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义理之“色难”_第1页
浅析中华义理之“色难”_第2页
浅析中华义理之“色难”_第3页
浅析中华义理之“色难”_第4页
浅析中华义理之“色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中华义理之“色难”内容提要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1。我们醉心于知识带来的力量,丰富的物质早已填满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心灵。千年之前先师最初的教诲是,“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2 。未曾学文先学人,学做人,做好人行善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4善事太多又当从何做起,那我们就从首善做起,“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让我们非凡的梦想,始于去孝敬最爱我们的爹娘。1神童诗(北宋

2、)汪洙2论语“学而篇” 3三国志蜀书先主传4荀子劝学5围炉夜话(清)王永彬 浅析中华义理之“色难” 色难,并非色戒,如果您没有因此失去兴趣,那么我们就一起去严肃对待这一事情。“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我们是否深思过为何四大文明古国,独中华绵延五千年而不衰,除却天时地利等因素,不可磨灭的便是中华文化的功勋,是中华文化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撑起华夏大地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那么中华文化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其根本就在于“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 ”这些中华义理之存在,这其中集合了中华文化之精髓,然则“孝”文化当是中华文化之根基,中

3、国人敬天地拜祖先,源于祖先对传承的重视,“孝”就是传承,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传承的重视,可以说中国人就是为了传承而活着。传承绝不单是指传宗接代,更重要的是传承文化,传承思想,传承力量,那么传承又是为了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份日月可鉴的赤子之心。是“孝”这已被现代人轻描淡写的精神,但就是这一精神,成就了我们今日所拥有的一切辉煌。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有感恩之情怀,然而做为人做为中国人,又怎能弃孝于不顾,“孝”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无需去一一剖析,我们只需要,去做最能做的,最要做的,最该去做的,那就是去孝顺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

4、,子欲孝而亲不待”,所以“孝”是人生最不能等的事,否则将是人生莫大的悲哀,每当看到街旁大酒店挂出为某某小朋友庆十二生日的条幅,心中总会生些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然无论社会风气怎样变换,父母的爱却是丝毫不退,曾见到过,小朋友在生日宴上对父母发脾气摔东西,且不论是何原因,我们每个人的生日是父母为新生命降世的庆祝,是对我们每一年成长的祝福,不客气的说,我们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十月怀胎之艰辛,一朝分娩之痛楚,试问谁又能在自己生日的时候对母亲发怒,当然我们也不能对那孩子过多的责备,“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不赞同“棍棒出孝子”的说法,却仍要有捍卫伦理道德之决心,当今社会,道德

5、几乎成为最不值钱的东西,以丑为美已习以为常,究其原因,我想是出在了教育方面,我们浅层的分析一下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些唯物理论来分析。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生产力亦是突飞猛进,总之关于物质及科技等方面都是一片大好,那么问题一定是出在了意识方面,就国家而言应是生产关系的不当,或许滞后或许过犹不及,我们的制度出了问题,政策导向让人们迷失醉心于物欲之中,人们也只有在物质成就中,才能快速地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感到痛痒,仿佛人们都生活在夹缝之中,只有拼命的挤才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做为生而平等与自由的人,这一切

6、让我们显得多么可悲。可我们也不应更多地去指责政府,新中国毕竟只是个新兴的现代化国家,这一切的不正常也是国家成长的正常。但归于我们个人来说就不应给自己千般的借口,“孝顺父母,奉敬师长”会花去我们多少的时间,会折去我们多少的尊严,难不成还会抹灭我们的梦想?!不,不会!这一切都是借口,为一己私欲寻得的借口,因为做这些不可能迅速地看到成绩,得到效益,但“存心自有天知”人在做天在看,我们的一片赤诚之心,将为我们的梦想添上翅膀,将为我们的人生扎下根基,然而人们却不愿等待厚积薄发的光芒,因为人们的心太浮躁,整日在焦虑在患得患失,那么与其忧愁不如去尽些孝顺,又怕尽孝会错过机遇,可悲可笑更可怜。这个社会太需要的

7、是心灵的宁静,心灵的宁静源于对人生的感悟,对美好的向往,是重钓不重鱼的人生心境。 人有两种属性,一为自然属性即动物本能,二是社会属性,这才是证明人身份的属性,因为有了社会属性,人才被称之为人,多一些社会属性是好人,少一些是坏人,不多不少就是普通人,那么社会属性该从何而来,从教育中来。教育又当从娃娃抓起,可怕的是现在导致社会道德混乱的人正是娃娃们的家长,而家长又是娃娃们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如此恶性循环则中华危矣。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及时发现就及时纠正,看来更应该接受道德教育的不是娃娃而是成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各项制度尚不完善,但只要我们每个人能守住自己的良知与道德,又怎会贪婪地去钻制度的漏洞。违

