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精气学说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第一节第一节 精气学说精气学说气的定义: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物质气的定义: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物质 古代哲学古代哲学 朴素朴素 思辨思辨精气的定义:气中之精粹精气的定义:气中之精粹 精气与中医学关系密切精气与中医学关系密切一、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一、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本源性本源性元气论元气论本体论本体论 “通天下一气耳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庄子知北游知北游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 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老子四十二章四十
2、二章气分阴阳而天地成气分阴阳而天地成 “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也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也”庄庄子子气有聚散气有聚散 “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医门法律医门法律先哲先哲格言格言一、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一、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n 运动性运动性 气机:升、降、出、入气机:升、降、出、入 气化:无形气化:无形 有形有形 n 精气化生为人精气化生为人 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 男女阴阳之精气化生为人男女阴阳之精气化生为人 “人,水
3、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管子管子水地水地 精气之聚散是生命之基础精气之聚散是生命之基础“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庄子知北游知北游 二、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n 精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精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肺脾肾:气的生成肺脾肾:气的生成 心心 肝:气的运动肝:气的运动 精气充足则生命活动正常精气充足则生命活动正常 精应正常藏泻,气应正常输布精应正常藏泻,气应正常输布n 精气神的关系精气神的关系 精:气之精粹、泛指有用之气、精:气之精粹、泛指有用之气、肾精肾精 气:肾气、水谷之气、自然
4、界之清气气:肾气、水谷之气、自然界之清气 神:自然界之规律、生命活动之主宰、生命之外在体现、神:自然界之规律、生命活动之主宰、生命之外在体现、精神意识思维精神意识思维 精气生神、养神,神御精气精气生神、养神,神御精气第二节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概念的形成(一)阴阳概念的形成1 1、来源特点:朴素、直观、意象、来源特点:朴素、直观、意象2 2、阴阳概念的本义、阴阳概念的本义 阴阳的本义出自对日光向背的形象描述,甲骨文中阴阳的本义出自对日光向背的形象描述,甲骨文中有大量晴天是有大量晴天是“阳阳”、阴天是、阴天是“不阳日不阳日”或或“晦日晦日”的记载,
5、以出日为阳,覆日为阴,向日为阳,背日为的记载,以出日为阳,覆日为阴,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阴。 诗经诗经:“既景乃岗,相其阴阳既景乃岗,相其阴阳”。 易经易经:“鹤鸣在阴,其子和之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山海经山海经:“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金”。“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 周礼周礼:“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一)阴阳概念的形成阴阳概念的形成3 3、阴阳概念的引申、阴阳概念的引申 古人并没有满足阴阳概念已有的明确内涵,或许古人并没有满足阴阳概念已有的明确
6、内涵,或许是太阳的晦明给予了以农耕文化为母体的中国先民是太阳的晦明给予了以农耕文化为母体的中国先民极为深刻的印象,进而又将这种观念从直觉推及万极为深刻的印象,进而又将这种观念从直觉推及万物,用以标示日月、天地、冷暖、上下、左右、明物,用以标示日月、天地、冷暖、上下、左右、明暗、凸凹、高低、长短、动静、刚柔、男女、昼夜暗、凸凹、高低、长短、动静、刚柔、男女、昼夜等成对的范畴。阴阳概念逐渐扩大了它原有的外延。等成对的范畴。阴阳概念逐渐扩大了它原有的外延。 可解释自然现象可解释自然现象 如如国语国语:“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于是有地震”,左传左传:“陨石于
7、宋陨石于宋是阴阳是阴阳事,非吉凶所生事,非吉凶所生”。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一)阴阳概念的形成阴阳概念的形成 亦可用于人事亦可用于人事 如如管子管子:“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 亦有宇宙本体的涵义亦有宇宙本体的涵义 在在易经易经里,阴(阴爻)阳(阳爻)孕含于八里,阴(阴爻)阳(阳爻)孕含于八卦中,进行了更加系统地发挥和演绎,用阴(卦中,进行了更加系统地发挥和演绎,用阴(- -)和阳(和阳()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所谓)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所谓“一阴一阳一阴一阳之为道之
8、为道”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 1、相关性、相关性 所谓阴阳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谓阴阳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只有相关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或现象,只有相关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才可以用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个方面,才可以用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2 2、普遍性、普遍性 所谓普遍性,也就是广泛性。所谓普遍性,也就是广泛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生杀之本始,
