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北大门”蓄势待发(南方日报)_第1页
乐昌“北大门”蓄势待发(南方日报)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乐昌:“广东北大门”蓄势待发2010/01/1309:49:22来源:南方日报作者:朱裕超陈跃进评论0条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乐昌一江两岸美景。美丽的乐昌九峰,桃花盛开吸引众多游人参观。坪石发电B厂三期2X30万千瓦扩建工程是厂东省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7.66亿元,首台机组于2009年9月试运行。新机组全部正式投产后,企业将形成72.5万千瓦时的发电能力。广乐高速公路走向请远www.nfdaliiLy广乐髙速喘»隔:5厂乐高速公路规划路线图2009年11月18日,广东省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广州至乐昌高速公路韶关段正式动工建设;而去年9月15日,粤北尤其是乐昌人民期盼的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

2、成功实现大江截流。在当前“三促进一保持”工作中,重点建设项目成为拉动乐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乘山区科学发展和“双转移”的强劲东风,乐昌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进而拥有了“六大优势”,城市和产业集聚度再上一个台阶和层次。可以说,乐昌作为“广东北大门”正蓄势待发。科学发展上水平凸显“六大优势”全面振兴“北大门”乐昌市位于广东省最北端,是粤、湘、桂、赣四省(区)交汇中心,韶关、郴州、赣州“红三角”腹地,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乐昌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因南越王赵佗曾在此筑“赵佗城”,又有“千年佗城”的美称。早在秦汉时代,乐昌已是中原岭南商贾往来的通衢;如今的乐昌各方货流人流在此聚集,商贸流通

3、业十分发达,是珠三角经济辐射内地和内陆各省区经济进驻广东的“桥头堡”。今日的千年佗城,53万乐昌人民团结图强,满怀全面振兴“北大门”的激情,正朝“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文和谐”的目标阔步迈进。凸显产业承接优势:抢占“双转移”战略高地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双转移”战略,乐昌市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实质,紧紧抓住大好发展时机,及时做好战略部署,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将“双转移”战略视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口,大力推进“双转移”工作。目前,乐昌市拥有一个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经省政府批准的东莞东坑(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其中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13463亩,首期开发1672亩,以轻

4、纺、电子、五金、机械、非金属和钟表制造等为主导产业。园区正式建设以来,乐昌市已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1200亩土地“三通一平”,园区水、电和道路管网、通信网络、污水处理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得到提高,被省“双转移”领导小组考核评定为2008年度“良好”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乐昌市正逐步加大对东莞东坑(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园区招商力度,力争到2012年,园区建设开发4000亩以上,引进工业企业总投资规模在35亿元以上,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此外,乐昌市劳动力资源丰富,据统计该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约为1

5、6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7万人,而且乐昌市还拥有一所国家级的重点职业中学和一所省级的技工学校,初级职业技术培训体系较为完善,每年可培养各类专技人才1200多人。凸显“项目带动”战略优势:全力拉动经济快速发展项目是促进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乐昌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扶持粤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契机,牢牢把握国家和省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良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措施来抓,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力度,先后争取到了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两个国家成品油储备库扩建工程、坪石发电B厂三期工程、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

6、批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落户乐昌并动工兴建。同时,乐昌市还加大对公路交通、农村用水安全、小河流域治理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投入以项目拉动投资、培植财源,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此外,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乐昌市进一步落实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重点项目建设第一线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及时排除障碍,确保每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有人抓、有人管,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据统计,从2002年开始到2009年,乐昌市已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在众多重点项目的不断带动下,乐昌城乡面貌正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凸显农业资源优势:夯实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乐昌市是粤北地区的农业

7、大市,其生产的粮食、蔬菜和肉类总量多年来稳居韶关市各县(市)前列,并远销到珠三角和香港、澳门地区。近年来乐昌市积极实施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战略,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目前乐昌已初步形成以优质稻、烟叶、水果、马蹄、蔬菜、生猪、甜玉米、山地鸡、蚕桑等为主的九大主导产业和九峰水果、北乡马蹄、张溪香芋、沿溪山茶叶等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品牌;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达5.2万亩,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0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7个,张溪香芋、沿溪山白毛尖和北乡马蹄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乐昌市还积极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

8、业化。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个,其中该市的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列入国家和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示范单位,有效地促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计2009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20.1亿元,同比增长8.7%。凸显区位交通优势:创造优越投资环境乐昌市东与仁化、江西接壤,西北毗邻湖南宜章县、西南与广西相连、是粤、湘、赣、桂省区交汇中心,贸易辐射四省(区)八县(市),是典型的省际边界贸易、广货向内地辐射的重要窗口。乐昌境内公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省道S248线和345线贯穿全境,全市19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总投资

9、300多亿元的广州至乐昌高速公路工程已被列入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计划,已在2009年11月18日正式动工建设,并于2013年建成通车,届时乐昌至广州花都机场仅160公里;京广线贯穿乐昌南北,设有乐昌和坪石两个客运站,乐昌站到广州站只需2小时40分钟左右,运输极为方便;已开通的“武广客运快线”,穿越乐昌全境。便捷的交通,为乐昌加快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凸显第三产业发展优势: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乐昌的旅游业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广东八大名山之一的金鸡岭、全国江河第一漂的九泷十八滩漂流等旅游曾经享誉全省,闻名全国。近年来,乐昌市市大力实施“旅游旺市”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红三角旅游发展圈,重点抓