8、背良知违背道德去做事,人又怎会不焦虑不痛苦,像两面人一样,人前道貌岸然,人后提心吊胆,又何来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如果我们去践行孝道就不会去做这样去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我们提倡和谐社会,因为社会有不和谐,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都和谐,相信社会也会和谐,家怎样才和谐,最简单不过就是父慈子孝,家长身体力行,孩子自然学习效仿,我们对遥远的祖先尚且恭敬祭拜,对我们自己的父母是否更要多一些关爱,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我们的心灵就能找到归宿,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寒夜中的炉火,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呵护去爱。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明白这一道理,我们读书为了明理

9、,明理就要去做事,就要有担当,为家庭,为社会,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学读书就是为了明理修身,就是要学会做人,做好一个人,就要去践行孝道,使得家庭和谐,和谐的家庭就能给予我们更多的智慧,促使我们去建设祖国,去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前提我们要做好自己,践行孝道。 我们去面对现实社会时,总是感到内心的不足,觉得自己苍白无力。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去观望自己的内心,我们只是人云亦云的去追逐大家都在追逐的事物,以至于走得太远,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我深信每一个人最初的梦,都是美好的。经历岁月的洗礼后,坚持梦想的人已寥寥无几,迫于现实和生计,去做一些自己不愿去做的工作,但无论现实让我们,

10、怎样的无可奈何,怎样的失败落魄,父母永远是我们最最坚守的后盾,无论物质和精神。为这样爱我们的人尽一份孝心,是多么的理所应当,多么的义不容辞。西方人手中一本圣经就能成就他们的文明与繁荣,我们拥有着众多的经典,却要去进口西方的文明。不是西方经典不好,我只是认为再好的经典,都需要人去实践,去行动,否则只是一纸空文,毫无益处。多看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经典吧,至少记下名字,不要在某日,把我们自己的经典从国外进口回来。诸子百家,各有千秋,不应去评个名次顺序,排名次那是愚人节的蠢事,那本身就一种欺骗。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学道悟人生可以学老庄,但当今的社会道德体系几乎被破坏殆尽,不正之风横行,我们更应该学的儒家,

11、向论语学从最基本的学起,从做人学起。我们中国人有儒学底子,相信只需几代人的坚持,我们的道德体系就能够重新恢复。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对我们自己优秀的经典文化,大力的支持弘扬。索性做的直接些,将察孝廉列入选官制与公务员考试并行,做得彻底些认真些,这时的矫枉过正无可厚非。只要能看到利益,就会有更多的人去做这件事,只要我们大家去学经典,总会有部分人去践行,只要践行就能得利益,我们可以这样去学政治英语,为什么不能这样去学经典,做好人好事比反之得更大利益时,谁还会去做坏事,利诱只是手段,改善人们的思想提高人民素质才是目的。纵看我们的历史,穷固然可怕,没有思想的穷则更可怕。自上而下开启民智,恢复建立道德体系

12、是改革,自下而上去要求改变时,会出现什么不可想象。与时俱进,就要改变,用力用心,人民已经不再满足于温饱。也许去追逐利益最初的心是卑微的,但经历了学习经典与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将变得高尚。政府将公共条件提供后,我想我们个人,就更应加倍地去努力学习经典文化。不论你是主流人,还是非主流人,个人以为当今社会能用优秀经典侃侃而谈就是“非主流”,因为物以稀为贵。哗众取宠的去改变外在,只是让人产生丑人多做怪的感受,除此以外还能剩些什么。想独立想叛逆想反传统,试问可否找到入口,想反传统,最好先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历史上“五四”运动,出现一群超能力的先辈,提新反旧,用铿锵有力的文字,将

13、封建礼教批判的酣畅淋漓,就是因为他们对封建礼教弊端的了如指掌,对优秀的经典可以信手拈来。也许是因为他们过度的批判,导致了今日之局面,这只是猜想,造成今日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冰冻三次非一日之寒,但我们不能就此灰心,随波逐流,要警醒要猛回头,一灯可破万古暗,作为中国人,我们都要有复兴中华之决心,要向除三害的周处学习痛下决心,朝闻道夕死可矣。就从此刻做起,因为我们活在的当下一秒,都是我们历史的最前沿,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创造历史。既然活着,既然创造,那我们就让我们的历史越变越好。 “孝”上为“老”下为“子”,就是子女要去孝敬老人,就像父母当年抚养我们成人一样,我们去尽孝绝不是对等的去回报,而是做人的最后一道道德底线,一旦越过,人将不仁,不仁将不人。总而言之,要想改变中国道德现状,就从中华文化中攫取精华,寻求方法。弘扬孝道势在必行,“孝”可以唤回人的良知,一个有良知的人会越变越好。“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是弟子规又称训蒙文,固然世风日下,道德退化,但现代成人的智商,总不会比古代孩子们的智商差太多吧。就让我们谦逊的去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