9、神明之府也。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二)阴阳概念的特性(二)阴阳概念的特性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二)阴阳概念的特性阴阳概念的特性3 3、相对性、相对性 所谓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所谓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是相对的。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阴阳的可分性。其一,阴阳的可分性。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
10、然其要一也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离合论 其二,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其二,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化。 寒热转化、气血化生寒热转化、气血化生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二)阴阳概念的特性阴阳概念的特性 其三,当原来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事其三,当原来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而改变。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而改变。 例如例如可以可以以五脏部位的上下划分其属性以五脏部位的上下划分其属性;也可以;也可以以以五五脏的特性及功能脏的特性及功能划分划分。4 4、规定性、规定性 阴阳的规定性体
11、现在以下两方面:阴阳的规定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一是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二是根据中医学自身的需要,二是根据中医学自身的需要,进行阴阳的规定。进行阴阳的规定。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交感互藏阴阳的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变化阴阳的消长变化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自和平衡阴阳的自和平衡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 1、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着互相对立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着互相对立、抑制、排斥。抑制、排斥。2 2、阴阳之间的相互对立制约关系,是促进事物运、阴阳之间的相互对立
12、制约关系,是促进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动发展的内在动力。3 3、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统一于动态平衡。、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统一于动态平衡。(一)(一)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 1、阴阳互藏:阳中蕴含有阴,阴中蕴含有阳。、阴阳互藏:阳中蕴含有阴,阴中蕴含有阳。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基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基础。础。2 2、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己
13、方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己方存在的前提和条件。3 3、阴阳互用:阴阳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阴阳互用:阴阳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的关系。础上,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的关系。(二)(二)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 1、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传易传咸咸 “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物化生” 易传易传系辞下系辞下2 2、阴阳交感源于阴阳二气的运动、阴阳
14、交感源于阴阳二气的运动(三)(三)阴阳的相互交感阴阳的相互交感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 1、阴阳的相互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阴阳的相互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内存在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内存在着量的增减和比例大小的变化。着量的增减和比例大小的变化。(1 1)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2 2)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2 2、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消长稳定在一、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消长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和谐、匀平状态。
15、这是万事万物自身运定限度内的和谐、匀平状态。这是万事万物自身运动所形成的最佳状态。动所形成的最佳状态。3 3、如果阴阳的消长超过限度,就会出现阴阳失调的、如果阴阳的消长超过限度,就会出现阴阳失调的状态。状态。(四)阴阳的消长平衡(四)阴阳的消长平衡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 1、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彼此可以向其各、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彼此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即自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2 2、阴阳的消长是事物的量变过程,而阴阳转化是事物的质变、阴阳的消长是事物的量变过程,而阴阳转化是事物的质
16、变过程。过程。3 3、阴阳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阴阳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4 4、阴阳转化的形式,可分为渐变和突变。、阴阳转化的形式,可分为渐变和突变。 (六)阴阳的自和平衡(六)阴阳的自和平衡(五)阴阳的相互转化(五)阴阳的相互转化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l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l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l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l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l用于疾病的防治用于疾病的防治l归纳药物的性能归纳药物的性能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就人体而言,躯壳为阳,内脏为阴;上部为阳,就人体而
