子通顺,意思必须与原句一样。 、我难道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吗? 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这忍受不了。(2)述句改成反问句。方法:A、反问成分的变换:如果述句中有否定词(不、没、无、 未),在改成反问句时要去掉否定词,如果没有否定词就要加上否定词,格式如下: 难道+不+吗? 怎么+不+呢? 怎能+不+呢? B、句号改为问 号。 C、读改好的述句,要求句子通顺,意思必须与原句一样。 例: 、我是学生。我难道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吗? (3)直述句改转述句。 一般方法: 提示语部分不变

6、 将 “:” 改为“,”并去掉前引号和后引号; 直接语句中,也就是引号里面的第一人称(我、我们) 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第二人 称(你、你们)与第三人称替换为提示语中的人名或人称; 读改好的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句子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例:、 明说: “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赶上大家。” 明说,他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赶上大家。要注意正确区分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难道吗? 吗?3、修辞:小学常用修辞有:比喻、拟人、夸、排比、反问、设问等 。 月亮像把镰刀。(比喻)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A 像B 。把 A 比作B ,用B 比喻A 。 拟人-把用在人身上的

7、词用写动植物。 排比-一样相似句式三个或三个以上。 病句 病句一般有以下九种类型: (1)成分残缺 如: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习进步了。(缺少主语, “谁”进步了) (2)语意重复 如:下课铃一响,操场上立刻顿时热闹起来。 (“立刻”和“顿时”词语意思重复) (3)分类不当 如:参加庆祝会的有解放军、工人、教师、中年人 和少先队员。(“解放军”、“工人”等是按职业 分类的,而“中年人”是按年龄分类的) (4)词序颠倒 如:山川把晚霞染得一片通红。(“山川”和“晚霞”颠倒位置了) (5)搭配不当 如:我们从小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习惯。(“发扬”和“习惯”搭配错误)(6)前后矛盾 如:学校的操场四周插着

8、五颜六色的红旗。(“红旗”只是红色,不可能是“五颜六色”)(7)不合情理 如:桃花在秋风中欢笑着。 (桃花不可能在秋天开放)(8)指代不明 如:老师对小明说,他要去开会,叫他把本子发给大家。(句子中两个 “他”,哪个指老师哪个指小明,指代不清楚)(9)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如:小红即使起床晚了,也上学迟到了。(“即使也”关联词语在本句中使用不当)5、修改符号的写法6、掌握省略号、破折号的不同意思。破折号“”= 1 * GB3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 * GB3表示声音的延续。省略号“”= 4 * GB3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 5 * GB3表示说话未完或余

9、意示尽。= 6 * GB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古文,带点字的解释.,朝代、作者、诗句、句子 解释、解释古文中带点的字词 (重点注意课本上有注释的) 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 “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与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与全篇,则要再读全文。作文(注意作文的书写)(一)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审题技巧1、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与其关系、容等有限制,弄清楚了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围。如:题目“校园新风”,可写记叙文,可写人也可写事

10、,地点要在校园,容为好的现象,宜与过去对比。2、抓住“题眼”确定中心。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 “沟通”“生日”等。词组型题目中, 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眼” 是“难忘”,“骄傲的妈妈”的“题眼” 是“骄傲”,“这件事教育了我”的“题 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 “题眼”是“喜欢”。 3、添枝加叶法与逆向选材法。 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 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围很宽,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这时你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确定写

11、作目标,如“选择”,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有人认为选材不应放在审题中进行,其实审题与选材应是同步完成的,它们可以相互印证。选材平庸的作文难成好文章。那么在选材中我们可以采用逆向选材法使所选材料新颖。如“感”,学生感老师为常见,老师感学生就为奇、为新。 (二)给材料,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审题的要点:(一)研究已给的题目部分由于半命题作文所提供的作文题目不完整,这样, 我们在审题时,要先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与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全题目、立意、选材

12、等做好准备。有的题目,指明了立意的方向:如“ _启示了我” 这其中的“启示”就提示我们在写作时,重 点应把握住给了“我”什么启示、怎样启示了“我”。有的题目,规定了选材的围:如“在迎接 _的日子里”,这其中就规定了取材的时间围是在迎接某某的日子里,而不是其他时间。 (二)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同样的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 越是熟悉的角度、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容,从自己熟悉的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如“坦然看_ ”命题者在题目后提供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容:“成功”、“挫折”、“生活”但不是我们每个人对这几个方面都熟悉,写起来都能写好。我

13、们还可以另外选择,比如离别、荣誉、失败、获奖等.把写作容转移到自己熟悉的方面。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 比如“告别”。实际上,“告别”所涉与的围很广。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泛泛而谈。但是,如果以“告别自卑”、“告别初三”等这样具体的角度来切入,那么就容易把文章的容写得充实、具体。 运用修辞手法 如“_ 是_ ,拟题为“心愿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就采用了,明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作文的书写要注意几点: 1、用颜色比较深的笔书写; 2、标

14、点使用正确规;3、杜绝空格、拼音; 4、尽量把字写得大一点,撑着格子写,但别超出格子。5、使用修改符号。 重点课文(六年级下册)可能涉与到的考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文言文两则1、 学弈选自孟子o告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o汤问。2、重点问题: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孰为汝多知乎?翻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4、中心思想:学弈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

15、事的态度。5、背诵并默写文言文两则匆匆1、 朱自清。2、重点问题:理解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对时间飞逝十分无奈的愁绪。桃花心木1、 林清玄。2、中心思想: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3、重要问题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答:

16、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的春节的春节1、 老舍先生2、中心思想:文章描绘了一幅幅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3、写作方法: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4、文章重点介绍了四天:腊八、除夕、初一、十五5、文学常识: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排列顺序初一(也叫春节,农历1月1)、十五(农历1月15)、端午节(农历5月5)、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农历7月7)、中秋节(农历8月15)、重阳节(农历9月9)、腊八(农历12月8)、除夕(农历12月

17、30)(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1、 星华(大钊女儿)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3、重点句子的理解: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

18、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大钊对亲人的爱。4、人物评价:大钊是一个(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人。为人民服务1、资料袋:这是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翻译:固:本来。或:有的人。于:比。人本来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3、人物评价:思德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4、背诵课文第二段(四)第

19、四单元重点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1、 丹麦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作品还有:丑小鸭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2、文章情节: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最后(在大年夜冻死街头)。3、重点问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各指什么?答: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4、中心思想: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凡卡1、 俄国作家契诃夫2、中心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3、主要情节: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