10、好龙王潭、古佛岩、金鸡岭、后洞生态庄园、白水寨、西石岩寺和九峰赏花摘果农家乐等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优质旅游景点,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2009年,乐昌市成功创建“省旅游强县(市)”,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乐昌市还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突出商务、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功能,创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和观光休闲城市,使之成为“红三角”旅游服务集散中心。目前,全市共有私营企业705户,注册资金8.4亿元;个体工商户12880户,从业人员3.7万多人,注册资金4.8亿元。预计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22亿

11、元,同比增长16.5%。凸显自然资源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实力乐昌森林覆盖率达69.5%,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之一;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4.8万千瓦。矿产主要有煤、锑、钨、铁、锌、萤石等,其中锑的储量居全省首位;香芋、马蹄以优良独特的品质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近年来,新引进的优良水果品种发展很快,尤以奈李、枇杷、水晶梨、黑布朗等较为著名,已发展成为广东省优质果生产基地。千年佗城展新姿正是发展崛起时近年来,乐昌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实施基础优先、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第三产业旺市和协调发展战略,先后战胜了特大洪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所带来的不利影

12、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预计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29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乐昌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电力、建材、机械铸造、纺织服装、新型化工、生物保健等优势产业为依托,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集群,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07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扶持基金,并组织企业申报技改、创新、贴息及“万村千乡”等项目82个,争取资金达1192万元,促进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预计2009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6.11亿元,同比增长12.9%。同时,乐昌市还抢抓

13、“双转移”机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重点围绕钟表、机械制造、塑料、建材、纺织服装、新型化工、生物保健、家具、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招商,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2002年以来,乐昌市先后举办了马蹄节暨经贸洽谈会、雅石展暨经贸洽谈会和庆祝建县1500周年活动等大型招商活动,共引进项目728个,投资总额达271.5亿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乐昌以北江源头生态保护为己任,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宜林灭荒活动,加强对珍稀物种和古树名木等重点林业生态的保护,积极打造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和大瑶山自然保护区品牌,切实增强北江生态功能,

14、2007年成功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市)”;完成市区“一江两岸”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和承载功能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引导农村要素向集镇聚集,形成了以城带镇、以镇带村的发展格局,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认真实施乡村“清洁美”和村庄整治工程,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加快推进垃圾集中处理工作,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注重改善社会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乐昌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计生等工作均走在韶关各县(市)前列。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稳步推进,正式启动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被省列为“20

15、082010年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深入开展人口和计生工作创“两无”活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逐年提升,被省列为二类地区管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疾病防治能力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被省卫生厅评为“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大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积极发展花鼓戏、山歌小调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并屡获省市文艺比赛金奖,九峰山歌和三溪青蛙狮被列入省、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连续三届荣获省“双拥模范市”称号;2006年以来,建设廉租房516套、经济适用房472套;坚持每年实施“民心”工程,

16、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改善社会民生。近年来,乐昌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实施基础优先、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第三产业旺市和协调发展战略,先后战胜了特大洪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预计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29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乐昌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电力、建材、机械铸造、纺织服装、新型化工、生物保健等优势产业为依托,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集群,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07年以来,市财政每

17、年安排2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扶持基金,并组织企业申报技改、创新、贴息及“万村千乡”等项目82个,争取资金达1192万元,促进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预计2009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6.11亿元,同比增长12.9%。同时,乐昌市还抢抓“双转移”机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重点围绕钟表、机械制造、塑料、建材、纺织服装、新型化工、生物保健、家具、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招商,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2002年以来,乐昌市先后举办了马蹄节暨经贸洽谈会、雅石展暨经贸洽谈会和庆祝建县1500周年活动等大型招商活动,共引进项目728个,投资总额达271.5亿元。加强生态

18、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乐昌以北江源头生态保护为己任,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宜林灭荒活动,加强对珍稀物种和古树名木等重点林业生态的保护,积极打造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和大瑶山自然保护区品牌,切实增强北江生态功能,2007年成功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市)”;完成市区“一江两岸”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和承载功能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引导农村要素向集镇聚集,形成了以城带镇、以镇带村的发展格局,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认真实施乡村“清洁美”和村庄整治工程,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加快推进垃圾集中处理工作,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注重改善社会民生,努力促

19、进社会和谐稳定。乐昌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计生等工作均走在韶关各县(市)前列。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稳步推进,正式启动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被省列为“20082010年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深入开展人口和计生工作创“两无”活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逐年提升,被省列为二类地区管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疾病防治能力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被省卫生厅评为“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大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积极发展花鼓

20、戏、山歌小调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并屡获省市文艺比赛金奖,九峰山歌和三溪青蛙狮被列入省、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连续三届荣获省“双拥模范市”称号;2006年以来,建设廉租房516套、经济适用房472套;坚持每年实施“民心”工程,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改善社会民生。乐昌名片中国观赏石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广东省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市广东省双拥模范市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卫生城市中国马蹄之乡广东水果之乡关注乐昌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水利工程,总库容3.4亿立方米,总投资超过34亿元人民币。工程计划2010年底大坝具备防洪功能,2012年竣工。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利用水库调洪,可使下游乐昌城区防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