17、言,躯壳为阳,内脏为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就腹背而言,背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就腹背而言,背部为阳,胸腹面为阴。就肢体的内外侧而言,四肢部为阳,胸腹面为阴。就肢体的内外侧而言,四肢的外侧面为阳。内侧面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为的外侧面为阳。内侧面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为阳;肝、脾、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可见人体结肾为阴。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可见人体结构都存在着对立、互根的阴阳关系,都可以用阴阳构都存在着对立、互根的阴阳关系,都可以用阴阳学说加以分析和认识。因此说:学说加
18、以分析和认识。因此说:“人生有形,不离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人体的生理活动,可以广泛地运用阴阳学说加以人体的生理活动,可以广泛地运用阴阳学说加以说明。说明。 兴奋作用属阳,抑制作用属阴;精微物质属阴,兴奋作用属阳,抑制作用属阴;精微物质属阴,内脏能量属阳;气属阳,血属阴。内脏能量属阳;气属阳,血属阴。(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n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体内阴阳平衡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体内阴阳平衡
19、失调、脏腑组织损伤,以及机能障碍的过程。失调、脏腑组织损伤,以及机能障碍的过程。n阴阳学说不但可以对病理过程进行分析,还可以阴阳学说不但可以对病理过程进行分析,还可以对引起病理过程的邪正双方加以说明。对引起病理过程的邪正双方加以说明。n病邪可以分为阴邪和阳邪两大类。风、暑、热邪病邪可以分为阴邪和阳邪两大类。风、暑、热邪为阳邪,寒与湿邪为阴邪。为阳邪,寒与湿邪为阴邪。n人体的正气,又有阴精与阳气之别。在邪正斗争人体的正气,又有阴精与阳气之别。在邪正斗争的胜负过程中,机体阴阳失调会产生偏盛、偏衰、的胜负过程中,机体阴阳失调会产生偏盛、偏衰、互损、转化、格拒、亡失等病理变化。互损、转化、格拒、亡失等
20、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 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 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亢过盛,对另一方制约太过所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亢过盛,对另一方制约太过所导致的病理变化。导致的病理变化。 “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是指在阳邪作用下,机体呈现出机,是指在阳邪作用下,机体呈现出机能亢奋,产热过剩的病机,临床表现为一系列实热征能亢奋,产热过剩的病机,临床表现为一系列实热征象的病证。象的病证。 “ “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是指阳胜的状态下对阴的制约过,是指阳胜的状态下对阴的
21、制约过度,使阴呈现功能减弱的病理状态。度,使阴呈现功能减弱的病理状态。 “ “阴胜则寒阴胜则寒”,是指感受阴邪,体内机能受到阻滞,是指感受阴邪,体内机能受到阻滞而障碍,呈现出阴偏盛的病机,临床表现为一系列实而障碍,呈现出阴偏盛的病机,临床表现为一系列实寒征象的病证。寒征象的病证。 “ “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是指阴胜状态下对阳的抑制过度,是指阴胜状态下对阳的抑制过度,使阳呈现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使阳呈现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2 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 是指阴气或阳气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22、。无论是是指阴气或阳气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无论是阴或阳不足,无力制约对立的另一方,必然导致另一阴或阳不足,无力制约对立的另一方,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对偏亢。方相对偏亢。 “ “阳虚则寒阳虚则寒”,阳偏衰是指体内的阳气虚损,推动,阳偏衰是指体内的阳气虚损,推动和温煦等功能下降,以及阳对阴的制约能力减退,导和温煦等功能下降,以及阳对阴的制约能力减退,导致阴的一方相对偏盛的病理状态。致阴的一方相对偏盛的病理状态。 “ “阴虚则热阴虚则热”,阴偏衰是指体内的阴气亏虚,滋润,阴偏衰是指体内的阴气亏虚,滋润及抑制作用减退,以及阴对阳的制约作用下降,导致及抑制作用减退,以及阴对阳的制约作用下降,导致阳相对偏
23、亢,产热相对过剩的病理状态。阳相对偏亢,产热相对过剩的病理状态。 阴阳偏盛,属于实性证候。阴阳偏盛,属于实性证候。 阴阳偏衰,属于虚性证候。阴阳偏衰,属于虚性证候。阳偏胜阳偏胜阴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偏衰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3 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 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而引起另一方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而引起另一方逐渐不足的病理变化。包括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两方逐渐不足的病理变化。包括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两方面的病机。面的病机。 阳损及阴,是指阳虚到一定程度时,无力促进阴的阳损及
24、阴,是指阳虚到一定程度时,无力促进阴的化生,使阴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化生,使阴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 阴损及阳,是指阴虚到一定程度时,不能滋养于阳,阴损及阳,是指阴虚到一定程度时,不能滋养于阳,使阳亦随之化生不足的病理过程。使阳亦随之化生不足的病理过程。4 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 是阴阳失调所表现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阴阳失调所表现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也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也可以转化为阳证。 寒证转变为热证;热证转变为寒证。寒证转变为热证;热证转变为寒证。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善诊者,察
25、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对疾病的诊断,首先要用四诊的方法收集病史资对疾病的诊断,首先要用四诊的方法收集病史资料,然后用阴阳概括诸如色泽、声息、动静状态及料,然后用阴阳概括诸如色泽、声息、动静状态及脉象等的阴阳属性。脉象等的阴阳属性。 辨别色泽的阴阳;辨别声息的阴阳;辨别脉象的辨别色泽的阴阳;辨别声息的阴阳;辨别脉象的阴阳;大凡表证、热证、实证者属于阳证;而里证、阴阳;大凡表证、热证、实证者属于阳证;而里证、寒证、虚证者属阴证。寒证、虚证者属阴证。(四)指导疾病的诊断(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五) )指导疾病的防治指导疾病的防治1. 1. 指导养生指导养生 概念概念
26、目的目的 根本原则:根本原则:法于阴阳法于阴阳“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矣。”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对对“能夏不能冬能夏不能冬”的阳虚阴盛者,夏不避温热;的阳虚阴盛者,夏不避温热; 夏用温热之药培其阳,则冬不发病;夏用温热之药培其阳,则冬不发病;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 “ “能冬不能夏能冬不能夏”的阴虚阳亢者,冬不避寒凉。的阴虚阳亢者,冬不避寒凉。 冬用
27、凉润之品养其阴,则夏日病减。冬用凉润之品养其阴,则夏日病减。 “ “夏病冬治夏病冬治”。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指导疾病的防治(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2 2、确定治则治法、确定治则治法 “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1 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 损其有余损其有余实者泻之实者泻之 阳偏盛所致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物抑制亢盛之阳,阳偏盛所致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物抑制亢盛之阳,清除其热,此即清除其热,此即“热者寒之热者寒之”的方法,又叫的方法,又叫“阳病治阳病治阳阳”; 阴偏盛所致的实寒证,可用温热药物消除偏
28、胜之阴,阴偏盛所致的实寒证,可用温热药物消除偏胜之阴,驱逐其寒,此即驱逐其寒,此即“寒者热之寒者热之”,又叫,又叫“阴病治阴阴病治阴”。“病病”,此指相对偏盛的病理状态。,此指相对偏盛的病理状态。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指导疾病的防治(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2 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 补其不足补其不足虚者补之虚者补之 阳虚不能制约阴而致的虚寒证,不能用辛温散阳虚不能制约阴而致的虚寒证,不能用辛温散寒的药物,应当用补阳的药物,扶助不足之阳而寒的药物,应当用补阳的药物,扶助不足之阳而达到制约相对偏盛之阴的目的。达到制约相对偏盛之阴的目的。
29、“ “阴病治阳阴病治阳”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虚不能制约阳而致的虚热证,不能用苦寒清阴虚不能制约阳而致的虚热证,不能用苦寒清热的药物,应当用滋阴之品,资助不足之阴,以热的药物,应当用滋阴之品,资助不足之阴,以达到抑制相对偏盛之阳的目的。达到抑制相对偏盛之阳的目的。 “ “阳病治阴阳病治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第三节第三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内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内涵、特性、归类方法以及调节机制,并用以解释自然涵、特性、归类方法以及调节机制,并用以解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
30、互联系的一种古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和方法论,含代哲学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和方法论,含有原始质朴的系统论思想。有原始质朴的系统论思想。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一)五行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 1、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动变化。 2、较为成熟的、较为成熟的“五行五行”概念记载于概念记载于尚书尚书。该书该书洪范洪范篇载有武王访问箕子,问安民之术,篇载有武王访问箕子,问安民之术,箕子认为鲧用堵塞法治理洪水,搅乱了五行,使
31、人箕子认为鲧用堵塞法治理洪水,搅乱了五行,使人民不得安宁,并详细论述了五行及其属性。民不得安宁,并详细论述了五行及其属性。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一)五行概念的基本内五行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涵及其形成 3、五行起源于古代的、五行起源于古代的“五方五方”“”“五才五才”观念。古观念。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生活、生产资料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生活、生产资料经过长期认真的观察,认识到木、火、土、金、水经过长期认真的观察,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
32、木者,百姓之所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水能使草木生长,叫作水生木:木能燃烧,故水能使草木生长,叫作水生木:木能燃烧,故曰木生火;草木燃烧的灰烬可以化为泥土,因而曰木生火;草木燃烧的灰烬可以化为泥土,因而火生土:金石等各种矿物多蕴藏在土中(地下),火生土:金石等各种矿物多蕴藏在土中(地下),故曰土生金:金属在冶炼过程中,先是以故曰土生金:金属在冶炼过程中,先是以“水水”的形式存在,所以称金生水。这一类的关系就是的形式存在,所以称金生水。
33、这一类的关系就是相生关系相生关系。又如水能灭火,称为水克火;火能使金属熔化,故又如水能灭火,称为水克火;火能使金属熔化,故曰火克金;金石能制刀斧砍伐树木,所以叫作金曰火克金;金石能制刀斧砍伐树木,所以叫作金克木;树木的根茎能深入泥土中(一说古代用木克木;树木的根茎能深入泥土中(一说古代用木犁翻地),因而称为木克土;土能筑堤堵水,故犁翻地),因而称为木克土;土能筑堤堵水,故曰土克水,这种关系就叫曰土克水,这种关系就叫相克关系相克关系。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一,不可胜竭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一,不可胜竭
34、” 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煦、向上火曰炎上:温煦、向上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木曰曲直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温热、上升、
35、光明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土爰爰稼穑稼穑引申为凡具有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生化、承载、受纳等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沉降、肃杀、收敛等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水曰润下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滋润、下行、寒凉、闭 藏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三)五行属性的归类(三)五行属性的归类其一,直接的取象比类法。其一,直接的取象比类法。五方五方五行五行
36、五脏五脏五行五行其二,间接推演法。其二,间接推演法。五志五志五行五行五窍五窍五行五行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五行人人 体体 五脏五脏 五腑五腑 五官五官 形体形体 情志情志 五声五声 变动变动 木木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怒怒 呼呼 握握 火火心心 小肠小肠 舌舌 脉脉 喜喜 笑笑 忧忧 土土脾脾 胃胃 口口 肉肉 思思 歌歌 哕哕 金金肺肺 大肠大肠 鼻鼻 皮皮 悲悲 哭哭 咳咳 水水肾肾 膀胱膀胱 耳耳 骨骨 恐恐 呻呻 栗栗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五行五行自自 然然 界界 五色五色五音五音五味五味五化五
37、化五气五气五方五方五季五季 木木青青角角酸酸生生风风东东春春火火赤赤徵徵苦苦长长暑暑南南夏夏土土黄黄宫宫甘甘化化湿湿中中长夏长夏金金白白商商辛辛收收燥燥西西秋秋水水黑黑羽羽咸咸藏藏寒寒北北冬冬(四)五行的生克制化(四)五行的生克制化1、相生、相生木木 火火 土土 金金 水水母子关系:生我母子关系:生我-母母 我生我生-子子2、相克、相克木木 土土 水水 火火 金金克我克我-所不胜所不胜 我克我克-所胜所胜3、生克制化: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木木金金水水火火土土相生相生相克相克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
38、五行的异常关系(五)五行的异常关系1、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2、相乘:克制太过、相乘:克制太过所不胜的力量太强所不胜的力量太强所胜的力量太弱所胜的力量太弱 相乘相乘两方面同时存在两方面同时存在3、相侮:不能相克、相侮:不能相克所不胜的力量太弱所不胜的力量太弱所胜的力量太强所胜的力量太强 相侮相侮两方面同时存在两方面同时存在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木木火火金金土土水水相乘相乘相克相克相侮相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v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v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
39、病变的相互影响 v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v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肝属木: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之性肝属木: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之性 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 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脾居中焦,化生气血脾居中焦,化生气血 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肺性清肃,以降为顺 肾有藏精,主水之功肾有藏精,主水之功2.2.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相生相生:
40、肝藏血以济心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土生金 肺肃降以助肾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水生木 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资的联系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资的联系相克相克: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 木克土木克土 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 火克金火克金 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 土克水土克水 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 金克木金克木 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 水克火水克火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相制的联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相制的联系 以五行制约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以五行制约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 本脏之气虚损,则有他脏之气补之本脏之气虚损,则有他脏之气补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机器学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类疾病动物模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矢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城市学院《结构力学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外墙施工承包合同
- 商务居间合作合同
- 智慧交通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
- 劳动合同应届毕业生实习协议书
- 《天气现象》天气与植物课件
- 土建程施工合同范本
- 医院保洁服务总体保洁服务方案
- 第19课《牧场之国》第2课时(分层作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 世界各国盘点美食概要课件
- 眼科护理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 索菲亚全屋定制培训课件
-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 《社会网络分析法》课件
- word个人简历空白
- 2024年江苏安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如何在Python中创建循环结构
-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